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86453U - 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86453U
CN209086453U CN201821856674.1U CN201821856674U CN209086453U CN 209086453 U CN209086453 U CN 209086453U CN 201821856674 U CN201821856674 U CN 201821856674U CN 209086453 U CN209086453 U CN 2090864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er
power supply
temperature
circuit
wind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5667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善文
徐德力
毕于健
袁超
刘恒德
翟恒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AIAN WEATHER BUREAU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AIAN WEATHER BUREA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AIAN WEATHER BUREAU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AIAN WEATHER BUREAU
Priority to CN20182185667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864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864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8645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包含有具有电加热膜并且电加热膜设置为包裹在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上的加热器(1)、设置为与加热器(1)连接并且用于输出直流电流的直流电源(4),通过加热器(1),对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进行防冻处理,通过直流电源(4),实现了对加热器(1)的供电,不再存在强电干扰,不再采用220V的交流电源,因此提高了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的工作可靠性能。

Description

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保护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气象站现用风传感器采用DC 5-15V 低电压供电设计并且要求环境温度-40-60℃,由于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一般安装在恶劣的环境中,拾取风信息传感器一般会因环境温度低而被结冻,影响了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工作性能,因此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是一种重要的气象用装置,在现有的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中,一般采用电热丝对拾取风信息传感器加热,由于采用220V的交流电源,存在强电干扰,从而影响了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工作可靠性能,由于风传感器壳体内置电热丝进行局部加热,局部温度较高,超出风传感器正常工作环境温度要求,出现故障不易发现以及不便维修和更换的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因此提高了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工作可靠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具有电加热膜并且电加热膜设置为包裹在拾取风信息传感器上的加热器、设置为与加热器连接并且用于输出直流电流的直流电源。
由于设计了加热器和直流电源,通过加热器,对拾取风信息传感器进行防冻处理,通过直流电源,实现了对加热器的供电,不再存在强电干扰,不再采用220V的交流电源,因此提高了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工作可靠性能。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排除电磁干扰的方式把加热器和直流电源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表面部加热的方式把加热器与直流电源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加热器与直流电源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温度控制开关。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加热器与直流电源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指示表、PLC控制器、温度传感器Ⅰ和控制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加热器与直流电源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开关。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加热器与直流电源之间,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短路保护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加热器与直流电源之间,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应急加热电路。