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33042U - 足托及足部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足托及足部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33042U
CN209033042U CN201820951267.2U CN201820951267U CN209033042U CN 209033042 U CN209033042 U CN 209033042U CN 201820951267 U CN201820951267 U CN 201820951267U CN 209033042 U CN209033042 U CN 2090330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plate
adjustable plate
foot
supporting part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95126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燕鹏
唐佩福
张娅惠
张�浩
李明
曹延祥
张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182095126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330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330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330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足托及足部固定装置。其中,足托包括:夹持组件以及固定组件;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承托件,第一夹持件、承托件以及第二夹持件依次连接围成容纳足部的容纳空间;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分别用于与足部的两边接触,承托件用于支撑足后跟;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能够相对承托件转动,以调节容纳空间的宽度;固定组件用于将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固定在预设位置。本实用新型足托及足部固定装置能够将患者的足部稳定固定在预设位置,保证在检测或者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足部位置不发生改变,以便于医生更好的诊断、治疗。

Description

足托及足部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手术辅助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足托及足部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骨科的常规手术或者智能机器人手术中,例如下肢拍摄X光片、小腿手术入路解剖、髓内钉锁钉植入手术等,常需要将患者的足部稳定维持在一定的位置,以利于医生的操作。
对于下肢或者足部受伤的患者来说,将足部固定在某一设定位置并保持一段时间是非常困难的,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医护人员或者家属手扶患者的足部并将其固定在设定位置;或者,采用绑带将患者的足部绑缚在固定板上。
但是,手扶患者的足部或者绑缚固定患者的足部不能保证在整个手术操作过程中足部稳定在准确的位置,不仅不利于医生的操作,而且不能准确的拍摄受伤部位的X光片,影响医生判断,不利于病情的诊断和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足托及足部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将患者足部稳定维持在预定位置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足托,包括夹持组件以及固定组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承托件,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承托件以及所述第二夹持件依次连接围成容纳足部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用于与足部的两边接触,所述承托件用于支撑足后跟;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能够相对所述承托件转动,以调节所述容纳空间的宽度;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固定在预设位置。
如上所述的足托,其中,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调节板以及与所述第一调节板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调节板以及与所述第二调节板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调节板、所述承托件以及所述第二调节板依次连接围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能够相对所述承托件转动;所述固定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以将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固定在预设位置。
如上所述的足托,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远离所述承托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弧形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上在所述第一弧形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弧形孔;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拧紧螺母,所述第一固定板在所述第一弧形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依次穿设过所述第二弧形孔和所述第一弧形孔与所述拧紧螺母连接,以将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固定在预设位置。
