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09298U - 一种托盘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托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09298U
CN209209298U CN201822012636.4U CN201822012636U CN209209298U CN 209209298 U CN209209298 U CN 209209298U CN 201822012636 U CN201822012636 U CN 201822012636U CN 209209298 U CN209209298 U CN 2092092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 carriage
crossbeam
pallet
support
be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1263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泽盛
朱丹飞
张正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201263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092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092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092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all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托盘,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防护梁和承重托部;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端梁,以及通过合页铰接在所述第一端梁两端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第二端梁,以及通过合页铰接在所述第二端梁两端的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所述第一端梁与所述第二端梁结构相同;在每一端梁的两端开设螺纹孔;每一螺纹孔内螺旋连接有支撑脚;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三横梁相接固定在所述防护梁的一端,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四横梁相接固定在所述防护梁的另一端;所述防护梁平行于第一端梁、第二端梁,使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连接成为承重座;所述承重托部位于承重座上。

Description

一种托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流流转用的托盘,具体涉及一种托盘。
背景技术
托盘凭借其标准化、高周转和货损少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物流行业。现有常见托盘为木质或是塑料不可拆卸的固定结构,包括盘面和支脚两部分组成,木质托盘的盘面和支脚通过钢钉进行连接固定,盘面通过木板、档条和钢钉进行拼装,支脚常选用长方体木块,矩形阵列于盘面下方。塑料托盘常采用硅橡胶和聚录乙烯树脂浇铸成型,结构与木质托盘类似。
以上两种托盘因实际物流周转中常出现货物与托盘在空间和时间上不匹配,托盘的回空运输会增加托盘使用的成本,且木质和塑料托盘容易在承压和装卸过程中损坏,导致其循环利用率较低,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加固作业会增加作业量,而且加固材料常一次性使用,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
现有托盘在使用过程中,货物的码放之后需要自行加固,常因加固不紧实造成货物重心侧偏失衡而引起货损现象;
另外,随着智能化的普及,对于货物的追踪以及供应链上零库存的精细化管理需求,具有定位、追踪、安全预警作用的托盘,也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重复利用,降低使用成本,提高物流供应链的效率和货物的完整性,减少物流包装材料使用和劳动作业量,进而降低社会物流费用和提升物流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托盘,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防护梁和承重托部;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端梁,以及通过合页铰接在所述第一端梁两端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第二端梁,以及通过合页铰接在所述第二端梁两端的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所述第一端梁与所述第二端梁结构相同;在每一端梁的两端开设螺纹孔;每一螺纹孔内螺旋连接有支撑脚;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三横梁相接固定在所述防护梁的一端,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四横梁相接固定在所述防护梁的另一端;所述防护梁平行于第一端梁、第二端梁,使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连接成为承重座;所述承重托部位于承重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脚上包括底座以及连接柱,连接柱与底座连接处设置下螺纹连接部,与下螺纹连接部对应的连接柱上部设置有上螺纹连接部,所述下螺纹连接部和上螺纹连接部之间为无螺纹的光面柱。