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203801U - 康复用电动平衡车 - Google Patents

康复用电动平衡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203801U
CN209203801U CN201821076440.5U CN201821076440U CN209203801U CN 209203801 U CN209203801 U CN 209203801U CN 201821076440 U CN201821076440 U CN 201821076440U CN 209203801 U CN209203801 U CN 209203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
adjusting rod
rehabilitation
protection board
electrodynamic balan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7644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鑫
刘朝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Kean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Ke'an Rehabilitation Equipment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Ke'an Rehabilitation Equipment Co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Ke'an Rehabilitation Equipment Co
Priority to CN20182107644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203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203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203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康复用电动平衡车,该平衡车包括底座模块、把手、上半身保护装置、控制器、鞋套,该平衡车的把手可以高低调节,该平衡车的上半身保护装置可以调节宽度,该平衡车的鞋套可以调节大小,该平衡车还包括可以调节高度的支撑组件和膝关节保护组件。

Description

康复用电动平衡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代步车,特别涉及一种康复用电动代步车。
背景技术
作为因脑瘫、截瘫、伤残、年老体弱等导致的下肢欠健康患者的主要代步工具是轮椅。目前,市面上的轮椅主要包括坐式轮椅(包括电动坐式轮椅和手动坐式轮椅)和可坐、立转换式轮椅两大类。
坐式轮椅虽然给使用者带来方便,但是在锻炼、用餐、洗漱等日常活动和生活自理上,还需要让人帮助。另一方面现有的坐式轮椅没有为使用者提供下肢锻炼的功能,对使用者的康复没有帮助。同时坐式轮椅,使用者长时间处于一种坐姿,身体局部长时间受到压迫,很容易产生褥苍,甚至导致腿部肌肉萎缩等症状。
可坐、立转换式轮椅虽能解决坐式轮椅的一些问题,如中国专利CN2009200172905(以下简称“905号专利”),能使患者从坐姿改为站姿。但是如果患者是下肢无力甚至于瘫痪患者,由于905号专利代步车对患者上半身的支撑和保护不够,勉强使患者处于站立状态,患者在户内进行日常活动,或在户外简单代步时,人身安全得不到有效保障,更谈不上在代步车上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
中国专利CN 106236422 A,介绍了一种代步车。虽然该代步车比专利905 号专利介绍的代步车在患者上半身支撑方面有所改进,但是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患者从轮椅到代步车上直立过程复杂,效率不高;第二,上半身保护措施仍不够完善,虽具备辅助站立功能,但没有下肢康复训练功能;第三,不能依据患者身高、胖瘦进行调节,即无调高、调宽机构。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康复用电动平衡车,主要用于患者的代步与针对性康复训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A是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底座模块示意图。
