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58283U - 一种外壳组件、射钉工具外壳和中心冲外壳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外壳组件、射钉工具外壳和中心冲外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58283U
CN209158283U CN201822112604.1U CN201822112604U CN209158283U CN 209158283 U CN209158283 U CN 209158283U CN 201822112604 U CN201822112604 U CN 201822112604U CN 209158283 U CN209158283 U CN 2091582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spring
casing assembly
strik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1260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211260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582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582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582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ortable Nailing Machines And Stap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外壳组件、射钉工具外壳和中心冲外壳,外壳组件包括第二筒体和套设于第二筒体上的第一筒体,在第二筒体上设置有弹簧,弹簧一端抵靠支撑、另一端连接第一筒体,通过手动驱动第一筒体使弹簧受压以实现第一筒体相对第二筒体轴向滑动。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在操作者在手动后拉第一筒体的过程中,巧妙地避开手掌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连接部位及其缝隙直接接触,从而有效防止伤手,而且能够自行复位。

Description

一种外壳组件、射钉工具外壳和中心冲外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外壳组件、射钉工具外壳和中心冲外壳。
背景技术
现有的射钉工具(如射钉器、射钉枪、射钉冲)主要由外壳和轴向设于外壳内的撞针组件、撞针套管、击锤组件组成,击锤组件驱动撞针组件上的撞针沿着撞针套管内腔射出,其是利用发射空包弹产生的火药燃气作为动力,将射钉打入建筑体的工具,由于射钉工具在发射空包弹后产生的火药残渣会积聚在射钉工具的外壳内,这就需要经常对其进行拆卸、清理和组装,使用过程中,通常每天需要清理至少一次。
CN108058139A公开了一种新型的射钉器,包括呈管状的外壳,外壳中部具有机框组件,外壳一端具有击锤驱动组件,外壳另一端具有出钉组件,击锤驱动组件能带动机框组件动作,机框组件动作后能使钉子由出钉组件处稳定射出。机框组件包括大导向筒和小导向筒,在大导向筒的一端内壁设有内螺纹,在小导向筒的一端外壁设有外螺纹,小导向筒设有外螺纹的一端插于大导向筒设有内螺纹的一端内且外螺纹与内螺纹螺纹连接,大导向筒轴心线与小导向筒的轴心线重合,在大导向筒和小导向筒之间还设有用于防止大导向筒与小导向筒之间周向转动的周向定位结构;大导向筒设有内螺纹的一端还具有定位台阶,在小导向筒插于大导向筒内的一端设有卡在定位台阶上的凸肩;周向定位结构包括穿设在大导向筒设有内螺纹一端壁厚上的定位销子,在小导向筒插于大导向筒内的一端设有定位孔,定位销子内端延长至定位孔中;击锤穿设在机框内,击锤驱动组件包括套设在机框上的连接套且连接套可相对机框轴向移动,在连接套下端套接有连接座,在连接套的上端套接有外套,在连接套上还套设有位于连接座和外套之间的衬套,在连接座和外套之间还设有套设在衬套外侧的外壳,在连接座和击锤之间设有击发簧。该射钉器至少采用了六节筒体结构,并在筒体上设置有至少六个孔,其外壳组件主要由外套、外壳、连接座、连接段、接触沿、定外套和消音套组成,导致其结构仍然很复杂,清理时至少需要拆卸四个部件(包括大导向筒、小导向筒、机框、外套),拆卸、清理和组装过程费时费力,经发明人验证,对于熟练技术人员而言,每拆卸、清理和组装一次该射钉器至少需要耗时3分钟,对于普通使用者(如建筑/装修工人)而言,更是经常出现无法组装的情况。
