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90643U - 管线涨开器 - Google Patents

管线涨开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90643U
CN209190643U CN201821238389.3U CN201821238389U CN209190643U CN 209190643 U CN209190643 U CN 209190643U CN 201821238389 U CN201821238389 U CN 201821238389U CN 209190643 U CN209190643 U CN 2091906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ody
pipeline
clamping member
clamping piece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3838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治
张洪
陈良罡
邓博辉
徐辉
夏瑛
李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Petroleum and Natural Ga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3838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906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906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906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ying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utsid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管线涨开器,属于管道检修设备领域。所述管线涨开器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和至少一个涨开件。第一夹持件夹持并固定在第一管线上,第二夹持件夹持并固定在第二管线上,第一管线的一端和第二管线的一端相对设置;涨开件连接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之间,用于驱动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相互远离。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夹持件夹持并固定第一管线,第二夹持件夹持并固定第二管线,涨开件将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撑开进而涨开管线,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避免了撬杠打滑发生安全事故。

Description

管线涨开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检修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线涨开器。
背景技术
管道包括多段管线以及连接在相邻管线之间的阀门。为了保证管道正常工作时流体不从阀门与管线的连接处泄露,阀门与管线的接触较紧密。阀门损坏需要更换阀门时,难以取出旧阀门或安装新阀门。
现有技术在进行阀门更换时,通过手持撬杠撬动管道,使待更换阀门两侧的管线相互远离,相邻管线之间的间隙增大,便于取出旧阀门,安装新阀门。
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使用撬杠撬动管道劳动强度较大,且在撬动过程中撬杠易打滑伤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线涨开器,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线涨开器,所述管线涨开器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和至少一个涨开件;
所述第一夹持件夹持并固定在第一管线上,所述第二夹持件夹持并固定在第二管线上,所述第一管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管线的一端相对设置;
所述涨开件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相互远离。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
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上分别设置有半圆孔,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对接后两个所述半圆孔对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管线的第一安装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对接后,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固定所述第一板体和所述第二板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
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上分别设置有半圆孔,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对接后两个所述半圆孔对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管线的第二安装孔。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对接后,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固定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涨开件包括:第一螺杆、第二螺杆和转动套;
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件上,另一端以螺纹连接方式套设在所述转动套的一端内;
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夹持件上,另一端以螺纹连接方式套设在所述转动套的另一端内;
所述第一螺杆和所述第二螺杆的螺线旋向相反。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涨开件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
所述内筒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件上,另一端以螺纹连接方式套设在所述外筒体的一端内,所述外筒体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件上。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内筒体的一端设置有T型键,所述第一夹持件上设置有与所述T型键适配的T型槽,所述T型键限位于所述T型槽内。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涨开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涨开件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管线和所述第二管线的周围。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板体、所述第二板体、所述第三板体和所述第四板体上分别设置有n个通孔,且n为偶数;
所述半圆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n/2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通过第一夹持件夹持并固定第一管线,第二夹持件夹持并固定第二管线,涨开件将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撑开进而涨开管线。通过操作涨开件即可施力使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远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避免了撬杠打滑发生安全事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线涨开器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线涨开器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第一夹持件,
11-第一板体,
12-第二板体
2-第二夹持件,
21-第三板体,
22-第四板体,
3-涨开件,
31-第一螺杆,
32-第二螺杆,
33-转动套,
4-第一安装孔,
5-通孔,
6-螺栓,
7-第二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均具有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的含义。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管道包括多段管线以及连接在相邻管线之间的阀门。为了保证管道正常工作时流体不从阀门与管线的连接处泄露,阀门与管线的接触较紧密。阀门损坏时,为了便于取出旧阀门,安装新阀门,需要将相邻管线涨开。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线涨开器,如附图1所示,该管线涨开器包括:第一夹持件1、第二夹持件2和至少一个涨开件3。第一夹持件1夹持并固定在第一管线上,第二夹持件2夹持并固定在第二管线上,第一管线的一端和第二管线的一端相对设置;涨开件3连接在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之间,用于驱动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相互远离。
以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线涨开器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
使用时,将第一夹持件1夹持并固定在第一管线上,第二夹持件2夹持并固定在第二管线上。涨开件3连接在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之间,通过操作涨开件3,能够撑开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使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相互远离,进而带动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相互远离,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之间的间隙增大,起到涨开管线的作用,此时可以对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之间的阀门进行更换等操作。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管线涨开器不仅可以使相邻管线之间的间隙增大,涨开管线,且通过操作涨开件3即可施力使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远离,与现有技术相比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避免了撬杠打滑发生安全事故。
对于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分别如何夹持并固定在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上,以下进行示例说明:
作为一种示例,如附图2所示,第一夹持件1包括: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
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上分别设置有半圆孔,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对接后两个半圆孔对接形成用于容纳第一管线的第一安装孔4。
