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69419U - 一种新型密封组件及包含其的绝缘跨径设备线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密封组件及包含其的绝缘跨径设备线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69419U
CN209169419U CN201920077225.5U CN201920077225U CN209169419U CN 209169419 U CN209169419 U CN 209169419U CN 201920077225 U CN201920077225 U CN 201920077225U CN 209169419 U CN209169419 U CN 209169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ling
seal
pole
accommodating hole
accommod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7722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家鸿
欧荣梅
覃学宁
易虹明
施希锋
高志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xi Xinbon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Jiameng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Wu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xi Xinbon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Jiameng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Wu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xi Xinbon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Jiangsu Jiameng Electrical Equipment Co ltd, Wuzhou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xi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xi Xinbona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7722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69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69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6941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密封组件及包含其的绝缘跨径设备线夹。新型密封组件用于密封设备线夹,设备线夹上穿设有抱杆。新型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壳体、密封套和前密封盖。密封壳体内具有用于容置设备线夹的容置腔,密封壳体的底部具有密封套容置孔,密封壳体的一端具有密封口。密封套上设有第一抱杆容置孔,第一抱杆容置孔用于容置抱杆的螺纹端。密封套密封连接于密封套容置孔。前密封盖密封连接于密封口,前密封盖上设有用于使线缆进入的密封入口。密封入口的中心线与第一抱杆容置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为30°,密封套容置孔的壁面上间隔设置有凸筋。新型密封组件能够提高设备线夹的密封性能,并能够提高设备线夹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密封组件及包含其的绝缘跨径设备线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设备线夹,特别涉及一种用于30°设备线夹的新型密封组件及包含其的绝缘跨径设备线夹。
背景技术
变压器是配电系统中的主要设备,设备线夹用于变压器和线缆之间的连接,对输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起关键作用。
在现有技术中,对于30°设备线夹而言,设备线夹与线缆、变压器的抱杆连接后,通常仅仅是用护套罩住连接处,密封性能较差,不能杜绝潮气与设备线夹接触,长时间使用后,设备线夹的表面容易氧化。另外,当连接不同导体材质时容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设备线夹使用寿命较短。
