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16437U - 一种供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16437U
CN209116437U CN201821948874.XU CN201821948874U CN209116437U CN 209116437 U CN209116437 U CN 209116437U CN 201821948874 U CN201821948874 U CN 201821948874U CN 209116437 U CN209116437 U CN 209116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heater
catoptric arrangement
heater box
heating instal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4887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亓文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oum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oum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oum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ouming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4887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16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16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16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供暖装置。供暖装置包括加热箱、设置于加热箱的送风装置以及设置于加热箱内的反射结构,加热箱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加热箱的空腔内连通。送风装置被设置为制造从进风口流入、从出风口流出的气流。反射结构的至少部分反射面位于发热体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的上游并朝向气流的下游方向。本实用新型的供暖装置可以高效率的向周围环境提供热量,使用户具有较好的取暖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供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取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供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供暖装置一般是采用发热管或者发热丝,利用反射板来向外界辐射热量,发热效率低,能耗高,并且发热装置裸露在外部很容易对人造成烫伤,取暖舒适度很差。
现有技术中,供暖装置的主要部件为散热件和发热元件,故发热元件和散热件之间的导热效率及散热效率是影响取暖效果的核心因素之一。目前,市场中的取暖产品中散热件一般为铝制翅片结构,一方面该种连接方式的装配工艺复杂,生产效率较低且能耗高;另一方面该种结构下的散热件的散热效率一般,辐射取暖的效果较差,长时间使用,导致屋内空气干燥,取暖舒适度降低且散热件表面温度过高很容易对人身体造成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暖装置,能够缓解现有技术中供暖装置供暖效率低、取暖舒适度差且容易对人体造成烫伤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供暖装置,包括:加热箱,加热箱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在加热箱的空腔内连通;设置于加热箱内的发热体;设置于加热箱的送风装置,送风装置被设置为制造从进风口流入、从出风口流出的气流;设置于加热箱内的反射结构,反射结构具有反射面,反射结构的至少部分反射面位于发热体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的上游并朝向气流的下游方向。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反射结构为板状,反射面设置于反射结构的其中一面。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供暖装置包括多个发热体,反射结构包括多个具有反射面的反射板,多个反射板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发热体的上游,各反射板的反射面朝向气流的下游方向。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反射结构上开设有通风孔。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反射结构包括主反射板和两个侧反射板,主反射板和侧反射板均设置有反射面;两个侧反射板设置于主反射板上相对的两侧,通风孔设置于主反射板上。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反射结构的边缘与加热箱的内壁之间无缝连接。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反射结构与加热箱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反射结构位于发热体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的上游,反射面朝向气流的下游方向。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反射结构的反射面围绕发热体。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进风口和出风口设置于加热箱相对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暖装置,设置在加热箱内的发热体通过工作在加热箱内产生热量,将发热体设置在加热箱内,可以避免发热体对使用者造成烫伤;送风装置工作,产生流动的气流,使气流通过加热箱的进风口进入加热箱,气流经过加热箱内的正在进行加热工作的加热体时,使气流变热,最终通过加热箱的出风口排出加热箱,最终通过对流实现对周围环境的供暖;由于发热体在进行加热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一部分通过气流带出加热箱,还有一部分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发出。在加热箱内的反射结构上设置反射面,且反射结构上至少部分反射面位于发热体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的上游并朝向气流的下游方向;反射结构上的反射面将发热体产生的热辐射向下游反射,最终通过加热箱的出风口将发热体辐射出的热量释放出加热箱,实现对供暖装置周围的环境进行辐射供暖。