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50187U - 航空动力电池箱 - Google Patents

航空动力电池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50187U
CN209150187U CN201822000972.7U CN201822000972U CN209150187U CN 209150187 U CN209150187 U CN 209150187U CN 201822000972 U CN201822000972 U CN 201822000972U CN 209150187 U CN209150187 U CN 20915018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battery
inner housing
aviation power
battery case
cath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0009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远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Aero Aerona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Aero Aerona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Aero Aerona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Aero Aeronaut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0009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5018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5018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5018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动力电池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航空动力电池箱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所述内壳体位于外壳体内,内壳体内设置有航空动力电池,其中所述外壳体和内壳体顶部均为开口,外壳体开口端套接有壳盖,所述壳盖内设置有正电极触发机构,所述内壳体底部设置有负电极触发机构。解决了现有航空动力电池箱在使用时需要将航空动力电池从电池箱中单独取出进行使用,并不能实现在电池箱内的串联供电,需要后续人工手动完成,增加了人力工作强度的问题。

Description

航空动力电池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动力电池领域,具体涉及是一种航空动力电池箱。
背景技术
航空动力电池一般指航空锂电池,在航空航天领域中锂电池因其具有可靠性高、低温工作性能好、超长的循环寿命、能量密度高和体积小的特点得到广泛的应用。
授权公告号为CN207558893U的中国专利“一种减震电池箱”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结构的航空动力电池箱体,使电池箱具有减震存储的功能,但是在使用时需要将航空动力电池从电池箱中单独取出进行使用,并不能实现在电池箱内的串联供电,需要后续人工手动完成,增加了人力工作强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航空动力电池箱在使用时需要将航空动力电池从电池箱中单独取出进行使用,并不能实现在电池箱内的串联供电,需要后续人工手动完成,增加了人力工作强度的问题,提供一种航空动力电池箱。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航空动力电池箱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外壳体和内壳体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内壳体位于外壳体内,内壳体内设置有航空动力电池,其中外壳体和内壳体顶部均为开口,外壳体开口端套接有壳盖,壳盖内设置有正电极触发机构,内壳体底部设置有负电极触发机构。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壳盖上设置正电极触发机构,在内壳体底部设置负电极触发机构,航空动力电池放置于内壳体中,当壳盖套接在外壳体上后,对航空动力电池进行挤压,使之负极与负电极触发机构接触,正极与正电极触发机构接触,使之电池箱内的航空动力电池实现串联,从而在需要串联使用时,无需人工进行再串联。
解决了现有航空动力电池箱在使用时需要将航空动力电池从电池箱中单独取出进行使用,并不能实现在电池箱内的串联供电,需要后续人工手动完成,增加了人力工作强度的问题。