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六附件装置并且第六附件装置设置在加热器与直流电源之间,第六附件装置设置为温控电路和指示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直流电源的正极分别设置为与控制继电器的其中一端、开关的其中一端和温度控制开关的其中一端连接并且控制继电器的其中另一端设置为与指示表的其中一端连接,指示表的其中另一端、开关的其中另一端和温度控制开关的其中另一端分别设置为与加热器的其中一端连接,加热器的其中另一端设置为与直流电源的负极连接并且温度传感器Ⅰ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PLC控制器的输入端口连接,PLC控制器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控制继电器的控制端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加热器设置为电加热膜并且加热器设置为与拾取风信息传感器覆盖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加热器设置为电加热膜套袋。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设置为12V。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指示表设置为电压表和电流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开关设置为手动按钮开关。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温度控制开关设置为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开关并且温度控制开关设置在拾取风信息传感器上,温度控制开关的温度范围设置为50℃-55℃。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控制继电器设置为温度继电器并且控制继电器的最高温度设置为55℃。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PLC控制器中设置有限定温度45℃-49℃的输出信号介质,PLC控制器的电源端口设置为与直流电源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温度传感器Ⅰ设置在拾取风信息传感器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加热器与直流电源设置为按照直流电为外接电源的方式分布并且加热器和直流电源与指示表、PLC控制器、温度传感器Ⅰ和控制继电器设置为组成其中第一控制支路,加热器和直流电源与温度控制开关设置为组成其中第二控制支路并且加热器和直流电源与开关设置为组成其中第三控制支路。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加热器设置在拾取风信息传感器上并且直流电源的正极设置为与短路保护器的其中一个端接口连接,短路保护器的其中另一个端接口设置为与指示表的其中一个端接口连接并且指示表的其中一个端接口分别设置为与加热器的其中一个端接口和应急加热电路的其中另一个端接口连接,指示表的其中另一个端接口设置为与温控电路的其中第一个端接口连接,温控电路的其中第二个端接口设置为与加热器的其中另一个端接口连接并且直流电源的负极分别设置为与温控电路的其中第三个端接口和应急加热电路的其中一个端接口连接,加热器设置为与温控电路的其中第四个端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加热器设置为包含有电加热膜、温度传感器Ⅱ和常闭温控开关并且电加热膜的电源接头设置为与常闭温控开关的接头呈串联式连接,温度传感器Ⅱ设置在电加热膜上,电加热膜的其中一个电源接头设置为加热器的其中一个端接口并且常闭温控开关的其中一个接头设置为加热器的其中另一个端接口,电加热膜设置为与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壳体贴附式联接,温度传感器Ⅱ的输出接口与温控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电加热膜的厚度设置为1.3-1.7mm并且电加热膜的加热温度设置为小于55℃。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直流电源的输出电压设置为12V。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短路保护器设置为12V的直流短路保护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温控电路设置为PLC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指示表设置为数显式电压表和电流表。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应急加热电路设置为手动开关。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加热器与直流电源设置为按照组成其中一路回路的方式分布并且加热器与应急加热电路设置为按照组成其中另一路回路的方式分布,加热器与直流电源与短路保护器设置为按照保护回路的方式分布并且加热器与直流电源与温控电路设置为按照控制回路的方式分布,加热器与直流电源与指示表设置为按照监测回路的方式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以形状、尺寸,1.5mm厚的耐干烧电加热膜附温度传感器Ⅱ、常闭温控开关密贴在风传感器外壳非转动部分均匀加热,最高55℃,温度传感器Ⅱ连接到温控电路,温控电路根据设定的停启温度阈值自动断通加热电路,实现智能间歇性均匀加热的效果,该装置采用DC 12V供电,可根据数显电压电流表示值判断加热部分是否出现故障,以避免风传感器被冻住造成风观测数据缺失后才发现的情况发生,应急加热电路可在温控电路等发生故障情况下启用,以加热膜附带的温控开关控温常闭,在雨雪冻害天气条件下持续保障风传感器不被冻住,在不影响风观测数据准确性的前提下解决风传感器的防冻和解冻问题,风传感器被冻前启用该装置,可避免发生被冻现象;风传感器已被冻住再启用该装置,可在数分钟内解冻,局部高温加热等弊端,解决了装置出现故障不能及时发现的问题,电路中易损元件出现故障情况下启用应急加热电路输出,是对风传感器防冻的有益保障。加热膜更换方便快捷,维修和更换可不中断风传感器自动工作,避免了强电干扰、局部加热超出风传感器工作环境温度上限、维修、更换不便等问题。
在本技术方案中,拾取风信息传感器设置为风向传感器和风速传感器。
在本技术方案中,排除电磁干扰的加热器和直流电源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五的示意图,
加热器-1、直流电源-4、短路保护器-5、应急加热电路-6、温控电路-7、指示表-8、PLC控制器-91、温度传感器Ⅰ-92、控制继电器-93、开关-94、温度控制开关-95。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加热器1、直流电源4、指示表8、PLC控制器91、温度传感器Ⅰ92、控制继电器93、开关94和温度控制开关95,
