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59316U - 一种运输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运输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59316U
CN209159316U CN201821916558.4U CN201821916558U CN209159316U CN 209159316 U CN209159316 U CN 209159316U CN 201821916558 U CN201821916558 U CN 201821916558U CN 209159316 U CN209159316 U CN 2091593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transportation system
base apparatus
flight instruments
d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1655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罡
徐彬
项昌乐
孙博
樊伟
刘子铭
金健侠
刘春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ol Blac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Original Assignee
Cool Blac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ol Blac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IT filed Critical Cool Blac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1655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593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593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593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运输系统,运输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底盘装置、至少一个舱体和至少一个飞行装置;舱体,具有运载人员和/或托运物的空腔;底盘装置,位于舱体的下方,并能承载舱体,采用在地面上行进的方式运送舱体;飞行装置,位于舱体的上方,并能抓取舱体,采用在天空中飞行的方式运送舱体;底盘装置的上部与舱体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舱体的上部与飞行装置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底盘装置的上部和飞行装置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在本申请中,通过以上方式可以同时满足高效及长途派送的要求。

Description

一种运输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物流运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用户对物流效率要求的提高及科技的进步,智能化物流运送开始得到发展,如分别采用无人车或无人机派送托运物。
但,目前无人车在遇到异常路段(如,堵车路段)时,无法实现高效派送,无人机虽然可以通过飞行避开异常路段,实现高效派送,但是续航能力有限,无法实现长途派送,可见,目前无法同时满足高效及长途派送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运输系统,以达到同时满足高效及长途派送的要求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运输系统,其包括至少一个底盘装置、至少一个舱体和至少一个飞行装置;
所述舱体,具有运载人员和/或托运物的空腔;
所述底盘装置,位于所述舱体的下方,并能承载所述舱体,采用在地面上行进的方式运送所述舱体;
所述飞行装置,位于所述舱体的上方,并能抓取所述舱体,采用在天空中飞行的方式运送所述舱体;
所述底盘装置的上部与所述舱体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所述舱体的上部与所述飞行装置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所述底盘装置的上部和所述飞行装置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
优选的,所述运输系统还包括:第一升降机构和/或第二升降机构;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飞行装置上,用于调整飞行装置的高度;
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用于调整所述舱体相对于行进表面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底盘装置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对接机构,所述舱体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对接机构,所述舱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三对接机构,所述飞行装置的下部设置有第四对接机构;
所述第一对接机构与所述第二对接机构可拆卸地匹配安装,所述第三对接机构与所述第四对接机构可拆卸地匹配安装,所述第一对接机构与所述第四对接机构可拆卸地匹配安装。
优选的,所述第一对接机构和所述第四对接机构均为锥孔结构,所述第二对接结构和所述第三对接机构均为销钉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对接机构设置在所述底盘装置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对接结构设置在所述舱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三对接机构设置在所述舱体的上表面,所述第四对接结构设置在所述飞行装置的下表面。
优选的,所述运输系统还包括:多个中转站点,各中转站点之间具有设定距离,所述中转站点设置有停靠平台;
所述停靠平台,用于所述底盘装置的停靠和充电,或,所述飞行装置的落地和充电。
