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16180U - 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16180U
CN209016180U CN201820591478.XU CN201820591478U CN209016180U CN 209016180 U CN209016180 U CN 209016180U CN 201820591478 U CN201820591478 U CN 201820591478U CN 209016180 U CN209016180 U CN 2090161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t
stress
battery
lever construction
position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59147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实
金炫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jutianh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JUTIANHE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JUTIANHE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JUTIANHE ME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59147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161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161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161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属于电池配件领域。包括:应力结构、断电结构以及杠杆结构;应力结构与杠杆结构连接;应力结构的底面与排气孔接触;应力结构的外径小于排气孔所在圆孔的内径;断电结构的一端与端子板活动连接,断电结构包括连接子结构。通过将电流自动切断装置设置于电池外部,从而避免了电池内阻漂移,以及电池震动过程中易开焊,达到有效的安全防护。另外,由于该电流自动切断装置在电池外部,避免了在电池异常时接触内部化学溶液发生爆炸等危险事故,减小了了电池爆炸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性。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
背景技术
锂电池由于其优良的特性,逐渐被市场所接受,并快速发展起来。但是,在锂电池的使用过程中,电池过充或者短路等情况下存在电池爆炸等不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将CID(Current Interruptdevice,电流自动切断装置)组合盖板与铝盖板通过密封焊接连接在一起作为电流自动切断装置,设置于电池内部。
但是在使用该技术方案的过程中,由于该电流自动切断装置在电池内部,且其顶盖与铝盖板之间没有连接,容易出现顶盖活动,导致电池内阻漂移,也无法抵抗电池震动,在电池震动过程中易开焊,从未无法达到有效的安全防护。另外,由于该电流自动切断装置在电池内部,在电池异常时,容易接触内部化学溶液发生爆炸等危险事故。增加了电池爆炸的可能性,反而进一步增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断电结构、应力结构以及杠杆结构;
所述断电结构的一端与端子板通过一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弹性部件具备导电性
所述断电结构的中间部分包括圆形凹形结构;
所述应力结构与所述杠杆结构连接;所述应力结构的底面与排气孔接触;所述断电结构的底面与所述应力结构接触的部分至少包括一弹性结构;所述应力结构的外径小于所述排气孔所在圆孔的内径;
所述杠杆结构的支点位于壳体的内底面,所述杠杆结构的一端位于所述应力结构的上表面的一个凹槽内,所述杠杆结构的另一端与限位结构接触;
所述排气孔排未发生形变时,断电结构与端子座接触,传输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所述排气孔排发生形变时,所述应力结构沿着所述圆孔移动,并带动所述杠杆结构与其连接的一端移动,在所述弹性结构以及所述限位结构的作用下,使所述断电结构的圆形凹形结构与端子座断开接触,断开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优选的,所述装置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壳体的内侧面通过一弹性装置连接。
优选的,
所述应力结构为柱形,所述应力结构的下表面为斜面。
优选的,
所述杠杆结构的支点位于壳体的内底面,所述杠杆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应力结构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杠杆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结构连接;
所述排气孔排发生形变时,与所述应力结构的上表面连接的一端随着所述应力结构的移动而移动,所述限位结构的位置发生改变,控制所述断电结构的状态为断电状态。
