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82626U - 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82626U
CN209082626U CN201821822337.0U CN201821822337U CN209082626U CN 209082626 U CN209082626 U CN 209082626U CN 201821822337 U CN201821822337 U CN 201821822337U CN 209082626 U CN209082626 U CN 2090826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owdown
separation
water tank
novel water
tank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2233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天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182233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826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826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8262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ink And Installation For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包括排污主管、过滤网、垃圾收集容器和阀门;所述排污主管的上端与水槽底部的第一排放口连通,排污主管的下端设有第二排放口,排污主管的管身支连有位于第二排放口上方的排污支管,所述过滤网沿排污主管管身的长向方向贯通且竖直安装在排污主管中,同时过滤网的侧壁挡住排污支管的入口;所述阀门安装在排污主管中并位于排污支管的下方;所述垃圾收集容器安装在排污主管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排放口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分离处理厨房固液垃圾,阻止下水管道因固体垃圾而堵塞,并且有效利用水槽下方的储物空间,大大提高橱柜空间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卫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厨房水槽的使用率很高。人们在厨房洗菜、做饭或者洗刷时,产生的垃圾较多,会将清洗好蔬菜和水果的废水通过盆池直接流入下水管道,但是其中往往夹杂着蔬菜叶子和果皮之类的固体垃圾,容易造成下水管道的堵塞。为了防止垃圾进入下水管,厨房水槽的出水口都设有漏水网筛,经常需要人工清掏,比较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其结构简单,能够分离处理厨房固液垃圾,阻止下水管道因固体垃圾而堵塞。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包括排污主管、过滤网、垃圾收集容器和阀门;
所述排污主管的上端与水槽底部的第一排放口连通,排污主管的下端设有第二排放口,排污主管的管身支连有位于第二排放口上方的排污支管,所述过滤网沿排污主管管身的长向方向贯通且竖直安装在排污主管中,同时过滤网的侧壁挡住排污支管的入口;
所述阀门安装在排污主管中并位于排污支管的下方;
所述垃圾收集容器安装在排污主管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排放口连通。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排污主管、过滤网、垃圾收集容器和阀门;在使用时,通过将排污主管的上端与水槽的第一排放口连通,然后将垃圾收集容器与排污主管的第二排放口连通,用户在使用水槽清洗蔬菜、水果或者厨具时,关闭阀门,此时固态垃圾被堵在阀门处,而水流则顺着排污支管排出,这里排污支管可以与下水道连通,在污水排放完毕后,再打开阀门,固态垃圾则因重力从第二排放口处掉落到垃圾收集容器内,在垃圾收集容器装满垃圾后,用户可以将垃圾收集容器与第二排放口分离,扔出垃圾收集容器内的固态垃圾,或者扔掉整个垃圾收集容器,重新更换上新的垃圾收集容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阀门与所述排污支管的入口的最下端齐平。
这样设置可以防止阀门与排污主管之间堆积污水,避免污水跟着固态垃圾一同掉落到垃圾收集容器中。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排污主管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器,所述阀门选用电动球阀,所述电动球阀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固态垃圾堵塞排污主管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球阀打开,从而将固态垃圾排出。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水槽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控制开关。
用户在对垃圾进行排放时,可以直接操作该控制开关,而不用与控制器接触,更加方便。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排污主管的外壁上设有控制器电性连接的报警器,所述电动球阀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与报警器电性连接的接近开关。
当垃圾收集容器内的垃圾积蓄到一定量时,垃圾与接近开关接触,使报警器报警,从而提醒用户倒出垃圾或者更换垃圾收集容器,另外,电动球阀在闭合的过程中,接近开关位于电动球阀的下端而不会与电动球阀上方的垃圾接触,从而避免了误触,当电动球阀打开时,接近开关随着电动球阀一同转动,而在排污主管的侧壁上做出让位凹槽,防止接近开关在跟随电动球阀开闭的过程中误触。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接近开关的感应端齐平于垃圾收集容器的最上端或者伸入到垃圾收集容器内。
这样设置使接近开关可以在对垃圾积蓄量进行感应的同时,垃圾收集容器仍可以具有较大的装载量。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限位卡槽,所述垃圾收集容器的下端部卡接在所述限位卡槽内,底座的内部设有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的震动器。
