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91738U - 具有固化带的韧带 - Google Patents

具有固化带的韧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91738U
CN209091738U CN201721543534.4U CN201721543534U CN209091738U CN 209091738 U CN209091738 U CN 209091738U CN 201721543534 U CN201721543534 U CN 201721543534U CN 209091738 U CN209091738 U CN 2090917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sseous tunnel
knit unit
osseous
pole structure
liga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43534.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晓
季杰
万方
陈世益
赖卫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igetai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Ligeta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Ligeta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Ligeta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43534.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917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917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917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固化带的韧带,包含圆棒结构(4),所述圆棒结构(4)在沿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骨隧道编织部(41)与第二骨隧道编织部(42)这两个骨隧道编织部;所述骨隧道编织部沿轴向方向形成多个骨隧道固化带(51);圆棒结构(4)在相邻两个骨隧道固化带(51)之间的部分形成卷制原织带(52),多个骨隧道固化带(51)与多个卷制原织带(52)在沿圆棒结构(4)轴向方向上轮流布置,多个卷制原织带(52)之间长度相等或存在不同。本实用新型在制备时能够避免织布的端部变得松散,不仅方便韧带重建的缝合,而且能够进一步防止松散纤维微粒掉落引起炎症反应。

Description

具有固化带的韧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固化带的韧带。
背景技术
膝关节过度内翻或外翻时,被牵拉的韧带超出生理负荷而发生撕裂、断裂等损伤,以膝关节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有压痛点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膝伸直位,膝或腿部外侧受强大暴力打击或重压,使膝过度外展,内侧副韧带可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相反,膝或腿部内侧受暴力打击或重压,使膝过度内收,外侧副韧带可发生部分或完全断裂,在严重创伤时,侧副韧带、十字韧带和半月板可同时损伤。
踝关节扭伤在运动损伤中非常常见,其中最常见的是踝的旋后损伤,即踝外侧副韧带损伤,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损伤。所谓旋后损伤,事实上是一个联合动作,包括踝的内旋、跟距舟关节内翻及前足内收,在损伤过程中很难割裂开来。在运动中,由于某种原因身体失去重心,或跳起落地时踩别人脚上,或在运动中脚被踩被绊等都可能产生足旋后的动作,造成踝的外侧韧带损伤。
对于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当韧带从止点撕脱,难以直接缝合时,应进行韧带止点重建术。此时即需要使用人工侧副韧带,目前市面上的侧副韧带产品长度为 400mm,500mm,600mm或800mm,在实际临床使用时,医生需要将侧副韧带剪成需要的长度,而侧副韧带是一种编织结构的条状织物,在用剪刀剪断时,其端部会松散,韧带重建较难缝合,且松散纤维易掉微粒,易引起炎症反应。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固化带的韧带。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固化带的韧带,包含圆棒结构,所述圆棒结构在沿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骨隧道编织部与第二骨隧道编织部这两个骨隧道编织部;
