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20023U - 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20023U
CN209020023U CN201820617437.3U CN201820617437U CN209020023U CN 209020023 U CN209020023 U CN 209020023U CN 201820617437 U CN201820617437 U CN 201820617437U CN 209020023 U CN209020023 U CN 20902002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cuum
flange
tank body
disc type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6174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冯江
唐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CC North Dali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Norther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orp MCC
Original Assignee
MCC North Dali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CC North Dali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CC North Dalia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6174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2002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2002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2002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ltration Of Liquid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包括排液罐体,排液罐体按照预设高度设置于地面上方,并通过底座支撑固定,底座下方设置有水封箱;入口法兰,入口法兰设置于排液罐体的中部,入口法兰用于与双真空过滤机连接;真空法兰,真空法兰设置于排液罐体的顶部,真空法兰用于与真空泵连接;排料法兰,排料法兰设置于排液罐体的底部,排料法兰通过水管与所述水封箱连接,大大节省了完成脱水工作所需的设备在施工现场占据的施工面积;通过观察真空仪表盘并调节泄压阀门即可实现保持排液罐体内对称真空区域内的真空差,最后,当过滤完成后,管道内的液体和水分又可以回流至水封箱内,减少了设备维护次数,提高了脱水效率延长了装置寿命。

Description

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过滤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
背景技术
圆盘式真空过滤机是将数个过滤圆盘装在一根水平空心轴上组成的真空过滤机称之为圆盘式真空过滤机。其过滤动力也是来自于真空造成的压力差。每个圆盘又分成若干个小扇形过滤叶片,每个扇形过滤叶片即构成一个滤室,它适用于过滤密度小,不易沉淀的悬浮液。现有技术下的单真空过滤机在长期的生产和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1)由于吸附区和脱干区是连通的,脱干区滤扇外部直接接触大气,由于脱干区滤扇内外压差造成大气进入脱干区滤扇内部,从而造成包括吸附区在内的整个系统的真空降低,使得整个过滤系统难以达到较高的真空值(同时也造成了能源浪费)过滤后的物料也就难以实现更低的水分;
2)在过滤机换完滤布袋开始工作时,由于脱干区直通大气,滤布袋外部还没有吸附到物料,大量的气体直接涌入滤扇内,造成整个系统的真空度升高的非常缓慢。随着系统内真空度的提高,吸矿区的吸矿层在逐渐加厚,这样循环往复一般根据物料的不同,需要消耗较长的时间,才能使得系统内的真空值达到正常的工作状态。而在这段时间内滤饼水分达不到设备性能指标,均为不合格品,这个缓慢的过程即造成了能源的大量浪费,又产生了水分严重超标的大量物料,对下游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有鉴于现有技术下的单真空过滤机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盘式双真空过滤机,双真空系统—是指由两台真空泵,分别对应吸附区和脱干区的滤扇作业。即吸附区,脱干区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真空系统。吸附泵输出的真空没有浪费,使吸附区的滤扇形成最大厚度的滤饼。当滤扇进到脱干区后,在脱干泵的作用下,可使脱干系统达到一个相对较高的真空值可使经过滤干的物料水分比单真空过滤机滤干的物料水分降低1/10左右。从而为下游生产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盘式双真空过滤机大幅度提高过滤物料的合格率,降低能耗。与现有技术下的单真空过滤机相比,具有真空度高、滤饼水分低的优势。
然而,现有技术下提出的盘式双真空过滤机仍然存在需设置两套真空系统及重力排液系统,两套真空系统以及重力排液系统在施工现场占用空间及场地,并且由于需要在装置底部设置更多的水封箱多,需要另外设计排水系统和增加排水装置以应对排水问题。
有鉴于此,应当对现有技术中的盘式双真空过滤机进行改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化,无需在施工现场占据较多的施工面积,并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减少维护次数,降低维护成本的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该装置包括:排液罐体,该排液罐体按照预设高度设置于地面上方,并通过底座支撑固定,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水封箱;入口法兰,该入口法兰设置于所述排液罐体的中部,所述入口法兰用于与双真空过滤机连接;真空法兰,该真空法兰设置于所述排液罐体的顶部,所述真空法兰用于与真空泵连接;排料法兰,该排料法兰设置于所述排液罐体的底部,所述排料法兰通过水管与所述水封箱连接。
优选地,所述预设高度可以在10m到15m的范围内。
优选地,可以包括四个所述入口法兰、两个所述真空法兰以及两个所述排料法兰。
