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26679U - 一种气提回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提回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26679U
CN209226679U CN201821122173.0U CN201821122173U CN209226679U CN 209226679 U CN209226679 U CN 209226679U CN 201821122173 U CN201821122173 U CN 201821122173U CN 209226679 U CN209226679 U CN 2092266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ser
reflux device
branch flow
stripping
reflu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12217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萧海敬
乔毅
苏蕾
陈步丹
罗会峰
刘文杰
秦杰麟
周刚
王广义
张晓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Re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Re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Re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Resourc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12217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266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266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2667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ysical Water Treat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提回流装置,用于污泥或液体回流,所述气提回流装置包括提升管、进气管及回流管道,所述提升管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流管道连通,所述进气管与供气装置连接,所述供气装置通过所述进气管向所述提升管充入压缩气体,所述提升管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位于一池体中,所述提升管最高处设有逸气口,所述压缩气体沿所述提升管向高处移动直至所述逸气口逸出,待提升物在所述压缩气体的带动下从所述提升管的进液口移动至所述回流管道,并通过所述回流管道转移至另一池体,整个气提回流装置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气提回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提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城镇的污水处理一直都是社会性课题,而活性污泥法及其衍生改良工艺是处理城市污水最广泛使用的方法。活性污泥法实质上是天然水体自净作用的人工强化的一类生物处理方法,完整的活性污泥系统包括实现回流、曝气、污泥处置功能所需的辅助设施。其中,作为生化池里的一道工序,污泥内回流是利用回流装置将生化池好氧区的活性污泥混合液回流到生化池缺氧区,从而保证生化池的循环运行的过程。
污泥内回流装置一直都备受研究,传统工艺中,选择离心泵、潜污泵提升混合液是具有其应用价值的,在普遍的污水处理厂站中大部分情况下均能较好地满足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中的设计需求。但,随着城镇人口逐渐密集而不再像过去那样处于分散状态,使得生活污水、工业污、废水复杂化,必然带来城市用水集中、排水水质复杂。这对于污水处理厂项目中生化池的运行:一方面存在着不适合选用传统泵进行污泥内回流的情况;另一方面,从污水处理厂设计角度来考虑,处理工艺的平面设计和高程设计是整个项目的大框架,采用传统泵系则需要另建回流井,而且污泥内回流所需要的提升高度在1000mm以下,这对传统泵来说是有相当多的扬程浪费。
一般而言,经过适当的调整污泥内回流后可以使得整个工艺低能耗高收益。因此,开展污泥内回流的探讨研究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及工程应用意图,一种新型的污泥回流提升装置亟需应运而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气提回流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气提回流装置,用于污泥或液体回流,所述气提回流装置包括提升管、进气管及回流管道,所述提升管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流管道连通,所述进气管与供气装置连接,所述供气装置通过所述进气管向所述提升管充入压缩气体,所述提升管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位于一池体中,所述提升管最高处设有逸气口,所述压缩气体沿所述提升管向高处移动直至所述逸气口逸出,待提升物在所述压缩气体的带动下从所述提升管的进液口移动至所述回流管道,并通过所述回流管道转移至另一池体。
进一步地,所述气提回流装置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逸气口下方,防止所述压缩气体将待提升物从所述逸气口带出。
进一步地,所述提升管与水平面呈30~90度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进液端位于所述提升管的最低处。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气体的压力为0.01MP-0.05MP。
进一步地,所述压缩气体压入提升管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可自由控制,以实现气提自动发生功能。
