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31958U - 壶盖组件 - Google Patents

壶盖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31958U
CN209031958U CN201821444738.7U CN201821444738U CN209031958U CN 209031958 U CN209031958 U CN 209031958U CN 201821444738 U CN201821444738 U CN 201821444738U CN 209031958 U CN209031958 U CN 2090319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acing
inner cover
spacing head
elastic
pot l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447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国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447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319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319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319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日用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壶盖组件,其包括外盖、内盖、弹性限位件和推拉移位件,所述外盖包括相连接的主体部和卡持部;所述内盖盖合于所述外盖;所述弹性限位件包括限位头和弹性件,通过所述弹性件,所述限位头与所述卡持部限位配合;所述推拉移位件与所述限位头连接,所述推拉移位件设置成相对所述内盖移动,以拉伸或者挤压所述弹性件,且使所述限位头与所述卡持部脱离。本申请所提供的这种壶盖组件中的外盖和内盖能互相分离,也能连为一体,便于用户使用。

Description

壶盖组件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日用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壶盖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的种类也越来越多。以养生壶为例,人们可以使用养生壶熬煮养生食材。目前的养生壶包括壶身和外盖,外盖上通常还设置有内盖,在养生壶的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打开内盖,观察壶内食材的熬制情况;同时,可以通过仅打开内盖向壶内增添食材等,但是在需要倒出壶内的食品时,通常需要将外盖和内盖一同取下,以保证食品的倒出效率及彻底程度。但是,目前的养生壶中,内盖与外盖分体设置,在需要同时取下内盖和外盖时,仅能通过先提起并取下内盖后,再将外盖取下,这给养生壶的使用过程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壶盖组件,以解决目前壶盖组件中分体设置的外盖和内盖不能一同取下的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壶盖组件,其包括外盖,所述外盖包括相连接的主体部和卡持部;
内盖,所述内盖盖合于所述外盖;
弹性限位件,所述弹性限位件包括限位头和弹性件,通过所述弹性件,所述限位头与所述卡持部限位配合;
推拉移位件,所述推拉移位件与所述限位头连接,所述推拉移位件设置成相对所述内盖移动,以拉伸或者挤压所述弹性件,且使所述限位头与所述卡持部脱离。
优选地,所述推拉移位件包括推钮和旋转杆,所述推钮设置于所述内盖的外侧,所述旋转杆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内盖,所述旋转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推钮和所述限位头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弹性限位件包括两个所述限位头,两个所述限位头相对设置,且均与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所述弹性件设置于两个所述限位头之间;
所述弹性限位件还包括连杆机构,两个限位头通过所述连杆机构连接,所述旋转杆与一个所述限位头转动连接;所述连杆机构设置成随所述推钮相对所述内盖移动,带动两个所述限位头相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连杆机构包括转动杆和直角杆,所述转动杆的中部与所述内盖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限位头和所述直角杆的一端连接,所述直角杆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限位头连接且垂直设置。
