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100749U - 液位控制器及其液位控制系统 - Google Patents

液位控制器及其液位控制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100749U
CN209100749U CN201821787693.3U CN201821787693U CN209100749U CN 209100749 U CN209100749 U CN 209100749U CN 201821787693 U CN201821787693 U CN 201821787693U CN 209100749 U CN209100749 U CN 2091007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ontrol cabinet
level controller
fluid level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8769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世林
徐礼富
李和平
陈银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nhui Redstar Valv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Redstar Valv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Redstar Valve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Redstar Valv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8769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1007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1007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1007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Non-Electrical Vari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位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位控制器及其液位控制系统。所述液位控制器,安装于储液装置内,用以控制所述储液装置内流体介质的液位,所述液位控制器包括控制箱、控制管以及防水组件,所述控制箱上开设有控制孔,所述控制管安装于所述控制箱上,所述控制的一端与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储液装置内的预定位置,所述防水组件设于所述控制箱上,用以防止流体介质提前从所述控制孔进入所述控制箱内。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液位控制系统,所述液位控制系统包括所述液位控制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防水组件,能够防止流体介质提前进入所述控制箱内,使得所述液位控制的工作更加稳定。

Description

液位控制器及其液位控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位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位控制器及其液位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液位控制器,安装于储液装置内,用以控制储液装置内液位的高低。液位控制器根据控制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电子式液位开关控制、浮球开关控制,虹吸式控制等。液位控制器主要是控制阀门的开启及关闭,以对储液装置进行补液来实现液位的高低的控制。
虹吸式液位控制器主要通过虹吸原理来实现阀门的控制,虹吸式控制器主要包括控制箱、虹吸管组件、浮动组件等,浮动组件设于控制箱内,虹吸管组件的一端与控制箱内部连通,另一端伸入储液装置内预定位置。
就目前而言,现有的虹吸式液位控制器在工作的过程中,控制箱内易进入流体介质,使得虹吸式液位控制器非正常关闭,影响了液位控制器及阀门的正常工作,运行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运行稳定的液位控制器及液位控制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液位控制器,安装于储液装置内,用以控制所述储液装置内流体介质的液位,所述液位控制器包括控制箱、控制管以及防水组件,所述控制箱上开设有控制孔,所述控制管安装于所述控制箱上,所述控制管的一端与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储液装置内的预定位置,所述防水组件设于所述控制箱上,所述防水组件用以在流体介质流入储液装置内的过程中,防止流体介质从所述控制孔进入所述控制箱内。
