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71568U - 一种堵头、液冷板及电池箱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堵头、液冷板及电池箱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71568U
CN209071568U CN201821923973.2U CN201821923973U CN209071568U CN 209071568 U CN209071568 U CN 209071568U CN 201821923973 U CN201821923973 U CN 201821923973U CN 209071568 U CN209071568 U CN 2090715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plug
runner
distribution cavity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2397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臣智
陈育伟
李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Shenla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Shenla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Shenla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Shenlan Powe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2397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715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715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715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堵头、液冷板及电池箱体,堵头后端用于封堵于流道板一端,堵头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与流道板的宽度方向一致,堵头后端设有用于与流道板内的流道相通的配液腔,堵头上设有与配液腔相通的供冷却液进入或流出液冷板的接口,堵头的下表面上开设有配液槽,堵头内设有连通配液槽与接口的通道,配液槽具有朝下的下开口、与配液腔相连通的后槽口、左右分布的两侧槽壁,堵头还包括用于密封封盖配液槽的下开口的盖板;配液槽具有处于后槽口前方的缩口段,缩口段的两侧槽壁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由后向前缩小。缩口段能够对冷却液进行缓冲,减小冷却液对通道与配液腔的冲力,延长堵头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堵头、液冷板及电池箱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箱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堵头、液冷板及电池箱体。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政策对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要求的不断提高,用在大部分商用车上的磷酸铁锂电池也需要不断提高其能量密度,在没有重大技术突破的背景下,当前常用的做法是把电芯单体做大,然而由于电芯单体的尺寸增加,导致单位散热面积减小,电芯内部中心的热量无法快速传递出去,造成电芯的散热性能变差,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因此需要为大电芯的磷酸铁锂电池配备液冷板对电池进行冷却降温。
液冷板通常包括流道板,流道板内设有用于供冷却液流通的流道,流道沿与流道板的板面相平行的方向延伸、贯通流道板的两端的端面并在端面上形成开口,为保证流道的密封性以及便于冷却液进入或流出液冷板,需要在流道板的两端设置用于封堵流道开口的堵头,并在堵头上设置与流道板内的流道相通的配液腔以及用于供冷却液进入或流出液冷板的接口。
例如,授权公告日为2017.02.15、授权公告号为“CN20596166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挤压型水冷板”,包括水冷本体、配水板,该水冷板就相当于液冷板,该水冷本体就相当于流道板,该配水板直接构成了用于封堵流道板的一端的堵头,堵头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与流道板的宽度方向一致,堵头的两头设置有配水腔也即配液腔,配液腔朝向流道板两端的组合流道开口设置,堵头的上表面上于配液腔的上方设置有两个进出水孔也即接口,接口与配水腔之间设有用于连通两者的沿与液冷板的板面相垂直的方向延伸的通道,通道的孔径与接口的孔径一致,两接口上通过氩弧焊固定设置有进出水接头,进出水接头的延伸方向与液冷板的上板面相垂直。
上述堵头存在的问题是,配液腔为设置在堵头内的方形腔体,为便于流道板内的冷却液进入或流出配液腔,配液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通常设置的较大,而接口的孔径与进出水接头的直径相适配,通常设置的较小,因此,通道的孔径也设置的较小,冷却液由配液腔进入通道时,冷却液的流动空间骤然减小,容易对通道产生较大的冲力,相反的冷却液由通道进入配液腔时,冷却液的流动空间骤然增大,容易对配液腔产生较大的冲力,因此上述堵头的使用寿命较短。并且堵头若因冲击力而损坏,将导致冷却液的泄漏,而可能损坏装有液冷板的电池箱中的电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堵头,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堵头内部冷却液流通时对堵头的冲击力较大所导致的堵头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堵头的液冷板,以降低因堵头损坏而导致液冷板泄漏的情况的发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液冷板的电池箱体,以降低电池箱体因液冷板泄漏而损坏电池的风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堵头的技术方案为:
堵头,堵头的后端用于封堵于流道板一端,堵头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与流道板的宽度方向一致,堵头后端设有用于与流道板内的流道相通的配液腔,堵头上还设有与配液腔相通的用于供冷却液进入或流出液冷板的接口,所述堵头的下表面上开设有配液槽,所述堵头内还设有连通所述配液槽与所述接口的通道,所述配液槽具有朝下的下开口、与所述配液腔相连通的后槽口、左右分布的两侧槽壁,所述堵头还包括用于密封封盖所述配液槽的下开口的盖板;所述配液槽具有处于后槽口前方的缩口段,所述缩口段的两侧槽壁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由后向前缩小。
有益效果:配液槽的后槽口用于与配液腔相连通,通道用于连通配液槽与接口,所以,配液槽所具有的缩口段能够对冷却液进行缓冲,减小冷却液对配液腔、通道的冲力以及冷却液对配液槽的槽壁的冲力,延长堵头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配液槽的缩口段由后槽口逐渐向前延伸,所述配液槽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缩口段之前的等宽段,等宽段的两侧槽壁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由后向前保持不变。
有益效果:缩口段用于对冷却液进行缓冲,等宽段用于使冷却液流速稳定,从而使由缩口段缓冲后的冷却液稳定下来,再流入通道内,或者使由通道流出的冷却液稳定经等宽段稳定下来之后,再流入配液腔内,进一步降减小冷却液对堵头内部的冲力。
进一步地,所述后槽口的两侧槽壁的间距与所述配液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配液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用于与流道板上的一列同向流道组的宽度相适配。
有益效果:使冷却液流经流道板与堵头的连接处时,以及冷却液流经后槽口时,冷却液的流动空间的宽度尺寸保持不变,减小冷却液对堵头与流道板的连接处的冲力以及减小冷却液对后槽口的冲力。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设于堵头的位于配液腔前方的表面,连通配液槽的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接口相连并且通道自所述接口位置向后和/或向下延伸,另一端与配液槽的槽壁上所设的位于所述后槽口前方的连通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板的技术方案为:
液冷板,包括流道板与堵头,堵头的后端用于封堵于流道板一端,堵头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与流道板的宽度方向一致,堵头后端设有用于与流道板内的流道相通的配液腔,堵头上还设有与配液腔相通的用于供冷却液进入或流出液冷板的接口,所述堵头的下表面上开设有配液槽,所述堵头内还设有连通所述配液槽与所述接口的通道,所述配液槽具有朝下的下开口、与所述配液腔相连通的后槽口、左右分布的两侧槽壁,所述堵头还包括用于密封封盖所述配液槽的下开口的盖板;所述配液槽具有处于后槽口前方的缩口段,所述缩口段的两侧槽壁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由后向前缩小。
有益效果:配液槽的后槽口用于与配液腔相连通,通道用于连通配液槽与接口,所以,配液槽所具有的缩口段能够对冷却液进行缓冲,减小冷却液对配液腔、通道的冲力以及冷却液对配液槽的槽壁的冲力,延长堵头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配液槽的缩口段由后槽口逐渐向前延伸,所述配液槽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缩口段之前的等宽段,等宽段的两侧槽壁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由后向前保持不变。
有益效果:缩口段用于对冷却液进行缓冲,等宽段用于使冷却液流速稳定,从而使由缩口段缓冲后的冷却液稳定下来,再流入通道内,或者使由通道流出的冷却液稳定经等宽段稳定下来之后,再流入配液腔内,进一步降减小冷却液对堵头内部的冲力。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板内设有多列同向流道组,每列同向流道组中包括多根位置相邻、冷却液流向相同的流道,所述后槽口的两侧槽壁的间距与所述配液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配液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与流道板上的一列同向流道组的宽度相适配。
有益效果:使冷却液流经流道板与堵头的连接处时,以及冷却液流经后槽口时,冷却液的流动空间的宽度尺寸保持不变,减小冷却液对堵头与流道板的连接处的冲力以及减小冷却液对后槽口的冲力。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设于堵头的位于配液腔前方的表面,连通配液槽的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接口相连并且通道自所述接口位置向后和/或向下延伸,另一端与配液槽的槽壁上所设的位于所述后槽口前方的连通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体的技术方案为:
电池箱体,包括液冷板,液冷板包括流道板与堵头,堵头的后端用于封堵于流道板一端堵头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与流道板的宽度方向一致,堵头后端设有用于与流道板内的流道相通的配液腔,堵头上还设有与配液腔相通的用于供冷却液进入或流出液冷板的接口,所述堵头的下表面上开设有配液槽,所述堵头内还设有连通所述配液槽与所述接口的通道,所述配液槽具有朝下的下开口、与所述配液腔相连通的后槽口、左右分布的两侧槽壁,所述堵头还包括用于密封封盖所述配液槽的下开口的盖板;所述配液槽具有处于后槽口前方的缩口段,所述缩口段的两侧槽壁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由后向前缩小。
有益效果:配液槽的后槽口用于与配液腔相连通,通道用于连通配液槽与接口,所以,配液槽所具有的缩口段能够对冷却液进行缓冲,减小冷却液对配液腔、通道的冲力以及冷却液对配液槽的槽壁的冲力,延长堵头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配液槽的缩口段由后槽口逐渐向前延伸,所述配液槽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缩口段之前的等宽段,等宽段的两侧槽壁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由后向前保持不变。
有益效果:缩口段用于对冷却液进行缓冲,等宽段用于使冷却液流速稳定,从而使由缩口段缓冲后的冷却液稳定下来,再流入通道内,或者使由通道流出的冷却液稳定经等宽段稳定下来之后,再流入配液腔内,进一步降减小冷却液对堵头内部的冲力。
进一步地,所述流道板内设有多列同向流道组,每列同向流道组中包括多根位置相邻、冷却液流向相同的流道,所述后槽口的两侧槽壁的间距与所述配液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配液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与流道板上的一列同向流道组的宽度相适配。
有益效果:使冷却液流经流道板与堵头的连接处时,以及冷却液流经后槽口时,冷却液的流动空间的宽度尺寸保持不变,减小冷却液对堵头与流道板的连接处的冲力以及减小冷却液对后槽口的冲力。
进一步地,所述接口设于堵头的位于配液腔前方的表面,连通配液槽的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接口相连并且通道自所述接口位置向后和/或向下延伸,另一端与配液槽的槽壁上所设的位于所述后槽口前方的连通口相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的液冷板安装在电池箱体内时第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的液冷板安装在电池箱体内时第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堵头的第一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堵头的第二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图1中的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液冷板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1中的堵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堵头的C-C剖视图;
图9是图7中的堵头的B-B剖视图。
图中:1、流道板;2、堵头;3、配液板;4、转接台;5、L形通道;6、横向通道;7、竖向通道;8、接口;9、配液腔;10、配液槽;11、水管接头;12、同向流道组;13、流道;14、后槽口;15、缩口段;16、等宽段;17、箱体侧板;18、插头;19、插座;20、插舌;21、安装槽;22、电池模组安装梁;23、电池模组安装孔;24、悬伸部;25、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板的具体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该液冷板包括流道板1、堵头2,如图6所示,流道板1为矩形板体,流道板1内设有多列同向流道组12,每列同向流道组12中包括多根位置相邻、冷却液流向相同的流道13,图6中的流道板1上的箭头表示冷却液的流动方向,如图5所示,流道板1的前端设有插座19,插座19包括槽口朝前、U形的安装槽21。
如图3所示,堵头2包括配液板3与一体凸设于配液板3的上板面上的转接台4,两转接台4沿左右方向间隔布置,配液板3的后端用于封堵于流道板1的前端,配液板3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与流道板1的宽度方向一致,如图3、4所示,配液板3后端设有用于与流道板1内的流道13相通的配液腔9,所述配液腔9设有两个,分别用于进水、出水,且两配液腔9分别位于配液板3的左右两端。
如图8所示,转接台4内设有L形通道5,L形通道包括横向通道6与竖向通道7,横向通道6自L形通道5的转角处向前延伸贯通转接台4的前端面,并在转接台4的前端面上开设有接口8,接口8用于供冷却液进入或流出液冷板,竖向通道7自L形通道5的转角处向下延伸;在本实施例中,接口8与安装在电池箱体的箱体侧板17上的与横向通道6延伸方向一致的水管接头11连接,水管接头11有两个,一个用来冷却液进入液冷板,另一个用来冷却液流出液冷板。堵头2的下表面上开设有开口结构,在本实施例中,开口结构为在配液板3下表面上开设的自前向后延伸的配液槽10,配液槽10具有朝下的下开口、与配液腔9相连通的后槽口14、左右分布的两侧槽壁,竖向通道7的下端与配液槽10一体相连而形成开放孔,该开放孔是由加工工具自下而上加工所述竖向通道后留下的工艺孔,加工完成后,使用盖板25将配液槽10的下开口密封封盖。
如图4、9所示,配液槽10具有处于后槽口14前方的缩口段15,缩口段15的两侧槽壁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由后向前缩小,配液槽10还包括连接于缩口段15之前的等宽段16,等宽段16的两侧槽壁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由后向前保持不变,在本实施例中,后槽口14的两侧槽壁的间距与配液腔9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相适配,配液腔9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与流道板1上的一列同向流道组12的宽度相适配,以便于冷却液进入或流出同向流道组12。
