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19057U - 一种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19057U
CN209019057U CN201721503609.6U CN201721503609U CN209019057U CN 209019057 U CN209019057 U CN 209019057U CN 201721503609 U CN201721503609 U CN 201721503609U CN 209019057 U CN209019057 U CN 2090190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th
outer sheath
recycling
snare
recyclable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2150360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缴文会
朱永锋
高延彬
朱清
张琳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Lan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Heart 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Heart Ve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Heart Ve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Heart Vein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72150360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190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190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190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收装置,包括回收鞘、外鞘管、推拉件和捕获器。回收鞘与推拉件相连接;外鞘管中收纳捕获器和推拉件,捕获器和推拉件可在外鞘管内抽送;捕获器包括相互连接的圈套器和牵引件;回收装置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回收鞘套设在外鞘管上,圈套器收纳在回收鞘内,回收鞘设置在外鞘管靠近圈套器的一端,在第二状态下,回收鞘与外鞘管分离,圈套器设置在回收鞘外,圈套器设置在外鞘管外,回收鞘设置在外鞘管靠近圈套器的一端。本实用新型中的回收装置,实现了经股静脉回收伞状滤器,从而避免了经颈静脉回收伞状滤器手术风险高、术后创伤明显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DVT常发生于下肢静脉。而PE则主要是由于在静脉系统或右心形成血栓后,血栓脱落进入肺动脉所致。抗凝治疗一直是VTE治疗的金标准,目的是预防血栓形成以及恢复栓塞静脉的通畅。而当患者具有抗凝禁忌或者出现出血合并症不得不终止抗凝时,植入腔静脉滤器(Vena Cava Filter,VCF)可以有效地拦截脱落的血栓,预防致死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生。
早期的腔静脉滤器大多是永久性的,这类腔静脉滤器的缺点是远期容易产生下腔静脉堵塞等并发症。近年来可回收腔静脉滤器已经逐渐成为主流,患者在PE风险解除后,可以将腔静脉滤器回收,从而避免滤器长期植入的并发症。
可回收滤器主要有柱状滤器和伞状滤器。相比柱状滤器,伞状滤器避免了与血管壁大面积接触,所以,回收时间窗更长,回收时对血管壁的伤害更小。而近年来,伞状滤器在结构上的改进使得居中性能也非常优异,因此,伞状滤器逐渐成为滤器的发展趋势
由于伞状滤器在下腔静脉内的放置方位、滤器的回收原理以及回收技术的限制等多种原因,目前伞状滤器只能采用经颈静脉的回收方式回收。但采用经颈静脉的方式回收伞状滤器手术风险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收装置,以解决采用现有的回收装置回收伞状滤器手术风险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收装置,以解决采用现有的回收装置回收伞状滤器术后创伤明显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收装置,包括回收鞘、外鞘管、推拉件和捕获器,其中:所述回收鞘与所述推拉件相连接;所述外鞘管中收纳所述捕获器和所述推拉件,所述捕获器和所述推拉件可在所述外鞘管内抽送;所述捕获器包括相互连接的圈套器和牵引件;所述回收装置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回收鞘套设在所述外鞘管上,所述圈套器收纳在所述回收鞘内,所述圈套器设置在所述回收鞘和外鞘管之间,所述回收鞘设置在所述外鞘管靠近所述圈套器的一端,在第二状态下,所述回收鞘与所述外鞘管分离,所述圈套器设置在所述回收鞘外,所述圈套器设置在所述外鞘管外,所述回收鞘设置在所述外鞘管靠近所述圈套器的一端。
可选的,所述外鞘管包括第一外鞘管、第二外鞘管和第三外鞘管,所述第一外鞘管的一端靠近所述圈套器,所述第一外鞘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外鞘管和所述第三外鞘管连通,所述第一外鞘管和所述第二外鞘管套设在所述推拉件上,所述第一外鞘管和第三外鞘管套设在所述捕获器上。
可选的,所述捕获器还包括导管,所述外鞘管套设在所述导管上,所述导管套设在所述牵引件上。