所述杠杆结构与所述应力结构与所述断电结构连接,所述应力结构移动,通过所述杠杆结构致使所述断电结构发生状态变化。
优选的,
所述应力结构的上表面包括圆柱形突起结构,所述圆柱形凸起结构与所述连接子结构对应。
优选的,所述应力结构还包括:
所述应力结构的上表面包括条形凸起结构,所述条形凸起结构与所述连接子结构对应。
优选的,
所述断电结构所包括的连接子结构为圆形凹形结构。
优选的,
所述限位结构的顶端包括一凸出部分;
所述断电结构处于所述供电状态,所述凸出部分位于与所述断电结构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之上;
所述断电结构处于所述断电状态,所述凸出部分位于与所述断电结构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断开连接;或者
所述限位结构的顶端包括一中空部分,与所述断电结构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包括一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与所述中空部分的尺寸对应;
所述断电结构处于所述供电状态,所述凸起部分卡扣于所述中空部分;
所述断电结构处于所述断电状态,所述凸起部分与所述中空部分断开连接。
另外,还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应力结构、断电结构以及杠杆结构;
所述应力结构与所述杠杆结构连接;所述应力结构的底面与排气孔接触;所述应力结构的外径小于所述排气孔所在圆孔的内径;
所述断电结构的一端与端子板活动连接,所述断电结构包括连接子结构;
所述排气孔排未发生形变时,所述连接子结构与端子座接触,传输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所述排气孔排发生形变时,所述应力结构沿着所述圆孔移动,并带动所述杠杆结构与其连接的一端移动,使所述连接子结构与端子座断开接触,所述应力结构与所述连接子结构接触,断开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可选的,
所述应力结构为柱形,所述应力结构的下表面为斜面;
所述限位结构与所述壳体的侧面通过一弹性部件连接;
所述限位结构的顶端包括一中空部分,与所述断电结构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包括一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与所述中空部分的尺寸对应;
所述断电结构处于所述供电状态,所述凸起部分卡扣于所述中空部分;
所述断电结构处于所述断电状态,所述凸起部分与所述中空部分断开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包括:应力结构、断电结构以及杠杆结构;应力结构与杠杆结构连接;应力结构的底面与排气孔接触;应力结构的外径小于排气孔所在圆孔的内径;断电结构的一端与端子板活动连接,断电结构包括连接子结构;排气孔排未发生形变时,连接子结构与端子座接触,传输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排气孔排发生形变时,应力结构沿着圆孔移动,并带动杠杆结构与其连接的一端移动,使连接子结构与端子座断开接触,应力结构与连接子结构接触,断开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通过排气孔的形变触发电流的切断,从未实现在电池发生异常时的电流自动切断,相较于手动控制电流切断,能够更加及时地阻止由于电池异常所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可靠性更高。另外,通过将电流自动切断装置设置于电池外部,从而避免了电池内阻漂移,以及电池震动过程中易开焊,达到有效的安全防护。另外,由于该电流自动切断装置在电池外部,避免了在电池异常时接触内部化学溶液发生爆炸等危险事故,减小了了电池爆炸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该装置应用于一种至少包括排气孔的电池。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装置可以固定安装于电池上,也可以可拆卸式安装于电池上,方便更换以及可持续使用。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该装置包括:
断电结构、应力结构以及杠杆结构;断电结构的一端与端子板通过一弹性部件连接,弹性部件具备导电性;
断电结构的中间部分包括圆形凹形结构;应力结构与杠杆结构连接;应力结构的底面与排气孔接触;断电结构的底面与应力结构接触的部分至少包括一弹性结构;应力结构的外径小于排气孔所在圆孔的内径;所述弹性结构至少包括弹片;
杠杆结构的支点位于壳体的内底面,杠杆结构的一端位于应力结构的上表面的一个凹槽内,杠杆结构的另一端与限位结构接触;
排气孔排未发生形变时,断电结构与端子座接触,传输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排气孔排发生形变时,应力结构沿着圆孔移动,并带动杠杆结构与其连接的一端移动,在弹性结构以及限位结构的作用下,使断电结构的圆形凹形结构与端子座断开接触,断开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可选的,装置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与壳体的内侧面通过一弹性装置连接。
可选的,应力结构为柱形,应力结构的下表面为斜面。
可选的,杠杆结构的支点位于壳体的内底面,杠杆结构的一端与应力结构的上表面连接,杠杆结构的另一端与限位结构连接;
