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63901U - 一种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163901U CN209163901U CN201821410385.9U CN201821410385U CN209163901U CN 209163901 U CN209163901 U CN 209163901U CN 201821410385 U CN201821410385 U CN 201821410385U CN 209163901 U CN209163901 U CN 2091639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ngine
- machine
- casing
- oil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Lubrication Details And Ventilation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保养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包括机壳,机壳内设有回油单元、吹扫单元以及预润滑单元,机壳上设有用于连接外接气源的外接接头,外接接头的出气端连通有气路连接件,气路连接件的第一输出端与吹扫单元管连通,气路连接件的第二输出端与预润滑单元管连通;回油单元单元包括依次管连接的外接回油管、第一三通电磁阀、过滤器、循环油泵和外接出油管,预润滑单元的输出端设有机油喷枪,机壳上设有容纳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可对发动机内部机油以及相关管道进行清洗,操作方便、效率高、对发动机无损害、能够彻底将发动机中残留的机油和杂质清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保养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
背景技术
发动机机油的主要作用是最大程度地减少各部件在运行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杂质、降低能量损耗和零件磨损。发动机在长时间工作后会产生大量的铁屑等磨损物,这些磨损物会进入机油中,因此必须对这部分循环使用机油进行滤清处理,以使清除杂质后的循环使用机油重复使用;同时需对发动机进行定期保养,更换机油以达到清除发动机中杂质的目的。
而汽车传统保养方法,是直接将新机油加入到脏的发动机中,传统换油仍会有300-600ml机油残留在发动机中,新机油加入后便被污染。因此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效率高、对发动机无损害、能够彻底将发动机中残留的机油和杂质清除的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是十分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效率高、对发动机无损害、能够彻底将发动机中残留的机油和杂质清除的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内设有回油单元、吹扫单元以及预润滑单元,所述回油单元用于对发动机内的机油进行排放并过滤,所述吹扫单元用于对发动机内的机油及油路管道进行吹扫,所述预润滑单元用于对发动机的预润滑;
所述机壳上设有用于连接外接气源的外接接头,所述外接接头的出气端连通有气路连接件,所述气路连接件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吹扫单元管连通,所述气路连接件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预润滑管连通;
所述回油单元的输入端设置于发动机内,可将机油导出;所述吹扫单元的输出端与发动机管连通,可将发动机内的机油和油路管道的机油吹出;所述预润滑单元的输出端设有机油喷枪,可为发动机注入机油;所述机壳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收纳所述机油喷枪及其各自的外置连接管路。
优选的,所述预润滑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机油罐,所述机油罐的新机油加注口位于所述机壳的上面,所述机油罐的输出端与所述机油喷枪管连通。
优选的,所述回油单元包括依次管连接的外接回油管、第一三通电磁阀、过滤器、循环油泵和外接出油管,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还与压力表管连通,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的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机壳的上面。
优选的,所述吹扫单元包括吹扫气管,所述吹扫气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管连通,所述吹扫气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外接回油管管连通,所述吹扫气管上设有吹扫控制开关,所述吹扫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机壳的上面。
优选的,所述机壳上设有用于监测机油压力的所述压力表,所述机壳上还设有用于监测气源气压的气压表。
优选的,所述气路连接件为三通电磁阀,所述三通电磁阀的控制开关位于所述机壳的上面。
优选的,所述气路连接件为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与所述吹扫气管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吹扫气路控制开关,所述气管接头与所述预润滑单元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预润滑气路控制开关,所述吹扫气路控制开关和所述预润滑气路控制开关均位于所述机壳的上面。
优选的,所述机壳上对应所述过滤器的位置为凹槽,所述过滤器为透明材质,便于所述过滤器的观察以及清洗或更换。