所述骨隧道编织部沿轴向方向形成多个骨隧道固化带;圆棒结构在相邻两个骨隧道固化带51之间的部分形成卷制原织带,多个骨隧道固化带与多个卷制原织带在沿圆棒结构轴向方向上轮流布置,多个卷制原织带之间长度相等或存在不同。
优选地,所述圆棒结构通过以下步骤制成:
步骤S1:在织布机上使用经纱与纬纱制成织布;
步骤S2:通过热烫或超声波热熔方法,在织布的沿长度延伸的方向上加工出多个织布固化带,织布在相邻两个织布固化带之间的部分形成织布原织带;
步骤S3:沿织布固化带裁剪出所需长度大小的织布,裁剪后得到的织布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编织部与第二编织部;
步骤S4:以织布的长轴为旋转轴,将织布进行卷绕,用钩针或缝合针把卷绕后的织布两端缝合固定获得圆棒结构,第一骨隧道编织部、第二骨隧道编织部分别与第一编织部、第二编织部对应,织布固化带、织布原织带分别与骨隧道固化带、卷制原织带对应。
优选地,所述纬纱包含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
所述第一纬纱材质为可降解材料,第二纬纱材质为不可降解材料,沿织布宽度延伸方向上,第一纬纱与第二纬纱轮流布置或依次布置。
优选地,所述织布原织带包含经纬软带与纬线软带;
所述经纬软带的编织层包含经纱与纬纱,所述纬线软带的编织层仅包含纬纱;
圆棒结构在沿轴向方向上还形成了关节内自由丝部,第一骨隧道编织部、关节内自由丝部、第二骨隧道编织部;
纬线软带与所述关节内自由丝部相对应。
优选地,圆棒结构横截面形状为螺旋形、8字形或者C形。
优选地,在沿织布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织布固化带长度为3~10mm,织布原织带长度为10~50mm;
所述经纱与纬纱的材质为以下任一种或任多种:
--胶原与聚乙烯醇复合单丝;
--胶原与聚乙烯醇复合复丝;
--聚乳酸类聚合物单丝;
--聚乳酸类聚合物复丝。
优选地,骨隧道编织部横截面呈花瓣形,花瓣形的骨隧道编织部包含瓣体、第一缝线以及第二缝线;
多个所述瓣体沿周向方向布置;第一缝线沿单个瓣体周向方向缝制在瓣体上;第二缝线沿骨隧道编织部外轮廓周向方向缝制在骨隧道编织部上。
优选地,还包含中心骨架,所述中心骨架位于骨隧道编织部中;
所述中心骨架能够在收藏状态与撑开状态这两种状态之间转换:
所述收藏状态下,中心骨架周向轮廓面积降低;
所述撑开状态下,中心骨架周向轮廓面积增大。
优选地,中心骨架包含主骨与支骨,多个支骨沿主骨长度延伸方向连接在主骨沿宽度方向的两端;
所述收藏状态下,所述支骨在周向方向上相互靠拢;
所述撑开状态下,所述支骨在周向方向上相互远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制备时能够避免织布的端部变得松散,不仅方便韧带重建的缝合,而且能够进一步防止松散纤维微粒掉落引起炎症反应。
2、本实用新型根据需求剪出合适的长度后,剩下的部分保持形态的稳定,因而仍能够得到利用,有效减少成本。
3、随着韧带自身组织的爬升与长入,韧带移植物被重新组织纤维化,和人体自身组织形成一个共同体,为患者提供更好的运动功能和运动感受。
4、本实用新型中中心骨架的设置,一是能方便人工韧带在骨隧道中的植入,二是可以增大人工韧带在骨隧道中的固定力度,三是方便人体韧带自身组织的爬升与长入,起到一举三得的作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不含关节内自由丝部的圆棒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不含纬线软带的织布结构示意图;
图3为含关节内自由丝部的圆棒结构示意图;
图4为织布包含纬线软带时,第一纬线与第二纬线依次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织布包含纬线软带时,第一纬线与第二纬线轮流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中心骨架立体示意图;
图7为中心骨架撑开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中心骨架收藏状态下结构示意图;
图9为花瓣形骨隧道编织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使用缝线对花瓣形骨隧道编织部再次缝纫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固化带的韧带包含圆棒结构4,圆棒结构4通过如下步骤制成:步骤S1:在织布机上使用经纱310与纬纱制成织布1;步骤S2:通过热烫或超声波热熔方法,在织布1的沿长度延伸的方向上加工出多个织布固化带21,织布1在相邻两个织布固化带21之间的部分形成织布原织带22;步骤S3:沿固化带裁剪出所需长度大小的织布1,裁剪后得到的织布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编织部11与第二编织部12;步骤S4:以织布1的长轴为旋转轴,将织布1进行卷绕,用钩针或缝合针把卷绕后的织布1两端缝合固定获得圆棒结构4,第一骨隧道编织部41、第二骨隧道编织部42分别与第一编织部11、第二编织部12对应,织布固化带21、织布原织带22分别与骨隧道固化带51、卷制原织带52对应。所述骨隧道固化带51存在于骨隧道编织部上,圆棒结构4在相邻两个骨隧道固化带51之间的部分形成卷制原织带 52,多个骨隧道固化带51与多个卷制原织带52在沿圆棒结构4轴向方向上轮流布置,多个卷制原织带52之间长度相等或存在不同。相应地,沿织布1的长度延伸方向上,织布固化带21长度为3~10mm,织布原织带22长度为10~50mm,多个原织带的长度存在不同,当医者需要特定长度的编织带时,只需在合适的两个织布固化带21上进行剪裁即可,当然优选例中,织布原织带22的长度也可以是相等的,这样加工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在织布1的剪取长度的选择上相应会有所不足。
