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79319U - 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 - Google Patents

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79319U
CN209179319U CN201821073348.3U CN201821073348U CN209179319U CN 209179319 U CN209179319 U CN 209179319U CN 201821073348 U CN201821073348 U CN 201821073348U CN 209179319 U CN209179319 U CN 2091793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scle
protrusion
reinforced mesh
precast beam
joint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0733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逸
马云飞
李青山
陈�光
司建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Sany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yang 31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yang 31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yang 31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0733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793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793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793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结构体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其包括相邻设置的两个预制梁,每个预制梁均包括外壳、纵筋以及钢筋网片组;外壳设置在钢筋网片组的外侧,纵筋位于钢筋网片组内;钢筋网片组包括多个钢筋网片,多个钢筋网片沿纵筋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地设置;钢筋网片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外壳与所述凸起连接;还包括腰部搭接钢筋;相邻两个预制梁之间具有设定间隙;腰部搭接钢筋设置在间隙处。施工过程无需大量支模,无需对大量钢筋进行绑固,施工过程简单,从而能够提高施工效率,节省施工成本。

Description

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结构体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
背景技术
国家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和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之一是推动建筑结构体系、建筑设计、部品构配件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装配式建筑是指用预制的构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受气候条件制约小,节约劳动力并可提高建筑质量。
传统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中大多采用叠合梁,下部纵筋伸出梁体端部,再采用机械连接的方式形成连接,造成了构件容错能力小,对精度要求高,施工效率低,整体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梁与梁连接的现场支模量大,现场手工作业多,施工效率低、结构整体性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包括相邻设置的两个预制梁,每个预制梁均包括外壳、纵筋以及钢筋网片组;钢筋网片组包括多个钢筋网片,多个钢筋网片沿纵筋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地设置;钢筋网片上设置有凸起,外壳与凸起连接,以使外壳包裹在钢筋网片组的外侧,纵筋位于钢筋网片组内;还包括贯通纵筋;所述贯通纵筋的一端搭接在一个所述预制梁上,另一端搭接在另一个所述预制梁上,且所述贯通纵筋由两个预制梁相互远离对方的端部中的一个延伸至另一个。
进一步地,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还包括贯通纵筋;贯通纵筋的一端搭接在一个预制梁上,另一端搭接在另一个预制梁上,且贯通纵筋由两个预制梁相互远离对方的端部中的一个延伸至另一个。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预制梁之间以及每个外壳内均现场浇筑有施工混凝土。
进一步地,贯通纵筋包括上贯通纵筋和下贯通纵筋;上贯通纵筋设置在预制梁的顶部,下贯通纵筋设置在预制梁的底部。
进一步地,外壳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板、底板以及右侧板;凸起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钢筋网片的下侧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与底板连接;钢筋网片的左侧以及右侧均设置有第二凸起,左侧板与钢筋网片的左侧的第二凸起连接,右侧板与钢筋网片的右侧的第二凸起连接。
进一步地,左侧板的上侧边不超出钢筋网片的上侧,右侧板的上侧边不超出钢筋网片的上侧。
进一步地,每个钢筋网片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筋,以及沿第一筋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筋;多个第二筋的左端均伸出左侧第一筋,多个第二筋的右端均伸出右侧第一筋;第一筋的下端均伸出靠近第一筋的下端的第二筋;第一筋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截面尺寸大于第一筋的截面尺寸,第一凸起与底板连接;多个第二筋的左端以及右端均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二凸起的截面尺寸大于第二筋的截面尺寸,第二筋的左端的第二凸起与左侧板连接,第二筋的右端的第二凸起与右侧板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凸起由第一筋的下端墩粗而成。