如上所述的足托,其中,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在所述第一固定柱位置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柱依次穿设过所述第二弧形孔、所述第一弧形孔以及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拧紧螺母连接,以将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固定在预设位置。
如上所述的足托,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安装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手术床连接。
如上所述的足托,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板在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底板在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底板在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固定板在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柱依次穿设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以及所述第二固定孔,用于与手术床的支撑结构固定连接。
如上所述的足托,其中,所述第二固定板凸出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位置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绑带以固定足部。
如上所述的足托,其中,所述固定部为穿孔,所述绑带穿设过所述穿孔以固定足部。
如上所述的足托,其中,所述承托件和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形成观察窗口。
本实用新型还一种足部固定装置,包括支撑结构以及如上所述的足托;所述支撑结构的一端与所述足托连接,所述支撑结构的另一端用于与手术床连接。
本实用新型足托及足部固定装置,足托包括夹持组件以及固定组件;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承托件,第一夹持件、承托件和第二夹持件依次连接围成容纳足部的容纳空间,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能够相对承托件转动,以调节容纳空间的宽度;固定组件将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固定在预设位置,从而将患者的足部稳定固定在预设位置,保证在检测或者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足部位置不发生改变,以便于医生更好的诊断、治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足托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足托的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足托的第一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足托的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足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夹持组件;
110:第一夹持件;111:第一调节板;112:第一底板;1121:第一弧形孔;
120:第二夹持件;121:第二调节板;122:第二底板;1221:第二弧形孔;1222:第二通孔;
130:承托件;131:观察窗口;
200:固定组件;
210:第一固定板;211:第一固定柱;212:第二固定柱;
220:拧紧螺母;
230:第二固定板;231:第一固定孔;232:第二固定孔;233:第一穿孔;234:第二穿孔;235:第三穿孔;
300:调节组件;
400:支撑组件;410:支撑横梁;420:支撑立梁;430:滑动组件;
500:手术床;510:滑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足托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足托的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主视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足托的第一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足托的第二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足部固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手术床的长度方向为纵向,即附图中的X方向;手术床的宽度方向为横向,即附图中的Y方向;垂直于手术床平面的方向为垂向,即附图中的Z方向。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方位词“下”“下端”指的是靠近手术床安装地面的一端,方位词“上”“上端”指的是背离手术床安装地面的一端。
参照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足托,包括夹持组件100以及固定组件200;夹持组件100包括第一夹持件110、第二夹持件120以及承托件130,第一夹持件110、承托件130以及第二夹持件120依次连接围成容纳足部的容纳空间;第一夹持件110和第二夹持件120分别用于与足部的两边接触,承托件130用于支撑足后跟;第一夹持件110和第二夹持件120能够相对承托件130转动,以调节容纳空间的宽度;固定组件200用于将第一夹持件110和第二夹持件120固定在预设位置。
具体地,夹持组件100包括第一夹持件110、第二夹持件120和承托件130,其中承托件130的一端与第一夹持件110的一端连接,承托件130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持件120连接。第一夹持件110、承托件130以及第二夹持件120围成容纳足部的容纳空间,第一夹持件110和第二夹持件120分别用于与足部的两边接触,承托件130用于支撑足后跟。承托件130为弧形支撑件,与足后跟的弧形相近。容纳空间宽度为第一夹持件110和第二夹持件120之间的距离,可以理解的是,容纳空间宽度与人体足部的宽度变化一致,以保证更好的固定患者的足部。
第一夹持件110和第二夹持件120可以是夹持板结构,承托件130为弧形板,两个夹持板位于弧形板的内侧,弧形板的一端与第一夹持板转动连接,弧形板的另一端与第二夹持板转动连接。具体地,弧形板的两端设置有转动轴,分别与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连接,以调节容纳空间的宽度;或者,利用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的弹性,使得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可以相对承托件130转动,以调节容纳空间的宽度。当然,足托还包括底板,底板分别与第一夹持板和第二夹持板垂直连接,底板用于与足部的底面接触。
