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43968U - 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43968U
CN209143968U CN201821794182.4U CN201821794182U CN209143968U CN 209143968 U CN209143968 U CN 209143968U CN 201821794182 U CN201821794182 U CN 201821794182U CN 209143968 U CN209143968 U CN 2091439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x
water
breeding
tank
power pla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9418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佳磊
陈佳俊
沈旭舟
翁传松
龚川
汪业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179418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439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439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43968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包括:沉淀过滤区,用于去除火力发电厂废水中的悬浮物,包括:初沉池和调节池,初沉池的进水端接收火力发电厂废水,出水端与调节池相连通;混凝沉淀除氟池,与调节池的出水端相连通,接收调节池的出水并进行除氟处理;生态养殖池,进水端与混凝沉淀除氟池的出水端相连通,接收混凝沉淀除氟池的出水并进行生态养殖净化,它包括:养殖箱,设置在养殖箱上层、用于养殖水培蔬菜的水培层,设置在养殖箱的两侧箱壁上的两个缓冲箱,和分别设置在两个缓冲箱外侧箱壁上的两个浮力箱;以及集水池,进水端接收生态养殖池的出水,出水端设有三个出口分别与沉淀过滤区、生产用水管道、自然水体相连通。

Description

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也随之迅速发展,而北方因地域及资源特征所导致其工业发展尤为迅速,因此这也使得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自然水体受到大面积的污染。近年来相关调查表明北方的火力发电厂废水对于水体的污染越发严重,该工业废水中的氟化物含量、有机物和氨氮含量较高,若是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自然水体会对自然水资源造成巨大的危害,并且有可能影响饮用水对生活在当地的居民健康造成危害。
现在的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技术主要由物理处理技术、化学处理技术。物理处理主要是运用蒸发、结晶技术对废水进行处理。化学处理主要是向废水中投放化学药剂以达到对废水处理的效果。这些技术一般都需要运用机械设备且不易操作,使得它们的运行与维护的成本较高,甚至会造成二次污染。
总体来看,目前关于北方火力发电厂废水处理工艺存在几个问题,一个是采用较为传统模式的处理系统,虽废水经过处理后能达到较好的效果,而这类处理系统在运行中需要大量的机械设备,并且需要专业的工作人员监控,导致系统的运行及维护工作量较大,经济成本较高;采用废水处理剂对火力发电厂废水进行处理,具有不同的特点的废水所需要的处理剂要求不同,因此对于配对正确的处理剂的工作量较繁琐,同时处理剂自身也是由化学试剂配比而成,大量的投入水体中,净化后的水体中难以保证不会存在处理剂中的物质,易造成二次污染,因此该技术具有较多的不确定性,且不能产生二次经济效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本处理系统抗污染冲击力强、处理效率高、运行成本低并且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最后处理后的水体既可安全的排放,也可以回收再利用。
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了以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过滤区,用于去除火力发电厂废水中的悬浮物,包括:初沉池和调节池,初沉池的进水端接收火力发电厂废水,出水端与调节池相连通;混凝沉淀除氟池,进水端与调节池的出水端相连通,接收调节池的出水并进行除氟处理;生态养殖池,进水端与混凝沉淀除氟池的出水端相连通,接收混凝沉淀除氟池的出水并进行生态养殖净化,生态养殖池包括:养殖滤食性动物、并且顶部开口的养殖箱,设置在养殖箱上层、用于养殖水培蔬菜的水培层,设置在养殖箱相对称的两侧箱壁上的两个缓冲箱,和分别设置在两个缓冲箱外侧箱壁上、提供浮力使养殖箱上层与水面相齐平的两个浮力箱;以及集水池,进水端接收生态养殖池的出水,出水端设有三个出口,第一出口与沉淀过滤区相连通,第二出口与生产用水管道相连通,第三出口作为合格净化水排放口与自然水体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水培层为嵌合安装在养殖箱上层的聚乙烯盖板,该聚乙烯盖板上均匀设有多排蔬菜种植孔,并且中部设有换气口。