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10206U - 絮凝沉淀装置以及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絮凝沉淀装置以及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10206U
CN209010206U CN201820857070.2U CN201820857070U CN209010206U CN 209010206 U CN209010206 U CN 209010206U CN 201820857070 U CN201820857070 U CN 201820857070U CN 209010206 U CN209010206 U CN 2090102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ntral tube
spiral board
deposition apparatus
sub
floc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85707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树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Dong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Dong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Dong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Donghu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085707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102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102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1020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絮凝沉淀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所述絮凝沉淀装置包括外筒、连接于外筒下端的锥斗,设置于外筒内部的中心管,锥斗的下端设置有出泥口,外筒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中心管的上方设置有供污泥水进入的进水口,中心管内设置有能够改变污泥水流动状态的旋流板。当污泥水进入中心管时,污泥水沿着旋流板流动,并跟随旋流板的形状改变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增加絮凝剂与污泥分子之间的碰撞机会,使得絮凝分子颗粒不断增大,使得该装置具有很好的絮凝效果。本技术方案的絮凝沉淀装置,集絮凝和沉淀为一体,不仅减少了絮凝设备,免去了二次提升泵,而且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能够有效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Description

絮凝沉淀装置以及污水处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絮凝沉淀装置以及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混凝沉淀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以及来自水厂常用的处理工艺,主要用于处理污水中含有的悬浮固体或交替污染物。一般,处理装置采用的管道混合+絮凝装置+沉淀装置的组合。当采用管道混合+絮凝装置+沉淀装置的组合方案时,通常需要配置提升泵、管道混合、絮凝池、二次提升泵、沉淀罐等设置,此种方案使用设备多,管线多,装置占地面积大,二次提升能耗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絮凝沉淀装置以及污水处理系统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絮凝沉淀装置以及污水处理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混凝沉淀装置占地面积大、能耗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絮凝沉淀装置,包括外筒、连接于所述外筒下端的锥斗、设置于所述外筒内部的中心管,所述锥斗的下端设置有出泥口,所述外筒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中心管的上方设置有供污泥水进入的进水口,所述中心管内设置有能够改变所述污泥水流动状态的旋流板,所述污泥水沿所述旋流板流动。
优选地,所述旋流板为从所述中心管的上端向所述中心管的下端呈螺旋状延伸的螺旋板。
优选地,所述旋流板包括多层沿所述中心管的轴向分布的子旋流板,所述子旋流板包括第一子旋流板和第二子旋流板,所述第一子旋流板和所述第二子旋流板的固定端均与所述中心管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子旋流板和所述第二子旋的自由端相互交叉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子旋流板和所述第二子旋流板沿所述轴向的投影等于所述中心管的横截面形状,所述第一子旋流板的高侧与所述中心管的横截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和所述第二子旋流板的高侧与所述中心管的横截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
优选地,所述旋流板包括多个折流板,所述折流板的固定端与所述中心管的内表面连接,所述折流板的自由端朝向所述中心管的下方延伸,所述折流板沿所述中心管的轴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折流板沿所述轴向的投影等于所述中心管的横截面形状,且位于上层的所述折流板的固定端高于位于下层的所述折流板的固定端。
优选地,所述中心管包括直筒段和与所述直筒段下端连接的渐扩段,所述旋流板设置于所述直筒段内。
优选地,所述中心管的下端外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呈筒状,所述挡板的固定端与所述中心管连接,所述挡板的自由端朝向所述锥斗,所述挡板的固定端的内径小于所述挡板的自由端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外筒的内部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位置设置有溢流板,所述溢流板上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连通所述溢流板的上方空间与所述溢流板的下方空间,所述溢流板的上方空间与所述出水口相通,所述溢流口上设置有溢流堰。