优选地,沿垂直于所述转动杆转动方向的方向,所述转动杆与所述内盖限位配合。
优选地,所述旋转杆上其旋转中心两侧的部分中,靠近所述推钮的部分的尺寸小于远离所述推钮的部分的尺寸。
优选地,所述内盖的内侧设置有限位缺口,所述限位头设置有限位凸起,在所述限位头的移动方向上,所述限位缺口的尺寸大于所述限位凸起的尺寸,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限位缺口限位配合。
优选地,所述弹性限位件还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推拉移位件和所述限位头均连接,所述连接段的一侧设置有沿所述限位头移动的方向延伸的定位槽,所述内盖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配合的导向筋。
优选地,所述卡持部为环状结构,所述卡持部环绕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上,所述卡持部具有开口朝向所述内盖的环状限位槽,所述限位头与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
优选地,所述限位头具有限位平面和与所述限位平面背离设置的导向面,所述限位平面与所述限位槽限位配合。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壶盖组件中,内盖盖在外盖上,弹性限位件与内盖连接,外盖上设置有卡持部,在弹性件的作用下,限位头与卡持部限位配合,以将内盖和外盖连接在一起,便于用户同时取下内盖和外盖;同时,当用户想单独取下内盖时,可以通过移动与限位头连接的推拉移位件,在推拉移位件相对内盖产生一定的位移后,限位头即可从卡持部内脱离而出,以将内盖和外盖分开,从而便于用户单独取下内盖。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热器具的剖视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壶盖组件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壶盖组件中部分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壶盖组件中部分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示出的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1-壶身;
11-容纳腔;
12-壶嘴;
2-外盖;
21-主体部;
211-内盖口;
22-卡持部;
221-限位槽;
3-内盖;
31-本体;
310-安装孔;
311-导向筋;
312-旋转轴;
313-转动轴;
314-限位缺口;
32-弹性件;
33-限位头;
331-导向面;
332-限位平面;
333-限位凸起;
34-连接段;
341-定位槽;
35-连杆机构;
351-转动杆;
352-直角杆;
36-推钮;
37-旋转杆;
38-封装盖;
381-螺栓;
4-手柄;
5-底座;
51-控制板;
52-加热件;
53-风扇。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热器具,该电热器具便于用户使用,其具体可以为养生壶或电炖盅等,为便于后文描述,本文以养生壶为例,对该电热器具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描述。该养生壶包括外盖2和内盖3,如图2所示,内盖3盖合于外盖2的内盖口211处,形成整个养生的壶盖组件;当然,养生壶还包括其他结构,如具有容纳腔11的壶身1,壶身1上还设置有便于倾倒液体的壶嘴12、便于用户抓取养生壶的手柄4,手柄4与壶身1连接;用于提供电能的底座5,底座5上设置有控制养生壶工作过程的控制板51,和用于产生热量的加热件52,以及用于对底座5进行散热的风扇53等,对此,本文不再详细描述。
如图2所示,外盖2和内盖3中,外盖2上设置有卡持部22,为了连接外盖2和内盖3,壶盖组件中还设置有弹性限位件和推拉移位件,且二者均可以安装在内盖3上,内盖3包括本体31,如图2和图3所示,弹性限位件包括限位头33和弹性件32,限位头33与弹性件32配合,以在弹性件32的作用下,使限位头33和卡持部22限位配合,可选地,弹性件32的两端可以分别抵接于内盖3和限位头33上,从而在弹性件32的作用下,使限位头33与卡持部22保持限位配合状态;为了打破限位头33和卡持部22之间的限位配合状态,以使内盖3和外盖2分开,该壶盖组件内还设置有推拉移位件,推拉移位件与限位头33连接,当需要分离内盖3与外盖2时,可以使推拉移位件相对内盖3产生一定的位移量,以带动限位头33移动,从卡持部22内脱离,进而使内盖3和外盖2分离,便于用户单独取下内盖3。另外,在推拉移位件移动的过程中,由于限位头33与弹性件32相互配合,因而弹性件32会出现被拉伸或被挤压的情况,当内盖3被单独取下后,在弹性件32的作用下,推拉移位件复位,进而弹性件32也可以恢复原始状态,并驱动限位头伸出,防止弹性件32长时间处于被拉伸或被压缩的状态而对其使用寿命产生不利影响;相应地,在需要将内盖3盖合在外盖2上时,仅需移动推拉移位件,使限位头33向内收缩即可,在内盖3被放置到预定位置之后,松开推拉移位件,在弹性件32的弹力作用下,限位头33可以自动与卡持部22形成限位配合的关系,使用方便。
