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11939U - 一种集流盒及使用该集流盒的散热器进出口过渡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流盒及使用该集流盒的散热器进出口过渡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11939U
CN209011939U CN201821517268.2U CN201821517268U CN209011939U CN 209011939 U CN209011939 U CN 209011939U CN 201821517268 U CN201821517268 U CN 201821517268U CN 209011939 U CN209011939 U CN 2090119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afflux box
radiator
afflux
box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1726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建勋
李阳
张宏伟
董随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NXIANG DINGSHENG RADI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XIANG DINGSHENG RADI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XIANG DINGSHENG RADI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XIANG DINGSHENG RADIA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51726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119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119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119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集流盒及使用该集流盒的散热器进出口过渡结构;包括集流盒本体,集流盒本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硅胶管接头,集流盒本体的另一侧活动安装有金属管道;若干个安装在散热器框架内的水散热器,所述若干个水散热器的进口通过进水集流管和第一硅胶管与一硅胶管接头相连,一金属管道与发动机的出水口相连;若干个水散热器的出水口通过出水集流管和第二硅胶管与另一硅胶管接头相连,另一金属管道通过水泵与发动机的进水口相连;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满足各种角度以及尺寸的过渡结构安装、并且能够规模化量产、保证了连接强度和气密性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集流盒及使用该集流盒的散热器进出口过渡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器附属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流盒及使用该集流盒的散热器进出口过渡结构。
背景技术
在动车、高铁保障车辆的复合散热器(冷却模块)中,为运行安全可靠、维护保养方便,常使用铝制板翅式散热器,其主要安装在V字型、箱型等黑色金属框架内结构形式。而目前的现状为:发动机的出水口和水泵进水口的位置不能精确固定,复合散热器中的水散热器的位置同样不能精确固定,且一般来说复合散热器与发动机的出水口和水泵进水口之间的位置较为狭窄;上述情况就造成了水散热器的过渡结构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定制,首先要确定各尺寸,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制作具体的过渡结构;上述制作过程需要一套设备配合一套过渡结构,不仅费时费力且成品率较低;另外目前的过渡结构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1、软连接,利用硅胶管过渡,硅胶管可以直连接、角度连接、垂直连接,但硅胶管所能过渡的偏移量很小,一般适合10mm以内的偏移量;2、硬连接,利用金属管过渡,要保证流量硬管就应有足够大的直径,直径大弯管时弯曲半径就大,就存在占用空间大和过渡偏移量只能大不能小的缺陷;以直径140mm时过渡连接为例,其偏心应大于250mm。软连接还存在着无法保证连接强度的问题,硬连接则存在难以进行气密性试验的缺陷;并且上述结构无法满足所有过渡结构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方便连接的集流盒,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该集流盒的散热器进出口过渡结构。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中集流盒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集流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盒本体,集流盒本体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硅胶管接头,集流盒本体的另一侧活动安装有金属管道。
优选地,所述集流盒本体包括集流盒体和设置在集流盒体另一侧的固定板,固定板的外侧设有若干个与散热器框架固定相连的固定螺栓孔。
优选地,所述集流盒体的一侧与硅胶管接头的一端通过焊接相连。
优选地,所述固定板开设有孔,孔的外侧均布有至少一组螺栓,一组螺栓为四个。
优选地,所述孔的外侧均布有二组螺栓。
优选地,所述金属管道为金属直管或金属弯管,金属管道与螺栓相对应的一端设有法兰盘,法兰盘中的螺栓孔与螺栓的个数和位置相同;法兰盘和孔之间设有密封垫。
优选地,所述硅胶管接头设在集流盒本体一侧的上部,金属管道设置在集流盒本体另一侧的下部。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使用该集流盒的散热器进出口过渡结构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使用该集流盒的散热器进出口过渡结构,包括若干个安装在散热器框架内的水散热器,所述若干个水散热器的进口通过进水集流管和第一硅胶管与一硅胶管接头相连,一金属管道与发动机的出水口相连;所述若干个水散热器的出水口通过出水集流管和第二硅胶管与另一硅胶管接头相连,另一金属管道通过水泵与发动机的进水口相连。
优选地,所述进水集流管设有若干个进水集流管接头,进水集流管接头角度与水散热器进口的角度相适配,进水集流管接头数量和水散热器进口的数量相同。
