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26974U - 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26974U
CN209026974U CN201821786307.9U CN201821786307U CN209026974U CN 209026974 U CN209026974 U CN 209026974U CN 201821786307 U CN201821786307 U CN 201821786307U CN 209026974 U CN209026974 U CN 2090269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pipe
condenser
valve
wate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8630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l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l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l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lan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8630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269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269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269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盘管、第二盘管、第三盘管、第一水阀和风机;所述压缩机、冷凝器、第二盘管以及第三盘管依次连通构成制冷循环;所述的第一盘管、冷凝器以及第一水阀依次连通构成水路循环;所述第一盘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冷凝器的出水口连接有回水管,所述第一水阀与所述第一盘管的进水口相连;所述风机设置于第三盘管的外侧,通过所述风机引导空气依次流经第一盘管、第二盘管以及第三盘管进行除湿作业。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盘管中冷却水温度以及流量的第二三通阀和第一三通阀,进而达到调节除湿效果的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除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夏天,空气湿度较大,会抑制人体散热功能的发挥,使人感到十分闷热和烦躁。冬天,湿度增大时,则会使热传导加快约20倍,使人觉得更加阴冷、抑郁。关节炎患者由于患病部位关节滑膜及周围组织损伤,抵抗外部刺激的能力减弱,无法适应激烈的降温,使病情加重或酸痛加剧。湿度较大时,人体中一种叫松果腺体分泌出的松果激素量也较大,使得体内甲状腺素及肾上腺素的浓度就相对降低,细胞就会“偷懒”,人就会无精打采,萎靡不振。长时间在湿度较大的地方工作、生活,还容易患湿痹症。
由上可看出空气的除湿十分必要,现有的除湿机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储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或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不能调整除湿效果和送风状态,仅可通过机组的启停来进行调节,导致了机组的运行稳足性较差,且其能耗也相对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能够调节水回路中低温水的流量,使得能够调节除湿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盘管、第二盘管、第三盘管、第一水阀和风机;
所述压缩机、冷凝器、第二盘管以及第三盘管依次连通构成制冷循环;所述的第一盘管、冷凝器以及第一水阀依次连通构成水路循环;所述第一盘管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冷凝器的出水口连接有回水管,所述第一水阀与所述第一盘管的进水口相连;
所述风机设置于第三盘管的外侧,通过所述风机引导空气依次流经第一盘管、第二盘管以及第三盘管进行除湿作业。
在使用时,首先通过风机带动空气流通,使得空气能够在上述除湿系统中循环流通,然后通过第一盘管对空气进行第一次降温除湿,所述第一盘管中流动有冷却水,空气中的水分在遇冷时凝结,空气在经过第一盘管的冷却后向第二盘管移动,所述第二盘管再次对空气进行冷却除湿,最后经过第三盘管进行温度回升,避免处理过后的空气过冷,所述第一水阀能够调节第一盘管中冷却水的流量,即是可以调节第一盘管中的温度,进而达到对除湿效果进行调节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压缩机、冷凝器、第二盘管以及第三盘管构成的制冷循环中封装有制冷剂;所述压缩机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盘管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二盘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三盘管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三盘管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入口相连,所述冷凝器的制冷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入口相连,进而构成一个供所述制冷剂循环的闭合回路。
在使用时,所述冷凝器将制冷剂进行冷却液化后通过压缩机将制冷剂输送到第二盘管中,所述第二盘管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盘管的温度,制冷除湿的效果更强,第二盘管内液态的制冷剂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变为气态,吸收热量后的气态制冷剂被送入第三盘管中,第三盘管用于升高从第二盘管流出的空气的温度,具体的升高过程为:气态的制冷剂在第三盘管中放热并液化,使得空气吸热升温,同时第三盘管中液态的制冷剂被输送到冷凝器中进行进一步冷却,制冷剂在闭合回路中不断循环,完成对空气的除湿作业。
进一步,所述第一水阀为第一三通阀,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盘管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能够调节进入第一盘管中的冷却水的流量。
