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83628U - 二次电池及其极片 - Google Patents

二次电池及其极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83628U
CN209183628U CN201821651128.4U CN201821651128U CN209183628U CN 209183628 U CN209183628 U CN 209183628U CN 201821651128 U CN201821651128 U CN 201821651128U CN 209183628 U CN209183628 U CN 2091836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layer
conductive layer
protrusion
active materi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511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伟
张子格
梁成都
薛庆瑞
李静
王鹏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5112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83628U/zh
Priority to EP19153877.6A priority patent/EP3637504B1/en
Priority to EP22191686.9A priority patent/EP4120402A1/en
Priority to US16/267,042 priority patent/US11024870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836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83628U/zh
Priority to US17/233,337 priority patent/US11658329B2/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64Carriers or collectors
    • H01M4/66Selection of materials
    • H01M4/665Composites
    • H01M4/667Composites in the form of layers, e.g. coat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6Small-sized flat cells or batteries for portable equip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2004/021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e.g. porosity, surface area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4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6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fixing the leads to the electrodes, e.g. by w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及其极片。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集流体包括绝缘层以及设置于绝缘层表面的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具有主体部及与主体部相连的突部,主体部涂覆有活性物质层,突部未涂覆活性物质层。极片还包括第二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一部分,第一部分设置于突部的远离绝缘层的表面。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所述的极片。

Description

二次电池及其极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二次电池及其极片。
背景技术
二次电池的极片通常包括集流体和涂覆在集流体表面的活性物质层。为了提高二次电池的安全性能,一些极片1选择一种多层结构的集流体11,参照图1和图2,所述集流体11包括绝缘层111以及设置到绝缘层111表面上的导电层112,而活性物质层12涂覆在导电层112的表面。导电层112包括涂覆有活性物质层12的主体部1121以及突出到活性物质层12外部的突部1122,所述突部1122用于与二次电池的电极端子电连接,并通过电极端子实现充放电。参照图1,在将活性物质层12涂覆到导电层112后,需要对极片1进行辊压,以将活性物质层12压薄,从而提高能量密度。但是,在辊压时,辊轮R直接在活性物质层12上施加作用力,而由于导电层112的突部1122未涂覆活性物质层12,因此辊轮R不对突部1122施加作用力;参照图2,由于绝缘层111的弹性模量小于导电层112的弹性模量,因此在受到辊轮R的作用力时,绝缘层111的变形量大于导电层112的变形量,从而导致主体部1121和突部1122交界处的绝缘层111发生鼓起变形;当绝缘层111发生鼓起变形时,也会使得突部1122发生鼓起变形,此时突部1122容易发生弯折并形成裂纹,从而降低突部1122的过流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电池及其极片,其能提高安全性能,保证极片的过流能力。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电池及其极片。
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集流体包括绝缘层以及设置于绝缘层表面的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具有主体部及与主体部相连的突部,主体部涂覆有活性物质层,突部未涂覆活性物质层。极片还包括第二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一部分,第一部分设置于突部的远离绝缘层的表面。
第二导电层的刚度小于第一导电层的刚度。第二导电层为非金属材料,且第二导电层的至少部分嵌入第一导电层。