第一夹持件110还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底板和第一侧板,第二夹持件120还可以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底板和第二侧板。承托件130的一端与第一侧板转动连接,承托件130的另一端与第二侧板转动连接,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层叠设置,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用于支撑足部的底面,不需要额外设置支撑足部的底板。
当然,第一夹持件110和第二夹持件120也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形式,例如,第一夹持件110和第二夹持件120可以是镂空形式的板件,以减轻重量。此外,第一夹持件110、承托件130以及第二夹持件120可以是常规的不锈钢、铝合金等金属件、塑料件,也可以是专门应用于医疗的材料制成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第一夹持件110和第二夹持件120能够相对承托件130转动,以调节容纳空间的宽度,例如,第一夹持件110和承托件130、第二夹持件120和承托件130设置有转动轴连接,或者,利用第一夹持件110和第二夹持件120弹性相对承托件130转动。对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分别与承托件的转动连接形式不做限定。
在调节好容纳空间的宽度,固定组件200用于将第一夹持件110和第二夹持件120固定在预设位置。固定组件200可以是螺栓和螺母,第一夹持件110和第二夹持件120上开设有一系列螺纹孔或者弧形孔,通过螺栓和螺母将第一夹持件110和第二夹持件120固定在预设的位置;或者,固定组件200设置有卡接凸起,相应的,第一夹持件110和第二夹持件120上设置有与该卡接凸起相卡接的卡接凹槽。当然,固定组件200还可以是其他的结构形式,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的足托,包括夹持组件以及固定组件;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承托件,第一夹持件、承托件和第二夹持件依次连接围成容纳足部的容纳空间,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能够相对承托件转动,以调节容纳空间的宽度;固定组件将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固定在预设位置,从而将患者的足部稳定固定在预设位置,保证在检测或者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足部位置不发生改变,以便于医生更好的诊断、治疗。
进一步地,参照图2和图3,第一夹持件110包括第一调节板111以及与第一调节板111连接的第一连接件;第二夹持件120包括第二调节板121以及与第二调节板121连接的第二连接件;第一调节板111、承托件130以及第二调节板121依次连接围成容纳空间;第一调节板111和第二调节板121能够相对承托件130转动;固定组件200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以将第一调节板111和第二调节板121固定在预设位置。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和第一调节板111与第二调节板121相对的一面连接,第二连接件和第二调节板121与第一调节板111相对的一面连接,即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位于第一调节板111和第二调节板121之间的区域内。第一调节板111、承托件130以及第二调节板121依次连接围成容纳空间,第一调节板111和第二调节板121分别与足部的两侧面连接,优选地,第一调节板111、承托件130以及第二调节板121为一体成型的一体件。第一调板111和第二调节板121能够相对承托件130转动,以调节容纳空间的宽度;固定组件200分别与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连接,以将第一调节板111和第二调节板121固定在预设位置。
第一连接件可以是连接支臂,其上开设有弧形孔,相应的,第二连接件也可以是连接支臂,其上开设有弧形孔,利用固定组件200,例如:连接螺栓和螺母,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从而将第一调节板111和第二调节板121固定在预设位置。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可以是与足部形状相似的平板结构,在利用固定组件200实现固定连接的同时,不需要额外设置底板一支撑足部。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还可以是弧形支臂,其上在背离第一调节板111和第二调节板121的侧面设置有卡接凹槽,固定组件200可以包括固定板以及多个与卡接凹槽相配合的卡接凸起,多个卡接凸起沿弧形支臂的弧形方向间隔设置,通过卡接凹槽与不同位置的卡接凸起相配合,实现第一调节板与第二调节板的调节和固定。
更进一步地,继续参照图2至图4,第一连接件为第一底板112,第一底板112上远离承托件130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弧形孔1121;第二连接件为第二底板122,第二底板122上在第一弧形孔112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弧形孔1221;固定组件200包括第一固定板210和拧紧螺母220,第一固定板210在第一弧形孔1121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柱211,第一固定柱211依次穿设过第一弧形孔1121和第二弧形孔1221与拧紧螺母211连接,以将第一调节板111和第二调节板121固定在预设位置。
具体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底板112,第一底板112与第一调节板111固定连接,且第一底板112与第一调节板111垂直;第二连接件为第二底板122,第二底板122与第二调节板121固定连接,且第二底板122与第二调节板121垂直。并且,第一底板112和第二底板122层叠设置,其中,第一底板112可以位于第二底板122的上层,即第一底板112位于靠近足部的一侧;或者,第一底板112还可以位于第二底板122的下层,即第一底板112位于远离足部的一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底板122位于靠近足部的一侧,并且,第二底板122、第一底板112、第一调节板111、承托件130以及第二调节板121围成容纳足部的容纳空间,第一调节板111和第二调节板121之间的距离为容纳空间的宽度。优选地,第一底板112和第二底板122的形状与足部底面的形状相似。
