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81126U - 出风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出风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81126U
CN209181126U CN201822018044.3U CN201822018044U CN209181126U CN 209181126 U CN209181126 U CN 209181126U CN 201822018044 U CN201822018044 U CN 201822018044U CN 209181126 U CN209181126 U CN 209181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or
air
exhaust apparatus
carrier
cover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1804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发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1804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81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81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81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出风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其中,所述出风装置包括: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并于所述风道结构的下端形成有引水结构;风机,所述风机对应所述风道结构设置,所述风机将气流由所述进风口引入,由所述出风口吹出,并使所述引水结构处形成负压空间,以将水吸入至所述引水结构;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风道结构的上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应用于空气处理装置时,辅助换热器进行换热,提高空气处理装置的能效。

Description

出风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出风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空气处理装置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家用电器了。如何提高空气处理装置的能效一直是研发人员着重关注的课题。现有的空气处理装置中,换热器普遍采用的是单一的风冷降温方式,换热效率低,从而造成空气处理装置能效难以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出风装置,旨在将该出风装置应用于空气处理装置时,能提高空气处理装置的能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
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并于所述风道结构的下端形成有引水结构;
风机,所述风机对应所述风道结构设置,所述风机将气流由所述进风口引入,由所述出风口吹出,并使所述引水结构处形成负压空间,以将水吸入至所述引水结构;以及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风道结构的上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风道结构包括:
导风筒,所述导风筒设有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所述导风筒的最低处形成所述引水结构;
罩壳,所述罩壳围设所述导风筒并与所述导风筒连接,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罩壳。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
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风道结构相对设置,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电机支架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电机支架包括支撑部和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承接部;
所述连接件设有搭接腔,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搭接腔套设于所述承接部,与所述承接部搭接并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部相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设有螺孔,所述承接部设有螺孔,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承接部通过螺纹紧固件紧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
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罩壳连接;
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所述第一围板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围板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另一侧;以及
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围板和所述第二围板连接,所述本体部、所述第一围板、所述第二围板和所述盖板之间限定出开口朝下的所述搭接腔,所述盖板与所述承接部搭接并固定;
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部相抵时,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撑部相抵;
在所述连接件设有螺孔时,该螺孔设于所述盖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设有缺口;