综上,现有技术中的设备线夹具有密封性能较差、设备线夹使用寿命较短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设备线夹具有密封性能较差、设备线夹使用寿命较短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密封组件及包含其的绝缘跨径设备线夹。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新型密封组件,用于密封设备线夹,所述设备线夹上穿设有抱杆,所述抱杆沿高度方向具有螺纹端和瓷瓶端,所述设备线夹具有使线缆穿过的线缆入口,所述线缆入口的中心线与所述抱杆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为30°,其特点在于,所述新型密封组件包括:
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内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所述设备线夹,所述密封壳体的底部具有密封套容置孔,所述密封壳体的一端具有密封口,所述密封口、所述密封套容置孔均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
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上设有第一抱杆容置孔,所述第一抱杆容置孔用于容置所述抱杆的螺纹端,所述密封套密封连接于所述密封套容置孔;
前密封盖,所述前密封盖密封连接于所述密封口,所述前密封盖上设有密封入口,所述密封入口用于使线缆进入所述容置腔;
其中,所述密封入口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抱杆容置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为30°,所述密封套容置孔的壁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筋,所述密封套容置孔通过多个所述凸筋与所述密封套过盈配合。
在本方案中,设备线夹整体位于密封壳体内,抱杆的螺纹端穿设于密封套,线缆通过前密封盖进入容置腔,从而,能够对设备线夹和抱杆进行较好的密封和保护。密封套容置孔通过凸筋与密封套过盈配合,有利于提高密封套与密封壳体之间的密封可靠性。新型密封组件提高了设备线夹的密封性能,也使得设备线夹的表面不易氧化,也不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提高了设备线夹的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密封套包括:
连接部;
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内部,所述密封部由弹性材质制成,所述密封部上设有所述第一抱杆容置孔,所述第一抱杆容置孔沿所述连接部的高度方向贯穿于所述密封部,所述连接部密封连接于所述密封套容置孔;
护罩部,所述护罩部连接于所述密封部的底部,所述护罩部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抱杆容置孔相连通,所述护罩部的内部用于容置所述抱杆的瓷瓶端;
其中,所述密封部的外壁面与所述连接部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填充有绝缘材质。
在本方案中,第一抱杆容置孔内插入抱杆后,密封部能够发生弹性变形而抱紧抱杆。由于抱杆的螺纹端上的螺纹的存在,很可能会使得密封部与抱杆之间不能可靠地密封,容置空间内绝缘材质的存在能够避免螺纹对密封性能的影响。从而,当密封套用于抱杆部分的密封时,密封性能较好。另外,护罩部的形状与抱杆的瓷瓶端的形状相适配,护罩部能够对瓷瓶端起到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抱杆的使用寿命。
较佳地,所述密封部沿所述连接部的高度方向具有顶端和底端,所述密封部的底端贴合于所述连接部的底部;
自所述密封部的顶端至所述密封部的底端,所述密封部呈上小下大的喇叭口状;
在沿所述连接部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连接部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密封部的高度。
在本方案中,密封部的底端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密封部的顶端的横截面的面积,一方面,能够容置较多量的绝缘材质,有利于实现对抱杆的螺纹端的可靠密封;另一方面,若密封部的底端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密封部的顶端的横截面的面积,则很有可能会使得密封部的顶端与抱杆之间存在间隙,影响对抱杆部分的密封效果。
较佳地,所述线缆包括主线和两根测温线,所述密封口包括第一密封口和两个第二密封口,所述第一密封口用于使所述主线进入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二密封口用于使所述测温线进入所述容置腔;
所述前密封盖上还设有:
第一密封延伸部,所述第一密封延伸部自所述前密封盖靠近所述密封壳体的一端朝向所述容置腔延伸,所述第一密封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口的延伸方向上;
两个第二密封延伸部,所述第二密封延伸部自所述前密封盖靠近所述密封壳体的一端朝向所述容置腔延伸,所述第二密封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口的延伸方向上。
在本方案中,第一密封延伸部和第二密封延伸部增大了前密封盖与线缆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线缆的稳定性,另外,由于第一密封延伸部和第二密封延伸部为其他结构提供了设置空间,有利于实现不同规格的线缆穿过。
