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331032U - 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331032U
CN213331032U CN202020991080.2U CN202020991080U CN213331032U CN 213331032 U CN213331032 U CN 213331032U CN 202020991080 U CN202020991080 U CN 202020991080U CN 213331032 U CN213331032 U CN 213331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
pump
centralizer
screw pump
ca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99108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阳
王绍先
赵传伟
齐志刚
张磊
魏新芳
马明新
曹成章
刘希峰
周伟光
徐军浩
李足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Sinopec Shengli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rp
Drill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Sinopec Shengli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rp
Drill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Sinopec Shengli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rp, Drilling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Sinopec Shengli Petroleum Engineering Corp filed Critical Sinopec Oilfield Service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099108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331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331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3310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主要由油管、过电缆封隔器、电潜泵机组、套管扶正器、电缆、悬挂扶正器、完井筛管、扶正器、驱动电机、防转锚定机构、螺旋泵体、洗井阀和引鞋组成。其中:电潜泵机组为常规电潜泵组件外加一保护套以提高承重负荷;螺旋泵为独立内管工具,下至水平井投产段指定位置,并通过油管连接上部电潜泵,二者共用电力传输和地面控制系统。螺旋泵井下电机驱动螺旋叶轮,将管内液体由下游推挤至上游,既可平衡滤砂管两端生产压差,改善投产段流入剖面均衡性,又具备提液功效,进而达到充分发挥水平井采液优势的目的。

Description

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开采领域的水平井采油装置,尤其是一种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胜利油田普遍使用水平井开采高含水油层,许多单油层表现出较强的底水油层开发特征。在开采过程中,水平井受到“跟-趾效应”和油层非均质性影响,使得水脊非均衡上升,油层无法向水平井均衡供液,导致水平井见水时间短和产液含水率上升快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开发出诸多水平井堵水和控水技术,目前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化学法和机械法。
化学法可归为储层改造范畴,其实施办法为,向产水层段注入指定类型的堵水剂,封堵岩石基质孔隙和微小裂缝,阻止地层水产出。化学法存在的问题有:仅当笼统注剂条件(目标封堵层段渗透率明显高于其它层段)较为成熟时,堵水施工简便且效果良好,否则,需要借助封隔器进行精准定位,其施工难度和成本明显提高;化学法污染储层的风险较高,且污染后不可逆。
