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36760U - 一种止血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止血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36760U
CN209136760U CN201820455641.XU CN201820455641U CN209136760U CN 209136760 U CN209136760 U CN 209136760U CN 201820455641 U CN201820455641 U CN 201820455641U CN 209136760 U CN209136760 U CN 209136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sleeve
sleeve body
limbs
hemostasis device
interior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45564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彩萍
刘雅慧
韩晓彤
倪雪莲
董梅
彭俊洋
黄维
夏宁宁
张欣欣
石慧
刘海霞
秦海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BenQ Hospit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BenQ Hospit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BenQ Hospit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BenQ Hospit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45564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36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36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3676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止血装置,包括内套体、外套体及止挡层,外套体可拆卸地套设于内套体,并且外套体的一侧还连接有用于防止液体流入外套体的止挡层,外套体为一次性使用而无需废弃内套体,节省医疗成本,同时可有效阻挡术中消毒液对止血绷带的污染及防止消毒液积聚于皮肤内,从而保持皮肤干燥,大大降低了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Description

一种止血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四肢手术的止血装置。
背景技术
止血带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量,为手术提供更为清晰的手术视野,也使得义肢的固定更为简单,因此近些年来,止血带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类外科手术,尤其是四肢手术。应用止血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会造成各种不良的反应。关于止血带的不良反应,目前在临床使用中,发现皮肤损伤比较常见。皮肤损伤主要与压力、皮肤受力不均、使用时间、消毒液积聚等有关,其中消毒肢体时肢体抬高致使消毒液逆流如绑扎部位皮肤,造成消毒液积聚,使皮肤处于潮湿环境,加之组织长时间受压,进一步加重皮肤损伤。此外,目前临床使用的止血带多为长方形形状,而人体同一肢体的上下周径大小不一,致使在充气后止血带容易下滑,从而使止血效果变差且皮肤受力不均。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止血装置,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止血装置,可重复使用部分套体以节省医疗成本,同时可有效阻挡术中消毒液对止血绷带的污染及防止消毒液积聚于皮肤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止血装置,包括:内套体,连接有充气气管,借由该充气气管向该内套体充气;外套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及相对的第三边和第四边,该第三边连接该第一边及该第二边的第一端,该第四边连接该第一边及该第二边的第二端,该第二端与该第一端相对,该外套体包括相对的位于内侧的第一表面及位于外侧的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围设形成腔体,该腔体用于容置该内套体且该充气气管伸出于该外套体外,该内侧为贴近该肢体的一侧,该外套体于邻近该第一端设有第一固定部,于邻近该第二端设有第二固定部,该外套体借由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的配合缠绕并固定于肢体;以及止挡层,自该外套体的该第一边及/或该第二边向该外套体外部方向延伸,该止挡层位于该内侧的表面设有第三固定部,当该外套体缠绕该肢体时该止挡层以该第三固定部固定至该肢体表面,以阻止外界液体流入该外套体内。
优选地,该内套体、该外套体及该止挡层均为弧形的带体。
优选地,该第一边与该第二边是曲线形,该第一边大于该第二边,该第一边缠绕于该肢体的周径大的一侧,该第二边缠绕于该肢体的周径小的一侧。
优选地,该止挡层连接至该外套体的该第二边,其中,于手术消毒该肢体以抬高该肢体时,该止挡层阻止消毒液顺着该肢体流入该外套体。
优选地,该第一边的长度范围为80cm~120cm,该第二边的长度范围为75cm~115cm,该第三边及该第四边的长度范围为7cm~12cm;该内套体的长弧边的长度范围为50cm~70cm,该内套体的短弧边的长度范围为45cm~65cm,该内套体的连接该长弧边和该短弧边的连接边的长度范围为5cm~10cm;该止挡层的短弧边的长度范围为73cm~113cm,该止挡层自该第一边及/或该第二边延伸的距离范围为4cm~6cm。