因此,本申请的供暖装置结合了辐射、传导以及对流的热量传播方式向周围环境供暖,供暖效果好且安全系数高,能给用户提供较为舒适的取暖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供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供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供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供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标:100-供暖装置;101-发热体;102-送风装置;200-加热箱;201-进风口;202-出风口;300-反射结构;301-通风孔;302-主反射板;303-侧反射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供暖装置100,包括:加热箱200,加热箱200设置有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在加热箱200的空腔内连通;设置于加热箱200内的发热体101;设置于加热箱200的送风装置102,送风装置102被设置为制造从进风口201流入、从出风口202流出的气流;设置于加热箱200内的反射结构300,反射结构300具有反射面,反射结构300的至少部分反射面位于发热体101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的上游并朝向气流的下游方向。应当理解,本实施例的发热体101连接有导线(图中未示出),以与供暖装置100外部或内部的电源电连接从而使发热体101通电而进入工作状态;同理,供暖装置100也可以包含用于连接吹风装置和电源的导线。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对送风装置102的结构不做具体的限定,能够产生从加热箱200的进风口201流入,从出风口202流出的气流即可,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送风装置102为排风扇,排风扇设置于加热箱200的出风口202,并设置为向出风口202外吹风,其也能够产生从加热箱200的进风口201流入,从出风口202流出的气流。
第二,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对反射结构300的形状不做具体的限定,示例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为了准确地向某一方向(本实施例中为下游的出风口202方向)反射热辐射,反射结构300是具有一定弧度的板状,其内凹面作为反射面。
第三,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的发热体101在加热箱200内的具体设置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发热体101可以相对设置在反射结构300的下游,也可被反射结构300围绕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供暖装置100,设置在加热箱200内的发热体101通电后在加热箱200内产生热量,将发热体101设置在加热箱200内,可以避免发热体101对使用者造成烫伤;送风装置102工作,产生流动的气流,使气流通过加热箱200的进风口201进入加热箱200,气流经过加热箱200内的正在进行加热工作的加热体时,使气流变热,最终通过加热箱200的出风口202排出加热箱200,最终通过对流实现对周围环境的供暖,这个过程包括了热传导和热对流。由于发热体101在进行加热工作的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一部分通过气流带出加热箱200,还有一部分热量通过热辐射的方式发出,因此,在加热箱200内的反射结构300上设置反射面,且反射结构300上至少部分反射面位于发热体101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的上游并朝向气流的下游方向;反射结构300上的反射面将发生辐射的热量最终通过加热箱200的出风口202将发热体101辐射出的热量反射出加热箱200,实现对供暖装置100周围的环境进行辐射供暖。因此,本申请的供暖装置100结合了辐射、传导以及对流的热量传播方式向周围环境供暖,供暖效果好且安全系数高,能给用户提供较为舒适的取暖体验。
可选地,请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进风口201和出风口202设置于加热箱200相对的两侧,发热体101设置于出风口202和进风口201之间。因此,气流可以在进入进风口201之后不必进行过多的转向便可直接朝向出风口202流动进而排出加热箱200,减小了气流的动量损失,也可以使得热辐射可以更好地从出风口202直接释放出来。
可选地,请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反射结构300为板状,反射面设置于反射结构300的其中一面。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可选的,反射结构300为板状,且具有一定的弧度,反射面位于具有反射结构300内凹的一侧,且朝向气流的下游方向,可以实现将加热箱200内发热体101辐射的热量通过反射从加热箱200的出风口202释放出,最终实现供暖装置100向周围环境的辐射供暖。
可选地,请参照图3,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供暖装置100包括多个发热体101,反射结构300包括多个具有反射面的反射板,多个反射板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发热体101的上游,各反射板的反射面朝向气流的下游方向。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示例的,多个发热体101产生热量后,发生辐射的热量通过反射板的反射面将热量通过加热箱200的出风口202反射出加热箱200,多个反射板的设置可以实现将更多发生辐射的热量反射出加热箱200,减小了热量发生辐射后的损失;多个反射板之间具有间隙,送风装置102产生的流动气流通过反射板之间的间隙进入加热箱200,并带走发热体101产生的部分热量,最终以热风的形式排出加热箱200,实现供暖装置100向周围环境的供暖。
可选地,请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反射结构300上开设有通风孔301。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示例的,在反射结构300的中部开设有通风孔301,送风装置102产生的流动气流,可以通过反射结构300上的通风孔301进入加热箱200,可以实现流动的气流将发热体101产生的部分热量通过加热箱200的出风口202带出加热箱200,最终实现供暖装置100对周围环境的对流供暖;反射结构300的反射面,可以将发热体101发生辐射部分的热量通过出风口202反射到供暖装置100周围的环境中,实现供暖装置100对周围环境的辐射供暖。
可选地,请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反射结构300包括主反射板302和两个侧反射板303,主反射板302和侧反射板303均设置有反射面;两个侧反射板303设置于主反射板302上相对的两侧,通风孔301设置于主反射板302上。
具体的,上述反射结构300的设计可以实现将加热箱200内发热体101辐射的更多的热量通过加热箱200的出风口202反射出去,向供暖装置100周围的环境提供更多的辐射热量,以营造舒适的供暖环境;通过在反射结构300的主反射板302上设置通风孔301,可以实现送风装置102将流动的气流送至加热箱200内,并将加热箱200内的发热体101产生的热量通过气流的流动从加热箱200的出风口202带出,最终实现供暖装置100同时向周围的环境进行辐射供暖和对流供暖。
可选地,请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反射结构300的边缘与加热箱200的内壁之间无缝连接。因此可以实现送风装置102产生的流动气流只能通过反射结构300上的通风孔301流向发热体101,并将发热体101产生的热量带出加热箱200,实现供暖装置100向周围环境的对流供暖。发热体101发出的热辐射可以通过反射结构300的反射面反射出加热箱200,最终同时实现供暖装置100向周围环境对流供暖和辐射供暖。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反射结构300与加热箱20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具体的,通过在反射结构300与加热箱200的内壁之间预留间隙,可以实现送风装置102将流动的气流送入加热箱200后,使流动的气流既可以通过间隙流向发热体101,也可以实现流动气流通过通风孔301流向发热体101,最终实现将发热体101产生的部分热量通过加热箱200的出风口202带出加热箱200,实现供暖装置100向周围的环境对流供暖;送风装置102通过间隙和通风孔301同时流向发热体101,并带走发热体101产生的热量,可以减少发热体101产生热量的浪费;反射结构300上的反射面可以将发热体101发生辐射的热量通过出风口202反射出加热箱200,最终实现供暖装置100同时向周围的环境进行对流供暖和辐射供暖。可选的,在反射结构300与加热箱200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的情况下,反射结构300上也可以不设置通风孔301。