具体地,外盖2和内盖3均可以采用金属、塑料或玻璃等材料制作,二者的具体尺寸均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定。为了提升内盖3与外盖2之间的密闭性,可选地,卡持部22可以由具有一定柔性的材料制作,以在内盖3盖合于外盖2上后,使内盖3与外盖2之间的贴合程度更好;限位头33和推拉移位件可以由塑料或金属等具备一定结构强度的材料制作,限位头33与推拉移位件之间可以借助粘接或卡接等方式固定连接,或者,二者之间也可以采用转动连接等活动连接方式连接,只需保证在推拉移位件移动的过程中,限位头33能从卡持部22内脱出即可。为了便于用户操作推拉移位件以分离内盖3和外盖2,内盖3上可以设置有贯穿孔,以使推拉移位件的一部露出;优选地,推拉移位件的一部分可以设置在内盖3的外,以进一步为用户操作提供便利,相应地,在限位头33移动的方向上,贯穿孔具有设定尺寸,以使推拉移位件能带动限位头33移动;弹性件32可以为压缩弹簧。
由上可知,本申请所提供的壶盖组件中,内盖3盖在外盖2上,弹性限位件与内盖3连接,外盖2上设置有卡持部22,在弹性件32的作用下,限位头33与卡持部22限位配合,以将内盖3和外盖2连接在一起,便于用户同时取下内盖3和外盖2;同时,当用户想单独取下内盖3时,可以通过移动与限位头33连接的推拉移位件,在推拉移位件相对内盖3产生一定的位移后,限位头33即可从卡持部22内脱离而出,以将内盖3和外盖2分开,从而便于用户单独取下内盖3。
进一步地,卡持部22可以为环绕设置于主体部21上的环状结构,卡持部22上设置有限位槽221,限位槽221用于与限位头33限位配合,其也可以为环状结构,这使得在盖合内盖3和外盖2的过程中,无需用户刻意对应限位槽221和限位头33的位置,即限位头33可以与限位槽221的任意位置限位配合。可选地,卡持部22可以通过粘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主体部21上。为了便于限位头33伸入限位槽221内且与限位槽221限位配合,限位头33上设置有导向面331,导向面331可以为倾斜平面或者倾斜弧面;相应地,导向面331的另一侧设置有限位平面332,以与限位槽221限位配合。
进一步地,推拉移位件可以包括相连接的推钮36和旋转杆37,为了便于用户操作,推钮36设置于内盖3的外侧;旋转杆37穿过内盖3还与限位头33连接;在保证限位头33能随推拉移位件的移动而移动的情况下,为了防止推拉移位件因所受剪切力过大而弯折或损坏,一种具体的优选实施例是,旋转杆37的中部可以转动连接在内盖3上,相应地,旋转杆37的两端分别与推钮36和限位头33转动连接,这也可以保证推钮36带动限位头33移动,并且,在旋转杆37的作用下,可以极大地降低前述部件在动作时所受的剪切力,以防止推拉移位件在动作时因受力过大而损毁。如图2所示,内盖3上可以设置有安装孔310,旋转杆37可以设置于安装孔310内,安装孔310的孔壁上可以设置有旋转轴312,旋转杆37上设置有旋转孔,以使旋转杆37能绕着旋转轴312旋转;相应地,旋转杆37的两端部、推钮36和限位头33上均可以设置相互配合的转动配合部,对此不再详细描述。
进一步地,弹性限位件内可以包括两个限位头33,两个限位头33相对设置,且均与限位槽221限位配合,从而提升内盖3与外盖2之间固定连接关系的可靠性;弹性件32可以设置在两个限位头33之间,以同时为两个限位头33提供弹力,从而保证两个限位头33均能与限位槽221保持限位配合的状态。优选地,在设计限位头33的尺寸和选择弹性件32的型号及尺寸时,可以使所选用的两个限位头33与限位槽221保持限位配合关系的情况下,弹性件32具有一定的压缩量,这可以进一步保证在弹性件32的作用下,两个限位头33均能与限位槽221保持限位配合关系。为了简化壶盖组件的整体结构,两个限位头33可以与一个推拉移位件配合,可选地,弹性限位件还包括连杆机构35,两个限位头33通过连杆机构35活动连接,旋转杆37与其中一个限位头33连接,在连杆机构35的作用下,移动推拉移位件,可以使两个限位头33产生相向运动,以保证两个限位头33均能从限位槽221内脱出,进而使内盖3与外盖2分离。另外,为了使用户在通过一个推拉移位件同时驱动两个限位头33产生位移时更为平稳,优选地,可以使旋转杆37尽可能相对两个限位头33居中设置,可选地,安装孔310可以设置在内盖3的中心部位,如内盖3的把手上,相应地,推钮36可以安装在把手的上侧,以进一步为用户的操作工作提供便利。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连杆机构35可以包括转动杆351和直角杆352,转动杆351的中部与内盖3转动连接,转动杆351的两端分别与一个限位头33和直角杆352的一端转动连接,前述限位头33与旋转杆37连接,直角杆35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限位头33连接,且直角杆352和前述另一个限位头垂直设置,这可以实现在推拉移位件的移动过程中,两个限位头33朝靠近对方的方向移动的目的,且最终使两个限位头33均能从限位槽221内脱出,将内盖3和外盖2分离开来。详细来说,如图2所示,推拉移位件向后移动,带动旋转轴312旋转,旋转轴312的另一端与限位头33连接,根据杠杆原理,连接在旋转杆37另一端的限位头33则向前移动(即向内盖3的内侧收缩),从而使该限位头33与限位槽221分离;与此同时,结合图3,与旋转杆37连接的限位头33在向内盖3内侧收缩的过程中会带动与其转动连接的转动杆351转动,转动杆351的中部与内盖3的转动轴313转动连接,转动杆351转动,则会带动与其另一端转动连接的直角杆352移动,直角杆352与另一限位头33连接,从而在推拉移位件移动时,能使两个限位头33相向运动。具体地,直角杆352与一个限位头33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以增强二者之间连接关系的可靠性,转动杆351的结构可以与旋转杆37的结构类似,限位头33和转动杆351的端部相互对应的两个部分中,一者上可以设置有内弧面,另一者上可以设置有外弧面,这可以保证二者之间转动连接关系的可靠性和顺畅性。