优选地,该第三固定部包括设置于该止挡层表面上的粘膜及隔离纸,于使用时,撕除该隔离纸以使该止挡层的该粘膜黏贴至该肢体。
优选地,该外套体还包括开口及通孔,该开口设置于该第三边或该第四边上以用于该内套体的进出,该通孔对应该内套体的该充气气管的位置设置以用于该充气气管穿过该外套体。
优选地,该腔体内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上附着有第一膜层,用于防止该外界液体渗漏至该腔体,且该第一表面上设有第二膜层以用于吸附该肢体。
优选地,该第一表面、该第二表面、该第一膜层及该第二膜层为一体成型。
优选地,该内套体为高分子橡胶材质,该外套体为无纺布材质,该止挡层为PE透明膜材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止血装置包括内套体、外套体及止挡层,外套体可拆卸地套设于内套体,并且外套体的一侧还连接有用于防止液体流入外套体的止挡层,外套体为一次性使用而无需废弃内套体,节省医疗成本,同时可有效阻挡术中消毒液对止血绷带的污染及防止消毒液积聚于皮肤内,从而保持皮肤干燥,大大降低了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止血装置的内套体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止血装置的外套体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止血装置的外套体套设于内套体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止血装置的止挡层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在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元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一个元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分元件的方式,而是以元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分的准则。在通篇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当中所提及的「包括」为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括但不限定于」。
请参考图1~图4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止血装置的内套体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止血装置的外套体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止血装置的外套体套设于内套体的截面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止血装置的止挡层的截面示意图。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止血装置包括内套体10、外套体20及止挡层30。内套体10连接有充气气管11,借由充气气管11向内套体10充气,更具体地,充气气管11与止血一起连接以自动向内套体10充气。外套体20具有相对的第一边21和第二边22及相对的第三边23和第四边24,第三边23连接第一边21及第二边22的第一端201,第四边24连接第一边21及第二边22的第二端202,第二端202与第一端201相对,外套体20包括相对的位于内侧的第一表面2001及位于外侧的第二表面2002,第一表面2001及第二表面2002围设形成腔体2000,腔体2000用于容置内套体10且充气气管11伸出于外套体20外,外套体20于邻近第一端201设有第一固定部211,于邻近第二端202设有第二固定部212,外套体20借由第一固定部211与第二固定部212的配合缠绕并固定于肢体。止挡层30自外套体20的第一边21及/或第二边22向外套体20外部方向延伸,止挡层30位于内侧的表面设有第三固定部31,当外套体20缠绕肢体时止挡层30以第三固定部31固定至肢体表面,以阻止外界液体流入外套体20内。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内侧为贴近肢体的一侧,即以止血装置缠绕肢体时接触患者皮肤面的一侧即为内侧。此外,本实用新型图示中的标号仅为示例性的,例如第三边23及第一端201位于左侧,而第四边24及第二端202位于右侧,也可以是其他的设置,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止血装置的外套体可拆卸地套设于内套体,并且外套体的一侧还连接有用于防止液体流入外套体的止挡层,外套体为一次性使用而无需废弃内套体,节省医疗成本,同时可有效阻挡术中消毒液对止血绷带的污染及防止消毒液积聚于皮肤内,从而保持皮肤干燥,大大降低了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于本实施例中,内套体10、外套20体及止挡层30均为弧形的带体。这是由于弧形的带体在与肢体贴合之后,其外观形态更符合四肢解剖学形态,因此两者之间的贴合较传统的长方形止血带更加紧密,可以减少滑移松动,止血效果更好。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边21与第二边22是曲线形,第一边21大于第二边22,第一边21缠绕于肢体的周径大的一侧,第二边22缠绕于肢体的周径小的一侧,例如当用于上肢止血时,第一边21对应距离肩膀的一侧,第二边22对应距离手掌的一侧,当用于下肢止血时,第一边21对应距离大腿根的一侧,第二边22对应距离脚踝的一侧。
