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23594U - 一种便于固定的工装模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固定的工装模夹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223594U CN209223594U CN201821973817.7U CN201821973817U CN209223594U CN 209223594 U CN209223594 U CN 209223594U CN 201821973817 U CN201821973817 U CN 201821973817U CN 209223594 U CN209223594 U CN 2092235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xed
- screw rod
- plate
- convenient
- fixed bl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10000003781 Tooth Socke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9 sustaine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固定的工装模夹具,包括固定装置与夹紧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升降装置与限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部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一端贯穿固定块,且所述第一丝杆贯穿固定块的一端固定有手轮,所述第一丝杆外侧连接有第一连接螺母,所述第一连接螺母顶部固定有伸缩架;通过在工装模夹具内部设计的固定装置,便于使用者将不同厚度的工装模固定在固定块内侧,提高工装模夹具的稳定性,有效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为使用者降低使用成本,通过在工装模夹具内部设计的夹紧装置,便于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将活动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并且便于使用者增大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压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工装夹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固定的工装模夹具。
背景技术
工装,即工艺装备:指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夹具是加工时用来迅速紧固工件,使机床、刀具、工件保持正确相对位置的工艺装置,也就是说工装夹具是机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机床技术向高速、高效、精密、复合、智能、环保方向发展的带动下,夹具技术正朝着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方向发展。
然而现有的工装模夹具在使用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现有的工装模夹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不同规格的工装模,需要更换相对应的夹具对其进行固定,给使用者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便,当需要固定的工装模厚度较小时,容易导致工装模整体没入夹具槽内部,从而使得无法进行合模作业,且现有的工装模家具没有便于使用者调节夹具槽深度的装置,为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固定的工装模夹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固定的工装模夹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工装模夹具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不同规格的工装模,需要更换相对应的夹具对其进行固定,给使用者造成一定程度的不便,当需要固定的工装模厚度较小时,容易导致工装模整体没入夹具槽内部,从而使得无法进行合模作业,且现有的工装模家具没有便于使用者调节夹具槽深度的装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固定的工装模夹具,包括固定装置与夹紧装置,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升降装置与限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内部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一端贯穿固定块,且所述第一丝杆贯穿固定块的一端固定有手轮,所述第一丝杆外侧连接有第一连接螺母,所述第一连接螺母顶部固定有伸缩架,所述伸缩架顶部连接有升降板,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处于固定块内部两侧,且所述第二丝杆一端贯穿固定块,所述第二丝杆贯穿固定块的一端固定有旋钮,所述第二丝杆外侧连接有第二连接螺母,所述第二连接螺母顶部固定有滑块,所述固定块内侧开设有活动槽,所述滑块贯穿活动槽,且所述滑块之间固定有夹板,所述夹板内部固定有连接弹簧,所述连接弹簧底部连接有连接板。
优选的,所述夹紧装置包括连接柱与活动板,所述连接柱表面开设有一体式结构的齿槽,所述活动板一侧连接有旋转把手,所述旋转把手一端贯穿活动板,且所述旋转把手一端相对于活动板内部连接有传动轮,所述传动轮外侧连接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两端内侧分别连接有从动轮与行星齿轮,所述行星齿轮内壁固定有啮合齿,所述行星齿轮内侧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内侧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一侧连接有传动轴,所述传动轴背离主动齿轮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从动轮一侧连接有第二齿轮。