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承接部相交设置,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承接部的夹角处设有加强筋;
在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撑部相抵时,所述缺口避让所述加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还与所述本体部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本体部之间形成夹角腔;
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肋板,所述肋板设于所述夹角腔且与所述盖板和所述本体部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肋板靠近所述电机支架的部位形成倒角或R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承接部一体成型,所述承接部相对于所述支撑部由下而上弯折而成;
和/或,所述风道结构与所述连接件一体成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散水结构,所述散水结构设于所述导风筒的内壁面,所述风机于所述散水结构的散水端将水经由所述出风口吹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散水结构为挡流筋条,所述挡流筋条凸设于所述导风筒的内壁面,且沿所述导风筒的周向延伸设置,位于所述挡流筋条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所述导风筒的内壁面形成为供水区域,所述供水区域的最低处形成为所述引水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如上任一实施例的出风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接水盘,至少部分所述引水结构不高于所述接水盘的侧壁。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应用于空气处理装置时,风机高速转动形成负压空间,带动水吸入至引水结构,吸入至引水结构的水在风机高速转动的带动飞扬脱离风道结构,继而将水吹向换热器,辅助换热器进行换热,有效提高空气处理装置的能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拆除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拆除风机风轮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风筒、罩壳和底盘安装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导风筒和罩壳结合示意图;
图6为图5中虚线所示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空气处理装置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标记为A的虚线所示放大图;
图9为图7中标记为B的虚线所示放大图(图中黑点代表水迁移方向)。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 风道结构 401 搭接腔
100 导风筒 410 本体部
101 进风口 411 通孔
102 出风口 420 第一围板
103 内壁面 430 第二围板
110 挡流筋条 440 盖板
120 供水区域 441 螺孔
130 引水结构 442 缺口
200 罩壳 450 肋板
300 电机支架 460 螺纹紧固件
310 支撑部 500 接水盘
320 承接部 610 风机
400 连接件 630 换热器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出风装置,其可应用于空气处理装置(例如,窗机、空调室外机、移动空调等),提高能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9所示,所述出风装置包括:
风道结构10,所述风道结构10设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并于所述风道结构10的下端形成有引水结构130;
风机610,所述风机610对应所述风道结构10设置,所述风机610将气流由所述进风口101引入,由所述出风口102吹出,并使所述引水结构130处形成负压空间,以将水吸入至所述引水结构130;以及
连接件400,所述连接件400设于所述风道结构10的上端。
在本实施例中,风道结构10可为整体的壳体构件的一部分,例如,当该出风装置应用到空气处理装置中时,其为整机外壳内部所形成的。也可以为单独设置的筒状结构、环状结构、半环形结构等等。引水结构130与相应的水源接触,在风机610高速转动时,引水结构130处形成负压空间,在压差的作用下,水吸入至引水结构130,吸入至引水结构130的水在风机610高速转动的带动飞扬脱离风道结构10,在风机610的作用下吹向换热器630,从而辅助换热器630换热,提高了空气处理装置的能效。
风道结构10上设置连接件400,使得风道结构10可通过连接件400与其他部件进行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风道结构10包括:
导风筒100,所述导风筒100设有所述进风口101和所述出风口102,所述导风筒100的最低处形成所述引水结构130;
罩壳200,所述罩壳200围设所述导风筒100并与所述导风筒100连接,所述连接件400设于所述罩壳200。
在本实施例中,导风筒100为两端开口的筒状结构,其一端的开口为进风口101,另一端的开口为出风口102,并且,导风筒100的轴线水平设置。为了实现对导风筒100的固定,通过设置罩壳200围设导风筒100并与导风筒100连接,这里的围设可以为全包围,也可为局部包围,只要有效固定导风筒即可。导风筒100和罩壳200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螺纹紧固、插接固定、热熔固定、一体成型等。然后将罩壳200固定(直接固定或间接固定)在空气处理装置的底盘上,如此导风筒100和罩壳200的底部实现了有效固定。
导风筒100的出风路径上设有换热器630,例如换热器630为冷凝器,风机610在转动时,将空气处理装置外的空气吸入(空气处理装置的壳体上设有对应的开口),吸入的空气由导风筒100的进风口101向出风口102输出,经过换热器630进行换热。
进一步地,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