优选的,所述机壳的底部四角处均设有可锁止万向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由于其设置了回油单元、吹扫单元以及预润滑单元,首先泵洗:关闭吹扫单元的吹扫控制开关,启动循环油泵,将发动机内的机油导入回油单元的外接回油管,然后用过滤器过滤,将过滤后的机油进入循环油泵,再将过滤后的机油打入发动机内,循环清洗至杂质基本清理干净,然后将机油从外接出油管回收,关闭循环油泵;然后吹扫:启动吹扫单元的吹扫控制开关,用外接出油管对发动机及管道进行吹扫,保证将残余的杂质清除干净,关闭吹扫单元的吹扫控制开关;最后启动预润滑单元的气路开关,对机油罐加压,将机油罐内的机油通过机油喷枪喷入发动机内,实现发动机的预润滑。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可对发动机内部机油以及相关管道进行清洗,操作方便、效率高、对发动机无损害、能够彻底将发动机中残留的机油和杂质清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回油单元的工作原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吹扫单元的工作原理图;
其中:1-机壳,21-预润滑气路控制开关,22-机油罐,31-吹扫气路控制开关,4-第一三通电磁阀,5-外接接头,6-气压表,7a-四通接头,7b-三通电磁阀,8-可锁止万向轮,9-压力表,10-油杯过滤器,11-循环油泵,12-容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本图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结构部分。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包括机壳1,机壳1内设有回油单元、吹扫单元以及预润滑单元;
如图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回油单元包括依次管连接的外接回油管、第一三通电磁阀4、过滤器、循环油泵11和外接出油管,第一三通电磁阀4还与压力表9管连通,便于监测机油压力;外接回油管的输入端与发动机管连通,可将机油导出,过滤器可将机油过滤便于回收,外接出油管的输出端设有机油回收桶,电磁阀控制开关设置于机壳1的上面;
吹扫单元包括吹扫气管,吹扫气管的输入端与第一输出端管连通,吹扫气管的输出端与外接回油管管连通,吹扫单元的输出端设有喷枪,喷枪与发动机管连通,可将发动机内的机油和油路管道的机油和杂质吹出;
机壳1上设有用于连接外接气源的外接接头5和用于监测气路气压的气压表6外接接头5的出气端连通有气路连接件,在该实施例中,气路连接件为气管接头,其中气管接头可选用三通接头或四通接头7a,为便于气压表6的安装,在此选用四通接头7a,四通接头7a的进气端与外接接头5管连接,四通接头 7a的第一输出端与吹扫单元管连通,四通接头7a的第二输出端与预润滑单元管连通;四通接头7a的第三输出端与气压表6的气路输入端管连接;
预润滑单元包括设置于机壳1内的机油罐22,机油罐22的新机油加注口位于机壳1的上面,机油罐22的输出端与机油喷枪管连通。
气管接头与吹扫单元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吹扫气路控制开关31,便于回油和吹扫时气源的控制;气管接头与机油罐22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预润滑气路控制开关21,便于控制机油的夹住控制;吹扫气路控制开关31和预润滑气路控制开关21均位于机壳1的上面。
在机壳1上设有容纳槽12,便于喷枪及其各自的外置连接管路的收纳,减少其占用的空间,便于转移和存放。
在该实施例中,过滤器采用油杯过滤器10,机壳1上对应过滤器的位置为凹槽,过滤器为透明材质,便于过滤器的观察以及清洗或更换,过滤器采用油杯过滤器10,过滤效果还、更换更加方便。
在该实施例中,机壳1的底部四角处均设有可锁止万向轮8,则可便于该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的转移和运输,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气路连接件为三通电磁阀7b,其第一输出端与吹扫单元的气路输入端管连接,第二输出端与预润滑单元的气路输入端管连接,三通电磁阀7b的控制开关位于机壳1的上面,则可实现吹扫单元和预润滑单元的集中化控制,提高操作的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的工作过程如下:
首先,接通回油单元的管路,关闭吹扫单元的吹扫气路控制开关31,启动循环油泵11,将发动机内的机油导入回油单元的外接回油管,然后用过滤器过滤,将过滤后的机油进入循环油泵11,再将过滤后的机油打入发动机内,循环清洗至杂质基本清理干净,然后将机油从外接出油管回收,关闭循环油泵11;
然后吹扫:启动吹扫单元的吹扫气路控制开关31,用外接出油管对发动机及管道进行吹扫,保证将残余的杂质清除干净,关闭吹扫单元的吹扫气路控制开关31;
最后预润滑:启动预润滑单元的预润滑气路控制开关21,对机油罐22加压,将机油罐22内的机油通过机油喷枪喷入发动机内,实现发动机的预润滑,切断其供气,并将机油喷枪及其外置气路收纳至容纳槽12内,至此,对发动机的透析排污工作完成。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可对发动机内部机油以及相关管道进行清洗,操作方便、效率高、对发动机无损害、能够彻底将发动机中残留的机油和杂质清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包括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设有回油单元、吹扫单元以及预润滑单元,所述回油单元用于对发动机内的机油进行排放并过滤,所述吹扫单元用于对发动机内的机油及油路管道进行吹扫,所述预润滑单元用于对发动机的预润滑;
所述机壳上设有用于连接外接气源的外接接头,所述外接接头的出气端连通有气路连接件,所述气路连接件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吹扫单元管连通,所述气路连接件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预润滑单元管连通;
