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15067U - 一种柱塞捕捉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柱塞捕捉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15067U
CN209115067U CN201821962818.1U CN201821962818U CN209115067U CN 209115067 U CN209115067 U CN 209115067U CN 201821962818 U CN201821962818 U CN 201821962818U CN 209115067 U CN209115067 U CN 2091150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nger
engaging portion
predeterminated position
stop collar
working b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628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书豪
唐勇
陈俊宏
苏诗策
刘树飞
张忠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Baisheng Bis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Baisheng Bis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Baisheng Bis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Baisheng Bis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628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150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150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150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或天然气开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柱塞捕捉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用于安装在井口管道上。当工作杆位于第四预设位置时,卡定部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此时卡定部位于井口管道内。柱塞在井口管道内上行的过程中,卡定部在柱塞的挤压下克服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由第二预设位置向第一预设位置运动。当柱塞表面的凹槽经过卡定部时,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卡定部向第二预设位置运动,并卡入柱塞表面的凹槽中,如此实现了对柱塞的捕捉,避免柱塞下落。如此,避免了柱塞在生产管道的入口处来回浮动,有助于提高油气井的产量,且有助于降低生产管道中的流体压力波动。

Description

一种柱塞捕捉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天然气或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柱塞捕捉器。
背景技术
柱塞是一种能够在油气井中上行自由运动的活塞。其能够在自重的作用下下落至井底,并在井底压力的作用下上行至井口。在柱塞上行过程中,柱塞举升位于其上方的液体,使这些液体通过井口的生产管道排出至井外。通过柱塞举升,能够排出油气井井底的积液,进而提高油气井的产量。
柱塞需要上行至井口的生产管道的入口上方后,柱塞下方的石油或天然气才能通过生产管道排出。柱塞下方的石油或天然气通过生产管道排出后,柱塞下方压力降低,柱塞下落封堵住生产管道的入口。待柱塞下方的压力恢复后,柱塞上行使生产管道的入口露出,石油或天然气继续生产。柱塞在生产管道的入口处来回浮动,影响石油或天然气的生产效率,导致生产管道中流体压力波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柱塞捕捉器,其能够捕捉上行中的柱塞,避免柱塞在生产管道的入口处来回浮动,有助于提高油气井的产量,且有助于降低生产管道中的流体压力波动。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柱塞捕捉器,包括:容纳筒;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容纳筒内的卡定部,卡定部被构造为在位于容纳筒内的第一预设位置和位于容纳筒外的第二预设位置之间运动;弹性复位件,弹性复位件被构造为对卡定部施加向第二预设位置运动的弹性力;以及设置在容纳筒内且与卡定部联动的工作杆,工作杆被构造为在第三预设位置和第四预设位置之间运动;其中,当工作杆位于第四预设位置时卡定部能够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运动;当工作杆由第四预设位置向第三预设位置运动时,工作杆带动卡定部由第二预设位置向第一预设位置运动。
进一步的,卡定部上设置有限位面;卡定部被构造为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限位面抵靠于容纳筒的内表面。
进一步的,卡定部上设置有与转轴同心的圆弧面;卡定部被构造为在第一预设位置与第二预设位置之间运动时,圆弧面与容纳筒的内表面抵靠。
进一步的,卡定部上设置有与转轴同心的柱塞支撑面;柱塞支撑面和圆弧面分别位于转轴的两侧。