第一部分与活性物质层相连。
第二导电层包括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相连且设置于主体部和活性物质层之间。
沿宽度方向,第一部分延伸到突部的两侧边缘;沿高度方向,第一部分的尺寸为0.1mm~4mm;沿厚度方向,第二导电层的尺寸为0.1μm~10μm。
极片还包括第一保护层,设置于第一部分的远离突部的一侧,且第一保护层的硬度大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的硬度。
第一保护层连接于活性物质层。
沿远离活性物质层的方向,第一部分超出第一保护层。
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所述的极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当异物刺穿极片时,由于第一导电层厚度较小,因此第一导电层在被异物刺穿的部位产生的毛刺较小,很难刺破隔膜,从而避免短路,提高安全性能。即使突部在辊压的过程中产生裂纹,裂纹处的电流也能够经由第二导电层向外传输,从而实现导电网络的修复,保证极片整体的过流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极片在辊压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极片在辊压后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二次电池的电极组件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的一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的另一示意图。
图7为图6虚线框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图7沿线A-A作出的剖视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的又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极片的再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极片 1A正极极片
11集流体 1B负极极片
111绝缘层 2壳体
112第一导电层 3顶盖板
1121主体部 4电极端子
1122突部 5隔膜
12活性物质层 6转接片
13第二导电层 P电引导部
131第一部分 R辊轮
132第二部分 W熔接区
14第一保护层 X宽度方向
15导电结构 Y厚度方向
16第二保护层 Z高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二次电池及其极片。
参照图4,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正极极片1A、负极极片1B及隔膜5,隔膜5设置于正极极片1A和负极极片1B之间,且正极极片1A、隔膜5和负极极片1B顺序堆叠并卷绕成扁平状。
二次电池可为软包电池,正极极片1A、隔膜5和负极极片1B卷绕形成的电极组件直接封装在包装袋内,所述包装袋可为铝塑膜。
当然,本申请的二次电池也可为硬壳电池。具体地,参照图3,二次电池包括电极组件、壳体2、顶盖板3、电极端子4及转接片6。壳体2可具有六面体形状或其它形状。壳体2内部形成收容腔,以容纳电极组件和电解液。壳体2在一端形成开口,而电极组件可经由所述开口放置到壳体2的收容腔。壳体2可由铝或铝合金等导电金属的材料制成,也可由塑胶等绝缘材料制成。
顶盖板3设置于壳体2并覆盖壳体2的开口,从而将电极组件封闭在壳体2内。电极端子4设置于顶盖板3,电极端子4的上端突出到顶盖板3上侧,下端可穿过顶盖板3并延伸到壳体2内。转接片6设置于壳体2内并固定于电极端子4。电极端子4和转接片6均为两个,正极极片1A经由一个转接片6与一个电极端子4电连接,负极极片1B经由另一个转接片6与另一个电极端子4电连接。
在二次电池中,正极极片1A和负极极片1B中的至少一个采用后述的极片1。
图5为极片1在卷绕状态下的示意图,图6为极片1在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图7为图6虚线框部分的放大图,图8为图7沿线A-A作出的剖视图。
参照图5至图8,在一实施例中,极片1包括集流体11和活性物质层12。集流体11包括绝缘层111以及设置于绝缘层111表面的第一导电层112,第一导电层112具有主体部1121及与主体部1121相连的突部1122,主体部1121涂覆有活性物质层12,突部1122未涂覆活性物质层12。其中,活性物质层12可直接涂覆于主体部1121的表面,当然,可替代地,主体部1121和活性物质层12之间也可设置其它物质。
绝缘层111的材质可为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或PP(聚丙烯)膜,第一导电层112的材质可为金属材料,优选为铝。
第一导电层112布满绝缘层111的两个表面。绝缘层111的厚度可为1μm~20μm,第一导电层112的厚度可为0.1μm~10μm。由于第一导电层112较薄,所以在裁切的过程中,第一导电层112产生的毛刺较小,很难刺破十几微米的隔膜5,从而避免短路,提高安全性能。
绝缘层111的与突部1122对应的部分以及突部1122共同形成电引导部P,极片1具有多个电引导部P;参照图5,当极片1卷绕为电极组件时,所述多个电引导部P层叠设置。
当异物刺穿极片1时,由于第一导电层112厚度较小,因此第一导电层112在被异物刺穿的部位产生的毛刺较小,很难刺破隔膜5,从而避免短路,提高安全性能。
参照图7和图8,极片1还包括第二导电层13,第二导电层13包括第一部分131,第一部分131设置于突部1122的远离绝缘层111的表面。
在将活性物质层12涂覆到导电层112后,需要对极片1进行辊压,以将活性物质层12压薄,从而提高能量密度。但是,在辊压时,辊轮R直接在活性物质层12上施加作用力,而由于导电层112的突部1122未涂覆活性物质层12,因此辊轮R不对突部1122施加作用力。参照图1和图2,在现有技术中,由于绝缘层111的弹性模量小于导电层112的弹性模量,因此在受到辊轮R的作用力时,绝缘层111的变形量大于导电层112的变形量,从而导致主体部1121和突部1122交界处的绝缘层111发生鼓起变形;当绝缘层111发生鼓起变形时,也会使得突部1122发生鼓起变形,此时突部1122容易发生弯折并形成裂纹,从而降低突部1122的过流能力。而在本申请的极片1中,即使突部1122在辊压的过程中产生裂纹,裂纹处的电流也能够经由第二导电层13向外传输,从而实现导电网络的修复,保证极片1整体的过流能力。
