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67191U - 防砂管柱及防砂系统 - Google Patents
防砂管柱及防砂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067191U CN209067191U CN201821515477.3U CN201821515477U CN209067191U CN 209067191 U CN209067191 U CN 209067191U CN 201821515477 U CN201821515477 U CN 201821515477U CN 209067191 U CN209067191 U CN 2090671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and
- pipe
- sand control
- hole
- pack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4576 sand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9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9000003129 oil wel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13049 sedi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4
- 125000004122 cyclic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9000003921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0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779 crude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38 degrea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993 inte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45 las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91 petroleum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435 roc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1 spra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砂管柱及防砂系统。其中防砂管柱包括抽油泵以及位于抽油泵底端预设距离处的第一防砂装置;第一防砂装置包括第一封隔器、防砂管以及沉砂管;第一封隔器的内表面抵靠在沉砂管的外表面,第一封隔器的外表面用于抵靠在套管上;防砂管固定连接在沉砂管内,防砂管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口以及多个第一防砂孔,第一出液口位于第一封隔器顶部;沉砂管上设置有第一进液口,第一进液口位于第一封隔器底部,以使油液从第一进液口进入沉砂管内,并经过第一防砂孔进入防砂管内,后由第一出液口流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砂管柱及防砂系统,可以过滤油液中的砂砾,泵检时无需将第一防砂装置取出,难度小,提高作业效率以及采油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采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砂管柱及防砂系统。
背景技术
自喷采油是依靠地层自身能量进行原油举升;随着油田持续开采,地层压力持续降低,当地层能量不足以使原油自喷时则需采用抽油泵等设备将原油抽至地面。原油开采过程中,因原油开采方式、地质条件和生产措施等的改变,容易致使从岩石骨架脱离的砂砾被地层中的流体携带至井筒;并在抽油泵的作用下,随着油液进入抽油泵中,造成抽油泵砂卡。
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抽油泵砂卡,会在抽油泵的底端悬挂防砂管和沉砂管,沉砂管套设在防砂管外,沉砂管上形成有进液口,防砂管上形成有过滤砂砾的防砂孔,抽油泵的入口与防砂管连通,油液在抽油泵的作用下由进液口进入沉砂管内,并经由防砂孔进入防砂管内,然后进入抽油泵中,油液中的砂砾可以滤除在沉砂管中。
但是,由于防砂管与沉砂管悬挂在抽油泵底部,每次检泵作业时均需将防砂管与沉砂管取出,而沉砂管中沉积有大量滤除的砂砾,重量较沉,增加了泵检难度,延长了作业周期,影响油井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砂管柱及防砂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检泵作业难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砂管柱,包括:抽油泵以及位于所述抽油泵底端预设距离处的第一防砂装置;所述第一防砂装置包括第一封隔器、防砂管以及沉砂管;所述第一封隔器的内表面抵靠在所述沉砂管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封隔器的外表面用于抵靠在套管上;所述防砂管固定连接在所述沉砂管内,所述防砂管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口以及多个第一防砂孔,所述第一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一封隔器顶部;所述沉砂管上设置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一封隔器底部,以使油液从所述第一进液口进入所述沉砂管内,并经过所述第一防砂孔进入所述防砂管内,后由所述第一出液口流出。