排气孔排发生形变时,与应力结构的上表面连接的一端随着应力结构的移动而移动,限位结构的位置发生改变,控制断电结构的状态为断电状态。
杠杆结构与应力结构与断电结构连接,应力结构移动,通过杠杆结构致使断电结构发生状态变化。
可选的,应力结构的上表面包括圆柱形突起结构,圆柱形凸起结构与连接子结构对应。
可选的,应力结构还包括:
应力结构的上表面包括条形凸起结构,条形凸起结构与连接子结构对应。
可选的,断电结构所包括的连接子结构为圆形凹形结构。
可选的,限位结构的顶端包括一凸出部分;
断电结构处于供电状态,凸出部分位于与断电结构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之上;
断电结构处于断电状态,凸出部分位于与断电结构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断开连接;或者
限位结构的顶端包括一中空部分,与断电结构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包括一凸起部分,凸起部分与中空部分的尺寸对应;
断电结构处于供电状态,凸起部分卡扣于中空部分;
断电结构处于断电状态,凸起部分与中空部分断开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通过排气孔的形变触发电流的切断,从未实现在电池发生异常时的电流自动切断,相较于手动控制电流切断,能够更加及时地阻止由于电池异常所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可靠性更高。另外,通过将电流自动切断装置设置于电池外部,从而避免了电池内阻漂移,以及电池震动过程中易开焊,达到有效的安全防护。另外,由于该电流自动切断装置在电池外部,避免了在电池异常时接触内部化学溶液发生爆炸等危险事故,减小了了电池爆炸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性。
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该装置包括:
应力结构、断电结构以及杠杆结构;
应力结构与杠杆结构连接;应力结构的底面与排气孔接触;应力结构的外径小于排气孔所在圆孔的内径;
所述断电结构的一端与端子板通过一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弹性部件具备导电性;
排气孔排未发生形变时,连接子结构与端子座接触,传输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排气孔排发生形变时,应力结构沿着圆孔移动,并带动杠杆结构与其连接的一端移动,使连接子结构与端子座断开接触,应力结构与连接子结构接触,断开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优选的,装置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与壳体的内侧面通过一弹性装置连接。
优选的,
应力结构为柱形,应力结构的下表面为斜面。
优选的,
杠杆结构的支点位于壳体的内底面,杠杆结构的一端与应力结构的上表面连接,杠杆结构的另一端与限位结构连接;
排气孔排发生形变时,与应力结构的上表面连接的一端随着应力结构的移动而移动,限位结构的位置发生改变,控制断电结构的状态为断电状态。
杠杆结构与应力结构与断电结构连接,应力结构移动,通过杠杆结构致使断电结构发生状态变化。
优选的,
应力结构的上表面包括圆柱形突起结构,圆柱形凸起结构与连接子结构对应。
优选的,应力结构还包括:
应力结构的上表面包括条形凸起结构,条形凸起结构与连接子结构对应。
优选的,
断电结构所包括的连接子结构为圆形凹形结构。
优选的,
限位结构的顶端包括一凸出部分;
断电结构处于供电状态,凸出部分位于与断电结构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之上;
断电结构处于断电状态,凸出部分位于与断电结构12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断开连接;或者
限位结构的顶端包括一中空部分,与断电结构12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包括一凸起部分,凸起部分与中空部分的尺寸对应;
断电结构处于供电状态,凸起部分卡扣于中空部分;
断电结构处于断电状态,凸起部分与中空部分断开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通过排气孔的形变触发电流的切断,从未实现在电池发生异常时的电流自动切断,相较于手动控制电流切断,能够更加及时地阻止由于电池异常所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可靠性更高。另外,通过将电流自动切断装置设置于电池外部,从而避免了电池内阻漂移,以及电池震动过程中易开焊,达到有效的安全防护。另外,由于该电流自动切断装置在电池外部,避免了在电池异常时接触内部化学溶液发生爆炸等危险事故,减小了了电池爆炸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性。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该装置包括:
断电结构11、应力结构12以及杠杆结构13;
所述断电结构11的一端与端子板通过一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弹性部件具备导电性;
断电结构11的中间部分包括圆形凹形结构;应力结构12与杠杆结构13连接;应力结构12的底面与排气孔接触;断电结构11的底面与应力结构12接触的部分至少包括一弹性结构15;应力结构12的外径小于排气孔所在圆孔的内径;所述弹性结构15至少包括弹片;
杠杆结构13的支点位于壳体的内底面,杠杆结构13的一端位于应力结构 12的上表面的一个凹槽内,杠杆结构13的另一端与限位结构14接触;
