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96642U - 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96642U
CN209096642U CN201821273231.XU CN201821273231U CN209096642U CN 209096642 U CN209096642 U CN 209096642U CN 201821273231 U CN201821273231 U CN 201821273231U CN 209096642 U CN209096642 U CN 2090966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member
trim panel
map pocket
safeguard structure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7323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邢哲
王韬
孙海谛
徐晓峰
陈晓青
汪奇超
夏泼
朱春华
温艳清
缪林
张浩斌
朱瑞虎
钮俊明
张佳晨
章恒
迪尼罗
毛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O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O Nextev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O Nextev Ltd filed Critical NIO Nextev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7323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966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96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966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内饰板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内饰板地图袋易磕碰人手、妨碍物品取出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板及汽车,内饰板包括一体形成为阶梯结构的第一竖向板构件、横向板构件和第二竖向板构件,第一竖向板构件和横向板构件上设置有地图袋入口,地图袋入口包括入口边沿,入口边沿形成在横向板构件上,横向板构件与第二竖向板构件的连接处形成拐角,拐角的内侧设置有防护结构,防护结构具有弧形外表面,使得入口边沿得以平滑地过渡到地图袋的内部。本实用新型中的内饰板,能避免地图袋的边沿对人手造成磕碰,还能防止地图袋内的物品被卡在拐角处,从而使物品的取放过程更顺畅。

Description

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内饰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背景技术
出于便捷性需要,绝大部分汽车的车厢内均配置有地图袋。部分车型的地图袋以网兜或蒙皮的形式设置在汽车座椅的靠背后面,方便座椅后方的乘客拿放物品。但此种地图袋设置方式仅方便座椅后方的乘客使用,座椅前方的乘客无法直接使用,故部分车型将地图袋集成到了内饰板上,使得地图袋可以设置在乘客侧向方位上,以提高使用便捷性。
现有的集成到汽车内饰板上的地图袋,通常是利用内饰板的凹凸结构设计与安装内饰板的钣金件之间产生的距离差,来构造出设置地图袋的空间。如图1中所示,安装状态下的内饰板呈直立状态,内饰板至少包括一体形成为阶梯结构的第一竖向板构件、横向板构件和第二竖向板构件,第一竖向板构件和横向板构件上设置有地图袋入口,该地图袋入口的边沿形成在横向板构件上,横向板构件与第二竖向板构件的连接处形成拐角。
采用这种设计形式的地图袋通常设置在汽车后围内饰板上,例如现有的七座车型,在第三排座椅两侧的内饰板上大多会采用此种结构的地图袋。但是,由于第三排座椅的侧面与内饰板之间的距离有限,为了增大地图袋的容纳空间而形成的拐角结构,使乘客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视觉盲区,无法看到地图袋内部,当乘客从地图袋内拿取物品时,往往需要将手自下而上从地图袋内抽出,此时极易使手部磕碰到地图袋入口边沿而造成手部划伤。此外,入口边沿也会对待取出的物品形成阻挡,使物品无法顺利取出。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汽车内饰板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内饰板地图袋易磕碰人手、妨碍物品取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板,所述内饰板包括一体形成为阶梯结构的第一竖向板构件、横向板构件和第二竖向板构件,所述第一竖向板构件和所述横向板构件上设置有地图袋入口,所述地图袋入口包括入口边沿,所述入口边沿形成在所述横向板构件上,所述横向板构件与所述第二竖向板构件的连接处形成拐角,所述拐角的内侧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具有弧形外表面,使得所述入口边沿得以平滑地过渡到所述地图袋的内部。
在上述汽车内饰板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横向肋板,多个所述横向肋板间隔排布,并且每个所述横向肋板的外缘具有弧形轮廓以便形成所述防护结构的弧形外表面。
在上述汽车内饰板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所述横向肋板的纵向肋板。
在上述汽车内饰板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纵向肋板的外缘在其与所述横向肋板连接的位置与所述横向肋板的外缘齐平,从而与所述横向肋板一起形成所述防护结构的格栅状的弧形外表面。
在上述汽车内饰板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纵向肋板的外缘从所述入口边沿延伸到所述第二竖向板构件的内表面附近。