实施例中,所述织布1由编织层31构成,所述编织层31包含经纱310与纬纱,所述经纱310沿编织层31宽度方向延伸,所述纬纱沿编织层31长度方向延伸,实施例中,经纱310与纬纱的材质为以下任一种或任多种:胶原与聚乙烯醇复合单丝、胶原与聚乙烯醇复合复丝、聚乳酸类聚合物单丝、聚乳酸类聚合物复丝,具体地,例如PLLA,PLGA, PGLA,PGA等材质。优选例中,如图4、图5所示,所述原织带包含经纬软带221与纬线软带222,所述经纬软带221的编织层31包含经纱310与纬纱,所述纬线软带222 的编织层31仅包含纬纱;如图3所示,圆棒结构4在沿轴向方向上还形成了关节内自由丝部43,第一骨隧道编织部41、关节内自由丝部43、第二骨隧道编织部42,纬线软带222与所述关节内自由丝部43相对应。在使用过程中,纬线软带222对应的关节内自由丝部43位于关节腔中,由于刚性相对较低,更适合关节的活动。当然,优选例中,如图1、图2所示,织布原织带22还可以仅包含经纬软带221,相应地,圆棒结构4在轴向方向上仅形成了第一骨隧道编织部41与第二骨隧道编织部42这两个骨隧道编织部,制造更加简单,但是在安装在体内后,无法很好地适应关节的活动。优选地,所述纬纱包含第一纬纱311与第二纬纱312,所述第一纬纱311材质为可降解材料,第二纬纱312 材质为不可降解材料,沿织布1宽度延伸方向上,第一纬纱311与第二纬纱312轮流布置或依次布置。优选地,在步骤S4中,织布1在宽度方向的两端可以是在同一个面上进行卷制,卷制完成后横截面形状为螺旋形或C形,也可以是在上下两个不同的平面上卷制的,卷制完成后横截面形状为8字形。
如图9、图10所示,在第一骨隧道编织部41与第二骨隧道编织部42这两个骨隧道编织部上剪出多个瓣体71,使骨隧道编织部横截面呈花瓣形,花瓣形的骨隧道编织部包含瓣体71、第一缝线81以及第二缝线82。多个所述瓣体71沿周向方向布置,第一缝线81沿单个瓣体71周向方向缝制在瓣体71上;第二缝线82沿骨隧道编织部外轮廓周向方向缝制在骨隧道编织部上。在第一缝线81的约束下,瓣体71形成类圆形,相邻两个瓣体71之间不能紧密靠拢,而是形成容物缝隙72,所述容物缝隙72内设置有填充件 9,所述填充件9由可降解材质制成。实际使用过程中,容物缝隙72中塞入填充件9后,然后使用第二缝线82进行缝制,使得瓣体71对填充件9有挤压作用,防止填充件9脱落,当填充件9植入骨腔中会不断发生降解,人体韧带组织则会进入到填充件9降解后产生的空间中,增大与骨隧道编织部之间的连接面积,进而增大连接的稳定性;当人体韧带组织填充满容物缝隙72后,瓣体71与瓣体71之间的挤压力还能进一步加强对人体韧带组织的固定作用。
如图6至图8所示,在骨隧道编织部的内部还可以加入中心骨架6,中心骨架6由记忆合金制成,中心骨架6包含主骨61与支骨62,多个支骨62沿主骨61长度延伸方向连接在主骨61沿宽度方向的两端,所述中心骨架6能够在收藏状态与撑开状态这两种状态之间转换:所述收藏状态下,所述支骨62在周向方向上相互靠拢;所述撑开状态下,所述支骨62在周向方向上相互远离。实际使用过程,可以将中心骨架6设计成:在低温环境下,如零度冰水混合相中,中心骨架6为收藏状态;当处于接近体温的温度环境下,例如摄氏度,中心骨架6变为撑开状态。圆棒结构4的第一骨隧道编织部41 与第二骨隧道编织部42在进行植入操作时,中心骨架6处于收藏状态,并能够使圆棒结构4更加容易穿入到骨隧道中;当植入操作完成后,中心骨架6在体温作用下,由收藏状态变为撑开状态,一方面能够将圆棒结构4沿径向撑开,增大第一骨隧道编织部41、第二骨隧道编织部42两者与对应骨隧道之间的接触力度,进而增大固定强度;另一方面,在圆棒结构4的内部形成空腔,为人体自身组织的长入提供空间,促进韧带移植物和人体自身组织的一体化。因此,综上所述,中心骨架6的设置能够取到一举三得的效果。优选例中,中心骨架6还可以不包含支骨62,而是整体呈弧面形,所述收藏状态下,中心骨架6周向轮廓面积降低,所述撑开状态下,中心骨架6周向轮廓面积增大,该结构使得撑开力度更大,结构也更加的稳定,但是由于弧面的表面积较大,不利于人体自身组织与圆棒结构4内部纱线的结合,降低了最终的固定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

1.一种具有固化带的韧带,其特征在于,包含圆棒结构(4),所述圆棒结构(4)在沿轴向方向上的两端分别形成第一骨隧道编织部(41)与第二骨隧道编织部(42)这两个骨隧道编织部;
所述骨隧道编织部沿轴向方向形成多个骨隧道固化带(51);圆棒结构(4)在相邻两个骨隧道固化带(51)之间的部分形成卷制原织带(52),多个骨隧道固化带(51)与多个卷制原织带(52)在沿圆棒结构(4)轴向方向上轮流布置,多个卷制原织带(52)之间长度相等或存在不同;