在实际使用中,工作人员为了稳定电压可以将电量消耗过大的某一只或几只航空动力电池从电池箱内取出,将电量合适的航空动力电池安置入电池箱内,完成串联。
进一步的,正电极触发机构包括第一电极、正极导电片和导电弹簧,正极导电片朝向航空动力电池的一侧与导电弹簧一端连接,另一侧与穿过壳盖的第一电极连接,导电弹簧另一端缠绕在航空动力电池的正极上。
可选的,第一电极位于壳盖外的一端套有保护罩。
可选的,负电极触发机构包括负极导电片和负极触电片,负极导电片一部分位于内壳体底部,另一部分依次水平穿过内壳体和外壳体,且位于外壳体外部的负极导电片上设置有第二电极,负极触电片于位于内壳体底部的一部分负极导电片连接,且负极触电片贴附在航空动力电池负极。
可选的,外壳体侧壁设置有负极盒,第二电极位于负极盒内,负极盒顶部设置有活动轴,活动轴连接有拨片。
进一步的,减震机构包括减震弹簧和减震垫,减震弹簧和减震垫两端均分别与外壳体和内壳体连接,减震垫位于减震弹簧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以下之一;
1、在壳盖上设置正电极触发机构,在内壳体底部设置负电极触发机构,航空动力电池放置于内壳体中,当壳盖套接在外壳体上后,对航空动力电池进行挤压,使之负极与负电极触发机构接触,正极与正电极触发机构接触,使之电池箱内的航空动力电池实现串联,从而在需要串联使用时,无需人工进行再串联。
2、解决了现有航空动力电池箱在使用时需要将航空动力电池从电池箱中单独取出进行使用,并不能实现在电池箱内的串联供电,需要后续人工手动完成,增加了人力工作强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航空动力电池箱结构示意图;
图2为减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为壳盖、2为外壳体、3为内壳体、4为减震机构、5为正极导电片、6为第一电极、7为正极、8为导电弹簧、9为保护罩、10为航空动力电池、11为负极导电片、12为负极触电片、13为负极盒、14为第二电极、15为活动轴、16为拨片、17为减震弹簧、18为减震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能够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航空动力电池箱包括外壳体2和内壳体3,外壳体2和内壳体3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4,内壳体3位于外壳体2内,内壳体3内设置有航空动力电池10,外壳体2和内壳体3顶部均为开口,外壳体2开口端套接有壳盖1,壳盖1内设置有正电极触发机构,内壳体3底部设置有负电极触发机构。
使用中,在壳盖上设置正电极触发机构,在内壳体底部设置负电极触发机构,航空动力电池放置于内壳体中,当壳盖套接在外壳体上后,对航空动力电池进行挤压,使之负极与负电极触发机构接触,正极与正电极触发机构接触,使之电池箱内的航空动力电池实现串联,从而在需要串联使用时,无需人工进行再串联。解决了现有航空动力电池箱在使用时需要将航空动力电池从电池箱中单独取出进行使用,并不能实现在电池箱内的串联供电,需要后续人工手动完成,增加了人力工作强度的问题。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正电极触发机构包括第一电极6、正极导电片5和导电弹簧8,正极导电片5朝向航空动力电池10的一侧与导电弹簧8一端连接,另一侧与穿过壳盖1的第一电极6连接,导电弹簧8另一端缠绕在航空动力电池10的正极7上。
使用中,设置由第一电极、正极导电片和导电弹簧组成的正电极触发机构,且导电弹簧的位置和个数与内壳体内航空动力电池的位置和个数相匹配,当壳盖扣合在外壳体上时,导电弹簧对航空动力电池进行挤压,且内壳体内所有航空动力电池均通过导电弹簧与正极导电片连接,再通过与正极导电片连接的第一电极,实现航空动力电池在正极端的串联。
实施例3
基于实施例2,第一电极6位于壳盖1外的一端套有保护罩9。
使用中,在第一电极外围设置绝缘的保护罩,可以降低第一电极磨损几率,需要使用时将保护罩取下,将电路与第一电极连接即可。
实施例4
基于实施例3,负电极触发机构包括负极导电片11和负极触电片12,负极导电片11一部分位于内壳体3底部,另一部分依次水平穿过内壳体3和外壳体2,且位于外壳体2外部的负极导电片11上设置有第二电极14,负极触电片12于位于内壳体3底部的一部分负极导电片11连接,且负极触电片12贴附在航空动力电池10负极。
使用中,设置由负极导电片和负极触电片组成的负电极触发机构,负极触电片的位置和个数与航空动力电池的位置和个数相匹配,负极触电片与航空动力电池负极贴合,在壳盖的挤压下航空动力电池负极与负极触电片更加紧密接触,并通过负极导电片完成航空动力电池负极端的串联,通过相适配的电路分别连接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可以完成整个电路的连通。
实施例5
基于实施例4,外壳体2侧壁设置有负极盒13,第二电极14位于负极盒13内,负极盒13顶部设置有活动轴15,活动轴15连接有拨片16。
使用中,通过设置负极盒对第二电极进行保护,使用者可以通过调节活动轴控制拨片张开合适的角度,从而可以将电路与第二电极进行连接。
实施例6
基于实施例1,如图2所示,减震机构4包括减震弹簧17和减震垫18,减震弹簧17和减震垫18两端均分别与外壳体2和内壳体3连接,减震垫18位于减震弹簧17两侧。