优选地,所述排液罐体内可以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可以将所述排液罐体内分隔成对称的两个真空区域。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两泄压阀门,每一所述泄压阀门与一个所述真空区域对应,通过开关所述泄压阀门调整所述真空区域内的真空度。
又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装置还可以包括两真空仪表盘,每一所述真空仪表盘可以与一个所述真空区域对应,这样,可以通过所述真空仪表盘得到所述当前真空区域内的真空度。
优选地,所述入口法兰可以与所述双真空过滤机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有高度差。
根据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中,通过底座将排液罐体设置于距离施工地面10米的高度上,使得排液罐体与底部的水封箱存在一定的高度差;排液罐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成对称的两个真空区域,分别对应盘式双真空过滤机内的吸浆区和脱水区,施工时,通过真空仪表盘观察两真空区域内的真空度,并且通过泄压阀门保持两真空区域内存在真空差,这样采用较为简化的结构和操作即可实现双真空过滤机吸浆区和脱水区过滤出的水分从不同的真空区域内的法兰中排出;过滤后,连接水封箱和排液罐体的水管中的矿浆又重新回到水封箱中,而从双真空过滤机吸浆区和脱水区内过滤的水分也从排液罐体中排至水封箱中。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采用较为简化的结构,在施工现场直接与盘式双真空过滤机和真空泵连接,大大节省了完成脱水工作所需的设备在施工现场占据的施工面积;并且,通过观察真空仪表盘并调节泄压阀门这样较为简便的操作即可实现保持排液罐体内对称真空区域内的真空差,最后,当过滤完成后,管道内的液体和水分又可以回流至水封箱内,大大减少了脱水工作中对设备的维护次数,提高了脱水效率的同时,也延长了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示意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的结构;
图2为剖视图,示出了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附图未按比例画出,并且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为示意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的结构。图2为剖视图,示出了图1中A-A方向的剖面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的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包括底座1、设置于底座底部的水封箱2以及设置于底座1上被底座1 支撑固定的排液罐体3,其中,排液罐体3通过水管与水封箱2连接。底座1 将排液罐体3固定支撑在预设高度上,以使得排液罐体3与支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存在高度差,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中,预设高度为10m到15m的范围内,具体施工时,至少要保持排液罐体3与地面的高差在10m以上。排液罐体3的罐体中部设置有的四个入口法兰4,入口法兰4与盘式双真空过滤机连接,并且,入口法兰4与双真空过滤机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有高度差,以使得气体与矿浆的混合体能够顺利地自流到罐体中。如图2所示,排液罐体3 内设置有隔板5,隔板5将排液罐体3的罐体内部分隔成两个对称的真空区域 51,且两个真空区域51分别与双真空过滤机吸浆区与脱水区对应,用于分别吸收从双真空过滤机吸浆区的矿浆中和脱水去的滤饼中分离的水分。
排液罐体3上还设置有与真空区域51一一对应的真空仪表盘6,通过真空仪表盘6可以获取当前每一真空区域51内的真空度。排液罐体3上还设置有泄压阀门7,每一泄压阀门7与一个真空区域对应,通过开关泄压阀门7调整与之对应的真空区域51内的真空度。这样,可以实时观察施工当前真空区域51内的真空度,并通过开关泄压阀门7实时调整两真空区域内的真空度,使两真空区域51之间保持一定的真空差,保证罐体内部的压差。
排液罐体3的顶部设置有真空法兰8,真空法兰8用于与真空泵连接,当所述的盘式双真空排液装置工作时,启动真空泵,将排液罐体3内抽真空,此时罐体内形成负压,水封箱2中低浓度浆液在吸力作用下沿着水管9上升。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中,可以设置两个真空法兰8,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施工需要调整真空法兰的个数以满足不同过滤的需要,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此。
排液罐体3底部形成有排料法兰10,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中,水管 9的一端与水封箱2连接,其另一端与排料法兰10连接,并且,在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中,可以包括两个排料法兰10,以与真空法兰8和入口法兰4 对应。
根据上面的描述和实践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中,通过底座将排液罐体设置于距离施工地面10米的高度上,使得排液罐体与底部的水封箱存在一定的高度差;排液罐体内通过隔板分隔成对称的两个真空区域,分别对应盘式双真空过滤机内的吸浆区和脱水区,施工时,通过真空仪表盘观察两真空区域内的真空度,并且通过泄压阀门保持两真空区域内存在真空差,这样采用较为简化的结构和操作即可实现双真空过滤机吸浆区和脱水区过滤出的水分从不同的真空区域内的法兰中排出;过滤后,连接水封箱和排液罐体的水管中的矿浆又重新回到水封箱中,而从双真空过滤机吸浆区和脱水区内过滤的水分也从排液罐体中排至水封箱中。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采用较为简化的结构,在施工现场直接与盘式双真空过滤机和真空泵连接,大大节省了完成脱水工作所需的设备在施工现场占据的施工面积;并且,通过观察真空仪表盘并调节泄压阀门这样较为简便的操作即可实现保持排液罐体内对称真空区域内的真空差,最后,当过滤完成后,管道内的液体和水分又可以回流至水封箱内,大大减少了脱水工作中对设备的维护次数,提高了脱水效率的同时,也延长了装置整体的使用寿命。
如上参照附图以示例的方式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一种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基础上做出各种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内容确定。