优选地,所述溢流堰为锯齿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絮凝沉淀装置还包括支腿,所述外筒支撑于所述支腿上,所述支腿围绕所述锥斗设置,所述锥斗的高度小于所述支腿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出泥口设置有阀门。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管道混合器和如上述所述的絮凝沉淀装置,所述管道混合器的出口与进水口相通。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絮凝沉淀装置包括外筒、锥斗和中心管,锥斗位于外筒的下端,中心管位于外筒的内部,中心管上设置有供污泥水进入的进水口,且中心管内设置有能够改变污泥水流动状态的旋流板。当污泥水进入中心管时,污泥水沿着旋流板流动,并跟随旋流板的形状改变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增加絮凝剂与污泥分子之间的碰撞机会,使得絮凝分子颗粒不断增大,使得该装置具有很好的絮凝效果。然后,絮凝物流出中心管到达外筒后逐渐沉淀在锥斗内。本技术方案的絮凝沉淀装置,集絮凝和沉淀为一体,不仅减少了絮凝设备,免去了二次提升泵,而且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能够有效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絮凝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絮凝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絮凝沉淀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中所提及的强电卡钩与弱电卡钩不是对卡钩所能安装的导线类型的设置,只是便于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絮凝沉淀装置以及污水处理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混凝沉淀装置占地面积大、能耗高的问题。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絮凝沉淀装置100,包括外筒 110、连接于外筒110下端的锥斗111,设置于外筒110内部的中心管112,锥斗111的下端设置有出泥口113,外筒110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114,中心管112的上方设置有供污泥水进入的进水口115,中心管112内设置有能够改变污泥水流动状态的旋流板。需要说明的是,旋流板贴合中心管112的管壁设置,当污泥水进入到中心管112时,污泥水沿旋流板向下流动。旋流板能够改变污泥水的流动状态,包括改变污泥水的流动速度和流动方向,当污泥水从进水口115进入到达旋流板时,旋流板给予污泥水一个缓冲力,使得污泥水的流动速度降低,从而增加了污泥水中的絮凝剂与悬浮颗粒之间的碰撞机会,悬浮颗粒在絮凝剂的聚集作用下,慢慢形成大颗粒分子,最后得以沉淀下来。
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絮凝沉淀装置100包括外筒110、锥斗111和中心管112,锥斗111位于外筒110的下端,中心管112位于外筒110的内部,中心管112上设置有供污泥水进入的进水口115,且中心管112内设置有能够改变污泥水流动状态的旋流板。当污泥水进入中心管112时,污泥水沿着旋流板流动,并跟随旋流板的形状改变流动方向和流动速度,增加絮凝剂与污泥分子之间的碰撞机会,使得絮凝分子颗粒不断增大,使得该装置具有很好的絮凝效果。然后,絮凝物流出中心管112到达外筒110后逐渐沉淀在锥斗 111内。本技术方案的絮凝沉淀装置100,集絮凝和沉淀为一体,不仅减少了絮凝设备,免去了二次提升泵,而且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小,能够有效降低污水处理成本。
优选地,参见图1,旋流板可以为从中心管112的上端向中心管112的下端呈螺旋状延伸的螺旋板1161。当污泥水经过螺旋板1161时,污泥水的流速梯度连续变化且逐渐变小,既能满足颗粒快速成长,又能够减少大颗粒的破碎率。
在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2,旋流板还可以包括多层沿中心管112的轴向分布的子旋流板1162,子旋流板1162包括交错设置的第一子旋流板1162和的第二子旋流板1162,第一子旋流板1162和第二子旋流板1162沿中心管112 的轴向的投影等于中心管112的横截面的形状。第一子旋流板1162和第二子旋流板1162的固定端均与中心管112的内壁贴合,第一子旋流板1162和第二子旋流板1162的自由端相互交叉相对设置,第一子旋流板1162的高侧和第二子旋流板1162的高侧与所述中心管112的横截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
优选地,当中心管112为圆管时,第一子旋流板1162和第二子旋流板1162 的形状均为半径相等的半圆,第一子旋流板1162和第二子旋流板1162均倾斜设置在中心管112内,且第一子旋流板1162和第二子旋流板1162的圆弧段与中心管112贴合,第一子旋流板1162和第二子旋流板1162的直径段相对交叉设置。第一子旋流板1162的高侧与所述中心管112的横截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和第二子旋流板1162的高侧与所述中心管112的横截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夹角是指第一子旋流板1162和第二子旋流板1162 的直径段的高侧与横截面之间形成的锐角。当污泥水经过子旋流板1162时,在子旋流板1162的作用下不断改变流动方向,流速得到降低,絮凝剂与悬浮颗粒之间不断发生碰撞凝聚形成大分子颗粒,以助于絮凝。
在其他实施例中,参见图3,旋流板还可以包括多个折流板1163,折流板1163的固定端与中线管的内表面连接,折流板1163的自由端朝向中心管 112的下方延伸,折流板1163沿中心管112的轴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折流板1163沿轴向的投影等于中心管112的横截面的形状,且位于上层的折流板 1163的固定端高于位于下层的折流板1163的固定端。当污泥水经过折流板 1163时,在上下多个折流板1163的作用下不断改变流动方向,流速得到降低,絮凝剂与悬浮颗粒之间不断发生碰撞凝聚形成大分子颗粒,有助于絮凝。
优选地,当中心管112为圆管时,折流板1163的形状为半圆形,折流板 1163的圆弧段为固定端,且折流板1163的圆弧端与中心管112的内壁贴合连接,折流板1163的直径段为自由端,折流板1163的直径段朝向中心管112 的下方设置。多个折流板1163沿中心管112的轴向间隔设置。另外,在其他实施例中,旋流板还可以是螺旋板1161、子旋流板1162和折流板1163的组合。
