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63043U - 压力盖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压力盖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063043U CN209063043U CN201821410445.7U CN201821410445U CN209063043U CN 209063043 U CN209063043 U CN 209063043U CN 201821410445 U CN201821410445 U CN 201821410445U CN 209063043 U CN209063043 U CN 20906304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ydraulic cavities
- lead screw
- plate
- workbench
- piston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918 waste hea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RWSOTUBLDIXVET-UHFFFAOYSA-N dihydrogen sulfide Chemical compound S RWSOTUBLDIXVE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2
- QAOWNCQODCNURD-UHFFFAOYSA-N Sulfur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S(O)(=O)=O QAOWNCQODCNUR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720 hydraulic 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41000726123 Acanthu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6071 crea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049 Carbon (fib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2435 Tendons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917 carbon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于紧固、连接、拆卸或夹持的工具或台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压力盖安装结构,包括工作台,工作台内设有水平设置的水平液压腔,工作台内设有左液压腔、中液压腔和右液压腔,中液压腔内设有柱塞,柱塞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柱塞下端与水平液压腔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件,左液压腔和右液压腔内设有左活塞板和右活塞板,左活塞板和右活塞板分别螺纹连接有左丝杠和右丝杠,左丝杠和右丝杠上端伸出左液压腔和右液压腔上壁且均螺纹连接有驱动楔块,工作台上端面上铰接有翻折部,翻折部侧壁上设有从动楔块,驱动楔块与从动楔块滑动连接。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压力套组装的工装,以降低压力套、极板和AGM隔膜之间的装配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用于紧固、连接、拆卸或夹持的工具或台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压力盖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碳纤维蓄电池生产过程中,需要将极板和AGM隔膜按照一定规则叠放,而后对极板和AGM隔膜施加压力,使得极板与AGM隔膜被压缩,进而使得极板与AGM隔膜的厚度减小,从而使得极板与AGM隔膜的体积减小,然而由于材料自身具有一定弹力,因此当压力撤去后,极板与AGM隔膜的厚度又会增大,因此需要通过压力套将被压缩后的极板与AGM隔膜压紧在压力套内,阻止极板和AGM隔膜厚度增大,压力套包括一块底板、两块侧板以及一个压力盖,两块侧板分别转动连接于底板相对的两侧边上,侧板、底板和压力盖外壁上均设有加强筋。具体使用时,将极板和AGM隔膜按照规则放置在位于底板上,而后对极板和AGM隔膜进行压缩,压缩至目标厚度后,将两侧板翻折起来,使得底板与侧板形成U字形结构,将极板和AGM隔膜包围住,而后将压力盖盖合在呈U字形的三块矩形板上端,并使压力盖与侧板卡接,从而形成呈“口”字形的压力套,使得极板和AGM隔膜被压力套完全包围,进而通过压力套阻止极板和AGM隔膜的回弹而导致的厚度增大。