图2B是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底座底板背面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把手组件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的上半身调节-保护组件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的上半身调节-保护组件的局部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的支撑调节组件左侧的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的支撑调节组件右侧的示意图。
图6A是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的膝关节保护组件左边示意图。
图6B是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的膝关节保护组件右边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使用者站姿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使用者坐姿/站姿到坐姿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的从坐姿到站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康复电动平衡车主要包含底座模块(1)、把手组件(2)、上半身调节-保护组件(3)、控制器(4)、支撑调节组件(5)、膝关节保护组件(6)等模块组成。其中,所述支撑调节组件(5)为对称设置,分为左支撑调节组件(5a)和右支撑调节组件(5b)、所述膝关节保护组件(6) 为对称设置,分为左膝关节保护组件(6a)和右膝关节保护组件(6b)。下文在不特意强调的左右前后时,统称数字代码,不分a或b。
如图2A所示,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的底座模块(1)包括底板(101)、电池(102)、左轮毂电机(103a)、右轮毂电机(103b)、左轮毂电机固定座 (104a)、右轮毂电机固定座(104b)、前鞋套(105)和后鞋套(106)、带刹车万向轮(107)、电池限位罩(108)、把手座(201)、杆件固定座(501)。其中所述前鞋套(105)为对称设置,分为左前鞋套(105a)和右前鞋套(105b);后鞋套(106)为对称设置,分为左后鞋套(106a)和右后鞋套(106b)、所述带刹车万向轮(107)为对称设置,分为左万向轮(107a)和右万向轮(107b);所述电池限位罩(108),分为前电池限位罩(108a)和后电池限位罩(108b)。下文在不特意强调左右前后时,统称数字代码,不分a或b。
如图1和图2所示,其中:
a)左轮毂电机(103a)和右轮毂电机(103b)、控制器(4)和电池(102) 组成本发明动力与控制系统,为康复用电动平衡车提供动力并控制康复用电动平衡车运行方向。左轮毂电机(103a)和右轮毂电机(103b)通过左轮毂电机固定座(104a)和右轮毂电机固定座(104b)固定于底板(101)上,电池通过前后两个电池限位罩(108a)和电池限位罩(108b)固定于底板(101)上,左轮毂电机(103a)和右轮毂电机(103b)与电池(102)和控制器(4)通过自带电线及接头连接;
b)左轮毂电机固定座(104a)和右轮毂电机固定座(104b)、左万向轮(107a) 和右万向轮(107b)、把手座(201)、左侧杆件固定座(501a)和右杆件固定座(501b)采用螺丝固定于底板(101)上,带刹车万向轮(107)作用为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运行过程中保持整机平衡,在断电状态时,将刹车踩下,保证整机不会四处移动;