可选的,所述捕获器还包括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套设在所述牵引件远离所述圈套器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导管的远离所述圈套器的一端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捕获器还包括第一锁紧头,所述第一锁紧头套设在所述牵引件上,所述第一锁紧头用于固定所述牵引件与所述导管的位置关系。
可选的,所述圈套器可为套索或者抓取钩。
可选的,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固定鞘,所述固定鞘套设在所述外鞘管上,所述固定鞘可相对所述外鞘管往复移动。
可选的,所述外鞘管包括第一外鞘管、第二外鞘管和第三外鞘管,所述第一外鞘管的一端靠近所述圈套器,所述第一外鞘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外鞘管和所述第三外鞘管连通,所述第一外鞘管和所述第二外鞘管套设在所述推拉件上,所述第一外鞘管和第三外鞘管套设在所述捕获器上,所述固定鞘套设在所述第一外鞘管上。
可选的,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二手柄,所述第二手柄套设在所述第一外鞘管远离所述圈套器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手柄与所述固定鞘远离所述圈套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手柄用于调整或固定所述固定鞘的位置。
可选的,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导入件,所述导入件与所述回收鞘远离所述圈套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入件远离所述回收鞘的一端为尖端。
可选的,所述牵引件为软导丝。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回收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首先,由于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回收装置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回收鞘套设在外鞘管上,圈套器收纳在所述回收鞘内,在第二状态下,回收鞘与外鞘管分离,圈套器位于所述回收鞘外,由此可知所述回收鞘可套设在上述外鞘管上也可与所述外鞘管分离,此外,由于所述外鞘管是所述捕获器和推拉件的抽送通道,且推拉件用于抽送所述回收鞘,因此可通过推拉件抽送所述回收鞘使回收鞘套设在所述外鞘管上,或者使所述回收鞘与外鞘管分离,另外,由于所述捕获器包括圈套器和牵引件,所述圈套器用于捕获伞状滤器,所述圈套器设置在所述外鞘管外,所述外鞘管套设在所述牵引件上,所述牵引件用于抽拉所述圈套器,因此可通过牵引件抽拉圈套器使所述圈套器捕获伞状滤器,因此,在圈套器捕获伞状滤器后,可通过推拉件抽送所述回收鞘使回收鞘套设在所述外鞘管上,又由于在第一状态下,圈套器收纳在回收鞘内,且回收鞘可用于压握所述伞状滤器,因此,在第一状态下,被圈套器捕获的伞状滤器可被压握在所述回收鞘内,由此可实现伞状滤器的回收。
其次,由于在第一状态下,回收鞘套设在所述外鞘管上,圈套器收纳在所述回收鞘内,且所述圈套器位于所述回收鞘和外鞘管之间,在第二状态下,回收鞘与外鞘管分离,圈套器位于回收鞘外,且所述回收鞘设置在所述外鞘管靠近所述圈套器的一侧,因此所述圈套器设置在回收鞘和外鞘管之间,即所述回收装置在回收伞状滤器时,被所述圈套器捕获的伞状滤器可位于回收鞘和外鞘管之间,且通过推拉件抽拉回收鞘时,可在使回收鞘套设在外鞘管上的过程中,将伞状滤器压握在外鞘管和回收鞘之间,又由于伞状滤器收拢的方向一定,因此本实用新型中的回收装置在回收伞状滤器的过程中,可使回收鞘向靠近外鞘管的方向移动时使伞状滤器收拢,由此,当伞状滤器植入股静脉后,可使回收装置经股静脉进入腔静脉回收伞状滤器,从而避免回收装置需经过颈静脉才能回收伞状滤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伞状滤器在腔静脉中释放后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回收装置经颈静脉回收伞状滤器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回收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回收装置的捕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回收装置导入腔静脉的一种示意图;
图7是图6的步骤之后顶出回收鞘的示意图;
图8是图7的步骤之后捕获器捕获伞状滤器的示意图;
图9是在图8的步骤之后回撤推拉件,伞状滤器压握在回收鞘内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的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的回收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回收装置导入腔静脉中后捕获器将伞状滤器固定在外鞘管上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S1-伞状滤器;C1-腔静脉;A1-第一箭头;A2-第二箭头;J-颈静脉;X-右心房;
100-回收装置;
110-回收鞘;111-显影环;
120-推拉件;121-第五手柄;
130-捕获器;131-圈套器;132-牵引件;133-导管;134-第一手柄;135-第一锁紧头;
140-外鞘管;141-第一外鞘管;142-第二外鞘管;143-第三外鞘管;144第三手柄;145-第四手柄;
150-固定鞘;151-第二手柄;
160-导入件;