进一步的,容纳筒内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工作杆可滑动地贯穿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柱塞捕捉器还包括设置在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之间的密封机构。
进一步的,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套、弹性套和弹簧;密封套可滑动地套设于工作杆;密封套靠近第一限位环的一端径向向外凸出形成接触环;弹性套套设于密封套;弹簧的一端与第二限位环抵靠;弹簧的另一端作用于弹性套以使弹性套紧贴接触环,且使接触环紧贴第一限位环;弹性套的外周面与容纳筒的内表面接触;弹性套的内周面与密封套的外周面接触;密封套的内周面与工作杆的外周面接触。
进一步的,弹性套由橡胶构成。
进一步的,弹性套包括多个相互独立且并排设置的橡胶环。
进一步的,密封套由聚四氟乙烯或尼龙制成。
进一步的,密封机构还包括设置在弹性套与弹簧之间的金属环;金属环套设于密封套。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用于安装在井口管道上。当工作杆位于第四预设位置时,卡定部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处于第二预设位置,此时卡定部位于井口管道内。柱塞在井口管道内上行的过程中,卡定部在柱塞的挤压下克服弹性复位件的弹性力由第二预设位置向第一预设位置运动。当柱塞表面的凹槽经过卡定部时,在弹性复位件的作用下,卡定部向第二预设位置运动,并卡入柱塞表面的凹槽中,如此实现了对柱塞的捕捉,避免柱塞下落。如此,避免了柱塞在生产管道的入口处来回浮动,有助于提高油气井的产量,且有助于降低生产管道中的流体压力波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实施例中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式,不应被看作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能够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A;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B;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的工作状态图A;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的工作状态图B;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的工作状态图C;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的工作状态图D;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中容纳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中工作杆分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中卡定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中弹性复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010-柱塞捕捉器;011-井口管道;011a-捕捉器安装孔;012-生产管道;013-柱塞;013a-捕捉槽;100-容纳筒;110-第一筒体;111-内螺纹段;112-内螺纹段;120-第二筒体;121-外螺纹段;122-内螺纹段;123-第一限位环;124-内螺纹段;130-第三筒体;131-外螺纹段;132-密封环槽;133-密封环槽;134-密封圈;135-密封圈;140-第四筒体;141-定位环;142-转轴孔;143-限位轴孔;144-支撑平面;145-止动销;150-第二限位环;151-定位环;200-卡定部;200a-柱塞支撑面;200b-至动面;200c-限位面;200d-圆弧面;200e-连接面;201-受力轴;202-转动孔;203-受力轴安装孔;204-卡槽;210-转轴;300-弹性复位件;310-卷簧;311-施力部;312-支撑部;400-工作杆;401-限位轴;410-螺纹杆;411-受力段;412-T形槽;413-外螺纹段;420-连接杆;421-杆体;422-颈部;423-颈部;424-头部;425-头部;430-至动杆;431-T形槽;432-限位槽;433-钩部;500-密封机构;510-密封套;511-接触环;520-弹性套;530-弹簧;540-金属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因此,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和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类术语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A。图3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的剖面结构示意图B。
请结合参照图1、图2和图3,在本实施例中,柱塞捕捉器010包括沿预设轴线延伸的容纳筒100。容纳筒100两端开放,在容纳筒100内设置有卡定部200、弹性复位件300和工作杆400。