CN2796961Y公开了一种中心冲,包括:后本体、锤体、弹性体、弹性元件、顶体、弹簧及前本体;后本体设有前容槽、锥面及后容槽,前容槽直径大于后容槽直径;一锤体,其直径小于前容槽直径,且容置在前容槽内,其前端设有一控制孔,后方具有配合后本体锥面的锥部;一弹性体,是容置在锤体一侧,借助弹性体弹力而使锤体在前容槽内呈偏心状;一弹性元件,是容置在后容槽内,另端靠抵在锤体锥部后方;一顶体,其后端设有一凸端,凸端靠抵在锤体前缘;一弹簧,套设在顶体的凸端上,另端靠抵在锤体上;一前本体与后本体固定,内部具有容置部供容置顶体,前端供顶体凸伸。该中心冲外壳组件主要由套筒、前本体和后本体构成。
更为重要的是,如前所述射钉工具外壳组件和中心冲外壳组件在退壳过程(手动退拉定位套或前本体的过程)中都存在伤手的问题,具体是当射钉或冲孔完成后,操作人员手动退拉定位套或前本体时,定位套与外壳连接部位或前本体与后本体连接部位都极其容易夹手的小鱼际部位,从而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伤手的外壳组件、射钉工具外壳和中心冲外壳。
除特殊说明外,本实用新型所述前、后等方位术语是基于附图进行定义的,如前端是指附图中的左端,后端是指附图4中的右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外壳组件,包括第二筒体和套设于第二筒体上的第一筒体,在第二筒体上设置有弹簧A,弹簧A一端抵靠支撑、另一端连接第一筒体,通过手动驱动第一筒体(即后拉第一筒体)使弹簧A受压以实现第一筒体相对第二筒体轴向滑动。采用这样的结构,不仅能够在操作者在手动后拉第一筒体的过程中,巧妙地避开手掌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连接部位及其缝隙直接接触,从而有效防止伤手,而且能够自行复位。
进一步地,在第二筒体上设置有连接第一筒体的导向筒,通过手动驱动第一筒体使弹簧A受压以实现第一筒体和导向筒相对第二筒体轴向滑动。
进一步地,在第二筒体前部设置有第二环形凸台用于抵靠导向筒。
进一步地,第一筒体同时套设于导向筒和第二环形凸台上。
进一步地,在第二筒体后端设置有堵头,上向外凸起的部分用于抵靠弹簧A。
作为优选,第一筒体与导向筒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在第一筒体外壁套设有橡胶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射钉工具外壳,采用如前所述的外壳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筒体作为撞针筒用于容纳撞针组件,所述第二筒体作为击发筒用于容纳击发组件。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筒体前端设置有出钉管和排渣套。
具体地,射钉工具,包括:前述外壳组件和设置于外壳组件内的撞针组件、撞针套管、击锤组件,击锤组件驱动撞针组件上的撞针沿着撞针套管内腔射出;
其中,击锤组件与撞针组件之间设置有偏心矫正对中结构,偏心矫正对中结构包括活动设置于第二筒体内腔的锥杆、设置于第二筒体内壁的锥形部和设置于击锤组件前端的击锤孔,锥杆的大径端抵靠撞针组件、小径端抵靠击锤组件;在锥杆上套设有异径偏心弹簧,受压后的异径偏心弹簧前端抵靠锥杆、后端抵靠锥形部,通过偏心弹簧受压来矫正驱动锥杆小径端进入击锤孔;
其中,击锤组件包括击锤和套设在击锤上的弹簧B,弹簧B前端抵靠击锤、后端抵靠第二筒体后部;撞针组件包括撞针和套设于撞针后部的撞针堵头,在撞针套管与撞针堵头之间设置有弹簧C,弹簧C前端抵靠撞针套管、后端抵靠撞针堵头;采用这样的结构一方面使得撞针组件的灵活性更好,另一方面,当第一筒体被拆卸后,撞针套管与撞针堵头之间处于四面镂空的状态,便于清理撞针套管两侧的火药残渣;
其中,沿着撞针堵头轴向设置有通孔,撞针后部设置有凸沿,撞针同时穿入通孔、弹簧C和撞针套管后通过凸沿限位;沿着撞针堵头外壁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弹簧C后端抵靠第一环形凸台,第一环形凸台受压后被限位于第二筒体前端;
其中,撞针包括依次连接的凸沿、中间段和针尖,且凸沿、中间段和针尖一体成型,凸沿位于撞针堵头与锥杆之间,中间段轴向穿设于撞针堵头的通孔和弹簧C内,针尖穿设于撞针套管内;
其中,撞针套管后端设置有阶梯式凸部,阶梯式凸部的大径部位与第一筒体内壁构成间隙配合,阶梯式凸部的小径部位用于套设弹簧C;