C2-腔静脉;S2-伞状滤器;H-回收钩。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伞状滤器在腔静脉中释放后的示意图。参考图1,可回收的伞状滤器S1通常具有一压握状态和一膨胀状态。伞状滤器S1通常包括滤网和回收钩。在压握状态下伞状滤器S1通常呈网管状,在膨胀状态下伞状滤器S1通常呈伞状。滤网通常具有自由端,自由端是指滤网在膨胀状态下张开的一端,与自由端相对的一端称为滤网的中心。在膨胀状态下,所述自由端的径向截面为所述滤网最大的径向截面。伞状滤器S1在释放的过程中,随着滤网的自由端的径向截面逐渐变大,滤网逐渐呈伞状膨胀开来,伞状滤器S1经释放完全后,从压握状态膨胀成膨胀状态。伞状滤器S1在回收的过程中,随着滤网的自由端的径向截面逐渐变小,滤网被逐渐收拢呈管状。所述回收钩通常与滤网的中心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回收钩可便于回收装置捕获伞状滤器S1。
具体的,伞状滤器S1释放到腔静脉C1中时,先将伞状滤器S1压握在释放装置的鞘管中,再通过释放装置释放。伞状滤器S1从鞘管中释放到腔静脉C1后膨胀,并锚固在腔静脉C1中。如图1所示,伞状滤器S1释放到腔静脉C1后,滤网的自由端通常位于腔静脉C1中远离心脏的一端,伞状滤器S1的滤网的中心通常位于腔静脉C1中靠近心脏的另一端。静脉血通常从远离心脏的方向向靠近心脏的方向流动,所述静脉血的流动方向参考图1中第一箭头A1所示的方向,这样放置滤网保证了滤网能够有效地过滤流向心脏的血栓,并且在回收滤网时,血栓不会逃逸。
伞状滤器S1从腔静脉C1中回收时,通常采用回收装置回收。回收装置通常包括圈套器和回收鞘,回收鞘套装在圈套器的外周面上。伞状滤器S1回收时,回收鞘经颈静脉将伞状滤器S1从腔静脉C1中回收。图2是现有技术中的回收装置经颈静脉回收伞状滤器的示意图,参考图2,回收鞘沿着第二箭头A2所示的方向,先进入颈静脉J,再经颈静脉J进入右心房X,再进入到腔静脉C1中。之后,回收鞘内的圈套器将回收钩固定,从而使伞状滤器S1的位置不发生变动,再通过回收鞘向远离心脏的方向移动使伞状滤器S1逐步脱离腔静脉C1的内壁,并逐步收拢,直至伞状滤器S1完全收拢并压握在回收鞘中,然后将回收鞘、圈套器和伞状滤器S1撤出体外,完成伞状滤器S1的回收。
经过研究后发现,通过上述的回收装置回收伞状滤器S1时,存在如下几个问题:由于回收装置的回收鞘需要经过右心房X,因此手术的风险很高;回收装置的鞘管需要经过颈静脉J穿刺才能进入颈静脉J,然而,颈部的神经系统复杂,且靠近颈动脉等重要脑部供血血管,因此手术风险较高;由于在颈部进行穿刺,患者术后留下的创伤不容易遮盖,会给患者带来困扰,尤其是年经患者。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收装置,使回收装置从股静脉处穿刺进入股静脉,之后到达下腔静脉处,穿过伞状滤器后再将伞状滤器收拢,并压握在回收装置中,从而避免经颈静脉回收伞状滤器带来的上述问题。
除非另外指明,术语“远端”和“近端”在本文中参照在腔静脉使用回收装置的过程中来自心脏的血流的方向:“远端”表示背离心脏的设备部分或远离心脏的方向,而“近端”表示靠近心脏的设备部分或朝向心脏的方向。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回收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回收装置,所述回收装置可经股静脉处进入到腔静脉中,并通过股静脉回收植入到腔静脉中的伞状滤器。
参考图3、图4和图5,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回收装置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回收装置的捕获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回收装置100包括回收鞘110、推拉件120、捕获器130和外鞘管140。
所述回收鞘110用于压握所述伞状滤器。所述外鞘管140用于作为所述捕获器130和所述推拉件120的抽送通道。所述捕获器130包括圈套器131和牵引件132,所述圈套器131用于捕获所述伞状滤器,所述外鞘管140套设在所述牵引件132上,所述牵引件132用于抽拉所述圈套器131。所述推拉件120用于抽送所述回收鞘110。所述回收装置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回收鞘110套设在所述外鞘管140上,所述圈套器131收纳在所述回收鞘110内,所述圈套器131设置在所述回收鞘110和外鞘管140之间,所述回收鞘110设置在所述外鞘管140靠近所述圈套器131的一端;在第二状态下,所述回收鞘110与所述外鞘管140分离,所述圈套器131设置在所述回收鞘110外,所述圈套器131设置在所述外鞘管140外,所述回收鞘110设置在所述外鞘管140靠近所述圈套器131的一端。
当所述回收装置100经股静脉导入腔静脉后,所述推拉件120的近端与所述回收鞘110连接,所述推拉件120可用于抽拉所述回收鞘110沿着腔静脉往复移动,所述外鞘管140套设在所述推拉件120和所述捕获器130上,所述捕获器130可沿着所述腔静脉往复移动。所述推拉件120和所述捕获器130的近端穿过所述外鞘管140的近端设置。所述回收鞘110将所述伞状滤器压握在所述回收鞘110内时,所述捕获器130的近端收纳在所述回收鞘110内。
本实施例中,所述伞状滤器压握在所述回收鞘110内时,所述回收鞘110可套设在所述外鞘管140上,所述伞状滤器S2可压握在所述回收鞘110和所述外鞘管140之间。即,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回收鞘110可套设在所述外鞘管140上,并且所述回收鞘110套设在所述外鞘管140上时,所述伞状滤器可压握在所述回收鞘110和外鞘管140之间。