进一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冷凝器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水阀,所述第二水阀为第二三通阀,所述第二三通阀的入口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出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管能够调节进入冷凝器中进行冷却的冷却水的流量,进而达到调节回水管中冷却水的温度,即是对进入第一三通阀中的冷却水的温度进行调节。
进一步,所述回水管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入口相连,所述回水管与所述第一三通阀的入口之间还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能够促进冷却水的循环。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设置有用于调节第一盘管中冷却水温度以及流量的第二三通阀和第一三通阀,进而达到调节除湿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过程中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曲线。
附图标记:第一盘管1、第二盘管2、第三盘管3、压缩机4、冷凝器5、第一三通阀6、第二三通阀7、风机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包括压缩机4、冷凝器5、第一盘管1、第二盘管2、第三盘管3、第一水阀和风机8;
所述压缩机4、冷凝器5、第二盘管2以及第三盘管3依次连通构成制冷循环;所述的第一盘管1、冷凝器5以及第一水阀依次连通构成水路循环;所述第一盘管1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凝器5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冷凝器5的出水口连接有回水管,所述第一水阀与所述第一盘管1的进水口相连;
所述风机8设置于第三盘管3的外侧,通过所述风机8引导空气依次流经第一盘管1、第二盘管2以及第三盘管3进行除湿作业。
在使用时,首先通过风机8带动空气流通,使得空气能够在上述除湿系统中循环流通,然后通过第一盘管1对空气进行第一次降温除湿,所述第一盘管1中流动有冷却水,空气中的水分在遇冷时凝结,在经过第一盘管1的冷却后向第二盘管2移动,所述第二盘管2再次进行冷却除湿,最后经过第三盘管3进行温度回升,避免处理过后的空气过冷,所述第一水阀能够调节第一盘管1中冷却水的流量,即是可以调节第一盘管1中的温度,进而达到对除湿效果进行调节的目的。
所述压缩机4、冷凝器5、第二盘管2以及第三盘管3构成的制冷循环中封装有制冷剂;所述压缩机4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盘管2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二盘管2的出口与所述第三盘管3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三盘管3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5的制冷入口相连,所述冷凝器5的制冷出口与所述压缩机4的入口相连,进而构成一个供所述制冷剂循环的闭合回路。
所述冷凝器5具有四个出入口,包括:供冷却剂进入的制冷入口,供冷却剂排出的制冷出口,供冷却水进入的进水口以及供冷却水排出的出水口。
在使用时,所述冷凝器5将制冷剂进行冷却液化后通过压缩机4将制冷剂输送到第二盘管2中,所述第二盘管2的温度低于所述第一盘管1的温度,制冷除湿的效果更强,第二盘管2内液态的制冷剂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后变为气态,吸收热量后的气态制冷剂被送入第三盘管3中,第三盘管3用于升高从第二盘管2流出的空气的温度,具体的升高过程为:气态的制冷剂在第三盘管3中放热并液化,使得空气吸热升温,同时第三盘管3中液态的制冷剂被输送到冷凝器5中进行进一步冷却,制冷剂在闭合回路中不断循环,完成对空气的除湿作业。
所述第一水阀为第一三通阀6,所述第一三通阀6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盘管1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6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冷凝器5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6能够调节进入第一盘管1中的冷却水的流量。
所述第一三通阀6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冷凝器5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水阀,所述第二水阀为第二三通阀7,所述第二三通阀7的入口与所述第一三通阀6的第二出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阀7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冷凝器5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阀7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回水管连通。所述第二三通管能够调节进入冷凝器5中进行冷却的冷却水的流量,进而达到调节回水管中冷却水的温度,即是对进入第一三通阀6中的冷却水的温度进行调节。
所述回水管与所述第一三通阀6的入口相连,所述回水管与所述第一三通阀6的入口之间还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能够促进冷却水的循环。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过程中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曲线;在使用的过程中,进风状态点1为空气通过第一盘管1进行的初步冷却,去除空气中一部分负荷,包括显热负荷和湿负荷,部分工况有可能仅为显热负荷。空气在进风状态点1经过第一盘管1冷却后到达变为状态点2;在经过第二盘管2进行冷却后达到状态点3,状态点3为低温近饱和状态;最后经过第三盘管3进行再热达到送风状态点4。