电机支架300,所述电机支架300与所述风道结构10相对设置,所述连接件400与所述电机支架300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机支架300包括支撑部310和与所述支撑部310连接的承接部320;
所述连接件400设有搭接腔401,所述连接件400通过所述搭接腔401套设于所述承接部320,与所述承接部320搭接并固定。
电机支架300为用于连接固定风机610的部件,电机支架300的形式有多种,例如呈板状,包括支撑部310和承接部320,支撑部310可固定在空气处理装置的底盘或连接在中隔板(分隔室内换热部分和室外换热部分的部件)。或者中隔板充当电机支架。电机支架300与风道结构10相对设置,如相间隔一定的距离设置,风机610安装在电机支架的支撑部310上,风机610的风叶至少部分位于导风筒100内。
在组装空气处理装置时,先安装电机支架300,然后再安装罩壳200,这种情况下两者的底部都得到了有效的固定,为了保证罩壳200的顶部和电机支架300的顶部之间的相对距离,需要通过连接件400对两者进行连接,使得罩壳200和电机支架300之间的相对位置不发生变化。因此本实施例中将连接件400设置于导风筒100的上方,这里的上方即连接件高于导风筒100,可以为正上方,也可以为斜上方,如此,实现了罩壳200的顶部和电机支架300的顶部之间的固定,保证了导风筒100和风机610之间的相对位置。
连接件400先与罩壳200连接,然后再对连接件400和罩壳200连接后的结构进行安装,如此,由于连接件400上设有搭接腔401,在组装时,连接件400通过搭接腔401套设于电机支架的承接部320,也即承接部320嵌入于搭接腔401中,如此实现快速的定位,并且在连接件400套设于承接部320时,两者形成相互的限位,再进行紧固操作能大大加快安装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以及图8所示,所述连接件400与所述支撑部310相抵。在本实施例中,在将连接件400套设于承接部320时,连接件400与支撑部310相抵,即可一步到位对准需要紧固的部位,进一步地提高了安装的效率。例如,连接件400设有螺孔441,承接部320设有螺孔,在连接件400与支撑部310相抵时,连接件400的螺孔441和承接部320的螺孔相对,然后再通过螺纹紧固件460进行紧固,有效地提高了安装效率。又例如,连接件400设有卡扣,承接部320设有卡扣孔,在连接件400与支撑部310相抵时,连接件400的卡扣对准承接部320的卡扣孔,从而一步到位实现有效固定。
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400设有螺孔441,所述承接部320设有螺孔,所述连接件400和所述承接部320通过螺纹紧固件460紧固。这里的螺纹紧固件460即为设有外螺纹的紧固件,例如螺丝、螺栓等,在连接件400的螺孔441和承接部320的螺孔对准时,通过螺纹紧固件460实现连接件400和承接部320的固定,也即连接件400和电机支架300的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连接件400包括:
本体部410,所述本体部410与所述罩壳200连接;
第一围板420和第二围板430,所述第一围板420连接于所述本体部410的一侧,所述第二围板430连接于所述本体部410的另一侧;以及
盖板440,所述盖板440与所述第一围板420和所述第二围板430连接,所述本体部410、所述第一围板420、所述第二围板430和所述盖板440之间限定出开口朝下的所述搭接腔401,所述盖板440与所述承接部320搭接并固定;
在所述连接件400与所述支撑部310相抵时,所述连接件400通过所述盖板440与所述支撑部310相抵;
在所述连接件400设有螺孔441时,该螺孔441设于所述盖板440。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400包括本体部410,本体部410通过与第一围板420、第二围板430和盖板440的配合从而形成搭接腔401。本体部410具有连接板,在连接板上设置纵横交错的加强肋。连接件400通过搭接401腔套设于承接部320时,第一围板420和第二围板430对承接部320形成两侧限位,在盖板440相抵于支撑部310时,即实现了盖板440的紧固位置(例如螺孔)和承接部320的紧固位置(例如螺孔)的对齐。
如上所述,连接件400需要与承接部320搭接以固定罩壳200和电机支架300,因此,为了加强承接部320的结构强度,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盖板440设有缺口442;
所述支撑部310和所述承接部320相交设置,所述支撑部310和所述承接部320的夹角处设有加强筋(图中未示出);
在所述盖板440与所述支撑部310相抵时,所述缺口442避让所述加强筋。
本实施例中,盖板440设有缺口442,缺口442可以在盖板440制备时通过模具设置相应的结构而形成,或者在盖板440制备后直接切割得出。在支撑部310和承接部320相交设置时,通过在支撑部310和承接部320之间设置加强筋,这样,支撑部310和承接部320之间的结构强度得到有效提高,承接部320不容易折断。在盖板440与支撑部310相抵时,盖板440的缺口442对加强筋形成避让,这样既保证了盖板440和支撑部310的相抵,也保证了支撑部310和承接部320之间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盖板440还与所述本体部410连接,所述盖板440与所述本体部410之间形成夹角腔;
所述连接件400还包括肋板450,所述肋板450设于所述夹角腔且与所述盖板440和所述本体部410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搭接腔401由本体部410配合盖板440、第一围板420、第二围板430所形成,为了保证连接件400与承接部320连接的稳定性,盖板440还连接于本体部410,盖板440与本体部410之间形成夹角腔,并且在夹角腔中设置肋板450,肋板450连接盖板440和本体部410,肋板450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相间设置,如此能加强盖板440的结构强度,在盖板440和承接部320搭接固定时,盖板420不容易受力损坏。例如,本体部410、盖板440、第一围板420、第二围板430和肋板450一体成型制备而成连接件400,这样还可以进一步地保证连接件400的整体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肋板450靠近所述电机支架300的部位形成倒角或R角。在本实施例中,在连接件400通过搭接腔401套设于承接部320时,若承接部320接触到肋板450,由于肋板450靠近电机支架300的部位形成倒角或R角,从而承接部320可沿着肋板450的倒角或R角滑至与盖板440接触,使得安装更为便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本体部410设有通孔411,所述通孔411由上而下贯穿所述本体部410。在本实施例中,在风机610转动的时候,带动外界空气进入空气处理装置内,由导风筒的进风口101进入而从导风筒的出风口102流出。