所述回收鞘110套设在所述外鞘管140上时,所述圈套器131位于所述回收鞘110内,具体位于所述外鞘管140和所述回收鞘110之间。所述回收鞘110从所述外鞘管140上顶出后,即所述回收鞘110与所述外鞘管140分离后,所述圈套器131位于所述回收鞘110和所述外鞘管140外。所述捕获器130可通过圈套器131捕获所述伞状滤器S2,例如通过捕获器130捕获伞状滤器的回收钩。在通过捕获器130捕获伞状滤器S2的过程中,可通过抽拉牵引件132调整捕获器130在外鞘管140中的位置,进而调整圈套器131的位置,从而通过圈套器131捕获伞状滤器。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述外鞘管140内部中空。所述外鞘管140优选使用聚四氟乙烯(Poly tetrafluoroethylene,PTFE)制成。
当所述回收装置经股静脉导入腔静脉后,所述推拉件120在驱动所述回收鞘110沿着腔静脉往复移动的过程中,所述推拉件120可用于拉动所述回收鞘110沿着腔静脉从外鞘管140的近端向外鞘管140的远端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回收鞘110套设在所述外鞘管140上;所述推拉件120还可用于推动所述回收鞘110沿着从所述外鞘管140的远端向外鞘管140的近端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回收鞘110从所述外鞘管140上顶出。
本实施例中,当所述捕获器130捕获所述伞状滤器后,所述捕获器130与所述伞状滤器S2的位置相对固定,所述外鞘管140和所述回收鞘110的位置也相对固定。之后,所述回收鞘110沿着腔静脉向腔静脉的远端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回收鞘110可套设在所述外鞘管140上,同时也可将所述伞状滤器S2和所述捕获器130容置在回收鞘110内,由于捕获器130的近端和伞状滤器S2位于外鞘管140的外侧,因此所述捕获器130的近端和伞状滤器S2可位于所述回收鞘110和所述外鞘管140之间,即所述伞状滤器可压握在所述回收鞘110和所述外鞘管140之间。回收鞘110沿着腔静脉向腔静脉的远端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述外鞘管140不仅仅是所述推拉件120和所述捕获器130的抽送通道,所述外鞘管140还可以辅助所述回收鞘110收拢和压握所述伞状滤器,例如,所述外鞘管140可在所述回收鞘110使伞状滤器S2逐渐收拢的过程中,辅助限定伞状滤器S2的位置,从而便于伞状滤器S2回收。
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收鞘110内部中空,且所述回收鞘110靠近所述外鞘管140的一端开口。所述伞状滤器S2、外鞘管140和圈套器131可从所述回收鞘110的远端开口进入所述回收鞘110的内腔。
参考图3,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导入件160。所述导入件160与所述回收鞘110远离所述圈套器13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入件160远离所述回收鞘110的一端为尖端。
所述导入件160优选呈圆锥状,可便于所述回收装置100进入股静脉,也可便于回收鞘110在腔静脉中移动。所述导入件160优选使用聚四氟乙烯(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制成。所述导入件160优选与所述回收鞘110一体设置。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4,所述推拉件120优选为推拉管。所述推拉管优选与所述回收鞘的内腔固定连接。所述推拉管可为硬导丝,也可为具有一定刚度的金属管件,优选金属管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牵引件132优选为软导丝。
参考图5,所述捕获器130优选包括导管133。所述导管133套设在所述牵引件132上,所述牵引件132的两端穿过所述导管133。所述圈套器131位于所述导管133外。所述外鞘管140可套设在所述导管133上。所述导管133可为所述牵引件132的抽拉通道,一方面通过设置导管133便于牵引件132移动,即可避免推拉件120影响牵引件132的移动,或者避免牵引件132影响推拉件120的移动,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导管133可保护牵引件132和外鞘管140,可提高回收装置100的使用稳定性。
参考图6、图7、图8和图9,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回收装置导入腔静脉的一种示意图,图7是图6的步骤之后顶出回收鞘的示意图,图8是图7的步骤之后捕获器捕获伞状滤器的示意图,图9是在图8的步骤之后回撤推拉件,伞状滤器压握在回收鞘内的局部剖视图。所述回收装置100回收伞状滤器S2的过程具体如下:
步骤一、股静脉穿刺造影,确定伞状滤器S2位置。
步骤二、经股静脉导入回收装置100,使回收装置100穿过伞状滤器S2,具体使回收装置100穿过伞状滤器S2的滤网,并使回收装置100靠近伞状滤器S2,通过回收鞘110上的显影环判断回收装置100与滤器S2的位置关系,保证回收钩在显影环的下方。回收装置100靠近伞状滤器S2的示意图可参考图6。如图6所示,此时所述回收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具体的,此时回收鞘110套设在外鞘管140上,圈套器131收纳在回收鞘110内,并且圈套器131设置在回收鞘110和外鞘管140之间,回收鞘110靠近外鞘管140的近端,圈套器131也靠近外鞘管140的近端,即回收鞘110和圈套器131均设置在外鞘管140的近端。
步骤三、推送推拉件120,使回收鞘110沿着腔静脉C2从腔静脉C2的远端向腔静脉C2的近端的方向移动,以使捕获器130的近端进入腔静脉C2中,回收装置100的捕获器130进入到腔静脉C2中的示意图可参考图7。如图7所示,此时所述回收装置100处于第二状态。具体的,所述回收鞘110与所述外鞘管140分离,所述圈套器131设置在所述回收鞘140外,所述圈套器131设置在所述外鞘管140外,所述回收鞘110设置在所述外鞘管140靠近所述圈套器131的一侧,即圈套器131靠近外鞘管140的近端设置,回收鞘110也靠近外鞘管140的近端设置。