c)如图2B所示,前鞋套(105)和后鞋套(106)分别通过鞋套调节旋钮(109) 固定于底板(101)上,根据使用者脚大小,拧松鞋套调节旋钮(109),将前鞋套(105)和后鞋套(106)调至合适的位置,再拧紧鞋套调节旋钮,即可实现鞋套大小调节。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的把手组件(2)包括把手座(201)、把手(202)、手刹(203)和把手高低调节旋钮(204);其中,把手(202)与把手座(201)通过把手高低调节旋钮(204)紧固与调节高度,同时,把手为患者使用过程中借以从坐姿到站姿转换以及膝关节康复训练过程中借力。手刹(203) 通过手刹线(普通自行车刹车线,图中未示出)控制气弹簧(508)触发端,所述触发端与第三挡边(509)的一端连接,以在气弹簧(508)自锁与工作两种状态之间切换。
如图4A和图4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康复用电动平衡车的上半身调节-保护组件(3)包括腰部保护垫(301)、腰部保护板左侧调节杆(302)、腰部保护板(303)、腰部保护板转接头(304)、左腋下调节杆(305a)、右腋下调节杆(305b)、左腋下护套(306a)、右腋下护套(306b)、左螺管调节杆(307a)、右螺管调节杆(307b)、胸部护套(308)、腹部护板调节杆(309)、腹部护套(310)、左安全插座(311a) 和右安全插座(311b)、左侧第一挡边转轴(510a)(未示出)、右侧第一挡边转轴(510b)、上半身调节保护组件调节旋钮(312)、腰部保护板右侧调节杆(313)、安全插扣(314)、辅助坐垫高低调节杆(315)、安全插座(316)、安全插座固定座(317)、辅助坐垫(318)、背部保护垫(319)、胸部保护螺管(320)、左螺杆(321a)、右螺杆(321b)、左侧第一挡边(506a)、右侧第一挡边(506b)。
如图4A和图4B所示,腰部保护板左侧调节杆(302)和腰部保护板右侧调节杆(313)分别从左右两侧插入腹部保护板调节杆(309)中,通过调节旋钮拧紧,腰部保护板左侧调节杆(302)和腰部保护板右侧调节杆(313)通过所述左侧第一挡边转轴(510a)(图中未示出)、所述右侧第一挡边转轴(510b)和所述左侧第一挡边(506a)(图中未示出)、右侧第一挡边(506b)与左、右支撑调节组件连接。
如图4A所示,腰部保护组件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为-—腰部保护垫(301)通过魔术贴包于腰部保护板(303)上,提高使用者接触部位的舒适度;腰部保护板(303)与腰部保护板转接头(304)之间采用螺纹紧固,腰部保护板转接头(304) 通过一个转轴与腰部保护板左侧调节杆(302)连接,确保腰部保护组件能在0°至120°之间转动,保证使用者能从轮椅上有效的进入本发明的康复用电动平衡车;安全插座(316)用螺丝固定于安全插座固定座(317)上,安全插座固定座 (317)用螺丝固定于腰部保护板(303)上,安全插扣(314)用螺丝固定于腰部保护板右侧调节杆(313)上,而安全插扣与安全插座为汽车安全级,保证使用者的安全;上述描述零件组成本发明腰部保护组件,既方便了使用者的进出,也保证了使用者的安全与使用过程中的舒适性。
如图4A和图4B所示,宽度调节机构的部件及其连接关系为--左侧腋下调节杆(305a)通过调节旋钮固定在腰部保护板左侧调节杆(302)上,左腋下护套(306a) 通过螺丝紧固于左侧腋下调节杆(305a)上,右腋下护套(306b)通过调节旋钮紧固于右侧腋下调节杆(305b)上,左螺管调节杆(307a)的一端插入左侧腋下调节杆调节杆(305a)的一端,右螺管调节杆(307b)的一端插入右侧腋下调节杆(305b)的一端,采用调节旋钮控制两部件间的松紧,左螺管调节杆(307a) 的另一端,通过螺丝固定,与所述左螺杆(321a)连接,右螺管调节杆(307b) 的另一端,通过螺丝固定,与所述右螺杆(321b)连接,左螺杆(321a)的另一端旋入螺管(320)的左端,右螺杆(321b)的另一端旋入螺管(320)的右端,胸部护套(308)通过魔术贴将螺管(320)、螺杆(321)以及部分左螺管调节杆 (307a)和部分右螺管调节杆(307b)包裹,上述描述部件组成宽度调节机构;宽度调节过程中先将胸部护罩(308)拆下,拧松调节旋钮,根据使用者的胖瘦将宽度调节机构调至合适的位置后拧紧调节旋钮,再将胸部护罩(308)装上即可。
辅助坐垫高低调节杆(315)通过调节旋钮将其固定于腹部保护板调节杆(309)上,辅助坐垫(318)通过螺丝紧固于辅助坐垫高低调节杆(315)上,根据使用者的高矮不同调节辅助坐垫的高度,同时使用者站累时可坐下,减轻下肢受力。