但是,目前在通过压力套对极板和AGM隔膜进行压紧时,没有一种适用于压力套的加工设备,导致压力套、极板和AGM隔膜之间的装配难度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力盖安装结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压力套组装的工装,以降低压力套、极板和AGM隔膜之间的装配难度
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方案为:压力盖安装结构,包括工作台,工作台内设有水平设置的水平液压腔,工作台内还沿竖直方向设有左液压腔、中液压腔和右液压腔,左液压腔、中液压腔和右液压腔分别与水平液压腔的左端、中部以及右端连通,中液压腔内滑动且密封连接有柱塞,柱塞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柱塞下端与水平液压腔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件,左液压腔和右液压腔内分别滑动且密封连接有左活塞板和右活塞板,左活塞板和右活塞板分别同轴螺纹连接有左丝杠和右丝杠,左丝杠和右丝杠下端分别与左液压腔下端面和右液压腔下端面转动连接,左丝杠和右丝杠上端转动且密封地伸出左液压腔和右液压腔上壁并且均螺纹连接有驱动楔块,左丝杠与柱塞之间以及右丝杠与柱塞之间的工作台上端面上铰接有翻折部,翻折部侧壁上设有从动楔块,从动楔块与驱动楔块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将压力套的底板放置在安装板上,并将两个侧板抵靠在两侧的翻折部上,使得底板和两侧板形成类似于“凵”字形的结构,而后将极板和AGM隔膜安装规则放置在底板上,放置完毕后,将压力盖盖在极板和AGM隔膜上,并对压力盖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得压力盖对极板和AGM隔膜施加向下的压力,进而使得安装板受到向下的压力而带动柱塞克服弹性件的弹力向下运动,柱塞向下运动时便使得液压油向从中液压腔向左液压腔和右液压腔内流动,使得左液压腔和右液压腔内的液压油增多,使得左活塞板和右活塞板受到向上的推力,左活塞板和右活塞板便带动左丝杠和右丝杠同向转动,而驱动楔块与从动楔块滑动连接,因此被从动楔块限位而无法随着左丝杠和右丝杠转动,因此在左丝杠和右丝杠的转动下,使得驱动楔块向上运动,驱动楔块的向上运动便推挤从动楔块,使得从动楔块带动限位部绕着与工作台的铰接点向着靠近安装板的方向转动,进而带动翻折板向着靠近安装板的方向移动,使得安装板带动两块侧板向着靠近安装板的方向运动,当安装板下端面运动至与工作台上端面接触时到达极限位置时,极板和AGM隔膜被压缩至目标厚度,同时翻折部也运动至极限位置,使得翻折板将两个侧板翻折至与压力盖卡合,从而使得压力盖与侧板和底板形成“口”字形框架结构,将极板和AGM隔膜压在压力套内,防止极板和AGM隔膜回弹。通过上述过程,在对极板和AGM隔膜进行压缩的同时便完成了压力盖的安装,减少了加工步骤,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装配难度。
进一步,所述翻折部包括保持架和翻折板,保持架下端与工作台上端面铰接,保持架上开有安装槽,安装槽上端面和靠近安装板的一面设有供翻折板翻转的开口,保持架两侧壁上端设有凸起,凸起高于保持架远离安装板的一端面的上边缘,凸起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穿过翻折板中心并与翻折板固定连接。通过上述设计,使得翻折板能够在安装槽内转动,进而使得翻折板能够随着侧板的倾斜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自身的倾斜角度,从而保证翻折板与侧板始终贴合,进而增大受力面积,避免受力面积过小导致侧板局部压力过大而损坏。
进一步,所述左丝杠和右丝杠上均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工作台上端面转动连接,传动齿轮远离安装板的一侧均啮合有齿条,齿条滑动连接于工作台上端面,两个齿条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压板,两个压板分别位于安装板相对的两侧。通过上述设计,在开始工作前,将电极分别放置在两个压板靠近安装板的一面上,而后在左丝杠和右丝杠的转动同时还驱动传动齿轮和传动齿轮转动,使得传动齿轮驱动齿条运动,齿条进而带动压板向着靠近安装板的方向运动,当安装板下端面运动至与工作台上端面接触时,压板运动带动电极运动至压力套两开口端,并将电极压合在压力套两开口端。从而在侧板与压力盖卡合的同时完成电极的安装。进而进一步减少加工步骤,同时完成多个加工工序,提高加工效率。
进一步,左液压腔与中液压腔之间以及右液压腔与中液压腔之间的工作台内均设有吸气通道,左液压腔左侧以及右液压腔右侧的工作台内均设有排气通道,吸气通道一端位于保持架与安装板之间另一端左活塞板上方的左液压腔侧壁以及右活塞板上方的右液压腔侧壁连通,排气通道一端与左活塞板上方的左液压腔侧壁以及右活塞板上方的右液压腔侧壁连通另一端连接有废气箱。通过上述设计,使得在左活塞板和右活塞板向下运动时,左活塞板和右活塞板上方的左液压腔和右液压腔内的压强减小,进而与外界产生压强差,使得外界的气体通过吸气通道被吸入左活塞板和右活塞板上方的左液压腔和右液压腔内,而由于极板上涂覆了极膏,极膏内含有硫酸,因此硫酸不断挥发至空气中,导致空气中含有酸性气体,通过吸气通道对酸性气体进行吸收,避免酸性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不断升高,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当左活塞板和右活塞板向上运动时,左液压腔和右液压腔内的酸性气体受到左活塞板和右活塞板的推挤而从排气通道被排入废气箱内,如此循环便不断对酸性气体进行吸收。