步骤四、参考图8,通过抽送捕获器130,使捕获器130捕获伞状滤器S2,例如,使捕获器130捕获伞状滤器S2的回收钩H,回收装置100的捕获器130捕获了伞状滤器S2的示意图可参考图8,此时所述回收装置100仍然处于第二状态。
步骤五、参考图9,拉动所述推拉件120,使推拉件120带动回收鞘110移动,使回收鞘110沿着腔静脉C2从外鞘管140的近端向外鞘管140的远端的方向移动,以使所述回收鞘110逐渐套设在伞状滤器S2上。在拉动推拉件120的过程中,回收鞘110逐步使伞状滤器S2收拢,并最终使伞状滤器S2压握在回收鞘110中,伞状滤器S2压握在回收鞘110中的示意图可参考图9。由于捕获器130的作用,伞状滤器S2与外鞘管140的的位置相对不变。如图9所示,此时所述回收装置100处于第一状态。具体的,此时回收鞘110套设在外鞘管140上,圈套器131收纳在回收鞘110内,并且圈套器131设置在回收鞘110和外鞘管140之间,回收鞘110靠近外鞘管140的近端,圈套器131也靠近外鞘管140的近端,即回收鞘110和圈套器131均设置在外鞘管140的近端,圈套器131捕获有伞状滤器S2,伞状滤器S2也压握在回收鞘110内,伞状滤器S2设置在回收鞘110和外鞘管140之间。
步骤六、将回收装置100整体经股静脉导出体外。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回收装置100还包括显影环111,所述显影环111设置在所述回收鞘110靠近所述外鞘管的一端,所述显影环111用于在手术过程中显影,以在手术过程中确定回收装置100的位置。
具体的,所述显影环111可用于在步骤二中确定回收装置100的位置,从而便于调整回收装置100的位置,以使回收装置100靠近伞状滤器。例如使显影环111靠近伞状滤器的回收钩,以便于捕获器130捕获伞状滤器的回收钩。
所述显影环111的材质优选为铂铱合金。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另一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鞘管140包括第一外鞘管141、第二外鞘管142和第三外鞘管143。所述第一外鞘管141的一端靠近所述圈套器131,所述第一外鞘管14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外鞘管142和所述第三外鞘管143连通。所述第一外鞘管141和所述第二外鞘管142套设在所述推拉件120上,所述第一外鞘管141和第三外鞘管143套设在所述捕获器130上。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鞘管141在远离圈套器131的一端分成了第二外鞘管142和第三外鞘管143,所述第一外鞘管141和所述第二外鞘管142套设在所述推拉件120上,所述第一外鞘管141和第三外鞘管143套设在所述捕获器130上,如此,可便于在第二外鞘管142远离第一外鞘管141的一端操作推拉件120,并通过推拉件120抽拉回收鞘110,以及在第三外鞘管143远离第一外鞘管141的一端操作捕获器130,推拉件120和捕获器130可以分别锁定,分别操作,从而降低操作推拉件120或捕获器130时两者之间的相互干扰。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收装置100还包括固定鞘150。参考图10和图11,图10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的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中的回收装置的局部剖视图。所述回收装置100还包括固定鞘150,所述固定鞘150套设在所述外鞘管140上,所述固定鞘150可相对所述外鞘管140往复移动。此时,外鞘管140用于收纳和束缚推拉件120和捕获器130。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鞘150的材质可为医用聚四氟乙烯。
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收鞘110套设在所述外鞘管140上时,所述圈套器131位于所述回收鞘110内,具体位于所述固定鞘150和所述回收鞘110之间。所述回收鞘110从所述固定鞘140上顶出后,所述圈套器131位于所述回收鞘110、固定鞘150和外鞘管140外。所述回收装置100不仅可通过调整捕获器130在外鞘管140中的位置来调整圈套器131的位置,还可以通过调整固定鞘150的位置,使伞状滤器与外鞘管140和固定鞘150的位置相对固定。例如,可使固定鞘150沿着外鞘管140的远端到近端的方向移动,以使圈套器131从外鞘管140中外漏的部分的长度缩短,从而使得通过圈套器131捕获的伞状滤器靠近外鞘管140,进而实现了伞状滤器相对外鞘管140的位置固定。通过设置固定鞘150可便于捕获和固定伞状滤器。
图12是在图8的步骤(步骤五)之后推送固定鞘150固定伞状滤器S2的示意图。参考图12,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收装置100回收伞状滤器的过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步骤五之后,可通过推送固定鞘150使捕获器130进一步的收入固定鞘150内,进而调整捕获器130和外鞘管140的位置,即调整伞状滤器相对外鞘管140的位置,使得伞状滤器与外鞘管140之间的位置的变动性减小,之后再进行步骤六,可便于回收鞘110回收伞状滤器。具体的,通过操作第二手柄151使固定鞘150向外鞘管140的近端移动,从而使捕获器130收紧,进而使伞状滤器靠近外鞘管140,并可通过锁紧第二手柄151来固定固定鞘150的位置,从而使伞状滤器相对外鞘管140的位置固定。所述固定鞘150使伞状滤器进一步固定在外鞘管140上状态可参考图12。在使用固定鞘150固定滤器的情况下,当下拉回收鞘110进行回收时,即使牵引件132或导管133的刚性较差,滤器也不会随着回收鞘110的下拉动作移动,更加方便操作,有利于滤器的正确回收。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又一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0,所述外鞘管140包括第一外鞘管141、第二外鞘管142和第三外鞘管143。所述第一外鞘管141的一端靠近所述圈套器131,所述第一外鞘管14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外鞘管142和所述第三外鞘管143连通,所述第一外鞘管141和所述第二外鞘管142套设在所述推拉件120上,所述第一外鞘管141和第三外鞘管143套设在所述捕获器130上,所述固定鞘150套设在所述第一外鞘管141上。