还包含中心骨架(6),所述中心骨架(6)位于骨隧道编织部中;
所述中心骨架(6)能够在收藏状态与撑开状态这两种状态之间转换:
所述收藏状态下,中心骨架(6)周向轮廓面积降低;
所述撑开状态下,中心骨架(6)周向轮廓面积增大;
中心骨架(6)包含主骨(61)与支骨(62),多个支骨(62)沿主骨(61)长度延伸方向连接在主骨(61)沿宽度方向的两端;
所述收藏状态下,所述支骨(62)在周向方向上相互靠拢;
所述撑开状态下,所述支骨(62)在周向方向上相互远离。
CN201721543534.4U 2017-11-17 2017-11-17 具有固化带的韧带 Active CN2090917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43534.4U CN209091738U (zh) 2017-11-17 2017-11-17 具有固化带的韧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43534.4U CN209091738U (zh) 2017-11-17 2017-11-17 具有固化带的韧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91738U true CN209091738U (zh) 2019-07-12

Family

ID=67145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43534.4U Active CN209091738U (zh) 2017-11-17 2017-11-17 具有固化带的韧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917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595986B2 (en) Internal long term absorbable matrix brassiere and tissue engineering scaffold
ES2744388T3 (es) Prótesis de tendón y método de fabricación de la misma
CN104665887B (zh) 具有可调节的细丝线圈的植入物
JP2003500162A (ja) 結合組織再構成用移植片
CN107970081B (zh) 混合型人工韧带及制造方法
US11839546B2 (en) Mechanical fuse for surgical implants and related methods
AU2010277461B2 (en) Prosthetic ligament for transverse fixation, and production method
CN205215448U (zh) 双束人工韧带及其植入装置
CN108434530A (zh) 一种高强度梯度化全吸收人工韧带及其制备方法
CN105496605A (zh) 双束人工韧带及制作方法及其植入装置及植入方法
CN209091738U (zh) 具有固化带的韧带
CN208864571U (zh) 具有固化带的可吸收韧带
CN107898534B (zh) 具有固化带的可吸收韧带
CN208892858U (zh) 间隔固化的人工韧带
US10648109B2 (en) Pliable silk medical device
CN104039267A (zh) 用于腹股沟疝的修复体
CN107898535A (zh) 间隔固化的人工韧带
CN112494174A (zh) 一种界面锚钉编织钉鞘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N107961099A (zh) 具有固化带的韧带
CN208481528U (zh) 混合型人工韧带
CN105125320A (zh) 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一体重建的固定装置及使用方法
CN204971709U (zh) 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一体重建的固定装置
CN204971710U (zh) 前交叉韧带和前外侧韧带一体重建的固定装置
CN211066814U (zh) 扁鞘多缝线锚钉及植入装置
CN107961100B (zh) 带降解层人工韧带及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01700 Room 301, Building 1, No. 508 Tianchen Road,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igetai Bio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01700 Room 301, Building 1, No. 508 Tianchen Road, Qingpu District, Shanghai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LIGETAI BIOLOG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