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46685U - 一种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46685U
CN209046685U CN201821995746.0U CN201821995746U CN209046685U CN 209046685 U CN209046685 U CN 209046685U CN 201821995746 U CN201821995746 U CN 201821995746U CN 209046685 U CN209046685 U CN 2090466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nic equipment
bottom wall
receiver
channel
ext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99574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桃桃
胡志勤
杨璟
徐常灿
邱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99574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466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466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466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包括第一侧壁以及与第一侧壁连接的第一底壁;受话器固定架,设置在第一底壁上,受话器固定架包括第二底壁以及设置在第二底壁外围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围设形成容置腔,第二底壁上开设有通孔,其中,第一底壁与第二底壁配合形成第一出声通道,第一出声通道与通孔连通;第一底壁包括主体部和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与主体部连接;第一粘接层,第一粘接层设置于第二底壁与第一延伸部之间,第二底壁通过第一粘接层与第一延伸部粘接。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进一步实现电子设备的大屏幕、窄边框设计,改善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同时,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密封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已经成为用户常用的电子设备。目前的移动终端通常在屏幕出声孔下面直接设置受话器,且受话器的出音侧朝向出声孔,以使用户能够方便地将耳朵贴近受话器接听电话。然而,上述设置中,由于受话器振动薄膜区域较宽,受话器占据移动终端较多的上边框空间,这就使得移动终端的显示区所占的面积相对较小,不利于移动终端向窄边框和大屏占比的进一步发展,移动终端的显示效果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中框,包括第一侧壁以及与第一侧壁连接的第一底壁;受话器固定架,设置在第一底壁上,受话器固定架包括第二底壁以及设置在第二底壁外围的第二侧壁,第二侧壁围设形成容置腔,第二底壁上开设有通孔,其中,第一底壁与第二底壁配合形成第一出声通道,第一出声通道与通孔连通;第一底壁包括主体部和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与主体部连接;第一粘接层,第一粘接层设置于第二底壁与第一延伸部之间,第二底壁通过第一粘接层与第一延伸部粘接。
其中,第二底壁与第一延伸部固定连接,以将受话器固定架设置在第一底壁上。
其中,第一底壁进一步包括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与主体部连接且平行于第一侧壁,第二延伸部与第一侧壁配合形成第二出声通道。
其中,第二出声通道的一端与第一出声通道所弯折连接,且第一出声通道与第二出声通道连通。
其中,第一出声通道垂直于第一侧壁,第二出声通道平行于第一侧壁。
其中,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一密封元件,第一密封元件设置在第二侧壁背离容置腔的一侧与第一侧壁之间的空隙处。
其中,第一密封元件为弹性密封件。
其中,第一密封元件为液态硅胶。
其中,第一密封元件为背胶。其中,受话器,容置于容置腔内,受话器包括出声口,出声口朝向通孔设置;受话器包括固定部,固定部设置在出声口的两侧,固定部搭接在第二底壁上。
其中,电子设备包括:防尘网,设置在第二底壁与受话器之间,且与通孔对应设置。
其中,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二粘接层,设置在防尘网与第二底壁之间,防尘网通过第二粘接层与受话器固定架粘接。
其中,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第二密封元件,设置在固定部与防尘网之间。
其中,第二密封元件为弹性密封件。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盖板,盖板盖设于受话器固定架上,盖板上设有一传声孔,第二出声通道一端朝向传声孔。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技术方案中,受话器固定架包括第二底壁和第二侧壁,受话器固定架的第二底壁与中框配合形成出声通道,受话器固定架的第二侧壁围成容置腔,受话器设置在受话器固定架的容置腔内,受话器的出声口朝向第二底壁上的通孔,以将声音从该通孔传导到出声通道。第一粘接层设置于第二底壁与第一延伸部之间,第二底壁通过第一粘接层与第一延伸部粘接。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通过受话器固定架的底壁与中框配合形成的出声通道将受话器的声音传导到外界,因此,不需要将受话器直接设置在盖板传声孔下方,盖板传声孔的设置位置不受受话器设置位置的影响,可以更加靠近移动终端的前侧顶部边缘,因此,本申请可进一步实现移动终端的大屏幕、窄边框设计,改善移动终端的显示效果。同时,由于第一粘接层的设置,增加了受话器固定架和主板上盖中框的密封性,使得水、气无法直接从第二底壁与第一延伸部的粘接处进入出声通道,从而提高了受话器组件电子设备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第五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第六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第七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第八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第九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第十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及电子设备30。