优选的,所述舱体的规格为适合于标准集装箱的规格;
所述舱体还设置有可选择性的与标准集装箱的基础设施接合或分离的对接机构。
优选的,所述运输系统还包括:终端和服务器;
所述终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请求,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用户输入的请求,以及接收所述服务器或所述底盘装置或所述舱体或所述飞行装置反馈的信息;
所述服务器,用于响应所述终端发送的请求,控制所述底盘装置、所述舱体和所述飞行装置的一种或多种,并管理与所述底盘装置、所述舱体或所述飞行装置相关的信息。
优选的,所述飞行装置由飞行机构推进;
所述飞行机构包括:旋翼式机构、涵道式机构、固定翼式机构和悬浮式机构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优选的,所述运输系统还包括:安检装置、缓冲装置、通风装置、过滤装置、温度控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所述安检装置,用于识别所述托运物是否为违禁物或危险物;
所述缓冲装置,用于缓冲外部冲击,以防止所述舱体内的托运物出现损坏;
所述通风装置,用于对所述舱体内部进行通风,以保证所述舱体内的空气新鲜;
所述过滤装置,用于防止外部杂物进入所述舱体内;
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用于调节所述舱体内的温度,以保证所述舱体内的托运物在适宜温度下运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在本申请中,运输系统包括的舱体、底盘装置和飞行装置。其中,所述底盘装置的上部与所述舱体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所述舱体的上部与所述飞行装置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得到底盘装置、舱体与飞行装置组成的运输本体,保证运输系统可以在非异常路段,采用底盘装置在地面上行进的方式运送舱体,在遇到异常路段时,可以采用飞行装置在天空中飞行的方式避开异常路段,提高派送效率,并在避开异常路段之后,可以继续采用底盘装置运送舱体实现长途派送,因此由舱体、底盘装置和飞行装置拆卸的连接成的运输本体可以同时满足高效及长途派送的要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运输系统的一种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底盘装置的上部和舱体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舱体的上部和飞行装置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的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底盘装置、舱体和飞行装置连接成的运输本体的一种实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提供的底盘装置和飞行装置相互能拆卸地连接成的运输本体的一种实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提供的运输系统的另一种逻辑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提供的运输系统的再一种逻辑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运输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底盘装置、至少一个舱体和至少一个飞行装置;所述舱体,具有运载人员和/或托运物的空腔;所述底盘装置,位于所述舱体的下方,并能承载所述舱体,采用在地面上行进的方式运送所述舱体;所述飞行装置,位于所述舱体的上方,并能抓取所述舱体,采用在天空中飞行的方式运送所述舱体;所述底盘装置的上部与所述舱体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所述舱体的上部与所述飞行装置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所述底盘装置的上部和所述飞行装置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由舱体、底盘装置和飞行装置拆卸的连接成的运输本体可以同时满足高效及长途派送的要求。
接下来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运输系统进行介绍,请参见图1,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底盘装置11、至少一个舱体12和至少一个飞行装置13。
所述舱体12,具有运载人员和/或托运物的空腔。
所述底盘装置11,位于所述舱体12的下方,并能承载所述舱体12,采用在地面上行进的方式运送所述舱体12。
本实施例中,底盘装置11可以由行走机构推进。
行走机构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轮式、履带式、足式和磁悬浮式机构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所述飞行装置13,位于所述舱体12的上方,并能抓取所述舱体12,采用在天空中飞行的方式运送所述舱体12。
本实施例中,飞行装置13可以由飞行机构推进。
飞行机构可以包括但不局限于:旋翼式机构、涵道式机构、固定翼式机构和悬浮式机构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所述底盘装置11的上部与所述舱体12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
所述舱体12的上部与所述飞行装置13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
所述底盘装置11的上部和所述飞行装置13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
本实施例中,底盘装置11和飞行装置13,相互能拆卸地连接,可以实现底盘装置11与飞行装置13的互相运输。当飞行装置13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时,可以就近迅速落地,并采用底盘装置11对故障的飞行装置13进行运输;或者当底盘装置11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故障时,可以就近迅速停靠,并采用飞行装置13对故障的底盘装置11进行运输。通过这个灵活组装的方式,提高了搬运故障的飞行装置或底盘装置的速度,从而提高了维护的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运输本体可以自主的完成运输任务。