优选的,所述连接柱外侧相对于活动板底部固定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表面开设有一体式结构的导向槽,所述活动板底面固定有导向柱。
优选的,所述连接弹簧等距离排列在夹板内部,且所述连接板可完全收入夹板内,在所述伸缩架完全伸展的情况下,所述升降板的顶部与连接弹簧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线。
优选的,所述伸缩架等距离排列在固定块内侧,且每个所述伸缩架底部的第一连接螺母呈镜像设置。
优选的,所述齿槽等距离排列在连接柱表面,且所述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可与齿槽进行连续啮合。
优选的,所述导向柱与导向槽等距离排列在固定板与活动板表面,且所述导向柱与导向槽位置相互对应且适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工装模夹具内部设计的固定装置,便于使用者将不同厚度的工装模固定在固定块内侧,提高工装模夹具的稳定性,有效的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并且为使用者降低使用成本。
(2)通过在工装模夹具内部设计的夹紧装置,便于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将活动板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并且便于使用者增大活动板与固定板之间的压力,避免因合模时产生缝隙导致产品质量不达标,有效的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夹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行星齿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动板;2、导向柱;3、连接柱;4、固定板;5、手轮;6、导向槽;7、旋钮;8、固定块;9、齿槽;10、旋转把手;11、夹板;12、伸缩架;13、升降板;14、第一连接螺母;15、第一丝杆;16、第二连接螺母;17、活动槽;18、第二丝杆;19、滑块;20、连接弹簧;21、连接板;22、第一齿轮;23、行星齿轮;24、从动轮;25、第二齿轮;26、传动轮;27、传动带;28、从动齿轮;29、啮合齿;30、主动齿轮;31、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固定的工装模夹具,包括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升降装置与限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块8,固定块8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丝杆15,第一丝杆15一端贯穿固定块8,且第一丝杆15贯穿固定块8的一端焊接有手轮5,第一丝杆15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螺母14,第一连接螺母14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伸缩架12,伸缩架12顶部通过卡合连接有升降板13,限位装置包括第二丝杆18,第二丝杆18处于固定块8内部两侧,且第二丝杆18一端贯穿固定块8,第二丝杆18贯穿固定块8的一端焊接有旋钮7,第二丝杆18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螺母16,第二连接螺母16顶部焊接有滑块19,固定块8内侧开设有活动槽17,滑块19贯穿活动槽17,且滑块19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夹板11,夹板11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弹簧20,连接弹簧20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板21,通过设有升降板13、伸缩架12与夹板11,便于使用者将不同厚度的工装模进行固定,并进行合模,有效的提高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弹簧20等距离排列在夹板11内部,且连接板21可完全收入夹板11内,在伸缩架12完全伸展的情况下,升降板13的顶部与连接弹簧20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线,通过设有连接弹簧20,便于将连接板21弹出并与升降板13表面相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伸缩架12等距离排列在固定块8内侧,且每个伸缩架12底部的第一连接螺母14呈镜像设置,通过设有第一连接螺母14,便于使得伸缩架12进行伸展或收缩运动。
实施例2
请参阅图1-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固定的工装模夹具,包括固定装置与夹紧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升降装置与限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块8,固定块8内部通过轴承连接有第一丝杆15,第一丝杆15一端贯穿固定块8,且第一丝杆15贯穿固定块8的一端焊接有手轮5,第一丝杆15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一连接螺母14,第一连接螺母14顶部通过螺栓固定有伸缩架12,伸缩架12顶部通过卡合连接有升降板13,限位装置包括第二丝杆18,第二丝杆18处于固定块8内部两侧,且第二丝杆18一端贯穿固定块8,第二丝杆18贯穿固定块8的一端焊接有旋钮7,第二丝杆18外侧通过螺纹连接有第二连接螺母16,第二连接螺母16顶部焊接有滑块19,固定块8内侧开设有活动槽17,滑块19贯穿活动槽17,且滑块19之间通过