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588670A - 应用于直热循环式余热回收系统的冷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应用于直热循环式余热回收系统的冷却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7588670A CN107588670A CN201710944801.7A CN201710944801A CN107588670A CN 107588670 A CN107588670 A CN 107588670A CN 201710944801 A CN201710944801 A CN 201710944801A CN 107588670 A CN107588670 A CN 10758867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ubulation
- shell
- core pipe
- tube
- piec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Withdrawn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直热循环式余热回收系统的冷却装置,包括筒体,以及设置在筒体两端、并与筒体法兰连接的两个封头,还包括设置在筒体内的芯管,所述芯管包括两块圆形管板,设置在两块管板之间的列管,设置在两块管板之间、将列管均分为上下列管组的中间隔板,对称垂直设置在中间管板上下面、且半径小于管板半径的多块半圆形第一壳程挡板,包裹在两块管板外侧、呈圆筒状的芯管壳层,以及垂直设置在芯管壳层内壁上、与第一壳程挡板间隔设置的多块半圆形第二壳程挡板;所述列管里还设有通过翘片固定的实心套管。该冷却装置为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冷却效果好、不易结垢的列管式换热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冷却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直热循环式余热回收系统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冷却装置属于换热设备,主要是采用水或空气为冷却剂,通过热交换的方式冷却流体。而在直热循环式余热回收系统中所采用的冷却装置则是采用冷却水为冷却剂,通过换热设备作为冷却装置,以达到冷却流体的目的。其中,列管式换热器是直热循环式余热回收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换热设备,然而,现有的列管式换热器存在以下不足:一是现在的列管式换热器的换热管内容易结垢,导致设备被水垢堵塞,需要定期进行清洗,运行成本高;二是为了提高传热速率,大都数换热器的列管上加装了导流板,从而增加了列管式换热器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应用于直热循环式余热回收系统的冷却装置,该冷却装置为结构简单、安装拆卸方便、冷却效果好、不易结垢的列管式换热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于直热循环式余热回收系统的冷却装置,包括筒体,以及设置在筒体两端、并与筒体法兰连接的两个封头,还包括设置在筒体内的芯管,所述芯管包括两块圆形管板,设置在两块管板之间的列管,设置在两块管板之间、将列管均分为上下列管组的中间隔板,对称垂直设置在中间管板上下面、且半径小于管板半径的多块半圆形第一壳程挡板,包裹在两块管板外侧、呈圆筒状的芯管壳层,以及垂直设置在芯管壳层内壁上、与第一壳程挡板间隔设置的多块半圆形第二壳程挡板;所述第一壳程挡板和第二壳程挡板管板上均设有用于列管穿行、且与列管相匹配的列管孔;所述管板上开有与列管相配合的孔、以供列管与封头连通,所述列管里还设有通过翘片固定的实心套管;所述两个封头中的一个内部设有与中间隔板相配合、以将封头分为上封头和下封头的分隔板,所述上封头上设有管程流体入口,下封头上设有管程流体出口;所述筒体上方、靠近上封头一侧设有壳程流体出口,筒体下方、靠近下封头一侧设有壳程流体入口。
进一步的,所述芯管内的列管之间还设有蜂窝状金属丝网。
更进一步的,所述管程流体出口和壳程流体出口上各设有一个可过滤流体杂质的过滤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极大的加长了管程流体和壳程流体的流道长度,增加了换热面积,使其换热效果更好;同时,还在列管之间设置蜂窝状金属丝网,可提高壳程流体的流动速度,增加了流体的湍流强度,加剧了对列管外表面的冲刷,同时因为蜂窝状金属丝网与列管外表面紧密接触,其表面也成了列管的传热面,从而可以大幅提高传热速率;并且,在列管里设有通过翘片固定的实心套管,由于在列管设有实心套管,改变流体的流动通道截面积,在流体流通截面减小的作用下,使流体中的杂质难以沉积结垢,不仅使列管不易堵塞,而且提高了列管的传热系数;此外,还通过在流体入口设置过滤网,有效过滤了流体中的可见颗粒杂质,避免杂质沉积,进一步有效避免了列管堵塞、壳程杂质沉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
1-筒体,2-封头,3-管板,4-列管,5-中间隔板,6-第一壳程挡板,7-芯管壳层,8-第二壳程挡板,9-分隔板,10-管程流体入口,11-管程流体出口,12-壳程流体出口,13-壳程流体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应用于直热循环式余热回收系统的冷却装置,如图1所示,该冷却装置为列管式换热器,包括筒体1,以及设置在筒体两端、并与筒体法兰连接的两个封头,还包括设置在筒体1内的芯管,所述芯管包括两块圆形管板3,设置在两块管板之间的列管4,设置在两块管板之间、将列管均分为上下列管组的中间隔板5,对称垂直设置在中间管板上下面、且半径小于管板半径的多块半圆形第一壳程挡板6,包裹在两块管板外侧、呈圆筒状的芯管壳层7,以及垂直设置在芯管壳层内壁上、与第一壳程挡板间隔设置的多块半圆形第二壳程挡板8;所述第一壳程挡板6和第二壳程挡板8管板上均设有用于列管4穿行、且与列管相匹配的列管孔;所述管板3上开有与列管4相配合的孔、以供列管与封头2连通,所述列管4里还设有通过翘片固定的实心套管;所述两个封头中的一个内部设有与中间隔板5相配合、以将封头分为上封头和下封头的分隔板9,所述上封头上设有管程流体入口10,下封头上设有管程流体出口11;所述筒体1上方、靠近上封头一侧设有壳程流体出口12,筒体下方、靠近下封头一侧设有壳程流体入口13。