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生态养殖池还包括限位滑动构件,该限位滑动构件包含:多个均匀设置在养殖箱外围的立柱,分别安装在每个立柱上、并且沿着轴向延伸的多个滑轨,分别安装在养殖箱的箱壁上的多组滑轮,每组滑轮与一个滑轨相匹配对应、沿滑轨上下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养殖箱具有四个侧壁、底壁、和两个阀门,两个阀门分别安装在相对向的两个侧壁的内侧,并且通过上、下移动实现开启和闭合,在养殖箱的安装有阀门的两侧壁的下部区域上均匀设有多个养殖箱过水孔,在缓冲箱的与养殖箱过水孔相对应的箱壁下部区域上也设有多个缓冲箱过水孔,缓冲箱过水孔与养殖箱过水孔相通,浮力箱设置在缓冲箱外侧箱壁的上部。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养殖箱和调节箱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齐平,浮力箱的上表面与缓冲箱相齐平,下表面位于缓冲箱的1/3~1/2高度处。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养殖箱、缓冲箱、浮力箱的体积比为8~15:2~3: 1。
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初沉池、调节池、混凝沉淀除氟池、生态养殖池、集水池的体积比为1~2:1:1:4~6:1~3。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本实用新型装置提供的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依次通过初沉池、调节池、混凝沉淀除氟池对火力发电厂废水中进行处理,然后出水进入生态养殖池,经由池内设置的水培层和养殖箱养殖动植物,对废水进行生物过滤,使得废水处理过程有一个自然物质循环的过程,不仅高效的对废水进行净化,并且能带来二次经济效益,不会出现二次污染,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缓冲箱可以对进入养殖箱内的水起到缓冲作用,使流速更加均匀平稳,浮力箱可以提供浮力使养殖箱的上层与水面齐平,从而使得养殖箱能够根据水位的变动自动的调整高度始终处于,避免水位过高或者过低而导致水培植物无法正常生长,不需要人工维护,极大的降低了人维护工成本,并且本处理系统没有使用大型机械设备,也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
综上,本处理系统效率高、易操作、运行与维护成本低、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除了可以有效的去除火力发电厂废水中的污染物,生态池中所养殖的动植物还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生态养殖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涉及的生态养殖池的部分结构俯视图;
图4是图2中I区域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作详细阐述。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10包括沉淀过滤区 11、混凝沉淀除氟池12、生态养殖池13以及集水池14。
沉淀过滤区11包括初沉池111和调节池112。初沉池111的进水端与火力发电厂废水排出管道相连通,出水端与调节池112相连通,初沉池111用于接收火力发电厂排出的废水,并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调节池112对火力发电厂废水的PH进行调节。
混凝沉淀除氟池12的进水端与调节池112的出水端相连通,用于接收调节池112的出水并进行除氟处理,混凝沉淀除氟池12内设有管道混合器将混凝剂与废水进行混合机械絮凝,可采用常用的碱式氯化铝混凝剂。
如图2~4所示,生态养殖池13的进水端与混凝沉淀除氟池12的出水端相连通,接收混凝沉淀除氟池12的出水并进行生态养殖净化。生态养殖池13包括池体131、养殖箱132、水培层133、两个缓冲箱 134、两个浮力箱135以及限位滑动构件136。
池体131的进水端与混凝沉淀除氟池12的出水端相连通。养殖箱132、水培层133、两个缓冲箱134、两个浮力箱135以及限位滑动构件136均设置在池体131中。
养殖箱132用于养殖滤食性动物,例如滤食性鱼类、底栖动物等,养殖箱132为长方体形状,并且顶部开口,它具有四个侧壁132a、底壁132b和两个阀门132c。本实施例中养殖箱132的长宽高比例为 3:2:1;如图2所示,两个阀门132c分别安装在左右两个侧壁132a 的内侧,通过阀门132c的上、下移动实现开启和闭合;如图4所示,右侧壁132a的下部区域上均匀设有多个养殖箱过水孔132d,当阀门 132c上移开启,水可以通过这些过水孔132d流入或者流出养殖箱 132;左侧壁132a的结构与右侧壁132a相同,也设有多个养殖箱过水孔132d,并且左侧壁132a与右侧壁132a上的养殖箱过水孔132d 相互对称设置。
如图2和3所示,水培层133设置在养殖箱132上层,用于养殖水培蔬菜,本实施例中,水培层133为嵌合安装在养殖箱132上层的聚乙烯盖板,该聚乙烯盖板上均匀设有多排蔬菜种植孔133a,并且中部设有换气口133b。蔬菜种植孔133a可以栽种蔬菜,蔬菜根部伸入下方养殖箱132的水体中。换气口133b的设置能够让养殖箱132 内的滤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与自然环境进行能量及物质的交换,有利于生长。