其中,底盘装置11的上部与舱体12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可以参见图2。
舱体12的上部与飞行装置13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可以参见图3。
所述底盘装置11的上部与所述舱体12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及所述舱体12的上部与所述飞行装置13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所得到的运输本体可以参见图4。
底盘装置11和飞行装置13,相互能拆卸地连接成的运输本体,可以参见图5。
在本申请中,运输系统包括的舱体12、底盘装置11和飞行装置13。其中,所述底盘装置11的上部与所述舱体12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所述舱体12的上部与所述飞行装置13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得到底盘装置11、舱体12与飞行装置13组成的运输本体,保证运输系统可以在非异常路段,采用底盘装置11在地面上行进的方式运送舱体12,在遇到异常路段时,可以采用飞行装置13在天空中飞行的方式避开异常路段,提高派送效率,并在避开异常路段之后,可以继续采用底盘装置11运送舱体12实现长途派送,因此由舱体12、底盘装置11和飞行装置13拆卸的连接成的运输本体可以同时满足高效及长途派送的要求。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前述实施例介绍的运输系统进行扩充,还可以包括:
第一升降机构和/或第二升降机构。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可以设置在所述飞行装置13上,用于调整飞行装置13的高度。
在飞行装置13出现故障的情况下,第一升降机构可以自动调整飞行装置13的高度,方便飞行装置13与底盘装置11能拆卸地连接。
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可以用于调整所述舱体12相对于行进表面的高度。
第二升降机构伸长,可以使舱体12向上升起,在舱体12的高度超过底盘装置11的高度时,可以便于舱体12从上向下对接到底盘装置11,实现舱体12与底盘装置11的自动对接,或者,可以便于舱体12可以从下向上与底盘装置11分离。
第二升降机构缩短,可以使舱体12向下降低到行进表面或对接到底盘装置11。
基于前述各个实施例介绍的内容,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对所述底盘装置11的上部与所述舱体12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及所述舱体12的上部与所述飞行装置13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及所述底盘装置和所述飞行装置相互能拆卸地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介绍,可以为:
所述底盘装置11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对接机构,所述舱体12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对接机构,所述舱体12的上部设置有第三对接机构,所述飞行装置13的下部设置有第四对接机构;
所述第一对接机构与所述第二对接机构可拆卸地匹配安装,所述第三对接机构与所述第四对接机构可拆卸地匹配安装,所述第一对接机构与所述第四对接机构可拆卸地匹配安装。
优选的,对接机构可以为:销钉-锥孔结构。具体地,第一对接机构和第四对接机构可以设置为锥孔结构,第二对接结构和第三对接机构可以对应的设置为销钉结构。在进行对接时,销钉结构插入锥孔结构,完成对接。为了保证对接的牢固性,可以在销钉结构插入锥孔结构后,设置锁紧机构自动锁紧。
当然,为了提高对接的精确性,销钉结构的中央可以设置导引杆,由导引杆导引对接。
当然,本实施例中的对接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介绍的销钉-锥孔结构,任何可以完成对接的结构均可,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所述底盘装置11的上部与所述舱体12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及所述舱体12的上部与所述飞行装置13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及所述底盘装置和所述飞行装置相互能拆卸地连接,组装灵活,保证运输系统可以适用于多种不同的运输需求,以更高的效率完成运输任务。
更为具体地,所述第一对接机构可以设置在所述底盘装置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对接结构可以设置在所述舱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三对接机构可以设置在所述舱体的上表面,所述第四对接结构可以设置在所述飞行装置的下表面。
所述第一对接机构设置在底盘装置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对接机构设置在舱体的下表面,可以使第一对接机构与第二对接机构匹配安装更容易实现,且使对接后的底盘装置与舱体更加贴合,安装更牢固。
以及,第三对接机构设置在舱体的上表面,第四对接机构设置在飞行装置的下表面,可以使第三对接机构与第四对接机构匹配安装更容易实现,且使对接后的舱体与飞行装置更加贴合,安装更牢固。
同样的,所述第一对接机构设置在底盘装置的上表面,第四对接机构设置在飞行装置的下表面,可以使第一对接机构与第四对接机构匹配安装更容易实现,且使对接后的底盘装置与飞行装置更加贴合,安装更牢固。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介绍另外一种运输系统,请参见图6,在图1示出的运输系统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多个中转站点14。
各中转站点14之间具有设定距离,所述中转站点14设置有停靠平台。
设定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设置。
所述停靠平台,用于所述底盘装置11的停靠和充电,或,所述飞行装置13的落地和充电。
中转站点14的设置,提高了底盘装置11停靠和充电的便捷性,以及飞行装置13落地和充电的便捷性。当可用中转站点的数量不足或者距离中转站点的距离较远时,可以优选的直接采用底盘装置11运输故障的飞行装置或采用飞行装置13运输故障的底盘装置,提高了搬运故障的飞行装置或底盘装置的速度,从而提高了维护的效率。