Claims (7)

1.一种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
排液罐体,该排液罐体按照预设高度设置于地面上方,并通过底座支撑固定,所述底座下方设置有水封箱;
入口法兰,该入口法兰设置于所述排液罐体的中部,所述入口法兰用于与双真空过滤机连接;
真空法兰,该真空法兰设置于所述排液罐体的顶部,所述真空法兰用于与真空泵连接;
排料法兰,该排料法兰设置于所述排液罐体的底部,所述排料法兰通过水管与所述水封箱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高度在10m到15m的范围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所述入口法兰、两个所述真空法兰以及两个所述排料法兰。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液罐体内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排液罐体内分隔成对称的两个真空区域。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两泄压阀门,每一所述泄压阀门与一个所述真空区域对应,通过开关所述泄压阀门调整所述真空区域内的真空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两真空仪表盘,每一所述真空仪表盘与一个所述真空区域对应,通过所述真空仪表盘得到所述当前真空区域内的真空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法兰与所述双真空过滤机在垂直方向上形成有高度差。
CN201820617437.3U 2018-04-27 2018-04-27 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 Active CN20902002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17437.3U CN209020023U (zh) 2018-04-27 2018-04-27 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617437.3U CN209020023U (zh) 2018-04-27 2018-04-27 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20023U true CN209020023U (zh) 2019-06-25

Family

ID=668697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617437.3U Active CN209020023U (zh) 2018-04-27 2018-04-27 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2002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37696A (zh) 一种自动化控制转鼓真空过滤装置
CN205019874U (zh) 大容积常压真空气液分离器
CN209020023U (zh) 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
CN204848347U (zh) 带气浮机的油水分离器
CN108499197A (zh) 盘式双真空过滤机排液装置
CN202136872U (zh) 组合式反冲洗过滤器
CN203060961U (zh) 一种组合式流动砂连续过滤装置
CN104096397B (zh) 一种煤气化灰水过滤工艺
CN103432820A (zh) 高效抽滤式沉淀池
CN104096407B (zh) 一种包括真空过滤机的排液系统
CN201713359U (zh) 一种软片膜法废水处理集约装置
CN203469661U (zh) 高效抽滤式沉淀池
CN210140868U (zh) 一种便于反洗的稳压型冷水供给装置
CN201361492Y (zh) 一种过滤、洗涤、压滤、打浆一体机
CN208757069U (zh) 一种便于使用的污水处理用装置
CN209110709U (zh) 一种自清洁中心出水系统
CN202876458U (zh) 一种胶囊压缩侧向流纤维束过滤系统
CN202146674U (zh) 腮式过滤器
CN105126416B (zh) 一种高效过滤设备
CN101823780B (zh) 一种软片膜法废水处理集约装置
CN208742106U (zh) 一种过滤作业用气液分离器
CN209885501U (zh) 一种长袋式低压脉冲高效除尘器
CN101104120A (zh) 可调式纤维过滤器
CN204973191U (zh) 一种多级布水多仓室连续流砂过滤装置
CN214437175U (zh) 一种自动变频反冲洗组合过滤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