较佳地,所述新型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盖、第二密封盖和第三密封盖;
所述密封壳体上设有第一密封口、第二密封口和第三密封口;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盖、所述第二密封盖和所述第三密封盖一一对应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口、所述第二密封口和所述第三密封口。
较佳地,所述第一密封盖通过第一连接带连接于所述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一密封盖通过第二连接带连接于所述第三密封盖。
在本方案中,第一密封盖、第二密封盖和第三密封盖通过第一连接带和第二连接带连接为一整体,更加便于管理。
较佳地,所述第一密封盖的一侧壁连接有连接扣,所述连接扣具有连接槽,所述前密封盖的侧壁上对应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卡设于所述连接槽。
在本方案中,第一密封盖通过连接扣、凸起扣合到前密封盖上,既便于管理,也有利于提高设备线夹的密封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绝缘跨径设备线夹,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设备线夹和新型密封组件。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绝缘跨径设备线夹,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如上所述的设备线夹和新型密封组件;其中,所述设备线夹包括:
线夹本体,所述线夹本体上设有线缆入口,所述线缆入口与所述密封入口相连通,所述线夹本体上还设有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容置孔与所述线缆入口相连通;
剪切螺栓,所述剪切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置孔,所述剪切螺栓的螺杆中远离所述剪切螺栓的头部的一端用于抵接于所述线缆;
其中,所述剪切螺栓的螺杆的外壁面设有至少两个剪切槽,至少两个所述剪切槽沿所述剪切螺栓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且每一所述剪切槽沿所述剪切螺栓的螺杆的周向方向延伸;
所述剪切螺栓的头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延伸穿过至少两个所述剪切槽中远离所述剪切螺栓的头部的一个所述剪切槽;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口与所述剪切螺栓的位置相对应。
在本方案中,线夹本体与线缆通过剪切螺栓压紧连接,操作简单、性能稳定。剪切螺栓抵接于线缆后,剪切螺栓从对应的剪切槽处扭断。剪切螺栓上设有至少两个剪切槽,对于较大规格的线缆,剪切螺栓会从靠近线缆的一个剪切槽处被扭断;对于较小规格的线缆,剪切螺栓会从远离线缆的一个剪切槽处被扭断。从而,使得设备线缆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线缆,通用性较好。另外,由于安装孔延伸穿过剪切槽,剪切螺栓被扭断后,也能够通过安装孔较为方便地将剪切螺栓从线夹本体上卸下,也便于后期维护。其中,将剪切螺栓安装到线夹本体的过程中,第一密封盖与密封壳体分离,当剪切螺栓压紧线缆到位后,将第一密封盖与密封壳体的第一密封口密封连接。
较佳地,所述线夹本体上还设有第二容置孔,所述设备线夹还包括:
夹套,所述夹套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孔,所述夹套上设有:
第二抱杆容置孔,所述第二抱杆容置孔用于容置所述抱杆,所述第二抱杆容置孔位于所述线夹本体中远离所述线缆入口的一端,所述第二抱杆容置孔沿所述夹套的高度方向延伸;
第一卸应力槽,所述第一卸应力槽位于所述夹套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卸应力槽延伸至所述第二抱杆容置孔;
其中,所述线夹本体中远离所述线缆入口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二抱杆容置孔;
所述线夹本体中与所述开口相对应的两侧壁上均设有调节孔,所述线夹本体的两侧壁上的调节孔与所述开口相连通,一紧固件依次穿设于所述线夹本体的其中一侧壁、所述开口和所述线夹本体的另一侧壁;
其中,所述第二密封口与所述夹套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密封口与所述调节孔的位置相对应。