直流电源4的正极分别设置为与控制继电器93的其中一端、开关94的其中一端和温度控制开关95的其中一端连接并且控制继电器93的其中另一端设置为与指示表8的其中一端连接,指示表8的其中另一端、开关94的其中另一端和温度控制开关95的其中另一端分别设置为与加热器1的其中一端连接,加热器1的其中另一端设置为与直流电源4的负极连接并且温度传感器Ⅰ92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PLC控制器91的输入端口连接,PLC控制器91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控制继电器93的控制端口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1设置为电加热膜并且加热器1设置为与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覆盖式联接。
通过加热器1,形成对直流电源4、指示表8、开关94和温度控制开关95的支撑连接点,由加热器1,实现了与直流电源4连接,实现了与指示表8连接,实现了与开关94连接,实现了与温度控制开关95连接,其目的在于:用于对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进行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1设置为电加热膜套袋。
由加热器1,实现了对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的快速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直流电源4的输出电压设置为12V。
通过直流电源4,形成对加热器1、指示表8、控制继电器93、开关94和温度控制开关95的支撑连接点,由直流电源4,实现了与加热器1连接,实现了与指示表8连接,实现了与控制继电器93连接,实现了与开关94连接,实现了与温度控制开关95连接,其目的在于:用于加热器1的外接电源。
在本实施例中,指示表8设置为电压表和电流表。
通过指示表8,形成对加热器1和控制继电器93的支撑连接点,由指示表8,实现了与加热器1连接,实现了与控制继电器93连接,其目的在于:用于对控制继电器93的通断状态的监测。
在本实施例中,开关94设置为手动按钮开关。
通过开关94,形成对加热器1和直流电源4的支撑连接点,由开关94,实现了与加热器1连接,实现了与直流电源4连接,其目的在于:用于对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的强制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控制开关95设置为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开关并且温度控制开关95设置在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上,温度控制开关95的温度范围设置为50℃-55℃。
通过温度控制开关95,形成对加热器1和直流电源4的支撑连接点,由温度控制开关95,实现了与加热器1连接,实现了与直流电源4连接,其目的在于:用于对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的实时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控制继电器93设置为温度继电器并且控制继电器93的最高温度设置为55℃。
通过控制继电器93,形成对加热器1、指示表8和PLC控制器91的支撑连接点,由控制继电器93,实现了与加热器1连接,实现了与指示表8连接,实现了与PLC控制器91连接,其目的在于:用于对加热器1的过热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在PLC控制器91中设置有限定温度45℃-49℃的输出信号介质,PLC控制器91的电源端口设置为与直流电源4联接。
通过PLC控制器91,形成对温度传感器Ⅰ92和控制继电器93的支撑连接点,由PLC控制器91,实现了与温度传感器Ⅰ92连接,实现了与控制继电器93连接,其目的在于:用于对控制继电器93输出启动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Ⅰ92设置在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上。
通过温度传感器Ⅰ92,形成对PLC控制器91的支撑连接点,由温度传感器Ⅰ92,实现了与PLC控制器91连接,其目的在于:用于拾取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的温度信号。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设置为按照直流电为外接电源的方式分布并且加热器1和直流电源4与指示表8、PLC控制器91、温度传感器Ⅰ92和控制继电器93设置为组成其中第一控制支路,加热器1和直流电源4与温度控制开关95设置为组成其中第二控制支路并且加热器1和直流电源4与开关94设置为组成其中第三控制支路。
在正常状态,开关94处于断开状态,温度控制开关95与加热器1和直流电源4连通,当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的温度小于50℃时,温度控制开关95处于接通状态,直流电源4与加热器1连通,由加热器1对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进行升温处理,当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的温度高于55℃时,温度控制开关95处于断开状态,直流电源4与加热器1不连通,当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的温度小于49℃时,证明温度控制开关95失去了控制作用,温度传感器Ⅰ92采集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的温度信号,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的温度小于49℃时,PLC控制器91发出输出信号,使控制继电器93处于工作状态,直流电源4与加热器1连通,由加热器1对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进行升温处理,当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的温度高于55℃时,控制继电器93处于断开状态,同时指示表8显示控制继电器93的工作状态,当指示表8长时间没有显示加热器1处于接通状态时,操作人员使开关94处于接通状态,直流电源4与加热器1连通,由加热器1对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进行升温处理,提醒操作人员PLC控制器91、温度传感器Ⅰ92、控制继电器93和温度控制开关95处于失去了控制作用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温度控制开关95的温度范围设置为50℃。
在PLC控制器91中设置有限定温度45℃的输出信号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温度控制开关95的温度范围设置为55℃。