由于旋转杆37的旋转方向所在的平面与水平面基本重合,为了防止在其转动过程中,转动杆351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从转动轴313上脱落,造成内盖3与外盖2不能在分离状态和一体状态之间切换,优选地,沿垂直于转动杆351转动方向的方向,可以使转动杆351与内盖3限位配合。具体地,可以在转动轴313的端部配设有类似锁帽等结构,以防止转动杆351从转动轴313上脱落。
为了便于用户操作,优选地,旋转杆37上,其旋转中心两侧的部分中,可以使靠近推钮36的部分的尺寸比远离推钮36的部分的尺寸小。根据杠杆原理,这使得用户在使用该壶盖组件的过程中,仅需使推钮36移动一段较小的距离,即可使限位头33从限位槽221内脱出;并且,由于弹性件32所能产生的弹力相对较小,也基本不会造成用户在移动推钮36的过程中产生费力的感觉。具体地,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旋转杆37中其旋转中心两侧的部分各自的尺寸值或比例。
为了防止在推钮36动作或在弹性件32的弹力作用下,限位头33动作时的位移过大,而给后续使用造成不必要的困扰,优选地,内盖3的本体31内侧可以设置有限位缺口314,相应地,限位头33朝向本体31的一侧可以设置有限位凸起333,限位凸起333与限位缺口314限位配合,从而防止出现限位头33位移过量的情况。同时,为了保证限位头33仍能相对本体31移动,以与限位槽221配合或分离,沿限位头33的移动方向,可以使限位缺口314的尺寸大于限位凸起333的尺寸,从而使限位凸起333能在限位缺口314内移动,保证限位头33能与限位槽221在限位配合及相互分离两种状态之间切换。具体地,限位凸起333可以为块状结构,限位缺口314也可以为方形腔,二者的具体尺寸可以根据限位头33、弹性件32以及限位槽221等部件的具体尺寸及结构对应设计。
进一步地,弹性限位件还可以包括连接段34,限位头33可以通过连接段34与推拉移位件连接,在推拉移位件带动限位头33移动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限位头33出现错位等故障,优选地,如图5所示,连接段34的一侧可以设置有定位槽341,本体31的内侧上可以设置有与定位槽341配合的导向筋311,导向筋311和定位槽341沿限位头33的移动方向滑动配合,且使二者在除前述方向之外的任何方向上均限位配合,从而防止在推拉移位件带动限位头33移动的过程中,限位头33出现错位甚至损坏等问题。具体地,导向筋311可以一体成型于本体31上,定位槽341可以对应设置在连接段34朝向本体31的一侧。优选地,为了防止内盖3内的部件掉入的养生壶内,内盖3还设置有封装盖38,封装盖38可以通过螺栓381连接在内盖3的内侧,这还可以防止养生壶在工作过程中,因所加热的液体沸腾而造成内盖3内粘附有食物残渣。具体地,封装盖38也可以采用玻璃或塑料等材料加工形成。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盖(2),所述外盖(2)包括相连接的主体部(21)和卡持部(22);
内盖(3),所述内盖(3)盖合于所述外盖(2);
弹性限位件,所述弹性限位件包括限位头(33)和弹性件(32),通过所述弹性件(32),所述限位头(33)与所述卡持部(22)限位配合;
推拉移位件,所述推拉移位件与所述限位头(33)连接,所述推拉移位件设置成相对所述内盖(3)移动,以拉伸或者挤压所述弹性件(32),且使所述限位头(33)与所述卡持部(22)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移位件包括推钮(36)和旋转杆(37),所述推钮(36)设置于所述内盖(3)的外侧,所述旋转杆(37)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内盖(3),所述旋转杆(37)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推钮(36)和所述限位头(33)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22)上设置有限位槽(221),所述弹性限位件包括两个所述限位头(33),两个所述限位头(33)相对设置,且均与所述限位槽(221)限位配合,所述弹性件(32)设置于两个所述限位头(33)之间;