如上所述的防砂管柱,其中,所述第一防砂装置还包括悬挂件;所述防砂管的底端封闭,顶端形成所述第一出液口;所述沉砂管的底端封闭,顶端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悬挂件为环状结构,且所述悬挂件的内表面抵靠在所述防砂管的外表面,所述悬挂件的外表面抵靠在所述沉砂管的内表面上;多个所述第一防砂孔设置在位于所述悬挂件下方的所述防砂管上;所述第一进液口设置在位于所述悬挂件下方的所述沉砂管的侧表面上。
如上所述的防砂管柱,其中,所述第一进液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进液口沿所述沉砂管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如上所述的防砂管柱,还包括:第二防砂装置;所述抽油泵包括泵筒,所述第二防砂装置包括:沉砂筒、连接件以及套设在所述泵筒外的外筒;所述外筒的顶端用于与油管连接;所述泵筒的顶端封闭,所述泵筒的侧壁上形成有出液口;所述泵筒及所述外筒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泵筒及所述外筒的底端;所述沉砂筒固定在所述连接件的底端,所述沉砂筒上形成有用于容纳砂砾的容纳腔;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第一过流通道以及第二过流通道,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外筒的外部与所述泵筒的内部;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用于连通所述环形通道及所述容纳腔。
如上所述的防砂管柱,其中,所述连接件的内部形成有沿垂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泵筒的轴线重合;所述连接件上还形成有沿所述连接件的径向延伸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连接件上还形成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沿平行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共同构成所述第一过流通道,所述第三通孔构成所述第二过流通道。
如上所述的防砂管柱,其中,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连接件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三通孔。
如上所述的防砂管柱,还包括:第三防砂装置;所述第三防砂装置包括:第二封隔器以及安装筒;所述第二封隔器的内表面抵靠在所述安装筒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封隔器的外表面用于与所述套管连接;所述安装筒上形成有第二进液口以及多个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二封隔器的下方,所述第二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二封隔器的上方。
如上所述的防砂管柱,其中,所述安装筒包括底面以及固定在所述底面上的侧面,所述侧面的顶端与所述沉砂筒连接,所述第二出液口和所述第二进液口设置在所述侧面上。
如上所述的防砂管柱,其中,所述第二出液口上覆盖有防砂网。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防砂系统,包括套管以及如上所述的防砂管柱,所述防砂管柱设置在所述套管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砂管柱及防砂系统,通过设置抽油泵以及位于抽油泵底端预设距离处的第一防砂装置;第一防砂装置包括第一封隔器、防砂管以及沉砂管;第一封隔器的内表面抵靠在沉砂管的外表面,第一封隔器的外表面用于抵靠在套管上;防砂管固定连接在沉砂管内,防砂管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口以及多个第一防砂孔,第一出液口位于第一封隔器顶部;沉砂管上设置有第一进液口,第一进液口位于第一封隔器底部,以使油液从第一进液口进入沉砂管内,并经过第一防砂孔进入防砂管内,后由第一出液口流出,可以起到过滤油液中砂砾的效果,并且当抽油泵泵检时无需将第一防砂装置取出,难度小,且可以提高作业效率以及采油效率。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防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一防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第二防砂装置和第三防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油液流动示意图;
图5为图3中连接件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连接件A-A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防砂装置;
11:第一封隔器;
12:防砂管;
121:第一出液口;
122:第一防砂孔;
13:沉砂管;
131:第一进液口;
14:悬挂件;
2:第二防砂装置;
21:沉砂筒;
22:连接件;
221:第一通孔;
222:第二通孔;
223:第三通孔;
23:泵筒;
231:出液口;
232:环形通道;
24:外筒;
3:第三防砂装置;
31:第二封隔器;
32:安装筒;
321:第二进液口;
322:第二出液口;