其中,击锤前部、锥形部前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二筒体内壁构成间隙配合的凸起部;
其中,第二环形凸台贴靠第一环形凸台,导向筒前端抵靠第二环形凸台,导向筒后部抵靠弹簧A。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提供一种中心冲外壳,采用如前所述的外壳组件,其中,第一筒体作为顶体筒用于容纳顶体组件,第二筒体作为击发筒用于容纳击发组件。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操作者在手动后拉第一筒体的过程中,巧妙地避开手掌与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连接部位及其缝隙直接接触,从而有效防止伤手;本实用新型采用特定的结构布置,不仅更符合操作者的使用习惯,而且能够避免连续使用引起的烫手;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方便,射钉或冲孔操作时,只需要握住第二筒体后部的操作杆下压即可,退壳操作时,只需要握住第一筒体后拉即可;本实用新型拆卸、清理和组装方便,常规清理时,只需要卸下第一筒体,深度清理时,只需要卸下第一筒体和堵头,然后倒出筒内残渣。此外,无论是射钉或冲孔操作还是退壳操作时,本实用新型外壳组件都能够自行复位。
本实用新型作为射钉工具外壳使用,其优势更为明显:拆卸、清理和组装非常方便,省时省力,具体只需要拆卸一个部件,先简单地卸下撞针筒(即第一筒体),然后清理撞针筒内和撞针堵头处的火药残渣,再简单地拧紧撞针筒即可,整个拆卸、清理和组装过程只需要三步工序,耗时仅约30秒;本实用新型作为射钉工具外壳,整个拆装过程无需借助夹钳等夹持工具,只需要一把内六角扳手即可完成,即使是普通人员,也能够在一分钟左右组装完成,且在组装过程中不会出现卡件的现象,这使其后期维护更方便,后期拆装维护时间仅为传统射钉工具的1/5;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射钉工具重量轻,仅重1Kg,而现有的射钉工具重1.55-1.6Kg,其重量仅约传统射钉工具的2/3,更有利于高空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外壳组件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2中外壳组件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外壳组件的导向筒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3中射钉工具外壳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3中射钉工具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4中心冲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以下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核心思想,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针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改进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一种外壳组件,如图1所示,包括第二筒体9和套设于第二筒体9上的第一筒体4,在第二筒体9上设置有弹簧A15,弹簧A15一端抵靠支撑、另一端连接第一筒体4,通过手动驱动第一筒体4使弹簧A15受压以实现第一筒体4相对第二筒体9轴向滑动。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在操作者在手动后拉第一筒体4的过程中,巧妙地避开手掌与第一筒体4和第二筒体9连接部位及其缝隙直接接触,从而有效防止伤手。
实施例2
一种外壳组件,如图2所示,包括第二筒体9和套设于第二筒体9上的第一筒体4,在第二筒体9上设置有弹簧A15,弹簧A15一端抵靠支撑、另一端连接第一筒体4,通过手动驱动第一筒体4使弹簧A15受压以实现第一筒体4相对第二筒体9轴向滑动。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在操作者在手动后拉第一筒体4的过程中,巧妙地避开手掌与第一筒体4和第二筒体9连接部位及其缝隙直接接触,从而有效防止伤手。