在本申请中,通过设置防水组件,以防止在流体介质流入储液装置内的过程中,流体介质从所述控制孔进入所述控制箱内,从而避免了控制箱内的浮动组件在流体介质流入储液装置内的过程中受到浮力作用,将所述液位控制器关闭,影响所述储液装置的正常储液;同时,避免了所述液位控制器的非正常关闭,运行的稳定性更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组件包括防水单元,所述防水单元设于所述控制箱上,并与所述控制箱之间围成收容腔,所述控制孔位于所述收容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单元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收容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位控制器还包括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安装于所述控制箱上,所述防水单元设于所述阀体组件与所述控制箱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单元为防水罩,所述防水罩罩设于所述控制箱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密封单元,所述密封单元设于所述控制箱、所述控制管以及所述阀体组件之间,并密封所述控制箱、所述控制管以及所述阀体组件三者之间的间隙,以防止流体介质经所述间隙流入所述控制孔内。
密封单元的设置,进一步防止流体介质从所述控制孔进入所述控制箱内,进一步地保证了所述液位控制器以及阀门的正常工作,提高了所述液位控制器的控制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单元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控制箱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阀体组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控制管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控制管上,并密封所述控制管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控制管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的间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单元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控制箱与所述阀体组件之间,以将所述控制箱与所述阀体组件之间的间隙密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控制箱的周向,所述控制箱上的控制孔的位置与所述控制箱上的控制管的位置互相错开设置。
将所述控制孔与所述控制管错开设置,可防止流体介质经所述控制管的引流从所述控制孔进入所述控制箱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液位控制器还包括阀体组件、浮动组件以及差动式密封组件,所述控制箱安装于所述阀体组件上,所述浮动组件设于所述控制箱内,所述差动式密封组件的一端与所述阀体组件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浮动组件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管的一端为进液口,另一端为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伸入所述储液装置内并靠近所述储液装置的底部,所述出液口与所述控制箱内部连通,所述控制管具有相对设置的最高点G及最低点L,所述控制孔的位置位于所述最高点G与所述最低点L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液位控制系统,包括液位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液位控制器连接的阀门组件,所述液位控制器采用上述的液位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液位控制器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防水组件,以防止在流体介质流入储液装置内的过程中,流体介质从所述控制孔进入所述控制箱内,从而避免了控制箱内的浮动组件在流体介质流入储液装置内的过程中受到浮力作用,将所述液位控制器关闭,影响所述储液装置的正常储液;同时,避免了所述液位控制器的非正常关闭,运行的稳定性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位控制系统的控制流程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位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主阀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位控制器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位控制器的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5中A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图6中B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位控制器的另一视角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控制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液位控制系统100、储液装置101、连接管102、主阀门组件10、主阀体11、主进口111、主出口112、主阀瓣12、先导孔121、主阀座13、主弹性件14、主腔室15、液位控制器20、阀体组件21、第二安装孔21a、阀体211、第一进口211a、第二出口211b、腔室211c、补气腔211d、阀盖212、补气孔212a、阀座213、第一出口213a、安装台阶213b、安装腔213c、第一定位台阶213d、凸部2131、阀瓣22、阀瓣的外侧221、阀瓣的内侧222、通孔223、导向块224、阀芯23、阀芯的第一端231、阀芯的第二端232、台阶233、通道234、第一通道234a、第二通道234b、弹性件235、差动式密封组件30、密封件31、浮动组件40、浮筒41、实心结构42、控制箱50、控制孔51、收容腔52、安装部53、第一安装孔54、控制管60、进液口61、出液口62、第一弯曲部63、第二弯曲部64、防倒吸装置70、补气阀瓣71、浮动部711、浮动槽711a、补气密封件712、过滤装置80、防水组件90、防水单元91、防水罩911、排气孔912、密封单元92、第一密封件921、第二密封件92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装设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固定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供一种液位控制器系统100,用以控制储液装置101内流体介质的液位,实现所述储液装置101的自动补给流体介质的功能。