进一步地,第二凸起由第二筋的端部墩粗而成。
进一步地,左侧板、右侧板以及底板均为混凝土浇筑而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包括相邻设置的两个预制梁,每个预制梁均包括外壳、纵筋以及钢筋网片组;外壳设置在钢筋网片组的外侧,纵筋位于钢筋网片组内;钢筋网片组包括多个钢筋网片,多个钢筋网片沿纵筋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地设置;还包括贯通纵筋;所述贯通纵筋的一端搭接在一个所述预制梁上,另一端搭接在另一个所述预制梁上,且所述贯通纵筋由两个预制梁相互远离对方的端部中的一个延伸至另一个。
通过贯通纵筋将相邻两个预制梁连接,后期现场浇筑施工混凝土,进一步将三者连接为一个整体,该施工过程无需对大量钢筋进行绑固,施工过程简单,从而能够提高施工效率,节省施工成本。
另外,在钢筋网片的周边设置凸起,通过凸起与外壳连接,则预制梁的外壳包裹在钢筋网片组外,纵筋设置在钢筋网片组内,与多个钢筋网片一一连接,则纵筋与外壳隔离开来,钢筋网片组与纵筋构成钢筋笼,现场浇筑施工混凝土时,可以在相邻两个预制梁之间设置模板,预制梁无需大量支模,从而将两个预制梁以及腰部搭接钢筋形成一个整体,极大减少支模量,简化了施工步骤,提高了施工效率。预制梁采用壳体的形式,整体重量轻,方便运输和吊装。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中预制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中预制梁现场浇筑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预制梁;11-左侧板;12-右侧板;13-底板;14-纵筋; 15-钢筋网片;151-第一筋;152-第二筋;153-第一凸起;154-第二凸起;100-施工混凝土;200-腰部搭接钢筋;300-贯通纵筋;310-梁上部贯通纵筋;320-梁下部贯通纵筋。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右”、“上”“下”均是为了方便描述,以附图为参考,上为图示中的OA,下位 OB左为OC右为OD。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中预制梁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的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中预制梁现场浇筑后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包括相邻设置的两个预制梁10,每个预制梁10均包括外壳、纵筋14 以及钢筋网片15组;钢筋网片15组包括多个钢筋网片15,多个所述钢筋网片15沿所述纵筋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地设置;所述钢筋网片15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外壳与所述凸起连接,以使外壳包裹在钢筋网片15组的外侧,纵筋位于钢筋网片15组内;还包括贯通纵筋 300;贯通纵筋300的一端搭接在一个预制梁10上,另一端搭接在另一个预制梁10上,且贯通纵筋由两个预制梁10相互远离对方的端部中的一个延伸至另一个。
本实施例中,通过贯通纵筋300将相邻两个预制梁10连接,后期现场浇筑施工混凝土100,进一步将三者连接为一个整体,该施工过程无需对大量钢筋进行绑固,施工过程简单,从而能够提高施工效率,节省施工成本。
另外,在钢筋网片15的周边设置凸起,通过凸起与外壳连接,则预制梁的外壳包裹在钢筋网片15组外,纵筋14设置在钢筋网片 15组内,与多个钢筋网片15一一连接,则纵筋14与外壳隔离开来,钢筋网片15组与纵筋14构成钢筋笼,现场浇筑施工混凝土100时,可以在相邻两个预制梁10之间设置模板,而预制梁10无需大量支模,从而将两个预制梁10以及贯通纵筋形成一个整体,极大减少支模量,简化了施工步骤,提高了施工效率。预制梁10采用壳体的形式,整体重量轻,方便运输和吊装。
其中,外壳可以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上侧板、左侧板11、底板 13以及右侧板12,即外壳两端开口。
优选地,外壳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板11、底板13以及右侧板12;凸起包括第一凸起153和第二凸起154,钢筋网片15的下侧设置有第一凸起153,第一凸起153与底板13连接;钢筋网片15的左侧以及右侧均设置有第二凸起154,左侧板11与钢筋网片15的左侧的第二凸起154连接,右侧板12与钢筋网片15的右侧的第二凸起154 连接。形成两端及上侧均开口;在使用过程中,梁的长度方向水平放置,底板13位于下方,不设置上侧板方便与楼板搭接,还能够避免增加预制梁10的重量。
外壳可以为多种,例如:木板、塑料板或者金属板等。
外壳与钢筋网片15上的凸起连接方式有多种,例如:通过铁丝等进行绑定,或者钢筋网片15上的凸起直接插入外壳的内侧而不伸出其外侧。
优选地,采用混凝土预制而成,即在工厂对外壳进行混凝土预制,凸起预埋在外壳内,这样可以与预制梁10到达施工现场后现场浇筑的施工混凝土100成为一体,从而使梁的材质统一,种类少,结构规整。
贯通纵筋300可以为一个还可以为多这个。
优选地,贯通纵筋300包括梁上部贯通纵筋310和梁下部贯通纵筋320;梁上部贯通纵筋310设置在预制梁10的顶部,梁下部贯通纵筋320设置在预制梁10的底部,保障梁的强度。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还包括腰部搭接钢筋200;相邻两个预制梁10之间具有设定间隙;腰部搭接钢筋 200设置在间隙处,且一端搭接在一个预制梁10上,另一端搭接在另一个预制梁10上。
本实施例中,将贯通纵筋和腰部搭接钢筋200全安装好后,再对两个预制梁以及两个预制梁之间或者与其他构件整体浇筑。整体性能好。
腰部搭接钢筋200的个数可以为一个还可以为多个,腰部搭接钢筋200可以为一层还可以为多层。
腰部搭接钢筋200可以包括沿与预制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腰部纵梁,腰部纵梁搭接在两个预制梁上;腰部搭接钢筋200还可以包括沿与预制梁的长度方向延伸的腰部纵梁以及与预制梁的长度方向垂直的腰部横梁,腰部纵梁与腰部横梁相互交错设置可以形成腰部钢筋笼,从而提高两个预制梁的连接强度。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相邻两个预制梁之间以及每个外壳内均现场浇筑有施工混凝土100。
本实施例中,当两个预制梁运到施工现场吊装到位、通过腰部搭接钢筋200以及贯通纵筋进行连接后,在两个预制梁之间设置模板,然后向预制梁以及两个预制梁之间灌浇施工混凝土100,从而将两个预制梁、腰部搭接钢筋200以及贯通纵筋或者其他构件形成一个整体。
本实施例提供的相邻两个预制梁运输至现场后与其他构件一体浇筑,受力合理,整体性能与普通现浇混凝土结构相当,具有安全可靠、简化施工、节约耗材、减少扬尘和建筑垃圾等特点,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左侧板 11的上侧边不超出钢筋网片15的上侧,右侧板12的上侧边不超出钢筋网片15的上侧。
