CN209228179U - 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28179U
CN209228179U CN201822054218.1U CN201822054218U CN209228179U CN 209228179 U CN209228179 U CN 209228179U CN 201822054218 U CN201822054218 U CN 201822054218U CN 209228179 U CN209228179 U CN 2092281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nt
air cylinder
cylinder casing
inflator
pull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542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烨佳
曹怡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20542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281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281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281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包括帐篷本体和气筒本体,若干个防水面料相互缝合,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均固定在防水面料的缝合连接处,其中两个防水面料缝合连接有拉链,帐篷本体的底部四周等距固定设有地钉,气筒拉杆套设在气筒外壳的内部,盖子的底部与气筒拉杆的顶部螺纹连接,打气管与气筒外壳的底部相通,气筒外壳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孔,进气孔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挡板。本实用新型采用仿生蝴蝶翅脉分布的充气结构,将户外帐篷的支撑件和布料结合成一体,极大地简化了帐篷的搭建步骤和难度,优化了帐篷的储存空间和携带重量。同时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帐篷的刚性支撑件受外力容易损坏、费财伤人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户外帐篷商品中,基本都是采用刚性支架结合布料的组合结构设计。按外形可分为三角形帐篷、圆顶型帐篷、六角形帐篷、船底型帐篷和屋脊型帐篷等,它们在形状结构上各有优势。按搭建方式可分为手动和自动。手动帐篷一般为拉绳帐篷;自动帐篷目前大致可分为弹簧、液压这两种打开方式。
目前,无论是帐篷是哪种打开方式,其支架和帐篷布料都是分离式的,并且刚性的支架在受到外力打击时容易损坏,拉绳帐篷搭建费事费力;弹簧的自动帐篷易损坏,弹簧弹出来易伤人;液压帐篷维修替换价格昂贵,目前市场上针对这些不足,一般研发采用更为优质抗弯折的金属材料,虽然更为优秀的支撑件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有一定帮助,但仍然不可避免用户误操作损坏、不可抗自然因素损坏等问题。因此我们对此做出改进,提出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包括帐篷本体和气筒本体,所述帐篷本体置于气筒本体内部,所述帐篷本体包括第一充气管、第二充气管、防水面料和拉链,若干个所述防水面料相互缝合,所述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均固定在防水面料的缝合连接处,其中两个所述防水面料缝合连接有拉链,所述帐篷本体的底部四周等距固定设有地钉,所述第二充气管与第一充气管相通,若干个所述第一充气管的一端均通过充气球相通,所述充气球的顶部固定设有充气口,所述气筒本体包括气筒拉杆、盖子、打气管和气筒外壳,所述气筒拉杆套设在气筒外壳的内部,所述盖子的底部与气筒拉杆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打气管与气筒外壳的底部相通,所述气筒外壳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进气孔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一边通过铰链与气筒外壳内腔的底部铰接,所述气筒外壳一侧的底部开设有出气孔,所述打气管插接于出气孔中,所述气筒外壳底部靠近出气孔处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顶部通过铰链与气筒外壳内腔一侧的顶部铰接,所述第二挡板远离出气孔的一侧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与气筒外壳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帐篷本体整体呈仿生蝴蝶翅型,所述第一充气管和第二充气管呈仿生蝴蝶翅脉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筒拉杆底部与气筒外壳的滑动连接处固定设有密封胶垫,所述密封胶垫与气筒外壳的内壁紧密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筒拉杆的内部中空,所述帐篷本体放置于气筒拉杆的内部,所述气筒拉杆内部的容积