在PLC控制器91中设置有限定温度49℃的输出信号介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四,温度控制开关95的温度范围设置为53℃。
在PLC控制器91中设置有限定温度47℃的输出信号介质。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五,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加热器1、直流电源4、短路保护器5、应急加热电路6、温控电路7和指示表8,
加热器1设置在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上并且直流电源4的正极设置为与短路保护器5的其中一个端接口连接,短路保护器5的其中另一个端接口设置为与指示表8的其中一个端接口连接并且指示表8的其中一个端接口分别设置为与加热器1的其中一个端接口和应急加热电路6的其中另一个端接口连接,指示表8的其中另一个端接口设置为与温控电路7的其中第一个端接口连接,温控电路7的其中第二个端接口设置为与加热器1的其中另一个端接口连接并且直流电源4的负极分别设置为与温控电路7的其中第三个端接口和应急加热电路6的其中一个端接口连接,加热器1设置为与温控电路7的其中第四个端接口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1设置为包含有电加热膜、温度传感器Ⅱ和常闭温控开关并且电加热膜的电源接头设置为与常闭温控开关的接头呈串联式连接,温度传感器Ⅱ设置在电加热膜上,电加热膜的其中一个电源接头设置为加热器1的其中一个端接口并且常闭温控开关的其中一个接头设置为加热器1的其中另一个端接口,电加热膜设置为与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的壳体贴附式联接,温度传感器Ⅱ的输出接口与温控电路7连接。
通过加热器1,形成对应急加热电路6、温控电路7和指示表8的支撑连接点,由加热器1,实现了与应急加热电路6连接,实现了与温控电路7连接,实现了与指示表8连接,其目的在于:用于对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进行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电加热膜的厚度设置为1.3-1.7mm并且电加热膜的加热温度设置为小于55℃。
由电加热膜,实现了对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加热。
在本实施例中,直流电源4的输出电压设置为12V。
通过直流电源4,形成对应急加热电路6、温控电路7和短路保护器5的支撑连接点,由直流电源4,实现了与应急加热电路6连接,实现了与温控电路7连接,实现了与短路保护器5连接,其目的在于:用于加热器1的外接电源。
在本实施例中,短路保护器5设置为12V的直流短路保护器。
通过短路保护器5,形成对直流电源4和指示表8的支撑连接点,由短路保护器5,实现了与直流电源4连接,实现了与指示表8连接,其目的在于:用于对加热器1、直流电源4、温控电路7和指示表8的回路进行保护。
在本实施例中,温控电路7设置为PLC控制器。
通过温控电路7,形成对加热器1、直流电源4和指示表8的支撑连接点,由温控电路7,实现了与直流电源4连接,实现了与指示表8连接,实现了与加热器1连接,其目的在于:用于对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的通断控制。
在本实施例中,指示表8设置为数显式电压表和电流表。
通过指示表8,形成对加热器1、短路保护器5、应急加热电路6和温控电路7的支撑连接点,由指示表8,实现了与加热器1连接,实现了与短路保护器5连接,实现了与应急加热电路6连接,实现了与温控电路7连接,其目的在于:用于对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的通断状态的监测。
在本实施例中,应急加热电路6设置为手动开关。
通过应急加热电路6,形成对加热器1、直流电源4和指示表8的支撑连接点,由应急加热电路6,实现了与直流电源4连接,实现了与指示表8连接,实现了与加热器1连接,其目的在于:用于对加热器1形成另外一个回路。
在本实施例中,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设置为按照组成其中一路回路的方式分布并且加热器1与应急加热电路6设置为按照组成其中另一路回路的方式分布,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与短路保护器5设置为按照保护回路的方式分布并且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与温控电路7设置为按照控制回路的方式分布,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与指示表8设置为按照监测回路的方式分布。
当温控电路7和指示表8正常时,应急加热电路6内部电路处于开路状态,直流电源4、加热器1、温控电路7和指示表8形成其中一路回路,由温控电路7据预先设定的自动停启温度阈值和温度传感器Ⅱ的实时温度控制其中一路回路通断,实现对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进行间歇性加热,当温控电路7和指示表8出现故障时,应急加热电路6内部电路处于闭路状态,加热器1、直流电源4和应急加热电路6形成其中一路回路,以加热器1内置的常闭温控开关实现控温进行间歇性加热,通过短路保护器5,实现对加热器1进行保护。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六,电加热膜的厚度设置为1.3mm并且电加热膜的加热温度设置为55℃。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七,电加热膜的厚度设置为1.7mm并且电加热膜的加热温度设置为50℃。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吧,电加热膜的厚度设置为1.5mm并且电加热膜的加热温度设置为52℃。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排除电磁干扰的方式把加热器1和直流电源4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表面部加热的方式把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温度控制开关95。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指示表8、PLC控制器91、温度传感器Ⅰ92和控制继电器93。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开关94。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之间,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短路保护器5。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之间,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应急加热电路6。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六附件装置并且第六附件装置设置在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之间,第六附件装置设置为温控电路7和指示表8。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加热器1和直流电源4,通过加热器1,对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进行防冻处理,通过直流电源4,实现了对加热器1的供电,不再存在强电干扰,不再采用220V的交流电源,因此提高了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的工作可靠性能。