可选地,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反射结构300位于发热体101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的上游,反射面朝向气流的下游方向。
具体的,通过将反射结构300设置在发热体101在气流流动方向上的上游,且反射结构300的反射面朝向气流流动的下流方向,可以实现通过反射结构300上的反射面将加热箱200内发热体101发生辐射的热量通过加热箱200的出风口202反射处加热箱200,最终实现供暖装置100向周围环境辐射供暖。
可选地,请参照图4,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反射结构300的反射面围绕发热体101。
具体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示例的,将反射结构300的反射面围绕在发热体101的周围,一方面,在加热箱200内,可以使发热体101产生的热量通过送风装置102更加均匀的带出加热箱200,最终为供暖装置100周围的环境供暖更加柔和,有助于营造舒适的供暖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将反射结构300的反射面围绕在发热体101的周围,可以避免因加热箱200内的发热体101发热产生光污染。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反射结构300的反射面围绕发热体101的具体方式不做具体的限定,反射结构300为一个完整的反射板时,则反射结构300的反射面同时将多根发热体101围绕在一起;在反射结构300包括多个反射板的情况下,可选的,可以将反射结构300上的多个反射板的反射面与各发热体101一一对应进行围绕。
第二,反射结构300上可以开设通风孔301,有利于送风装置102将流动气流通过通风孔301送进加热箱200,最终实现将发热体101产生的热量带出加热箱200。
具体的,上述供暖装置100可以实现加热箱200内空气的对流,流动的气流通过加热箱200的进风口201进入加热箱200,通过流动的气流将加热箱200内发热体101产生的热量从加热箱200的出风口202带出,最终实现供暖装置100的对流供暖。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加热箱,所述加热箱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在所述加热箱的空腔内连通;
设置于所述加热箱内的发热体;
设置于所述加热箱的送风装置,所述送风装置被设置为制造从所述进风口流入、从所述出风口流出的气流;
设置于所述加热箱内的反射结构,所述反射结构具有反射面,所述反射结构的至少部分反射面位于所述发热体在所述气流流动方向上的上游并朝向所述气流的下游方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为板状,所述反射面设置于所述反射结构的其中一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暖装置包括多个所述发热体,所述反射结构包括多个具有所述反射面的反射板,多个所述反射板一一对应地设置于各所述发热体的上游,各所述反射板的反射面朝向所述气流的下游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上开设有通风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包括主反射板和两个侧反射板,所述主反射板和所述侧反射板均设置有所述反射面;两个所述侧反射板设置于所述主反射板上相对的两侧,所述通风孔设置于所述主反射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的边缘与所述加热箱的内壁之间无缝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与所述加热箱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位于所述发热体在所述气流流动方向上的上游,所述反射面朝向所述气流的下游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结构的反射面围绕所述发热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供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加热箱相对的两侧。
CN201821948874.XU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供暖装置 Active CN209116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48874.XU CN209116437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供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48874.XU CN209116437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供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16437U true CN209116437U (zh) 2019-07-16

Family

ID=672064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48874.XU Active CN209116437U (zh) 2018-11-23 2018-11-23 一种供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164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0012142A1 (zh) 一种能使室内空气循环的辐射型电暖器
CN209116437U (zh) 一种供暖装置
CN205245311U (zh) 一种电暖风机
CN207741180U (zh) 一种电暖器
JP2004176995A (ja) 温水暖房機
CN207741184U (zh) 一种电暖器
CN208059026U (zh) 一种长风口风幕型取暖器
CN209605266U (zh) 一种散热器
CN205939374U (zh) 一种采暖器使用的散热器
CN209419895U (zh) 高效率加热元件
CN208720511U (zh) 热能集中的电加热风扇
CN206724453U (zh) 双风道磁能热水器
CN110006093A (zh) 取暖设备
CN206709387U (zh) 内循环加热器
CN209420223U (zh) 散热箱
CN205957284U (zh) 一种新型散热片
CN206073222U (zh) 一种空气对流式电磁加热取暖器
CN205957285U (zh) 一种散热片
CN210004597U (zh) 一种带暖风功能的热水器
CN214536443U (zh) 一种空气能换热系统
CN108386919A (zh) 一种超薄型渗透式空调器
CN208846525U (zh) 一种卫生间用光波热能回收暖风机
CN208952207U (zh) 电暖器
TWM566506U (zh) PTC ceramic heating hair dryer
CN203223976U (zh) 一种电热膜式取暖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