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梁、第二端梁的横截面为矩形的中空管,其中螺纹孔开设在端梁的下表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止锁机构,通过止锁机构限定支撑脚转动;所述止锁机构包括第一锁孔、第二锁孔、止锁栓、立柱;第一锁孔设置在挡板上,所述挡板固定在螺纹孔内侧,在螺纹孔外侧固定有立柱;第二止锁孔设置在连接柱顶部,止锁栓前端从第二止锁孔穿过进入第一止锁孔,在止锁栓末端设置有圆环,圆环套在立柱上。
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梁包括支撑杆以及位于支撑杆两端的连接板,其中一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三横梁相接处,另一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二横梁与所述第四横梁相接处,使所述承重座为矩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端梁、第一端梁的端部内安装有智能盒,所述智能盒包括充电电池、控制器、压力传感器、定位装置,接收发装置、蜂鸣器;其中压力传感器、定位装置、接收发装置、蜂鸣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压力传感器、定位装置,接收发装置、蜂鸣器分别与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定位装置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收发装置发到远程终端或通过蜂鸣器报警;所述压力传感器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收发装置发到远程终端或通过蜂鸣器报警。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端梁、所述第二端梁上设置物流信息存储码,所述物流信息存储码供第三方获取物流信息。所述物流信息存储码能唯一确认支撑座的身份认证并提供第三方物流应用系统软件获取物流信息载体。
进一步的:在第一端梁、第二端梁的下底表面开设透光孔,在第一端梁、第二端梁内安装有LED灯带,所述LED灯带与充电电池电连接。
进一步的:在托盘上安装有防护架,所述防护架包括侧杆、横杆以及连接件,在所述支撑脚轴向方向开设内正多边形第一连接孔,在承重托部对应支撑脚位置开设正多边形第二连接孔;侧杆穿过承重托部与支撑脚连接,相邻两侧杆之间设置有横杆,横杆与侧杆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防护罩,所述防护罩套在防护架外。
进一步的:端梁、横梁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弯钩。
进一步的:上述防护梁的连接件上表面为水平面或在连接件的上表面设置凹槽。
进一步的:承重托部为硬质平面板材、硬质条状或块状板材、布、袋或网布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
在本实用新型托盘中的承重座可以折叠,折叠之后占用空间小,交通工具单位体积内载运回空托盘数量增加,提高运输量降低单位运输成本;可以多次重复使用,降低使用成本;并且在托盘上设置了智能盒,可让托盘和货物的动态信息及时被用户所获知,提高供应链的计划执行率和信息化水准,减少货物盗窃及货物装载偏差而出现的货损风;并且增加了防护架,有效的保证了货品的安全;防护架外套有防护罩,避免货物碰撞或脏湿,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在附图中:
图1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带有预定位机构(插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端梁(第一或第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支撑脚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支撑脚和端梁连接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7是支撑脚和端梁连接回程运输状态示意图;
图8是第一支撑座或第二支撑座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一;
图9是第一支撑座或第二支撑座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二;
图10是承重座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1是图8或图9中的第一支撑座或第二支撑座回程运输状态示意图;
图12是具有智能盒和LED灯带的托盘示意图;
图13是安装有防护架的托盘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智能系统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16一种防护梁使用示意图(支撑座上设有预定位结构);
图17另一种防护梁示意图;
图18图17中防护梁收纳示意图;
图19是图17中防护梁的一种优化结构;
以上附图的标号如下:
承重座100;第一支撑座110,第一端梁111,螺纹孔1110,第一横梁112,第二横梁113;第二支撑座120,第二端梁121,第三横梁122,第四横梁123;插销结构130;