于本实施例中,止挡层30连接至外套体20的第二边22,其中,于手术消毒肢体以抬高肢体时,止挡层30阻止消毒液顺着肢体流入外套体20。本实施例是考虑在手术时的常用情景考虑设计的,即四肢手术消毒肢体时常常将肢体抬高,故而消毒液一般是顺着四肢由手腕侧向肩膀侧,或者由脚踝侧向大腿根侧流动,因此将止挡层30设置在外套体20位于肢体周径较小的一侧,止挡层30在液体接触整个止血带的初始位置时即进行阻挡,应用场景更广泛且实用。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可以依照具体实际需求设置于其他的侧边。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三固定部31包括设置于止挡层30内侧表面上的粘膜311及隔离纸312,于使用时,撕除隔离纸312以使止挡层30的粘膜311黏贴至肢体。由于止挡层30内侧表面上的粘性使得止挡层30能紧密地与皮肤贴合,从而有效阻止外界液体的流入。当然,第三固定部31也可以利用其他的固定方式,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接下来,请参考图2及图3对外套体20的结构作更为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二固定部212为魔术贴勾面及魔术贴毛面的其中之一,并且第一固定部211设置于第一表面2001上,第二固定部212设置于第二表面2002上,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只要第一固定部211和第二固定部212可以相互配合固定即可。外套体20还包括开口及通孔(图未示出),其中,开口设置于第三边23或第四边24上以用于内套体10的进出,较佳地开口为第三边23或第四边24开放的状态,即在制作时即不闭合,如此更方面内套体10的放入及拿出。通孔对应内套体10的充气气管11的位置设置以用于充气气管11穿过外套体20。习知的,充气气管11穿过外套体20与电动充气仪相接,为内套体10充气,可以增加止血带与肢体之间的压力,提高止血效果。
一般而言,充气气管11设置在内套体10的上侧(长弧边),故对应地,通孔设置在外套体20的第一边21(上侧的长弧边),但不以此为限。
如图3所示,腔体2000内于第一表面2001及第二表面2002上附着有第一膜层2003,用于防止外界液体渗漏至腔体2000,如此,由于外套体20为一次性使用,每次只需更换外套体20即可,而内套体10未被污染,则可以重复使用。此外,第一表面2001上设有第二膜层2004以用于吸附肢体。较佳地,第二膜层2004由医用脱脂棉制成,质地柔软,且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够较好地吸附于皮肤面。
于本实施例中,第一表面2001、第二表面2002、第一膜层2003及第二膜层2004为一体成型。
最后,对本实用新型的止血装置的制作过程作示意说明。于本实施例中,内套体10由高分子橡胶材料制作而成,可重复使用。外套体20由韧性强的无纺布制作而成,一次性使用,可减少交叉感染的几率。止挡层30由PE透明膜组成,其质地柔软且透气性好,与皮肤黏贴后可有效防止消毒液积聚于止血带内,从而保持皮肤干燥,减少皮肤损伤的发生几率。
针对弧形的尺寸设计,对于外套体20而言,第一边21(长弧边)的长度范围为80cm~120cm,第二边22(短弧边)的长度范围为75cm~115cm,第三边23及第四边24(连接边)的长度范围为7cm~12cm。对于内套体10而言,内套体10的长弧边的长度范围为50cm~70cm,内套体10的短弧边的长度范围为45cm~65cm,内套体10的连接长弧边和短弧边的连接边的长度范围为5cm~10cm。对于止挡层30而言,止挡层30的短弧边的长度范围为73cm~113cm,止挡层30自第一边21及/或第二边22延伸的距离范围为4cm~6cm。
具体而言,依据成人、儿童的上下肢的不同适用范围,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三种不同的型号的止血装置,其中,大号尺寸为:内套体10的长弧边为70cm、短弧边为65cm、连接边为10cm,外套体20的长弧边为120cm、短弧边为115cm、连接边为12cm,止挡层30的短弧边为113cm、延伸长度为5cm;中号尺寸为:内套体10的长弧边为60cm、短弧边为55cm、连接边为7m,外套体20的长弧边为100cm、短弧边为95cm、连接边为9cm,止挡层30的短弧边为93cm、延伸长度为5cm;小号尺寸为:内套体10的长弧边为50cm、短弧边为45cm、连接边为5cm,外套体20的长弧边为80cm、短弧边为75cm、连接边为7cm,止挡层30的短弧边为73cm、延伸长度为5cm。此外,外套体20的通孔设置在长弧边(即前述第一边21)上距离第一端201为2cm处,用于穿过充气气管11。
于实际使用时,在上臂上1/3处或大腿中1/3处,先用绵纸平整缠绕肢体两层,再将止血带绑扎于绵纸之上(注意充气皮管朝上,有PE透明膜一端朝下),松紧度以可放入一指为宜,之后将PE透明膜表面的易撕隔离纸去除,将PE透明膜黏贴于皮肤上,以防止消毒液逆流入止血带内,最后用纱布绷带缠绕加固数周即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止血装置的外套体可拆卸地套设于内套体,并且外套体的一侧还连接有用于防止液体流入外套体的止挡层,外套体为一次性使用而无需废弃内套体,节省医疗成本,同时可有效阻挡术中消毒液对止血绷带的污染及防止消毒液积聚于皮肤内,从而保持皮肤干燥,大大降低了皮肤损伤的发生率。
本实用新型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套体,连接有充气气管,借由该充气气管向该内套体充气;
外套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边和第二边及相对的第三边和第四边,该第三边连接该第一边及该第二边的第一端,该第四边连接该第一边及该第二边的第二端,该第二端与该第一端相对,该外套体包括相对的位于内侧的第一表面及位于外侧的第二表面,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围设形成腔体,该腔体用于容置该内套体且该充气气管伸出于该外套体外,该内侧为贴近该肢体的一侧,该外套体于邻近该第一端设有第一固定部,于邻近该第二端设有第二固定部,该外套体借由该第一固定部与该第二固定部的配合缠绕并固定于肢体;以及