进一步,吸气通道内设有只允许气体进入左液压腔和右液压腔内的单向阀,排气通道内设有只允许气体排出左液压腔和右液压腔的单向阀。通过上述设计,保证气体从吸气通道进入左液压腔和右液压腔内,而无法从吸气通道离开左液压腔和右液压腔,只能够通过排气通道离开左液压腔和右液压腔,同理也防止外界气体通过排气通道被吸入左液压腔和右液压腔内,从而保证所吸收的气体均为来自安装板周围的气体,进而保证酸性气体挥发出来后马上被吸收,避免酸性气体扩散到其他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视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折机构的正视图;
图3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保持架的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工作台1、水平液压腔2、右液压腔3、左液压腔4、中液压腔5、复位压簧6、柱塞7、安装板8、右活塞板9、左活塞板10、左丝杠11、右丝杠12、排气通道13、吸气通道14、右传动齿轮15、右齿条16、左传动齿轮17、左齿条18、左楔块19、右楔块20、从动楔块21、保持架22、翻折板23、转轴24、压板25、凸起26、安装槽27。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压力盖安装结构,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内沿水平方向开有水平液压腔2,工作台1内沿竖直方向开有左液压腔4、中液压腔5和右液压腔3,左液压腔4和右液压腔3下端分别与水平液压腔2的左端和右端连通,中液压腔5下端与水平液压腔2中部连通,中液压腔5内滑动且密封安装有柱塞7,柱塞7上端固定安装有安装板8,柱塞7下端与水平液压腔2内壁之间固定安装有复位压簧6,左液压腔4和右液压腔3内分别同轴滑动且密封安装有左活塞板10和右活塞板9,左活塞板10、右活塞板9和柱塞7下方的左液压腔4、中液压腔5和右液压腔3内均灌满液压油,水平液压腔2内也灌满液压油。
左活塞板10和右活塞板9上分别同轴螺纹连接有左丝杠11和右丝杠12,左丝杠11与右丝杠12螺纹旋向相同,左丝杠11与右丝杠12上端分别伸出左液压腔4和右液压腔3,左丝杠11和右丝杠12分别与左液压腔4和右液压腔3上壁转动且密封连接,左丝杠11和右丝杠12下端分别穿过左活塞板10和右活塞板9并与左液压腔4和右液压腔3下壁转动连接,左丝杠11和右丝杠12伸出左液压腔4和右液压腔3的部分上分别螺纹连接有左楔块19和右楔块20,左楔块19和右楔块20上分别连接有左翻折机构和右翻折机构,左翻折机构与右翻折机构结构相同且关于图1中柱塞7的中轴线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以左翻折机构为例说明具体结构,如图2和图4所示,左翻折机构包括铰接于左丝杠11右侧的工作台1上端面上的保持架22,保持架22与工作台1的铰接处安装有复位扭簧,如图3所示,保持架22上开有安装槽27,如图4所示,安装槽27左端面和上端面开口,保持架22左端面上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有从动楔块21,从动楔块21左端面为斜面,从动楔块21左端面上沿倾斜方向一体成型有燕尾凸起,左楔块19右端面上沿倾斜方向一体成型有燕尾滑槽,燕尾凸起与燕尾滑槽滑动连接,如图4所示,安装槽27左壁和右壁上端一体成型有凸起26,如图3所示,凸起26之间转动安装有转轴24,转轴24高于安装槽27左壁上端,转轴24上固定安装有翻折板23。
如图1所示,左丝杠11和右丝杠12上分别同轴花键连接有左传动齿轮17和右传动齿轮15,左传动齿轮17和右传动齿轮15均与工作台1上端面转动连接,左传动齿轮17左侧和右传动齿轮15右侧分别啮合有左齿条18和右齿条16,左齿条18和右齿条16与工作台1上端面滑动连接,如图5所示,左齿条18上端和右齿条16下端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压板25。
如图1所示,工作台1内还设有左排气机构和右排气机构,左排气机构与右排气机构结构相同,本实施例以左排气机构为例说明具体结构,左液压腔4右侧的工作台1内开有吸气通道14,吸气通道14一端位于限位板与中液压腔5之间,另一端与左活塞板10上方的左液压腔4左侧壁连通,左液压腔4左侧的工作台1内开有排气通道13,排气通道13一端与废气箱连接另一端与左活塞板10上方的左液压腔4侧壁连通,吸气通道14内安装有只允许气体流入左液压腔4内的单向阀,排气通道13内安装有只允许气体流出左液压腔4的单向阀。