第二导电层13的刚度小于第一导电层112的刚度,也就是说,在受力时,第二导电层13更容易变形,因此,当第一导电层112变形时,第二导电层13也会随着第一导电层112变形;即使第一导电层112因变形过大而断裂,第二导电层13也不易出现断裂,从而保证电流的传输。
第二导电层13可以为金属材料,也可以为非金属材料。为了减小异物刺穿极片1时产生的毛刺,第二导电层13优选为不易产生毛刺的非金属材料。例如,在极片1的生产过程中,可将导电碳、粘结剂及溶剂制成浆料,然后将浆料涂覆到第一导电层112的表面,浆料固化后形成第二导电层13。
当突部1122上产生裂纹时,第二导电层13可以嵌入到突部1122的裂纹中。第二导电层13中的导电碳可以修复突部1122上的裂纹,改善过流能力。另外,第二导电层13嵌入到突部1122后,可以增大第一导电层112和第二导电层13的连接面积,提高连接强度。再者,由于第二导电层13嵌入到突部1122的裂纹中,因此,第二导电层13可以避免电解液经由裂纹浸入到第一导电层112和绝缘层111之间,防止第一导电层112和绝缘层111分离。
参照图8,第一部分131优选与活性物质层12相连,即第一部分131优选与活性物质层12接触,这样可以将第一部分131固定到活性物质层12,提高第一部分131在极片1上的结合力,避免第一部分131连同突部1122一起脱落。另外,辊轮R对活性物质层12上施加作用力时,突部1122的根部(也就是突部1122与主体部1121的交界处)应力集中最严重,在该处最容易产生裂纹,所以,当第一部分131与活性物质层12相连时,第一部分131能够覆盖裂纹,从而改善极片1的过流能力。
当产生的裂纹沿宽度方向X延伸时,会严重影响突部1122的过流能力。参照图7,沿宽度方向X,第一部分131延伸到突部1122的两侧边缘,这样可以使第一部分131的覆盖范围最大化,即使产生的裂纹沿宽度方向X延伸,第一部分131也能够覆盖到突部1122的裂纹,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小裂纹的危害,改善极片1的过流能力。
沿高度方向Z,第一部分131的尺寸L1为0.1mm~4mm。如果第一部分131的尺寸L1小于0.1mm,则第一部分131与突部1122的结合力较小,容易脱落;同时,无法完全覆盖突部1122的裂纹,影响极片1的过流能力。如果第一部分131的尺寸L1大于4mm,会占用过多的空间。沿厚度方向Y,第二导电层13的尺寸为0.1μm~10μm。
极片1还包括导电结构15,导电结构15焊接于突部1122的未被第一部分131覆盖的区域并形成熔接区W,熔接区W与第一部分131之间留有间隙。参照图5,极片1可具有多个导电结构15,当极片1卷绕成型后,所述多个导电结构15的位置相对,并且每两个相邻的电引导部P之间具有导电结构15,所述多个导电结构15焊接在一起,以将绝缘层111两侧的第一导电层112上电流汇集在一起。参照图3,导电结构15固定到转接片6,极片1中的电流可经由转接片6和电极端子4对外输出。
参照图8,熔接区W与第一部分131之间的间隙沿高度方向Z的尺寸L2为0.05mm~1.5mm。第一部分131的涂布工艺及导电结构15的焊接工艺均存在不可避免的尺寸公差,如果不在熔接区W与第一部分131之间保留间隙,那么焊接时熔接区W可能会形成在第一部分131上。而第一部分131为非金属材料,所以会导致焊接不良,降低突部1122与导电结构15的连接强度。另外,第一部分131还可能会损伤焊接设备。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9,第二导电层13包括第二部分132,第二部分132与第一部分131相连且设置于主体部1121和活性物质层12之间。活性物质层12上产生的电流可以通过第二部分132向外传输,因此,第二导电层13还可以提高极片1收集电流的能力。当主体部1121在辊压的过程中产生裂纹时,第二部分132也可以嵌入到主体部1121的裂纹中。第二部分132中的导电碳可以修复主体部1121上的裂纹,改善过流能力。
另外,第二导电层13是由浆料固化而成,当异物刺穿第二部分132时,第二导电层13不易产生毛刺;另外,由于第二导电层13的厚度较小(0.1μm~10μm),所以即使产生毛刺,也无法穿过第一导电层112和隔膜5,从而避免短路,提高安全性能。
在另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0,极片1还包括第一保护层14,设置于第一部分131的远离突部1122的一侧;换句话说,第一部分131的至少部分区域涂覆有第一保护层14。第一保护层14包括粘结剂和绝缘材料。所述绝缘材料包括三氧化二铝和羟基氧化铝中的至少一种。粘结剂和绝缘材料混合在一起制备出浆料,所述浆料涂布在突部1122的表面,并在固化后形成第一保护层14。
其中,第一保护层14的硬度大于第一导电层112和第二导电层13的硬度。第一保护层14具有较高的强度,可以在辊压极片1的过程中为突部1122和第一部分131提供支撑力,限制突部1122和第一部分131的变形,减小突部1122产生裂纹的概率,改善极片1的过流能力。
在二次电池工作过程中,由于震动等因素可能会导致第一部分131脱落;优选地,第一保护层14连接于活性物质层12,这样可以将第一保护层14固定到活性物质层12,增大第一保护层14在极片1上的结合力,提高抗震能力,避免第一保护层14连同第一部分131一起脱落。同时,突部1122最容易在靠近活性物质层12的根部(也就是突部1122与主体部1121的交界处)产生裂纹,所以,当第一保护层14与活性物质层12相连时,可以避免突部1122开裂,从而改善极片1的过流能力。
为了减小极片1在高度方向Z上占用的空间,通常需要对电引导部P和导电结构15进行弯折。而由于第一保护层14具有较高的硬度,因此,如果第一保护层14还涂布到熔接区W与第一部分131之间的间隙,将会导致电引导部P难以弯折。因此,为了避免将第一保护层14涂布到所述间隙,优选地,沿远离活性物质层12的方向,第一部分131超出第一保护层14,这样可以避免因工艺误差而将第一保护层14涂布到所述间隙。当然,如果能够保证精度,参照图11,第一部分131也可以与第一保护层14齐平。
沿厚度方向Y,第一保护层14的远离突部1122的表面低于活性物质层12的远离主体部1121的表面,这样可以避免第一保护层14增大极片1的整体厚度,保证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同时,在辊压活性物质层12时,可以防止辊轮R对第一保护层14施加作用力,避免辊轮R对第一保护层14造成损坏。
参照图11,极片1还包括第二保护层16,置于熔接区W的远离突部1122的表面。熔接区W的远离突部1122的表面凹凸不平,可能会刺破隔膜5,引发短路风险。而通过设置第二保护层16,可以将熔接区W的所述表面与隔膜5隔开,避免隔膜5被刺破,提高安全性能。第二保护层16可由绝缘胶固化而成。第二保护层16具有弹性,因此,即使将第二保护层16涂布到熔接区W与第一部分131之间的间隙,也不会影响电引导部P的弯折。

Claims (10)

1.一种二次电池的极片(1),包括集流体(11)和活性物质层(12);