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液装置101可以是水池、水箱、油箱等,所述流体介质可以是水、油等液体。
所述液位控制系统100包括主阀门组件10以及液位控制器20,所述主阀门组件10连接于管路组件上,所述液位控制器20设于所述储液装置101内并与所述主阀门组件10连接,用以控制所述阀门组件10的开启及关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阀门组件10为普通的阀门组件,例如,所述主阀门组件10可以为轴流式水控阀、膜片式水控阀等。当然,所述液位控制器20也可以单独使用,即将所述液位控制器20连接于管路组件上,通过所述液位控制器20本身的开启/关闭来控制所述储液装置101的液位。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所述储液装置101内流体介质的液位指的是流体介质在储液装置101内位置的高低。
在本实施例中,以所述液位控制器20控制所述主阀门组件10的开启或关闭为阐述对象,具体地描述所述液位控制器20的结构以及控制原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阀门组件10为轴流式水控阀,所述液位控制器20与所述主阀门组件10之间通过连接管102连接。
请参阅图3,所述主阀门组件10包括主阀体11、主阀瓣12、主阀座13以及主弹性件14。所述主阀瓣12安装于主阀体11内,并与主阀体11之间围成主腔室15,所述主阀座13安装于所述主阀体11上,所述连接管10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主阀体11上,并与所述主腔室15连通,所述主阀瓣12上开设有先导孔,所述主阀针14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先导孔内,且所述主阀针14的外壁与所述先导孔的内壁之间具有间隙,所述主弹性件14位于所述主腔室15内,所述主弹性件14的一端抵靠于所述主阀瓣12上,另一端抵靠在主腔室15的内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主阀体11上开设于用以供流体介质流入的主进口111及供流体流出并与所述储液装置101连接的主出口112。所述主阀瓣12上开设有先导孔121,并通过所述先导孔121将所述主进口111与所述主腔室15之间连通。所述液位控制器20通过所述主进口111与所述主出口112之间连通和隔断以实现对所述储液装置101内流体介质液位的控制。
请参阅图4至图8,所述液位控制器20包括阀体组件21、阀瓣22、阀芯23、差动式密封组件30、浮动组件40、控制箱50以及控制管60。所述阀瓣22及阀芯23设于阀体组件21内,所述阀瓣22上开设有通孔223,所述阀芯23的一端安装于所述通孔223内,所述浮动组件40设于所述控制箱50内,所述差动式密封组件30设于所述控制箱50与所述阀体组件21之间,所述差动式密封组件30一端与所述阀芯23配合,另一端与所述浮动组件40配合,从而通过所述浮动组件40带动所述差动式密封组件30运动,以使所述阀瓣22移动实现所述液位控制器20开启及关闭。
所述阀体组件21包括阀体211、阀盖212以及阀座213,所述阀体211通过螺纹连接、焊接连接等方式安装于所述阀座213上,所述阀盖212盖设于所述阀座213上。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阀体211与所述阀座213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所述阀体211上开设用以供流体介质进入的第一进口211a及供流体介质流出的第二出口211b,所述阀瓣22设于所述阀体211内,所述阀瓣22、所述阀体211以及阀座213三者之间围成腔室211c,所述第一进口211a用以与外部的管路组件连接,以引导流体介质进入所述阀体211,所述第二出口211b与所述储液装置101连通,以使从所述第二出口211b流出的流体介质能够流入所述储液装置101内,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控制所述阀瓣22的移动从而控制所述第一进口211a与所述第二出口211b之间连通或者隔断,以实现所述液位控制器20的开启及关闭。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口211a处设有快接插口,所述快接插口用以与外部管路配合,以实现外部管路的快速连接。
所述阀座213上设有安装台阶213b,所述阀体211安装于所述安装台阶213b上。进一步地,所述阀座213上开设有安装腔213c以及用以供流体介质流出的第一出口213a,所述腔室211c位于所述第一出口213a及第二出口211b之间,所述第一出口213a一端与所述储液装置10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安装腔213c连通,所述阀芯23安装于所述安装腔213c内并与所述阀瓣22连接,所述差动式密封组件30安装于所述安装腔213c内以与所述阀芯23配合。进一步地,所述阀座213设有凸部2131,所述凸部2131上开所述安装腔213c。
所述阀瓣22大致呈“碗”状,所述阀瓣22设于所述阀体211以及阀座213之间,所述阀瓣22的开口朝向所述阀座213设置。进一步地,所述阀瓣22具有朝向所述第一进口211a的外侧221以及朝向所述腔室211c的内侧222,所述阀瓣的内侧222的表面积大于所述阀瓣22的外侧221的表面积。
