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13479U - 一种便携式臭氧发生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臭氧发生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13479U
CN209113479U CN201821959474.9U CN201821959474U CN209113479U CN 209113479 U CN209113479 U CN 209113479U CN 201821959474 U CN201821959474 U CN 201821959474U CN 209113479 U CN209113479 U CN 20911347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ozone
outer cover
generating unit
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59474.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宝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959474.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1347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1347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1347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Water By Oxidation Or Red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臭氧发生器,包括外罩和固定在外罩内部的水冷风冷散热系统、臭氧发生单元、进气系统,对应地,在所述外罩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水冷风冷散热系统设置在所述出气口的内侧,用于通过水循环的方式对所述臭氧发生单元进行散热,所述进气系统的进气端设置在所述进气口的内侧,所述进气系统的出气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单元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的臭氧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到外罩外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实现了臭氧发生器的小型化设计,并且结构布局更合理,使用户可以随身携带使用,只要有电源即可启动设备工作产生臭氧。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臭氧发生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臭氧发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臭氧发生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臭氧发生器大都是大型的臭氧发生器,设备体积庞大,不能轻易挪动,更不能随身携带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臭氧发生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臭氧发生器体积庞大不便携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臭氧发生器,包括外罩和固定在外罩内部的水冷风冷散热系统、臭氧发生单元、进气系统,对应地,在所述外罩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水冷风冷散热系统设置在所述出气口的内侧,用于通过水循环的方式对所述臭氧发生单元进行散热,所述进气系统的进气端设置在所述进气口的内侧,所述进气系统的出气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单元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的臭氧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到外罩外部。
所述水冷风冷散热系统包括水冷散热器、散热风扇和循环水泵,所述水冷散热器与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的水冷散热通道连通,所述循环水泵驱动水在所述水冷散热器和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的水冷散热通道之间循环,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方向对应所述水冷散热器,并且所述水冷散热器位于所述散热风扇和所述外罩的出气口之间。
所述散热风扇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冷散热器的侧面。
所述进气系统包括引风风扇、风筒和空气滤芯,所述空气滤芯设置在所述风筒内,所述引风风扇连接在所述风筒上。
所述臭氧发生单元包括水冷散热通道和臭氧气体通道,二者并排布置,并且所述水冷散热通道和所述臭氧气体通道之间共用同一个侧壁,所述臭氧气体通道的入口与所述进气系统的出气端连通。
所述外罩呈圆筒形状,并且外罩的底部为开口端,作为进气口进气。
所述出气口是在所述外罩的侧壁上开设的呈栅格形状的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实现了臭氧发生器的小型化设计,并且结构布局更合理,使用户可以随身携带使用,只要有电源即可启动设备工作产生臭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式臭氧发生器的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去掉外罩之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纵剖图;
图4是臭氧发生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进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水冷风冷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以上附图中,为了观看方便,省略了设备中的气管和水管等连接管。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
1、外罩;11、进气口;12、出气口;
2、水冷风冷散热系统;21、水冷散热器;22、散热风扇;23、循环水泵;
3、臭氧发生单元;
4、进气系统;41、引风风扇;42、风筒;43、空气滤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臭氧发生器,包括外罩1和固定在外罩1内部的水冷风冷散热系统2、臭氧发生单元3、进气系统4,对应地,在所述外罩1上设有进气口11和出气口12,所述水冷风冷散热系统2设置在所述出气口12的内侧,用于通过水循环的方式对所述臭氧发生单元3进行散热,所述进气系统4的进气端设置在所述进气口11的内侧,所述进气系统4的出气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单元3连通,用于将过滤后的空气送入到所述臭氧发生单元3,所述臭氧发生单元3的臭氧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到外罩1外部,以将臭氧发声单元产生的臭氧输送出去。
所述水冷风冷散热系统2包括水冷散热器21、散热风扇22和循环水泵23,所述水冷散热器21与所述臭氧发生单元3的水冷散热通道连通,所述循环水泵23驱动水在所述水冷散热器21和所述臭氧发生单元3的水冷散热通道之间循环,所述散热风扇22的出风方向对应所述水冷散热器21,并且所述水冷散热器21位于所述散热风扇22和所述外罩1的出气口12之间。
所述散热风扇22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冷散热器21的侧面,以使散热风扇的送风直接吹向所述水冷散热器21,以将所述水冷散热器21的表面的热量带走,从而对所述水冷散热器21内部的冷却水进行降温。
所述进气系统4包括引风风扇41、风筒42和空气滤芯43,所述空气滤芯43设置在所述风筒42内,所述引风风扇41连接在所述风筒42上,所述风筒42和所述空气滤芯43采用同心布置,使二者之间形成一个环形的进风通道,外部的空气经过风筒42和空气滤芯43之间的空隙进入到空气滤芯43内部,从而使空气滤芯43对空气进行过滤。
所述臭氧发生单元3包括水冷散热通道和臭氧气体通道,二者并排布置,并且所述水冷散热通道和所述臭氧气体通道之间共用同一个侧壁,所述臭氧气体通道的入口与所述进气系统的出气端连通。通常地,水冷散热通道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设置在相对应的斜对角的位置,臭氧气体通道也设置有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也分别设置在相对应的斜对角的位置,并且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的设置相错开。
所述外罩1呈圆筒形状,并且外罩1的底部为开口端,作为进气口进气。
所述出气口12是在所述外罩1的侧壁上开设的呈栅格形状的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实现了臭氧发生器的小型化设计,并且结构布局更合理,使用户可以随身携带使用,只要有电源即可启动设备工作产生臭氧。
综上,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便携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和固定在外罩内部的水冷风冷散热系统、臭氧发生单元、进气系统,对应地,在所述外罩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水冷风冷散热系统设置在所述出气口的内侧,用于通过水循环的方式对所述臭氧发生单元进行散热,所述进气系统的进气端设置在所述进气口的内侧,所述进气系统的出气端与所述臭氧发生单元连通,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的臭氧出口通过管路连接到外罩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冷风冷散热系统包括水冷散热器、散热风扇和循环水泵,所述水冷散热器与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的水冷散热通道连通,所述循环水泵驱动水在所述水冷散热器和所述臭氧发生单元的水冷散热通道之间循环,所述散热风扇的出风方向对应所述水冷散热器,并且所述水冷散热器位于所述散热风扇和所述外罩的出气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散热风扇固定连接在所述水冷散热器的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系统包括引风风扇、风筒和空气滤芯,所述空气滤芯设置在所述风筒内,所述引风风扇连接在所述风筒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臭氧发生单元包括水冷散热通道和臭氧气体通道,二者并排布置,并且所述水冷散热通道和所述臭氧气体通道之间共用同一个侧壁,所述臭氧气体通道的入口与所述进气系统的出气端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罩呈圆筒形状,并且外罩的底部为开口端,作为进气口进气。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气口是在所述外罩的侧壁上开设的呈栅格形状的气孔。
CN201821959474.9U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便携式臭氧发生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1347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9474.9U CN209113479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便携式臭氧发生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59474.9U CN209113479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便携式臭氧发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13479U true CN209113479U (zh) 2019-07-16