排气孔排未发生形变时,断电结构11与端子座接触,传输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具体的,圆形凹形结构为导电材质,连接子结构与端子座接触后,电池电流通过端子板、连接子结构以及端子座,形成回路,从而实现传输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排气孔排发生形变时,应力结构12沿着圆孔移动,并带动杠杆结构13与其连接的一端移动,在弹性结构15以及限位结构14的作用下,使断电结构11 的圆形凹形结构与端子座断开接触,断开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具体的,在电池内部发生异常,产生气体后,排气孔排发生形变,向上凸起,沿圆孔方向对应力结构12施加作用力,从而使应力结构12沿着圆孔移动;应力结构12与杠杆结构13链接,应力结构12沿着圆孔移动时,带动杠杆结构 13与其连接的一端限位结构14移动,从而限位结构14解除该断电结构11在供电状态时所受的作用力,在弹性结构15以及限位结构14的作用下,该断电以与端子板活动连接的一端为圆心发生位移,连接子结构与端子座断开接触,断开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优选的,装置还包括限位结构14,限位结构14与壳体的内侧面通过一弹性装置连接。在实际应用中,该弹性装置可以为弹簧。
优选的,
应力结构12为柱形,应力结构12的下表面为斜面。应力结构12的形状与排气孔所在的孔状位置的形状相对应,本实用新型对具体的形状不加以限定。
优选的,
杠杆结构13的支点位于壳体的内底面,杠杆结构13的一端与应力结构12 的上表面连接,杠杆结构13的另一端与限位结构14连接;
排气孔排发生形变时,与应力结构12的上表面连接的一端随着应力结构12 的移动而移动,限位结构14的位置发生改变,控制断电结构11的状态为断电状态。
杠杆结构13与应力结构12与断电结构11连接,应力结构12移动,通过杠杆结构13致使断电结构1122发生状态变化。
优选的,
应力结构12的上表面包括圆柱形突起结构,圆柱形凸起结构与连接子结构对应。
优选的,
断电结构11所包括的连接子结构为圆形凹形结构。该圆形凹形结构的材质为导电材质。
优选的,
限位结构14的顶端包括一凸出部分;
断电结构11处于供电状态,凸出部分位于与断电结构11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之上;断电结构11处于供电状态,凸起部分卡对与断电结构11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提供向下的压力,克服条形凹形结构所提供的弹力,从而使得圆形凹形结构与端子座接触更加稳定,方便电流的传输。
断电结构11处于断电状态,凸出部分位于与断电结构11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断开连接;或者
限位结构14的顶端包括一中空部分,与断电结构11与端子板24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包括一凸起部分,凸起部分与中空部分的尺寸对应;
断电结构11处于供电状态,凸起部分卡扣于中空部分;断电结构11处于供电状态,凸起部分卡扣于中空部分,克服条形凹形结构所提供的弹力,从而使得圆形凹形结构与端子座接触更加稳定,方便电流的传输。
断电结构11处于断电状态,凸起部分与中空部分断开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
断电结构11的两翼部分平整,断电结构11的中间部分包括圆形凹形结构;
排气孔排未发生形变时,圆形凹形结构与端子座接触,传输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排气孔排发生形变时,应力结构12沿着圆孔移动,并带动杠杆结构13与其连接的一端移动,以及在圆形凹形结构作用下,圆形凹形结构与端子座断开接触,断开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优选的,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增加该装置的稳定性以及耐用性,除与端子座接触的部分为导电材质,提供弹力的部分为非导电材质之外,其余部分为其他材质,本实用新型对具体的材质不加以限定。
可选的,为了方便发生形变,该排气孔的厚度可以为0.05~0.3mm,本实用新型对具体的厚度不加以限定。
可选的,与端子板活动连接的一端包括两个对称的凸出部分;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所述装置的一端与端子板活动连接可以理解为两个对称的凸出部分位于端子板相对应位置的下方,并通过限位装置进行限位,实现该装置与端子板之间的活动连接,该限位装置中的限位部分的尺寸与两个对称的凸出部分的尺寸对应;保证所述排气孔排未发生形变时圆形凹形结构与端子座的接触以及在电池内部发生异常并解决后的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该电流自动切断装置和电池之间通过一连接结构,该电流自动切断装置位于该连接结构的一侧,该连接结构的另一侧包括一矩形凹槽结构,在该矩形凹槽与电流切换装置之间,包括一椭圆形孔状结构,本实用新型对该连接结构的厚度不加以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通过排气孔的形变触发电流的切断,从未实现在电池发生异常时的电流自动切断,相较于手动控制电流切断,能够更加及时地阻止由于电池异常所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可靠性更高。另外,通过将电流自动切断装置设置于电池外部,从而避免了电池内阻漂移,以及电池震动过程中易开焊,达到有效的安全防护。另外,由于该电流自动切断装置在电池外部,避免了在电池异常时接触内部化学溶液发生爆炸等危险事故,减小了了电池爆炸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性。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该装置包括:
应力结构、断电结构以及杠杆结构;
应力结构与杠杆结构连接;应力结构的底面与排气孔接触;应力结构的外径小于排气孔所在圆孔的内径;本实用新型对具体的内径以及外径尺寸不加以限定。
所述断电结构的一端与端子板通过一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弹性部件具备导电性;断电结构包括连接子结构;
排气孔排未发生形变时,连接子结构与端子座接触,传输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具体的,圆形凹形结构为导电材质,连接子结构与端子座接触后,电池电流通过端子板、连接子结构以及端子座,形成回路,从而实现传输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排气孔排发生形变时,应力结构沿着圆孔移动,并带动杠杆结构与其连接的一端移动,使连接子结构与端子座断开接触,应力结构与连接子结构接触,断开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具体的,在电池内部发生异常,产生气体后,排气孔排发生形变,向上凸起,沿圆孔方向对应力结构施加作用力,从而使应力结构沿着圆孔移动;应力结构与杠杆结构链接,应力结构沿着圆孔移动时,带动杠杆结构与其连接的一端限位结构移动,从而限位结构解除该断电结构在供电状态时所受的作用力,在条形凹形结构弹力作用,该断电以与端子板活动连接的一端为圆心发生位移,连接子结构与端子座断开接触,断开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优选的,装置还包括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与壳体的内侧面通过一弹性装置连接。在实际应用中,该弹性装置可以为弹簧。
优选的,
应力结构为柱形,应力结构的下表面为斜面。应力结构的形状与排气孔所在的孔状位置的形状相对应,本实用新型对具体的形状不加以限定。
优选的,
杠杆结构的支点位于壳体的内底面,杠杆结构的一端与应力结构的上表面连接,杠杆结构的另一端与限位结构连接;
排气孔排发生形变时,与应力结构的上表面连接的一端随着应力结构的移动而移动,限位结构的位置发生改变,控制断电结构的状态为断电状态。
杠杆结构与应力结构与断电结构连接,应力结构移动,通过杠杆结构致使断电结构发生状态变化。
优选的,
应力结构的上表面包括圆柱形突起结构,圆柱形凸起结构与连接子结构对应。
优选的,应力结构还包括:
应力结构的上表面包括条形凸起结构,条形凸起结构与连接子结构对应。
优选的,
断电结构所包括的连接子结构为圆形凹形结构。该圆形凹形结构的材质为导电材质。
优选的,
限位结构的顶端包括一凸出部分;
断电结构处于供电状态,凸出部分位于与断电结构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之上;断电结构处于供电状态,凸起部分卡对与断电结构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提供向下的压力,克服条形凹形结构所提供的弹力,从而使得圆形凹形结构与端子座接触更加稳定,方便电流的传输。
断电结构处于断电状态,凸出部分位于与断电结构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断开连接;或者
限位结构的顶端包括一中空部分,与断电结构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包括一凸起部分,凸起部分与中空部分的尺寸对应;
断电结构处于供电状态,凸起部分卡扣于中空部分;断电结构处于供电状态,凸起部分卡扣于中空部分,克服条形凹形结构所提供的弹力,从而使得圆形凹形结构与端子座接触更加稳定,方便电流的传输。
断电结构处于断电状态,凸起部分与中空部分断开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
条形凹形结构的内径小于圆形凹形结构的内径;
排气孔排未发生形变时,条形凹形结构与端子座接触,传输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排气孔排发生形变时,应力结构沿着圆孔移动,并带动杠杆结构与其连接的一端移动,以及在圆形凹形结构弹力作用下,条形凹形结构与端子座断开接触,断开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应力结构的上表面包括圆柱形突起结构。在实际应用中,该条形凹形结构可以为导电材质。
可选的,还包括:
断电结构的两翼部分分别包括一条形凹形结构,断电结构的中间部分平整;
排气孔排未发生形变时,条形凹形结构与端子座接触,传输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排气孔排发生形变时,应力结构沿着圆孔移动,并带动杠杆结构与其连接的一端移动,以及在条形凹形结构弹力作用下,条形凹形结构与端子座断开接触,断开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应力结构的上表面包括条形突起结构。在实际应用中,该条形凹形结构可以为导电材质。
可选的,还包括:
断电结构的两翼部分平整,断电结构的中间部分包括圆形凹形结构;