2、由于设计了加热器1、直流电源4、指示表8、PLC控制器91、温度传感器Ⅰ92、控制继电器93、开关94和温度控制开关95,实现了三条支路连通,提高了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的加热可靠性能。
3、由于设计了加热器1、直流电源4、短路保护器5、应急加热电路6、温控电路7和指示表8,实现了联动线路连通,提高了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的加热可靠性能。
4、由于设计了温度控制开关95,实现了常态下的电路控制。
5、由于设计了PLC控制器91、温度传感器Ⅰ92和控制继电器93,实现了应急状态下的电路控制。
6、由于设计了开关94,实现了强制状态下的电路连通。
7、由于设计了短路保护器5,形成了电路保护部件,实现了回路保护。
8、由于设计了应急加热电路6,形成了另外一路回路,实现了第二个供电回路。
9、由于设计了温控电路7,形成了控制部件,实现了自动控制。
10、由于设计了指示表8,形成了显示部件,实现了自动对回路的监视。
11、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12、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排除电磁干扰的加热器1和直流电源4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具有电加热膜并且电加热膜设置为包裹在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上的加热器1、设置为与加热器1连接并且用于输出直流电流的直流电源4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具有电加热膜并且电加热膜设置为包裹在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上的加热器(1)、设置为与加热器(1)连接并且用于输出直流电流的直流电源(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按照排除电磁干扰的方式把加热器(1)和直流电源(4)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其特征是:按照表面部加热的方式把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其特征是: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之间,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温度控制开关(95),
或,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之间,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指示表(8)、PLC控制器(91)、温度传感器Ⅰ(92)和控制继电器(93),
或,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之间,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开关(94),
或,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之间,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短路保护器(5),
或,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之间,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应急加热电路(6),
或,还包含有第六附件装置并且第六附件装置设置在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之间,第六附件装置设置为温控电路(7)和指示表(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其特征是:直流电源(4)的正极分别设置为与控制继电器(93)的其中一端、开关(94)的其中一端和温度控制开关(95)的其中一端连接并且控制继电器(93)的其中另一端设置为与指示表(8)的其中一端连接,指示表(8)的其中另一端、开关(94)的其中另一端和温度控制开关(95)的其中另一端分别设置为与加热器(1)的其中一端连接,加热器(1)的其中另一端设置为与直流电源(4)的负极连接并且温度传感器Ⅰ(92)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PLC控制器(91)的输入端口连接,PLC控制器(91)的输出端口设置为与控制继电器(93)的控制端口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加热器(1)设置为电加热膜并且加热器(1)设置为与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覆盖式联接,
或,加热器(1)设置为电加热膜套袋,
或,直流电源(4)的输出电压设置为12V,
或,指示表(8)设置为电压表和电流表,
或,开关(94)设置为手动按钮开关,
或,温度控制开关(95)设置为双金属片温度控制开关并且温度控制开关(95)设置在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上,温度控制开关(95)的温度范围设置为50℃-55℃,
或,控制继电器(93)设置为温度继电器并且控制继电器(93)的最高温度设置为55℃,
或,在PLC控制器(91)中设置有限定温度45℃-49℃的输出信号介质,PLC控制器(91)的电源端口设置为与直流电源(4)联接,