4: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防砂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第一防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第二防砂装置和第三防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油液流动示意图;图5为图3中连接件的放大图;图6为图3中连接件A-A向的剖视图。以下说明中的“上”、“下”、“顶”、“底”是参考图1中的方位。
请结合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砂管柱,包括:抽油泵以及位于抽油泵底端预设距离处的第一防砂装置1;第一防砂装置1包括第一封隔器11、防砂管12以及沉砂管13;第一封隔器11的内表面抵靠在沉砂管13的外表面,第一封隔器11的外表面用于抵靠在套管4上;防砂管12固定连接在沉砂管13内,防砂管12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口121以及多个第一防砂孔122,第一出液口121位于第一封隔器11顶部;沉砂管13上设置有第一进液口131,第一进液口131位于第一封隔器11底部,以使油液从第一进液口131进入沉砂管13内,并经过第一防砂孔122进入防砂管12内,后由第一出液口121流出。
具体地,第一防砂装置1可以用于石油开采作业,其可以设置在抽油泵下方的套管4内。第一防砂装置1可以包括第一封隔器11、防砂管12和沉砂管13,并起到防砂的作用。
抽油泵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抽油泵结构,在此不做具体限定,第一防砂装置1可以设置在抽油泵下方预设距离处,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防砂管12可以为管状结构,其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出液口121和第一防砂孔122,第一防砂孔122可以位于第一出液口121的下方,使得油液可以在抽油泵的作用下自下而上运动。第一防砂孔122可以用于将油液中的砂砾滤除在防砂管12外,第一防砂孔122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其可以是多个均匀排列在防砂管12上小孔或缝隙,小孔或缝隙的尺寸可以小于所需滤除的砂砾的直径;或者,防砂管12可以由一部分网状结构构成,网状结构所具有的空隙可以形成上述第一防砂孔122。
第一出液口121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经过第一防砂孔122进入防砂管12的油液可以从第一出液口121流出。第一出液口121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一防砂孔122的直径,以提高油液的抽取效率。
沉砂管13可以套设在防砂管12外,使得沉砂管13与防砂管12之间可以形成有容纳区,沉砂管13上设置有第一进液口131,油液可以由第一进液口131进入容纳区内,然后经过第一防砂孔122进入防砂管12内。被第一防砂孔122滤除的砂砾可以沉积在容纳区底部。可以理解,容纳区可以为封闭空间,其只有一个开口,即第一进液口131。第一进液口131的尺寸也可以大于第一防砂孔122的直径,以提高油液流动速度,提高开采效率。
第一封隔器11可以设置在套管4和沉砂管13之间,第一封隔器11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能够实现封隔功能的设备,例如,第一封隔器1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为环形,其内表面可以抵靠在沉砂管13的外表面,第一封隔器11的外表面可以抵靠在套管4内表面,从而使得第一封隔器11顶部空间与第一封隔器11底部空间隔离。第一进液口131可以位于第一封隔器11的底部,第一出液口121可以位于第一封隔器11的顶部,使得从底层中抽出的油液只能通过沉砂管13以及防砂管12进入封隔器11的顶部空间中,进而被抽油泵运输到地面平台,避免没有被滤除的油液之间进入抽油泵中,提高了抽油泵的寿命。
抽油泵工作时,地层中的油液在抽油泵的作用下可以通过第一进液口131进入沉砂管13与防砂管12的容纳区中,并经由第一防砂孔122滤除油液中的砂砾进入防砂管12中,被滤除的砂砾可以沉积在沉砂管13中,避免砂砾落入井筒中,增加待滤除油液的滤除难度。而滤过后的油液可以通过第一出液口121进入第一封隔器11的顶部空间,进而被抽油泵输送至地面平台。由于第一防砂装置1固定连接在套管4内,其与抽油泵之间并无直接接触,泵检时无需将第一防砂装置1取出,操作简单,可以提高采集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砂管柱,通过设置抽油泵以及位于抽油泵底端预设距离处的第一防砂装置;第一防砂装置包括第一封隔器、防砂管以及沉砂管;第一封隔器的内表面抵靠在沉砂管的外表面,第一封隔器的外表面用于抵靠在套管上;防砂管固定连接在沉砂管内,防砂管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口以及多个第一防砂孔,第一出液口位于第一封隔器顶部;沉砂管上设置有第一进液口,第一进液口位于第一封隔器底部,以使油液从第一进液口进入沉砂管内,并经过第一防砂孔进入防砂管内,后由第一出液口流出,可以起到过滤油液中砂砾的效果,并且当抽油泵泵检时无需将第一防砂装置取出,难度小,且可以提高作业效率以及采油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防砂装置1还包括悬挂件14;防砂管12的底端封闭,顶端形成第一出液口121;沉砂管13的底端封闭,顶端形成有第一开口;悬挂件14为环状结构,且悬挂件14的内表面抵靠在防砂管12的外表面,悬挂件14的外表面抵靠在沉砂管13的内表面上;多个第一防砂孔122设置在位于悬挂件14下方的防砂管12上;第一进液口131设置在位于悬挂件14下方的沉砂管13的侧表面上。具体地,防砂管12可以为圆柱筒状,其顶端开口,底端可以封闭,防砂管12顶端的开口可以形成第一出液口121,多个防砂孔122可以设置在放射冠12的侧表面和/或底面上。沉砂管13也可以为圆柱状筒,沉砂管13的顶端也可以形成有第一开口,底端封闭。第一封隔器11可以设置在沉砂筒21的圆柱状侧表面上。第一进液口131可以设置在第一封隔器11下方的沉砂管13的侧表面上。优选地,第一进液口1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进液口131沿沉砂管13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从而增加油液的流通速度,提高油液开采速度。