在本申请的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另外一种运输系统,请参见图7,在图1示出的运输系统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终端15和服务器16。
所述终端15,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请求,并向所述服务器16发送所述用户输入的请求,以及接收所述服务器16或所述底盘装置11或所述舱体12或所述飞行装置13反馈的信息。
终端15接收所述服务器16或所述底盘装置11或所述舱体12或所述飞行装置13反馈的信息之后,可以主动将接收到的信息展示给用户,使用户可以了解运输的相关情况,改善用户体验性。
所述服务器16,用于响应所述终端15发送的请求,控制所述底盘装置11、所述舱体12和所述飞行装置13的一种或多种,并管理与所述底盘装置11、所述舱体12或所述飞行装置13相关的信息。
本实施例中,服务器16响应终端15发送的请求,控制底盘装置11、舱体12和飞行装置13中的一种或多种执行相应的操作,并可以管理与底盘装置11、舱体12或飞行装置13相关的信息。当然,可以根据管理的与底盘装置11、舱体12或飞行装置13相关的信息,制定控制策略,控制底盘装置11、舱体12和飞行装置13中的一种或多种执行相应的操作。
本实施例中,底盘装置11、舱体12和飞行装置13支持服务器16进行控制,可以实现运输本体在外部控制下执行运输任务。
在本申请中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介绍另外一种运输系统,在图1示出的运输系统的基础上,还可以包括:
安检装置、缓冲装置、通风装置、过滤装置、温度控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所述安检装置,用于识别所述托运物是否为违禁物或危险物。
安检装置可以提高运送的安全性。
所述缓冲装置,用于缓冲外部冲击,以防止所述舱体12内的托运物出现损坏。
缓冲装置可以提高运送的稳定性,保证托运物的完整性。
所述通风装置,用于对所述舱体12内部进行通风,以保证所述舱体12内的空气新鲜。
通风装置可以保证托运物的运送环境良好,避免托运物因环境问题发生损坏。
所述过滤装置,用于防止外部杂物进入所述舱体12内。
通风装置可以保证托运物的运送环境良好,避免托运物因环境问题发生损坏。
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用于调节所述舱体12内的温度,以保证所述舱体12内的托运物在适宜温度下运送。
本实施例中,温度控制装置可以保证托运物的运送环境良好,避免托运物因环境问题发生损坏。
当然,舱体12的表面可以涂覆有耐火、耐高温、防水、耐候性涂层,进一步保证托运物的运送环境良好,避免托运物因环境问题发生损坏。
本实施例中,舱体12的舱壁部分可以采用框架式结构或实心结构。
本实施例中,舱体12的规格可以为适合于标准集装箱的规格。舱体12还可以设置有可选择性的与标准集装箱的基础设施接合或分离的对接机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装置类实施例而言,由于其与方法实施例基本相似,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为了描述的方便,描述以上装置时以功能分为各种单元分别描述。当然,在实施本申请时可以把各单元的功能在同一个或多个软件和/或硬件中实现。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可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本申请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3,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运输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至少一个底盘装置、至少一个舱体和至少一个飞行装置;
所述舱体,具有运载人员和/或托运物的空腔;
所述底盘装置,位于所述舱体的下方,并能承载所述舱体,采用在地面上行进的方式运送所述舱体;
所述飞行装置,位于所述舱体的上方,并能抓取所述舱体,采用在天空中飞行的方式运送所述舱体;
所述底盘装置的上部与所述舱体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所述舱体的上部与所述飞行装置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所述底盘装置的上部和所述飞行装置的下部相互能拆卸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系统还包括:第一升降机构和/或第二升降机构;
所述第一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飞行装置上,用于调整飞行装置的高度;
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用于调整所述舱体相对于行进表面的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装置的上部设置有第一对接机构,所述舱体的下部设置有第二对接机构,所述舱体的上部设置有第三对接机构,所述飞行装置的下部设置有第四对接机构;
所述第一对接机构与所述第二对接机构可拆卸地匹配安装,所述第三对接机构与所述第四对接机构可拆卸地匹配安装,所述第一对接机构与所述第四对接机构可拆卸地匹配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机构和所述第四对接机构均为锥孔结构,所述第二对接结构和所述第三对接机构均为销钉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对接机构设置在所述底盘装置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对接结构设置在所述舱体的下表面,所述第三对接机构设置在所述舱体的上表面,所述第四对接结构设置在所述飞行装置的下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系统还包括:多个中转站点,各中转站点之间具有设定距离,所述中转站点设置有停靠平台;
所述停靠平台,用于所述底盘装置的停靠和充电,或,所述飞行装置的落地和充电。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的规格为适合于标准集装箱的规格;
所述舱体还设置有可选择性的与标准集装箱的基础设施接合或分离的对接机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系统还包括:终端和服务器;
所述终端,用于接收用户输入的请求,并向所述服务器发送所述用户输入的请求,以及接收所述服务器或所述底盘装置或所述舱体或所述飞行装置反馈的信息;