转接台4包括设置在前部的用于穿装在电池箱体的箱体侧板17上的安装孔内的悬伸部24,悬伸部24的外周设有用于与箱体侧板17的内表面挡止配合的、台阶面朝前的定位台阶,如图3所示,配液板3的后端设有插头18,插头上设有插舌20,使用时,插舌20插入插座19的安装槽21中。如图3、7、8所示,配液板3的上板面上于转接台4的后方还间隔凸设有用于安装电池模组的电池模组安装梁22,电池模组安装梁22的上端面上设有多个电池模组安装孔23。
本实用新型中,配液槽10连通L形通道5与配液腔9,所以配液槽10所具有的缩口段15能够对冷却液进行缓冲,减小冷却液对配液腔9、L形通道5的冲力以及冷却液对配液槽10的槽壁的冲力,延长堵头2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板的具体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堵头上并未凸设有转接台,堵头直接由配液板构成,配液板内设有配液腔、配液槽以及L形通道,本实施例中由于L形通道设置在配液板内,配液板的板厚较厚。
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板的具体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开口结构为自堵头下表面向上通至竖向通道的穿孔,穿孔的径向一侧的孔壁设有与配液腔相连通的连通孔,盖板用于密封封盖穿孔的下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板的具体实施例四,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流道板的两端均设有堵头,两堵头上分别设有用于进水与出水的转接台。
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板的具体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中用于连通配液槽与接口的通道为L形通道,L形通道向后并向下延伸,在本实施例中,连通配液槽与接口的通道仅为竖向通道,竖向通道自下向上延伸贯通堵头的上表面,并在堵头的上表面上开设有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堵头的具体实施例一,该堵头的结构与上述液冷板实施例一中的堵头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堵头的具体实施例二,该堵头的结构与上述液冷板实施例二中的堵头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堵头的具体实施例三,该堵头的结构与上述液冷板实施例三中的堵头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堵头的具体实施例四,该堵头的结构与上述液冷板实施例四中的堵头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堵头的具体实施例五,该堵头的结构与上述液冷板实施例五中的堵头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体的具体实施例一,箱体内设有液冷板,参见图1、图2,以及上述液冷板实施中关于接口8、水管接头11与箱体侧板17的安装结构的介绍,该液冷板直接构成电池箱体的底板,电池箱体内设置液冷板的方式属于现有技术,当然也可以是安装在有箱底的电池箱内而不局限于必须构成电池箱体的底板,该液冷板的结构与上述液冷板实施例一中的液冷板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体的具体实施例二,箱体内设有液冷板,该液冷板的结构与上述液冷板实施例二中的液冷板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体的具体实施例三,箱体内设有液冷板,该液冷板的结构与上述液冷板实施例三中的液冷板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体的具体实施例四,箱体内设有液冷板,该液冷板的结构与上述液冷板实施例四中的液冷板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电池箱体的具体实施例五,箱体内设有液冷板,该液冷板的结构与上述液冷板实施例五中的液冷板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Claims (9)

1.堵头,堵头的后端用于封堵于流道板一端,堵头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与流道板的宽度方向一致,堵头后端设有用于与流道板内的流道相通的配液腔,堵头上还设有与配液腔相通的用于供冷却液进入或流出液冷板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的下表面上开设有配液槽,所述堵头内还设有连通所述配液槽与所述接口的通道,所述配液槽具有朝下的下开口、与所述配液腔相连通的后槽口、左右分布的两侧槽壁,所述堵头还包括用于密封封盖所述配液槽的下开口的盖板;所述配液槽具有处于后槽口前方的缩口段,所述缩口段的两侧槽壁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由后向前缩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液槽的缩口段由后槽口逐渐向前延伸,所述配液槽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缩口段之前的等宽段,等宽段的两侧槽壁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由后向前保持不变。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槽口的两侧槽壁的间距与所述配液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配液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用于与流道板上的一列同向流道组的宽度相适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堵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设于堵头的位于配液腔前方的表面,连通配液槽的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接口相连并且通道自所述接口位置向后和/或向下延伸,另一端与配液槽的槽壁上所设的位于所述后槽口前方的连通口相连。