由于垃圾是直接从第二排放口中掉落,垃圾在掉落的过程中容易堆积在垃圾收集容器中并且正对第二排放口处,而无法掉落到垃圾收集容器的内侧壁处,这样导致垃圾收集容器的装载量变小,少量的垃圾成三角状堆积时便可堵塞第二排放口,给用户带来不便,而通过控制器控制震动器,带动底座震动,使垃圾收集容器内的垃圾朝向其内侧壁处分散开来,防止垃圾过早的堵塞第二排放口。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容器的侧壁上设有数个透气孔,每个所述透气孔上均固定安装有活性炭网。
设置的透气孔用于给垃圾收集容器进行通气,减缓其内部腐败霉变的速率,而活性炭网则用于吸附垃圾产生的臭味。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包括固定圈和网管,所述固定圈的径长大于所述第一排放口,固定圈设置在第一排放口的上方,所述网管安装在固定圈上。
通过将固定圈放置在第一排放口上,这样可以防止网管直接掉落到排污主管内,网管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网孔容易堵塞,此时用户则可以直接将固定圈拿起,便可将网管从排污主管内取出,重新更换新的固定圈和网管,或者疏通网管上的网眼。
优选的技术方案,其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容器与第二排放口之间螺接或者卡接。
这样设置方便用户拆装垃圾收集容器,本实用新型中的垃圾收集容器其结构可以为瓶装、箱状和筒状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可对厨房固体垃圾与废液进行快速有效的分离,设备不堵塞,清洗维护方便,适用于处理各种厨房的固液混合垃圾,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设计合理,易于推广和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污主管的结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详细说明如下: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过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污主管的结构侧视图。
图中,各个标记的表示含义如下:
1、水槽;11、第一排放口;2、排污主管;21、第二排放口;22、排污支管;23、报警器;24、让位凹槽;3、过滤网;31、固定圈;32、网管;4、垃圾收集容器;41、透气孔;42、活性炭网;5、阀门;51、接近开关;6、控制器;7、控制开关;8、底座;81、限位卡槽;82、震动器。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包括排污主管2、过滤网3、垃圾收集容器4和阀门5;
所述排污主管2的上端与水槽1底部的第一排放口11连通,排污主管2的下端设有第二排放口21,排污主管2的管身支连有位于第二排放口21上方的排污支管22,所述过滤网3沿排污主管管身2的长向方向贯通且竖直安装在排污主管2中,同时过滤网3的侧壁挡住排污支管22的入口;
所述阀门5安装在排污主管2中并位于排污支管22的下方;
所述垃圾收集容器4安装在排污主管2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排放口21连通。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排污主管2、过滤网3、垃圾收集容器4和阀门5;在使用时,通过将排污主管2的上端与水槽1的第一排放口11连通,然后将垃圾收集容器4与排污主管2的第二排放口21连通,用户在使用水槽1清洗蔬菜、水果或者厨具时,关闭阀门5,此时固态垃圾被堵在阀门5处,而水流则顺着排污支管22排出,这里排污支管22可以与下水道连通,排污支管22是倾斜设置的,方便污水流出,在污水排放完毕后,再打开阀门5,固态垃圾则因重力从第二排放口21处掉落到垃圾收集容器4内,在垃圾收集容器4装满垃圾后,用户可以将垃圾收集容器4与第二排放口21分离,扔出垃圾收集容器4内的固态垃圾,或者扔掉整个垃圾收集容器4,重新更换上新的垃圾收集容器4。
具体的,所述阀门5与所述排污支管22的入口的最下端齐平。
这样设置可以防止阀门5与排污主管2之间堆积污水,避免污水跟着固态垃圾一同掉落到垃圾收集容器4中。
具体的,所述排污主管2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器6,所述阀门5选用电动球阀,所述电动球阀与所述控制器6电性连接。
在固态垃圾堵塞排污主管2时,通过控制器6控制电动球阀打开,从而将固态垃圾排出。
具体的,所述水槽1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控制器6电性连接的控制开关7。
用户在对垃圾进行排放时,可以直接操作该控制开关7,而不用与控制器6接触,更加方便。
具体的,所述排污主管2的外壁上设有控制器6电性连接的报警器23,所述电动球阀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与报警器23电性连接的接近开关51。
当垃圾收集容器4内的垃圾积蓄到一定量时,垃圾与接近开关51接触,使报警器23报警,从而提醒用户倒出垃圾或者更换垃圾收集容器4,另外,电动球阀在闭合的过程中,接近开关51位于电动球阀的下端而不会与电动球阀上方的垃圾接触,从而避免了误触,当电动球阀打开时,接近开关51随着电动球阀一同转动,而在排污主管2的侧壁上做出让位凹槽24,防止接近开关51在跟随电动球阀开闭的过程中误触。
具体的,所述接近开关51的感应端齐平于垃圾收集容器4的最上端或者伸入到垃圾收集容器4内。
这样设置使接近开关51可以在对垃圾积蓄量进行感应的同时,垃圾收集容器4仍可以具有较大的装载量,另外,因为设置有让位凹槽24的原因,使得接近开关51在跟随电动球阀开闭的过程中,也不会误触到垃圾收集容器4。
具体的,还包括底座8,所述底座8上设有限位卡槽81,所述垃圾收集容器4的下端部卡接在所述限位卡槽81内,底座8的内部设有与所述控制器6电性连接的震动器82。
由于垃圾是直接从第二排放口21中掉落,垃圾在掉落的过程中容易堆积在垃圾收集容器4中并且正对第二排放口21处,而无法掉落到垃圾收集容器4的内侧壁处,这样导致垃圾收集容器4的装载量变小,少量的垃圾成三角状堆积时便可堵塞第二排放口21,给用户带来不便,而通过控制器6控制震动器82,带动底座8震动,使垃圾收集容器4内的垃圾朝向其内侧壁处分散开来,防止垃圾过早的堵塞第二排放口21。
具体的,所述垃圾收集容器4的侧壁上设有数个透气孔41,每个所述透气孔41上均固定安装有活性炭网42。
设置的透气孔41用于给垃圾收集容器4进行通气,减缓其内部腐败霉变的速率,而活性炭网42则用于吸附垃圾产生的臭味。
具体的,所述过滤网3包括固定圈31和网管32,所述固定圈31的径长大于所述第一排放口11,固定圈31设置在第一排放口11的上方,所述网管32安装在固定圈31上。
