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96868U - 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96868U
CN209196868U CN201821948866.5U CN201821948866U CN209196868U CN 209196868 U CN209196868 U CN 209196868U CN 201821948866 U CN201821948866 U CN 201821948866U CN 209196868 U CN209196868 U CN 2091968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bustion
carbon black
tail gas
black tail
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4886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林进
苏文江
陈海波
庞焕军
谢慧明
沈浩
黎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SINOCALC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SINOCALC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SINOCALCI Corp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ENGINEERING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4886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968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968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96868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包括低氮燃烧器、绝热炉膛、高热值燃气管路、助燃空气管路、分级的炭黑尾气输送管、分级的炭黑尾气助燃空气输送管、废气循环再利用的循环烟气输送管。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低氮燃烧器、燃气分级、空气分级以及烟气循环的低氮燃烧技术,可综合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50~60%。

Description

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燃烧工艺,特别涉及一种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化石燃料大量消费带来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损害,以煤为主的单一能源结构也面临能源资源紧缺的巨大挑战。基于能源供给以及环境对排放物的承受容量的考虑,对于化工生产过程伴生的低热值尾气(热值Q<1500kCal/m3),特别是炭黑尾气,必须摒弃原有直接排放或点天灯的方式,转而进行高效清洁的余热资源利用,以有效缓解现有能源的紧缺,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现有工艺为保证炭黑尾气的稳定燃烧,多采用掺烧高热值燃料、富氧燃烧、纯氧燃烧、高温空气预热燃烧技术等,其中掺烧高热值燃料,即采用长明灯伴烧的方式最为可靠,但增加了燃料的消耗。同时,炭黑尾气因热值低,火焰温度低,热力型NOx的产生大大降低,但由于炭黑尾气在其产生过程中通常含有含氮化合物,容易在燃烧过程中被氧化为燃料型NOx,故炭黑尾气的燃烧烟气普遍存在氮氧化物超标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清洁的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将是有利的,其不仅能保证燃气的独立稳定燃烧,而且能实现清洁低氮燃烧。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其包括低氮燃烧器和绝热炉膛,还包括:
高热值燃气管路,其与低氮燃烧器连接以将高热值燃气送入低氮燃烧器内;
助燃空气管路,其与低氮燃烧器连接以使得助燃空气能够助燃高热值燃气;
炭黑尾气输送管,其包括炭黑尾气管一和炭黑尾气管二,它们分别连接低氮燃烧器和绝热炉膛的上部;