螺栓固定有夹板11,夹板11内部通过螺栓固定有连接弹簧20,连接弹簧20底部通过螺栓连接有连接板21,通过设有升降板13、伸缩架12与夹板11,便于使用者将不同厚度的工装模进行固定,并进行合模,有效的提高了使用者的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夹紧装置包括连接柱3与活动板1,连接柱3表面开设有一体式结构的齿槽9,活动板1一侧通过卡合连接有旋转把手10,旋转把手10一端贯穿活动板1,且旋转把手10一端相对于活动板1内部焊接有传动轮26,传动轮26外侧套接有传动带27,传动带27两端内侧分别套接有从动轮24与行星齿轮23,行星齿轮23内壁焊接有啮合齿29,行星齿轮23内侧通过啮合连接有从动齿轮28,从动齿轮28内侧通过啮合连接有主动齿轮30,主动齿轮30一侧焊接有传动轴31,传动轴31背离主动齿轮30的一端通过销子有第一齿轮22,从动轮24一侧通过销子连接有第二齿轮25,通过设有齿槽9、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5、行星齿轮23、从动轮24与传动带27,便于使用者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活动板1所处的位置高度。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柱3外侧相对于活动板1底部固定有固定板4,固定板4表面开设有一体式结构的导向槽6,活动板1底面固定有导向柱2,通过设有导向柱2与导向槽6,便于将活动板1与固定板4进行完全重合。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连接弹簧20等距离排列在夹板11内部,且连接板21可完全收入夹板11内,在伸缩架12完全伸展的情况下,升降板13的顶部与连接弹簧20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线,通过设有连接弹簧20,便于将连接板21弹出并与升降板13表面相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伸缩架12等距离排列在固定块8内侧,且每个伸缩架12底部的第一连接螺母14呈镜像设置,通过设有第一连接螺母14,便于使得伸缩架12进行伸展或收缩运动。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齿槽9等距离排列在连接柱3表面,且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5可与齿槽9进行连续啮合,通过设有齿槽9、第一齿轮22与第二齿轮25,便于使用者调节活动板1所处的位置高度。
本实施例中,优选的,导向柱2与导向槽6等距离排列在固定板4与活动板1表面,且导向柱2与导向槽6位置相互对应且适配,通过设有导向柱2,便于使得活动板1与固定板4连接更加紧密。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使用者将工装模夹具主体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将工装模放在固定板4表面的升降板13顶部,然后通过转动手轮5,使得工装模顶部表面与固定块8表面处于同一高度,然后通过转动旋钮7,使得夹板11对工装模进行挤压固定,从而使得工装模固定在固定块8内侧,然后将另一块工装模以同样的方式放置在活动板1表面固定块8内侧,然后通过转动旋转把手10,使得活动板1下降,直到活动板1表面固定块8与固定板4表面固定块8相接;
通过在伸缩架12底部使用第一连接螺母14与第一丝杆15相接,利用螺纹连接的原理,使得第一丝杆15转动时,第一连接螺母14做同向或反向运动,使得伸缩架12进行伸展或收缩运动,由于伸缩架12顶部通过滑动卡合连接有升降板13,从而使得升降板13在第一丝杆15作用下进行上升或下降运动,由于第一丝杆15一端连接有手轮5,使得使用者可通过转动手轮5调节升降板13所处的位置高度,通过在第二连接螺母16内侧连接有第二丝杆18,并且第二丝杆18一端连接有旋钮7,使得使用者可通过旋钮7控制第二连接螺母16进行横向位移,由于第二连接螺母16顶部连接有滑块19,且滑块19一侧固定有夹板11,从而使得使用者可通过转动旋钮7调节夹板11的运动方向,并对工装模进行固定或松开,通过使用旋转把手10与传动轮26连接,并且传动轮26通过传动带27与从动轮24、行星齿轮23相接,从而使用使用者可通过旋转把手10带动从动轮24、行星齿轮23做同向运动,利用行星齿轮23的效果,使得主动齿轮30、传动轴31与行星齿轮23进行反向旋转,利用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5与齿槽9之间的连续啮合,使得使用者可通过转动旋转把手10调节活动板1所处的位置高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便于固定的工装模夹具,包括固定装置与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升降装置与限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内部连接有第一丝杆(15),所述第一丝杆(15)一端贯穿固定块(8),且所述第一丝杆(15)贯穿固定块(8)的一端固定有手轮(5),所述第一丝杆(15)外侧连接有第一连接螺母(14),所述第一连接螺母(14)顶部固定有伸缩架(12),所述伸缩架(12)顶部连接有升降板(13),所述限位装置包括第二丝杆(18),所述第二丝杆(18)处于固定块(8)内部两侧,且所述第二丝杆(18)一端贯穿固定块(8),所述第二丝杆(18)贯穿固定块(8)的一端固定有旋钮(7),所述第二丝杆(18)外侧连接有第二连接螺母(16),所述第二连接螺母(16)顶部固定有滑块(19),所述固定块(8)内侧开设有活动槽(17),所述滑块(19)贯穿活动槽(17),且所述滑块(19)之间固定有夹板(11),所述夹板(11)内部固定有连接弹簧(20),所述连接弹簧(20)底部连接有连接板(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工装模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包括连接柱(3)与活动板(1),所述连接柱(3)表面开设有一体式结构的齿槽(9),所述活动板(1)一侧连接有旋转把手(10),所述旋转把手(10)一端贯穿活动板(1),且所述旋转把手(10)一端相对于活动板(1)内部连接有传动轮(26),所述传动轮(26)外侧连接有传动带(27),所述传动带(27)两端