或,温度传感器Ⅰ(92)设置在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设置为按照直流电为外接电源的方式分布并且加热器(1)和直流电源(4)与指示表(8)、PLC控制器(91)、温度传感器Ⅰ(92)和控制继电器(93)设置为组成其中第一控制支路,加热器(1)和直流电源(4)与温度控制开关(95)设置为组成其中第二控制支路并且加热器(1)和直流电源(4)与开关(94)设置为组成其中第三控制支路。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加热器(1)设置在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上并且直流电源(4)的正极设置为与短路保护器(5)的其中一个端接口连接,短路保护器(5)的其中另一个端接口设置为与指示表(8)的其中一个端接口连接并且指示表(8)的其中一个端接口分别设置为与加热器(1)的其中一个端接口和应急加热电路(6)的其中另一个端接口连接,指示表(8)的其中另一个端接口设置为与温控电路(7)的其中第一个端接口连接,温控电路(7)的其中第二个端接口设置为与加热器(1)的其中另一个端接口连接并且直流电源(4)的负极分别设置为与温控电路(7)的其中第三个端接口和应急加热电路(6)的其中一个端接口连接,加热器(1)设置为与温控电路(7)的其中第四个端接口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加热器(1)设置为包含有电加热膜、温度传感器Ⅱ和常闭温控开关并且电加热膜的电源接头设置为与常闭温控开关的接头呈串联式连接,温度传感器Ⅱ设置在电加热膜上,电加热膜的其中一个电源接头设置为加热器(1)的其中一个端接口并且常闭温控开关的其中一个接头设置为加热器(1)的其中另一个端接口,电加热膜设置为与拾取风信息传感器(2)的壳体贴附式联接,温度传感器Ⅱ的输出接口与温控电路(7)连接,
或,电加热膜的厚度设置为1.3-1.7mm并且电加热膜的加热温度设置为小于55℃,
或,直流电源(4)的输出电压设置为12V,
或,短路保护器(5)设置为12V的直流短路保护器,
或,温控电路(7)设置为PLC控制器,
或,指示表(8)设置为数显式电压表和电流表,
或,应急加热电路(6)设置为手动开关。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其特征是: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设置为按照组成其中一路回路的方式分布并且加热器(1)与应急加热电路(6)设置为按照组成其中另一路回路的方式分布,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与短路保护器(5)设置为按照保护回路的方式分布并且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与温控电路(7)设置为按照控制回路的方式分布,加热器(1)与直流电源(4)与指示表(8)设置为按照监测回路的方式分布。
CN201821856674.1U 2018-11-12 2018-11-12 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864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56674.1U CN209086453U (zh) 2018-11-12 2018-11-12 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56674.1U CN209086453U (zh) 2018-11-12 2018-11-12 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86453U true CN209086453U (zh) 2019-07-09

Family

ID=67123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5667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86453U (zh) 2018-11-12 2018-11-12 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864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0653A (zh) * 2021-04-12 2021-07-13 安徽气象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机械式风传感器防冻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0653A (zh) * 2021-04-12 2021-07-13 安徽气象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机械式风传感器防冻装置
CN113110653B (zh) * 2021-04-12 2022-03-29 安徽气象信息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机械式风传感器防冻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49535U (zh) 烟叶烘烤控制系统
CN205124015U (zh) 电伴热监控系统
CN105932183B (zh) 一种无人机锂电池恒温保温袋
CN209086453U (zh) 用于气象观测站拾取风信息传感器的保护装置
CN108063486A (zh) 适于多种电池充电的充电器及其充电方法、电能变换电路
CN207967255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低温加热系统
CN105068579A (zh) 一种用于植物培养的恒温控制电路
CN210490004U (zh) 一种基于zigbee通讯的插座
CN204242000U (zh) 一种电热毯自动调温系统
CN208190075U (zh) 开关柜智能操控装置
CN206776812U (zh) 一种感知温度自动加热的手套
CN109433287A (zh) 一种具有保温控温功能的冷却水箱
CN106300264B (zh) 潜水电机保护器
CN112968487B (zh) 一种直流电源系统铅酸蓄电池组放电试验系统及方法
CN209525603U (zh) 一种双温控温度控制器
CN212842195U (zh) 一种电热水器
CN212008988U (zh) 风速风向传感器防冻装置
CN107491064A (zh) 一种水泵串接温控器控制电路及温控器状态检测方法
CN204883433U (zh) 一种用于植物培养的恒温控制电路
CN208042533U (zh) 一种电热水器控制系统
CN2182368Y (zh) 多功能太阳能热水器
CN203104810U (zh) 一种防干烧加热装置
CN207433192U (zh) 一种车用ptc加热器控制电路
CN205103341U (zh) 一种无线智能多功能负载箱
CN206594550U (zh) 综合配电箱的温度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9

Termination date: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