第一底板112上设置有第一弧形孔1121,且第一弧形孔1121位于远离承托件130的一端。第二底板122在第一弧形孔1121相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弧形孔1221,第一弧形孔1121和第二弧形孔1221存在重叠部分。固定组件200可以为螺栓和螺母,螺栓穿设过第一弧形孔1121和第二弧形孔1221的重叠孔,与螺母连接,实现第一底板112和第二底板122固定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弧形孔1121和第二弧形孔1221的弧形方向为第一调节板111和第二调节板121相对承托件130方向转动的弧形方向。
为了避免螺母凸出与第二底板122的表面,影响患者足部的舒适性,优选地,固定组件200包括第一固定板210和拧紧螺母220,第一固定板210在第一弧形孔1121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柱211,第一固定柱211上设置有外螺纹。第一固定板210位于容纳空间内,第一固定柱211朝向背离承托件130的方向延伸,此时,第一固定板210、第一调节板111、承托件130以及第二调节板121围成容纳足部的容纳空间。优选地,第一固定板210的宽度从上向下逐渐减小,且第一固定板210的底端为弧形。
在固定患者足部时,足部的两侧面分别与第一调节板111和第二调节板121接触,足部的底面与第一固定板210接触,足后跟与承托件130接触。当需要调节容纳空间的宽度时,第一调节板111背离第二调节板121转动,第二调节板121背离第一调节板111转动,在转动到预设位置后,第一固定柱211依次穿设过第二弧形孔1221和第一弧形孔1121与拧紧螺母220连接,从而将第一调节板111和第二调节板121固定在预设位置。当然,为了提高固定连接的稳定性,在拧紧螺母220和第一底板112之间还可以设置有垫片。
拧紧螺母220可以是现有的标准螺母,优选地,拧紧螺母220包括拧紧部和把手;拧紧部设置有与第一固定柱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把手可以是单臂把手结构、双臂把手结构或者梅花形把手等,在此不做限定
为了提高患者足部被固定时的舒适度,优选地,第二底板122、第一底板112、第一调节板111、承托件130以及第二调节板121围成容纳空间的侧面设置有柔性垫,避免患者足部与刚性第二底板122、第一底板112、第一调节板111、承托件130以及第二调节板121直接接触,接触太硬,不舒适。
更进一步地,参照图5,固定组件200还包括第二固定板230;第二固定板230在第一固定柱211位置开设有第一固定孔231;第一固定柱211依次穿设过第二弧形孔1221、第一弧形孔1121以及第一固定孔231与拧紧螺母220连接,以将第一调节板111和第二调节121板固定在预设位置。
具体地,第二固定板230位于第一底板112远离承托件130的一侧,即第二固定板230位于容纳空间的外侧,从容纳空间的内到外依次为第一固定板210、第二底板122、第一底板112、第二固定板230。优选地,第二固定板230的宽度从上向下逐渐减小,并且,第二固定板230的面积大于容纳空间的底面面积,即第二固定板230凸出与第一底板112和第二底板122,以更好的支撑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二固定板230上在第一固定柱211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固定孔231,第一固定柱211依次穿设过第二弧形孔1221、第一弧形孔1121以及第一固定孔231与拧紧螺母220连接,从而将第一调节板111和第二调节板121固定在预设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足托,固定组件通过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将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夹持在中间,通过拧紧螺母将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稳定的固定在预设位置,保证在诊疗过程中,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不发生移动,保证足部稳定的固定在预设位置上。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足托还包括安装件;安装件的一端与第二固定板230连接,安装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手术床连接。
安装件用于连接足托和手术床,具体地,安装件可以是连接杆,其一端与第二固定件230连接,另一端与手术床连接。安装件还可以是调节组件,调节组件用于调节足托各个方向的角度,调节组件的一端与第二固定件230连接,另一端通过支撑杆与手术床连接。在此对安装件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
在一些可实施例中,第一固定板210在远离第一固定柱21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柱212;第一底板112在第二固定柱212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由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重叠未示出);第二底板122在第二固定柱212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1222;第二固定板230在第二固定柱212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固定孔232;第二固定柱212依次穿设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1222以及第二固定孔232,用于与手术床的支撑结构固定连接。
具体地,第一固定板210还设置有第二固定柱212,第二固定柱212位于远离第一固定柱211的一端。相应地,第一底板112在第二固定柱212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底板122在第二固定柱212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1222,第二固定板230在第二固定柱212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固定孔232,第二固定柱212依次穿设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1222以及第二固定孔232,与手术床的支撑结构固定连接。
第二固定柱212上可以设置有螺纹,第一通孔、第二通孔1222以及第二固定孔232为光孔,第二固定柱212穿设过第一通孔、第二通孔1222以及第二固定孔232与支撑结构螺纹连接;或者,第二固定柱212为光圆柱,在远离第一固定板210的一端的边缘部开设有凹槽,用于与支撑结构卡接。当然,第二固定柱212上还可以开设有螺纹孔,与支撑结构设置的外螺纹连接。
优选地,为了方便第一调节板和第二调节板的转动调节,第一底板112上开设的第一通孔和第二底板122上开设的第二通孔1222为弧形孔。