炭黑尾气助燃空气输送管,其包括助燃空气管一、助燃空气管二和助燃空气管三,它们分别连接低氮燃烧器、绝热炉膛的上部以及绝热炉膛的下部;
循环烟气输送管,其包括循环烟气支管和循环烟气环管,它们分别连接低氮燃烧器和绝热炉膛的下部;
其中,助燃空气管一和循环烟气支管经混合气管连接低氮燃烧器,且循环烟气环管设置在助燃空气管三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低氮燃烧器、燃气分级、空气分级以及烟气循环的低氮燃烧技术,可综合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50~60%。
进一步,低氮燃烧器为钝体燃烧器,其内集成有高热值燃气燃烧模块和炭黑尾气燃烧模块。
钝体燃烧器内能够形成浓淡燃烧区域,可有效实现局部火焰的欠氧燃烧,在此区域内,燃气不充分燃烧形成CHi基团及H-离子,形成还原性气氛,进而还原并抑制NOx的产生。
进一步,绝热炉膛在其内部敷设有多层耐材砖或浇注料以保温。
通过绝热炉膛的这种结构设置,使得有效降低壁面散热损失,保持炉膛高温。
进一步,炭黑尾气管二借助于接口连接至绝热炉膛,该接口与绝热炉膛切向相接从而使得经由炭黑尾气管二输送入绝热炉膛的炭黑尾气以切向旋流方式向绝热炉膛的下部流动。
通过参考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这些方面和其他方面将会得到更清晰地阐述。
附图说明:
实用新型的结构以及进一步的目的和优点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的描述得到更好地理解,其中,相同的参考标记标识相同的元件: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包括低氮燃烧器1、绝热炉膛2、高热值燃气管路3、助燃空气管路4、炭黑尾气输送管5、炭黑尾气助燃空气输送管6、以及循环烟气输送管7。其中,高热值燃气管路3与低氮燃烧器1连接以将高热值燃气送入低氮燃烧器1内;助燃空气管路4与低氮燃烧器1连接以使得助燃空气能够助燃高热值燃气;炭黑尾气输送管5包括炭黑尾气管一51和炭黑尾气管二52,它们分别连接低氮燃烧器1和绝热炉膛2的上部;炭黑尾气助燃空气输送管6包括助燃空气管一61、助燃空气管二62和助燃空气管三63,它们分别连接低氮燃烧器1、绝热炉膛2的上部以及绝热炉膛2的下部;循环烟气输送管7包括循环烟气支管71和循环烟气环管72,它们分别连接低氮燃烧器1和绝热炉膛2的下部。
如图1所示,助燃空气管一61和循环烟气支管71经混合气管67连接低氮燃烧器1,且循环烟气环管72设置在助燃空气管三63的下方。在本实施方式中,低氮燃烧器1为钝体燃烧器,其内集成有高热值燃气燃烧模块和炭黑尾气燃烧模块(图未示);绝热炉膛2在其内部敷设有多层耐材砖或浇注料,以有效降低壁面散热损失,保持炉膛高温。
参照图1所示,介绍一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炭黑尾气低氮稳燃工艺,其包括如下步骤:
a)提供具有低氮燃烧器1和绝热炉膛2的低氮稳燃系统;
b)将高热值燃气通过高热值燃气管路3通入低氮燃烧器1,同时将高热值燃气助燃空气通过助燃空气管路4通入低氮燃烧器1以助燃该高热值燃气;
c)待高热值燃气燃烧并逐步升温至炭黑尾气引燃条件后,将炭黑尾气分两路经炭黑尾气管一51和炭黑尾气管二52分别进入低氮燃烧器1和绝热炉膛2的上部,并切断高热值燃气的供应;
同时将炭黑尾气助燃空气分三路经助燃空气管一61、助燃空气管二62和助燃空气管三63分别进入低氮燃烧器1、绝热炉膛2的上部以及绝热炉膛2的下部;并将来自低氮稳燃系统且经外部换热降温后的废气经由循环烟气支管71和循环烟气环管72分别进入低氮燃烧器1和绝热炉膛2的下部;
其中,来自助燃空气管一61的炭黑尾气助燃空气和来自循环烟气支管71的废气在经混合气管67混合后进入低氮燃烧器1,循环烟气环管72设置在助燃空气管三63的下方,通过步骤c)中炭黑尾气的两路分配、炭黑尾气助燃空气的三路分配、以及废气的引入从而使得低氮燃烧器1内以及绝热炉膛2上部处于富燃料低氧燃烧氛围并形成还原性气氛,且使得绝热炉膛2下部处于燃气完全燃烧状态。
进一步,在步骤c)中,通过助燃空气管一61和助燃空气管二62输送的炭黑尾气助燃空气占总的炭黑尾气助燃空气的80~90%。
又进一步,在步骤c)中,通过变频风机(图未示)控制进入循环烟气支管71的废气的废气量为总的炭黑尾气助燃空气的空气量的30~40%。
再进一步,在步骤c)中,炭黑尾气管一51和炭黑尾气管二52内的炭黑尾气分别占总的炭黑尾气的50~70%和30~50%。
还再进一步,通过助燃空气管一61输送的炭黑尾气助燃空气为通过炭黑尾气管一51输送的炭黑尾气的空气当量的1.2倍。这样设置就是先保证低氮燃烧器内给入燃气与空气相比,燃气较少,空气较多,正是燃气分级的第一步。