Family

ID=672065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59474.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113479U (zh) 2018-11-27 2018-11-27 一种便携式臭氧发生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1347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8651A (zh) * 2020-02-10 2020-06-12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便携式车载臭氧发生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8651A (zh) * 2020-02-10 2020-06-12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便携式车载臭氧发生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3078256A1 (zh) 一种充电桩及充电桩的控制方法
CN206179636U (zh) 一种内置散热结构的变压器
CN110219732A (zh) 一种耐高温静振柴汽油发电机组
CN209113479U (zh) 一种便携式臭氧发生器
CN212344303U (zh) 一种带有散热装置的电视显示屏
CN214099791U (zh) 新能源汽车高压电池热管理装置
CN207969292U (zh) 一种机电设备用散热装置
CN206713204U (zh) 一种高效网络防尘散热设备
CN206533672U (zh) 一种双水箱ups电源
CN106988855A (zh) 一种无人机上专用的发动机散热装置
CN209310574U (zh) 一种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空空冷却器
CN203423584U (zh) 一种发电机的散热装置
CN206674001U (zh) 一种网络隔离设备
CN215819246U (zh) 一种散热型防尘电气柜
CN214007306U (zh) 一种用于柴油发电机组的节能型冷却装置
CN215253161U (zh) 一种具有防尘散热结构的智慧泵站
CN205639005U (zh) 组合式冷却装置
CN212380228U (zh) 一种变压器内置防尘结构
CN205064072U (zh) 一种柴油机发电机组用高效冷却系统
CN114336368A (zh) 一种户内交流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设备柜
CN207047174U (zh) Lng生产冷却装置
CN206260171U (zh) 一种多功能计算机中控机系统
CN209183362U (zh) 具有防灰除尘功能的变压器
CN209283412U (zh) 一种多气口的音响
CN206176560U (zh) 空调器及其风管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16

Termination date: 2021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