所述回油单元的输入端设置于发动机内,可将机油导出;所述吹扫单元的输出端与发动机管连通,可将发动机内的机油和油路管道的机油吹出;所述预润滑单元的输出端设有机油喷枪,可为发动机注入机油;所述机壳上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用于收纳所述机油喷枪及其各自的外置连接管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润滑单元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壳内的机油罐,所述机油罐的新机油加注口位于所述机壳的上面,所述机油罐的输出端与所述机油喷枪管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油单元包括依次管连接的外接回油管、第一三通电磁阀、过滤器、循环油泵和外接出油管,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还与压力表管连通,所述第一三通电磁阀的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机壳的上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扫单元包括吹扫气管,所述吹扫气管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输出端管连通,所述吹扫气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外接回油管管连通,所述吹扫气管上设有吹扫控制开关,所述吹扫控制开关设置于所述机壳的上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设有用于监测机油压力的压力表,所述机壳上还设有用于监测气源气压的气压表。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连接件为三通电磁阀,所述三通电磁阀的控制开关位于所述机壳的上面。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路连接件为气管接头,所述气管接头与所述吹扫气管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吹扫气路控制开关,所述气管接头与所述预润滑单元之间的连接管路上设有预润滑气路控制开关,所述吹扫气路控制开关和所述预润滑气路控制开关均位于所述机壳的上面。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上对应所述过滤器的位置为凹槽,所述过滤器为透明材质,便于所述过滤器的观察以及清洗或更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底部四角处均设有可锁止万向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10385.9U CN209163901U (zh) | 2018-08-29 | 2018-08-29 | 一种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10385.9U CN209163901U (zh) | 2018-08-29 | 2018-08-29 | 一种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163901U true CN209163901U (zh) | 2019-07-26 |
Family
ID=673302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410385.9U Active CN209163901U (zh) | 2018-08-29 | 2018-08-29 | 一种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163901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25051A (zh) * | 2019-12-13 | 2020-03-27 | 深圳市车安达汽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润滑系统的养护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878569A (zh) * | 2020-08-20 | 2020-11-03 | 中山市易创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润滑系统智能清洗设备 |
-
2018
- 2018-08-29 CN CN201821410385.9U patent/CN20916390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25051A (zh) * | 2019-12-13 | 2020-03-27 | 深圳市车安达汽保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汽车润滑系统的养护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878569A (zh) * | 2020-08-20 | 2020-11-03 | 中山市易创电气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润滑系统智能清洗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928775U (zh) | 高压脉冲液压管路清洗机 | |
CN208555380U (zh) | 一种采用冰浆清洁管道的清理装置 | |
JP3220156B2 (ja) | 動作中の内燃機関のクリーニング | |
CN209163901U (zh) | 一种发动机透析排污一体机 | |
CN1090374A (zh) | 内燃机清洗系统 | |
CN209255311U (zh) | 一种机械零部件表面清洗烘干装置 | |
CN208264285U (zh) | 一种汽车修理用废油抽取装置 | |
CN110081155A (zh) | 一种减速机快速清洗配油系统和方法 | |
CN204620586U (zh) | 一种高压三维水射流清洗油箱装置 | |
CN206415438U (zh) | 一种铜线清洗输送装置 | |
CN206397596U (zh) | 一种可视化发动机综合深度保养电脑仪 | |
CN212216353U (zh) | 一种零件清洗系统 | |
CN201650457U (zh) | 车引擎自动清洗机 | |
CN210125616U (zh) | 一种车载取力式埋地储罐自动清洗装置 | |
CN205570872U (zh) | 一种高压清洗机 | |
CN207126948U (zh) | 一种车载式加油站地埋罐清洗设备 | |
CN215052608U (zh) | 一种铁路高压蒸汽除锈除污机 | |
CN211875685U (zh) | 一种油站集中供抽油装置 | |
CN209829692U (zh) | 一种中小型零件清洗装置 | |
CN104826844A (zh) | 一种高压三维水射流清洗油箱装置 | |
CN210186611U (zh) | 一种液压油滤芯超声洁净系统 | |
CN210146567U (zh) | 抽油机变速箱高效环保自动清洗装置 | |
CN201083141Y (zh) | 发动机润滑系统免拆清洗机 | |
CN208613170U (zh) | 发动机缸体回收用清洗装置 | |
CN108015064B (zh) | 一种船用低速柴油机管路预冲洗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