进一步,在高热值燃气的供应被切断后,高热值燃气助燃空气继续通过助燃空气管路4输入低氮燃烧器1以冷却该低氮燃烧器1的点火枪(图未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正常运行时单独采用炭黑尾气作为燃料,不使用长明灯或其他高热值燃气。低氮燃烧器1中集成了高热值燃气燃烧模块及炭黑尾气燃烧模块,也就是说,低氮燃烧器1中设有专门用于高热值燃气的喷口和专门用于炭黑尾气的喷口。高热值燃气燃烧所需的助燃空气由独立风机(图未示)供风,经助燃空气管路4进入低氮燃烧器1,与高热值燃气进行混合燃烧,高热值燃气作为低氮燃烧器1启动时的燃料。
待高热值燃气燃烧并逐步升温至炭黑尾气引燃条件后,由炭黑尾气管一51及炭黑尾气管二52引入炭黑尾气,燃气在燃点温度以上被迅速点燃。低氮燃烧器1采用了钝体稳燃原理,可在低氮燃烧器1中心形成稳定中部火焰,在绝热炉膛2的保温作用下,能够为炭黑尾气提供稳定燃烧所需要的着火热,进而维持自燃烧,无需高热值燃气的伴烧。高热值燃气切断后,给高热值燃气供风的独立风机保持运转,并采用一级用电负荷,从而使得高热值燃气助燃空气继续通过助燃空气管路4送入低氮燃烧器1内,以对低氮燃烧器1的点火枪进行有效的冷却。
为实现低氮燃烧,燃烧过程采用了低氮燃烧器1,以及燃气分级、空气分级和烟气循环技术,下面分别作出介绍:
1) 低氮燃烧器1本身设置有多股内外燃气喷口,可形成浓淡燃烧区域,能够有效实现局部火焰的欠氧燃烧,在此区域内,燃气不充分燃烧形成CHi基团及H-离子,形成还原性气氛,进而还原并抑制NOx的产生。
2) 炭黑尾气的燃烧采用多级燃烧方式,分两路进入绝热炉膛2,其中一路50-70%的炭黑尾气由炭黑尾气管一51进入低氮燃烧器1,另一路约30-50%的炭黑尾气由炭黑尾气管二52借助于接口25接至绝热炉膛2,接口25与绝热炉膛2切向相接,炭黑尾气进入绝热炉膛2后以切向旋流方式向绝热炉膛2的下部流动。
3) 炭黑尾气助燃空气分三路进入燃烧区域,其中一路炭黑尾气助燃空气通过助燃空气管一61进入低氮燃烧器1,作为主火焰的助燃空气,其余两路炭黑尾气助燃空气分别经由助燃空气管二62和助燃空气管三63进入绝热炉膛2的上部和下部。在此过程中,采用炭黑尾气助燃空气分级技术,合理分配各级燃烧的供氧量,在空气管路上设置调节阀及流量计(图未示),精确控制送入各个位置的炭黑尾气助燃空气的流量(即空气量),将进入低氮燃烧器1及绝热炉膛2上部的炭黑尾气助燃空气的流量减少到总的炭黑尾气助燃空气的80-90%左右,使炭黑尾气在富燃料低氧区域燃烧,由于该区域内炭黑尾气助燃空气过剩系数低于100%,降低了燃烧区的燃烧速度和温度,并形成还原性气氛,抑制NOx的生成。在与绝热炉膛2的下部连接的助燃空气管三63内鼓入可供剩余炭黑尾气完全燃烧的炭黑尾气助燃空气,保证炭黑尾气的完全燃烧。需要说明的是,总的炭黑尾气助燃空气的流量依据炭黑尾气的流量(即尾气量)进行调节,控制绝热炉膛2内的总空气过剩系数1.05-1.15。
4) 从绝热炉膛2出来的燃烧烟气经余热利用装置如锅炉、换热器(图未示)等换热后的温度降低至200℃以下称为废气,由设置在尾气出口(图未示)附近的循环烟气风机(图未示)引入一部分废气至循环烟气输送管7,分别经由循环烟气支管71和循环烟气环管72进入低氮燃烧器1和绝热炉膛2。
经由循环烟气支管71引至低氮燃烧器1的废气的流量(即废气量)由调节阀与流量计(图未示)联锁控制,来自循环烟气支管71的废气在混合气管67中与来自助燃空气管一61的炭黑尾气助燃空气进行混合,避免循环烟气集中进入低氮燃烧器1从而导致局部区域氧浓度过低并产生熄火现象。
引入部分废气进燃烧区,采用烟气再循环技术,是为了利用烟气稀释氧浓度,降低燃烧速度和燃烧温度,抑制NOx的产生。同时,为了防止出现因低温的废气进入燃烧区可能引起的炉温偏低进而导致燃烧不稳定的现象,从而避免化学与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增加,循环烟气风机优选采用变频控制,即采用变频风机严格控制废气的循环量,进入低氮燃烧器1的废气的流量约为总的炭黑尾气助燃空气的流量的30-40%。由循环烟气环管72进入绝热炉膛2的废气,用于控制后续排放烟气的温度,以便在保证燃烧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燃烧温度,进而弱化含氮化合物在高温条件下的氧化反应,降低燃料型NOx的生成几率。此部分废气的流量由设置于绝热炉膛2附近的热电偶(图未示)进行反馈控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合适的烟气循环量。
本实施方式由于使用了低氮燃烧器、燃气分级、空气分级以及烟气循环技术,可综合降低氮氧化物排放量50~60%。
需要说明的是,炭黑尾气分级的原理是先给入部分燃气,然后再把剩余的燃气给入。具体如图1所示,来自炭黑尾气管一51的炭黑尾气相对来自助燃空气管一61的炭黑尾气助燃空气而言,是少的,比如通过助燃空气管一61输送的炭黑尾气助燃空气是通过炭黑尾气管一51输送的炭黑尾气的空气当量的1.2倍,然后,炭黑尾气管二52再给入剩余的燃气,但因为通过助燃空气管一61和助燃空气管二62输入的炭黑尾气助燃空气仅为总的炭黑尾气助燃空气的80~90%,所以,此时在局部范围燃气过剩,实现氮氧化物还原。也就是说,采用炭黑尾气分级,可以先用相对少的燃气与相对多的的空气燃烧,这样空气过量,降低燃烧温度,随后剩余的燃气与相对少的空气燃烧,燃气过量,具有还原气氛。