5.液冷板,包括流道板与堵头,堵头的后端用于封堵于流道板一端,堵头沿左右方向延伸且与流道板的宽度方向一致,堵头后端设有用于与流道板内的流道相通的配液腔,堵头上还设有与配液腔相通的用于供冷却液进入或流出液冷板的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堵头的下表面上开设有配液槽,所述堵头内还设有连通所述配液槽与所述接口的通道,所述配液槽具有朝下的下开口、与所述配液腔相连通的后槽口、左右分布的两侧槽壁,所述堵头还包括用于密封封盖所述配液槽的下开口的盖板;所述配液槽具有处于后槽口前方的缩口段,所述缩口段的两侧槽壁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由后向前缩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液槽的缩口段由后槽口逐渐向前延伸,所述配液槽还包括连接于所述缩口段之前的等宽段,等宽段的两侧槽壁在左右方向上的间距由后向前保持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道板内设有多列同向流道组,每列同向流道组中包括多根位置相邻、冷却液流向相同的流道,所述后槽口的两侧槽壁的间距与所述配液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相适配,所述配液腔在左右方向上的宽度尺寸与流道板上的一列同向流道组的宽度相适配。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口设于堵头的位于配液腔前方的表面,连通配液槽的通道的一端与所述接口相连并且通道自所述接口位置向后和/或向下延伸,另一端与配液槽的槽壁上所设的位于所述后槽口前方的连通口相连。
9.电池箱体,包括液冷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为权利要求5-8任意一项所述的液冷板。
CN201821923973.2U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堵头、液冷板及电池箱体 Active CN2090715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23973.2U CN209071568U (zh)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堵头、液冷板及电池箱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23973.2U CN209071568U (zh)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堵头、液冷板及电池箱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71568U true CN209071568U (zh) 2019-07-05

Family

ID=671001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23973.2U Active CN209071568U (zh) 2018-11-21 2018-11-21 一种堵头、液冷板及电池箱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715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8607A (zh) * 2019-10-29 2020-02-25 江苏大学 一种截面渐缩式液冷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38607A (zh) * 2019-10-29 2020-02-25 江苏大学 一种截面渐缩式液冷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040913U (zh) 电池模组
KR102002862B1 (ko) 다이캐스팅 일체형 수냉식 배터리팩 냉각장치의 제조방법
CN108091961B (zh) 一种电池用引流均温液冷板
CN107004793A (zh) 具有冷却设备的电池系统
CN209071568U (zh) 一种堵头、液冷板及电池箱体
CN206674409U (zh) 一种带翅片结构双面水冷板
CN106025103A (zh) 电池箱体组件及含该组件的电池箱
CN109585727B (zh) 电池箱体
CN209071575U (zh) 堵头及液冷板、电池箱体
CN212079470U (zh) 一种发动机缸体水套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CN215301327U (zh) 一种冷却组件及车载显卡的冷却系统
CN209643245U (zh) 一种散热均匀的液冷散热器
CN105253010A (zh) 用于引导排气的导气装置
CN212783645U (zh) 一种新能源水冷一体箱体结构
CN204424034U (zh) 一种采用环绕水冷设计的采煤机变压器箱体
CN109004315A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电池模组
CN111211373B (zh) 一种液冷板及其制造方法
CN114335798A (zh) 电池箱体
CN114865155A (zh) 一种液冷箱体的导流结构及电池包
CN214176103U (zh) 冷板及电池模组
CN201112321Y (zh) 一种用于水冷磁控管的散热水套
CN210660332U (zh) 一种分层冷却气缸盖
CN209344279U (zh) 一种电动车动力锂电池的双通路冷却板
CN212398053U (zh) 一种用于拉矫机的冷却外罩
CN210136989U (zh) 双层通道动力电池液冷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