优选地,所述出水集流管设有若干个出水集流管接头,出水集流管接头角度与水散热器出口的角度相适配,出水集流管接头的数量和水散热器出口的数量相同。
按照上述方案制成的一种集流盒及使用该集流盒的散热器进出口过渡结构,通过设置进水集流管能够使集流盒体的水分别进入各水散热器内,通过设置出水集流管,能够使各水散热器内的水通过出水集流管进行收集后一同进入集流盒,并通过水泵进入发动机的进水口中;通过设置集流盒能够满足各种结构形式的过渡结构,满足各种形式的过渡结构可通过以下方式:即调节固定板的安装高度、调节固定板的安装角度、金属直管或金属弯管、金属直管或金属弯管的安装角度等;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满足各种角度以及尺寸的过渡结构安装、并且能够规模化量产、保证了连接强度和气密性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集流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集流盒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过渡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集流盒及使用该集流盒的散热器进出口过渡结构;其中,一种集流盒,包括集流盒本体1,集流盒本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硅胶管接头2,集流盒本体1的另一侧活动安装有金属管道3。所述集流盒本体1包括集流盒体4和设置在集流盒体4另一侧的固定板5,固定板5的外侧设有若干个与散热器框架10固定相连的固定螺栓孔6。所述集流盒体4的一侧与硅胶管接头2的一端通过焊接相连。所述固定板5开设有孔,孔的外侧均布有至少一组螺栓7,一组螺栓7为四个。所述孔的外侧均布有二组螺栓7。所述金属管道3为金属直管或金属弯管,金属管道3与螺栓7相对应的一端设有法兰盘8,法兰盘8中的螺栓孔与螺栓7的个数和位置相同;法兰盘8和孔之间设有密封垫9。所述硅胶管接头2设在集流盒本体1一侧的上部,金属管道3设置在集流盒本体1另一侧的下部。本实用新型中该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硅胶管接头2与硅胶管相连,硅胶管属于软连接,所以硅胶管接头2可与集流盒体4的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板5的外侧开设有固定螺栓孔6,通过固定螺栓孔6可与散热器框架10相连接,通过固定螺栓孔6能够使集流盒在散热器框架10的外表面以任何高度或任何角度相连,以满足装配需求;同时,通过螺栓7与法兰盘8之间的配合能够使金属管道3调整角度(该调整角度是以金属管道3为金属弯管时使用的),以一组螺栓7并按照顺时针旋转为例,每旋转一次能够调整90°,以二组螺栓7并按照顺时针旋转为例,每旋转一次能够调整45°,以三组螺栓7并按照顺时针旋转为例,每旋转一次能够调整22.5°。上述结构设置不仅简单合理,且能够满足任何过渡装配的需求。
如图1、4所示,一种使用该集流盒的散热器进出口过渡结构,包括若干个安装在散热器框架10内的水散热器11,所述若干个水散热器11的进口通过进水集流管12和第一硅胶管13与一硅胶管接头2相连,一金属管道3与发动机的出水口相连;所述若干个水散热器11的出水口通过出水集流管14和第二硅胶管15与另一硅胶管接头2相连,另一金属管道3通过水泵与发动机的进水口相连。所述进水集流管12设有若干个进水集流管接头16,进水集流管接头16角度与水散热器11进口的角度相适配,进水集流管接头16数量和水散热器11进口的数量相同。所述出水集流管14设有若干个出水集流管接头17,出水集流管接头17角度与水散热器11出口的角度相适配,出水集流管接头17的数量和水散热器11出口的数量相同。本实用新型中该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为:发动机的出水口通过一集流盒与第一硅胶管13相连,第一硅胶管13通过进水集流管12将水送入各水散热器11中,水散热器11出口通过出水集流管接头17进入出水集流管14中汇集,汇集后通过第二硅胶管15进入另一集流盒内,并输送至水泵中;需要注意的是,通过进水集流管12进入水散热器11的水散热器11数量并不同等于与出水集流管接头17相连的水散热器11的数量,其安装角度也不能等同;由于其前部设有硅胶管,因此可调整进水集流管12和出水集流管14的角度,以满足装配需求,通过进水集流管12进入水散热器11的水散热器11的进口角度一致,同样的同在进水集流管12上的若干个进水集流管接头16的角度一致;同样道理各出水集流管接头17与相对应的水散热器11出口角度一致。由于使用了集流盒能够有效满足连接强度,当需要检测气密性,直接检测集流盒即可。
实例:散热器进水口高度方向汇集在离框架底面向上1378mm的位置,考虑装液压马达和扇叶,并靠近所要求的安装位置,散热器进水口前后方向汇集在离对称中心偏前440mm的位置,其散热器出水口汇集在离框架底面向上404mm、前后方向为对称中心的位置,但是根据装配要求散热器进水口应在离对称中心440mm偏前位置,散热器进水口高度方向应在离框架底面向上914mm,方向向左的位置。散热器出水口应在离框架底面向上237mm,方向为向前偏离对称中心297mm,离框架左端面127mm的位置时,如采用传统的软连接,偏心距为404-237=167mm,软连接只能适合偏心距小于10mm连接,无法完成上述连接;如采用传统的硬连接方式时,在偏心距为404-237=167mm处需要两个弯管来过渡,弯管半径为127mm,两个弯管不算直线段也要254mm,远远超过偏心距167mm,同时也满足不了离框架左端面127mm的要求;但是如采用本实用新型使用集流盒结构,通过调整金属管道3在固定板5上的位置和选取硅胶管接头2在集流盒体4焊接位置可获得需要的偏心距。该实例只是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其中一种状况,具体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尺寸要求具有巨大的差别,而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能够完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以本申请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满足各种角度以及尺寸的过渡结构安装、并且能够规模化量产、保证了连接强度和气密性的特点。