背部护垫(319)上缝制有单面魔术贴,另一面魔术贴缝制于长绑带(图中未示出)上,长绑带一端固定在左侧安全插扣座(311a)上,另一端上缝有插扣 (普通箱包插扣,图中未示出),此端绑带长度可调节,短绑带一端固定在右侧安全插扣座(311b)上,另一端上缝有插卡(普通箱包插卡,图中未示出),此端绑带固定不可调节。使用过程中根据使用者的胖瘦,将背部护垫(319)贴在合适的位置,拉紧或放松长绑带,这样既可有效的保护使用的使用安全,又增加使用舒适性。
如图5A和图5B所示,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的支撑调节组件为左右对称设置,分为左支撑调节组件(5a)和右支撑调节组件(5b)。以其中左边为例,其包括左侧杆件固定座(501a)、左侧滚珠插销(502a)、左侧锁扣(503a)、左侧下段调节杆(504a)、左侧上段调节杆(505a)、左侧第一挡边(506a)、左侧第二挡边(507a)、左侧气弹簧(508a)、左侧第三挡边(509a)、左侧第一挡边转轴(510a)和左侧气弹簧转轴(511a);其中,
a)高度调节机构--左侧下段调节杆(504a)插入左侧杆件固定座(501a) 中,左侧滚珠插销(502a)贯通插入所述左侧杆件固定座(501a)和所述左侧下段调节杆(504a)上的插销孔,左侧锁扣(503a)套在固定座(501a)上,上述描述零件组成本发明高度调节机构。高度调节过程中先将左侧锁扣(503a)打开,拔掉左侧滚珠插销(502a),根据使用者的身高,将本发明康复用电动平衡车的高度调至相对应的位置,左侧下段调节杆上滚珠插销孔与固定座上滚珠插销孔对齐,插上左侧滚珠插销(502a),将左侧锁扣(503a)锁紧即实现高度调节。其中左侧锁扣(503a)的作用是将左侧杆件固定座(501a)与左侧下段调节杆(504a) 锁紧,左侧滚珠插销(502a)的作用是减小甚至消除左侧下段调节杆(504a)与左侧杆件固定座(501a)间隙对整个发明的影响且确保两边高度调节的一致性。
b)左侧上段调节杆(505a)通过左侧第一挡边转轴(510a)固定在左侧下段调节杆(504a)上,且能在0°—65°范围内转动,转动边界均为机械定位,左侧第一挡边(506a)、左侧第二挡边(507a)通过左侧第一挡边转轴(510a) 固定在左侧上段调节杆(505a)上,确保两调节杆在任意位置为平行四边形,由于左侧上段调节杆(505a)与左侧下段调节杆(504a)固定的高度水平,因此上半身调节-保护组件与左右支撑调节组件连接后不论是处于站立、坐姿状态还是下肢康复训练过程中均处于水平状态,只是相对高度的改变。
c)左侧第三挡边(509a)通过左侧第一挡边转轴(510a)固定在左侧下段调节杆(504a)上,左侧气弹簧(508a)两端通过左侧气弹簧转轴(511a)分别固定在左侧第三挡边(509a)和左侧第二挡边(507a)上。其中左侧气弹簧(508a) 触发端(固定于第三挡边一端)通过刹车线与把手组件中手刹(203)连接,通过手刹控制气弹簧自锁与工作两种状态,左侧气弹簧(508a)的作用为使用者从坐姿到站姿过程中提供推力(工作状态),且使用者在直立状态时确保整个平衡车的稳定性(自锁状态)。
如图6A和图6B所示: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的膝关节保护组件为左右对称布置,以其中左边为例,其包括护膝前后调节杆(601a)、护膝上下调节杆 (602a)、膝盖护罩(603a)以及调节旋钮(604a)。
其中,护膝前后调节杆(601a)通过左侧第三挡边(509a)的固定左侧第一挡边转轴(510a)在左右支撑调节机构上,可根据使用者的胖瘦前后调节膝关节保护组件。护膝上下调节杆(602a)插入护膝前后调节杆(601a)中,通过调节旋钮(604a)紧固或松开,根据使用者的胖瘦调节膝关节保护组件左右位置。膝盖护罩(603a)通过调节旋钮固定在护膝上下调节杆(602a)上,通过调节旋钮 (604a)紧固或松开,根据使用者的胖瘦调节膝关节保护组件上下位置,提高使用者使用舒适性。
本实用新型的康复用电动平衡车上膝关节保护组件对称设置,其右膝关节保护组件与左膝关节保护组件结构相同。
图7是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使用者站姿示意图,即气弹簧(508)行程处于最大。本状态为使用者使用本发明代步功能,操作过程中,使用者可单手握住把手单手操作控制器,或者双手操作,即可操控整机前进、后退、转弯等,实现日常代步功能,实现此功能过程中,双手不能握紧手刹,以免触发气弹簧,使其处于工作状态,出现因人体重力或者外力作用使左右支撑调节组件弯曲上半身调节保护组件下降的风险。
使用代步功能过程中要注意:鞋套安全绑带(A所示位置)、膝关节保护组件上安全绑带(B所示位置)要系好、腰部保护组件中安全插扣(见图4A)和背部护垫插扣要插好。