炭黑尾气助燃空气分级的原理是第一次给入(将助燃空气管一61和助燃空气管二62给入的空气认为第一次给入)的炭黑尾气助燃空气低于理论空气量,第二次(将助燃空气管三63给入的空气认为第二次给入)再给入充足的燃气,将燃气完全燃烬。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就是助燃空气管一61和助燃空气管二62给入的空气加起来看,进入低氮燃烧器1和绝热炉膛2的上部的炭黑尾气助燃空气是少了,只占总的炭黑尾气助燃空气的80-90%,属于欠氧燃烧,然后通过助燃空气管三63送入的空气实现完全燃烧。
另外,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在低氮燃烧器1内,炭黑尾气助燃空气的流量多于炭黑尾气所需要的助燃空气当量,可以有助于保持燃烧,但借助于低氮燃烧器和废气的输入,能够有效实现局部火焰的欠氧燃烧,并降低燃烧速度和燃烧温度,从而达到抑制NOx的产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可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创作思想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结构作各种变化和改进,包括这里单独披露的或要求保护的技术特征的组合,以及明显地包括这些特征的其它组合。这些变形和/或组合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技术领域内,并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4)

1.一种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氮燃烧器和绝热炉膛,还包括:
高热值燃气管路,其与低氮燃烧器连接以将高热值燃气送入低氮燃烧器内;
助燃空气管路,其与低氮燃烧器连接以使得助燃空气能够助燃高热值燃气;
炭黑尾气输送管,其包括炭黑尾气管一和炭黑尾气管二,它们分别连接低氮燃烧器和绝热炉膛的上部;
炭黑尾气助燃空气输送管,其包括助燃空气管一、助燃空气管二和助燃空气管三,它们分别连接低氮燃烧器、绝热炉膛的上部以及绝热炉膛的下部;
循环烟气输送管,其包括循环烟气支管和循环烟气环管,它们分别连接低氮燃烧器和绝热炉膛的下部;
其中,助燃空气管一和循环烟气支管经混合气管连接低氮燃烧器,且循环烟气环管设置在助燃空气管三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氮燃烧器为钝体燃烧器,其内集成有高热值燃气燃烧模块和炭黑尾气燃烧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热炉膛在其内部敷设有多层耐材砖或浇注料以保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炭黑尾气管二借助于接口连接至所述绝热炉膛,该接口与所述绝热炉膛切向相接从而使得经由所述炭黑尾气管二输送入所述绝热炉膛的炭黑尾气以切向旋流方式向所述绝热炉膛的下部流动。
CN201821948866.5U 2018-11-26 2018-11-26 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1968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48866.5U CN209196868U (zh) 2018-11-26 2018-11-26 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48866.5U CN209196868U (zh) 2018-11-26 2018-11-26 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96868U true CN209196868U (zh) 2019-08-02

Family