进一步地,所述回流管道包括主管道、第一支流管道、第二支流管道,所述第一支流管道及所述第二支流管道分别与所述主管道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回流管道还包括控制阀,所述第一支流管道及所述第二支流管道上分别安装有所述控制阀,控制回流量。
进一步地,所述主管道为管体或由池体上的槽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流管道及所述第二支流管道分别与所述主管道呈一定夹角。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气提回流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提升管一端与进气管连通,另一端与回流管道连通,进气管与供气装置连接,供气装置通过进气管向提升管充入压缩气体,提升管设有进液口,进液口位于一池体中,提升管最高处设有逸气口,压缩气体沿提升管向高处移动直至逸气口逸出,待提升物在压缩气体的带动下从提升管的进液口移动至回流管道,并通过回流管道转移至另一池体。整个气提回流装置通过控制进气时间和强度来控制排泥时间和排泥流量,以实现自动提升回流液的功能;该装置提升顺畅、无堵塞、且构造简单、节能、回流量可任意调节、容易操作、免维护,有效解决了重力及污泥泵排泥的问题,能够保证系统的长周期稳定运行,满足实用性、经济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气提回流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气提回流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预处理池;20、厌氧池;30、缺氧池;40、好氧池; 50、提升管;51、固定板;52、管体;520、进液端;5201、进液口; 521、出液端;60、进气管;70、挡板;80、逸气口;90、回流管道; 91、主管道;92、第一支流管道;93、第二支流管道;94、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当一个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当一个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气提回流装置包括提升管50、进气管60、挡板70、逸气口80、回流管道90。
提升管50包括固定板51及管体52。管体52通过固定板固定于好氧池40专设的回流井中。管体52包括进液端520及出液端521。进液端520位于管体52最低处,出液端521位于管体52最高处。进液端520设有进液口5201,进液口5201靠近好氧池40的进水口。
进气管60与管体52低端连通。进气管60与供气装置连接,供气装置通过进气管60向提升管50充入压缩气体。压缩气体的压力为 0.01MP-0.05MP。提升管50与水平面呈30~90度夹角。
逸气口80位于出液端521顶部,挡板70位于逸气口80与出液端521之间,防止压缩气体将待提升物从逸气口80带出。待提升物为污泥或硝化液、污水等液体。
回流管道90包括主管道91、第一支流管道92、第二支流管道 93及控制阀94。主管道91与提升管50连通,第一支流管道92及第二支流管道93与主管道91连通。第一支流管道92及第二支流管道 93上分别设有控制阀94。控制阀94用以控制回流量。第一支流管道 92伸入缺氧池30,第二支流管道93伸入预处理池10。第一支流管道92及第二支流管道93分别与主管道91呈一定夹角
安装气提回流装置时,预处理池10、厌氧池20、缺氧池30及好氧池40依次连通。预处理池10的入水口设置于上方,预处理池10 的出水口设置于下方,使预处理池10的入水口及出水口呈对角设置。预处理池10的水流为下流式,使水质得到充分混合,并且水体在预处理池10流动的时间延长。
厌氧池20的入水口设置于下方,厌氧池20的出水口设置于上方,使厌氧池20的入水口及出水口呈对角设置。厌氧池20的水流为上流式,使水质得到充分混合,并且水体在预厌氧池20流动的时间延长。
缺氧池30的入水口设置于上方,缺氧池30的出水口设置于下方,使缺氧池30的入水口及出水口呈对角设置。缺氧池30的水流为下流式,使水质得到充分混合,并且水体在缺氧池30流动的时间延长。
好氧池40的入水口设置于下方,好氧池40的出水口设置于上方,使好氧池40的入水口及出水口呈对角设置。好氧池40的水流为上流式,使水流与填料无死角的充分接触,使曝气充分混合溶解。
气提回流装置安装于好氧池40专设的回流井中,第一支流管道 92伸入缺氧池30,第二支流管道93伸入预处理池10。供气装置通过进气管60向提升管50充入压缩气体,压缩气体沿提升管50向上移动直至逸气口80。压缩气体移动过程中将好氧池40内的硝化液从好氧池40回流到缺氧池30和预处理池10,进而在反硝化菌的新陈代谢下,由污水中的碳源提供能量,实现缺氧反硝化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氮气逸出而除去。
本实用新型中的聚磷菌主要通过气提回流装置将硝化回流液回流至预处理池10中,在厌氧状态下释放磷,同时吸收污水中的有机物并储存在体内,进入缺氧池20缺氧环境后,以硝酸根为电子受体,以体内储存的碳源物质作为电子供体,在好氧池40中完成超量磷的吸收,菌胶团衰败后以污泥的形式排出装置外,从而达到除磷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气提回流装置能对于生化好氧池40内的硝化液提升顺畅、无堵塞,且构造简单、节能、回流量可任意调节,容易操作、免维护,有效解决了重力及污泥泵排泥的问题,能够保证系统的长周期稳定运行,满足实用性、经济性的要求。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提回流装置,用于污泥或液体回流,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提回流装置包括提升管、进气管及回流管道,所述提升管一端与所述进气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回流管道连通,所述进气管与供气装置连接,所述供气装置通过所述进气管向所述提升管充入压缩气体,所述提升管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位于一池体中,所述提升管最高处设有逸气口,所述压缩气体沿所述提升管向高处移动直至所述逸气口逸出,待提升物在所述压缩气体的带动下从所述提升管的进液口移动至所述回流管道,并通过所述回流管道转移至另一池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提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提回流装置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位于所述逸气口下方,防止所述压缩气体将待提升物从所述逸气口带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提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管与水平面呈30~90度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提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端位于所述提升管的最低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提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气体的压力为0.01MP~0.05MP。