机械法主要体现为各种类型的水平井控水完井装置,通过设置特定类型的流道产生适当的附加压降,限制流量过大层段从而调整投产段产液剖面。应用较为广泛的控水完井装置有三种:变孔密筛管、中心管和流入控制器,其中,流入控制器技术应用最为广泛,该技术于上世纪90年代早期首次应用于挪威北海的Troll气田,近十年来在我国也获得了初步应用,并于国内有大量新型产品见诸报道,比较典型的相关文献包括:专利201410252818.2、201410501115.9、201410638607.2、201420309993.6、201610890102.4和201810538577.6。控水完井技术存在的问题是:以牺牲单井产能为代价,不适合胜利油田普遍存在的低产液量水平井。
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501693.2针对现有控水完井技术在控水机理层面做出改进,提出一种《螺旋泵滤砂管》,包括中心管、密封套装在中心管外部的薄壁管,以及夹持在两者之间的滤砂网材,中心管和薄壁管的管壁上径向设有多个通孔,沿中心管轴向内部设置至少两组轴承架和轴承组件,轴承内贯穿有螺旋泵轴,轴承与螺旋泵轴构成旋转配合,轴承之间的螺旋泵轴上固定缠绕有螺旋叶片。中心管两端从薄壁管两端伸出,并在伸出端加工有螺纹。中心管端部的两个轴承架和轴承组件靠近中心管的伸出端。该实用新型的螺旋泵滤砂管,在滤砂管中引入阿基米德螺旋泵,安装于投产段指定位置,上部配套电潜泵,共用电力传输和地面控制系统,井下电机驱动螺旋叶轮,将管内液体由下游一端推挤至上游一端,平衡其两端层段生产压差,显著促进上游层段产液,适当抑制下游层段产液,从而改善投产段流入剖面均衡性。螺旋泵滤砂管技术的优点包括:滤砂管自身带有动力,具备提液功能,适合高粘度流体和底产液量工况;滤砂管内螺旋叶轮没有密封性要求,结构简单可靠,适应高含砂流体工况;工作过程中可随时改变螺旋叶轮转速,对产液剖面做出实时调整。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有:螺旋泵与筛管集成为一体,投产后筛管会被砂埋,难以起出检修;螺旋泵占据管内空间,其它作业工具无法下入;需要在筛管管柱外部布置电缆,只能下入射孔套管,下入裸眼井筒会磨损电缆。
因此,有必要针对螺旋泵滤砂管现有问题做出重大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专利申请号201410501693.2所涉及螺旋泵滤砂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该装置将螺旋泵改为独立内管工具,通过油管连接上部电潜泵,不改变原有完井管柱结构,采油厂易于接受;管内螺旋泵的工具半径较小,易于下入,适应小井径工况,亦可用于老井均衡提液;可随电潜泵起出检修,同时为其它作业工具腾出空间,重新下入时,可改变工具上部悬挂油管长度,调整螺旋泵下入井深,或更换不同长度的螺旋泵,调整其推液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主要由油管、过电缆封隔器、电潜泵机组、套管扶正器、电缆、悬挂扶正器、完井筛管、扶正器、驱动电机、防转锚定机构、螺旋泵体、洗井阀和引鞋组成;其中:
电潜泵机组上方与上段油管连接,电潜泵机组下方与套管扶正器连接,过电缆封隔器设置在上段油管与电潜泵机组连接段,套管扶正器下方通过过渡油管依次与扶正器、驱动电机、防转锚定机构、螺旋泵体、洗井阀和引鞋连接,完井筛管套装在扶正器、驱动电机、防转锚定机构、螺旋泵体外部,完井筛管通过悬挂扶正器悬挂在套管下端部内壁,电缆依次穿过过电缆封隔器、电潜泵机组、套管扶正器、悬挂扶正器接入驱动电机。
上述方案进一步包括:
还包括设置在螺旋泵体与防转锚定机构、洗井阀之间的扶正器。
所述电潜泵机组主要由电缆接头、内接头、泄油阀、单流阀、泵、电潜泵保护管、油气分离器、潜油电机保护器、潜油电机、保护管端部接头组成;其中:电潜泵保护管为空心回转体,上、下端分别与保护管端部接头连接,管壁绕轴心处加工有通孔阵列;泄油阀、单流阀、泵、电潜泵保护管、油气分离器、潜油电机保护器、潜油电机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后,上部通过内接头与上部保护管端部接头连接,下部通过固定块与下部保护管端部接头连接;电缆接头分别设置在上、下端的保护管端部接头上,电缆自上而下依次穿过上部电缆接头、上部保护管端部接头和电潜泵保护管接入潜油电机保护器后,电缆同时通过下部保护管端部接头、下部电缆接头引出。
所述螺旋泵体主要由传动轴连接套、轴承、螺旋泵端盖、螺旋泵外套、螺旋叶轮组成;其中:螺旋泵外套两端分别与螺旋泵端盖连接组成泵筒体,螺旋叶轮连通中心轴设置在螺旋泵筒体内,中心轴上端通过传动轴连接套与上方的驱动电机输出轴连接,螺旋泵端盖锥形肩部围绕轴心加工有若干条形通孔。