本实施例提供的足托,不需要额外设置安装件,通过在第一固定板上形成的第二固定柱实现与手术床支撑件的固定连接,结构简单,调节方便;同时利用第二固定柱配合第一固定柱,稳定的将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夹紧在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中间,增加了足托连接的稳定性。
继续参照图5,第二固定板230凸出第一调节板112和第二调节板122的位置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用于固定绑带以固定足部。
具体地,第二固定板230在凸出第一调节板112和第二调节板122部分的位置设置有固定部,固定部可以是设置在固定柱,绑带缠绕在固定柱和患者的足部,以更好的固定患者的足部。
优选地,固定部为穿孔,绑带穿设过穿孔以固定足部。具体地,穿孔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手术实际操作进行设计,在此不做限制。例如,在第二固定板230的一侧边缘开设有第一穿孔233,第一穿孔233为长形孔,沿第二固定板23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第二固定板230的另一侧边缘开设有第二穿孔234,第二穿孔234为长形孔,沿第二固定板230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第而固定板230的底侧边缘开设有第三穿孔235,第三穿孔235长形孔,沿第二固定板230的长度方向延伸。多跟手术用无菌绑带穿设过第一穿孔233、第二穿孔234以及第三穿孔235将足部固定与足托内。
为了方便观察安装是否到位,承托件130和第一固定板210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形成观察窗口131,观察窗口131还用于观察在诊治过程中,足后跟的情况。
参照图6,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足部固定装置,包括支撑结构以及足托;支撑结构的一端与足托连接,支撑结构的另一端用于与手术床连接。
具体地,支撑结构包括调节组件300和支撑组件400,支撑组件400包括支撑横梁410、支撑立梁以及滑动组件430。调节组件300的一端与足托固定连接,调节组件300的另一端与支撑横梁410转动连接,调节组件300用于调节足托沿X、Y、Z三个方向的角度位置,调节组件300可以是三个相互垂直的调节螺柱进行角度转动调节,调节组件300还可以是其他结构形式,在此不做限定。并且,调节组件300还可以沿支撑横梁410移动,以调节足托在Y方向的位置;支撑立梁420为可伸缩立梁,可调节足托在Z方向的位置;并且支撑立梁420与滑动组件430固定连接,滑动组件430可沿手术床500设置的滑轨510滑动,调节足托在X方向的位置。
本实施例提供的足托支撑结构可以实现X、Y、Z三个方向的移动以及转动调节,可以将患者足部稳定维持在预设位置,方便医生的操作。
足托包括夹持组件100以及固定组件200;夹持组件100包括第一夹持件110、第二夹持件120以及承托件130,第一夹持件110、承托件130以及第二夹持件120依次连接围成容纳足部的容纳空间;第一夹持件110和第二夹持件120分别用于与足部的两边接触,承托件130用于支撑足后跟;第一夹持件110和第二夹持件120能够相对承托件130转动,以调节容纳空间的宽度;固定组件200用于将第一夹持件110和第二夹持件120固定在预设位置。本实施例提供的足托的结构、功能和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提供的足部固定装置,包括足托和支撑结构,其中足托包括夹持组件以及固定组件;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承托件,第一夹持件、承托件和第二夹持件依次连接围成容纳足部的容纳空间,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能够相对承托件转动,以调节容纳空间的宽度;固定组件将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固定在预设位置,从而将患者的足部稳定固定在预设位置,保证在检测或者手术过程中患者的足部位置不发生改变,以便于医生更好的诊断、治疗。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足托,其特征在于,包括夹持组件以及固定组件;
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件、第二夹持件以及承托件,所述第一夹持件、所述承托件以及所述第二夹持件依次连接围成容纳足部的容纳空间;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分别用于与足部的两边接触,所述承托件用于支撑足后跟;
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能够相对所述承托件转动,以调节所述容纳空间的宽度;
所述固定组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夹持件和所述第二夹持件固定在预设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足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件包括第一调节板以及与所述第一调节板连接的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二夹持件包括第二调节板以及与所述第二调节板连接的第二连接件;
所述第一调节板、所述承托件以及所述第二调节板依次连接围成所述容纳空间;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能够相对所述承托件转动;
所述固定组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以将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固定在预设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足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板远离所述承托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弧形孔;
所述第二连接件为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上在所述第一弧形孔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弧形孔;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和拧紧螺母,所述第一固定板在所述第一弧形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依次穿设过所述第二弧形孔和所述第一弧形孔与所述拧紧螺母连接,以将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固定在预设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足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还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在所述第一固定柱位置开设有第一固定孔;