本实施例中,左侧板11的上侧边不超过钢筋网片15组的上侧,位于外壳内的钢筋笼的上侧的左侧裸露在外;右侧板12的上侧边不超过钢筋网片15组的上侧,位于外壳内的钢筋笼的上侧的右侧也裸露在外,这样进一步方便搭接楼板。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每个钢筋网片15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筋151,以及沿第一筋151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筋152;多个第二筋152的左端均伸出左侧第一筋151,多个第二筋152的右端均伸出右侧第一筋151;第一筋151的下端均伸出靠近第一筋151的下端的第二筋152;多个第二筋152的左端均与左侧板11连接,多个第二筋152的右端均与右侧板12连接,两个第一筋151的下端均与底板13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筋152的左伸出端与左侧板11连接,第二筋 152的右伸出端与右侧板12连接,底板13的下伸出端与底板13连接,通过钢筋网片15的端部实现与外壳的连接,简单方便易施工,无需采用封闭箍筋,从而节省大量钢材,无需折弯绑固,适合批量生产,工业化程度高。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第一筋 151的下端设置有第一凸起153,第一凸起153的截面尺寸大于第一筋151的截面尺寸。
其中,第一凸起153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例如:第一凸起153 可以为板状、杆状或者柱状等;当第一凸起153呈杆状时,可以为直杆、曲杆,与第一筋151呈角度设置,第一凸起153上还可以设置多个倒刺或者小突起。
优选地,第一凸起153为第一筋151的下端直接墩粗而成,加工简单,第一凸起153与第一筋151的连接牢靠。
优选地,第一凸起153与第一筋151呈T字型,结构简单,与底板13的接触面积大。
第一凸起153可以为一个还可以为多个。
本实施例中,第一凸起153能够提高第一筋151与底板13连接的强度,尤其是当底板13采用混凝土预制时,第一凸起153像根须一样伸入混凝土内,第一凸起153可以提高第一筋151与底板13的锚固力,从而使两者的更加牢固,进而使后期灌浇施工混凝土100 更加方便。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多个第二筋152的左端以及右端均设置有第二凸起154,第二凸起154的截面尺寸大于第二筋152的截面尺寸。
其中,第二凸起154的结构形式有多种,例如:第一凸起153 可以为板状、杆状或者柱状等;当第一凸起153呈杆状时,可以为直杆、曲杆,与第二筋152呈角度设置,第二凸起154上还可以设置多个倒刺或者小突起。
优选地,第二凸起154为第二筋152的端部直接墩粗而成,具体地,第二筋152的左端的第二凸起154由第二筋152的左端直接墩粗而成,第二筋152的右端的第二凸起154由第二筋152的右端直接墩粗而成,加工简单,第二凸起154与第二筋152的连接牢靠。
优选地,第二凸起154与第二筋152呈T字型,结构简单,与底板13的接触面积大。
第二凸起154可以为一个还可以为多个。
本实施例中第二凸起154能够提高第二筋152与左侧板11或者右侧板12连接的强度,尤其是当左侧板11或者右侧板12采用混凝土预制时,第二凸起154可以提高第二筋152与两侧板的锚固力,从而使两者的更加牢固,进而使后期灌浇施工混凝土100更加方便。
第一凸起153和第二凸起154的设置方式可以不同,较佳地是均采用墩粗方式,结构统一,加工方便。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之上,进一步地,纵筋与钢筋网片15组的连接方式可以为多种,例如:纵筋为四个,四个纵筋一一设置在钢筋网片15组的四个角;还可以纵筋为多个,沿最外侧的第一筋151和第二筋152依次间隔设置。
优选地,纵筋为多个,一个纵筋设置在第二筋152与第一筋151 的一个相交处。
本实施例中,多个第二筋152与两个第一筋151均形成多个交叉点,每个相交处均设置一个纵筋,纵筋即与第一筋151连接,又与第二筋152连接,则使钢筋网片15组与纵筋形成的钢筋笼连接更加牢固,避免在运输过程中变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邻设置的两个预制梁,每个所述预制梁均包括外壳、纵筋以及钢筋网片组;
钢筋网片组包括多个钢筋网片,多个所述钢筋网片沿所述纵筋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地设置;所述钢筋网片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外壳与所述凸起连接,以使所述外壳包裹在所述钢筋网片组的外侧,所述纵筋位于所述钢筋网片组内;
还包括贯通纵筋;所述贯通纵筋的一端搭接在一个所述预制梁上,另一端搭接在另一个所述预制梁上,且所述贯通纵筋由两个预制梁相互远离对方的端部中的一个延伸至另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腰部搭接钢筋;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梁之间具有设定间隙;所述腰部搭接钢筋设置在所述间隙处,一端搭接在一个所述预制梁上,另一端搭接在另一个所述预制梁上。
3.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预制梁之间以及每个所述外壳内均现场浇筑有施工混凝土。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纵筋包括上贯通纵筋和下贯通纵筋;所述上贯通纵筋设置在所述预制梁的顶部,所述下贯通纵筋设置在所述预制梁的底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依次连接的左侧板、底板以及右侧板;
所述凸起包括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钢筋网片的下侧设置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钢筋网片的左侧以及右侧均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左侧板与所述钢筋网片的左侧的第二凸起连接,所述右侧板与所述钢筋网片的右侧的第二凸起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的上侧边不超出钢筋网片的上侧,所述右侧板的上侧边不超出钢筋网片的上侧。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钢筋网片均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筋,以及沿所述第一筋的延伸方向依次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二筋;