所述保护管端部接头为上下不同径空心回转体,上端部加工有与油管连接配合的锥形外螺纹,中间台阶处加工过电缆通孔a,下端加工有梯度内螺纹a和内螺纹b。
所述内接头为上下不同径空心回转体,上端部加工有与保护管端部接头内螺纹b连接配合的外螺纹b,下端加工有与泄油阀连接配合的内螺纹c,中间台阶处加工有过电缆通孔b。
所述电潜泵保护管为空心回转体,上下端部各加工有与保护管端部接头内螺纹a连接配合的外螺纹b,管壁绕轴心处加工有长条通孔阵列。
所述套管扶正器为空心回转体,外围有若干扶正块,上下端部通过螺纹分别与保护管端部接头的锥形外螺纹和过渡油管连接。
所述扶正器为空心回转体,外圆部绕轴心加工有若干电缆槽,外围有若干扶正器片,管体上部与过渡油管连接,下部加工有与驱动电机连接,轴心处加工有通孔a。
所述传动轴连接套为空心回转体,轴心处加工有半圆矩形通孔;所述螺旋泵端盖为空心回转体,顶端轴心处加工有与驱动电机连接的外螺纹c和通孔b,主体下端部加工有外螺纹d;所述螺旋泵外套为管状体,上下端分别加工有与螺旋泵端盖外螺纹c连接的内螺纹d和e;螺旋叶轮是在中心轴上焊接有螺旋叶片,中心轴与传动轴连接套对接端加工有半圆矩形轴,另一端加工有旋转轴。
本实用新型中的螺旋泵为独立内管工具,下至水平井投产段指定位置,并通过油管连接上部电潜泵,二者共用电力传输和地面控制系统。螺旋泵井下电机驱动螺旋叶轮,将管内液体由下游推挤至上游,既可平衡滤砂管两端生产压差,改善投产段流入剖面均衡性,又具备提液功效,进而达到充分发挥水平井采液优势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应用示意图;
图中:1、油管, 2、过电缆封隔器,3、电潜泵机组,4、套管,5、套管扶正器,6、电缆,7、悬挂封隔器,8、完井筛管,9、扶正器,10、驱动电机,11、防转锚定机构,12、螺旋泵体,13、洗井阀,14、引鞋。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潜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301、电缆接头,302、内接头, 303、泄油阀, 304、单流阀, 305、泵,306、电潜泵保护管,307、油气分离器,308、潜油电机保护器,309、潜油电机,310、保护管端部接头。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螺旋泵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20、传动轴连接套,121、轴承,122、螺旋泵端盖,123、螺旋泵外套,124、螺旋叶轮。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内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3021、外螺纹a,3022、内螺纹c,3023、电缆通孔b。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保护管端部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3101、锥形外螺纹,3102、过电缆通孔a,3103、下端内螺纹a,3104内螺纹b。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潜泵保护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3062、外螺纹b,3061、长条通孔。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扶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91、电缆槽, 92、扶正器片,93、上部内螺纹, 94、下部内螺纹,95、通孔a。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传动轴连接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201、半圆矩形通孔。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螺旋泵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221、条形通孔,1222、外螺纹c,1224、通孔b,1223、外螺纹d。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螺旋泵外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231、上内螺纹d,1232、下内螺纹e。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螺旋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241、螺旋叶片,1242、中心轴,1243、半圆矩形轴,1244、旋转轴。