大于帐篷本体缩小后的最小体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子的侧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防滑纹呈竖向且均匀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地钉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地钉均与分布在帐篷本体的底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充气型户外帐篷,采用仿生蝴蝶翅脉分布的充气结构,将户外帐篷的支撑件和布料结合成一体,极大地简化了帐篷的搭建步骤和难度,优化了帐篷的储存空间和携带重量,同时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帐篷的刚性支撑件受外力容易损坏、费财伤人的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的气筒本体侧视剖面图。
图中:1、帐篷本体;2、气筒本体;3、第一充气管;4、第二充气管;5、防水面料;6、拉链;7、地钉;8、充气球;9、气筒拉杆;10、盖子;11、打气管;12、气筒外壳;13、进气孔;14、第一挡板;15、出气孔;16、第二挡板;17、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包括帐篷本体1和气筒本体2,帐篷本体1置于气筒本体2内部,帐篷本体1包括第一充气管3、第二充气管4、防水面料5和拉链6,若干个防水面料5相互缝合,第一充气管3和第二充气管4均固定在防水面料5的缝合连接处,其中两个防水面料5缝合连接有拉链6,帐篷本体1的底部四周等距固定设有地钉7,第二充气管4与第一充气管3相通,若干个所述第一充气管3的一端均通过充气球8相通,充气球8的顶部固定设有充气口,气筒本体2包括气筒拉杆9、盖子10、打气管11和气筒外壳12,气筒拉杆9套设在气筒外壳12的内部,盖子10的底部与气筒拉杆9的顶部螺纹连接,打气管11与气筒外壳12的底部相通,气筒外壳12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孔13,进气孔1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挡板14,第一挡板14的一边通过铰链与气筒外壳12内腔的底部铰接,气筒外壳12一侧的底部开设有出气孔15,打气管11插接于出气孔15中,气筒外壳12底部靠近出气孔15处设置有第二挡板16,第二挡板16的顶部通过铰链与气筒外壳12内腔一侧的顶部铰接,第二挡板16远离出气孔15的一侧设置有挡块17,挡块17与气筒外壳1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其中,帐篷本体1整体呈仿生蝴蝶翅型,第一充气管3和第二充气管4呈仿生蝴蝶翅脉分布,昆虫的翅脉结构拥有一系列能提供稳定性的结构构造单元,以最少的材料来承受极高幅度的应力。
其中,气筒拉杆9底部与气筒外壳12的滑动连接处固定设有密封胶垫,密封胶垫与气筒外壳12的内壁紧密接触,保证气筒拉杆9与气筒外壳12之间的密封性,保证最佳的充气效果。
其中,气筒拉杆9的内部中空,帐篷本体1放置于气筒拉杆9的内部,气筒拉杆9内部的容积大于帐篷本体1缩小后的最小体积,可以将帐篷本体1折叠后放到气筒拉杆9中,便于收纳和携带。
其中,盖子10的侧面设置有防滑纹,防滑纹呈竖向且均匀分布,增加人手部与盖子10之间的摩擦力,使人们可以轻松的拧开盖子10。
其中,地钉7为若干个,若干个地钉7均与分布在帐篷本体1的底端,若干个地钉7均匀分布可以让帐篷本体1平衡受力,保证帐篷本体1的稳定性。
工作时,首先拧开盖子10将帐篷本体1从气筒拉杆9的内部取出,接着将打气管11远离气筒本体2的一端与充气球8的充气口连接,来回拉动气筒拉杆9给帐篷本体1充气,当气筒拉杆9向气筒外壳12的底部运动时,在空气压力下,第一挡板14会与气筒外壳12的底部紧密贴合,阻止空气外泄,第二挡板16会被空气吹开,使得空气从出气孔15输送到打气管11中,进而通过充气球8输送到第一充气管3和第二充气管4中,当气筒拉杆9向气筒外壳12顶部运动时,气筒外壳12内部的空气压力小于气筒外壳12外部的空气压力,第二挡板16向靠近挡块17的方向运动,当第二挡板16与挡块17接触时停止运动,阻止打气管11中的空气回流,第一挡板14会打开,外界的空气会通过进气孔13进入到气筒外壳12的内部,如此重复,直到帐篷本体1被完全撑开,这时将帐篷本体1底部的地钉7固定带地面上,拉开拉链6人们就可以进入到帐篷本体1的内部休息。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包括帐篷本体(1)和气筒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本体(1)置于气筒本体(2)内部,所述帐篷本体(1)包括第一充气管(3)、第二充气管(4)、防水面料(5)和拉链(6),若干个所述防水面料(5)相互缝合,所述第一充气管(3)和第二充气管(4)均固定在防水面料(5)的缝合连接处,其中两个所述防水面料(5)缝合连接有拉链(6),所述帐篷本体(1)的底部四周等距固定设有地钉(7),所述第二充气管(4)与第一充气管(3)相通,若干个所述第一充气管(3)的一端均通过充气球(8)相通,所述充气球(8)的顶部固定设有充气口,所述气筒本体(2)包括气筒拉杆(9)、盖子(10)、打气管(11)和气筒外壳(12),所述气筒拉杆(9)套设在气筒外壳(12)的内部,所述盖子(10)的底部与气筒拉杆(9)的顶部螺纹连接,所述打气管(11)与气筒外壳(12)的底部相通,所述气筒外壳(12)的底部开设有进气孔(13),所述进气孔(13)的顶部设置有第一挡板(14),所述第一挡板(14)的一边通过铰链与气筒外壳