悬挂件14可以连接在防砂管12的侧表面及沉砂管13的侧表面上,悬挂件14可以为环状结构,其内表面抵靠在防砂管12的侧表面,其外表面抵靠在沉砂管13的侧表面,第一防砂孔122都位于悬挂件14的下方。悬挂件14起到封隔的作用,使得从第一出液口121流出的油液与容纳区内的油液隔离,避免带过滤油液与已过滤油液混合,影响过滤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防砂管柱还包括:第二防砂装置2;抽油泵包括泵筒23,第二防砂装置2包括:沉砂筒21、连接件22以及套设在泵筒23外的外筒24;外筒24的顶端用于与油管连接;泵筒23的顶端封闭,泵筒23的侧壁上形成有出液口231;泵筒23及外筒24之间形成环形通道232;连接件22固定在泵筒23及外筒24的底端;沉砂筒21固定在连接件22的底端,沉砂筒21上形成有用于容纳砂砾的容纳腔;连接件22上形成有第一过流通道以及第二过流通道,第一过流通道用于连通外筒24的外部与泵筒23的内部;第二过流通道用于连通环形通道232及容纳腔。
具体地,抽油泵可以具有油液通过的泵筒23,泵筒23可以为顶端封闭的圆柱形筒,第二防砂装置2可以包括套设在泵筒23外的外筒24,泵筒23和外筒24之间可以形成有环形通道232,泵筒23的侧壁靠近顶端的位置上可以形成有出液口231,可以理解,泵筒23也可以包括筒体以及设置在筒体顶端的防砂伞,防砂伞可以是顶端封闭的圆柱形筒,出液口231可以形成在防砂伞的圆柱形表面上。出液口23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多个出液口231可以沿防砂伞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外筒24的顶部可以与油管连接。
连接件22可以固定在泵筒23和外筒24的底端,连接件22可以包括互不连通的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第一过流通道可以将外筒24的外部空间与泵筒23的内部连通;第二过流通道可以将环形通道232及容纳腔连通。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可以由管路连接而成,也可以通过打孔等方式形成在实体结构上。
连接件22的底端可以固定沉砂筒21,沉砂筒21可以形成有用于容纳砂砾的容纳腔。经过第一防砂装置1的油液可以通过第一过流通道进入泵筒23内,然后通过出液口231流出,然后通过油管流至地面。当停电或其他原因导致抽油泵停泵时,油液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从油管中向下流动,由于出液口231设置在侧壁上,油液会顺着环形通道232、第二过流通道进入沉砂筒21中,无法通过出液口231进入泵筒23中,避免油液中残存的砂砾进入泵筒23中,导致泵卡等现象的发生。
作为连接件22的一种方式,连接件22的内部形成有沿垂向延伸的第一通孔221,第一通孔221的轴线与泵筒23的轴线重合;连接件22上还形成有沿连接件22的径向延伸的第二通孔222,第二通孔222与第一通孔221连通;连接件22上还形成有第三通孔223,第三通孔223沿平行于第一通孔221的方向延伸;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22共同构成第一过流通道,第三通孔223构成第二过流通道。
具体地,第一通孔221可以为连接件22中心的中心孔,第三通孔223可以与第一通孔221平行,第三通孔223的顶端可以与环形通道232连通,底端可以与沉砂筒21连通。第二通孔222可以沿径向延伸,一端与外筒24外部连通,另一端与第一通孔221连通,第一通孔221的底端可以抵靠在沉砂筒21的上表面,从而使得该端封闭,第一通孔221的顶端可以与泵筒23内部连通,该方式结构简单容易实现。
第一通孔221和第二通孔222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第三通孔223可以是月牙形,从而提高过流面积。
进一步地,第二通孔2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二通孔222沿连接件22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第二通孔222之间形成有一个第三通孔223,以提高油液流动速度。同时,第二通孔222还可以沿连接件22的轴线方向间隔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的中,防砂管柱还包括:第三防砂装置3;第三防砂装置3包括:第二封隔器31以及安装筒32;第二封隔器31的内表面抵靠在安装筒32的外表面上,第二封隔器31的外表面用于与套管4连接;安装筒32上形成有第二进液口321以及多个第二出液口322;第二进液口321位于第二封隔器31的下方,第二出液口322位于第二封隔器31的上方。
具体地,第二防砂装置2的底端还连接有第三防砂装置3,第三防砂装置3可以包括第二封隔器31和安装筒32,安装筒32可以为筒状,其上可以形成第二进液口321和第二出液口322,第二封隔器31可以封隔在套管4和安装筒32之间,第二进液口321和第二出液口322可以分别位于第二封隔器31的上下两侧,第二出液口322可以位于第二进液口321的上方,使得油液只可以从第二进液口321进入安装筒32内,从第二出液口322进入套管4与外筒24之间的空间中,并经由第一过流通道流入第二防砂装置2。第二封隔器31的结构和功能与第一封隔器11相同和相似,具体可以参考第一封隔器11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第二进液口321的结构和形状与第一进液口131相同或相似,具体可以参考第一进液口131,在此不再赘述。第二出液口322的形状也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二出液口322可以为直径小于砂砾的小孔,或长条形缝隙,从而起到进一步阻挡砂砾的作用。优选地,第二出液口322的尺寸可以小于第一出液口121的尺寸,从而可以过滤掉经过第一防砂装置1后仍未被滤除掉的砂砾,进一步提高防砂管柱的防砂性能。并且,由于大量的砂砾已在第一防砂装置1中进行滤除,第二防砂装置2中沉积的砂砾较少,不会增大泵检难度。另外,第二出液口322上覆盖有防砂网,从而增强防砂效果。