第五横梁140;第六横梁150;LED灯带160;承重托部200;
支撑脚300,底座310,连接柱320,下螺纹连接部321,上螺纹连接部322,光面柱323,正多边形第一连接孔330;弯钩400;
挡板510,第一锁孔511,第二锁孔520,止锁栓530,立柱540;
防护架600,侧杆610,侧杆定位孔611,横杆620,连接件630;
防护梁700,凹槽710;支撑杆800,定位销810,辅助立柱820;螺纹管9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其中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仅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19所示,一种托盘,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防护梁和承重托部;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端梁,以及通过合页铰接在所述第一端梁两端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第二端梁,以及通过合页铰接在所述第二端梁两端的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所述第一端梁与所述第二端梁结构相同;在每一端梁的两端开设螺纹孔;每一螺纹孔内螺旋连接有支撑脚;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三横梁相接固定在所述防护梁的一端,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四横梁相接固定在所述防护梁的另一端;所述防护梁平行于第一端梁、第二端梁,使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连接成为承重座;所述承重托部位于承重座上。
在本托盘中,第一端梁的两端分别铰接(通过合页)有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其中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分别以各自铰接点与第一端梁之间形成0-90°夹角,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相向旋转与第一端梁形成0度夹角贴合(此时可以考虑在第一横梁于第一端梁贴合面、第二横梁与第一端梁贴合面设置磁铁相吸,可以避免使用绳索固定);第二端梁的两端分别铰接(通过合页)有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其中第三横梁、第二横梁分别以各自铰接点与第一端梁之间形成0-90°夹角,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相向旋转与第二端梁形成0度夹角贴合(此时可以考虑在第三横梁于第二端梁贴合面、第四横梁与第二端梁贴合面设置磁铁相吸,可以避免使用绳索固定);以上是回程运输过程中,承重座的折叠收纳过程。
整体收纳之后可以袋装,拿取方便;防护梁与端梁,横梁间可采用松紧带、扎带等固定后放入物流包装袋内。
当需要使用时,将第一横梁、第三横梁相接连接成为第五横梁;将第二横梁和第四横梁相接连接成为第六横梁,防护梁平行于第一端梁、第二端梁的固定在第五横梁和第六横梁之间,使承重座是矩形或是对称的沙漏形;根据防护梁的长短来确定。
防护梁与其两端的横梁(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做限定,可以是卡接或是采用螺栓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在使用过程中,防护梁可以有效的阻止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第二横梁和第四横梁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有振动颠簸,等发生的碰撞,提高了承重座的使用安全性,提高整体结构的使用寿命。
其中,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第二横梁和第四横梁之间的相接端面为锯齿面或是阶梯面;这样可以提高连接稳定性,并且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第二横梁和第四横梁之间可以通过预定位机构使其先固定再与防护梁连接;其中预定位机构可以是插销结构或是卡扣结构,在此不做限定。插销结构和卡扣结构可以安装在每一横梁的底面或是侧面在此不做限定。
第一横梁与第三横梁长度相同或不同,最佳的情况是相同,加工制造和连接都更加便利;同样的第一横梁与第三横梁长度相同或不同,最佳的情况是相同。
承重托部可以为硬质平面板材、硬质条状板材、布、袋或网布等软质材料中的任意一种,根据实际的货物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限定。
承重托部安装在承重座上,作为托盘运输过程需要使用;承重托部安装在承重座上的连接结构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通过沉头螺栓将承重托部固定在承重座上;
二、在承重托部上至少两个角位置开设通孔,在承重座的横梁或端梁相应位置设置圆柱,承重托部上的通孔进入圆柱,将承重托部扣在承重座上;(通孔和圆柱的设置位置可以互换,在承重座上设置通孔,将圆柱安装在承重托部上);
三、在承重托部和承重座上分别安装磁性相反的磁铁,通过磁性吸力完成安装;
四、或是在承重座的横梁或端梁上表面设置有滑槽,在承重托部上相应位置设置有滑块,按照方向将滑块滑入滑槽,完成承重托部与承重座的连接;此种连接方式主要针对板状或板条板材的承重托部使用。
为了增加使用寿命,托盘最好采用铁质金属、铁质合金、或是重量较轻的铝合金,更加耐摔,抗碰撞。为了降低重量,可以将横梁和端梁设置成为中空的管状,或是其他镂空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在此提供两种防护梁的具体结构:
第一种结构如图16所示,在防护梁的两端设置凹槽,所述防护梁平行于第一端梁、第二端梁,横置在第五横梁、第六横梁之间,并且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相接处、第二横梁和第四横梁相接处分别嵌入凹槽内。
防护梁有效保证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的连接、第二横梁和第四横梁的连接稳定,使用更加安全可靠。
第二种结构如图17、18所示,提供了另外一种防护梁的结构,其主要是为了防止第五横梁、第六横梁受到侧面的冲击力;其具体结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平行于第一端梁、第二端梁,两端顶在第一横梁和第三横梁相接处、第二横梁和第四横梁相接处,定位销(或螺栓)穿过第一横梁或第三横梁、第二横梁或第四横梁与支撑杆连接。此举能在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间的四个表面的外力作用下提升连接稳固性。提高横梁的稳定性,及将横梁受到的外力传导至支撑杆。为了定位销或是螺栓连接强度更稳定,在其中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第三横梁、第四横梁间内设置螺纹管900,可以提高螺栓或是定位销与支撑杆的连接强度,保证运输的稳定性。防护梁的长度在此不做限定。
支撑脚,通过螺纹连接,可以调节高度,并且在回程运输时,将支撑脚下螺纹旋入螺纹孔中,避免碰撞发生损坏,支撑脚可以是圆柱棒状料外表面车螺纹就以实现支撑作用;或是采用其他结构,其具体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在此提供一种支撑脚的具体结构:所述支撑脚上包括底座以及连接柱,连接柱与底座连接处设置下螺纹连接部,与下螺纹连接部对应的连接柱上部设置有上螺纹连接部,所述下螺纹连接部和上螺纹连接部之间为无螺纹的光面柱。
在支撑脚的底座与地面接触的底面设置有橡胶层,橡胶材料具有防滑耐磨,在凹凸不平的地面,托盘起到小范围的自动高低平衡作用,保持承重托部水平度。
在此提供的支撑脚的螺纹分为下螺纹连接部和上螺纹连接部;在两螺纹连接部之间是光面柱,没有螺纹结构,这样设置的原因是:在使用时,通过上螺纹部与端梁(第一或第二)连接,起到支撑作用,在回程运输时支撑脚的下螺纹连接部与端梁(第一或第二)连接,支撑脚部分隐藏进入端梁(第一或第二)内;在两过程转换过程中,中间的光面柱,可以非常快速的实现转换,更加节省时间,减少支撑脚外延占用体积,实现体积小巧化。
为了降低重量,在此将所述第一端梁、第二端梁的横截面设置为矩形的中空管,其中螺纹孔开设在端梁的下表面。开设在下表面更加方便连接,通常会将下表面的厚度设置厚于上表面,中空管内部可以作为支撑脚的容纳空间,一举多得。
另外,为了避免支撑脚在作为支撑使用时,受到震动,螺纹连接不够紧密,增加了止锁机构,通过止锁机构限定支撑脚转动。其具体结构包括第一锁孔、第二锁孔、止锁栓、立柱;第一锁孔设置在挡板上,所述挡板固定在螺纹孔内侧,在螺纹孔外侧固定有立柱;第二止锁孔设置在连接柱顶部,止锁栓前端从第二止锁孔穿过进入第一止锁孔,在止锁栓末端设置有圆环,圆环套在立柱上。
在螺纹孔的内侧焊接有挡板,挡板上设置有第一止锁孔,外侧焊接有连接柱;第二止锁孔设置在连接柱的顶部,止锁栓前端从第二止锁孔穿过进入第一止锁孔,在止锁栓末端设置有圆环,圆环套在立柱上;在运输的震动过程中止锁栓保证螺纹连接不会发生上下窜动,并且止锁栓的后部设置有圆环,套在立柱上,也避免了止锁栓的丢失和窜动,结构使用安全可靠。
在此提供一种防护梁的最佳连接方式:所述防护梁包括支撑杆以及位于支撑杆两端的连接板,其中一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三横梁相接处,另一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二横梁与所述第四横梁相接处,使所述承重座为矩形。
所述螺栓穿过第一横梁或所述第三横梁,与一连接板连接;另外一根螺栓穿过第二横梁或第四横梁与支撑杆另一端的连接板连接,使所述承重座成为矩形,此种结构在连接使用过程中是比较容易连接的,并且在运输过程中对承重托部的支撑作用比较好。
如图15所示,为了保证使用的便利,以及智能化,所述第一端梁、第一端梁的端部内安装有智能盒,所述智能盒包括充电电池、控制器、压力传感器、定位装置,接收发装置、LED灯带、蜂鸣器;其中压力传感器、定位装置、接收发装置、LED灯带、蜂鸣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控制器、压力传感器、定位装置,接收发装置、LED灯带、蜂鸣器分别与充电电池电连接;所述定位装置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收发装置发到远程终端或通过蜂鸣器报警;所述压力传感器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收发装置发到远程终端或通过蜂鸣器报警。
压力传感器可以是有线或是无线的,在此不做限定,控制器通过接收压力传感器的信号,一可以对装货或运载过程中发生的货物偏移起到报警的作用;二是可以将装载量(例如满载或是空载或是载货余量)的讯息通过接收发装置发送到远程终端,可让托盘和货物的动态信息及时被用户所获知,提高供应链的计划执行率和信息化水准;另外在运输途中因装卸引起的货物偏载、跌落等信息,能迅速采取应急干预措施或作为货损的举证材料;使用户能及时获取货物装载变化情况;
定位装置,可以将定位信息传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根据需要主动发送或是被动将托盘的运输位置信息发送到远程终端,在设置地理坐标区域范围内进出时,能实时或定时远程发送报文及预警信息于应用管理系统,用户能及时获取托盘位置信息,作出相关研判;提高供应链的计划执行率和信息化水准,减少货物盗窃及货物装载偏差而出现的货损风险。