因此,为了降低空气的流动阻力,在本体部410上设置通孔411,且该通孔411由上而下贯穿本体部410,如此,空气在遇到本体部410时,能从通孔穿过本体部410,从而有效地降低风阻,提高风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310和所述承接部320一体成型,所述承接部320相对于所述支撑部310由下而上弯折而成。在本实施例中,电机支架300需要固定风机610,风机610具有较大的重量,因此电机支架300一般采用金属材质。如此,将支撑部310和承接部320一体成型,即在制备电机支架300时成型出支撑部310和承接部320,然后将承接部320相对于支撑部310弯折一定角度从而实现与连接件400的搭接固定。通过如此设置,不仅仅提高了支撑部310和承接部320的一体性,增强支撑部310和承接部320的结构强度,还提高了电机支架300的制造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风道结构10与所述连接件400一体成型。在本实施例中,例如,风道结构10的罩壳200通和连接件400一体成型,降低了组装时的步骤,提高了罩壳200和连接件400的结构强度。
如图4、图7和图9所示,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散水结构,所述散水结构设于所述导风筒100的内壁面,所述风机610于所述散水结构的散水端将水经由所述出风口102吹出。
在本实施例中,风机610的至少局部嵌入于所述导风筒100内。散水结构设置在导风筒100的内壁面103,该散水结构可以与导风筒100一体结构,也可为分体设置,该散水结构可为筋条、板状结构、凸起结构等等。
风机610旋转,带动吸至引水结构130的水沿着导风筒100的内壁面和散水结构交界处攀升至散水结构的端部,也即散水端,继而飞扬被吸向风机610,通过高速旋转的风机610的风叶,被风叶离散雾化成细小的微珠再吹向换热器630。
进一步地,所述散水结构为挡流筋条110,所述挡流筋条110凸设于所述导风筒100的内壁面103,且沿所述导风筒100的周向延伸设置,位于所述挡流筋条110与所述出风口102之间的所述导风筒的内壁面103形成为供水区域120,所述供水区域120的最低处形成为所述引水结构130。
如此,在风机610高速转动时,空气将经过导风筒100的进风口101向出风口102高速流动,这样,供水区域120处也形成负压,在这过程中,水吸至引水结构130继续被吸至供水区域120。例如,空气处理装置在工作过程中产生冷凝水,通过设置接水盘500,引水结构130与接水盘500的冷凝水接触,在供水区域120形成负压时,接水盘500内的冷凝水被吸至供水区域120。高速旋转的风机610能带动被吸至供水区域120的水沿着导风筒的内壁面103和挡流筋条110的交界处向上快速攀升,接着脱离导风筒的内壁面103和挡流筋条110的末端而飞扬至最高点。飞扬至最高点的水继续吸向风机610,高速旋转的风机610的风叶将水滴打散形成细小的水珠,这些细小的水珠吹向换热器630从而蒸发带走热量,辅助换热器630进行散热、降温,提高换热器630的换热效率,提升了空气处理装置的能效。
进一步地,所述挡流筋条110靠近所述导风筒110的进风口101设置,如此,供水区域120内的水在脱离挡流筋条110的末端时,能顺利脱离导风筒而飞扬,继而被吸向风机610。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空气处理装置,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出风装置;
所述出风装置包括:
风道结构10,所述风道结构10设有进风口101和出风口102,并于所述风道结构10的下端形成有引水结构130;
风机610,所述风机610对应所述风道结构10设置,所述风机610将气流由所述进风口101引入,由所述出风口102吹出,并使所述引水结构130处形成负压空间,以将水吸入至所述引水结构130;以及
连接件400,所述连接件400设于所述风道结构10的上端。
本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出风装置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装置的出风装置采用了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具体地,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接水盘500,至少部分所述引水结构130不高于所述接水盘500的侧壁。在本实施例中,接水盘500水平设置,用于存放水/冷凝水,至少部分引水结构130不高于接水盘500的侧壁。这样,在风机610进行高速旋转时,接水盘500内的冷凝水会被吸向引水结构130继而吸向供水区域120,然后这部分冷凝水在高速旋转的风机610的转动下沿着挡流筋条110向上流动并最终脱离导风筒100。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包括:
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并于所述风道结构的下端形成有引水结构;
风机,所述风机对应所述风道结构设置,所述风机将气流由所述进风口引入,由所述出风口吹出,并使所述引水结构处形成负压空间,以将水吸入至所述引水结构;以及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风道结构的上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包括:
导风筒,所述导风筒设有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所述导风筒的最低处形成所述引水结构;
罩壳,所述罩壳围设所述导风筒并与所述导风筒连接,所述连接件设于所述罩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
电机支架,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风道结构相对设置,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电机支架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包括支撑部和与所述支撑部连接的承接部;
所述连接件设有搭接腔,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搭接腔套设于所述承接部,与所述承接部搭接并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部相抵。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设有螺孔,所述承接部设有螺孔,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承接部通过螺纹紧固件紧固。