排气孔排未发生形变时,圆形凹形结构与端子座接触,传输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排气孔排发生形变时,应力结构沿着圆孔移动,并带动杠杆结构与其连接的一端移动,以及在圆形凹形结构作用下,圆形凹形结构与端子座断开接触,断开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应力结构的上表面包括圆柱形突起结构。在实际应用中,该条形凹形结构可以为导电材质。
优选的,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增加该装置的稳定性以及耐用性,除与端子座接触的部分为导电材质,提供弹力的部分为非导电材质之外,其余部分为其他材质,本实用新型对具体的材质不加以限定。
可选的,为了方便发生形变,该排气孔的厚度可以为0.05~0.3mm,本实用新型对具体的厚度不加以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通过排气孔的形变触发电流的切断,从未实现在电池发生异常时的电流自动切断,相较于手动控制电流切断,能够更加及时地阻止由于电池异常所引发的安全性问题,可靠性更高。另外,通过将电流自动切断装置设置于电池外部,从而避免了电池内阻漂移,以及电池震动过程中易开焊,达到有效的安全防护。另外,由于该电流自动切断装置在电池外部,避免了在电池异常时接触内部化学溶液发生爆炸等危险事故,减小了了电池爆炸的可能性,提高了安全性。
上述所有可选技术方案,可以采用任意结合形成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断电结构、应力结构以及杠杆结构;
所述断电结构的一端与端子板通过一弹性部件连接,所述弹性部件具备导电性;
所述断电结构的中间部分包括圆形凹形结构;
所述应力结构与所述杠杆结构连接;所述应力结构的底面与排气孔接触;所述断电结构的底面与所述应力结构接触的部分至少包括一弹性结构;所述应力结构的外径小于所述排气孔所在圆孔的内径;所述弹性结构至少包括弹片;
所述杠杆结构的支点位于壳体的内底面,所述杠杆结构的一端位于所述应力结构的上表面的一个凹槽内,所述杠杆结构的另一端与限位结构接触;
所述排气孔排未发生形变时,断电结构与端子座接触,传输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所述排气孔排发生形变时,所述应力结构沿着所述圆孔移动,并带动所述杠杆结构与其连接的一端移动,在所述弹性结构以及所述限位结构的作用下,使所述断电结构的圆形凹形结构与端子座断开接触,断开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与壳体的内侧面通过一弹性装置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力结构为柱形,所述应力结构的下表面为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杠杆结构的支点位于壳体的内底面,所述杠杆结构的一端与所述应力结构的上表面连接,所述杠杆结构的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结构连接;
所述排气孔排发生形变时,与所述应力结构的上表面连接的一端随着所述应力结构的移动而移动,所述限位结构的位置发生改变,控制所述断电结构的状态为断电状态;
所述杠杆结构与所述应力结构与所述断电结构连接,所述应力结构移动,通过所述杠杆结构致使所述断电结构发生状态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力结构的上表面包括圆柱形凸起结构,所述圆柱形凸起结构与连接子结构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应力结构还包括:
所述应力结构的上表面包括条形凸起结构,所述条形凸起结构与所述连接子结构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断电结构所包括的连接子结构为圆形凹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位结构的顶端包括一凸出部分;
所述断电结构处于供电状态,所述凸出部分位于与所述断电结构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之上;
所述断电结构处于断电状态,所述凸出部分位于与所述断电结构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断开连接;或者
所述限位结构的顶端包括一中空部分,与所述断电结构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包括一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与所述中空部分的尺寸对应;
所述断电结构处于所述供电状态,所述凸起部分卡扣于所述中空部分;
所述断电结构处于所述断电状态,所述凸起部分与所述中空部分断开连接。
9.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应力结构、断电结构以及杠杆结构;
所述应力结构与所述杠杆结构连接;所述应力结构的底面与排气孔接触;所述应力结构的外径小于所述排气孔所在圆孔的内径;
所述断电结构的一端与端子板活动连接,所述断电结构包括连接子结构;
所述排气孔排未发生形变时,所述连接子结构与端子座接触,传输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所述排气孔排发生形变时,所述应力结构沿着所述圆孔移动,并带动所述杠杆结构与其连接的一端移动,使所述连接子结构与端子座断开接触,所述应力结构与所述连接子结构接触,断开电池的输入以及输出电流。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应力结构为柱形,所述应力结构的下表面为斜面;
限位结构与壳体的侧面通过一弹性部件连接;