参考图10,所述回收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手柄151。所述第二手柄151套设在所述第一外鞘管141远离所述圈套器131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手柄151与所述固定鞘150远离所述圈套器131的一端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第二手柄151,可便于医生调整或固定固定鞘150的位置。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再一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回收装置100还包括第一止血阀,所述第一止血阀套设在所述第一外鞘管141上,所述第一止血阀设置在所述第二手柄151内。所述第一止血阀用于封堵所述固定鞘150,即当回收装置导入腔静脉后,所述第一止血阀用于避免腔静脉中的血液经所述固定鞘150的内部从所述固定鞘150远离所述圈套器131的一端流出。具体的,所述第一止血阀用于防止腔静脉中的血液经固定鞘150和第一外鞘管141之间的间隙,从固定鞘150远离所述圈套器131的一端流出。
所述第一止血阀优选为密封圈。
在其它的实施例中,所述回收装置100可仅包括第一止血阀,而不包括第二手柄151。所述第一止血阀套设在所述外鞘管140上,所述第一止血阀与所述固定鞘150远离所述圈套器131的一端固定连接。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参考图10,所述外鞘管140包括第一外鞘管141、第二外鞘管142和第三外鞘管143。所述第一外鞘管141的一端靠近所述圈套器131,所述第一外鞘管14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外鞘管142和所述第三外鞘管143连通,所述第一外鞘管141和所述第二外鞘管142套设在所述推拉件120上,所述第一外鞘管141和第三外鞘管143套设在所述捕获器130上。
优选的,参考图10,所述回收装置100还包括第三手柄144。所述第三手柄144与所述第二外鞘管142的远离所述圈套器13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手柄144可便于握持。
所述回收装置100还包括第二止血阀。所述第二止血阀套设在所述推拉件120上,所述第二止血阀设置在所述第三手柄内。所述第二止血阀用于封堵所述第二外鞘管142,即当回收装置导入腔静脉后,所述第二止血阀用于避免腔静脉C2中的血液经所述第二外鞘管142的内部从所述第二外鞘管142远离所述圈套器131的一端流出,即所述第二止血阀用于防止腔静脉C2中的血液经推拉件120和第二外鞘管142之间的间隙,从第二外鞘管142远离所述圈套器131的一端流出。
所述第二止血阀优选为密封圈。
优选的,参考图10,所述回收装置100还包括第五手柄121。所述第五手柄121与所述推拉件120远离所述圈套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五手柄121可便于握持和便于推拉件120在第一外鞘管141中移动。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外鞘管140优选包括第一外鞘管141、第二外鞘管142和第三外鞘管143。第一外鞘管141、第二外鞘管142和第三外鞘管143。所述第一外鞘管141的一端靠近所述圈套器131,所述第一外鞘管141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外鞘管142和所述第三外鞘管143连通,所述第一外鞘管141和所述第二外鞘管142套设在所述推拉件120上,所述第一外鞘管141和第三外鞘管143套设在所述捕获器130上。
所述回收装置100优选还包括第一手柄134。所述第一手柄134套设在所述牵引件132远离所述圈套器131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手柄134与所述导管133远离所述圈套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手柄134可便于医生调整导管133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手柄134还可用于锁紧导管133,使导管133与牵引件132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
所述捕获器130还优选包括第一锁紧头135。所述第一锁紧头135套设在所述牵引件132上,所述第一锁紧头135用于锁紧所述牵引件132。
所述第一锁紧头135优选设置在所述导管131远离所述圈套器131的一侧的外部。
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锁紧头135可便于操作捕获器130,从而便于捕获器130捕获所述伞状滤器,同时也便于捕获器130使伞状滤器相对外鞘管140的位置不变。例如,在通过捕获器130捕获伞状滤器,并使伞状滤器相对外鞘管140的位置固定不变后,采用锁紧头锁紧牵引件132,可防止通过推拉件120抽拉回收鞘110的过程中使伞状滤器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可避免伞状滤器因相对外鞘管140的位置发生变化而回收失败,也可以防止在通过固定鞘150使伞状滤器和外鞘管140的位置相对固定时,由于牵引件132没有固定,导致操作失败的问题。