卡定部200通过转轴210可转动地设置在容纳筒100内,并且卡定部200位于容纳筒100的一端。卡定部200被构造为在第一预设位置和第二预设位置之间运动。图2是卡定部200位于第一预设位置时的状态,此时卡定部200位于容纳筒100内。图3是卡定部200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的状态,此时卡定部200从容纳筒100的端部开口处伸出至容纳筒100外。弹性复位件300被构造为对卡定部200施加向第二预设位置运动的弹性力,使得卡定部200始终具备向第二预设位置运动的趋势。工作杆400设置在容纳筒100内,并被构造为沿轴向(与容纳筒100的轴线平行的方向)在第三预设位置和第四预设位置之间运动。图2是工作杆400位于第三预设位置时的状态。图3是工作杆400位于第四预设位置时的状态图。从第三预设位置向第四预设位置运动,即沿靠近卡定部200的方向运动。从第四预设位置向第三预设位置运动,即沿远离卡定部200的方向运动。工作杆400与卡定部200联动。如图2所示,当工作杆400位于第三预设位置时卡定部200被固定在第一预设位置。如图3所示,当工作杆400位于第四预设位置时,工作杆400不对卡定部200的运动造成限制,卡定部200能够在弹性复位件300的作用下从第一预设位置运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卡定部200也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从第二预设位置向第一预设位置运动。
图4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的工作状态图A,图5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的工作状态图B,图6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的工作状态图C,图7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的工作状态图D。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安装在井口管道011上,井口管道011上旁接有生产管道012。柱塞捕捉器010的安装位置位于生产管道012上方。图4-图6示意性的示出了柱塞013在井口管道011中从下往上运动的过程。在图6中柱塞013上行至最高点。图6-图7示意性的示出了柱塞013从最高点回落,直到被柱塞捕捉器010捕捉的过程。在井口管道011上开设有捕捉器安装孔011a。容纳筒100靠近卡定部200的一端对准捕捉器安装孔011a,并与井口管道011焊接固定。容纳筒100的轴线与井口管道011的轴线垂直。当卡定部200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卡定部200进入井口管道011内。柱塞013的外周面设置环形的捕捉槽013a。请参阅图4-图6。在工作时,当工作杆400位于第四预设位置,工作杆400不对卡定部200的运动造成限制,卡定部200能够在弹性复位件300的作用下从第一预设位置运动至第二预设位置,卡定部200也能够在外力的作用下从第二预设位置向第一预设位置运动。在不受外力的状态下,卡定部200位于第二预设位置,即卡定部200进入到井口管道011内。柱塞013在上行的过程中,从下至上抵顶卡定部200,使卡定部200从第二预设位置向第一预设位置运动。卡定部200与柱塞013的外周面接触,使得柱塞013能够自由上行,直到柱塞013上行至最高点。请参阅图6-图7,柱塞013上行至最高点后向下回落,当柱塞013上开设的捕捉槽013a经过卡定部200时,卡定部200在弹性复位件300的作用下运动至第二预设位置。此时,卡定部200嵌入捕捉槽013a中,柱塞013被卡定部200捕捉和支撑,进而不会继续下落。此时,柱塞013位于生产管道012的入口的上方。如此,避免了柱塞013在生产管道012的入口处来回浮动,有助于提高油气井的产量,且有助于降低生产管道中的流体压力波动。当需要释放柱塞013时,使工作杆400从第四预设位置运动至第三预设位置,工作杆400带动卡定部200从第二预设位置运动至第一预设位置,卡定部200脱离捕捉槽013a,柱塞013被释放。
可以采用气压、液压或电机驱动的方式控制工作杆400在第三预设位置和第四预设位置之间运动。在本实施例中,工作杆400与容纳筒100之间采用螺纹连接,通过转动工作杆400使工作杆400在第三预设位置和第四预设位置之间运动。下面,对容纳筒100和工作杆400进行进一步介绍。
图8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中容纳筒100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2、图3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容纳筒100包括第一筒体110、第二筒体120、第三筒体130和第四筒体140。第一筒体110、第二筒体120和第三筒体130依次通过螺纹固定连接。在第一筒体110的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段111,该内螺纹段111用于与工作杆400螺纹连接。在第一筒体110靠近第二筒体120的端部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段112。第二筒体120靠近第一筒体110的端部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段121。第一筒体110和第二筒体120通过内螺纹段112和外螺纹段121的螺纹连接固定成一体。第二筒体120靠近第三筒体130的端部内表面设置有内螺纹段122,第三筒体130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段131。第二筒体120和第三筒体130通过内螺纹段122和外螺纹段131的螺纹连接固定成一体。进一步的,第三筒体130的外表面设置有密封环槽132和密封环槽133。密封环槽132和密封环槽133沿轴向布置在外螺纹段131的两侧。在密封环槽132内设置有密封圈134,在密封环槽133内设置有密封圈135。密封圈134和密封圈135均紧贴于第二筒体120的内表面,实现第二筒体120和第三筒体130之间的密封。第四筒体140设置在第三筒体130内,第四筒体140靠近第二筒体120的一端设置有径向向外凸出的定位环141。沿轴向,定位环141被夹持在第二筒体120和第三筒体130之间,以将第四筒体140固定住。为了防止第四筒体140发生转动,第四筒体140和第三筒体130之间还设置有止动销145。止动销145一部分嵌入第四筒体140外表面开设的槽中,止动销145的另一部分嵌入第三筒体130内表面开设的槽中,进而限制第四筒体140和第三筒体130的相对转动。在第四筒体140上还相对开设有两个转轴孔142,用于固定转轴210。在第四筒体140上还相对开设有两个限位轴孔143,用于固定将下文中介绍的限位轴401。