作为安装筒32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安装筒32包括底面以及固定在底面上的侧面,侧面的顶端与沉砂筒21连接,第二出液口322和第二进液口321设置在侧面上,使得被滤除的砂砾可以沉积在底面上,避免砂砾混合到其他未被过滤的油液中,增加过滤难度。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防砂系统,包括套管4以及防砂管柱,防砂管柱设置在套管4内。
具体地,套管4沿垂向延伸,防砂管柱安装在套管4内,防砂管柱的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例相同,不再赘述。
抽油泵工作时,地层中的油液在抽油泵的作用下可以通过第一进液口131进入沉砂管13与防砂管12的容纳区中,并经由第一防砂孔122滤除油液中的砂砾进入防砂管12中,被滤除的砂砾可以沉积在沉砂管13中,避免砂砾落入井筒中,增加待滤除油液的滤除难度。而滤过后的油液可以通过第一出液口121进入第一封隔器11的顶部空间,进而被抽油泵输送至地面平台。由于第一防砂装置1固定连接在套管4内,其与抽油泵之间并无直接接触,泵检时无需将第一防砂装置1取出,操作简单,可以提高采集效率。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砂系统,通过设置抽油泵以及位于抽油泵底端预设距离处的第一防砂装置;第一防砂装置包括第一封隔器、防砂管以及沉砂管;第一封隔器的内表面抵靠在沉砂管的外表面,第一封隔器的外表面用于抵靠在套管上;防砂管固定连接在沉砂管内,防砂管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口以及多个第一防砂孔,第一出液口位于第一封隔器顶部;沉砂管上设置有第一进液口,第一进液口位于第一封隔器底部,以使油液从第一进液口进入沉砂管内,并经过第一防砂孔进入防砂管内,后由第一出液口流出,可以起到过滤油液中砂砾的效果,并且当抽油泵泵检时无需将第一防砂装置取出,难度小,且可以提高作业效率以及采油效率。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包括:抽油泵以及位于所述抽油泵底端预设距离处的第一防砂装置;
所述第一防砂装置包括第一封隔器、防砂管以及沉砂管;
所述第一封隔器的内表面抵靠在所述沉砂管的外表面,所述第一封隔器的外表面用于抵靠在套管上;
所述防砂管固定连接在所述沉砂管内,所述防砂管上设置有第一出液口以及多个第一防砂孔,所述第一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一封隔器顶部;所述沉砂管上设置有第一进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一封隔器底部,以使油液从所述第一进液口进入所述沉砂管内,并经过所述第一防砂孔进入所述防砂管内,后由所述第一出液口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砂装置还包括悬挂件;
所述防砂管的底端封闭,顶端形成所述第一出液口;所述沉砂管的底端封闭,顶端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悬挂件为环状结构,且所述悬挂件的内表面抵靠在所述防砂管的外表面,所述悬挂件的外表面抵靠在所述沉砂管的内表面上;
多个所述第一防砂孔设置在位于所述悬挂件下方的所述防砂管上;所述第一进液口设置在位于所述悬挂件下方的所述沉砂管的侧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液口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进液口沿所述沉砂管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防砂装置;
所述抽油泵包括泵筒,所述第二防砂装置包括:沉砂筒、连接件以及套设在所述泵筒外的外筒;
所述外筒的顶端用于与油管连接;所述泵筒的顶端封闭,所述泵筒的侧壁上形成有出液口;所述泵筒及所述外筒之间形成环形通道;所述连接件固定在所述泵筒及所述外筒的底端;所述沉砂筒固定在所述连接件的底端,所述沉砂筒上形成有用于容纳砂砾的容纳腔;
所述连接件上形成有第一过流通道以及第二过流通道,所述第一过流通道用于连通所述外筒的外部与所述泵筒的内部;所述第二过流通道用于连通所述环形通道及所述容纳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内部形成有沿垂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轴线与所述泵筒的轴线重合;所述连接件上还形成有沿所述连接件的径向延伸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连接件上还形成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沿平行于所述第一通孔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共同构成所述第一过流通道,所述第三通孔构成所述第二过流通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连接件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通孔之间形成有一个所述第三通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防砂装置;