具体实施方法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主要由油管1、过电缆封隔器2、电潜泵机组3、套管扶正器5、电缆6、悬挂扶正器7、完井筛管8、扶正器9、驱动电机10、防转锚定机构11、螺旋泵体12、洗井阀13和引鞋14组成;其中:
电潜泵机组3上方与上段油管1连接,电潜泵机组3下方与套管扶正器5连接,过电缆封隔器2设置在上段油管1与电潜泵机组3连接段,套管扶正器5下方通过过渡油管1依次与扶正器9、驱动电机10、防转锚定机构11、螺旋泵体12、洗井阀13和引鞋14连接,完井筛管8套装在扶正器9、驱动电机10、防转锚定机构11、螺旋泵体12外部,完井筛管8通过悬挂扶正器7悬挂在套管4下端部内壁,电缆6依次穿过过电缆封隔器2、电潜泵机组3、套管扶正器5、悬挂扶正器7接入驱动电机10。
实施例2
上述实施例1中进一步包括:设置在螺旋泵体12与防转锚定机构11、洗井阀13之间的扶正器9。
实施例3
上述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所述电潜泵机组3主要由电缆接头301、内接头302、泄油阀303、单流阀304、泵305、电潜泵保护管306、油气分离器307、潜油电机保护器308、潜油电机309、保护管端部接头310组成;其中:电潜泵保护管306为空心回转体,上、下端分别与保护管端部接头310连接,管壁绕轴心处加工有通孔阵列;泄油阀303、单流阀304、泵305、电潜泵保护管306、油气分离器307、潜油电机保护器308、潜油电机309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后,上部通过内接头302与上部保护管端部接头310连接,下部通过固定块与下部保护管端部接头310连接;电缆接头301分别设置在上、下端的保护管端部接头310上,电缆6自上而下依次穿过上部电缆接头301、上部保护管端部接头310和电潜泵保护管306接入潜油电机保护器308后,电缆6同时通过下部保护管端部接头310、下部电缆接头301引出。
所述螺旋泵体12主要由传动轴连接套120、轴承121、螺旋泵端盖122、螺旋泵外套123、螺旋叶轮124组成;其中:螺旋泵外套123两端分别与螺旋泵端盖122连接组成泵筒体,螺旋叶轮124连通中心轴1242设置在螺旋泵筒体内,中心轴1242上端通过传动轴连接套120与上方的驱动电机10输出轴连接,螺旋泵端盖122锥形肩部围绕轴心加工有若干条形通孔1221。
实施例4
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所述保护管端部接头310为上下不同径空心回转体,上端部加工有与油管1连接配合的锥形外螺纹3101,中间台阶处加工过电缆通孔a3102,下端加工有梯度内螺纹a3103和内螺纹b3104。
所述内接头302为上下不同径空心回转体,上端部加工有与保护管端部接头310内螺纹b3104连接配合的外螺纹a3021,下端加工有与泄油阀303连接配合的内螺纹c3022,中间台阶处加工有过电缆通孔b3023。
所述电潜泵保护管306为空心回转体,上下端部各加工有与保护管端部接头310内螺纹a3103连接配合的外螺纹b3062,管壁绕轴心处加工有长条通孔3061阵列。
所述套管扶正器5为空心回转体,外围有若干扶正块,上下端部通过螺纹分别与保护管端部接头310的锥形外螺纹3101和过渡油管1连接。
所述扶正器9为空心回转体,外圆部绕轴心加工有若干电缆槽91,外围有若干扶正器片92,管体上部与过渡油管1连接,下部加工有与驱动电机10连接,轴心处加工有通孔a95。
所述传动轴连接套120为空心回转体,轴心处加工有半圆矩形通孔1201;所述螺旋泵端盖122为空心回转体,顶端轴心处加工有与驱动电机10连接的外螺纹c1222和通孔b1224,主体下端部加工有外螺纹c1223;所述螺旋泵外套123为管状体,上下端分别加工有与螺旋泵端盖122外螺纹c1223连接的内螺纹d1231和e1232;螺旋叶轮124是在中心轴1242上焊接有螺旋叶片1241,中心轴1242与传动轴连接套120对接端加工有半圆矩形轴1243,另一端加工有旋转轴1244。
实施例5