所述第一固定柱依次穿设过所述第二弧形孔、所述第一弧形孔以及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拧紧螺母连接,以将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固定在预设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足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所述安装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手术床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足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板在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柱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固定柱;
所述第一底板在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位置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二底板在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位置开设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二固定板在所述第二固定柱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固定孔;
所述第二固定柱依次穿设过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以及所述第二固定孔,用于与手术床的支撑结构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足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板凸出所述第一调节板和所述第二调节板的位置设置有固定部;所述固定部用于固定绑带以固定足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足托,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为穿孔,所述绑带穿设过所述穿孔以固定足部。
9.根据权利要求3-6任一项所述的足托,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件和所述第一固定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形成观察窗口。
10.一种足部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结构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足托;
所述支撑结构的一端与所述足托连接,所述支撑结构的另一端用于与手术床连接。
CN201820951267.2U 2018-06-20 2018-06-20 足托及足部固定装置 Active CN2090330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51267.2U CN209033042U (zh) 2018-06-20 2018-06-20 足托及足部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951267.2U CN209033042U (zh) 2018-06-20 2018-06-20 足托及足部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33042U true CN209033042U (zh) 2019-06-28

Family

ID=670289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951267.2U Active CN209033042U (zh) 2018-06-20 2018-06-20 足托及足部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330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12298B2 (ja) 軟組織リトラクター及びブレード
CA2823579C (en) Clamp for temporary or definitive external orthopaedic fixation, and external fix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aid clamp
JP6103773B2 (ja) 肘関節のための整形外科用創外固定具
US8282636B2 (en) Orthopedic external fixator and method of use
US20130116733A1 (en) Bone Clamp and Method
JP6752489B2 (ja) 経皮横方向コネクタシステム
US9066757B2 (en) Orthopedic external fixator and method of use
JPH10225465A (ja) 骨の外科的矯正用の整形装置
CN204863429U (zh) 一字型手爪式髌骨外固定器
CN204618370U (zh) 一种便调式六连杆骨科外固定架
CN103445839B (zh) 踝关节多维调控矫形器
CN203425022U (zh) 踝关节多维调控矫形器
US7143458B2 (en) Stabilizer for forearm traction
CN209301266U (zh) 一种自由调节骨盆外固定架
CN209033042U (zh) 足托及足部固定装置
JP7237174B2 (ja) 股関節または膝関節手術用脚部保持装置およびその配置方法
CN105559836A (zh) 一种微创撑开加压器
CN209790007U (zh) 新型颈椎前路手术用导航定位器固定装置
CN205493904U (zh) 一种微创撑开加压器
CN103284861A (zh) 一种体位固定器
CN209574908U (zh) 足托调节结构及足部固定装置
CN207928362U (zh) 用于脊椎手术的外固定装置
CN209033041U (zh) 足部固定装置
CN113813054B (zh) 一种骨盆骨折复位机器人的万向调节式骨盆夹持器械
US11918253B1 (en) Active variable stiffness clamping device for pelvic fracture reduction robo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