图8是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使用者从站姿到坐姿示意图,即下肢康复训练过程中,气弹簧行程减小的过程,图示为气弹簧行程最小时刻。
实现从站姿到坐姿转变过程,除图7中所述注意事项外,还需确保以下几点:
1)双手握紧把手与手刹,即图中C所示位置,使气弹簧处于工作状态;
2)膝盖下侧胫骨贴紧膝盖护套,即图中B所示位置。
3)腰部要与腰部保护组件贴紧,即图中D所示位置。
在确保以上三点同时双手臂向后用力,采用三点,即手与把手、腰部与腰部保护组件、膝盖下侧胫骨与膝关节保护组件,借力方式,借助使用者自身重力,实现从站姿到坐姿的转变。
图9是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的从坐姿到站姿示意图,即下肢康复训练过程中,气弹簧行程增加的过程,如图所示,气弹簧行程未达到最大值。
实现从坐姿到站姿转变过程,除图7所述注意事项和图8所述注意事项1、2 外,还需确保胸部与胸部护套贴紧,即图中E所示位置。
在确保以图8所述1、2以及上述注意事项时,双手臂向前用力,采用三点,即手与把手、胸部与胸部护套、膝盖下侧胫骨与膝关节保护组件,借力方式,借助气弹簧推力,实现从坐姿到站姿的转变。
结合图8和图9,重复实现所述站姿、坐姿两种状态改变,即实现下肢康复训练。
具体实施方法
1.使用本实用新型康复用电动平衡车前,根据使用者身高、体型调好整机高度、宽度、膝关节保护组件位置、鞋套大小、辅助坐垫高度;其中辅助坐垫上端面应低于轮椅坐垫10~20mm;
2.使用者通过手机APP打开平衡车电源,将其遥控至跟前,(该平衡车控制器控制半径为10m);
3.使用者打开腰部保护组件上安全插扣,将腰部保护组件旋转至最大角度,机械定位,旋转至旋转不动即可,设计最大角度值为120°,解开背部保护垫上插扣,慢慢将轮椅移动靠近平衡车;
4.使用者将两只脚放置鞋套中,系好保护鞋带,膝盖下侧抵住膝关节保护组件中膝盖护罩,系好膝盖保护软垫上的安全带;
5.双手握住把手,缓慢将身体从轮椅上移动至辅助坐垫上,调整好坐姿,胸部顶住胸部护套,握住手刹,手臂用力就能完成从轮椅到站立的过程,站立后,松开手刹,将腰部保护组件上安全插扣、背部护垫上插扣扣上;
6.如使用者选择进行代步或直立锻炼下肢等日常生活,松开(不握)手刹,使气弹簧处于自锁状态,防止无意向后下方用力过程时,上半身调节-保护组件向下移动(即下肢康复训练功能),操作平衡车前端控制器,实现前后左右、转弯等移动;
7.如使用者选择进行下肢康复训练功能时,握住手刹,使气弹簧处于工作状态,手臂臂力向后推,同时后背贴住后背保护软垫,腰部贴住腰部保护组件,膝盖下侧贴住膝盖护套,膝关节弯屈过程中,腰部力作用在腰部保护软垫上,使上半身组件向后下方下降,实现膝关节弯屈;膝关节直立过程中,将膝盖下侧、胸部分别贴好相对应保护软垫,手臂向前拉,即可实现膝关节直立(同从轮椅到直立过程一致),反复该动作即可实现屈膝等康复训练。
使用者站立太累时,可直接坐在辅助坐垫上,适当休息,减轻下肢劳累。
当使用者决定结束使用电动平衡车时,将平衡车操控至轮椅或座椅沙发等坐垫,打开气弹簧,按照膝关节弯屈流程将辅助坐垫控制到基本与座位面平行即可,关掉气弹簧使其处于关闭状态(防止在外力牵引下气弹簧推力将使用者重新推至站立状态),打开背部保护护垫、腰部保护组件安全扣,慢慢移动至坐垫上。
用手机操控平衡车,移动至预定停留位置,关闭电源即可。

Claims (5)

1.一种康复用电动平衡车,所述康复用电动平衡车包括底座模块、把手、上半身保护装置、控制器(4)、鞋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康复用电动平衡车的把手为可高低调节的把手组件(2),所述把手组件(2)中包括手刹(203),所述康复用电动平衡车的上半身保护装置为可调节宽度的上半身调节-保护组件(3),所述康复用电动平衡车的鞋套为可调节大小的前鞋套(105)和后鞋套(106),所述康复用电动平衡车还包括左右对称的可调节高度的左支撑组件(5a)、右支撑组件(5b)、设置在对应乘坐人小腿胫骨位置的左右对称的可调节左膝关节保护组件(6a)和右膝关节保护组件(6b)以及设置在左支撑组件(5a)和右支撑组件(5b)上的气弹簧(5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用电动平衡车,其特征是,所述底座模块(1):包括底板(101)、电池(102)、左轮毂电机(103a)、右轮毂电机(103b)、带刹车万向轮(107)、把手座(201)、杆件固定座(501),