集流体(11)包括绝缘层(111)以及设置于绝缘层(111)表面的第一导电层(112),第一导电层(112)具有主体部(1121)及与主体部(1121)相连的突部(1122),主体部(1121)涂覆有活性物质层(12),突部(1122)未涂覆活性物质层(12);
极片(1)还包括第二导电层(13)和导电结构(15),第二导电层(13)包括第一部分(131),第一部分(131)设置于突部(1122)的远离绝缘层(111)的表面;导电结构(15)焊接于突部(1122)的未被第一部分(131)覆盖的区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1),其特征在于,第二导电层(13)的刚度小于第一导电层(112)的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1),其特征在于,第二导电层(13)为非金属材料,且第二导电层(13)的至少部分嵌入第一导电层(11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1),其特征在于,第一部分(131)与活性物质层(1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1),其特征在于,第二导电层(13)包括第二部分(132),第二部分(132)与第一部分(131)相连且设置于主体部(1121)和活性物质层(12)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1),其特征在于,
沿宽度方向(X),第一部分(131)延伸到突部(1122)的两侧边缘;
沿高度方向(Z),第一部分(131)的尺寸为0.1mm~4mm;
沿厚度方向(Y),第二导电层(13)的尺寸为0.1μm~1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1),其特征在于,极片(1)还包括第一保护层(14),设置于第一部分(131)的远离突部(1122)的一侧,且第一保护层(14)的硬度大于第一导电层(112)和第二导电层(13)的硬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片(1),其特征在于,第一保护层(14)连接于活性物质层(12)。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片(1),其特征在于,沿远离活性物质层(12)的方向,第一部分(131)超出第一保护层(14)。
10.一种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极片(1)。
CN201821651128.4U 2018-10-11 2018-10-11 二次电池及其极片 Active CN2091836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1128.4U CN209183628U (zh) 2018-10-11 2018-10-11 二次电池及其极片
EP19153877.6A EP3637504B1 (en) 2018-10-11 2019-01-28 Secondary battery and electrode plate thereof
EP22191686.9A EP4120402A1 (en) 2018-10-11 2019-01-28 Secondary battery and electrode plate thereof
US16/267,042 US11024870B2 (en) 2018-10-11 2019-02-04 Secondary battery and electrode plate thereof
US17/233,337 US11658329B2 (en) 2018-10-11 2021-04-16 Secondary battery and electrode plate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1128.4U CN209183628U (zh) 2018-10-11 2018-10-11 二次电池及其极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83628U true CN209183628U (zh) 2019-07-30

Family

ID=65236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51128.4U Active CN209183628U (zh) 2018-10-11 2018-10-11 二次电池及其极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024870B2 (zh)
EP (2) EP3637504B1 (zh)
CN (1) CN209183628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6699A (zh) * 2019-08-14 2020-06-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CN115425372A (zh) * 2022-11-04 2022-12-02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116093341A (zh) * 2023-04-07 2023-05-0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用电设备
EP4040551A4 (en) * 2019-09-26 2024-06-19 Guangdong Mic-power New Energy Co., Ltd. ELECTRODE PAD FOR A BATTERY ROLL CORE AND CYLINDER OR BUTTON BATTERY
WO2024148470A1 (zh) * 2023-01-09 2024-07-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9183628U (zh) * 2018-10-11 2019-07-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其极片
CN111509233A (zh) * 2020-05-29 2020-08-0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流体及其应用
WO2024201563A1 (ja) * 2023-03-24 2024-10-03 TeraWatt Technology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2次電池