所述服务器,用于响应所述终端发送的请求,控制所述底盘装置、所述舱体和所述飞行装置的一种或多种,并管理与所述底盘装置、所述舱体或所述飞行装置相关的信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行装置由飞行机构推进;
所述飞行机构包括:旋翼式机构、涵道式机构、固定翼式机构和悬浮式机构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系统还包括:安检装置、缓冲装置、通风装置、过滤装置、温度控制装置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
所述安检装置,用于识别所述托运物是否为违禁物或危险物;
所述缓冲装置,用于缓冲外部冲击,以防止所述舱体内的托运物出现损坏;
所述通风装置,用于对所述舱体内部进行通风,以保证所述舱体内的空气新鲜;
所述过滤装置,用于防止外部杂物进入所述舱体内;
所述温度控制装置,用于调节所述舱体内的温度,以保证所述舱体内的托运物在适宜温度下运送。
CN201821916558.4U 2018-11-20 2018-11-20 一种运输系统 Active CN2091593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16558.4U CN209159316U (zh) 2018-11-20 2018-11-20 一种运输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16558.4U CN209159316U (zh) 2018-11-20 2018-11-20 一种运输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59316U true CN209159316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391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16558.4U Active CN209159316U (zh) 2018-11-20 2018-11-20 一种运输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59316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1438A (zh) * 2019-12-20 2020-04-28 文红军 一种双涵道载人飞行器
CN111391589A (zh) * 2020-04-02 2020-07-10 上海海事大学 旋翼履带复合结构的海陆空跨介质机器人
CN112339515A (zh) * 2020-11-09 2021-02-0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分体式汽车及其乘员舱、飞行器单元和底盘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071438A (zh) * 2019-12-20 2020-04-28 文红军 一种双涵道载人飞行器
CN111391589A (zh) * 2020-04-02 2020-07-10 上海海事大学 旋翼履带复合结构的海陆空跨介质机器人
CN112339515A (zh) * 2020-11-09 2021-02-09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分体式汽车及其乘员舱、飞行器单元和底盘部
CN112339515B (zh) * 2020-11-09 2022-04-08 北京理工大学 一种分体式汽车及其乘员舱、飞行器单元和底盘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59316U (zh) 一种运输系统
US11195422B2 (en) Aerial vehicle delivery location
US10045400B2 (en) Automated mobile vehicle power management and relief planning
US10647402B2 (en) Gas-filled carrier aircrafts and methods of dispersing unmanned aircraft systems in delivering products
US20200055594A1 (en) Aerial Transportation System
US9305280B1 (en) Airborne fulfillment center utiliz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for item delivery
CN206217861U (zh) 无人机电池的更换系统及无人机
CN108602560A (zh) 用于无人飞行器的多层执行中心
CN109476373A (zh) 用于乘客或货物运输的自导航飞机
EP2572985B1 (en) Dual boarding method and system for aircraft
US11953905B1 (en) Distributed automated mobile vehicle routing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information satisfying a minimum requirement
CN106081112A (zh) 无人飞行器智能交收货物装置及实施方法
CN102198864A (zh) 动力回转跑道及其起降操作方法
CN109435600A (zh) 一种运输系统及城市物流运输方法
US20210309354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ackage transportation
CN205707372U (zh) 投放装置和飞行器
CN110834724A (zh) 一种无人机、配送无人机分布式分时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6087329U (zh) 无人飞行器运送空降机器人交接货物快递装置
CN209159317U (zh) 一种运输系统
CN209275408U (zh) 一种智能方舱
CN105810021A (zh) 互联式空中无人运输系统及运营方法
CN206797766U (zh) 无人机地面管理系统
EP3757517B1 (en)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delivery system
CN108298103B (zh) 机内智能折叠翼无人机转运系统
CN211869721U (zh) 空中接取及运输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