在本方案中,通过紧固件能够收紧线夹本体,使得夹套发生弹性变形,进而使得夹套能够与抱杆抱紧,最终实现线缆与变压器的抱杆的连接。其中,在抱杆与夹套抱紧之前,第二密封盖与密封壳体分离、第三密封盖与密封壳体分离,当抱杆与夹套抱紧后,将第二密封盖与密封壳体的第二密封口密封连接、第三密封盖与密封壳体的第三密封口密封连接。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实用新型各较佳实例。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设备线夹整体位于密封壳体内,抱杆的螺纹端穿设于密封套,线缆通过前密封盖进入容置腔,从而,能够对设备线夹和抱杆进行较好的密封和保护。新型密封组件提高了设备线夹的密封性能,也使得设备线夹的表面不易氧化,也不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提高了设备线夹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新型密封组件与设备线夹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密封盖、第二密封盖和第三密封盖未示出。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新型密封组件中密封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新型密封组件中密封套的另一位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设备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新型密封组件中第一密封盖、第二密封盖和第三密封盖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新型密封组件中前密封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新型密封组件中前密封盖的另一位置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设备线夹中线夹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设备线夹中剪切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设备线夹中夹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 夹套
101 第二抱杆容置孔
102 第一卸应力槽
103 第二卸应力槽
104 顶端定位部
30 线夹本体
301 线缆入口
302 第一容置孔
303 第二容置孔
304 开口
305 调节孔
306 测温线入口
307 第三容置孔
40 剪切螺栓
401 剪切槽
402 安装孔
50 紧固件
70 密封套
701 连接部
7011 凸出部
702 密封部
7021 第一抱杆容置孔
703 容置空间
704 护罩部
80 密封壳体
801 第一密封口
802 第二密封口
803 第三密封口
90 侧密封盖
901 第一密封盖
902 第二密封盖
903 第三密封盖
904 第一连接带
905 第二连接带
906 连接扣
9061 连接槽
100 前密封盖
1001 凸起
1002 第一密封入口
1003 第一密封延伸部
1004 第二密封入口
1005 第二密封延伸部
110 抱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揭示一种新型密封组件,该新型密封组件用于密封设备线夹,设备线夹上穿设有抱杆,抱杆沿高度方向具有螺纹端和瓷瓶端,设备线夹具有使线缆穿过的线缆入口,线缆入口的中心线与抱杆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为30°。参照图1-7予以理解,新型密封组件包括密封壳体80、密封套70和前密封盖100。其中,密封壳体80内具有容置腔,容置腔用于容置设备线夹,密封壳体80的底部具有密封套容置孔,密封壳体80的一端具有密封口(图中未标示出),密封口、密封套容置孔均与容置腔相连通。密封套70上设有第一抱杆容置孔7021,第一抱杆容置孔7021用于容置抱杆的螺纹端(图4中示出了抱杆110),密封套70密封连接于密封套70容置孔。前密封盖100密封连接于密封口,前密封盖100上设有密封入口,密封入口用于使线缆进入容置腔。其中,密封入口的中心线与第一抱杆容置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为30°,密封套容置孔的壁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筋(图中未示出),密封套容置孔通过多个凸筋与密封套70过盈配合。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备线夹整体位于密封壳体80内,抱杆的螺纹端穿设于密封套70,线缆通过前密封盖100进入容置腔,从而,能够对设备线夹和抱杆进行较好的密封和保护。密封套容置孔通过凸筋与密封套过盈配合,有利于提高密封套与密封壳体之间的密封可靠性。新型密封组件提高了设备线夹的密封性能,也使得设备线夹的表面不易氧化,也不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提高了设备线夹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和图3予以理解,密封套70包括连接部701、密封部702和护罩部704。密封部702位于连接部701的内部,密封部702由弹性材质制成,密封部702上设有第一抱杆容置孔7021,第一抱杆容置孔7021沿连接部701的高度方向贯穿于密封部702,连接部701密封连接于密封套70容置孔。护罩部704连接于密封部702的底部,护罩部的内部与第一抱杆容置孔7021相连通,护罩部的内部用于容置抱杆的瓷瓶端。其中,密封部702的外壁面与连接部701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703,容置空间703内填充有绝缘材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抱杆容置孔7021内插入抱杆后,密封部702能够发生弹性变形而抱紧抱杆。由于抱杆的螺纹端上的螺纹的存在,很可能会使得密封部702与抱杆之间不能可靠地密封,容置空间703内绝缘材质的存在能够避免螺纹对密封性能的影响。从而,当密封套70用于抱杆部分的密封时,密封性能较好。另外,护罩部704的形状与抱杆的瓷瓶端的形状相适配,护罩部704能够对瓷瓶端起到保护作用,有利于提高抱杆的使用寿命。