所述第三防砂装置包括:第二封隔器以及安装筒;
所述第二封隔器的内表面抵靠在所述安装筒的外表面上,所述第二封隔器的外表面用于与所述套管连接;所述安装筒上形成有第二进液口以及多个第二出液口;所述第二进液口位于所述第二封隔器的下方,所述第二出液口位于所述第二封隔器的上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筒包括底面以及固定在所述底面上的侧面,所述侧面的顶端与所述沉砂筒连接,所述第二出液口和所述第二进液口设置在所述侧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砂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液口上覆盖有防砂网。
10.一种防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防砂管柱,所述防砂管柱设置在所述套管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15477.3U CN209067191U (zh) | 2018-09-17 | 2018-09-17 | 防砂管柱及防砂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515477.3U CN209067191U (zh) | 2018-09-17 | 2018-09-17 | 防砂管柱及防砂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067191U true CN209067191U (zh) | 2019-07-05 |
Family
ID=67092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515477.3U Active CN209067191U (zh) | 2018-09-17 | 2018-09-17 | 防砂管柱及防砂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067191U (zh) |
-
2018
- 2018-09-17 CN CN201821515477.3U patent/CN20906719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495580C (en) | A gas-liquid separator positionable down hole in a well bore | |
US6283204B1 (en) | Oil and gas production with downhole separation and reinjection of gas | |
US8997870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downhole hydrocarbons from water | |
US11255167B2 (en) | Shunt tube assembly entry device | |
US20140246206A1 (en) | Rotational motion-inducing flow control devices and methods of use | |
CN103261579A (zh) | 具有方向依赖性流阻的井下流体流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 |
US20190309768A1 (en) | Electric submersible pump dual gas and sand separator | |
CN103541887B (zh) | 防砂防气一体化采油装置 | |
EP3655626B1 (en)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flow from a geological formation | |
CN104047588A (zh) | 井下气液分离管柱 | |
CN203516027U (zh) | 防砂防气一体化采油装置 | |
CN209067191U (zh) | 防砂管柱及防砂系统 | |
CN109281641A (zh) | 分层采气管柱组件及具有其的采气装置 | |
CN104747115B (zh) | 一种煤层气抽排井多功能井口装置 | |
CN217327260U (zh) | 提高连续封隔体轴向封隔效果的增阻器、装置及完井结构 | |
CN204252837U (zh) | 一种过滤器 | |
CN213331032U (zh) | 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 | |
CN204040921U (zh) | 防砂采油一体管柱 | |
CN208294455U (zh) | 一种水平井井下防砂防气装置 | |
CN203626798U (zh) | 双通道气液分离器 | |
RU43908U1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лавливания и защиты приема и выхода скважинных штанговых насосов от механических примесей | |
CN211648101U (zh) | 防砂管柱及防砂系统 | |
RU193678U1 (ru) | Газопесочный якорь для вставных штанговых глубинных насосов | |
CN108590544B (zh) | 一种水平井井下防砂防气装置及应用方法 | |
RU2575856C2 (ru) |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добычи нефти с внутрискважинной сепарацией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