如此设置,通过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分别从第一管线的两侧向中间合拢后,两个半圆孔对接形成圆形的第一安装孔4,第一管线固定在第一安装孔4内,使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能够夹紧第一管线。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使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能够夹紧第一管线,第一安装孔4与第一管线过盈配合。
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对接后,要将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固定在一起,以使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配合夹紧第一管线。示例地,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上设置有通孔5,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对接后,螺栓6穿过通孔5固定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通过螺栓6固定便于安装和拆卸,且固定效果较好。
以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方向为基准,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的朝向为左右朝向。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上半圆孔的轴向为左右方向,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上的通孔5为自上而下贯穿的通孔5,即螺栓6垂直于管线。
如附图2所示,第二夹持件2包括:第三板体21和第四板体22;第三板体21和第四板体22上分别设置有半圆孔,第三板体21和第四板体22对接后两个半圆孔对接形成用于容纳第二管线的第二安装孔7。
如此设置,通过第三板体21和第四板体22分别从第二管线的两侧向中间合拢后,两个半圆孔对接形成圆形的第二安装孔7,第二管线固定在第二安装孔7内,使第三板体21和第四板体22能够夹紧第二管线。
第三板体21和第四板体22对接后,要将第三板体21和第四板体22固定在一起,以使第三板体21和第四板体22配合夹紧第二管线,第三板体21和第四板体22上设置有通孔5,第三板体21和第四板体22对接后,螺栓6穿过通孔5固定第三板体21和第四板体22。通过螺栓6固定便于安装和拆卸,且固定效果较好。
以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方向为基准,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的朝向为左右朝向。第三板体21和第四板体22上半圆孔的轴向为左右方向,第三板体21和第四板体22上的通孔5为自上而下贯穿的通孔5,即螺栓6垂直于管线。
为了使螺栓6的固定效果较好,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21和第四板体22上分别设置有n个通孔5,且n为偶数;半圆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n/2个通孔5。如此设置,使受力均匀,且固定效果较好。
举例来说,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每个板体上有4个通孔5,半圆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2个,如此紧固时在安装孔的两侧分别有两根螺栓6进行固定,固定效果较好。
涨开件3连接在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之间,用于撑开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使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相互远离,对于涨开件3的结构,以下进行示例说明:
作为一种示例,如附图1所示,涨开件3包括:第一螺杆31、第二螺杆32和转动套33;第一螺杆3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夹持件1上,另一端以螺纹连接方式套设在转动套33的一端内;第二螺杆32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夹持件2上,另一端以螺纹连接方式套设在转动套33的另一端内;第一螺杆31和第二螺杆32的螺线旋向相反。
第一螺杆31和第二螺杆32分别以螺纹连接方式套设在转动套33的两端,且第一螺杆31和第二螺杆32的螺线旋向相反,转动转动套33时,能够使第一螺杆31和第二螺杆32均以远离转动套33的方向平移,进而撑开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
举例来说,第一螺杆31的外螺纹可以为左旋,对应地,第二螺杆32的外螺纹为右旋,转动套33一端的内螺纹为左旋,另一端的内螺纹为右旋。
作为另一种示例,涨开件3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
内筒体的一端连接在第一夹持件1上,另一端以螺纹连接方式套设在外筒体的一端内,外筒体的另一端连接在第二夹持件2上。
内筒体和外筒体螺纹连接,转动时可以相互远离,使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被撑开。
为了使内筒体和外筒体的转动并平移时的转动不会带动第一夹持板或第二夹持板转动,内筒体的一端设置有T型键,第一夹持件1上设置有与T型键适配的T型槽,T型键限位于T型槽内。
如此设置,通过T型键限位于T型槽中,内筒体与外筒体相对转动并平移时推动第一夹持件1平移。
为了使涨开件3对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的推动效果较好,涨开件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涨开件3均匀分布在第一管线和第二管线的周围。
通过设置多个涨开件3,使第一夹持件1和第二夹持件2的受力较均匀,推动效果较好。
举例来说,涨开件3的数量可以为4个,以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方向为基准,4个涨开件3分别位于管线的左上方、右上方、左下方和右下方。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说明性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管线涨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线涨开器包括:第一夹持件(1)、第二夹持件(2)和至少一个涨开件(3);
所述第一夹持件(1)夹持并固定在第一管线上,所述第二夹持件(2)夹持并固定在第二管线上,所述第一管线的一端和所述第二管线的一端相对设置;
所述涨开件(3)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件(1)和所述第二夹持件(2)之间,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夹持件(1)和所述第二夹持件(2)相互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涨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1)包括:第一板体(11)和第二板体(12);
所述第一板体(11)和所述第二板体(12)上分别设置有半圆孔,所述第一板体(11)和所述第二板体(12)对接后两个所述半圆孔对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一管线的第一安装孔(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线涨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1)和所述第二板体(12)上设置有通孔(5),所述第一板体(11)和所述第二板体(12)对接后,螺栓(6)穿过所述通孔(5)固定所述第一板体(11)和所述第二板体(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线涨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件(2)包括:第三板体(21)和第四板体(22);
所述第三板体(21)和所述第四板体(22)上分别设置有半圆孔,所述第三板体(21)和所述第四板体(22)对接后两个所述半圆孔对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第二管线的第二安装孔(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管线涨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板体(21)和所述第四板体(22)上设置有通孔(5),所述第三板体(21)和所述第四板体(22)对接后,螺栓(6)穿过所述通孔(5)固定所述第三板体(21)和所述第四板体(2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涨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涨开件(3)包括:第一螺杆(31)、第二螺杆(32)和转动套(33);
所述第一螺杆(3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夹持件(1)上,另一端以螺纹连接方式套设在所述转动套(33)的一端内;
所述第二螺杆(32)的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夹持件(2)上,另一端以螺纹连接方式套设在所述转动套(33)的另一端内;
所述第一螺杆(31)和所述第二螺杆(32)的螺线旋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涨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涨开件(3)包括:内筒体和外筒体;
所述内筒体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夹持件(1)上,另一端以螺纹连接方式套设在所述外筒体的一端内,所述外筒体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夹持件(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管线涨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体的一端设置有T型键,所述第一夹持件(1)上设置有与所述T型键适配的T型槽,所述T型键限位于所述T型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线涨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涨开件(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涨开件(3)均匀分布在所述第一管线和所述第二管线的周围。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线涨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1)、所述第二板体(12)、所述第三板体(21)和所述第四板体(22)上分别设置有n个通孔(5),且n为偶数;
所述半圆孔的两侧分别设置有n/2个通孔(5)。
CN201821238389.3U 2018-08-02 2018-08-02 管线涨开器 Active CN2091906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38389.3U CN209190643U (zh) 2018-08-02 2018-08-02 管线涨开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38389.3U CN209190643U (zh) 2018-08-02 2018-08-02 管线涨开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90643U true CN209190643U (zh) 2019-08-02