其中,第二筒体9上设置有连接第一筒体4的导向筒12,如图3所示,通过手动驱动第一筒体4使弹簧A15受压以实现第一筒体4和导向筒12相对第二筒体9轴向滑动。
在第二筒体9前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901用于抵靠导向筒12。
其中,第一筒体4同时套设于导向筒12和第一环形凸台901上。
实施例3
一种射钉工具外壳,如图4所示,包括第二筒体9和套设于第二筒体9上的第一筒体4,在第二筒体9上设置有弹簧A15,弹簧A15一端抵靠支撑、另一端连接第一筒体4,通过手动驱动第一筒体4使弹簧A15受压以实现第一筒体4相对第二筒体9轴向滑动。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在操作者在手动后拉第一筒体4的过程中,巧妙地避开手掌与第一筒体4和第二筒体9连接部位及其缝隙直接接触,从而有效防止伤手。
其中,第二筒体9上设置有连接第一筒体4的导向筒12,通过手动驱动第一筒体4使弹簧A15受压以实现第一筒体4和导向筒12相对第二筒体9轴向滑动。
在第二筒体9前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901用于抵靠导向筒12。
其中,第一筒体4同时套设于导向筒12和第一环形凸台901上。
在第二筒体9后端设置有堵头18,堵头18上向外凸起的部分用于抵靠所述弹簧A15,堵头18通过销钉固定在第二筒体9后端。
其中,第一筒体4与导向筒12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在第一筒体4外壁套设有橡胶套6。
其中,第一筒体4作为撞针筒用于容纳撞针组件,第二筒体9作为击发筒用于容纳击发组件。
在第一筒体4前端设置有出钉管2和排渣套1。
更具体地,如图5所示,射钉工具包括:外壳组件和设置于外壳组件内的撞针组件、撞针套管3、击锤组件,击锤组件驱动撞针组件上的撞针5沿着撞针套管3内腔射出;
其中,击锤组件与撞针组件之间设置有偏心矫正对中结构,偏心矫正对中结构包括活动设置于第二筒体9内腔的锥杆10、设置于第二筒体9内壁的锥形部13和设置于击锤组件前端的击锤孔14,锥杆10的大径端抵靠撞针组件、小径端抵靠击锤组件;在锥杆10上套设有异径偏心弹簧11,受压后的异径偏心弹簧11前端抵靠锥杆10、后端抵靠锥形部13,通过偏心弹簧11受压来矫正驱动锥杆10小径端进入击锤孔14;
其中,击锤组件包括击锤16和套设在击锤16上的弹簧B17,弹簧B17前端抵靠击锤16、后端抵靠击第二筒体9后部;
其中,撞针组件包括撞针5和套设于撞针5后部的撞针堵头8,在撞针套管3与撞针堵头8之间设置有弹簧C7,弹簧C7前端抵靠撞针套管3、后端抵靠撞针堵头8。采用这样的结构一方面使得撞针组件的灵活性更好,另一方面,当第一筒体4被拆卸后,撞针套管3与撞针堵头8之间处于四面镂空的状态,便于清理撞针套管两侧的火药残渣;
其中,沿着撞针堵头8轴向设置有通孔,撞针5后部设置有凸沿,撞针5同时穿入通孔、弹簧C7和撞针套管3后通过凸沿限位;沿着撞针堵头8外壁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弹簧C7后端抵靠第一环形凸台,第一环形凸台受压后被限位于第二筒体9前端;
其中,撞针5包括依次连接的凸沿、中间段和针尖,且凸沿、中间段和针尖一体成型,凸沿位于撞针堵头8与锥杆10之间,中间段轴向穿设于通孔和弹簧C7内,针尖穿设于撞针套管3内。
其中,撞针堵头8与第二筒体9通过销钉固定连接,具体是在撞针堵头8与第二筒体9上径向设置有销孔,通过销钉将二者进行固定,固定过程中只需要使用一把内六角扳手。
其中,撞针套管3后端设置有阶梯式凸部,阶梯式凸部的大径部位与第一筒体4内壁构成间隙配合,阶梯式凸部的小径部位用于套设弹簧C7。
其中,击锤16前部、锥形部13前部分别设置有与第二筒体9内壁构成间隙配合的凸起部。
其中,导向筒12与第一筒体4的连接形式为螺纹连接,出钉管2与撞针套管3、出钉管2与第一筒体4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其中,第一环形凸台贴靠第二环形凸台,导向筒12前端抵靠第二环形凸台,导向筒12后部抵靠弹簧A15。
其中,第二筒体9与导向筒12的配合方式为间隙配合。