两个缓冲箱134分别设置在养殖箱132的左侧壁132a和右侧壁 132a外侧面上。缓冲箱13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与养殖箱132相齐平。如图4所示,在每个缓冲箱134的与养殖箱过水孔132d相对应的箱壁下部区域上设有多个缓冲箱过水孔134a,这些缓冲箱过水孔134a与养殖箱过水孔132d相通,并且相互对称。缓冲箱134的作用是在养殖箱132被放入水体时,水进入养殖箱132前起到个缓冲的作用,水体先进入缓冲箱134然后再进入养殖箱132,使得水体进入养殖箱 132的速度能够尽量达到匀速,这样使得整个养殖箱132在放入水中后不会瞬间进水出现下沉的情况。
两个浮力箱135分别设置在两个缓冲箱134外侧箱壁的上部(未设置缓冲箱过水孔134a的区域),提供浮力使养殖箱132和缓冲箱 134都能悬浮在池中,并且使养殖箱132的上层与水面相齐平。浮力箱135是空心密闭的长方体状箱体,它的上表面与调节箱相齐平,下表面位于调节箱的1/3高度处。养殖箱132放入水中后水体通过缓冲箱134进入养殖箱132时,整个箱体下沉,待浮力箱135接触水体后,就会提供浮力,使得养殖箱132和缓冲箱134能够漂浮在水面。
本实施例中,养殖箱132、缓冲箱134、浮力箱135的体积比为 15:3:1。如上描述,当养殖箱132放入水中后打开进水阀门132c 和出水阀门132c,水体按水流方向从缓冲箱过水孔134a进入缓冲箱 134过渡,然后匀速通过养殖箱过水孔132d进入养殖箱132,借由浮力箱135的作用养殖箱132悬浮在水中,待水流稳定后,此时即形成了一个培养系统,将培养系统静置数天后,就可向养殖箱132内投放鱼苗及田螺,待投放鱼苗数天后则可在水培层133种植水培蔬菜,将水培蔬菜通过蔬菜种植孔133a种植进水培层133中使蔬菜根系被养殖箱132内的水体浸没,使得养殖箱132内养殖的滤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产生的氮、磷等物质能够被水培蔬菜吸收。
限位滑动构件136用于限制养殖箱132运动轨迹,使得养殖箱 132只沿着垂直方向移动而不会发生平移。限位滑动构件136包含四根立柱136a、四个滑轨(图中未显示)和四组滑轮136b。四根立柱 136a均匀设置在养殖箱132的外围。四个滑轨分别安装在每个立柱136a上,并且沿着轴向延伸。四组滑轮136b分别安装在养殖箱132 的箱壁上,每组滑轮136b与一个滑轨相匹配对应,能够沿着滑轨上下滑动。当水位变动时,养殖箱132可以随水位的变化通过滑轮136b 在轨道上滑动,水位上升养殖箱132就会随之上移,水位下降养殖箱132也会随之下移,从而使养殖箱132的上层保持与水面齐平,保证水培蔬菜的正常生长。
集水池14的进水端接收生态养殖池13的出水,出水端设有三个出口,第一出口与沉淀过滤区11相连通,对净化不合格的水体进行继续净化;第二出口与生产用水管道相连通,第三出口作为合格净化水排放口与自然水体相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初沉池111、调节池112、混凝沉淀除氟池12、生态养殖池13、集水池14的体积比为1:1:1:5:1。如图1所示,初沉池111、调节池112、混凝沉淀除氟池12、生态养殖池13、集水池14以及两个操作平台布设成太极图形状,在处理废水的过程中,这样的设计使得每个处理池能够紧密的相连,水体从上一级到下一级能够达到快速便捷的效果,能够使得处理过程有序的进行。
基于以上结构,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 10的具体处理过程如下:首先,火力发电厂的废水进入初沉池111,由初沉池111去除废水中的悬浮物;初沉池111处理后的废水进入调节池112,进行除氟处理;接着,调节池112处理后的废水进入池体 131,并通过缓冲箱过水孔134a和养殖箱过水孔132d流入养殖箱132 中,水培层133中种植的水培蔬菜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物质,同时水体中养殖的滤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对水体中的浮游生物和细菌等;随后,处理好的废水被排入集水池14中,通过集水池14排入生产用水管道,或者排入自然水体中。从而完成对含氟化物、有机物和氨氮较高的工业废水的净化处理。
以上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做的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并不仅仅限定于在以上实施例中所描述的结构,而是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在该实施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修改或补充或等效替换,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沉淀过滤区,用于去除火力发电厂废水中的悬浮物,包括:初沉池和调节池,所述初沉池的进水端接收火力发电厂废水,出水端与所述调节池相连通;
混凝沉淀除氟池,进水端与所述调节池的出水端相连通,接收所述调节池的出水并进行除氟处理;
生态养殖池,进水端与所述混凝沉淀除氟池的出水端相连通,接收所述混凝沉淀除氟池的出水并进行生态养殖净化,所述生态养殖池包括:养殖滤食性动物、并且顶部开口的养殖箱,设置在所述养殖箱上层、用于养殖水培蔬菜的水培层,设置在所述养殖箱相对称的两侧箱壁上的两个缓冲箱,和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缓冲箱外侧箱壁上、提供浮力使所述养殖箱的上层与水面相齐平的两个浮力箱;以及