多个所述第二筋的左端均伸出左侧所述第一筋,多个所述第二筋的右端均伸出右侧所述第一筋;所述第一筋的下端均伸出靠近所述第一筋的下端的第二筋;
所述第一筋的下端设置有所述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一筋的截面尺寸,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底板连接;
多个所述第二筋的左端以及右端均设置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的截面尺寸大于所述第二筋的截面尺寸,所述第二筋的左端的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左侧板连接,所述第二筋的右端的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右侧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由所述第一筋的下端墩粗而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起由所述第二筋的端部墩粗而成。
10.根据权利要求5-9中任一项所述的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以及所述底板均为混凝土浇筑而成。
CN201821073348.3U 2018-07-06 2018-07-06 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 Active CN2091793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73348.3U CN209179319U (zh) 2018-07-06 2018-07-06 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073348.3U CN209179319U (zh) 2018-07-06 2018-07-06 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79319U true CN209179319U (zh) 2019-07-30

Family

ID=673574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073348.3U Active CN209179319U (zh) 2018-07-06 2018-07-06 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7931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6273A (zh) * 2021-02-07 2021-06-22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横框梁、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06273A (zh) * 2021-02-07 2021-06-22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横框梁、框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41811B (zh) 暗柱式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节点
CN107060211A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式管柱、叠合式芯管柱及其施工方法
CN109518858A (zh) 装配式梁板连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08661171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连接结构
CN209227843U (zh) 墙体竖向连接结构及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CN106284840A (zh) 一种二次浇注钢构架混凝土梁及其施工方法
CN106042173B (zh) 桥梁生产系统
CN209260979U (zh) 墙体竖向连接结构及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CN108130915A (zh) 预制装配式钢筋框架筏板基础后浇带模板及其施工方法
CN209179319U (zh) 梁与梁的连接节点结构
CN209293235U (zh) 预制剪力墙体及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CN207959244U (zh) 预制装配式钢筋框架筏板基础后浇带模板
CN103741809A (zh) 暗柱式预制构件连接方法
CN207032666U (zh) 一种钢筋混凝土叠合式管柱和叠合式芯管柱
CN209261049U (zh) 预制梁
CN209293197U (zh) 墙体与楼板连接结构及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CN209523294U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框架梁柱节点连接结构
CN215484082U (zh) 成型钢筋骨架及应用其的楼板、无梁楼盖和桩基承台
CN208486551U (zh) 预制柱壳、柱体和框架结构体系
CN208486444U (zh) 预制梁壳、梁体和框架结构体系
CN209261056U (zh) 柱与柱的连接节点结构
CN209260921U (zh) 柱与基础的连接节点结构
CN209227841U (zh) 墙体与梁平面内连接结构及装配式建筑结构体系
CN209369054U (zh) 一种钢管混凝土组合异形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节点
CN106703215A (zh) 一种装配式刚接节点梁柱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02200 Room 302, building 6, 8 Beiqing Road, Changping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Sany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Co.,Ltd.

Address before: 110000 rooms 1701 and 1702, No.92 Shengli South Street, Heping District, Shenyang City, Liaoni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YANG SANYI BUILDING DESIGN RESEARCH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