所述通孔223将所述腔室211c与所述第一进口211a连通设置。所述阀芯23的一端伸入所述通孔223内,所述阀芯23的外壁与所述通孔223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且所述间隙的大小可调。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间隙即为节流通道,所述间隙能够调节从所述第一进口211a进入所述腔室211c内流体介质的压力。而间隙的大小可调,即能够调节不同压力流体介质进入所述腔室211c,从而使所述液位控制器20适应不同压力系统环境;同时,当系统压力值变化,通过所述间隙的调节,能够避免变化的压力对系统中的部件,如阀瓣22、阀芯23等造成损害。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液位控制20能够适应1MP及其1MP以上的压力系统环境。
进一步地,所述阀瓣22上设有导向块224,所述通孔223开设于所述导向块224上,所述阀芯23穿设于所述通孔223内。在这里,所述阀芯23兼做导向件,以导向所述阀瓣22的运动,使所述阀瓣22的运动更加顺畅,稳定性更好。所述阀芯23大致呈杆状,所述阀芯23的横截面呈“T”型,所述阀芯23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31及第二端232,所述阀芯的第一端231安装于所述安装腔213c内并与所述安装腔213c之间密封连接,所述阀芯的第二端23穿设于所述通孔223并伸入所述第一进口211a内。所述阀芯的第二端23外壁与所述通孔223内壁之间形成所述间隙。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间隙的改变可以通过改变所述阀芯的第二端23的外径实现,即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阀芯23即可。
优选地,所述阀芯23上具有台阶233,当所述阀芯23安装于安装腔213c内时,所述台阶233抵靠于所述凸部2131上,进而实现所述阀芯23的安装及定位。
所述阀芯23上开设有通道234,所述通道234与所述腔室211c之间连通,用以供所述腔室211c的流体介质流出。进一步地,所述通道234的内径大小可调,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通道234也可以当作节流通道,所述通道234能够调节从所述腔室211c流出后的流体介质的压力,而所述通道234的内径大小可调,即能够调节不同的流出所述腔室211c的流体介质的压力,从而配合所述阀芯23的外壁与所述通孔223的内壁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提高所述液位控制器20适应不同压力系统的能力;同时,当系统压力值变化,通过所述间隙以及所述通道234的调节,能够进一步地避免变化的压力对系统中部件的损害,即延长了所述液位控制器20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所述通道234包括第一通道234a及第二通道234b,所述第一通道234a以及所述第二通道234b的内径大小均可调。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是所述第一通道234a或第二通道234b中其中一个通道的内径大小可调。所述第一通道234a与所述阀腔211c连通,所述第二通道234b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道234a连通,另一端用于与所述差动式密封组件30配合用。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道234a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通道234b轴线垂直设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道234a的轴线与所述第二通道234b轴线也可以不垂直设置。
所述阀芯23上套设有弹性件235,所述弹性件24的一端抵靠于所述凸部2131上,另一端抵靠于所述阀瓣22上,所述弹性件235用以复位所述阀瓣22用。
所述差动式密封组件30包括密封件31,所述密封件31安装于所述安装腔213c内。优选地,所述密封件31的横截面大致呈“T”型,所述密封件31的一端伸出所述安装腔213c并与所述浮动组件40配合,所述密封件31的另一端用以与所述通道234配合以密封所述通道234或者使所述通道234导通,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出口213a与所述腔室211c之间的隔断或者连通。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密封件31只有部分伸出所述安装腔213c,所述密封件31在所述安装腔213c内运动,所述安装腔213对所述密封件31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从而能够保证所述密封件31与所述通道234之间的配合更加紧密且准确,并且能够避免因液面波动导致浮动组件40晃动等造成的密封件31与所述阀芯20之间错位等问题。所述浮动组件40包括浮筒41以及实心结构42,所述实心结构42将所述浮筒41内部填满,且所述实心结构42的密度小于所述流体介质的密度,从而在流体介质的作用下能够使所述浮筒41漂浮于液位上。在这里,通过在所述浮筒41内填充实心结构42,从而避免因流体介质进入浮筒41内、浮筒41破裂或者脱落,导致浮力不足或者失去浮力,无法控制液位,造成所述储液装置101流体介质溢出等情况。
进一步地,所述浮筒41大致呈筒状,所述浮筒41设于所述控制箱50内,所述浮筒41的一端与所述密封件31配合。当所述浮筒41受力浮起时,所述浮筒41在浮力的作用下推动推动所述密封件31密封所述通道234,从而所述阀瓣22移动以使所述液位控制器20关闭,当所述浮筒41落下时,所述密封件41与所述通道234分离,所述腔室211c与所述第一出口213a通过所述通道234连通,所述阀瓣22移动以使所述液位控制器20开启。所述实心结构42可以为聚苯乙烯泡沫等高分子材料。