CN118016808A (zh) * 2023-11-13 2024-05-10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电芯以及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34986B2 (en) * 2007-07-11 2014-05-27 Nissan Motor Co., Ltd. Laminate type battery
JP5701688B2 (ja) * 2011-01-31 2015-04-15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積層式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199162A (ja) * 2011-03-23 2012-10-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ラミネート外装体二次電池
JP2013012405A (ja) * 2011-06-29 2013-01-17 Sharp Corp 非水系二次電池
JP2013016321A (ja) * 2011-07-01 2013-01-24 Sharp Corp 集電体および非水系二次電池
CN106981665A (zh) * 2017-04-14 2017-07-25 深圳鑫智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负极集流体、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207542313U (zh) 2017-11-22 2018-06-26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极构件、电极组件和充电电池
CN108598491B (zh) * 2018-06-22 2020-10-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其极片
CN208507818U (zh) 2018-06-29 2019-02-15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其极片
CN209183628U (zh) * 2018-10-11 2019-07-30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及其极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26699A (zh) * 2019-08-14 2020-06-2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次电池
EP4040551A4 (en) * 2019-09-26 2024-06-19 Guangdong Mic-power New Energy Co., Ltd. ELECTRODE PAD FOR A BATTERY ROLL CORE AND CYLINDER OR BUTTON BATTERY
CN115425372A (zh) * 2022-11-04 2022-12-02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WO2024148470A1 (zh) * 2023-01-09 2024-07-18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CN116093341A (zh) * 2023-04-07 2023-05-09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及用电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58329B2 (en) 2023-05-23
US11024870B2 (en) 2021-06-01
EP3637504B1 (en) 2022-10-12
EP3637504A1 (en) 2020-04-15
US20200119388A1 (en) 2020-04-16
EP4120402A1 (en) 2023-01-18
US20210234188A1 (en) 2021-07-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83628U (zh) 二次电池及其极片
CN208507818U (zh) 二次电池及其极片
CN108598491A (zh) 二次电池及其极片
KR101783703B1 (ko) 보강 탭 결합 구조 및 전극 리드 굽힘 결합 구조를 갖는 플렉서블 전지
CN208955108U (zh) 二次电池及其电极构件
CN208819970U (zh) 二次电池
CN208955106U (zh) 二次电池及其电极构件
KR101285745B1 (ko) 개선된 구조의 젤리-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CN111987340B (zh) 电池单元及其制造方法、电池模组
KR102251329B1 (ko) 이차 전지
CN209401732U (zh) 电极组件和二次电池
CN110660956B (zh) 二次电池及其电极构件
CN208955123U (zh) 二次电池及其电极构件
CN106025119A (zh) 方形二次电池
CN100588007C (zh) 密闭型电池
CN103069615A (zh) 叠层型电池
CN107665968A (zh) 二次电池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该二次电池的组电池
US7488556B2 (en) Battery module and its method of manufacture
KR101095343B1 (ko) 개선된 구조의 젤리-롤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이차전지
KR101890844B1 (ko) 최외곽 전극의 구조 및 집전체의 재질에 의해 사용 안전성이 향상된 전극 조립체 및 상기 전극 조립체를 갖는 리튬이온 이차전지
CN209104259U (zh) 二次电池
KR20180120406A (ko) 이종 금속들로 이루어진 캔을 포함하는 원통형 전지셀
CN105702906B (zh) 电化学储能装置
CN209401736U (zh) 电极构件、电极组件及二次电池
CN208820001U (zh) 二次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