该射钉工具原理:撞针5和撞针套管3受压后,弹簧C7收缩,同时撞针5的凸沿压向锥杆10,锥杆10受压后压向击锤16使弹簧B17收缩,当锥杆10的锥面与锥形部13的锥面重合时,锥杆10的小径端被偏心弹簧11引导至击锤组件前端的击锤孔14内,此时,弹簧B17在弹力的作用下复位释放击锤16,进而通过锥杆10撞击撞针5实现击发射钉弹作业;撞针5和撞针套管3受压过程中,锥杆10的小径端在偏心弹簧11的作用下抵靠在击锤16前端面,而当锥杆10的锥面与锥形部13的锥面重合且锥杆10和偏心弹簧11继续受压后,锥杆10的小径端就会在偏心弹簧11的作用下被矫正驱动至击锤孔14内。
该射钉工具组装工序:第二筒体9外装导向筒12,装弹簧A15,第二筒体9内装击锤16和弹簧B17,装堵头18;第二筒体9内装锥杆10和偏心弹簧11,同时装撞针5、撞针堵头8,装弹簧C7,装撞针套管3,穿销钉固定连接撞针堵头8和第二筒体9,装第一筒体4。对于该射钉工具,在清理和后期维护过程中,出钉管2、排渣套1、橡胶套6与第一筒体4作为整体拆卸和组装,无需单独拆卸和组装。
相比于现有射钉工具,该射钉工具拆卸、清理和组装非常方便,省时省力,具体只需要只需要拆卸一个部件,先简单地卸下第一筒体4,然后清理第一筒体4内和撞针堵头8处的火药残渣,再简单地拧紧第一筒体4即可,整个拆卸、清理和组装过程只需要三步工序,耗时仅约30秒;该射钉工具整体拆装方便,整个拆装过程无需借助夹钳等夹持工具,只需要一把内六角扳手即可完成,即使是普通人员,也能够在一分钟左右组装完成,且在组装过程中不会出现卡件的现象,这使其后期维护更方便,后期拆装维护时间仅为传统射钉工具的1/5;该射钉工具重量轻,仅重1Kg,而现有的射钉工具重1.55-1.6Kg,该射钉工具重量仅约传统射钉工具的2/3,更有利于高空作业;该射钉工具采用特定的结构布置,更符合工人使用习惯,不仅能够在射钉退壳时完全杜绝夹手的现象,而且彻底解决了连续使用引起的烫手问题。此外,该射钉工具仅两处设置有销钉和对应的销孔,这就使得各部件在制造过程中无需耗费大量时间加工多种规格的销孔,大幅简化了加工工序和制造成本。
实施例4
一种中心冲外壳,如图6所示,包括第二筒体9和套设于第二筒体9上的第一筒体4,在第二筒体9上设置有弹簧A15,弹簧A15一端抵靠支撑、另一端连接第一筒体4,通过手动驱动第一筒体4使弹簧A15受压以实现第一筒体4相对第二筒体9轴向滑动。采用这样的结构,能够在操作者在手动后拉第一筒体4的过程中,巧妙地避开手掌与第一筒体4和第二筒体9连接部位及其缝隙直接接触,从而有效防止伤手。
其中,第二筒体9上设置有连接第一筒体4的导向筒12,通过手动驱动第一筒体4使弹簧A15受压以实现第一筒体4和导向筒12相对第二筒体9轴向滑动。
在第二筒体9前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901用于抵靠导向筒12。
其中,第一筒体4同时套设于导向筒12和第一环形凸台901上。
在第二筒体9后端设置有堵头18,堵头18上向外凸起的部分用于抵靠所述弹簧A15,堵头18通过销钉固定在第二筒体9后端。
其中,第一筒体4与导向筒12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在第一筒体4外壁套设有橡胶套6。
其中,第一筒体4作为顶体筒用于容纳顶体组件20,第二筒体9作为击发筒用于容纳击发组件21。

Claims (10)

1.一种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筒体(9)和套设于第二筒体(9)上的第一筒体(4),在第二筒体(9)上设置有弹簧A(15),弹簧A(15)一端抵靠支撑、另一端连接第一筒体(4),通过手动驱动第一筒体(4)使弹簧A(15)受压以实现第一筒体(4)相对第二筒体(9)轴向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筒体(9)上设置有连接所述第一筒体(4)的导向筒(12),通过手动驱动所述第一筒体(4)使所述弹簧A(15)受压以实现所述第一筒体(4)和导向筒(12)相对所述第二筒体(9)轴向滑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筒体(9)前部设置有第一环形凸台(901)用于抵靠所述导向筒(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4)同时套设于所述导向筒(12)和所述第一环形凸台(90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筒体(9)后端设置有堵头(18),堵头(18)上向外凸起的部分用于抵靠所述弹簧A(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筒体(4)与所述导向筒(12)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筒体(4)外壁套设有橡胶套(6)。