在此控制器(CPU或是PLC、单片机),充电电池、蜂鸣器、压力传感器(有线或是无线);定位装置(GPS、位置追踪器)、接收发装置(GPS模块),已经属于现有的成熟技术,并不需要给出详细的具体型号。
在所述第一端梁、所述第二端梁上设置物流信息存储码,所述物流信息存储码能唯一确认支撑座的身份认证并提供第三方物流应用系统软件获取物流信息载体。物流信息存储码包括但不限于条形码、二维码或序列号;物流信息存储码对应第三方物流应用系统软件上存储每次托盘承运货物的信息。每个托盘内的智能盒发送的定位或压力信息与托盘端梁设置物流信息存储码进行唯一的匹配,所生成的数据能与第三方物流应用系统软件上储存信息进行共享及管理,终端客户能够凭借物流信息储存码在第三方物流应用系统软件随时查询及管理对应托盘的实时地理位置和货物装载状态信息,解决物流信息孤岛。
托盘承运货物每到一处物流节点时,相关作业人员或设备进行实物核查及在物流信息储存码对应第三方物流应用系统软件上进行数据处理,并与托盘智能盒的所发送的数据进行相互校正,实现物流信息的全程连续性和完整性,提升物流信息的安全性和时效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装载的效率以及货物运载的安全性,在第一端梁、第二端梁的下底表面开设透光孔,在第一端梁、第二端梁内安装有LED灯带,所述LED灯带与充电电池电连接。此举使叉车司机可凭装卸引导LED灯带辐射光源辨别托盘的装卸区间,可减少叉车作业时对托盘及货物的碰撞,提高托盘的装卸效率。
如图13、图14所示,由于托盘上货物经叠高后容易出现重心偏差失衡,进而侧翻碰撞而引起托盘及货物的损毁;为了进一步的保证物品的安全:在托盘上安装有防护架,所述防护架包括侧杆、横杆以及连接件,在所述支撑脚轴向方向开设内正多边形第一连接孔,在承重托部对应支撑脚位置开设正多边形第二连接孔;侧杆穿过承重托部与支撑脚连接,相邻两侧杆之间设置有横杆,横杆与侧杆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侧杆底部设置有侧杆定位孔,止锁机构同样将伸入支撑脚的侧杆固定,保证防护架的稳定性。
连接件采用立体三通,将一侧杆和两横杆连接;整体成为框架,对货物的装载起到限制作用,框架外可以通过板、绳子、锁链、布袋等物品配合使用,可以保证装载的安全性。
另外,立体三通件的每一外表面都为平面,或是在每一外表面上设置凹槽。在托盘叠加时,位于上方托盘盘的支撑脚直接坐在立体三通件的平面上或陷入凹槽内(陷入凹槽内时,上下托盘更加稳定),上方托盘的总重量通过侧杆垂直传递到支撑脚上,上下相邻的两托盘叠放更加稳固;防护架可以有效的保持每一托盘内的货物不受压。
另外在防护架外套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为带网眼或具备防潮、防撞、防静电等功能的罩袋。并且可以在在每一罩体的底边具有扣眼,便于固定。有效避免货物受到雨雪侵害或是运输散乱、丢失。
防护罩的厚度、密度、形式可以跟货物的需要进行替换改变,除了上述提到的网布或是防潮罩,可以增加防护罩的厚度(例如采用海绵夹层)保温又防碰撞,增加一定功能性的防护罩。也可以考虑在防护罩上涂有荧光条,起到警示前后车的作用。
另外为了配合运输的稳定性,在端梁、横梁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弯钩。可以通过绳索将货物绑定在托盘上,保证托盘与货物成为一体结构。
另外,关于网、袋这种质软的承重托部,也可直接通过本身的绳索直接与弯钩配合,安装在承重座上。
另外,如图1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对防护梁做了改进,在防护梁的中间位置增加一向上的辅助立柱,该立柱在承重托部是软质材质(例如网兜、软布、袋子)时,对物料整体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其下垂太多,与地面产生摩擦。
以上各个实施例可以相互组合,至于组合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托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座、第二支撑座、防护梁和承重托部;
所述第一支撑座包括第一端梁,以及通过合页铰接在所述第一端梁两端的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
所述第二支撑座包括第二端梁,以及通过合页铰接在所述第二端梁两端的第三横梁和第四横梁;
所述第一端梁与所述第二端梁结构相同;在每一端梁的两端开设螺纹孔;每一螺纹孔内螺旋连接有支撑脚;
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三横梁相接固定在所述防护梁的一端,所述第二横梁与所述第四横梁相接固定在所述防护梁的另一端;
所述防护梁平行于第一端梁、第二端梁,使第一支撑座与第二支撑座连接成为承重座;所述承重托部位于承重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脚上包括底座以及连接柱,连接柱与底座连接处设置下螺纹连接部,与下螺纹连接部对应的连接柱上部设置有上螺纹连接部,所述下螺纹连接部和上螺纹连接部之间为无螺纹的光面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梁、第二端梁的横截面为矩形的中空管,其中螺纹孔开设在端梁的下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止锁机构,通过止锁机构限定支撑脚转动;所述止锁机构包括第一锁孔、第二锁孔、止锁栓、立柱;第一锁孔设置在挡板上,所述挡板固定在螺纹孔内侧,在螺纹孔外侧固定有立柱;第二止锁孔设置在连接柱顶部,止锁栓前端从第二止锁孔穿过进入第一止锁孔,在止锁栓末端设置有圆环,圆环套在立柱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梁包括支撑杆以及位于支撑杆两端的连接板,其中一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三横梁相接处,另一所述连接板通过螺栓连接在第二横梁与所述第四横梁相接处,使所述承重座为矩形。