继续参照图2和图3予以理解,密封部702沿连接部701的高度方向具有顶端和底端,密封部702的底端贴合于连接部701的底部。自密封部702的顶端至密封部702的底端,密封部702呈上小下大的喇叭口状;在沿连接部701的高度方向上,连接部701的高度不小于密封部702的高度。
其中,密封部702的底端的横截面的面积大于密封部702的顶端的横截面的面积,一方面,能够容置较多量的绝缘材质,有利于实现对抱杆的螺纹端的可靠密封;另一方面,若密封部702的底端的横截面的面积小于密封部702的顶端的横截面的面积,则很有可能会使得密封部702的顶端与抱杆之间存在间隙,影响对抱杆部分的密封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702的材质为橡胶。但是,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密封部702可以采用其他弹性材质,如硅胶等。
参照图2予以理解,连接部701的外壁面上设有凸出部7011,凸出部7011沿连接部701的周向方向延伸,凸出部7011用于贴合于密封壳体80的底部。其中,凸出部7011能够实现连接部701与密封壳体80之间的初步定位,便于实现连接部701与密封壳体80之间的安装,有利于提高连接部701与密封壳体80之间的密封连接。
通常情况下,线缆包括主线和两根测温线,在本实施方式中,参照图6和图7予以理解,密封入口包括第一密封入口1002和两个第二密封入口1004。第一密封入口1002用于使主线进入容置腔,第二密封入口1004用于使测温线进入容置腔。前密封盖100上还设有第一密封延伸部1003和两个第二密封延伸部1005。第一密封延伸部1003自前密封盖100靠近密封壳体80的一端朝向容置腔延伸,第一密封延伸部1003位于第一密封入口1002的延伸方向上。第二密封延伸部1005自前密封盖100靠近密封壳体80的一端朝向容置腔延伸,第二密封延伸部1005位于第二密封入口1004的延伸方向上。
其中,第一密封延伸部1003和第二密封延伸部1005增大了前密封盖100与线缆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线缆的稳定性,另外,由于第一密封延伸部1003和第二密封延伸部1005为其他结构提供了设置空间,有利于实现不同规格的线缆穿过。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密封延伸部1003采用分级结构,用于使不同规格的主线穿过。分级结构能够提高设备线夹的通用性,有利于节省成本,也便于管理。
参照图1、图4-6予以理解,新型密封组件还包括侧密封盖90,且侧密封盖90包括第一密封盖901、第二密封盖902和第三密封盖903。密封壳体80上设有第一密封口801、第二密封口802和第三密封口803。第一密封盖901、第二密封盖902和第三密封盖903一一对应密封连接于第一密封口801、第二密封口802和第三密封口803。第一密封盖901通过第一连接带904连接于第二密封盖902,第一密封盖901通过第二连接带905连接于第三密封盖903。第一密封盖901的一侧壁连接有连接扣906,连接扣906具有连接槽9061,前密封盖100的侧壁上对应设有凸起1001,凸起1001卡设于连接槽9061。
其中,第一密封盖901、第二密封盖902和第三密封盖903通过第一连接带904和第二连接带905连接为一整体,更加便于管理。
在本方案中,第一密封盖901通过连接扣906、凸起1001扣合到前密封盖100上,既便于管理,也有利于提高设备线夹的密封可靠性。
本实施例还揭示一种绝缘跨径设备线夹,其包括设备线夹和上述新型密封组件,该设备线夹用于实现线缆与变压器抱杆之间的连接。其中,参考图1、图4图8和图9予以理解,设备线夹包括线夹本体30和剪切螺栓40。其中,线夹本体30上设有线缆入口301,线缆入口301用于使线缆伸入线夹本体30。线夹本体30上还设有第一容置孔302(主要在图8中示出),第一容置孔302与线缆入口301相连通。剪切螺栓40穿设于第一容置孔302,剪切螺栓40的螺杆中远离剪切螺栓40的头部的一端用于抵接于线缆。剪切螺栓40的螺杆的外壁面设有至少两个剪切槽401,至少两个剪切槽401沿剪切螺栓40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且每一剪切槽401沿剪切螺栓40的螺杆的周向方向延伸。剪切螺栓40的头部设有安装孔402,安装孔402延伸穿过至少两个剪切槽401中远离剪切螺栓40的头部的一个剪切槽401。
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夹本体30与线缆通过剪切螺栓40压紧连接,操作简单、性能稳定。剪切螺栓40抵接于线缆后,剪切螺栓40从对应的剪切槽401处扭断。剪切螺栓40上设有至少两个剪切槽401,对于较大规格的线缆,剪切螺栓40会从靠近线缆的一个剪切槽401处被扭断;对于较小规格的线缆,剪切螺栓40会从远离线缆的一个剪切槽401处被扭断。从而,使得设备线缆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线缆,通用性较好。另外,由于安装孔402延伸穿过剪切槽401,剪切螺栓40被扭断后,也能够通过安装孔402较为方便地将剪切螺栓40从线夹本体30上卸下,也便于后期维护。其中,安装孔402的壁面上设有内螺纹。