内侧分别连接有从动轮(24)与行星齿轮(23),所述行星齿轮(23)内壁固定有啮合齿(29),所述行星齿轮(23)内侧连接有从动齿轮(28),所述从动齿轮(28)内侧连接有主动齿轮(30),所述主动齿轮(30)一侧连接有传动轴(31),所述传动轴(31)背离主动齿轮(30)的一端连接有第一齿轮(22),所述从动轮(24)一侧连接有第二齿轮(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工装模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3)外侧相对于活动板(1)底部固定有固定板(4),所述固定板(4)表面开设有一体式结构的导向槽(6),所述活动板(1)底面固定有导向柱(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工装模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弹簧(20)等距离排列在夹板(11)内部,且所述连接板(21)可完全收入夹板(11)内,在所述伸缩架(12)完全伸展的情况下,所述升降板(13)的顶部与连接弹簧(20)的底部处于同一水平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工装模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架(12)等距离排列在固定块(8)内侧,且每个所述伸缩架(12)底部的第一连接螺母(14)呈镜像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工装模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齿槽(9)等距离排列在连接柱(3)表面,且所述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5)可与齿槽(9)进行连续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固定的工装模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柱(2)与导向槽(6)等距离排列在固定板(4)与活动板(1)表面,且所述导向柱(2)与导向槽(6)位置相互对应且适配。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73817.7U CN209223594U (zh) | 2018-11-28 | 2018-11-28 | 一种便于固定的工装模夹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973817.7U CN209223594U (zh) | 2018-11-28 | 2018-11-28 | 一种便于固定的工装模夹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223594U true CN209223594U (zh) | 2019-08-09 |
Family
ID=67505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973817.7U Active CN209223594U (zh) | 2018-11-28 | 2018-11-28 | 一种便于固定的工装模夹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22359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82933A (zh) * | 2020-04-21 | 2020-08-04 | 郑秀菊 | 一种用于机载雷达拆装的地面保障装置 |
-
2018
- 2018-11-28 CN CN201821973817.7U patent/CN20922359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482933A (zh) * | 2020-04-21 | 2020-08-04 | 郑秀菊 | 一种用于机载雷达拆装的地面保障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765385U (zh) | 双工位数控加工中心 | |
CN201320688Y (zh) | 自动分中夹具 | |
CN106891125A (zh) | 一种汽车零配件焊接工装 | |
CN207272222U (zh) | 一种用于数控车床卡盘上的可调卡爪夹紧装置 | |
CN206854898U (zh) | 一种汽车零配件焊接工装 | |
CN209223594U (zh) | 一种便于固定的工装模夹具 | |
CN205008505U (zh) | 一种自动送料装置 | |
CN208051058U (zh) | 一种螺旋锥齿轮加工装置 | |
CN216633467U (zh) | 一种带有定位槽的塑胶模具精铣机构 | |
CN206795297U (zh) | 一种可移动式汽车acm阀体垂直方向夹紧工装 | |
CN206795296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vkp阀体专用固定模具 | |
CN211888571U (zh) | 一种方便调节工件位置的冲床 | |
CN212552753U (zh) | 一种机械加工夹紧范围大的夹具 | |
CN211708517U (zh) | 一种缸盖焊接工装 | |
CN104669007A (zh) | 龙门铣工件夹具 | |
CN206351367U (zh) | 一种与三轴立式雕铣高速机配套的转台机构 | |
CN104400564A (zh) | 一种多功能机床 | |
CN108115219A (zh) | 一种直驱式蜗轮滚齿机 | |
CN219253994U (zh) | 搓丝机的螺丝定位机构 | |
CN214981053U (zh) | 一种箱体类工件分拣机械手 | |
CN214868197U (zh) | 一种圆圈焊接机 | |
CN214559138U (zh) | 一种零部件加工用快速可调节夹持装置 | |
CN213615415U (zh) | 一种提高气缸座加工精度的机床 | |
CN212600417U (zh) | 一种便于调节夹具的自动化便捷式机床 | |
CN213318184U (zh) | 一种方便提高精度的电机变速箱箱体用模具火花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