所述轮毂电机(103)通过轮毂电机固定座(104)固定于底板(101)上,所述电池(102)通过电池限位罩(108)固定于底板(101)上,轮毂电机(103)与电池(102)和控制器(4)连接,
所述轮毂电机固定座(104)、所述带刹车万向轮(107)、所述把手座(201)、所述杆件固定座(501)固定连接在底板(101)上,
所述前鞋套(105)和后鞋套(106)固定于底板(101)上,可通过鞋套调节旋钮(109)调节前鞋套(105)和后鞋套(106)的大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用电动平衡车,其特征是,所述可高度调节的支撑组件为左右对称结构,其左支撑组件(5a)包括左侧杆件固定座(501a)、左侧滚珠插销(502a)、左侧锁扣(503a)、左侧下段调节杆(504a)、左侧上段调节杆(505a)、左侧第一挡边(506a)、左侧第二挡边(507a)、左侧第三挡边(509a)、左侧气弹簧(508a)、左侧第一挡边转轴(510a)、左侧气弹簧转轴(511a),
所述左侧下段调节杆(504a)插入所述左侧杆件固定座(501a)中,所述左侧滚珠插销(502a)贯通插入所述左侧杆件固定座(501a)和所述左侧下段调节杆(504a)上的插销孔,所述左侧锁扣(503a)套在所述左侧杆件固定座(501a) 上,
所述左侧上段调节杆(505a)通过所述左侧第一挡边转轴(510a)固定在所述左侧下段调节杆(504a)上,使其能在0°-65°范围内转动,所述左侧第一挡边(506a)和所述左侧第二挡边(507a)通过所述左侧第一挡边转轴(510a)固定在所述左侧上段调节杆(505a)上,
所述左侧第三挡边(509a)通过所述左侧第一挡边转轴(510a)固定在所述左侧下段调节杆(504a)上,所述左侧气弹簧(508a)两端通过所述左侧气弹簧转轴(511a)分别固定在所述左侧第三挡边(509a)和所述左侧第二挡边(507a)上,其中,固定于所述左侧第三挡边(509a)端部的所述左侧气弹簧(508a)的触发端,通过一条刹车线与所述把手组件(2)中的所述手刹(203)连接;
右支撑组件(5b)的结构与左支撑组件(5a)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用电动平衡车,其特征是,所述把手组件(2)包括把手座(201),把手(202)、手刹(203);其中,把手(202)与把手座(201)通过把手高低调节旋钮(204)紧固与调节高度,所述手刹(203)通过一条手刹线控制所述气弹簧(508)的触发端,所述触发端与第三挡边(509)的一端连接,以在所述气弹簧(508)自锁与工作两种状态之间切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用电动平衡车,其特征是,所述上半身调节保护组件(3)包括腰部保护板左侧调节杆(302)、腰部保护板(303)、腰部保护板转接头(304)、左腋下调节杆(305a)、右腋下调节杆(305b)、左腋下护套(306a)、右腋下护套(306b)、左螺管调节杆(307a)、右螺管调节杆(307b)、胸部护套(308)、腹部护板调节杆(309)、腹部护套(310)、左侧第一挡边转轴(510a)、右侧第一挡边转轴(510b)、左安全插座(311a)、右安全插座(311b)、上半身调节保护组件调节旋钮(312)、腰部保护板右侧调节杆(313)、安全插扣(314)、辅助坐垫高低调节杆(315)、安全插座(316)、安全插座固定座(317)、辅助坐垫(318)、背部保护垫(319)、螺管(320)、左螺杆(321a)、右螺杆(321b)、左侧第一挡边(506a)、右侧第一挡边(506b),
其中:
所述腰部保护板左侧调节杆(302)和所述腰部保护板右侧调节杆(313)分别从左右两侧插入腹部护板调节杆(309)中,通过上半身调节保护组件调节旋钮(312)拧紧,所述腰部保护板左侧调节杆(302)和所述腰部保护板右侧调节杆(313)通过所述左侧第一挡边转轴(510a)、所述右侧第一挡边转轴(510b)和所述左侧第一挡边(506a)、右侧第一挡边(506b)与左、右支撑调节组件连接;
所述腰部保护板(303)与所述腰部保护板转接头(304)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腰部保护板转接头(304)通过一个转轴与所述腰部保护板左侧调节杆(302)连接,所述安全插座(316)固定于安全插座固定座(317)上,所述安全插座固定座(317)固定连接在所述腰部保护板(303)上,所述安全插扣(314)固定连接在所述腰部保护板右侧调节杆(313)上。