需要说明的是,线夹本体30与线缆的连接表面上加工有螺纹,将线缆连接到线夹本体30中时,螺纹牙能够刺破线缆表面的氧化膜,增大了接触面积,有利于提升导电性能。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夹本体30的材质为铝合金,线缆入口301的壁面上涂覆有电力复合脂。铝合金无磁损,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且质量较轻,能够较低成本,也有利于节能环保。现有技术中的设备线夹多采用紫铜板冲压成形工艺或采用紫铜铸造工艺制作,生产成本较高。也就是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能够降低成本。另外,在线夹本体30与线缆的连接表面上涂覆电力复合脂,由于电力复合脂能够抗氧化,且导电能力较强,从而,有利于提高绝缘线夹的使用寿命。
继续参照图4予以理解,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孔402为内六角安装孔402。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安装孔402也可以设置为圆孔或方孔。
参照图1、图4和图8予以理解,线夹本体30上还设有第二容置孔303,设备线夹还包括夹套10。夹套10穿设于第二容置孔303,夹套10上设有第二抱杆容置孔101和第一卸应力槽102。第二抱杆容置孔101用于容置抱杆,第二抱杆容置孔101位于线夹本体30中远离线缆入口301的一端,第二抱杆容置孔101沿夹套10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一卸应力槽102位于夹套10的侧壁上,第一卸应力槽102延伸至第二抱杆容置孔101。其中,线夹本体30中远离线缆入口301的一端具有开口304,开口304延伸至第二抱杆容置孔101。线夹本体30中与开口304相对应的两侧壁上均设有调节孔305,线夹本体30的两侧壁上的调节孔305与开口304相连通,紧固件50依次穿设于线夹本体30的其中一侧壁、开口304和线夹本体30的另一侧壁。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紧固件50能够收紧线夹本体30,使得夹套发生弹性变形,进而使得夹套能够与抱杆抱紧,最终实现线缆与变压器的抱杆的连接。
参照图10予以理解,夹套10上还设有第二卸应力槽103。第二卸应力槽103位于第二抱杆容置孔101的壁面上,且第二卸应力槽103沿夹套的高度方向延伸。第二卸应力槽103使得夹套更加容易发生弹性变形,进而能够较为可靠地抱紧抱杆,使得夹套与抱杆之间不易松动,有利于提高线缆与设备线夹、抱杆之间连接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抱杆容置孔101的壁面上设有内螺纹,抱杆上设有外螺纹,夹套通过内螺纹、外螺纹之间的配合与抱杆接触,接触面积较大。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抱杆容置孔101的壁面上设有三个第二卸应力槽103,且三个第二卸应力槽103沿夹套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三个第二卸应力槽103能够进一步利于夹套发生弹性变形,进一步有利于提高夹套与抱杆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在其他可替代的实施方式中,在保证夹套自身强度和弹性变形的基础上,第二卸应力槽103也可设置为一个、二个、四个或四个以上。
参照图10予以理解,夹套10沿高度方向具有顶端和底端,夹套10的顶端设有顶端定位部104,顶端定位部104自夹套的外壁面沿夹套的周向方向向外延伸。夹套的顶端通过顶端定位部104能够可靠地延伸出线夹本体30,有利于增大夹套与抱杆的接触面积,进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夹套与抱杆、线夹本体3030之间连接的可靠性。其中,顶端定位部104为六角螺母,且六角螺母与夹套为一整体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省去了顶端定位部104与夹套之间的连接结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也有利于提高夹套自身的强度。
继续参照图8予以理解,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夹本体30上还设有两个测温线入口306和第三容置孔307。其中,第三容置孔307的中心线平行于第一容置孔302的中心线,测温线入口306的中心线平行于线缆入口301的中心线,第三容置孔307内连接有紧定螺丝,且紧定螺丝内设有内六角安装孔402。线缆通常包括主线和两根测温线,当将线缆连接到线夹本体30的内部时,主线通过线缆入口301进入线夹本体30的内部,剪切螺栓40抵接于主线;两根测温线分别通过两个测温线入口306进入线夹本体30的内部,紧定螺丝抵接于测温线。
对于该设备线夹,剪切螺栓40使得设备线缆能够适应不同规格的线缆,通用性较好。另外,由于安装孔402延伸穿过剪切槽401,剪切螺栓40被扭断后,也能够通过安装孔402较为方便地将剪切螺栓40从线夹本体30上卸下,也便于后期维护。