所述控制箱50大致呈筒状,所述控制箱50具有先对相对设置的两端,所述控制箱50的第一端通过可拆卸结构安装于所述阀座213上,第二端靠近所述储液装置101的底部设置,且所述控制管60连接于所述控制箱50的第二端。在这里,所述可拆卸结构包括螺栓结构、卡接结构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箱50通过螺栓结构安装于所述阀座213上。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50靠近所述阀座213的一端设有用以供储液装置101内的流体介质流入所述控制箱50内的控制孔51,从而当储液装置101内的流体介质液位上升至控制孔51时,流体介质流入控制箱50内,从而所述浮筒41在浮力的作用下浮动以推动所述密封件31密封所述通道234,以使所述液位控制器20关闭,从而使得所述主阀门组件10关闭以停止往所述储液装置101内注液。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孔51的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控制的所述储液装置101内的流体介质液位而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储液装置101内的流体介质从控制孔51进入控制箱内50时,即所述主阀门组件10就关闭并停止往所述储液装置101内注液,此时所述储液装置101内流体介质的液位为最高液位。因此,通过设置所述控制箱50以及浮动组件40,从而可以根据不同的工况灵活控制所述储液装置101内流体介质的液位。
所述控制管60为圆管或者异型管,所述控制管60具有相对设置的最高点G和最低点L,所述控制管60的最高点G靠近所述控制孔51设置,所述控制管60的最低点L远离所述控制孔51设置,所述控制管60的一端与所述控制箱50内部连通,另一端伸入所述储液装置101内的预定位置。
在这里,需要解释的是,所述储液装置101内的预定位置即所述储液装置101内预设的最低液位的位置。而在该位置时,浮筒41下落,所述腔室211c与所述第一出口213a通过所述通道234连通,所述阀瓣22移动使所述液位控制器20开启,从而控制所述主阀门组件10开启,进而往所述储液装置101内补充流体介质。
所述控制管60的最高点G可以比所述控制孔51的位置高,也可以比所述控制孔51的位置低。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管60的最高点G高于所述控制孔51的位置。
当储液装置101内的液位上升至一定高度时,流体介质从控制管60的最高点G或者控制孔51进入所述控制箱50内,此时,所述控制管60内便会封存一段空气,同时,所述浮筒41受浮力作用带动所述密封件31密封所述通道234,以使所述阀瓣22移动,使得所述液位控制器20关闭;当所述储液装置101内的液位下降至预定位置,由于所述控制管60内的容积变大,从而所述控制管60内空气的气压将降低,从而产生虹吸现象,使得所述控制箱50内的流体介质经所述控制管60流入储液装置101内,进而所述浮筒41所述受的浮力消失,密封件31与所述通道234分离,以使所述阀瓣22移动,使得所述液位控制器20开启。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控制管60使得所述储液装置101的高、低液位可以精确控制,避免了液位控制器20及主阀门组件10的启/闭频繁,延长液位控制器20及主阀门组件10的至少10倍的使用寿命,并且储液装置101的低液位可以根据储液装置101的不同高度进行调节和控制;其次,避免了液位控制器20及主阀门组件10的启/闭频繁,从而降低了管路中流体介质的介质压力的波动,不仅降低噪音,且储液装置101内的流体介质总处于高液位,在储液装置101的底部易形成死水区,造成储液装置101内流体介质的二次污染,设置非常合理。
在这里,所述虹吸现象是指利用液面高度差的作用力现象,从而使得控制箱50内的流体介质经所述控制管60流入储液装置101内。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所述控制管60的流体介质流通的面积是一定的,改变所述控制管60的最高点G位置,即可以改变所述控制管60内所能够封存的空气量,进而改变所述控制管60内的气压,使得所述控制管60所产生的虹吸时高度就不同,从而由此来调节所述储液装置101内的液位的高低。
请参阅图9,所述控制管60一端为进液口61,另一端为出液口62,所述进液口61伸入所述储液装置101内并靠近所述储液装置101的底部,所述出液口62与所述控制箱50连通,所述储液装置101的流体介质经所述进液口61进入所述控制箱50内。
进一步地,控制管60可为圆管或其它异型管,所述控制管60包括第一弯曲部63及第二弯曲部64,所述第一弯曲部63的弯曲方向与所述第二弯曲部64的弯曲方向相背设置。具体地,所述第一弯曲部63大致呈“U”型,所述第二弯曲部64也大致呈“U”,所述第一弯曲部63的“U”型开口的朝向与所述第二弯曲部64的“U”开口的朝向相背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弯曲部63的弯曲方向朝向所述储液装置101底部,所述第二弯曲部64的弯曲方向背离所述储液装置101底部,所述第一弯曲部63的弯曲处的位置即为最高点G,所述第二弯曲部64的弯曲处的位置即为最低点L,所述最高点G位置高于所述出液口62的位置。
可理解的是,当所述控制箱50内的流体介质上升至控制管60的出液口62时,即流体介质从进液口61进入并上升至所述出液口62的高度,流体介质经所述出液口62进入所述控制管60内,而此时,由于最高点G与出液口62之间的位置高度差,从而在所述控制管60便会封存一段空气;当储液装置101内流体介质的液位下降时,封存在所述控制管60内的空气会慢慢被拉稀薄(控制管内的液位也随之下降,空间增大),从而产生虹吸现象,使得控制箱50内的流体介质经所述控制管60流入储液装置101内,进而浮筒41下落。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管60还可以为其结构,只要能够实现一下目的即可,即当所述储液装置101内液面下降时,能够将自动所述控制箱50内的流体介质倒吸至所述储液装置101内。
