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18744U - 一种温室的保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温室的保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18744U
CN209218744U CN201822077367.XU CN201822077367U CN209218744U CN 209218744 U CN209218744 U CN 209218744U CN 201822077367 U CN201822077367 U CN 201822077367U CN 209218744 U CN209218744 U CN 2092187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sulation system
greenhouse
heat
chevron shaped
ho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7736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志光
黎志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Huawang Agricultural Faciliti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Huawang Agricultural Faciliti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Huawang Agricultural Faciliti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Huawang Agricultural Faciliti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7736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187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187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187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1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agriculture
    • Y02A40/25Greenhouse technology, e.g. cooling systems therefor

Landscapes

  • Greenho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温室保温技术领域,并公开了一种温室的保温系统,包括温室保温系统主体,所述温室保温系统主体的温室顶下方设置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与所述温室顶之间设置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温室保温系统主体的两个侧壁相连接,所述支撑框架包括至少一个人字型框架,所述人字型框架内安装有钢化玻璃,所述人字型框架的两侧边均设置有冷凝水回收槽。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温室保温方式保温性差或保温膜透光率下降快,从而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温室的保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温室保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温室的保温系统。
背景技术
温室内保温系统对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产品品质、节省能源方面至关重要,在温室正常保温膜基础上,对一些对温度要求高的农作物增加一层内保温系统能大大节省温室能耗。现有的内保温方式有二种:一种是传动式,可电动打开,不影响光照,但保温性较差;另一种是固定式,固定式的内保温方式的保温性好,但薄膜长时间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透光率下降快,容易长青苔,并且无法清除,从而影响农作物品质和产量。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温室保温方式保温性差或透光率下降快,从而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的问题,成为本领域人员所需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室的保温系统,其能够解决现有温室保温方式保温性差或透光率下降快,从而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温室的保温系统,包括温室保温系统主体,所述温室保温系统主体的温室顶下方设置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与所述温室顶之间设置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温室保温系统主体的两个侧壁相连接,所述支撑框架包括至少一个人字型框架,所述人字型框架内安装有钢化玻璃,所述人字型框架的两侧边均设置有冷凝水回收槽。
优选地,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有三个所述人字型框架,三个所述人字型框架依次连接。
优选地,所述人字型框架的纵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为20-25度。
优选地,两两相邻的所述冷凝水回收槽的间距为2.5-4m。
优选地,所述冷凝水回收槽沿所述钢化玻璃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冷凝水回收槽的长度与所述钢化玻璃的长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支撑梁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人字型框架的立柱,所述立柱位于所述冷凝水回收槽的下方。
优选地,所述冷凝水回收槽的纵截面形状为U形。
优选地,所述钢化玻璃的厚度为4-5mm。
优选地,所述人字型框架的材质为铝合金。
优选地,所述冷凝水回收槽的材质为铝合金。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温室的保温系统,支撑梁和温室顶之间设置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包括至少一个人字型框架,人字型框架上安装有钢化玻璃,确保了温室的保温效果,使透光率变高,并且易于清洗;人字型框架两端设置有冷凝水回收槽,凝结在钢化玻璃上的冷凝水能够流到冷凝水回收槽内,以避免温室因内外温差产生的冷凝水降落到植物上而使植物产生病害。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温室保温方式保温性差或保温膜透光率下降快,从而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的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温室的保温系统的温室保温系统主体的切面图。
图中:
1-支撑梁,2-人字型框架,3-钢化玻璃,4-冷凝水回收槽。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的例子。
参照附图1,本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温室的保温系统,包括温室保温系统主体,温室保温系统主体的温室顶下方设置有支撑梁1,支撑梁1上设置有支撑框架,支撑框架与支撑梁1连接,支撑框架位于支撑梁1和温室保温系统主体的温室顶之间,支撑框架的两端分别与温室保温系统主体的两个侧壁连接,支撑框架包括至少一个人字型框架2,人字型框架2上安装有钢化玻璃3,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光照下降幅度低,人字型框架2上安装的钢化玻璃3和温室侧壁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固定空间,控制空气流动,提高了温室保温性,提高透光率,提高了温室的使用寿命,并且钢化玻璃3易于清洗;人字型框架2两侧边设置有冷凝水回收槽4,凝结在钢化玻璃3上的冷凝水能够流到冷凝水回收槽4内,以避免温室因内外温差产生的冷凝水降落到植物上而使植物产生病害。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加强温室保温系统主体内的保温效果,钢化玻璃3的厚度为4-5mm,以增加保温性,减少热传导,减少光损失。
其中,支撑框架包括至少一个人字型框架2,以使钢化玻璃3呈人字型固定,以提高内部空间,并且不影响光照。
这里,人字型的两条边可以是弧形,可以是直线,具体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只需能够保证冷凝在钢化玻璃3上的冷凝水能够顺着人字型框架2流入冷凝水回收槽4内即可。
如此设置,解决了现有温室保温方式保温性差或保温膜透光率下降快,从而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支撑框架包括三个人字型框架2,三个人字型框架2依次连接,两侧的人字型框架2的一侧分别与温室保温系统主体的两个侧壁连接,两侧的人字型框架2的另一侧与中间的人字型框架2连接、并与支撑梁1连接。
这里,人字型框架2的纵截面形状可以为等腰三角形,即使钢化玻璃3上的冷凝水能够最大程度地流入冷凝水回收槽4内,又能提升人字型框架2的平衡性,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为20-25度,可以优选为22度。
其中,人字型框架2的两端设置有冷凝水回收槽4,即冷凝水回收槽4位于人字型框架2与温室保温系统主体的侧壁和支撑梁1的连接处,以加强冷凝水回收槽4的固定的稳固性。两两相邻的冷凝水回收槽4的间距为2.5-4m,即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2.5-4m,本实施例中,两两相邻的冷凝水回收槽4的间距可以为3.2m。
本实施例中,冷凝水回收槽4为条形槽,冷凝水回收槽4沿钢化玻璃3的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冷凝水回收槽4的长度与钢化玻璃3的长度相同,以保证钢化玻璃3上的冷凝水都能够落入冷凝水回收槽4内。
这里,钢化玻璃3的长度方向指的是人字型框架3两侧边的延伸方向。
为了便于收集冷凝水,冷凝水回收槽4的截面形状为U形,并且冷凝水回收槽4的槽口朝上,以保证冷凝水落进冷凝水回收槽4内不易流出。
本实施例中,人字型框架2可以为由铝合金槽围成的框架,钢化玻璃3通过铝合金框架固定在支撑梁1上方,减少了钢材方管骨架,冷凝水回收槽4的材质也可以为铝合金,以防止生锈腐蚀,提高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加强人字型框架2的稳固性,支撑梁1上设置有立柱,立柱位于冷凝水回收槽4的下方,以使人字型框架2的两侧边位于同一平面上,这样,既加强了人字型框架2的平稳性,又能够对冷凝水回收槽4起到支撑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温室的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温室保温系统主体,所述温室保温系统主体的温室顶下方设置有支撑梁(1),所述支撑梁(1)与所述温室顶之间设置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温室保温系统主体的两个侧壁相连接,所述支撑框架包括至少一个人字型框架(2),所述人字型框架(2)内安装有钢化玻璃(3),所述人字型框架(2)的两侧边均设置有冷凝水回收槽(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包括有三个所述人字型框架(2),三个所述人字型框架(2)依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字型框架(2)的纵截面形状为等腰三角形,所述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为20-25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两两相邻的所述冷凝水回收槽(4)的间距为2.5-4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回收槽(4)沿所述钢化玻璃(3)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冷凝水回收槽(4)的长度与所述钢化玻璃(3)的长度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梁(1)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人字型框架(2)的立柱,所述立柱位于所述冷凝水回收槽(4)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回收槽(4)的纵截面形状为U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钢化玻璃(3)的厚度为4-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字型框架(2)的材质为铝合金。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水回收槽(4)的材质为铝合金。
CN201822077367.XU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温室的保温系统 Active CN2092187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77367.XU CN209218744U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温室的保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77367.XU CN209218744U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温室的保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18744U true CN209218744U (zh) 2019-08-09