7.如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
本体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罩壳连接;
第一围板和第二围板,所述第一围板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一侧,所述第二围板连接于所述本体部的另一侧;以及
盖板,所述盖板与所述第一围板和所述第二围板连接,所述本体部、所述第一围板、所述第二围板和所述盖板之间限定出开口朝下的所述搭接腔,所述盖板与所述承接部搭接并固定;
在所述连接件与所述支撑部相抵时,所述连接件通过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撑部相抵;
在所述连接件设有螺孔时,该螺孔设于所述盖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设有缺口;
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承接部相交设置,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承接部的夹角处设有加强筋;
在所述盖板与所述支撑部相抵时,所述缺口避让所述加强筋。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还与所述本体部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本体部之间形成夹角腔;
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肋板,所述肋板设于所述夹角腔且与所述盖板和所述本体部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靠近所述电机支架的部位形成倒角或R角。
11.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和所述承接部一体成型,所述承接部相对于所述支撑部由下而上弯折而成;
和/或,所述风道结构与所述连接件一体成型。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装置还包括散水结构,所述散水结构设于所述导风筒的内壁面,所述风机于所述散水结构的散水端将水经由所述出风口吹出。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水结构为挡流筋条,所述挡流筋条凸设于所述导风筒的内壁面,且沿所述导风筒的周向延伸设置,位于所述挡流筋条与所述出风口之间的所述导风筒的内壁面形成为供水区域,所述供水区域的最低处形成为所述引水结构。
14.一种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包括权利要求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出风装置。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空气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处理装置还包括接水盘,至少部分所述引水结构不高于所述接水盘的侧壁。
CN201822018044.3U 2018-11-30 2018-11-30 出风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Active CN209181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18044.3U CN209181126U (zh) 2018-11-30 2018-11-30 出风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18044.3U CN209181126U (zh) 2018-11-30 2018-11-30 出风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81126U true CN209181126U (zh) 2019-07-30

Family

ID=67375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18044.3U Active CN209181126U (zh) 2018-11-30 2018-11-30 出风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811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69684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CN104165413B (zh) 机柜空调器
CN103807919B (zh) 一种嵌入式空调器
CN209131044U (zh) 出风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CN205641191U (zh) 竖款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JP6458984B2 (ja) 天井埋込型空気調和機
CN102401432B (zh) 窗式空调器
CN102102889A (zh) 一体型窗式空调器
CN209181126U (zh) 出风装置和空气处理装置
CN207006395U (zh) 窗式空调器
CN106949535A (zh) 吊顶空调机
CN10589005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壁挂式空调器
CN107300220A (zh) 窗式空调器
CN208349447U (zh) 整体式空调器
CN208750992U (zh) 一种接水盘及风管机
CN208011924U (zh) 空气处理模块及空气机
CN109827241A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壳体组件、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0068064A (zh) 座吊式空调器
CN212719963U (zh) 一种一体化干式风机盘管
CN102401431B (zh) 窗式空调器
CN210141643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4786803U (zh) 空调器
CN210320315U (zh) 一种空调壁挂机
CN210128435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5641188U (zh) 竖款挂壁式空调器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