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29282U - 一种按键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按键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29282U
CN209029282U CN201821888170.8U CN201821888170U CN209029282U CN 209029282 U CN209029282 U CN 209029282U CN 201821888170 U CN201821888170 U CN 201821888170U CN 209029282 U CN209029282 U CN 2090292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ing rib
groove
keying body
elastic arm
pr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881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永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e BYD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e BYD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e BYD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e BYD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8817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292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292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292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按键结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按键本体,所述按键本体的外侧面设有导向筋条,所述壳体的内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导向筋条设置在凹槽内并在凹槽内往复移动,所述导向筋条上设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与凹槽的侧壁弹性接触。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凹槽与导向筋条之间的间隙,有效的改善按键本体的晃动,使按键本体在运动过程中更加顺畅,不容易卡死,也可以适当放宽对导向筋条和凹槽之间间隙的公差要求,提高正确装配率,减少成本,这种按键结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按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按键结构设计。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汽车控制面板都会有按键结构来实现某些功能,但是现有汽车控制面板上按键的结构容易出现一些故障导致部分功能的缺失。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1.生产时按键的装配不方便,装配间隙不易控制,装配零部件公差要求严格,成本高。2.按键结构松散,按键动作时晃动量大,容易卡死,按键操作手感不好,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键结构,使按键生产装配方便快捷,对装配间隙的公差要求降低,提高正确装配率,减少成本,也可以避免按键动作时有晃动,不容易卡死,让用户有很棒的操作手感,这种按键结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结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按键本体,所述按键本体的外侧面设有导向筋条,所述壳体的内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导向筋条设置在凹槽内并在凹槽内往复移动,所述导向筋条上设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与凹槽的侧壁弹性接触。
所述按键结构可以减少凹槽与导向筋条之间的间隙,有效的改善按键本体的晃动,使按键本体在运动过程中更加顺畅,不容易卡死,也可以适当放宽对导向筋条和凹槽之间间隙的公差控制,提高正确装配率,降低成本,使用户有很好的操作手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筋条的延伸方向与按键本体的运动方向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按键本体的各侧面均设有所述导向筋条,所述导向筋条设置在按键本体各侧面的中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臂沿导向筋条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弹性臂一端与导向筋条连接,一端悬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臂与导向筋条粘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臂与导向筋条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臂对称设置在导向筋条的两侧构成一组弹性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导向筋条在其延伸方向上设有两组弹性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弹性臂形状是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凹槽是方形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按键本体的外侧面设有长条形的卡接孔,所述卡接孔的延伸方向与按键本体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卡接孔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结构安装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按键本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弹性臂作用示意图。
附图标记:
按键本体10、导向筋条101、弹性臂102、卡接孔103、
壳体20、凹槽201、凹槽侧壁202、
控制面板30、硅胶40、硅胶按键41、线路板50、后盖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按键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按键结构,包括壳体20和设置在壳体20内的按键本体10,按键本体10的外侧面设有导向筋条101,壳体20的内侧面设有凹槽201,导向筋条101设置在凹槽201内并在凹槽201内往复移动,导向筋条101上设有弹性臂102,弹性臂102与凹槽201的侧壁202弹性接触。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按键结构,所述按键结构可以减少凹槽201与导向筋条101之间的间隙,有效的改善按键本体10的晃动,使按键本体10在运动过程中更加顺畅,不容易卡死,也可以适当放宽对导向筋条101和凹槽201之间间隙的公差要求,提高正确装配率,减少成本,使用户有很好的操作手感。这种按键结构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如图2所示,按键本体10的外侧面设有导向筋条101,导向筋条101的延伸方向与按键本体10的运动方向一致。导向筋条101设置在凹槽201内对按键本体10的运动方向有很好的导向作用。按键本体10的表面形状优选为矩形。按键本体10的表面根据要实现的功能印有不同的字符。优选地按键本体10的各侧面均设有导向筋条101,导向筋条101设置在按键本体10各侧面的中部。导向筋条101上设置有弹性臂102。这样可以使按键本体10更加均匀的受力,很好的限制按键本体10前后左右的移动,导向筋条101的导向性更高,使按键本体10只能在上下方向移动。弹性臂102沿导向筋条101的延伸方向设置,弹性臂102一端与导向筋条连接,一端悬空。这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弹性臂102在与侧壁202弹性接触,弹性臂102受压产生弹性变形,弹性臂102一端悬空能很好的产生变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弹性臂102与导向筋条101一体成型。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使受力更加集中,使用寿命长。弹性臂采用有弹性的塑料制成,轻便且节约成本。
可选地弹性臂102与导向筋条101粘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弹性臂102对称设置在导向筋条101的两侧构成一组弹性臂102,两侧的弹性臂102与凹槽201的两侧壁202分别弹性接触,使弹性臂102变形,减少凹槽201与导向筋条101之间的间隙,有效的改善按键本体10的晃动,使按键本体10在运动过程中更加顺畅,不容易卡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导向筋条101在其延伸方向上设有两组弹性臂102。导向筋条101在其延伸方向上的上部和下部各设有一组弹性臂102,弹性臂102与凹槽201的两侧壁弹性接触。可以减少导向筋条101与凹槽201之间的间隙,导向筋条101与凹槽201为线接触,摩擦力小,且不容易卡死,使按键本体10动作很流畅。
可选地导向筋条101上可以有3组、4组或者更多组弹性臂10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弹性臂102形状是弧形。
如图3所示,所述壳体20上设有4个凹槽201,优选地凹槽201是方形槽。可选地凹槽201可以是圆形槽。按键本体10侧面的4条导向筋条101设置在凹槽201内,并在凹槽201内反复移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所述按键本体10的外侧面设有长条形的卡接孔103,所述卡接孔103的延伸方向与按键本体10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壳体20的内侧设有卡扣(图中未示出),所述卡扣与卡接孔103配合。这样装配方便、快捷。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按键结构的安装示意图,控制面板30与按键本体10为间隙配合,保证按键本体10动作的流畅性。按键本体10与壳体20通过卡扣配合,壳体20的各侧面有4个方形孔,壳体20与后盖60通过卡扣配合。
硅胶40上有翻边,其依靠翻边,装配在线路板50上,在硅胶40上有硅胶按键41,按键本体10向下动作时,按键本体10下端面挤压硅胶按键41,硅胶按键41内部的导通端子和线路板的金手指接通,在按下硅胶按键41时,实现功能导通。在松开硅胶按键41时,实现功能中断。
硅胶按键41是在硅胶40上的一种按键,其内部有导通端子。其受力挤压时,可变形,撤去外力时,可恢复到初始形状。
后盖60与壳体20通过卡扣配合,起到固定线路板50的作用。
工作原理:按键本体10向下动作时,按键本体10在凹槽201内滑动,按键本体10下端面和硅胶40上的硅胶按键41接触。硅胶按键41受力变形,位于硅胶按键41内部的导通端子和线路板50的金手指接触,实现产品功能导通。在撤去外力时,硅胶按键41不再受力,将恢复初始形状,其推动按键本体10向上移动,按键本体10恢复到初始形状,硅胶按键41内部的导通端子不再和线路板的金手指接触,产品功能断开。
产品结构原理:按键本体10装配到壳体20上,依靠按键本体10各侧面的导向筋条101上弹性臂102与凹槽201的两侧壁弹性接触,弹性臂102变形限位,限制按键本体10在前后左右方向上的移动,使按键本体10只能在上下方向移动,对按键本体10在上下方向移动的行程大小进行控制,按键本体10的外侧面设有长条形的卡接孔103,卡接孔103的延伸方向与按键本体10的运动方向一致,壳体的内侧设有卡扣(图中未示出),卡扣与卡接孔103配合。按键本体向上移动时,长条形卡接孔103的上边会对其限位,使按键本体10不能继续向上移动,按键本体10向下移动时,按键本体10下端面和硅胶按键41接触限位,使按键本体10不能继续向下移动,控制按键本体1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行程大小。
改善按键晃动原理:如图4所示,由于按键本体10的导向筋条101上设有弹性臂102可以变形,故在设计时,一组弹性臂102之间的宽度为L1,大于凹槽的宽度L2。将按键本体10装配到壳体20后,按键本体10上两弹性臂102受到凹槽201两侧壁的挤压,两弹性臂102之间的宽度由L1变为L2,被挤压变形后,会产生反作用力,使弹性臂102和凹槽201紧密接触,间隙为零,从而保证按键本体10不晃动。导向筋条101通过弹性臂102与凹槽201线接触,降低了导向筋条101和凹槽201之间的摩擦力,使用户有很好的按键操作手感。采用上述方案,限制了按键本体10的前后移动自由度、左右移动自由度,使按键本体10仅能在上下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1)