所述芯管内的列管4之间还设有蜂窝状金属丝网;所述管程流体入口10和壳程流体入口13上各设有一个可过滤流体杂质的过滤网。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之一,不应当用于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但凡在本发明的主体设计思想和精神上作出的毫无实质意义的改动或润色,其所解决的技术问题仍然与本发明一致的,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一种应用于直热循环式余热回收系统的冷却装置,包括筒体(1),以及设置在筒体两端、并与筒体法兰连接的两个封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筒体(1)内的芯管,所述芯管包括两块圆形管板(3),设置在两块管板之间的列管(4),设置在两块管板之间、将列管均分为上下列管组的中间隔板(5),对称垂直设置在中间管板上下面、且半径小于管板半径的多块半圆形第一壳程挡板(6),包裹在两块管板外侧、呈圆筒状的芯管壳层(7),以及垂直设置在芯管壳层内壁上、与第一壳程挡板间隔设置的多块半圆形第二壳程挡板(8);所述第一壳程挡板(6)和第二壳程挡板(8)管板上均设有用于列管(4)穿行、且与列管相匹配的列管孔;所述管板(3)上开有与列管(4)相配合的孔、以供列管与封头(2)连通,所述列管(4)里还设有通过翘片固定的实心套管;所述两个封头中的一个内部设有与中间隔板(5)相配合、以将封头分为上封头和下封头的分隔板(9),所述上封头上设有管程流体入口(10),下封头上设有管程流体出口(11);所述筒体(1)上方、靠近上封头一侧设有壳程流体出口(12),筒体下方、靠近下封头一侧设有壳程流体入口(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直热循环式余热回收系统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管内的列管(4)之间还设有蜂窝状金属丝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应用于直热循环式余热回收系统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程流体入口(10)和壳程流体入口(13)上各设有一个可过滤流体杂质的过滤网。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44801.7A CN107588670A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应用于直热循环式余热回收系统的冷却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10944801.7A CN107588670A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应用于直热循环式余热回收系统的冷却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7588670A true CN107588670A (zh) | 2018-01-16 |
Family
ID=61052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10944801.7A Withdrawn CN107588670A (zh) | 2017-09-30 | 2017-09-30 | 应用于直热循环式余热回收系统的冷却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7588670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47319A (zh) * | 2019-02-03 | 2019-04-19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反应设备的防护装置及反应系统 |
-
2017
- 2017-09-30 CN CN201710944801.7A patent/CN107588670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647319A (zh) * | 2019-02-03 | 2019-04-19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反应设备的防护装置及反应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937857B (zh) | 一种适用于三流体换热的管壳式换热器 | |
CN201382719Y (zh) | 一种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 |
CN207540399U (zh) | 一种带有过滤器的小尺度管壳式换热器 | |
CN207365760U (zh) | 一种应用于直热循环式余热回收系统的冷却装置 | |
CN107588670A (zh) | 应用于直热循环式余热回收系统的冷却装置 | |
CN220893064U (zh) | 带有并行换热管的换热装置、热水器、余热回收系统 | |
CN107782176A (zh) | 一种带有过滤器的管壳式换热器 | |
CN104457385A (zh) | 一种管束自支承式换热器 | |
CN210570114U (zh) | 一种工业废气余热利用装置 | |
CN209116823U (zh) | 一种带有扰流的管式换热器 | |
CN103759428B (zh) | 太阳能溶液发生结构 | |
CN209524781U (zh) | 一种船用管壳式冷却装置 | |
CN209013799U (zh) | 一种气体列管式换热器 | |
CN101832147A (zh) | 井下降温空冷除湿器 | |
CN202382625U (zh) | 变径列管式换热器 | |
CN208688309U (zh) | 气液板壳烟气余热回收装置 | |
CN206369489U (zh) | 二次蒸汽的换热器 | |
CN221147276U (zh) | 一种强制循环加氢换热器 | |
CN206330448U (zh) | 一种环形管集束换热器 | |
CN205119879U (zh) | 自过滤高效钛换热器 | |
CN203704385U (zh) | 太阳能溶液发生结构 | |
CN203163523U (zh) | 高效热交换器 | |
CN204268950U (zh) | 一种管束自支承式换热器 | |
CN212565986U (zh) | 一种防爆电锅炉暖气翘片 | |
CN211147382U (zh) | U型管环已烯分离塔萃取冷却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W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8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