具体处理过程包括:冷却水通过进水口进入第一三通水阀后,第一三通水阀通过室内环境参数N控制自第一三通水阀的第一出口进入第一盘管1中的冷却水和自第一三通水阀的第二出口进入第二三通水阀中的冷却水比例,进入第一盘管1的冷却水经过第一盘管1进行换热,空气状态由状态点1变为状态点2,从第一盘管1出来的温度升高的冷却水与第一三通水阀的第二出口混合后进入第二三通水阀的进口,第二三通水阀根据空气在状态点4的参数调节第二三通水阀的第一出口进入冷凝器5和自第二三通水阀的第二出口进入回水管的冷却水的比例,进入第三盘管3的制冷剂经过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使得风侧空气状态由状态点3变为状态点4,自第二三通水阀的第一出口流出的冷却水在冷凝器5中与制冷剂进行换热后与第二三通水阀的第二出口流出的冷却水混合后通过回水管流出。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Claims (5)

1.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缩机(4)、冷凝器(5)、第一盘管(1)、第二盘管(2)、第三盘管(3)、第一水阀和风机(8);
所述压缩机(4)、冷凝器(5)、第二盘管(2)以及第三盘管(3)依次连通构成制冷循环;所述的第一盘管(1)、冷凝器(5)以及第一水阀依次连通构成水路循环;所述第一盘管(1)的出水口与所述冷凝器(5)的进水口相连,所述冷凝器(5)的出水口连接有回水管,所述第一水阀与所述第一盘管(1)的进水口相连;
所述风机(8)设置于第三盘管(3)的外侧,通过所述风机(8)引导空气依次流经第一盘管(1)、第二盘管(2)以及第三盘管(3)进行除湿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4)、冷凝器(5)、第二盘管(2)以及第三盘管(3)构成的制冷循环中封装有制冷剂;所述压缩机(4)的出口与所述第二盘管(2)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二盘管(2)的出口与所述第三盘管(3)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三盘管(3)的出口与所述冷凝器(5)的制冷入口相连,所述冷凝器(5)的制冷出口与所述压缩机(4)的入口相连,进而构成一个供所述制冷剂循环的闭合回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阀为第一三通阀(6),所述第一三通阀(6)的第一出口与所述第一盘管(1)的入口相连,所述第一三通阀(6)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冷凝器(5)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三通阀(6)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冷凝器(5)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水阀,所述第二水阀为第二三通阀(7),所述第二三通阀(7)的入口与所述第一三通阀(6)的第二出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阀(7)的第一出口与所述冷凝器(5)的进水口相连,所述第二三通阀(7)的第二出口与所述回水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水管与所述第一三通阀(6)的入口相连,所述回水管与所述第一三通阀(6)的入口之间还设置有水泵。
CN201821786307.9U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 Active CN2090269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86307.9U CN209026974U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86307.9U CN209026974U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26974U true CN209026974U (zh) 2019-06-25

Family

ID=669076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86307.9U Active CN209026974U (zh) 2018-10-30 2018-10-30 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269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55422U (zh) 相变换热和压缩制冷复合冷却系统
CN204665746U (zh) 热源补偿型双源一体式冷热水机组
CN103900184B (zh) 水冷媒三管制空调系统
CN104329759A (zh) 一种辐射空调用新风控温除湿系统及控温除湿方法
CN102252380A (zh) 带新风预处理装置的溶液调湿空调机组
CN206637775U (zh) 一种余热回收型自复叠热泵空调系统
CN205783440U (zh) 模块化组合式多冷源深度调湿机组
CN204438368U (zh) 一种水源热泵空调系统
CN108195007A (zh) 温湿度控制和热量利用的空调系统
CN107246681A (zh) 一种外接冷源的小型户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CN107677010A (zh) 一种无露点控制的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08050625A (zh) 一种用于数据机房的联合冷却空调系统
CN106931553A (zh) 新型预冷式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CN205119549U (zh) 多功能热泵型蒸发式冷凝空调机组
CN107152734A (zh) 一种换热器、热泵空调器及控制方法
CN108679780B (zh) 一种高精度恒温恒湿空调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06709273U (zh) 新型带热回收式预冷型溶液调湿新风机组
CN108759329A (zh) 闭式除湿水风热泵多烘房烘干系统
CN209026974U (zh) 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
US20190203958A1 (en) Unitary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with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loosely-coupled control and use method
CN204787413U (zh) 一种板片蒸发冷凝式冷热水机组
CN207849614U (zh) 一种用于数据机房的联合冷却空调系统
CN208952263U (zh) 一种双冷源除湿系统
CN208936579U (zh) 一种温湿度独立控制的新风空调系统
CN208238089U (zh) 温湿度控制和热量利用的空调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