以下将分别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1-3,图1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第一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第二局部结构示意图,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第三局部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10包括:中框11、受话器固定架12。中框11包括第一侧壁111以及与第一侧壁111连接的第一底壁112。受话器固定架12设置在第一底壁112上,受话器固定架12包括第二底壁121以及设置在第二底壁121外围的第二侧壁122,第二底壁121与第二侧壁122围设形成容置腔130,第二底壁121上开设有通孔120。其中,第一底壁112与第二底壁121配合形成第一出声通道14,第一出声通道14与通孔120连通。
电子设备10进一步包括:第一粘接层17A,第一粘接层17A设置于第二底壁121与第一延伸部1122之间,第二底壁121通过第一粘接层17A与第一延伸部1122粘接。
第一粘接层17A设置于第二底壁121与第一延伸部1122之间,以使受话器固定架12粘接在中框11上,具体方式可以通过胶水、双面胶、粘胶泡棉等等粘胶连接。其中,第一粘接层17A可以包括双面胶、泡棉胶、环氧AB胶、热熔胶中的至少一种。环氧AB胶可低温或常温固化、固化速度快,可实现自动化高速做业。环氧AB胶固化后粘接强度高、硬度较好、韧性佳,环氧AB胶为受话器固定架12和中框11提供连接和缓冲的效果。环氧AB胶的固化物防潮防水、防油防尘性能佳、耐湿热,可以有效地保证电子设备10的密封性,避免外部杂质进入电子设备10内。胶水也可以是热熔胶,热熔胶粘合速度快,便于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做业。热熔胶有较好的粘接强度,有柔韧性,热熔胶为受话器固定架12和中框11提供连接和缓冲的效果。热熔胶的密封性能优良,可以有效地保证电子设备10的密封性,避免外部杂质进入电子设备10内。胶水还可以是其他具有固定、缓冲、密封性能的胶水,在此不一一赘述。通过泡棉胶可有效加强受话器固定架12和中框11的密封性。此外,由于泡棉胶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效果,泡棉胶夹设于受话器固定架12和中框11之间,还可达到减震缓冲的效果。
由于第一粘接层17A的设置,增加了受话器固定架12和中框11的密封性,使得水、气无法直接从第二底壁121与第一延伸部1122的粘接处进入出声通道,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10的密封性。
本申请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具体的,第一底壁112与第一侧壁111可以为一体结构,第一底壁112可自第一侧壁111延伸形成,即第一侧壁111围设在第一底壁112的外周,第一侧壁111可围设得到一容置空间140。受话器固定架12设置在该第一底壁112上,且收容于该容置空间140中。受话器固定架12的形状可以与容置空间140的形状一致。具体而言,容置空间14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与受话器固定架12的横截面形状保持统一,例如,受话器固定架12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则容置空间14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呈圆环状。又如,本实施例的受话器固定架12的横截面形状呈方形,容置空间140的横截面形状呈方环形。受话器固定架12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是其它规则形状或者异性形状,在此不一一赘述。
受话器固定架12包括第二底壁121以及设置在第二底壁121外围的第二侧壁122,第二侧壁122围设形成容置腔130。受话器13设置在该第二底壁121上,且收容于该容置腔130中。受话器固定架12可以是一个金属件,具体的金属材质可以是铜、铁、铝、铜合金、铁合金、铝合金或者镁合金等等。
具体而言,容置腔13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与受话器13的横截面形状保持统一,例如,受话器13的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则容置腔130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呈圆环状。又如,本实施例的受话器13的横截面形状呈方形,容置腔130的横截面形状呈方环形。受话器13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是其它规则形状或者异性形状,在此不一一赘述。
第一底壁112的主体部1121与第二底壁121间隔设置,且第一底壁112与第二底壁121配合形成第一出声通道14,第二底壁121上开设有通孔120,第一出声通道14与通孔120相通,且该受话器13的出声口131朝向通孔120,即受话器13的声音可以传导到通孔120以及第一出声通道14。即,受话器13、受话器固定架12及中框11配合形成了密封的出声通道。通孔120的形状可以与受话器13的出声口131的外轮廓形状一致,通孔120的形状可以是圆形,通孔120的形状也可以是方形,通孔120的形状还可以是其它规则形状或者异性形状,在此不一一赘述。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受话器固定架12包括第二底壁121和第二侧壁122,受话器固定架12的第二底壁121与中框11配合形成出声通道,受话器固定架12的容置腔130,受话器13设置在受话器固定架12的容置腔130内,受话器13的出声口131朝向第二底壁121上的通孔120,以将声音从该通孔120传导到出声通道。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通过受话器固定架12的底壁与中框11配合形成的出声通道将受话器13的声音传导到外界,因此,不需要将受话器13直接设置在盖板传声孔下方,盖板传声孔的设置位置不受受话器13设置位置的影响,可以更加靠近电子设备的前侧顶部边缘,因此,本申请可进一步实现电子设备的大屏幕、窄边框设计,改善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由于第一粘接层17A的设置,增加了受话器固定架12和中框11的密封性,使得水、气无法直接从第二底壁121与第一延伸部1122的粘接处进入出声通道,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10的密封性。