参考图5,所述回收装置100还优选包括第四手柄145,所述第四手柄145套设在所述捕获器130上,所述第四手柄145与所述第三外鞘管远离所述回收鞘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手柄145可便于医生握持。
参考图5,所述回收装置100还优选包括第三止血阀,所述第三止血阀套设在所述捕获器130上,所述第三止血阀用于封堵所述第三外鞘管143。当所述回收装置导入腔静脉后,所述第三止血阀用于避免腔静脉中的血液经所述第三外鞘管143内部从所述第三外鞘管143的远离所述圈套器131的一端流出。具体的,可避免腔静脉中的血液经所述第三外鞘管143和导管133之间的间隙从第三外鞘管143的远离所述圈套器131的一端流出。
所述第三止血阀优选为密封圈。
本实施例中,所述圈套器131可为套索或者抓取钩等任何可以捕获滤器的结构。如图5所示,所述圈套器131为索套。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任何限定,本实用新型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虽然本文中均以经股静脉回收伞状滤器的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本实用新型也可用于经过其他人体或动物体的管状器官的内腔回收其他形式的植入物,只要该植入物具有对应的回收钩及可压握的形态即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回收装置实现回收。

Claims (12)

1.一种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收鞘、外鞘管、推拉件和捕获器,其中:
所述回收鞘与所述推拉件相连接;
所述外鞘管中收纳所述捕获器和所述推拉件,所述捕获器和所述推拉件可在所述外鞘管内抽送;
所述捕获器包括相互连接的圈套器和牵引件;
所述回收装置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
在第一状态下,所述回收鞘套设在所述外鞘管上,所述圈套器收纳在所述回收鞘内,所述圈套器设置在所述回收鞘和外鞘管之间,所述回收鞘设置在所述外鞘管靠近所述圈套器的一端,
在第二状态下,所述回收鞘与所述外鞘管分离,所述圈套器设置在所述回收鞘外,所述圈套器设置在所述外鞘管外,所述回收鞘设置在所述外鞘管靠近所述圈套器的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包括第一外鞘管、第二外鞘管和第三外鞘管,所述第一外鞘管的一端靠近所述圈套器,所述第一外鞘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外鞘管和所述第三外鞘管连通,所述第一外鞘管和所述第二外鞘管套设在所述推拉件上,所述第一外鞘管和第三外鞘管套设在所述捕获器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器还包括导管,所述外鞘管套设在所述导管上,所述导管套设在所述牵引件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器还包括第一手柄,所述第一手柄套设在所述牵引件远离所述圈套器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手柄与所述导管的远离所述圈套器的一端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捕获器还包括第一锁紧头,所述第一锁紧头套设在所述牵引件上,所述第一锁紧头用于固定所述牵引件与所述导管的位置关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圈套器可为套索或者抓取钩。
7.如权利要求1、3至6任一项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固定鞘,所述固定鞘套设在所述外鞘管上,所述固定鞘可相对所述外鞘管往复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鞘管包括第一外鞘管、第二外鞘管和第三外鞘管,所述第一外鞘管的一端靠近所述圈套器,所述第一外鞘管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外鞘管和所述第三外鞘管连通,所述第一外鞘管和所述第二外鞘管套设在所述推拉件上,所述第一外鞘管和第三外鞘管套设在所述捕获器上,所述固定鞘套设在所述第一外鞘管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第二手柄,所述第二手柄套设在所述第一外鞘管远离所述圈套器的一端上,所述第二手柄与所述固定鞘远离所述圈套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手柄用于调整或固定所述固定鞘的位置。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导入件,所述导入件与所述回收鞘远离所述圈套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入件远离所述回收鞘的一端为尖端。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件为软导丝。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还包括固定鞘,所述固定鞘套设在所述外鞘管上,所述固定鞘可相对所述外鞘管往复移动。