图9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中工作杆400的分体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参照图2、图3和图9,工作杆400包括依次连接的螺纹杆410、连接杆420和至动杆430。螺纹杆410的一端构成用于与扳手或螺丝刀等工具连接的受力段411。扳手或螺丝刀等工具作用于受力段411,以使螺纹杆410转动。螺纹杆410的另一端开设有沿径向方向贯通的T形槽412。螺纹杆410两端之间的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段413,该外螺纹段413与内螺纹段111螺纹连接。通过转动螺纹杆410,可使工作杆400相对于容纳筒100轴向运动,从而实现工作杆400在第三预设位置和第四预设位置之间运动。连接杆420包括圆柱形的杆体421,在杆体421两端分别设置有小直径的颈部422和颈部423。在颈部422远离杆体421的一端连接有头部424,头部424的直径大于颈部422的直径。在颈部423远离杆体421的一端连接有头部425,头部425的直径大于颈部423的直径。杆体421、颈部422、颈部423、头部424和头部425同轴布置。颈部422和头部424可沿径向方向从侧面嵌入T形槽412中,从而在轴向上实现螺纹杆410和连接杆420的固定连接,同时允许螺纹杆410和连接杆42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至动杆430的一端开设有沿径向贯通的T形槽431。颈部423和头部425可沿径向从侧面嵌入T形槽431中,从而在轴向上实现至动杆430和连接杆420的固定连接,同时允许至动杆430和连接杆420之间发生相对转动。在至动杆430的另一端开设有限位槽432。限位轴401被容纳在限位槽432中。由于限位轴401通过第四筒体140上开设的两个限位轴孔143固定,因此限位轴401能够阻止至动杆430发生转动。同时,当限位轴401与限位槽432的底部接触时,工作杆400到达第四预设位置且无法继续沿第三预设位置至第四预设位置的方向运动。至动杆430开设有限位槽432的端部延伸出两个相对的钩部433。两个钩部433之间的空间用于容纳卡定部200。两个钩部433用于与卡定部200上的受力轴201(将在下文中介绍)结合。工作杆400从第四预设位置向第三预设位置运动的过程中,钩部433拉动受力轴201,进而带动卡定部200从第二预设位置运动至第一预设位置。需要指出的是,当限位轴401与限位槽432的底部接触时,钩部433依然完全位于容纳筒100内部。
图10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中卡定部200的结构示意图。卡定部200整体为具有一定厚度的片状。卡定部200的周面包括依次连接的柱塞支撑面200a、至动面200b、限位面200c、圆弧面200d和连接面200e。在卡定部200上开设有沿厚度方向贯穿的转动孔202和受力轴安装孔203。其中,受力轴201贯穿受力轴安装孔203并与卡定部200固定连接。在工作杆400从第四预设位置向第三预设位置运动的过程中,两个钩部433用于与受力轴201的两端结合,并拉动受力轴201,使卡定部200从第二预设位置向第一预设位置运动。转轴210贯穿转动孔202。转轴210与转动孔202间隙配合,两者之间可相对转动。至动面200b、限位面200c和连接面200e均为平直的平面。柱塞支撑面200a和圆弧面200d分别位于转轴210的两侧。柱塞支撑面200a为圆弧形,柱塞支撑面200a与转轴210同心。圆弧面200d也与转轴210同心。当卡定部200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限位面200c抵靠于第四筒体140的内表面。如此,当卡定部200捕捉柱塞013的过程中,柱塞013的重量以及捕捉柱塞013产生的冲击通过限位面200c传递至容纳筒100,避免了转轴210承受过大的冲击,如此大大增加了转轴210的使用寿命,可有效降低转轴210断裂的几率。进一步的,在第四筒体140的内表面还设置有与限位面200c对应的支撑平面144。当卡定部200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限位面200c与支撑平面144面接触,如此,增加了卡定部200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的稳定性,也能够有效降低限位面200c和第四筒体140的磨损变形。当卡定部200位于第二预设位置时,至动面200b相对于井口管道011的轴线是倾斜的,当柱塞013上行并抵顶至动面200b时,至动面200b与柱塞013可滑动地配合,使卡定部200能够从第二预设位置向第一预设位置转动。在卡定部200从第二预设位置向第一预设位置转动的过程中,圆弧面200d与第四筒体140的内表面接触,使得卡定部200能够顺畅地转动。进一步的,在卡定部200从第二预设位置向第一预设位置转动的过程中,圆弧面200d与第四筒体140的支撑平面144线接触。在释放被捕捉的柱塞013时,将工作杆400从第四预设位置移动至第三预设位置。这个过程中,柱塞支撑面200a与柱塞013线接触,其摩擦力低。另外由于柱塞支撑面200a与转轴210同心,使得卡定部200能够顺畅的从第二预设位置向第一预设位置转动,有效降低了驱动工作杆400从第四预设位置移动至第三预设位置所需要的力。在连接面200e上开设有向内凹陷的卡槽204,卡槽204用于与将在下文中描述的弹性复位件300连接。
图11为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中弹性复位件300的结构示意图。弹性复位件300包括同轴且间隔设置的两个卷簧310。两个卷簧310分别设置在卡定部200的两侧,且两个卷簧310均套设在转轴210上。两个卷簧310的一端相互连接形成被容纳在卡槽204内的施力部311,两个卷簧310的另一端延伸出形成与第四筒体140的内表面接触的支撑部312。进一步的,支撑部312抵顶在限位面200c上。两个卷簧310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由于支撑部312抵顶在限位面200c上,支撑部312无法移动,因此施力部311将使动卡定部200具备从第一预设位置向第二预设位置运动的趋势。当卡定部200不受其他外力的作用时,施力部311带动卡定部200从第一预设位置向第二预设位置运动。