所述液位控制器20还包括防倒吸装置70以及过滤装置80,所述防倒吸装置70设于所述阀体211与所述阀盖212之间,用以防止所述第二出口211b内的流体介质回流至所述第一进口211a,造成所述第一进口211a出的流体介质的污染;所述过滤装置80设于所述第一进口211a处,用以过滤流经所述第一进口211a的流介质。
请继续参阅图5以及图6,所述阀体211上还开设有补气腔211d,所述补气腔211d与所述第一进口211a连通。所述阀盖212盖设于所述补气腔211d处,所述阀盖212上开设补气孔212a,所述补气孔212a与外部大气压连通。所述倒吸装置70包括补气阀瓣71,所述补气阀瓣71安装于所述补气腔211d内,用以与所述补气孔212a配合,以实现所述补气孔212a与所述第一进口211a之间的连通或者隔断。当流体介质从所述第一进口211a流入,由第二出口211流出时,所述补气阀瓣71在流体介质的浮力作用下使所述补气阀瓣71移动并将所述补气孔212a密封;当所述储液装置101内的流体介质液位超过所述第二出口211使所述第一进口211a内出现负压或者所述第一进口211a内无流体介质时,所述第一进口211a处流体介质的浮力消失,从而补气阀瓣71落下,使得所述第一进口211a与外部大气压连通,从而防止所述第二出口211处的流体介质回流至第一进口211a,造成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补气阀瓣71包括浮动部711以及补气密封件712,所述补气密封件712安装于所述浮动部711上,所述浮动部711上开设有浮动槽711a,以增加所述浮动部711的受力面积,从而增大密封所述补气孔212a的密封力,使密封更加可靠。
所述过滤装置80包括过滤网或者过滤器等,所述过滤网有不锈钢材质加工制造。在这里,过滤装置80的设置使得所述液位控制器20可单独作为控制阀门使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如图4至图8所示,所述液位控制器20还包括防水组件90,所述防水组件90设于所述控制箱50上,所述防水组件90用以在流体介质流入储液装置101内的过程中,即储液过程中,防止流体介质从所述控制孔51进入所述控制箱50内。
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储液装置101进水(储液)的过程中,若所述控制箱50提前进水,会使所述浮动组件40提前受到流体介质的浮力,带动所述密封件31密封所述通道234,导致所述通道234提前关闭,即所述液位控制器20关闭,从而影响所述液位控制器20以及主阀门组件10的正常工作,而通过设置所述防水组件90,可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确保所述液位控制器20以及主阀门组件10的正常工作;同时,使所述液位控制器20的运行更加稳定。
具体地,所述防水组件90包括防水单元91,所述防水单元91设于所述控制箱50上,并与所述控制箱50之间围成收容腔52,所述控制孔51位于所述收容腔52内,以保护所述控制孔51,避免所述储液装置101内飞溅的流体介质从所述控制孔51进入所述控制箱50内。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箱50靠近所述阀体组件21的一端的向所述控制箱50的径向凸设有安装部53,所述阀体组件21通过可拆卸结构连接于所述安装部53上,所述控制管60同样也安装于所述安装部53上。
优选地,所述安装部53与所述控制箱50之间可以通过冲压、压铸等工艺一体成型,也可以通过焊接等方式焊接于所述控制箱5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53是通过焊接的方式焊接于所述控制箱50上。
所述防水单元91设于所述控制箱50与所述阀体组件21之间,并与所述安装部53之间围成所述的收容腔52,所述开设于所述控制箱50的侧壁上。进一步地,所述防水单元91设于所述控制箱50与所述阀座213之间。
优选地,所述防水单元91为防水罩911。请参阅图6,所述阀座213面向所述控制箱50的一面上设有第一定位台阶213d,所述阀座213安装于所述控制箱50上并与所述阀座213之间形成环形槽,所述防水罩911罩设于控制箱50上,并部分位于所述环形槽内。
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水单元91还可以为防水挡板,所述防水挡板设于所述控制箱50开设有控制孔51处,从而通过所述防水挡板将所述控制孔51遮蔽住。所述防水单元91上开设有排气孔912,所述排气孔912与所述收容腔52连通。在这里,开设有所述排气孔912可以确保在所述储液装置101内的流体介质液面上升至预定位置时,流体介质能顺利地从所述控制孔50流入所述控制箱50。
所述排气孔912的数量可以为多个,多个所述排气孔912沿所述控制箱50的周向设于所述防水单元91上;同时,沿所述控制箱50的周向,所述排气孔912的位置与所述控制孔51的位置错开设置,进而避免飞溅的流体介质直接从所述排气孔912进入所述控制孔51。
进一步地,所述防水组件90还包括密封单元92,所述密封单元92设于所述控制箱50、所述控制管60以及所述阀体21三者之间,用以防止流体介质从所述控制箱50、所述控制管60以及所述阀体组件21三者之间的间隙顺流至所述控制孔51,并从所述控制孔51进入所述控制箱50内。可以理解的是,在有密封单元92的情况下,所述控制孔51的位置可以随便设置,只要位于所述收容腔52即可。