ID=674257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48866.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196868U (zh) 2018-11-26 2018-11-26 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9686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0789A (zh) * 2018-11-26 2019-02-15 江苏中圣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炭黑尾气低氮稳燃工艺及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
CN111947138A (zh) * 2020-08-15 2020-11-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燃烧热值适用性广的气体燃烧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40789A (zh) * 2018-11-26 2019-02-15 江苏中圣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炭黑尾气低氮稳燃工艺及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
WO2020108223A1 (zh) * 2018-11-26 2020-06-04 江苏中圣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炭黑尾气低氮稳燃工艺及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
CN109340789B (zh) * 2018-11-26 2024-06-14 江苏中圣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炭黑尾气低氮稳燃工艺及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
CN111947138A (zh) * 2020-08-15 2020-11-17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燃烧热值适用性广的气体燃烧系统及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77795B (zh) 可调节烟气自身再循环燃气燃烧器
CN107559817B (zh) 一种采用烟气再循环的旋流煤粉燃烧装置及方法
CN108662585B (zh) 一种低负荷稳燃的超低nox燃烧系统及其燃烧器
CN107559821B (zh) 烟气再循环和旋流煤粉燃烧器顶置的多行程工业煤粉锅炉
US6244200B1 (en) Low NOx pulverized solid fuel combustion process and apparatus
CN107606606A (zh) 一种采用烟气再循环的中心给粉“ω”形工业煤粉锅炉
CN101839473A (zh) 烟气循环高温空气节能环保燃烧技术
CN109340789A (zh) 炭黑尾气低氮稳燃工艺及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
CN209196868U (zh) 炭黑尾气低氮稳燃系统
CN111928237A (zh) 基于循环流化床锅炉掺烧化工废气的掺烧喷口及掺烧方法
CN108870383B (zh) 一种煤粉锅炉低NOx燃烧系统
JPS6323442B2 (zh)
CN105605560B (zh) 微排放煤粉燃烧系统
CN104154532A (zh) 中心风环浓缩型旋流燃烧器
CN201187773Y (zh) 一种采用内燃式燃烧器的煤粉锅炉
CN112815303B (zh) 一种煤与生物质耦合燃烧系统及锅炉
CN105864755B (zh) 循环流化床富氧燃烧装置及其燃烧方法
CN204987008U (zh) 一种双旋流式低热值燃气燃烧器
CN102798129A (zh) 一种低补燃量烟气等速分级反应高效热氧化炉
CN109268827B (zh) 一种低热值燃气烧嘴及热风炉
CN110375300A (zh) 一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燃烧器
CN112648613B (zh) 用于环形套筒窑下燃烧室的燃烧器及无焰燃烧方法
CN112555865A (zh) 一种炭黑尾气锅炉以及炭黑尾气处理方法
CN206176368U (zh) 一种纯氧燃烧器
CN206112909U (zh) 一种金属表面燃烧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614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802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