一种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主要由油管1、过电缆封隔器2、电潜泵机组3、套管扶正器5、电缆6、悬挂扶正器7、完井筛管8、扶正器9、驱动电机10、防转锚定机构11、螺旋泵体12、洗井阀13、引鞋14组成(见图1)。
所述的电潜泵机组3由电缆接头301、内接头302、泄油阀303、单流阀304、泵305、电潜泵保护管306、油气分离器307、保护器308、潜油电机保护管端部接头309、保护管端部接头310组成(见图2)。
所述的螺旋泵体12由传动轴连接套120、轴承121、螺旋泵端盖122、螺旋泵外套123、螺旋叶轮124、电缆接头301组成(见图3)。
所述的内接头302(见图4)为一上下不同径空心回转体,上端部加工有外螺纹a3021,下端加工有内螺纹b3022,中间台阶处加工有一通孔b3023。
所述的保护管端部接头310(见图5)为一上下不同径空心回转体,上端部加工有锥形外螺纹3101,中间台阶处加工一过电缆通孔a3102,下端加工有内螺纹a3103和b内螺纹3104。
所述的电潜泵保护管306(见图6)为一空心回转体,上下端部各加工有外螺纹b3062,管壁绕轴心处加工有长条通孔3061阵列。
所述的扶正器9(见图7)为一空心回转体,外圆部绕轴心加工有若干电缆槽91,外围有若干扶正器片92,管体上部加工有上内螺纹93,下部加工有下内螺纹94,轴心处加工有通孔a95。
所述的传动轴连接套120(见图8)为一空心回转体,轴心处加工有半圆矩形通孔1201。
所述的螺旋泵端盖122(见图9)为一空心回转体,锥形肩部围绕轴心加工有若干条形通孔1221,顶端轴心处加工有外螺纹c1222和通孔b1224,主体下端部加工有外螺纹d1223。
所述的螺旋泵外套123(见图10)为一管状体,上下端分别加工有内螺纹d1231和内螺纹e1232.
所述的螺旋叶轮124(见图11),在中心轴1242上焊接有螺旋叶片1241,中心轴1242左端加工有半圆矩形轴1243,右端加工有旋转轴1244。
电潜泵机组装配原理(见图2):将泄油阀303、单流阀304、泵305、油气分离器307、保护器308与潜油电机309依次串装完毕并接好电缆6。将内接头302的内螺纹c3022与泄油阀303上部螺纹紧密连接,其外螺纹a3021与保护管端部接头310的内螺纹b3104紧密连接。将电潜泵保护管306套装于电潜泵机组外部,将保护管端部接头310的内螺纹a3103与电潜泵保护管306的外螺纹b3062紧密连接。与此类同,电潜泵保护管306下端的外螺纹b3062与另一相同的保护管端部接头310的内螺纹a3103紧密连接。该保护管端部接头310的锥形螺纹3101与套管扶正器5螺纹连接。
螺旋泵机构装配原理(见图3):驱动电机10上端与扶正器9内螺纹94连接,驱动电机10与防转锚定机构11固定连接。防转锚定机构11下端与扶正器9上内螺纹93紧密连接,将传动轴连接套120套装于扶正器9通孔a95内,同时将驱动电机输出轴插入传动轴连接套120的半圆矩形孔1201内呈滑动配合。扶正器9上内螺纹93与螺旋泵端盖122的外螺纹c1222紧密连接,将轴承121安装于螺旋泵端盖122的通孔内。将螺旋泵叶片124的半圆矩形轴1243套入传动轴连接套120的半圆矩形孔1201内呈滑动配合。将螺旋泵外套123套在螺旋泵叶片124外,其上部内螺纹d1231与螺旋泵端盖122的外螺纹d1223紧密连接。将螺旋泵外套123的外螺纹d1223与螺旋泵端盖122的外螺纹b1224紧密连接。同时将螺旋泵叶片124的下端转轴1244插入螺旋泵端盖122的通孔1224内并呈滑动配合,最后将螺旋泵端盖122的外螺纹c1222与扶正器9的上内螺纹93紧密连接。
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工作原理(见图1):在直井段套管4完好,在水平段由悬挂封隔器7、完井筛管8、洗井阀13和引鞋14完井工艺完成后的条件下。将装配好的螺旋泵机构的顶部扶正器9的内螺纹93与油管1的底端螺纹连接,该油管顶端与电潜泵机组的套管扶正器5连接。电潜泵机组顶端的保护管端部接头310的锥形螺纹3101通过过电缆封隔器2与油管1连接,连接过程中按要求将电缆6用卡子固定在相应部件上。
所述的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技术工作原理(见图1):将整体连接好的组件下入井下,其中电潜泵机组处于直井段,螺旋泵机构处于水平井段并完全进入完井筛管8的内管。
所述的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技术工作原理(见图1):螺旋泵机构工作时,驱动电机10驱动螺旋泵叶片124旋转,井下流体受螺旋叶轮1241的作用,驱使井筒内流体从螺旋泵体12的右方螺旋泵端盖122的条形通孔1221引入,从螺旋泵体12左方螺杆泵端盖122的条形通孔1221推出。

Claims (10)