CN201721503609.6U 2017-11-10 2017-11-10 一种回收装置 Active CN2090190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03609.6U CN209019057U (zh) 2017-11-10 2017-11-10 一种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721503609.6U CN209019057U (zh) 2017-11-10 2017-11-10 一种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19057U true CN209019057U (zh) 2019-06-25

Family

ID=668680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21503609.6U Active CN209019057U (zh) 2017-11-10 2017-11-10 一种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190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1087A (zh) * 2017-11-10 2019-05-21 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收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71087A (zh) * 2017-11-10 2019-05-21 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回收装置
CN109771087B (zh) * 2017-11-10 2024-04-05 上海蓝脉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回收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00197016A1 (en) Temporary Embolic Protection Device And Medical Procedure For Delivery Thereof
EP2613821B1 (en) Cannula systems
US9888995B2 (en) Catheter-based apparatuses and methods
JP4150429B2 (ja) 付属フィルタを有するカニューレ
US9968433B2 (en) Embolic protection pass through tube
US20180042623A1 (en) Blood Clot Aspiration Catheter
US5769816A (en) Cannula with associated filter
US6589264B1 (en) Aortic occluder with associated filter and methods of use during cardiac surgery
CN103385770B (zh) 具有血栓收集器的临时滤器
JP2018538027A5 (zh)
US20130289716A1 (en) Apparatus and procedure for trapping embolic debris
US10898623B2 (en) Device for prevention of shunt stenosis
WO2021089063A1 (zh) 应用于动、静脉血栓的取栓装置
CN111803178A (zh) 一种取栓套管及取栓球囊导管组装套件
CN208910390U (zh) 取栓装置以及介入医疗系统
CN114191036A (zh) 经导管肺动脉取栓器及取栓系统
CN209019057U (zh) 一种回收装置
CN109771087A (zh) 一种回收装置
CN113057708A (zh) 一种左心耳封堵装置
CN112754732A (zh) 一种介入式人工心脏瓣膜及医用装置
CN216962743U (zh) 一种人工心脏瓣膜及医用装置
CN108210112B (zh) 下腔静脉临时过滤器
CN215306341U (zh) 一种左心耳封堵装置
CN115068162B (zh) 血栓清除装置及血栓清除系统
CN212438758U (zh) 一种取栓套管及取栓球囊导管组装套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3399 Lane 1, Kangxin Highway,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8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heart 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399 Lane 1, Kangxin Highway,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8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MICROPORT ENDOVASCULAR MEDTECH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20

Address after: Room 102, No.1, Lane 3399, Kangxin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321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lanmai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3399 Lane 1, Kangxin Highway, Pudong New District, Shanghai, 201318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heart 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