集水池,进水端接收所述生态养殖池的出水,出水端设有三个出口,第一出口与所述沉淀过滤区相连通,第二出口与生产用水管道相连通,第三出口作为合格净化水排放口与自然水体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水培层为嵌合安装在所述养殖箱上层的聚乙烯盖板,该聚乙烯盖板上均匀设有多排蔬菜种植孔,并且中部设有换气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生态养殖池还包括限位滑动构件,该限位滑动构件包含:多个均匀设置在所述养殖箱外围的立柱,分别安装在每个所述立柱上、并且沿着轴向延伸的多个滑轨,分别安装在所述养殖箱的箱壁上的多组滑轮,每组滑轮与一个所述滑轨相匹配对应、沿所述滑轨上下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养殖箱具有四个侧壁、底壁、和两个阀门,
所述两个阀门分别安装在相对向的两个所述侧壁的内侧,并且通过上、下移动实现开启和闭合,
在所述养殖箱的安装有所述阀门的两侧壁的下部区域上均匀设有多个养殖箱过水孔,
在所述缓冲箱的与所述养殖箱过水孔相对应的箱壁下部区域上也设有多个缓冲箱过水孔,所述缓冲箱过水孔与所述养殖箱过水孔相通,
所述浮力箱设置在所述缓冲箱外侧箱壁的上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养殖箱和所述缓冲箱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相齐平,
所述浮力箱的上表面与所述缓冲箱相齐平,下表面位于所述缓冲箱的1/3~1/2高度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养殖箱、所述缓冲箱、所述浮力箱的体积比为8~15:2~3: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初沉池、所述调节池、所述混凝沉淀除氟池、所述生态养殖池、所述集水池的体积比为1~2:1:1:4~6:1~3。
CN201821794182.4U 2018-11-01 2018-11-01 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439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94182.4U CN209143968U (zh) 2018-11-01 2018-11-01 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94182.4U CN209143968U (zh) 2018-11-01 2018-11-01 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43968U true CN209143968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721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9418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43968U (zh) 2018-11-01 2018-11-01 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439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15069B (zh) 一种工厂化养鱼废水生态处理循环利用系统
CN205528306U (zh) 漂浮式综合水处理设备及应用该设备的水处理系统
KR102242705B1 (ko) 바이오플락 발효조와 아쿠아포닉스를 이용한 순환여과식 양식시스템
WO2015127904A1 (zh) 一种水净化的超大规模光捕生物反应器及运行方法
CN105836969B (zh) 一种养猪场废水处理方法
CN203194328U (zh) 一体化循环水养殖净水装置
CN105585223B (zh) 一种淡水养殖废水深度处理回用系统及其方法
CN101642076B (zh) 一种池塘复合养殖水质调控方法及调控系统
CN102657134A (zh) 一种海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系统
CN105145455A (zh) 工厂化循环水养鱼水处理系统
CN103960193A (zh) 模拟自然生态环境的松江鲈鱼繁养水处理系统及运作管理方法
CN106973846A (zh) 一种温室鱼菜共生系统
CN207885493U (zh) 一种新型绿色水产养殖水处理系统
CN207031206U (zh) 一种室内海产养殖水循环系统
CN206533945U (zh) 一种水产养殖的循环水设备
CN107751085A (zh) 一种基于微藻膜生物反应器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
CN208814729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尾水深度处理系统
CN206728929U (zh) 一种温室鱼菜共生系统
CN204335565U (zh) 循环立体复合型“陆上水产养殖”生态微系统
CN209143968U (zh) 火力发电厂废水生态处理系统
CN104855330B (zh) 一种适于鲍多层立体培育的封闭循环水养殖系统
CN208807364U (zh) 一种黄颡鱼生态孵化装置
TW201600469A (zh) 養殖用水質處理及增氧裝置
CN208166800U (zh) 一种海洋动物养殖废水的生态处理系统
CN105010213A (zh) 一种生态养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3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