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提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气体压入提升管的持续时间和强度可自由控制,以实现气提自动发生功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提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道包括主管道、第一支流管道、第二支流管道,所述第一支流管道及所述第二支流管道分别与所述主管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提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管道还包括控制阀,所述第一支流管道及所述第二支流管道上分别安装有所述控制阀,控制回流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提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管道为管体或由池体上的槽形成。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提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流管道及所述第二支流管道分别与所述主管道呈一定夹角。
CN201821122173.0U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气提回流装置 Active CN2092266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22173.0U CN209226679U (zh)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气提回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122173.0U CN209226679U (zh)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气提回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26679U true CN209226679U (zh) 2019-08-09

Family

ID=67497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122173.0U Active CN209226679U (zh) 2018-07-16 2018-07-16 一种气提回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2667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58551B (zh) 一种节能高效的城市污水自养脱氮生物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3663725A (zh) 基于颗粒污泥的连续流生物脱氮方法及装置
CN102531298A (zh) 强化脱氮的a/a/o、脱氧baf的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04607690U (zh) 活性污泥反应与固液分离装置
CN101475287A (zh) 新型膜-生物膜反应器系统及其应用
CN206266394U (zh) 一体化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8249691B (zh) 一体化低能耗分散式村镇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CN108862581A (zh) 一种ao生物膜+污泥发酵耦合反硝化实现污水深度脱氮同步污泥减量的装置和方法
CN203999260U (zh) 一种同步脱氮除磷膜生物反应器装置
CN103951143A (zh) 恒水位膜生物反应系统及利用其去除污水污染物的方法
CN205295079U (zh) 一种分段进水多级ao-mbr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CN209923016U (zh) 增强型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的废水处理系统
CN209226679U (zh) 一种气提回流装置
CN203999132U (zh) 一种基于mbr的循环式ao高含氮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CN106630187A (zh) 一种湖泊及景观水生态修复方法
CN203613066U (zh) 一种防止外置式mbr管式膜的堵塞的工艺装置
WO2020000214A1 (zh) 一种污水资源化处理装置
CN205838791U (zh) 一种高密度生化系统联合活性炭过滤系统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09226630U (zh) 一种工况可调节的气提装置
CN204588946U (zh) 高效一体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04058065U (zh) 一种mbr污水处理设备
CN209507895U (zh) 一种生化污水处理池
CN106495413A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及其应用
CN203065236U (zh) 一种淹没式固定床生物膜反硝化脱氮滤池
CN209226767U (zh) 一种用于电镀废水尾水处理的生化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