止挡层,自该外套体的该第一边及/或该第二边向该外套体外部方向延伸,该止挡层位于该内侧的表面设有第三固定部,当该外套体缠绕该肢体时该止挡层以该第三固定部固定至该肢体表面,以阻止外界液体流入该外套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套体、该外套体及该止挡层均为弧形的带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边与该第二边是曲线形,该第一边大于该第二边,该第一边缠绕于该肢体的周径大的一侧,该第二边缠绕于该肢体的周径小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止挡层连接至该外套体的该第二边,其中,于手术消毒该肢体以抬高该肢体时,该止挡层阻止消毒液顺着该肢体流入该外套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边的长度范围为80cm~120cm,该第二边的长度范围为75cm~115cm,该第三边及该第四边的长度范围为7cm~12cm;该内套体的长弧边的长度范围为50cm~70cm,该内套体的短弧边的长度范围为45cm~65cm,该内套体的连接该长弧边和该短弧边的连接边的长度范围为5cm~10cm;该止挡层的短弧边的长度范围为73cm~113cm,该止挡层自该第一边及/或该第二边延伸的距离范围为4cm~6cm。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三固定部包括设置于该止挡层表面上的粘膜及隔离纸,于使用时,撕除该隔离纸以使该止挡层的该粘膜黏贴至该肢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套体还包括开口及通孔,该开口设置于该第三边或该第四边上以用于该内套体的进出,该通孔对应该内套体的该充气气管的位置设置以用于该充气气管穿过该外套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腔体内于该第一表面及该第二表面上附着有第一膜层,用于防止该外界液体渗漏至该腔体,且该第一表面上设有第二膜层以用于吸附该肢体。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表面、该第二表面、该第一膜层及该第二膜层为一体成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止血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内套体为高分子橡胶材质,该外套体为无纺布材质,该止挡层为PE透明膜材质。
CN201820455641.XU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止血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36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5641.XU CN209136760U (zh)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止血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455641.XU CN209136760U (zh)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止血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36760U true CN209136760U (zh) 2019-07-23

Family

ID=67263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45564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36760U (zh) 2018-04-02 2018-04-02 一种止血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367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394702A (en) Surgical sponge stick
JP3152398B2 (ja) 流体接続装置及び方法
AU2007254912B2 (en) A wound suction peg apparatus
JP5322002B2 (ja) 創傷用器具、及び該創傷用器具を用いた創傷用装置
JP2014531959A (ja) 開いた血管を閉鎖するための閉鎖デバイス
ES2640247T3 (es) Sistema de cierre vascular
CN209136760U (zh) 一种止血装置
CN107441612A (zh) 新生儿脐动静脉置管新型桥式固定法
CN209059337U (zh) 自动按压止血带及自动按压止血套装
CN208876994U (zh) 一种用于腹腔引流的敷贴
CN103961213B (zh) 灌洗型负压敷料
CN202821808U (zh) 一种眼科开睑器
CN213156194U (zh) 一种手术室护理用加压止血带
CN208942568U (zh) 加压抗感染的留置针敷贴
CN201572412U (zh) 一次性负压引流护创装置
CN209203744U (zh) 一种甲壳素型无菌敷贴
CN205885529U (zh) 一种透析用股静脉置管保护巾
CN203001243U (zh) 医用无菌罩
CN203915750U (zh) 用于四肢烧伤伤口的负压引流封闭传导装置
CN217066506U (zh) 一种肾透析用止血绷带
CN213075782U (zh) 一种穿刺点压迫止血胶带
CN218010152U (zh) 一种带负压吸引结构的医用手术薄膜
CN212522176U (zh) 一种防皱针刀贴
CN214382444U (zh) 防水敷贴袋
CN217886749U (zh) Picc导管防过敏固定绷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23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