1.一种按键结构,包括壳体和设置在壳体内的按键本体,所述按键本体的外侧面设有导向筋条,所述壳体的内侧面设有凹槽,所述导向筋条设置在凹槽内并在凹槽内往复移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筋条上设有弹性臂,所述弹性臂与凹槽的侧壁弹性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向筋条的延伸方向与按键本体的运动方向一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本体的各侧面均设有所述导向筋条,所述导向筋条设置在按键本体各侧面的中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沿导向筋条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弹性臂一端与导向筋条连接,一端悬空。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与导向筋条粘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与导向筋条一体成型。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对称设置在导向筋条的两侧构成一组弹性臂。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筋条在其延伸方向上设有两组弹性臂。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臂形状是弧形。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是方形槽。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按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本体的外侧面设有长条形的卡接孔,所述卡接孔的延伸方向与按键本体的运动方向一致,所述壳体的内侧设有卡扣,所述卡扣与卡接孔配合。
CN201821888170.8U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按键结构 Active CN2090292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88170.8U CN209029282U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按键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88170.8U CN209029282U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按键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29282U true CN209029282U (zh) 2019-06-25

Family

ID=669096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88170.8U Active CN209029282U (zh) 2018-11-16 2018-11-16 一种按键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292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784382B2 (en) Push-on switch
WO2016107547A1 (zh) 一种具有良好手感的开关
US10867762B2 (en) Keyboard key having a haptic elastic piece abutting the return spring
WO2023179726A1 (zh) 按键模组及电子设备
US9812267B2 (en) Switch
JP2002175746A (ja) 多段クリックスイッチ
CN209029282U (zh) 一种按键结构
JP2016001557A (ja) 2段スイッチ装置
JP4730171B2 (ja) プッシュ・スライドスイッチ
JP2018041534A (ja) スイッチ装置
CN106683933B (zh) 一种开关总成
EP3734628B1 (en) Switch device
JP7103288B2 (ja) ボタンのヒンジ構造及び電子機器
CN110189949B (zh) 按键结构
US10796861B2 (en) Key module
CN205354919U (zh) 方向盘开关
CN205666166U (zh) 汽车电动后视镜开关
CN217361420U (zh) 一种开关及电器设备
CN213459523U (zh) 按键模块
CN109994333B (zh) 用于按钮开关的按钮组件、按钮开关以及电子设备
CN221008827U (zh) 电子设备
CN214643176U (zh) 一种方便拆卸的限位开关
CN211182046U (zh) 一种具有弹性片的一体式键盘开关
CN113168986B (zh) 交互转换开关以及电子设备
KR200463201Y1 (ko) 스위치 유니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