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部”、“顶部”、“前端”等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有”、“安装”、“相连”等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发实用新型的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示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示例,而不是全部的示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示例,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流盒,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盒本体(1),集流盒本体(1)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硅胶管接头(2),集流盒本体(1)的另一侧活动安装有金属管道(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盒本体(1)包括集流盒体(4)和设置在集流盒体(4)另一侧的固定板(5),固定板(5)的外侧设有若干个与散热器框架(10)固定相连的固定螺栓孔(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盒体(4)的一侧与硅胶管接头(2)的一端通过焊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集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开设有孔,孔的外侧均布有至少一组螺栓(7),一组螺栓(7)为四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集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孔的外侧均布有二组螺栓(7)。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管道(3)为金属直管或金属弯管,金属管道(3)与螺栓(7)相对应的一端设有法兰盘(8),法兰盘(8)中的螺栓孔与螺栓(7)的个数和位置相同;法兰盘(8)和孔之间设有密封垫(9)。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流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胶管接头(2)设在集流盒本体(1)一侧的上部,金属管道(3)设置在集流盒本体(1)另一侧的下部。
8.一种使用该集流盒的散热器进出口过渡结构,包括若干个安装在散热器框架(10)内的水散热器(11),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个水散热器(11)的进口通过进水集流管(12)和第一硅胶管(13)与一硅胶管接头(2)相连,一金属管道(3)与发动机的出水口相连;
所述若干个水散热器(11)的出水口通过出水集流管(14)和第二硅胶管(15)与另一硅胶管接头(2)相连,另一金属管道(3)通过水泵与发动机的进水口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使用该集流盒的散热器进出口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集流管(12)设有若干个进水集流管接头(16),进水集流管接头(16)角度与水散热器(11)进口的角度相适配,进水集流管接头(16)数量和水散热器(11)进口的数量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使用该集流盒的散热器进出口过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集流管(14)设有若干个出水集流管接头(17),出水集流管接头(17)角度与水散热器(11)出口的角度相适配,出水集流管接头(17)的数量和水散热器(11)出口的数量相同。
CN201821517268.2U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集流盒及使用该集流盒的散热器进出口过渡结构 Active CN2090119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17268.2U CN209011939U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集流盒及使用该集流盒的散热器进出口过渡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17268.2U CN209011939U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集流盒及使用该集流盒的散热器进出口过渡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11939U true CN209011939U (zh) 2019-06-21

Family

ID=66833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17268.2U Active CN209011939U (zh) 2018-09-03 2018-09-03 一种集流盒及使用该集流盒的散热器进出口过渡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1193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11939U (zh) 一种集流盒及使用该集流盒的散热器进出口过渡结构
CN104727784A (zh) 一种集油收球一体化集成装置及其工艺方法
CN110220546A (zh) 一种隧道用薄壳式换热器堵塞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
CN207702638U (zh) 新风柜的冷却装置
CN202432162U (zh) 用于空调换热器的三通管件
CN208125324U (zh) 一种直流换流阀压差表的连接结构
CN208494280U (zh) 一种石英冷凝管
CN202141364U (zh) 一种污水箱式换热器
CN208365848U (zh) 适用于熔盐吸热器系统的过滤装置及其熔盐吸热器系统
CN206670069U (zh) 一种并联式燃气热水器冷凝换热器
CN105003306A (zh) 一种燃气管道内置发电系统及自控方法
CN106198385B (zh) 烟气检测系统
CN211262537U (zh) 一种大口径分体式超声波热量表
CN204494907U (zh) 地源热泵系统中一体式集合器装置
CN205402906U (zh) 一种新型暖气片水流改道结构
CN104047290B (zh) 一种大坝冷却水换向及分水装置
CN209726862U (zh) 一种新型高效换热器
CN218328443U (zh) 一种便于安装和检修的户式水机管路组件
CN216010810U (zh) 锅炉上的同程出水装置
CN107588670A (zh) 应用于直热循环式余热回收系统的冷却装置
CN208185708U (zh) 管道连接件
CN211178021U (zh) 一种伴热用凝结水回收站
CN216954154U (zh) 一种采用大角度异径管的板式换热器组件
CN201697507U (zh) 双管程和双独立壳程高效换热器
CN207081054U (zh) 一种地暖用高效分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