所述限位结构的顶端包括一中空部分,与所述断电结构与端子板活动连接一端相对的另一端包括一凸起部分,所述凸起部分与所述中空部分的尺寸对应;
所述断电结构处于供电状态,所述凸起部分卡扣于所述中空部分;
所述断电结构处于断电状态,所述凸起部分与所述中空部分断开连接。
CN201820591478.XU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 Active CN2090161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91478.XU CN209016180U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591478.XU CN209016180U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16180U true CN209016180U (zh) 2019-06-21

Family

ID=66827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591478.XU Active CN209016180U (zh) 2018-04-24 2018-04-24 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1618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0775A (zh) * 2018-04-24 2018-09-18 苏州聚天合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550775A (zh) * 2018-04-24 2018-09-18 苏州聚天合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578804B1 (ko) 캡 조립체 및 이를 구비한 이차 전지
EP2348519A3 (en) Movable contactor assembly for a current limiting type molded case circuit breaker
CN209016180U (zh) 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
CN202373525U (zh) 采用软连接装置的双断点低压接触器触头结构
CN105552258A (zh) 二次电池及其顶盖
CN202905645U (zh) 一种带触点的感温型温度保险丝
CN209016181U (zh)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电池的电流自动切断装置
CN208889787U (zh) 一种具备电流自动切断装置的电池
CN208904125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电流自动切断的应力装置
CN208939067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电流自动切断的断电装置
CN102522266B (zh) 采用软连接装置的双断点低压接触器触头结构
CN202615954U (zh) 电子器件
JP2014002901A (ja) 電流遮断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蓄電装置
WO2018124532A3 (ko) 전기절연성 소재에 의해 전류차단부재와 안전벤트가 결합되어 있는 원통형 전지셀의 캡 어셈블리
CN108550775A (zh) 一种电池电流自动切断装置
CN108428933A (zh) 一种具备电流自动切断装置的电池
CN208539026U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
CN108565390A (zh) 一种应用于新能源电池的电流自动切断装置
CN203850202U (zh) 新型6-10kV夹片式隔离开关
CN207883585U (zh) 一种翘板开关
CN108390007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电流自动切断的断电装置
CN210223859U (zh) 一种搭桥式轻触开关
TW200707893A (en) Starter relay
CN207627071U (zh) 一种用于电热水壶的面接触式耦合器
CN108390008A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电池电流自动切断的应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15000 No. 57, Huoju Road, Suzhou high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No. 33-c1 and No. 34-c2 pla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Suzhou jutianh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5000 No. 57, Huoju Road, Suzhou high tech Zone, Suzhou, Jiangsu (No. 33-c1 and No. 34-c2 plant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before: Suzhou jutianhe Metal Technolog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