CN201821076440.5U 2018-07-09 2018-07-09 康复用电动平衡车 Active CN209203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76440.5U CN209203801U (zh) 2018-07-09 2018-07-09 康复用电动平衡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76440.5U CN209203801U (zh) 2018-07-09 2018-07-09 康复用电动平衡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203801U true CN209203801U (zh) 2019-08-06

Family

ID=67452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76440.5U Active CN209203801U (zh) 2018-07-09 2018-07-09 康复用电动平衡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2038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3974B (zh) * 2019-08-08 2020-09-11 長庚大學 站姿訓練移動載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03974B (zh) * 2019-08-08 2020-09-11 長庚大學 站姿訓練移動載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09892B (zh) 一种可穿戴式智能外骨骼座椅装置
KR101065892B1 (ko) 재활운동장치
US8968163B1 (en) Unweighted therapy and training device
CN112497197A (zh) 一种无动力可蹲坐休息的行走助力机械腿
CN110279562B (zh) 一种辅助站立装置及辅助站立机构
CN110916979A (zh) 一种膝关节康复训练椅
CN110327597A (zh) 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椅
CN202315092U (zh) 万能便携运动椅
CN209203801U (zh) 康复用电动平衡车
CN110522584A (zh) 多功能康复椅
CN206526242U (zh) 一种多用途蹲起训练器
JP2001212163A (ja) 特殊牽引治療器
CN110693651A (zh) 康复用电动平衡车
CN106726373A (zh) 一种临时行走辅助机器人
CN112263367B (zh) 一种脊椎牵引康复装置
CN218247747U (zh) 一种穿戴式下肢康复辅助行走装置
CN110801373A (zh) 一种无动力柔性助行器
CN214924386U (zh) 一种无动力可蹲坐休息的行走助力机械腿
CN215308117U (zh) 一种风湿肾病科护理用的按摩器
CN110448863A (zh) 一种躯干肌肉激活康复训练装置
CN206482742U (zh) 一种手助力站立轮椅车
CN210698671U (zh)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训练按摩装置
CN209630112U (zh) 一种柔性穿戴式的下肢康复外骨骼结构装置
CN218420891U (zh) 一种用于上肢功能恢复的辅助装置
CN217245420U (zh) 一种多功能康复训练步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0600 room 703, 7th floor, No.9, 1st Street, 1st lane, siyounan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Kean Rehabilit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00 room 703, 7th floor, No.9, 1st Street, 1st lane, siyounan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KEAN REHABILITATION SPECIAL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