Family

ID=67507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77367.XU Active CN209218744U (zh) 2018-12-10 2018-12-10 一种温室的保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187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TE422038T1 (de) Verdampfer, herstellungsverfahren dafür, sammler für verdampfer und kühlsystem
CN204787982U (zh) 一种翅片及含有其的换热器和空调
CN206861838U (zh) 换热器及空调系统
CN209218744U (zh) 一种温室的保温系统
JP2014202320A (ja) 低温液化ガスの気化装置
EP3742083A1 (en) Heat exchanger, air conditioner, and cooling unit
CN201417103Y (zh) 气气换热用板式换热器
CN209116792U (zh) 一种对称交错分布式冷凝器
CN208952475U (zh) 一种冷凝器盘管结构
CN108731508A (zh) 毛细管换热器
CN208012163U (zh) 换热器、空调及制冷机组
CN209279762U (zh) 一种翅片及具有其的热交换器
CN208223234U (zh) 一种散热器
CN208382936U (zh) 一种散热器
CN108344210B (zh) 提高换热效率的平行流换热系统
CN109186304A (zh) 一种翅片及具有其的热交换器
CN201535636U (zh) 翅片管式热交换器
CN110043963A (zh) 一种壁挂板及空调器
CN216869284U (zh) 一种散热盘管、散热盘管组件
CN206157270U (zh) 用于外延沉积的具有液体分配器的反应室和反应器
US9719696B2 (en) Solar receiver configuration
CN208382935U (zh) 一种散热器
CN218458660U (zh) 一种葡萄糖酸内脂生产用节能型三效浓缩器
CN107120878A (zh) 一种冰箱冷凝设备
CN205718089U (zh) 一种冷凝器和冰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