8.一种射钉工具外壳,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筒体(4)作为撞针筒用于容纳撞针组件,所述第二筒体(9)作为击发筒用于容纳击发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射钉工具外壳,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筒体(4)前端设置有出钉管(2)和排渣套(1)。
10.一种中心冲外壳,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外壳组件,其中,所述第一筒体(4)作为顶体筒用于容纳顶体组件,所述第二筒体(9)作为击发筒用于容纳击发组件。
CN201822112604.1U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外壳组件、射钉工具外壳和中心冲外壳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582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2604.1U CN209158283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外壳组件、射钉工具外壳和中心冲外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112604.1U CN209158283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外壳组件、射钉工具外壳和中心冲外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58283U true CN209158283U (zh) 2019-07-26

Family

ID=67343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1260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58283U (zh) 2018-12-17 2018-12-17 一种外壳组件、射钉工具外壳和中心冲外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582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67184B (zh) 爆炸驱动紧固件安装装置及供其使用之紧固件
EP3173728B1 (en) Threadless air gun valve
EP3296679B1 (en) Simulation gun with centering device for attaching a barrel
CN209158283U (zh) 一种外壳组件、射钉工具外壳和中心冲外壳
CN205343004U (zh) 射钉器
CN209335555U (zh) 一种射钉工具
CN205968871U (zh) 射钉枪
CN106078620A (zh) 射钉枪
US7191775B1 (en) Gun replica
CN210790845U (zh) 一种击发机构及具有该击发机构的锤击式射钉器
CN105922199B (zh) 按压式射钉器
CN110044205B (zh) 一种装配手枪的阻铁部件的方法
CN209483774U (zh) 高速内牙钉
CN209408409U (zh) 一种具有新型驱动装置的射钉枪
CN209520847U (zh) 一种水泥射钉枪
CN205674143U (zh) 一种击针
CN209999118U (zh) 一种射钉工具
CN111230810A (zh) 一种电击发式射钉器
CN112060015A (zh) 一种轴向射钉器击发机构
CN207548672U (zh) 一种新型的吊顶射钉专用工具
CN204988018U (zh) 转轮手枪
US10926389B2 (en) Powder-actuated tool
CN210414410U (zh) 一种静音型射钉器发射管及射钉器
CN217195146U (zh) 一种耐用型击针
CN220241386U (zh) 固定器用浮动定心击针套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6

Termination date: 2020121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