当然,所述控制箱50上可以只设置所述防水单元91或者所述密封单元92,即从单方面来防止所述流体介质进入所述控制箱50内;也可是,所述控制箱50上同时设置所述防水单元91和所述密封单元92,即双重保障,以防止所述流体介质进入所述控制箱50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箱50上同时设置所述防水单元91和所述密封单元92,从而尽可能地防止所述流体介质进入所述控制箱50内,提高所述液位控制器20工作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单元92包括第一密封件921,所述控制箱50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54,所述阀体组件21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21a,所述第二安装孔21a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安装孔54的位置相对应,所述控制管60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54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孔21a内,所述第一密封件921套设于所述控制管60上,并将所述控制管60与所述第一安装孔54的孔壁之间、所述控制管60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1a孔壁之间、以及所述第一安装孔54与所述第二安装孔21a之间的对接处密封。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孔54的内壁上设有第二定位台阶,所述第一密封件921安装于所述第二定位台阶上,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密封件921的安装;所述第二安装孔21a开设于所述阀座213上。
所述第一密封件921可以为橡胶密封圈,也可以是填充在于所述控制管60与所述第一安装孔54之间的密封胶等。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件921为密封胶。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单元92还包括第二密封件922,所述第二密封件922设于所述控制箱50与所述阀体组件21之间,以密封所述控制箱50与所述阀体组件21之间的间隙,进而防止流体介质从所述控制箱50与所述阀体组件21之间的间隙渗入至控制箱50内,提高所述液位控制器20的可靠性。
优选地,所述第二密封件922设于所述阀座213与安装部53之间,以密封所述阀座213与安装部53之间的间隙。
可选地,所述阀座213或所述安装部53上开设有密封槽,所述第二密封件922安装于所述密封槽内。
当然,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所述密封单元92,在该实施例中,沿所述控制箱50的周向,所述控制箱50上的控制孔51的位置与所述控制箱50上的控制管的位置互相错开设置;从而避免流体介质顺着所述控制箱50与所述控制管60之间的间隙流至所述控制孔51进入所述控制箱50内。
下面阐述所述液位控制器20的工作原理:
(1)初始状态:所述主阀门组件10在主弹簧的作用下处于关闭位置;所述浮筒41受自身的重力作用落于所述控制箱50内,所述阀腔211c通过所述通道234与所述第一出口连通,所述液位控制器20处于开启状态。
(2)主阀门组件10开启过程:流体介质初次进入时,管路内的流体介质从主阀口111经过先导孔121进入主腔室15,流经连接管102至所述液位控制器20,由于初始状态,所述液位控制器20处于开启状态,因此,流体介质从所述第一进口211a进入,并从所述第二出口211b流出至储液装置101内;同时,部分的流体介质经所述通孔223、腔室211c、通道234以及所述第一出口213a流出至储液装置101内;此时,主腔室15内的无流体介质压力,而在流体介质本身压力的作用下,所述主阀瓣12移动,所述主阀门组件10被开启,流体介质从所述主出口112流入所述储液装置101内。
(3)主阀门组件10关闭过程:当储液装置101内的液位上升至最高液位时,所述储液装置101内的流体介质经过所述控制箱50上的控制孔51或者控制管60进入所述控制箱50内;此时,浮筒41受流体介质的浮力,带动所述密封件31将所述通道234密封,随着所述腔室211c内不断充入流体介质,所述腔室211c内的压力不断增大且所述阀瓣的内侧222的表面积大于所述阀瓣22的外侧221的表面积,当所述腔室211c内的流体介质的压力到达一定时,所述腔室211c内的流体介质压力推动所述阀瓣22运动以将所述液位控制器20关闭;
当所述液位控制器20关闭时,所述主腔室15内不断充入流体介质,随着所述主腔室15内的流体介质压力不断增大,主腔室15内的流体介质压力推动所述主阀瓣12运动,并将所述主阀门组件10关闭。
(4)所述储液装置101的液位控制过程:当所述储液装置101内的液位达到最高点时,所述液位控制器20关闭,从而主阀门组件10也关闭,该过程已在上述的主阀门组件10关闭过程详细叙述,再此就不在赘述;
当所述储液装置101内的液位达到最低点时,首先随着所述储液装置101内的液位的下降,当液位下降到预定位置时,所述控制箱50与所述储液装置101之间产生虹吸现象,所述控制箱50内的流体介质通过所述控制管60吸入至所述储液装置101内,从而,所述浮筒41所受的浮力消失,所述浮筒41下落,所述密封件31与所述通道234分离,使得所述腔室211c通过所述通道234与所述第一出口213a连通,从而腔室211c的流体介质压力经所述第一出口213a卸出,进而所述阀瓣22在所述第一进口211a的流体介质压力作用下移动,使得所述液位控制器20开启,进而,所述主阀门组件10开启,进入循环过程,以实现所述液位控制20控制所述主阀门组件10的开启及关闭,达到所述储液装置101内流体介质液位的控制。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液位控制器,安装于储液装置内,用以控制所述储液装置内流体介质的液位,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器包括控制箱、控制管以及防水组件,所述控制箱上开设有控制孔,所述控制管安装于所述控制箱上,所述控制管的一端与所述控制箱的内部连通,另一端位于所述储液装置内的预定位置,所述防水组件设于所述控制箱上,所述防水组件用以在流体介质流入储液装置内的过程中,防止流体介质从所述控制孔进入所述控制箱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组件包括防水单元,所述防水单元设于所述控制箱上,并与所述控制箱之间围成收容腔,所述控制孔位于所述收容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