6.根据权利要求1、2、4、5任一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梁、第一端梁的端部内安装有智能盒,所述智能盒包括充电电池、控制器、压力传感器、定位装置,接收发装置、蜂鸣器;
其中压力传感器、定位装置、接收发装置;控制器、压力传感器、定位装置,接收发装置、蜂鸣器分别与充电电池电连接;
所述定位装置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收发装置发到远程终端或通过蜂鸣器报警;
所述压力传感器将信号发送至控制器,控制器通过收发装置发到远程终端或通过蜂鸣器报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端梁、所述第二端梁上设置物流信息存储码,所述物流信息存储码供第三方获取物流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在第一端梁、第二端梁的下底表面开设透光孔,在第一端梁、第二端梁内安装有LED灯带,所述LED灯带与充电电池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2、4、5、7任一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在托盘上安装有防护架,所述防护架包括侧杆、横杆以及连接件,在所述支撑脚轴向方向开设内正多边形第一连接孔,在承重托部对应支撑脚位置开设正多边形第二连接孔;
侧杆穿过承重托部与支撑脚连接,相邻两侧杆之间设置有横杆,横杆与侧杆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托盘,其特征在于:端梁、横梁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向下的弯钩。
CN201822012636.4U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托盘 Active CN2092092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12636.4U CN209209298U (zh)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托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12636.4U CN209209298U (zh)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托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09298U true CN209209298U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626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12636.4U Active CN209209298U (zh) 2018-12-03 2018-12-03 一种托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092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5922A (zh) * 2018-12-03 2019-03-26 张泽盛 一种托盘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15922A (zh) * 2018-12-03 2019-03-26 张泽盛 一种托盘
CN109515922B (zh) * 2018-12-03 2024-02-02 张泽盛 一种托盘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59508B2 (en) Self-collapsing stackable intermodal shipping container
CN209209298U (zh) 一种托盘
CN109515922A (zh) 一种托盘
CN208217609U (zh) 一种货架
CN103434720B (zh) 一种隔离定位折叠式物品周转箱
KR20130133485A (ko) 탱크형 수송용기
CN210527094U (zh) 新型发动机托盘
CN202491993U (zh) 一种可调式智能包装箱
Huynh Analysis of container dwell time on marine terminal throughput and rehandling productivity
CN208897556U (zh) 一种改进的预制墙板运输架
CN201895889U (zh) 一种折叠式集装箱的端壁折叠后的锁定装置
CN205387318U (zh) 一种层架式长条型材料存储架
CN110406826B (zh) 一种实现轻重货物配载的运输箱、体系及运输方法
CN209952077U (zh) 一种装车防坠装置
Lizbetin et al. Significance of proper selection of handling equipment in inland intermodal transport terminals
CN205971380U (zh) 一种小型人力搬运装置
CN203473396U (zh) 一种隔离定位折叠式物品周转箱
CN208054117U (zh) 智能自动化装卸集装箱
CN206969372U (zh) 集装箱用汽车运输支架
CN102381504B (zh) 一种海运货柜装卸方法
CN205525517U (zh) 一种可移动式仓储笼
CN209038199U (zh) 一种混凝土构件立体堆放架
CN210101681U (zh) 一种用于转运的后围蒙皮器具
CN214652229U (zh) 电子商务检货台
CN220164830U (zh) 一种货物存放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