在上述汽车内饰板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弧形防护板,所述弧形防护板的上边沿连接到所述入口边沿,所述弧形防护板的下边沿延伸到所述第二竖向板构件的内表面附近。
在上述汽车内饰板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弧形防护板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竖向板构件的内表面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在上述汽车内饰板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护结构与所述横向板构件和所述第二竖向板构件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内饰板地图袋入口的拐角内侧设置防护结构,使得地图袋入口边沿能平滑地过渡到地图袋的内部,这样,在拿取地图袋内的物品时,人手不会磕碰到地图袋入口边沿,防护结构的弧形外表面对人手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了对人手造成磕碰。此外,放置在地图袋内的物品不会在取出时被卡在拐角处,从而使物品的取放过程更顺畅。
进一步地,通过将防护结构设置成多个间隔排布的横向肋板,并将每个横向肋板的外缘设置成弧形轮廓以便形成防护结构的弧形外表面,既能对手部起到保护作用,同时还使加工工艺简单易实现,另外还有助于增强地图袋的强度。
更进一步地,通过将纵向肋板的外缘在其与横向肋板连接的位置设置成与横向肋板的外缘齐平,从而使得纵向肋板与横向肋板一起形成防护结构的格栅状的弧形外表面,既增大了防护结构的强度,还减小了肋板之间的空隙,加强了对人手的保护。
进一步地,通过设置弧形防护板,并使弧形防护板的上边沿连接到入口边沿,弧形防护板的下边沿延伸到第二竖向板构件的内表面附近,增强了对人手的防护效果,且加工工艺简单、成本低。
更进一步地,在弧形防护板的内表面与第二竖向板构件的内表面之间设置加强筋,能增强弧形防护板的强度,提高防护效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将防护结构与横向板构件和第二竖向板构件一体成型,能省去装配步骤,提高安全性的同时保证装配效率。将防护结构与横向板构件和第二竖向板构件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能够沿用原有的内饰板生产线和生产模具,防护结构单独加工即可,避免了重新开模,节省了开发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的内饰板。
在上述汽车的优选方案中,所述内饰板位于所述汽车的后侧围。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汽车具有前述内饰板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汽车左后侧围内饰板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为现有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地图袋入口的位置;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防护结构的位置;
图3为图2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的A-A向剖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内饰板;11、第一竖向板构件;12、横向板构件;121、拐角;13、第二竖向板构件;14、地图袋入口;141、入口边沿;142、第二入口边沿;15、加强筋;16、防护结构;161、横向肋板;1611、横向肋板的外缘;162、纵向肋板;1621、纵向肋板的外缘;17、第三竖向板构件;18、第二横向板构件;181、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虽然下述的实施方式是结合汽车左后侧围内饰板来解释说明的,但是,这并不是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同样适用于汽车右后侧围内饰板、车门内饰板等处,这种应用对象的改变并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范围。
另外,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在下文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给出了众多的具体细节。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没有某些具体细节,本实用新型同样可以实施。在一些实例中,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内饰板的安装方式、内饰板材质等未作详细描述,以便于凸显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基于背景技术指出的现有内饰板地图袋易磕碰人手、妨碍物品取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汽车内饰板,旨在提高向地图袋拿放物品的顺畅程度,以及避免过程中磕碰人手。