Family

ID=674035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38389.3U Active CN209190643U (zh) 2018-08-02 2018-08-02 管线涨开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906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148733U (zh) 一种用于管道焊接的局部充氩保护装置
CN107984427A (zh) 一种航空发动机用盲孔内拆解衬套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9190643U (zh) 管线涨开器
CN102979714A (zh) 链式卡箍及混凝土泵送系统
CN207326881U (zh) 一种用于大口径圆螺母的安装拆卸装置
CN202064642U (zh) 一种混凝土泵车及其臂架装置
CN205078967U (zh) 一种油管快速接头
CN110802553B (zh) 一种装卸料口连接装置及专用工具和装卸方法
CN208033695U (zh) 套筒类零件装夹装置及其弹性衬套、辅助装夹工具
CN103753486B (zh) 一种退管钳
CN105952977A (zh) 一种用于固定管路系统的紧固卡箍
CN213770507U (zh) 一种管道负压装置
CN103174907B (zh) 管道内置封闭装置
CN205297397U (zh) 光杆对中装置
CN207309970U (zh) 一种方便更换夹具的机器人手臂
CN205415485U (zh) 一种新型罗拉拆装工具
CN205835141U (zh) 一种精炼炉电极用扳手
CN206277325U (zh) 一种轻便式插转扳手
CN203868069U (zh) 一种膨胀螺栓
CN204505165U (zh) 伸缩水管加工装置
CN105082025A (zh) 一种使用方便的扳手
CN205331137U (zh) 便于螺纹紧配合快速拆卸的轴向弹性卡箍结构
CN105889678B (zh) 卡箍装置
CN204226950U (zh) 一种用于断裂管道快速连接的装置
CN202733257U (zh) 防旋转插转式软管接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