Claims (6)

1.航空动力电池箱,包括外壳体(2)和内壳体(3),所述外壳体(2)和内壳体(3)之间设置有减震机构(4),所述内壳体(3)位于外壳体(2)内,内壳体(3)内设置有航空动力电池(10),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和内壳体(3)顶部均为开口,外壳体(2)开口端套接有壳盖(1),所述壳盖(1)内设置有正电极触发机构,所述内壳体(3)底部设置有负电极触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动力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触发机构包括第一电极(6)、正极导电片(5)和导电弹簧(8),所述正极导电片(5)朝向航空动力电池(10)的一侧与导电弹簧(8)一端连接,另一侧与穿过壳盖(1)的第一电极(6)连接,所述导电弹簧(8)另一端缠绕在航空动力电池(10)的正极(7)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空动力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6)位于壳盖(1)外的一端套有保护罩(9)。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航空动力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负电极触发机构包括负极导电片(11)和负极触电片(12),所述负极导电片(11)一部分位于内壳体(3)底部,另一部分依次水平穿过内壳体(3)和外壳体(2),且位于外壳体(2)外部的负极导电片(11)上设置有第二电极(14),所述负极触电片(12)于位于内壳体(3)底部的一部分负极导电片(11)连接,且负极触电片(12)贴附在航空动力电池(10)负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航空动力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2)侧壁设置有负极盒(13),所述第二电极(14)位于负极盒(13)内,所述负极盒(13)顶部设置有活动轴(15),所述活动轴(15)连接有拨片(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航空动力电池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4)包括减震弹簧(17)和减震垫(18),所述减震弹簧(17)和减震垫(18)两端均分别与外壳体(2)和内壳体(3)连接,所述减震垫(18)位于减震弹簧(17)两侧。
CN201822000972.7U 2018-11-30 2018-11-30 航空动力电池箱 Active CN20915018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00972.7U CN209150187U (zh) 2018-11-30 2018-11-30 航空动力电池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000972.7U CN209150187U (zh) 2018-11-30 2018-11-30 航空动力电池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50187U true CN209150187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88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000972.7U Active CN209150187U (zh) 2018-11-30 2018-11-30 航空动力电池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5018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630238U (zh) 多功能电子香烟盒
CN204578172U (zh) 一种野外旅行用多功能充电宝
CN209150187U (zh) 航空动力电池箱
CN209561468U (zh) 一种防水防尘防火防跌落锂电池组件
CN208797118U (zh) 一种防破坏强的高能锂电池
CN208445723U (zh) 一种蓝牙耳机充电座
CN207818813U (zh) 一种防胀气软包锂离子电池模块
CN213521331U (zh) 便携式特种电源
CN201382274Y (zh) 充电手电筒
CN209403590U (zh) 一种带有收纳空间的电子烟电池
CN203704025U (zh) 一种充电打火机
CN206921900U (zh) 一种可拆卸式组合电池
CN219832860U (zh) 一种具有灯显电量的电池组件
CN206585027U (zh) 带usb充电接口的圆柱型锂电池
CN201319392Y (zh) 锂锰圆柱形软包装电池结构
CN209183599U (zh) 一种航空动力电池组系统
CN213752968U (zh) 一种新型耐用的蓄电池
CN213878224U (zh) 一种可usb充电锂电池
CN202221783U (zh) 矿用磷酸铁锂软包电池组
CN212113777U (zh) 一种高功率lr03电池
CN211376774U (zh) 具有泄压功能的电池
CN213151695U (zh) 一种新型迷你车载充电器
CN208738330U (zh) 一种具有抗震效果的电池连接片
CN208157481U (zh) 一种分体式多用手机电池
CN209571463U (zh) 一种通用可充电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