参照图1-图5,图1为现有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地图袋入口的位置;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饰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示出了防护结构的位置;图3为图2翻转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的A-A向剖视图。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内饰板1的外表面结构如图1中所示。该内饰板1一体成型,自上而下形成有第三竖向板构件17、第二横向板构件18、第一竖向板构件11、横向板构件12和第二竖向板构件13。第二横向板构件18连接第三竖向板构件17和第一竖向板构件11,并因此形成阶梯结构;横向板构件12连接第一竖向板构件11和第二竖向板构件13,并因此形成阶梯结构。在垂直于内饰板1的方向上,第二横向板构件18的宽度大于横向板构件12的宽度。第二横向板构件18上设置有用于放置杯子的杯座181。第一竖向板构件11和横向板构件12上设置有地图袋入口14,该地图袋入口14包括入口边沿141和第二入口边沿142,入口边沿141形成在横向板构件12上,第二入口边沿142形成在第一竖向板构件11上。由于第二横向板构件18的存在,使得第一竖向板构件11与用于安装内饰板1的钣金件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从而有足够的空间用于布置地图袋结构。而为了保证地图袋对物品具备足够的约束能力,不致使物品从地图袋内轻易地脱离,因此缩小了入口边沿141在横向板构件12上的进深,使得横向板构件12与第二竖向板构件13的连接处形成拐角121。内饰板1的背面设置加强筋15,以增强内饰板1的强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竖向”并不局限于与地面垂直,还包括相对于垂直方向略微倾斜的情形;本实用新型中的“横向”并不局限于水平,还包括相对于水平方向略微倾斜的情形。
特别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拐角121的内侧设置有防护结构16,该防护结构16具有弧形外表面,使得入口边沿141得以平滑地过渡到地图袋的内部。防护结构16能够填充拐角121处的部分空间,以对伸入其中的人手形成阻挡,防止人手磕碰到入口边沿141。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饰板1,通过在内饰板1地图袋入口14的拐角121内侧设置防护结构16,使得地图袋入口边沿141能平滑地过渡到地图袋的内部,这样,在拿取地图袋内的物品时,人手不会磕碰到地图袋入口边沿141,防护结构16的弧形外表面对人手起到保护作用,避免了对人手造成磕碰。此外,放置在地图袋内的物品不会在取出时被卡在拐角121处,从而使物品的取放过程更顺畅。
具体地,参照图2和图4,该防护结构16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横向肋板161,多个横向肋板161间隔排布,并且每个横向肋板的外缘1611具有弧形轮廓以便形成防护结构16的弧形外表面。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包括5个纵向间隔排布的横向肋板161。参照图3和图5所示,假定横向肋板161外缘的最远点到第二竖向板构件13的内表面的距离为横向肋板161的高度,则在纵向上,位于上方的横向肋板161的高度要高于位于下方的横向肋板161的高度。这样使入口边沿141能平滑地过渡到地图袋内部临近第二竖向板构件13内表面的位置,甚至能平滑地过渡到第二竖向板构件13的内表面。
此外,通过将每个横向肋板的外缘1611设置成弧形轮廓以便形成防护结构16的弧形外表面,光滑的弧形轮廓能对人手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加工工艺简单易实现,另外,还有助于增强地图袋的强度。
进一步地,防护结构16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横向肋板161的纵向肋板162。参照图4,本实施例中间隔设置了4个纵向肋板162,纵向肋板的外缘1621为弧状,且在其与横向肋板161连接的位置与横向肋板的外缘1611齐平,从而与横向肋板161一起形成防护结构16的格栅状的弧形外表面。更进一步地,纵向肋板的外缘1621从入口边沿141起始,经过并将各横向肋板161连接到一起,一直延伸到第二竖向板构件13的内表面附近。纵向肋板162的上边缘与横向板构件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这样增强了横向肋板161的稳定性,提高了防护构件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纵向肋板的外缘1621在其与横向肋板161连接的位置设置成与横向肋板的外缘1611齐平,从而使得纵向肋板162与横向肋板161一起形成防护结构16的格栅状的弧形外表面,既增大了防护结构16的强度,还减小了肋板之间的空隙,加强了对人手的保护。
需要说明的是,纵向肋板的外缘1621从入口边沿141延伸到第二竖向板构件13的内表面附近,其中的“附近”既包括连接到第二竖向板构件13的内表面的情形,也包括延伸到其附近但不连接到内表面的情形,此时纵向肋板的外缘1621可延伸到的极限位置是整个弧形外缘距离内表面最近的点。
进一步地,参照图5,横向肋板161的板面布置成斜向下倾斜的状态,这样能防止灰尘在横向肋板161之间堆积,从而保持地图袋的洁净。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内饰板1正面与实施例1中的结构相同,地图袋的外部结构也与实施例1中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防护结构16包括弧形防护板(未图示),该弧形防护板的上边沿连接到入口边沿141,该弧形防护板的下边沿延伸到第二竖向板构件13的内表面附近。
本实施例中的弧形防护板,为一体结构的弧形板状结构,具有外凸的弧形外表面,将拐角121的空间全部覆盖,并与入口边沿141贴合或将入口边沿141包覆,以使人手能从第二竖向板构件13的内表面或者临近第二竖向板构件13的内表面的位置平滑地过渡到入口边沿141,无阻挡的结构设计使取放物品更顺畅。
需要说明的是,弧形防护板的下边沿延伸到第二竖向板构件13的内表面附近,其中的“附近”既包括连接到第二竖向板构件13的内表面的情形,也包括延伸到其附近但不连接到内表面的情形,此时弧形防护板的下边沿可延伸到的极限位置是整个弧形防护板距离内表面最近的点。
进一步地,弧形防护板的内表面与第二竖向板构件13的内表面之间还可以通过加强筋(未图示)连接,以增强弧形防护板的强度,提高防护效果的稳定性,防止弧形防护板内凹。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的内饰板1。进一步地,该内饰板1位于汽车的后侧围,本实施例中,该内饰板1位于汽车的左后侧围。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汽车具有前述内饰板1的所有技术效果,故不再赘述。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内饰板,所述内饰板包括一体形成为阶梯结构的第一竖向板构件、横向板构件和第二竖向板构件,所述第一竖向板构件和所述横向板构件上设置有地图袋入口,所述地图袋入口包括入口边沿,所述入口边沿形成在所述横向板构件上,所述横向板构件与所述第二竖向板构件的连接处形成拐角,