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将压力套的底板放置在安装板8上,并将两个侧板抵靠在两侧的翻折板23上,使得底板和两侧板形成类似于“凵”字形的结构,而后将极板和AGM隔膜放置在底板上,放置完毕后,将压力盖盖在极板和AGM隔膜上,并对压力盖施加向下的压力,使得压力盖对极板和AGM隔膜施加向下的压力,进而使得安装板8受到向下的压力而带动柱塞7克服复位压簧6的弹力向下运动,柱塞7向下运动时便使得液压油向从中液压腔5向左液压腔4和右液压腔3内流动,使得左液压腔4和右液压腔3内的液压油增多,使得左活塞板10和右活塞板9受到向上的推力而向上运动,左活塞板10和右活塞板9便在螺纹的作用下带动左丝杠11和右丝杠12同向转动,而左楔块19和右楔块20由于通过燕尾凸起和燕尾滑槽与从动楔块21滑动连接,因此被燕尾滑槽和燕尾凸起限位而无法随着左丝杠11和右丝杠12转动,因此在左丝杠11和右丝杠12的转动下,使得左楔块19和右楔块20向上运动,左楔块19和右楔块20的向上运动便对从动楔块21产生推挤,使得从动楔块21带动保持架绕着与工作台1的铰接点向着靠近安装板8的方向转动,进而带动翻折板23向着靠近安装板8的方向移动,使得安装板8带动两块侧板向着靠近安装板8的方向运动,当安装板8下端面运动至与工作台1上端面接触时到达极限位置时,极板和AGM隔膜被压缩至目标厚度,同时保持架22带动翻折板23也运动至极限位置,使得翻折板23将两个侧板翻折至与压力盖卡合,从而使得压力盖与侧板和底板形成“口”字形框架结构,将极板和AGM隔膜压在压力套内,防止极板和AGM隔膜回弹。
如图5所示,在开始工作前,将电极分别放置在两个压板25靠近安装板8的一面上,而后在左丝杠11和右丝杠12的转动同时还驱动左传动齿轮17和右传动齿轮15逆时针转动,使得左传动齿轮17驱动左齿条18向下运动,右传动齿轮15驱动右齿条16向上运动,左齿条18和右齿条16进而带动压板25向着靠近安装板8的方向运动,当安装板8下端面运动至与工作台1上端面接触时,压板25运动带动电极运动至压力套两开口端,并将电极压合在压力套两开口端。从而在侧板与压力盖卡合的同时完成电极的安装。
完成侧板和压力盖的卡合以及电极的安装后,撤去对压力盖的压力,柱塞7在复位压簧6的弹力作用下向上运动而复位,进而使得左液压腔4和右液压腔3内的液压油回到中液压腔5内,使得左活塞板10和右活塞板9向下运动,使得左丝杠11和右丝杠12反转,带动左楔块19和右楔块20向下运动,复位扭簧进而带动保持架22上端绕着保持架22与工作台1的铰接点向着远离安装板8的方向转动复位,同时左传动齿轮17和右传动齿轮15顺时针转动,带动左齿条18和右齿条16以及压板25复位。
同时在左活塞板10和右活塞板9向下运动时,左活塞板10和右活塞板9上方的左液压腔4和右液压腔3内的压强减小,进而与外界产生压强差,使得外界的气体通过吸气通道14被吸入左活塞板10和右活塞板9上方的左液压腔4和右液压腔3内,而由于极板上涂覆了极膏,极膏内含有硫酸,因此硫酸不断挥发至空气中,导致空气中含有酸性气体,通过吸气通道14对酸性气体进行吸收,避免酸性气体在空气中的浓度不断升高,对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产生威胁。当左活塞板10和右活塞板9向上运动时,左液压腔4和右液压腔3内的酸性气体受到左活塞板10和右活塞板9的推挤而从排气通道13被排入废气箱内,如此循环便不断对酸性气体进行吸收。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Claims (5)
1.压力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工作台内设有水平设置的水平液压腔,工作台内还沿竖直方向设有左液压腔、中液压腔和右液压腔,左液压腔、中液压腔和右液压腔分别与水平液压腔的左端、中部以及右端连通,中液压腔内滑动且密封连接有柱塞,柱塞上端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柱塞下端与水平液压腔侧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弹性件,左液压腔和右液压腔内分别滑动且密封连接有左活塞板和右活塞板,左活塞板和右活塞板分别同轴螺纹连接有左丝杠和右丝杠,左丝杠和右丝杠下端分别与左液压腔下端面和右液压腔下端面转动连接,左丝杠和右丝杠上端转动且密封地伸出左液压腔和右液压腔上壁并且均螺纹连接有驱动楔块,左丝杠与柱塞之间以及右丝杠与柱塞之间的工作台上端面上铰接有翻折部,翻折部侧壁上设有从动楔块,从动楔块与驱动楔块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折部包括保持架和翻折板,保持架下端与工作台上端面铰接,保持架上开有安装槽,安装槽上端面和靠近安装板的一面设有供翻折板翻转的开口,保持架两侧壁上端设有凸起,凸起高于保持架远离安装板的一端面的上边缘,凸起之间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穿过翻折板中心并与翻折板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压力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丝杠和右丝杠上均同轴固定连接有传动齿轮,传动齿轮与工作台上端面转动连接,传动齿轮远离安装板的一侧均啮合有齿条,齿条滑动连接于工作台上端面,两个齿条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压板,两个压板分别位于安装板相对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力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左液压腔与中液压腔之间以及右液压腔与中液压腔之间的工作台内均设有吸气通道,左液压腔左侧以及右液压腔右侧的工作台内均设有排气通道,吸气通道一端位于保持架与安装板之间另一端左活塞板上方的左液压腔侧壁以及右活塞板上方的右液压腔侧壁连通,排气通道一端与左活塞板上方的左液压腔侧壁以及右活塞板上方的右液压腔侧壁连通另一端连接有废气箱。