所述弹性限位件还包括连杆机构(35),两个限位头(33)通过所述连杆机构(35)连接,所述旋转杆(37)与一个所述限位头(33)转动连接;所述连杆机构(35)设置成随所述推钮(36)相对所述内盖(3)移动,带动两个所述限位头(33)相向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35)包括转动杆(351)和直角杆(352),所述转动杆(351)的中部与所述内盖(3)转动连接,所述转动杆(351)的两端分别与一个所述限位头(33)和所述直角杆(352)的一端连接,所述直角杆(352)的另一端与另一个所述限位头(33)连接且垂直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沿垂直于所述转动杆(351)转动方向的方向,所述转动杆(351)与所述内盖(3)限位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杆(37)上其旋转中心两侧的部分中,靠近所述推钮(36)的部分的尺寸小于远离所述推钮(36)的部分的尺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3)的内侧设置有限位缺口(314),所述限位头(33)设置有限位凸起(333),在所述限位头(33)的移动方向上,所述限位缺口(314)的尺寸大于所述限位凸起(333)的尺寸,所述限位凸起(333)与所述限位缺口(314)限位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限位件还包括连接段(34),所述连接段(34)与所述推拉移位件和所述限位头(33)均连接,所述连接段(34)的一侧设置有沿所述限位头(33)移动的方向延伸的定位槽(341),所述内盖(3)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定位槽(341)配合的导向筋(311)。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部(22)为环状结构,所述卡持部(22)环绕设置于所述主体部(21)上,所述卡持部(22)具有开口朝向所述内盖(3)的环状限位槽(221),所述限位头(33)与所述限位槽(221)限位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壶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头(33)具有限位平面(332)和与所述限位平面(332)背离设置的导向面(331),所述限位平面(332)与所述限位槽(221)限位配合。
CN201821444738.7U 2018-09-04 2018-09-04 壶盖组件 Active CN2090319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44738.7U CN209031958U (zh) 2018-09-04 2018-09-04 壶盖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44738.7U CN209031958U (zh) 2018-09-04 2018-09-04 壶盖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31958U true CN209031958U (zh) 2019-06-28

Family

ID=67032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44738.7U Active CN209031958U (zh) 2018-09-04 2018-09-04 壶盖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319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0197A (zh) * 2020-05-21 2020-08-25 潘义旭 一种自摆式乒乓球拍涂胶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70197A (zh) * 2020-05-21 2020-08-25 潘义旭 一种自摆式乒乓球拍涂胶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31958U (zh) 壶盖组件
CN204133163U (zh) 压力锅的锅盖组件和具有其的压力锅
CN110464206A (zh) 一种顶出装置和烹饪器具
CN109875376A (zh) 一种采用可拆卸式刀片模组的分体式果汁机
CN105996751B (zh) 烹饪器具
CN108436065A (zh) 一种环保型冶金设备
CN206342334U (zh) 一种滑动开盖的压力烹饪器具
CN202211560U (zh) 一种压力锅的旋转开合盖机构
CN208909853U (zh) 壶盖组件
CN105519309B (zh) 打草机
CN208463831U (zh) 用于料理机的防噪音罩及料理机
CN105266573A (zh) 压力锅的锅盖组件和具有其的压力锅
CN107951414A (zh) 搅拌料理机
CN104825050B (zh) 自锁压力电饭锅及其使用方法
CN208909854U (zh) 壶盖组件
CN211582640U (zh) 一种锅盖开闭结构
CN204764996U (zh) 自锁压力电饭锅
CN209252550U (zh) 搅拌料理机
CN205531688U (zh) 一种铝合金窗把手
CN208909940U (zh) 一种食品加工设备
CN208709475U (zh) 烹饪器具
CN206252318U (zh) 开盖按钮及烹饪器具
CN203987546U (zh) 压力锅
CN109645851A (zh) 一种防护榨汁机
CN203841514U (zh) 一种压盖式压力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