其特征在于,所述拐角的内侧设置有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具有弧形外表面,使得所述入口边沿得以平滑地过渡到所述地图袋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横向肋板,多个所述横向肋板间隔排布,并且每个所述横向肋板的外缘具有弧形轮廓以便形成所述防护结构的弧形外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用于连接所述横向肋板的纵向肋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肋板的外缘在其与所述横向肋板连接的位置与所述横向肋板的外缘齐平,从而与所述横向肋板一起形成所述防护结构的格栅状的弧形外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肋板的外缘从所述入口边沿延伸到所述第二竖向板构件的内表面附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包括弧形防护板,所述弧形防护板的上边沿连接到所述入口边沿,所述弧形防护板的下边沿延伸到所述第二竖向板构件的内表面附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防护板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二竖向板构件的内表面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结构与所述横向板构件和所述第二竖向板构件一体成型或可拆卸连接。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内饰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板位于所述汽车的后侧围。
CN201821273231.XU 2018-08-08 2018-08-08 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Active CN2090966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3231.XU CN209096642U (zh) 2018-08-08 2018-08-08 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73231.XU CN209096642U (zh) 2018-08-08 2018-08-08 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96642U true CN209096642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50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73231.XU Active CN209096642U (zh) 2018-08-08 2018-08-08 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966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64294B1 (en) Headrest for juvenile vehicle seat
US20060053703A1 (en) Modular building roof-rim parapet structure
CN104108324A (zh) 车辆用座椅
CN209096642U (zh) 汽车内饰板及汽车
US7360830B2 (en) Juvenile vehicle seat base with cup holder
US9403472B2 (en) Recreational vehicle with driving and living compartments
JP5565615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US9764779B2 (en) Bus with a panoramic front window
CN106274445B (zh) 一种纯电动客车的防水格栅窗
CN104802673A (zh) 儿童安全座椅固定装置及其饰盖
JP6669520B2 (ja) 鉄道車両
CN209336855U (zh) 一种汽车后地板结构
CN206187013U (zh) 具有观光区域的轨道车辆
CN205971336U (zh) 一种轨道车辆用车厢座椅及轨道车辆
CN206128918U (zh) 用于车辆的车门内拉手和具有其车辆
CN103921699A (zh) 一种车辆后排座椅及其制造方法
CN104108321B (zh) 座椅装置
CN203996098U (zh) 一种安全带导向结构
KR101256859B1 (ko) 슬라이딩 도어의 로워 레일부 구조
CN108394322B (zh) 一种具有在碰撞中防脱椅背板的座椅靠背
CN210126479U (zh) 一种汽车遮物帘边管塞的固定结构
CN113002578A (zh) 乘客区域装有高脚座椅和桌子组件的轨道车辆
CN206049684U (zh) 一种通风格栅安装结构
CN217477289U (zh) 一种用于市域快速车辆的座椅及轨道车辆
CN211893492U (zh) 电动车隐藏式挂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923

Address after: Susong Road West and Shenzhen Road North, Hefei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eilai (Anhui) Holding Co., Ltd

Address before: 30 Floor of Yihe Building, No. 1 Kangle Plaza, Central, Hong Kong, China

Patentee before: NIO NEXTEV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