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压力盖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吸气通道内设有只允许气体进入左液压腔和右液压腔内的单向阀,排气通道内设有只允许气体排出左液压腔和右液压腔的单向阀。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10445.7U CN209063043U (zh) | 2018-08-29 | 2018-08-29 | 压力盖安装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410445.7U CN209063043U (zh) | 2018-08-29 | 2018-08-29 | 压力盖安装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063043U true CN209063043U (zh) | 2019-07-05 |
Family
ID=670913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410445.7U Active CN209063043U (zh) | 2018-08-29 | 2018-08-29 | 压力盖安装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063043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23630A (zh) * | 2020-09-14 | 2020-12-25 | 管梦馨 | 一种高精度橡胶胶料制备方法 |
CN115101881A (zh) * | 2022-07-29 | 2022-09-23 | 盐城师范学院 | 一种便于隐藏安装的电池及其使用方法 |
-
2018
- 2018-08-29 CN CN201821410445.7U patent/CN209063043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23630A (zh) * | 2020-09-14 | 2020-12-25 | 管梦馨 | 一种高精度橡胶胶料制备方法 |
CN115101881A (zh) * | 2022-07-29 | 2022-09-23 | 盐城师范学院 | 一种便于隐藏安装的电池及其使用方法 |
CN115101881B (zh) * | 2022-07-29 | 2023-06-09 | 盐城师范学院 | 一种便于隐藏安装的电池及其使用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063043U (zh) | 压力盖安装结构 | |
CN109406065B (zh) | 一种方壳锂电池壳体气密性检测装置 | |
CN208028040U (zh) | 一种内瓷片键合夹具 | |
CN110082047A (zh) | 一种锂电池包密封测试上盖板压紧保护装置 | |
CN208721337U (zh) | 电池充气检漏防变形装置 | |
CN109795808B (zh) | 一种定量取液的润滑油容器 | |
CN208979340U (zh) | 一种具有密封功能的阳离子染料储存罐 | |
CN114497922B (zh) | 一种电池组真空注液装置及方法 | |
CN208575485U (zh) | 一种真空采血管组装装置 | |
CN208076109U (zh) | 一种锂电池气密性检测装置 | |
CN208554136U (zh) | 一种水性涂料的反应装置 | |
CN209496963U (zh) | 一种具有防卡功能的封口装置 | |
CN208457185U (zh) | 一种压力容器密封结构 | |
CN209302223U (zh) | 一种1,2-己二醇精馏塔用萃取装置 | |
CN209312938U (zh) | 一种聚合物电芯极耳校正夹具 | |
CN206206630U (zh) | 一种螺纹转动下压式截止阀 | |
CN207282653U (zh) | 一种便于拆卸极板的电池 | |
CN207116496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包密封结构 | |
CN207052673U (zh) | 单体大容量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真空注液装置 | |
CN206271805U (zh) |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真空封口装置 | |
CN110875502B (zh) | 一种用于碳纤维蓄电池生产的流转架及其使用方法 | |
CN208859004U (zh) | 一种球形止回阀 | |
CN217032875U (zh) | 一种用于电池气密性检测的辅助装置 | |
CN203118912U (zh) | 电子元件生产用新型密封容器 | |
CN208360805U (zh) | 锂电池包装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