继续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底壁112包括主体部1121和第一延伸部1122,第一延伸部1122与主体部1121连接;其中,第二底壁121与第一延伸部1122固定连接,以将受话器固定架12设置在第一底壁112上。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具体的,第一延伸部1122从主体部1121的靠近受话器固定架12的一侧向受话器固定架12方向延伸而出。需要注意的是,为使主体部1121与第二底壁121间隔设置,第一延伸部1122与受话器固定架12之间的间距H1应小于主体部1121与受话器固定架12之间的间距为H2。受话器固定架12的第二底壁121可以通过胶水、双面胶、粘胶泡棉等等粘胶连接在第一延伸部1122上,进而可将受话器固定架12固定设置在中框11的容置空间140内。
继续参阅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底壁112进一步包括第二延伸部1123,第二延伸部1123与主体部1121连接且平行于第一侧壁111,第二延伸部1123与第一侧壁111配合形成第二出声通道15。
具体的,第二延伸部1123从主体部1121的靠近第一侧壁111的一侧向第一侧壁111方向延伸而出。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延伸部1123与第一侧壁111之间间隔设置,且第二延伸部1123与第一侧壁111配合形成第二出声通道15。
继续参阅图1和3,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出声通道15的一端与第一出声通道14弯折连接,且第一出声通道14与第二出声通道15连通。
其中,第一出声通道14可以垂直于第一侧壁111,第二出声通道15可以平行于第一侧壁111。
具体的,第二出声通道15相对第一出声通道14形成一弯折角度α,第二出声通道15可以与电子设备盖板(图未示出)上的传声孔直接连通,第一出声通道14与受话器13的出声口131直接连通。第二出声通道15的一端与第一出声通道14弯折连接,第一出声通道14与第二出声通道15之间的弯折角度α可以为90度。第二出声通道15的另一端与开口形成出音口16,该出音口16朝向盖板上的传声孔。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通过中框11与受话器固定架12配合形成的第一出声通道14、中框11的第二侧壁122和第二延伸部1123配合形成的第二出声通道15将受话器13的声音传导到外界,因此,不需要将受话器13直接设置在盖板传声孔下方,盖板传声孔的设置位置不受受话器13设置位置的影响,可以更加靠近电子设备的前侧顶部边缘,因此,本申请可进一步实现电子设备的大屏幕、窄边框设计,改善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
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第四局部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10进一步包括:第一密封元件18A,第一密封元件18A设置在第二侧壁122背离容置腔130的一侧与第一侧壁111之间的空隙处。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元件18A为弹性密封件。
具体的,第一密封元件18A可以为塑胶件,具体的塑胶材质可以是ABS、PC、PMMA、P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液态硅胶、密封泡棉等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元件18A为液态硅胶,液态硅胶注塑成型于第二侧壁122背离容置腔130的一侧与第一侧壁111之间的空隙处。
具体的,可以通过双射注塑模具对第二侧壁122背离容置腔130的一侧与第一侧壁111之间的空隙处进行液态硅胶注塑,将液态硅胶填充入该空隙处。
由于第一密封元件18A的设置,增加了受话器固定架12和中框11密封性,使得水、气无法直接从受话器固定架12及中框11之间的空隙进入出声通道,从而提高了电子设备10的密封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元件18A为背胶。
参阅图1和图5,图6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第五局部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10进一步包括:受话器13。受话器13容置于容置腔130内,受话器13包括出声口131,出声口131朝向通孔120设置。
受话器13包括固定部132,固定部132设置在受话器13出声口131的两侧,固定部132搭接在第二底壁121上。
具体的,固定部132可以围设在受话器13出声口131的外周,通过固定部132与第二底壁121连接,从而固定受话器13,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受话器13固定方式。固定部132可以通过胶水133、双面胶、粘胶泡棉等粘接于第二底壁121。
通过上述方式,能够将受话器13固定在第二底壁121上,并通过受话器13与第二底壁121配合形成第一出声通道。
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第六局部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10包括:防尘网19,设置在第二底壁121与受话器13之间,且与通孔120对应设置。
具体的,第二底壁121与受话器13之间设置有覆盖受话器13的出声口131的防尘网19。防尘网19可以通过UV胶水与第二底壁121和/或受话器13的固定部132粘结固定,UV胶水为丝印或移印UV胶水,通过丝印或移印涂覆到防尘网19的固定位,然后用手工或治具辅助方法将防尘网19粘贴到第二底壁121与受话器13之间,再用治具压紧防尘网19后进行紫外线光照固化2~10秒钟处理。防尘网19可以防止灰尘等颗粒物进入电子设备的内部对受话器13造成损坏,进一步保障了受话器13出音的可靠性。
防尘网19上设有网孔,防尘网19的目数越大,能够进入的灰尘微粒越小,防尘效果也越好,但目数较大的防尘网19容易形成堵塞,继而影响受话器13的出声口131声音的传出。因此应用在电子设备中的本实施例防尘网19的目数设置为40-100目,例如40目、50目、60目、80目或100目,优选80目。
进一步地,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第七局部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防水透气膜20,防水透气膜20设在防尘网19的靠近第二底壁121的一侧表面上,防水透气膜20被构造成阻挡液体、灰尘进入受话器13。由此,可以通过防水透气膜20封盖防尘网19上的网孔,从而一方面可以防止网孔被阻塞,确保传声效果良好,另一方面可以防止液体、灰尘通过网孔进入到受话器13内部,避免受话器13内部电路、部件被腐蚀和损坏的问题,确保受话器13的工作可靠性,延长了受话器13的使用寿命,再一方面,当受话器13产生声音或者接收声音时,声音通过空气的震动传递到防水透气膜20上,带动防水透气膜20一起震动,这样,防水透气膜20内外两侧的空气都会震动,从而可以让声音传递出去,确保传声效果。