通过将固定圈31放置在第一排放口11上,这样可以防止网管32直接掉落到排污主管2内,网管32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网孔容易堵塞,此时用户则可以直接将固定圈31拿起,便可将网管32从排污主管2内取出,重新更换新的固定圈31和网管,或者疏通网管32上的网眼。
具体的,所述垃圾收集容器4与第二排放口21之间螺接或者卡接。
这样设置方便用户拆装垃圾收集容器4,本实施例中的垃圾收集容器4其结构可以为瓶装、箱状和筒状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污主管(2)、过滤网(3)、垃圾收集容器(4)和阀门(5);
所述排污主管(2)的上端与水槽(1)底部的第一排放口(11)连通,排污主管(2)的下端设有第二排放口(21),排污主管(2)的管身支连有位于第二排放口(21)上方的排污支管(22),所述过滤网(3)沿排污主管(2)管身的长向方向贯通且竖直安装在排污主管(2)中,同时过滤网(3)的侧壁挡住排污支管(22)的入口;
所述阀门(5)安装在排污主管(2)中并位于排污支管(22)的下方;
所述垃圾收集容器(4)安装在排污主管(2)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二排放口(21)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5)与所述排污支管(22)的入口的最下端齐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主管(2)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控制器(6),所述阀门(5)选用电动球阀,所述电动球阀与所述控制器(6)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1)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控制器(6)电性连接的控制开关(7)。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污主管(2)的外壁上设有控制器(6)电性连接的报警器(23),所述电动球阀的下端固定安装有与报警器(23)电性连接的接近开关(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近开关(51)的感应端齐平于垃圾收集容器(4)的最上端或者伸入到垃圾收集容器(4)内。
7.根据权利要求3-6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8),所述底座(8)上设有限位卡槽(81),所述垃圾收集容器(4)的下端部卡接在所述限位卡槽(81)内,底座(8)的内部设有与所述控制器(6)电性连接的震动器(8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容器(4)的侧壁上设有数个透气孔(41),每个所述透气孔(41)上均固定安装有活性炭网(4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3)包括固定圈(31)和网管(32),所述固定圈(31)的径长大于所述第一排放口(11),固定圈(31)设置在第一排放口(11)的上方,所述网管(32)安装在固定圈(3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收集容器(4)与第二排放口(21)之间螺接或者卡接。
CN201821822337.0U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826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22337.0U CN209082626U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22337.0U CN209082626U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82626U true CN209082626U (zh) 2019-07-09

Family

ID=67122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22337.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82626U (zh) 2018-11-06 2018-11-06 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826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374094A (zh) 一种具有厨余垃圾处理系统的智能橱柜
US3322285A (en) Filter for washing apparatus
CN109622568A (zh) 一种餐厨垃圾处理机
CN104230030B (zh) 一种过滤效果好的油水分离机
CN111875185A (zh) 一种餐余垃圾油水分离膜处理工艺
CN205258168U (zh) 一种餐厨垃圾处理装置
CN209082626U (zh) 一种新型水槽垃圾分离装置
CN207862054U (zh) 一种废水过滤装置
CN211113925U (zh) 一种改进型厨余垃圾压滤装置
CN209338254U (zh) 一种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组合池
CN210874325U (zh) 一种油水分离装置及带有该装置的厨房垃圾处理设备
KR20110138795A (ko) 치과의료 폐기물 수거용 분리장치
CN207671076U (zh) 一种路面排水沟垃圾收集装置
CN214286911U (zh) 一种新农村污水用废水排放装置
CN219357356U (zh) 一种住宅小区公用的厨余垃圾处理装置
CN213741417U (zh) 家庭废水过滤装置
CN219060212U (zh) 一种建筑给排水用防堵装置
CN212670798U (zh) 一种具有涡流回旋功能的排污设备
CN214358089U (zh) 一种避免集水的垃圾箱
CN204125250U (zh) 一种过滤效果好的油水分离机
EP4159295A1 (en) A filter device for a waste stream from a sink
CN214884110U (zh) 一种适用于厨房垃圾的处理装置
CN213801363U (zh) 一种防止异味散发的收残台
CN215143263U (zh) 滤网式餐厨垃圾分离器
CN2315886Y (zh) 厨房洗涤盆过滤防堵垃圾收集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9

Termination date: 20201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