(12)内腔的底部铰接,所述气筒外壳(12)一侧的底部开设有出气孔(15),所述打气管(11)插接于出气孔(15)中,所述气筒外壳(12)底部靠近出气孔(15)处设置有第二挡板(16),所述第二挡板(16)的顶部通过铰链与气筒外壳(12)内腔一侧的顶部铰接,所述第二挡板(16)远离出气孔(15)的一侧设置有挡块(17),所述挡块(17)与气筒外壳(1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本体(1)整体呈仿生蝴蝶翅型,所述第一充气管(3)和第二充气管(4)呈仿生蝴蝶翅脉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筒拉杆(9)底部与气筒外壳(12)的滑动连接处固定设有密封胶垫,所述密封胶垫与气筒外壳(12)的内壁紧密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筒拉杆(9)的内部中空,所述帐篷本体(1)放置于气筒拉杆(9)的内部,所述气筒拉杆(9)内部的容积大于帐篷本体(1)缩小后的最小体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子(10)的侧面设置有防滑纹,所述防滑纹呈竖向且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钉(7)为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地钉(7)均与分布在帐篷本体(1)的底端。
CN201822054218.1U 2018-12-08 2018-12-08 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281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54218.1U CN209228179U (zh) 2018-12-08 2018-12-08 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54218.1U CN209228179U (zh) 2018-12-08 2018-12-08 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28179U true CN209228179U (zh) 2019-08-09

Family

ID=67506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5421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228179U (zh) 2018-12-08 2018-12-08 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281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9045A (zh) * 2021-08-11 2021-10-08 重庆江北区长安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防水防尘罩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9045A (zh) * 2021-08-11 2021-10-08 重庆江北区长安产业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用防水防尘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812461U (zh) 骨架充气支撑伞
CN209228179U (zh) 一种充气型户外帐篷
US2753878A (en) Pneumatic umbrella
CN203547222U (zh) 支撑帐篷的交叉连通充气管道
US20150181991A1 (en) Portable folding canopy with moveable element
CN108354386B (zh) 一种多功能展示柜
CN209610255U (zh) 一种户外用充气式蚊帐
CN207363377U (zh) 一种充气帐篷
WO2000047075A1 (en) Improved foldaway umbrella
CN201005180Y (zh) 可伸缩桶装伞
CN208192407U (zh) 不用手持的伞
CN211572858U (zh) 一种折叠旅游帐篷
CN204444533U (zh)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伞具
CN220319251U (zh) 一种充气式的支撑柱及便携充气帐篷
US20060118441A1 (en) Foldable golf bag
CN207499584U (zh) 一种帐篷
CN110623388A (zh) 一种充气式雨伞
CN220909306U (zh) 一种充气式帐篷骨架及其帐篷
CN205649069U (zh) 一种柔性可折叠卷绕的便携伞
CN218293057U (zh) 一种免打桩充气式汽车帐篷
CN2431349Y (zh) 组合充气帐篷
CN209780406U (zh) 一种户外充气支架帐篷
CN209684335U (zh) 一种野外气柱式便携封套
CN220572631U (zh) 一种体育教学训练人偶
CN2180090Y (zh) 充气式伞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9

Termination date: 201912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