1.一种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主要由油管(1)、过电缆封隔器(2)、电潜泵机组(3)、套管扶正器(5)、电缆(6)、悬挂扶正器(7)、完井筛管(8)、扶正器(9)、驱动电机(10)、防转锚定机构(11)、螺旋泵体(12)、洗井阀(13)和引鞋(14)组成;其特征在于:
电潜泵机组(3)上方与上段油管(1)连接,电潜泵机组(3)下方与套管扶正器(5)连接,过电缆封隔器(2)设置在上段油管(1)与电潜泵机组(3)连接段,套管扶正器(5)下方通过过渡油管(1)依次与扶正器(9)、驱动电机(10)、防转锚定机构(11)、螺旋泵体(12)、洗井阀(13)和引鞋(14)连接,完井筛管(8)套装在扶正器(9)、驱动电机(10)、防转锚定机构(11)、螺旋泵体(12)外部,完井筛管(8)通过悬挂扶正器(7)悬挂在套管(4)下端部内壁,电缆(6)依次穿过过电缆封隔器(2)、电潜泵机组(3)、套管扶正器(5)、悬挂扶正器(7)接入驱动电机(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螺旋泵体(12)与防转锚定机构(11)、洗井阀(13)之间的扶正器(9)。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潜泵机组(3)主要由电缆接头(301)、内接头(302)、泄油阀(303)、单流阀(304)、泵(305)、电潜泵保护管(306)、油气分离器(307)、潜油电机保护器(308)、潜油电机(309)、保护管端部接头(310)组成;其中:电潜泵保护管(306)为空心回转体,上、下端分别与保护管端部接头(310)连接,管壁绕轴心处加工有通孔阵列;泄油阀(303)、单流阀(304)、泵(305)、电潜泵保护管(306)、油气分离器(307)、潜油电机保护器(308)、潜油电机(309)自上而下依次连接后,上部通过内接头(302)与上部保护管端部接头(310)连接,下部通过固定块与下部保护管端部接头(310)连接;电缆接头(301)分别设置在上、下端的保护管端部接头(310)上,电缆(6)自上而下依次穿过上部电缆接头(301)、上部保护管端部接头(310)和电潜泵保护管(306)接入潜油电机保护器(308)后,电缆(6)同时通过下部保护管端部接头(310)、下部电缆接头(301)引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泵体(12)主要由传动轴连接套(120)、轴承(121)、螺旋泵端盖(122)、螺旋泵外套(123)、螺旋叶轮(124)组成;其中:螺旋泵外套(123)两端分别与螺旋泵端盖(122)连接组成泵筒体,螺旋叶轮(124)连通中心轴(1242)设置在螺旋泵筒体内,中心轴(1242)上端通过传动轴连接套(120)与上方的驱动电机(10)输出轴连接,螺旋泵端盖(122)锥形肩部围绕轴心加工有若干条形通孔(12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管端部接头(310)为上下不同径空心回转体,上端部加工有与油管(1)连接配合的锥形外螺纹(3101),中间台阶处加工过电缆通孔a(3102),下端加工有梯度内螺纹a(3103)和内螺纹b(31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接头(302)为上下不同径空心回转体,上端部加工有与保护管端部接头(310)内螺纹b(3104)连接配合的外螺纹a(3021),下端加工有与泄油阀(303)连接配合的内螺纹c(3022),中间台阶处加工有过电缆通孔b(30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潜泵保护管(306)为空心回转体,上下端部各加工有与保护管端部接头(310)内螺纹a(3103)连接配合的外螺纹b(3062),管壁绕轴心处加工有长条通孔(3061)阵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扶正器(5)为空心回转体,外围有若干扶正块,上下端部通过螺纹分别与保护管端部接头(310)的锥形外螺纹(3101)和过渡油管(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正器(9)为空心回转体,外圆部绕轴心加工有若干电缆槽(91),外围有若干扶正器片(92),管体上部与过渡油管(1)连接,下部加工有与驱动电机(10)连接,轴心处加工有通孔a(9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连接套(120)为空心回转体,轴心处加工有半圆矩形通孔(1201);所述螺旋泵端盖(122)为空心回转体,顶端轴心处加工有与驱动电机(10)连接的外螺纹c(1222)和通孔b(1224),主体下端部加工有外螺纹d(1223);所述螺旋泵外套(123)为管状体,上下端分别加工有与螺旋泵端盖(122)外螺纹d(1223)连接的内螺纹d(1231)和e(1232);螺旋叶轮(124)是在中心轴(1242)上焊接有螺旋叶片(1241),中心轴(1242)与传动轴连接套(120)对接端加工有半圆矩形轴(1243),另一端加工有旋转轴(1244)。