柱塞捕捉器010在工作中,除了需要实现对柱塞013的捕捉和释放,还需要确保良好的密封性,以避免流体通过柱塞捕捉器010泄露。本实施例提供的柱塞捕捉器010中,容纳筒100和工作杆400能够相对运动,这需容纳筒100和工作杆400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动密封。为了实现容纳筒100和工作杆400之间的密封,在本实施例中,容纳筒100内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环123和第二限位环150。第一限位环123由第二筒体120的内周面径向向内凸出形成。第二限位环150的外周面设置有外螺纹,第二筒体120的内周面设置有内螺纹段124,内螺纹段124与第四筒体140相邻。第二限位环150与第二筒体120上的内螺纹段124螺纹连接。第二筒体120靠近第四筒体140的一端径向向外凸出形成定位环151。沿轴向,定位环151被夹持在第二筒体120和第四筒体140之间。连接杆420贯穿第一限位环123和第二限位环150。连接杆420分别与第一限位环123和第二限位环150间隙配合,以使连接杆420能够相对于第一限位环123和第二限位环150轴向滑动。在第一限位环123与第二限位环150之间设置有密封机构500。密封机构500为套设在连接杆420上的轴密封机构,其能够与连接杆420之间发生轴向滑动,同时实现连接杆420与第二筒体120之间的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机构500包括密封套510、弹性套520和弹簧530。密封套510套设在连接杆420上,密封套510靠近第一限位环123的一端径向向外凸出形成接触环511。弹性套520套设在密封套510上。弹簧530套设在连接杆420上,弹簧530的一端与第二限位环150抵靠,弹簧530的另一端作用于弹性套520的端部。弹簧530始终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弹簧530对弹性套520施加沿轴向的弹性力,使弹性套520带动密封套510向第一限位环123运动,最终使得接触环511与第一限位环123紧贴,形成密封。在弹簧530施加的轴向力的作用下,弹性套520在径向方向上发生形变,使得弹性套520的外周面紧贴第二筒体120的内表面,同时弹性套520的内周面紧贴密封套510的外周面并对密封套510施加径向向内的压力。弹性套520对密封套510施加的径向向内的压力,使得密封套510的内周面能够紧贴连接杆420的外周面。上述结构实现了弹性套520的外周面与第二筒体120内表面之间的密封,实现了弹性套520的内周面与密封套510之间的密封,实现了密封套510的内周面与连接杆420之间的密封。如此,即实现了连接杆420与第二筒体120之间的密封,避免了柱塞捕捉器010发生泄漏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套520由橡胶构成。更进一步的,弹性套520包括多个相互独立且并排设置的橡胶环。多个橡胶环在弹簧530施加的轴向力的作用下相互紧贴。在弹簧530施加的轴向力的作用下,各个橡胶环各自单独发生径向形变,能够确保密封套510轴向各处受到较为均匀的径向压力,进而提高密封套510与连接杆420之间的密封性能。
进一步的,密封套510可以由聚四氟乙烯或尼龙制成,在本实施例中,密封套510由聚四氟乙烯制成。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密封机构500还包括设置在弹性套520与弹簧530之间的金属环540;金属环540套设于密封套510上。弹簧530的弹性力通过金属环540作用于弹性套520上,使得弹性套520能够受到更加均匀的轴向力,有助于增加弹性套520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纳筒;
通过转轴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容纳筒内的卡定部,所述卡定部被构造为在位于所述容纳筒内的第一预设位置和位于所述容纳筒外的第二预设位置之间运动;
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被构造为对所述卡定部施加向所述第二预设位置运动的弹性力;以及
设置在所述容纳筒内且与所述卡定部联动的工作杆,所述工作杆被构造为在第三预设位置和第四预设位置之间运动;
其中,当所述工作杆位于所述第四预设位置时所述卡定部能够在所述第一预设位置和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之间运动;当所述工作杆由所述第四预设位置向所述第三预设位置运动时,所述工作杆带动所述卡定部由所述第二预设位置向所述第一预设位置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部上设置有限位面;所述卡定部被构造为位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时,所述限位面抵靠于所述容纳筒的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同心的圆弧面;所述卡定部被构造为在所述第一预设位置与所述第二预设位置之间运动时,所述圆弧面与所述容纳筒的内表面抵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定部上设置有与所述转轴同心的柱塞支撑面;所述柱塞支撑面和所述圆弧面分别位于所述转轴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纳筒内固定设置有第一限位环和第二限位环;所述工作杆可滑动地贯穿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