参阅图8,图8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第八局部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10进一步包括:第二粘接层17B,第二粘接层17B设置在防尘网19与第二底壁121之间,防尘网19通过第二粘接层17B与受话器固定架12粘接。
具体的,可以通过胶水、双面胶、粘胶泡棉等等粘胶连接。第二粘接层17B可以包括双面胶、泡棉胶、环氧AB胶、热熔胶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粘接层17B设置于第二底壁121与防尘网19之间,以使防尘网19粘接在受话器固定架12上,具体方式可以通过胶水、双面胶、粘胶泡棉等等粘胶连接。其中,第二粘接层17B可以包括双面胶、泡棉胶、环氧AB胶、热熔胶中的至少一种。环氧AB胶可低温或常温固化、固化速度快,可实现自动化高速做业。环氧AB胶固化后粘接强度高、硬度较好、韧性佳,环氧AB胶为防尘网19和受话器固定架12提供连接和缓冲的效果。环氧AB胶的固化物防潮防水、防油防尘性能佳、耐湿热,可以有效地保证电子设备10的密封性,避免外部杂质进入电子设备10内。胶水也可以是热熔胶,热熔胶粘合速度快,便于连续化,自动化高速做业。热熔胶有较好的粘接强度,有柔韧性,热熔胶为防尘网19和受话器固定架12提供连接和缓冲的效果。热熔胶的密封性能优良,可以有效地保证电子设备10的密封性,避免外部杂质进入受话器13。胶水还可以是其他具有固定、缓冲、密封性能的胶水,在此不一一赘述。通过泡棉胶可有效加强防尘网19和受话器固定架12的密封性。此外,由于泡棉胶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形变效果,泡棉胶夹设于防尘网19和受话器固定架12之间,还可达到减震缓冲的效果。
参阅图9,图9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第九局部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进一步包括:第二密封元件18B,设置在固定部132与防尘网19之间。
其中,第二密封元件18B为弹性密封件。
具体的,第二密封元件18B可以为塑胶件,塑胶件可以是ABS、PC、PMMA、P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液态硅胶等等。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元件18B为液态硅胶注塑成型于固定部132与防尘网19之间的空隙处后固化形成的塑胶件。
具体的,可以通过双射注塑模具对固定部132与防尘网19之间的空隙处进行液态硅胶注塑,将液态硅胶填充入该空隙处。
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第十局部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10包括盖板30,盖板30盖设于受话器固定架12上,盖板30上设有一传声孔31,电子设备10的第二出声通道15一端朝向传声孔31。
具体的,电子设备10为上述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10,电子设备10的具体描述请参阅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电子设备10的类型不限,例如电子设备10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个人数字助理、电子书阅读器、MP3播放器、MP4播放器、膝上型便携计算机、车载电脑、台式计算机、机顶盒、智能电视机、可穿戴设备等具有受话器的电子设备10,本申请不限制电子设备10的具体种类。
盖板30的具体材质不限,例如,可以为玻璃、透明树脂等等。盖板30包括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2,传声孔31贯穿第一表面301和第二表面302。电子设备10的受话器13的出声口131通过通孔120、第一出声通道14以及第二出声通道15与传声孔31相通,受话器发出的声音通过通孔120、第一出声通道14、第二出声通道15以及传声孔31传至电子设备10的正面。第二出声通道15的一端与第一出声通道14弯折连接,第二出声通道15的另一端与开口形成出音口16,该出音口16朝向盖板30上的传声孔31。
以手机为例,为便于用户接听电话,传声孔31通常设置在盖板30靠近上边缘的“顶部”。传声孔31的结构形式不受限制,例如,可以为长条形,也可以包括多个离散小孔。在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中,传声孔31优选为长条形,沿电子设备10的宽度方向设置,其具体长度尺寸和宽度尺寸不受限制。长条形的传声孔31形状不会影响到电子设备10的大屏幕设计,并且可以使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10时,较少注意到传声孔31,使得电子设备10的整体外观较为简洁。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不需要将受话器直接设置在盖板30传声孔31下方,盖板30的传声孔31的设置位置不受受话器设置位置的影响,可以更加靠近电子设备10的前侧顶部边缘,因此,本申请可进一步实现电子设备10的大屏幕、窄边框设计,改善电子设备10的显示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中框,包括第一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侧壁连接的第一底壁;
受话器固定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壁上,所述受话器固定架包括第二底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壁外围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围设形成容置腔,所述第二底壁上开设有通孔,其中,所述第一底壁与所述第二底壁配合形成第一出声通道,所述第一出声通道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一底壁包括主体部和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