CN202020991080.2U 2020-06-03 2020-06-03 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 Active CN213331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91080.2U CN213331032U (zh) 2020-06-03 2020-06-03 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991080.2U CN213331032U (zh) 2020-06-03 2020-06-03 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331032U true CN213331032U (zh) 2021-06-01

Family

ID=76080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991080.2U Active CN213331032U (zh) 2020-06-03 2020-06-03 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3310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56847B (zh) 一种泵前油水分离单机组双泵注采系统
CN101701520A (zh) 深水钻井液循环携岩与井壁稳定模拟实验装置
RU2004115619A (ru) Способ кондиционирования скважинных текучих сред и насосная штанга, предназначенная для реализации способа
CN113431529B (zh) 一种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系统及管柱
CN107060724A (zh) 一种深井及高回注压力井用的螺杆泵井下油水分离装置
CN201372779Y (zh) 一种油套连通器
CN201218066Y (zh) 井下降压工具
CN111734355A (zh) 一种潜油电机驱动的井下螺旋式梯形密封泵采油装置及工艺
CN110593846A (zh) 一种气井气液分采完井管柱
WO2015134949A1 (en) Downhole gas separator apparatus
RU109792U1 (ru) Оборудование для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раздельной добычи нефти из двух пластов
CN201963286U (zh) 水平井中心管降低含水的采油管柱
CN213331032U (zh) 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
CN111946300B (zh) 同井同层多侧向自我注采井下流体分离自驱井及开采方法
CN206636547U (zh) 一种深井及高回注压力井用的螺杆泵井下油水分离装置
CN109869105A (zh) 一种钻井系统及其钻井方法
CN113756750A (zh) 水平井管内螺旋泵均衡提液装置
CN204344091U (zh) 一种反循环液驱采油螺杆泵
CN107387031B (zh) 一种同井注采泵组
CN115387761A (zh) 一种具有高扬程的油气井排液管柱装置及深抽排液方法
RU74163U1 (ru) Скважинная насосная установка для одновременно-раздельной добычи нефти
CN203783533U (zh) 一种水力潜油泵采油系统
CN210530815U (zh) 适用于气井的井下气液分采装置
CN208330325U (zh) 采油管柱和稠油开采装置
CN208870576U (zh) 可重复填料井下长效防腐防垢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