所述柱塞捕捉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限位环和所述第二限位环之间的密封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机构包括密封套、弹性套和弹簧;所述密封套可滑动地套设于所述工作杆;所述密封套靠近所述第一限位环的一端径向向外凸出形成接触环;所述弹性套套设于所述密封套;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环抵靠;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作用于所述弹性套以使所述弹性套紧贴所述接触环,且使所述接触环紧贴所述第一限位环;
所述弹性套的外周面与所述容纳筒的内表面接触;所述弹性套的内周面与所述密封套的外周面接触;所述密封套的内周面与所述工作杆的外周面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套由橡胶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套包括多个相互独立且并排设置的橡胶环。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套由聚四氟乙烯或尼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柱塞捕捉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弹性套与所述弹簧之间的金属环;所述金属环套设于所述密封套。
CN201821962818.1U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柱塞捕捉器 Active CN2091150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2818.1U CN209115067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柱塞捕捉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62818.1U CN209115067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柱塞捕捉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15067U true CN209115067U (zh) 2019-07-16

Family

ID=67206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62818.1U Active CN209115067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柱塞捕捉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1506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86245A (zh) * 2018-11-27 2019-02-26 成都百胜野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柱塞捕捉器
CN112302555A (zh) * 2019-07-29 2021-02-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井下卡定装置和管柱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86245A (zh) * 2018-11-27 2019-02-26 成都百胜野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柱塞捕捉器
CN112302555A (zh) * 2019-07-29 2021-02-0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井下卡定装置和管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115067U (zh) 一种柱塞捕捉器
CN109386245A (zh) 一种柱塞捕捉器
CN209698916U (zh) 一种用于激波管膜片固定的对接装置
CN110294077A (zh) 一种超大型海上浮式平台及其对接成型方法
CN203432472U (zh) 一种导弹用驱动装置锁紧机构
CN209339895U (zh) 可调偏抽油机光杆密封器
CN201844056U (zh) 一种偏心旋转阀
CN205013738U (zh) 上装式固定球球阀
CN103452834A (zh) 一种机械强扭式柱塞旋转器
CN211852379U (zh) 一种用于工程机械的液压缓冲装置
CN208619089U (zh) 一种双旋转抽油器
CN108895177B (zh) 一种应用于焦炭塔汽油吸附装置的耐磨球阀
CN110185406A (zh) 井下工具捕捉器
CN203516078U (zh) 一种机械强扭式柱塞旋转器
CN208867084U (zh) 一种球头拉玛座及横直拉杆球头拆卸专用工具
CN207513728U (zh) 一种贯流式水轮机的导叶密封装置
CN206280583U (zh) 流态化仓泵锁气盘阀
CN201972645U (zh) 多功能抽油机井口光杆密封装置
CN206829232U (zh) 一种机械式快速连接器
CN212177917U (zh) 一种结合平面密封和锥面密封的波纹管阀门
CN214303778U (zh) 防漏失阀
CN212868472U (zh) 一种便于拆卸压力表截止阀
CN110000724A (zh) 一种用于激波管膜片固定的对接装置
CN205824255U (zh) 一种上装式固定球阀
CN217328675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燃气安全切断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