在该绝缘跨径设备线夹中,密封入口与线缆入口301相连通。另外,第一密封口801与剪切螺栓40的位置相对应,第二密封口802与夹套的位置相对应,第三密封口803与调节孔305的位置相对应。其中,将剪切螺栓40安装到线夹本体30的过程中,第一密封盖901与密封壳体80分离,当剪切螺栓40压紧线缆到位后,将第一密封盖901与密封壳体80的第一密封口801密封连接。在抱杆与夹套抱紧之前,第二密封盖902与密封壳体80分离、第三密封盖903与密封壳体80分离,当抱杆与夹套抱紧后,将第二密封盖902与密封壳体80的第二密封口802密封连接、第三密封盖903与密封壳体80的第三密封口803密封连接。
在该绝缘跨径设备线夹中,设备线夹整体位于新型密封组件的密封壳体80内,抱杆的螺纹端穿设于密封套70,线缆通过前密封盖100进入容置腔,从而,能够对设备线夹和抱杆进行较好的密封和保护。密封套容置孔通过凸筋与密封套过盈配合,有利于提高密封套与密封壳体之间的密封可靠性。新型密封组件提高了设备线夹的密封性能,也使得设备线夹的表面不易氧化,也不易发生电化学腐蚀,提高了设备线夹的使用寿命。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密封组件,用于密封设备线夹,所述设备线夹上穿设有抱杆,所述抱杆沿高度方向具有螺纹端和瓷瓶端,所述设备线夹具有使线缆穿过的线缆入口,所述线缆入口的中心线与所述抱杆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为30°,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密封组件包括:
密封壳体,所述密封壳体内具有容置腔,所述容置腔用于容置所述设备线夹,所述密封壳体的底部具有密封套容置孔,所述密封壳体的一端具有密封口,所述密封口、所述密封套容置孔均与所述容置腔相连通;
密封套,所述密封套上设有第一抱杆容置孔,所述第一抱杆容置孔用于容置所述抱杆的螺纹端,所述密封套密封连接于所述密封套容置孔;
前密封盖,所述前密封盖密封连接于所述密封口,所述前密封盖上设有密封入口,所述密封入口用于使线缆进入所述容置腔;
其中,所述密封入口的中心线与所述第一抱杆容置孔的中心线之间的角度为30°,所述密封套容置孔的壁面上间隔设置有多个凸筋,所述密封套容置孔通过多个所述凸筋与所述密封套过盈配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套包括:
连接部;
密封部,所述密封部位于所述连接部的内部,所述密封部由弹性材质制成,所述密封部上设有所述第一抱杆容置孔,所述第一抱杆容置孔沿所述连接部的高度方向贯穿于所述密封部,所述连接部密封连接于所述密封套容置孔;
护罩部,所述护罩部连接于所述密封部的底部,所述护罩部的内部与所述第一抱杆容置孔相连通,所述护罩部的内部用于容置所述抱杆的瓷瓶端;
其中,所述密封部的外壁面与所述连接部的内壁面之间形成有容置空间,所述容置空间内填充有绝缘材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部沿所述连接部的高度方向具有顶端和底端,所述密封部的底端贴合于所述连接部的底部;
自所述密封部的顶端至所述密封部的底端,所述密封部呈上小下大的喇叭口状;
在沿所述连接部的高度方向上,所述连接部的高度不小于所述密封部的高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包括主线和两根测温线,所述密封口包括第一密封口和两个第二密封口,所述第一密封口用于使所述主线进入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二密封口用于使所述测温线进入所述容置腔;
所述前密封盖上还设有:
第一密封延伸部,所述第一密封延伸部自所述前密封盖靠近所述密封壳体的一端朝向所述容置腔延伸,所述第一密封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一密封口的延伸方向上;
两个第二密封延伸部,所述第二密封延伸部自所述前密封盖靠近所述密封壳体的一端朝向所述容置腔延伸,所述第二密封延伸部位于所述第二密封口的延伸方向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一密封盖、第二密封盖和第三密封盖;
所述密封壳体上设有第一密封口、第二密封口和第三密封口;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盖、所述第二密封盖和所述第三密封盖一一对应密封连接于所述第一密封口、所述第二密封口和所述第三密封口。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盖通过第一连接带连接于所述第二密封盖,所述第一密封盖通过第二连接带连接于所述第三密封盖。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密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盖的一侧壁连接有连接扣,所述连接扣具有连接槽,所述前密封盖的侧壁上对应设有凸起,所述凸起卡设于所述连接槽。
8.一种绝缘跨径设备线夹,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线夹和新型密封组件。
9.一种绝缘跨径设备线夹,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权利要求5-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设备线夹和新型密封组件;其中,所述设备线夹包括:
线夹本体,所述线夹本体上设有所述线缆入口,所述线缆入口与所述密封入口相连通,所述线夹本体上还设有第一容置孔,所述第一容置孔与所述线缆入口相连通;
剪切螺栓,所述剪切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容置孔,所述剪切螺栓的螺杆中远离所述剪切螺栓的头部的一端用于抵接于所述线缆;
其中,所述剪切螺栓的螺杆的外壁面设有至少两个剪切槽,至少两个所述剪切槽沿所述剪切螺栓的轴线方向间隔分布,且每一所述剪切槽沿所述剪切螺栓的螺杆的周向方向延伸;
所述剪切螺栓的头部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延伸穿过至少两个所述剪切槽中远离所述剪切螺栓的头部的一个所述剪切槽;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口与所述剪切螺栓的位置相对应。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绝缘跨径设备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本体上还设有第二容置孔,所述设备线夹还包括:
夹套,所述夹套穿设于所述第二容置孔,所述夹套上设有:
第二抱杆容置孔,所述第二抱杆容置孔用于容置所述抱杆,所述第二抱杆容置孔位于所述线夹本体中远离所述线缆入口的一端,所述第二抱杆容置孔沿所述夹套的高度方向延伸;
第一卸应力槽,所述第一卸应力槽位于所述夹套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卸应力槽延伸至所述第二抱杆容置孔;
其中,所述线夹本体中远离所述线缆入口的一端具有开口,所述开口延伸至所述第二抱杆容置孔;
所述线夹本体中与所述开口相对应的两侧壁上均设有调节孔,所述线夹本体的两侧壁上的调节孔与所述开口相连通,一紧固件依次穿设于所述线夹本体的其中一侧壁、所述开口和所述线夹本体的另一侧壁;
其中,所述第二密封口与所述夹套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三密封口与所述调节孔的位置相对应。
CN201920077225.5U 2019-01-17 2019-01-17 一种新型密封组件及包含其的绝缘跨径设备线夹 Active CN209169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77225.5U CN209169419U (zh) 2019-01-17 2019-01-17 一种新型密封组件及包含其的绝缘跨径设备线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77225.5U CN209169419U (zh) 2019-01-17 2019-01-17 一种新型密封组件及包含其的绝缘跨径设备线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69419U true CN209169419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28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77225.5U Active CN209169419U (zh) 2019-01-17 2019-01-17 一种新型密封组件及包含其的绝缘跨径设备线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69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69419U (zh) 一种新型密封组件及包含其的绝缘跨径设备线夹
CN207800948U (zh) 密封组件及包含其的绝缘设备线夹
CN213279090U (zh) 一种用于保护10kv到35kv电线的硅胶横担绝缘罩
CN219498279U (zh) 一种防漏电的电线连接器
CN110137714A (zh) 密封组件及包含其的绝缘设备线夹
US2100824A (en) Electric cable connecter
CN210517694U (zh) 一种防水接线盒及其连接结构
CN214742308U (zh) 一种潜水泵电缆进线密封结构
CN211046648U (zh) 一种改进型防爆接线盒出线结构
CN211790595U (zh) 一种安全型pvc暗盒线盒
CN208142125U (zh) 全绝缘封闭式熔断器
CN201956634U (zh) 防爆二通接线盒
CN209401713U (zh) 一种电池盖
CN209029437U (zh) 一种电池箱密封保护结构
CN207781925U (zh) 设备线夹
CN207801410U (zh) 一种新型母线槽
CN206756891U (zh) 一种带互感器式电度表接线取压线夹
CN110649541A (zh) 一种防水接线盒及其接线方法
CN214378287U (zh) 一种直插式防水接线柱的密封辅助开关
CN217282052U (zh) 预制式线夹防水绝缘盒
CN211377044U (zh) 一种防水电缆插头
CN2322291Y (zh) 一种迷宫形组装式全封闭套管
CN213781727U (zh) 一种重负载中压避雷器
CN218300576U (zh) 一种环网柜二次接线结构
CN208190223U (zh) 密封套、密封组件及包含其的绝缘设备线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