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底壁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之间,所述第二底壁通过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第一延伸部粘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底壁与所述第一延伸部固定连接,以将所述受话器固定架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底壁进一步包括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主体部连接且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侧壁配合形成第二出声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出声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声通道所弯折连接,且所述第一出声通道与所述第二出声通道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声通道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所述第二出声通道平行于所述第一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一密封元件,所述第一密封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侧壁背离所述容置腔的一侧与所述第一侧壁之间的空隙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为弹性密封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为液态硅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密封元件为背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
受话器,容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受话器包括出声口,所述出声口朝向所述通孔设置;
所述受话器包括固定部,所述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出声口的两侧,所述固定部搭接在所述第二底壁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防尘网,设置在所述第二底壁与所述受话器之间,且与所述通孔对应设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二粘接层,设置在所述防尘网与所述第二底壁之间,所述防尘网通过所述第二粘接层与所述受话器固定架粘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
第二密封元件,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防尘网之间。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元件为弹性密封件。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进一步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设于所述受话器固定架上,所述盖板上设有一传声孔,所述第二出声通道一端朝向所述传声孔。
CN201821995746.0U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电子设备 Active CN2090466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95746.0U CN209046685U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995746.0U CN209046685U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46685U true CN209046685U (zh) 2019-06-28

Family

ID=67043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995746.0U Active CN209046685U (zh) 2018-11-29 2018-11-29 一种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4668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5097A (zh) * 2020-03-18 2020-07-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05097A (zh) * 2020-03-18 2020-07-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405097B (zh) * 2020-03-18 2022-01-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941651B (zh) 扬声器模组
JP5146286B2 (ja) 装置筐体及び携帯端末装置
EP3093928B1 (en) Connection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01771057A (zh) 相机模组
CN106446853B (zh) 一种指纹模组装配结构及移动终端
CN209390335U (zh)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设备
WO2022247291A1 (zh) 壳体组件及移动终端
CN209046685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2045976A (zh) 电子装置
CN206596212U (zh) 一种电子设备终端
CN203482537U (zh) 一种电子设备
TWI823076B (zh) 攝像模組及電子裝置
CN201608990U (zh) 一种防水手持设备外壳
CN214281613U (zh) 电子设备
CN210469410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04103964U (zh) 移动通信设备
CN210183490U (zh) 麦克风模组及电子设备
US7848785B2 (en) Keypad assembly for a mobile terminal
CN201966990U (zh) 扬声器的封装结构
CN203435264U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05792089A (zh) 扬声器与麦克风的安装壳体、制造方法及安装结构
CN206658294U (zh) 扬声器模组
CN212572637U (zh) 屏幕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CN114786398A (zh) 密封结构和电子设备
KR100817143B1 (ko) 휴대용 단말기의 슬림형 카메라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