单元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与所述收容腔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位控制器还包括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安装于所述控制箱上,所述防水单元设于所述阀体组件与所述控制箱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单元为防水罩,所述防水罩罩设于所述控制箱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组件包括密封单元,所述密封单元设于所述控制箱、所述控制管以及所述阀体组件之间,并密封所述控制箱、所述控制管以及所述阀体组件三者之间的间隙,以防止流体介质经所述间隙流入所述控制孔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单元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控制箱上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阀体组件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对应的第二安装孔,所述控制管穿设于所述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一密封件套设于所述控制管上,并密封所述控制管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控制管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壁之间的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液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单元包括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二密封件设于所述控制箱与所述阀体组件之间,以将所述控制箱与所述阀体组件之间的间隙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位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控制箱的周向,所述控制箱上的控制孔的位置与所述控制箱上的控制管的位置互相错开设置。
10.一种液位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液位控制器以及与所述液位控制连接的阀门组件,所述液位控制器采用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液位控制器。
CN201821787693.3U 2018-10-31 2018-10-31 液位控制器及其液位控制系统 Active CN2091007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87693.3U CN209100749U (zh) 2018-10-31 2018-10-31 液位控制器及其液位控制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87693.3U CN209100749U (zh) 2018-10-31 2018-10-31 液位控制器及其液位控制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100749U true CN209100749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57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87693.3U Active CN209100749U (zh) 2018-10-31 2018-10-31 液位控制器及其液位控制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1007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06948B (zh) 一种防虹吸马桶水箱进水阀
CN109099202A (zh) 液位控制器及其液位控制系统
CN209100749U (zh) 液位控制器及其液位控制系统
CN208935526U (zh) 液位控制器及其液位控制系统
CN209103160U (zh) 液位控制器及其液位控制系统
CN212956794U (zh) 一种溢流组件
CN204919675U (zh) 一种叠压供水稳压罐
CN211083030U (zh) 一种浮球阀
CN203614847U (zh) 一种先导式减压阀
CN105544705A (zh) 地漏展示装置
CN210890326U (zh) 内置式液位控制器及其液位控制系统
CN101936399A (zh) 二级反馈型自动阀
CN209229072U (zh) 偏心止回阀
CN110117978B (zh) 一种马桶水箱进水阀
CN208831763U (zh) 出水阀结构及包括其的加湿器
CN209196175U (zh) 一种新型溢流装置
CN202531988U (zh) 一种浮球阀
CN208219779U (zh) 一种具有溢水及过滤功能的下水器
CN203420333U (zh) 一种滴水时间控制装置
CN221504128U (zh) 一种进水阀控制装置
CN105135037B (zh) 用于太阳能热水器的直动式自动补水阀
US3581763A (en) Low water control device for a well foot valve
CN211779013U (zh) 一种大口径控水阀
CN204961987U (zh) 用于太阳能热水器的直动式自动补水阀
CN217539767U (zh) 一种阀门自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