此外,中心管112包括直筒段和与直筒段下端连接的渐扩段,旋流板设置于直筒段内。渐扩段的设置,能够进一步降低污泥水的流速,提高絮凝效果。
进一步地,中心管112的下端外周连接有挡板117,挡板117呈筒状,挡板117的固定端与中心管112连接,挡板117的自由端朝向锥斗111,挡板117 的固定端的内径小于挡板117的自由端的内径。挡板117的设置,有助于防止悬浮颗粒上浮,提高沉淀效率。
进一步地,外筒110的内部靠近出水口114的位置设置有溢流板,溢流板上设置有溢流口,溢流口连通溢流板的上方空间与溢流板的下方空间,溢流板的上方空间与出水口114相通,溢流口上设置有溢流堰118。通过设置溢流堰118能够使得溢出的水层均匀溢出,减少液体溢出时产生的冲击力对造成水体翻滚对清液槽的不利影响。清液槽是指溢流板的上方空间所形成的流水槽。优选地,溢流堰118为锯齿状结构。
为了便于人工操作,絮凝沉淀装置100还包括支腿119,外筒110支撑与该支腿119上,支腿119围绕锥头设置,锥头的高度小于支腿119的高度,以为工人放出污泥提供操作空间。优选地,出泥口113设置有阀门,以便工人定时排放污泥。
另外,为了保证外筒110内中心管112外空间内的清水的洁净度,减少微小悬浮粒子跟随清水一同流出出水口114,中心管112的外侧设置有环状的过滤板,过滤板的内侧与中心管112连接,过滤板的外侧向下延伸至外筒110 的内表面,过滤板上沿过滤板的周向设置有多个均匀布置的过滤孔,且多个过滤孔距所述中心管112的距离相等。
进一步地,过滤板的数量为多层,多层过滤板沿中心管112的轴向设置,位于上层的过滤板上的过滤孔距所述中心管112的距离大于或者小于位于下层的过滤板的过滤孔距所述中心管112的距离。通过设置多层过滤板,在清水在往上流动的过程中,清水中微小悬浮粒子被过滤板阻挡停留在过滤板的上,每层过滤板的过滤孔距中心管112的距离不等,能够增加微小悬浮粒子与过滤板的接触时间,以使得过滤效果更好。需要说明的是,每层过滤板上的过滤孔距中心管112的距离可以是逐层变小,也可以逐层变大,或者是中间层大两侧层小或中间层小两侧层大的方式设置。
另外,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系统,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管道混合器和如上述所述的絮凝沉淀装置100,管道混合器的出口与进水口115相通。污水处理系统的工艺过程为:向管道混合器内通入污泥水,并投放一定的絮凝剂,污泥水和絮凝剂在管道混合器内经过高效混合形成混合液,混合液经过进水口115通入中心管112内,经过旋流板时不断絮凝成大分子颗粒,最后污泥不断沉淀在锥斗111内,清水上升从出水口114排出,沉积在锥斗 111内的污泥经出泥口113定期排出。由于该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絮凝沉淀装置100,因此该污水处理系统具备上述絮凝沉淀装置100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装置包括外筒、连接于所述外筒下端的锥斗、设置于所述外筒内部的中心管,所述锥斗的下端设置有出泥口,所述外筒的上端设置有出水口,所述中心管的上方设置有供污泥水进入的进水口,所述中心管内设置有能够改变所述污泥水流动状态的旋流板,所述污泥水沿所述旋流板流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板为从所述中心管的上端向所述中心管的下端呈螺旋状延伸的螺旋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板包括多层沿所述中心管的轴向分布的子旋流板,所述子旋流板包括第一子旋流板和第二子旋流板,所述第一子旋流板和所述第二子旋流板的固定端均与所述中心管的内壁贴合,所述第一子旋流板和所述第二子旋的自由端相互交叉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子旋流板和所述第二子旋流板沿所述轴向的投影等于所述中心管的横截面形状,所述第一子旋流板的高侧与所述中心管的横截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和所述第二子旋流板的高侧与所述中心管的横截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相等。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板包括多个折流板,所述折流板的固定端与所述中心管的内表面连接,所述折流板的自由端朝向所述中心管的下方延伸,所述折流板沿所述中心管的轴向间隔设置,相邻两个折流板沿所述轴向的投影等于所述中心管的横截面形状,且位于上层的所述折流板的固定端高于位于下层的所述折流板的固定端。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包括直筒段和与所述直筒段下端连接的渐扩段,所述旋流板设置于所述直筒段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的下端外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呈筒状,所述挡板的固定端与所述中心管连接,所述挡板的自由端朝向所述锥斗,所述挡板的固定端的内径小于所述挡板的自由端的内径。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的内部靠近所述出水口的位置设置有溢流板,所述溢流板上设置有溢流口,所述溢流口连通所述溢流板的上方空间与所述溢流板的下方空间,所述溢流板的上方空间与所述出水口相通,所述溢流口上设置有溢流堰。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堰为锯齿状结构。
9.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絮凝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沉淀装置还包括支腿,所述外筒支撑于所述支腿上,所述支腿围绕所述锥斗设置,所述锥斗的高度小于所述支腿的高度。
10.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污水处理系统包括管道混合器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絮凝沉淀装置,所述管道混合器的出口与所述进水口相通。
CN201820857070.2U 2018-06-04 2018-06-04 絮凝沉淀装置以及污水处理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102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57070.2U CN209010206U (zh) 2018-06-04 2018-06-04 絮凝沉淀装置以及污水处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857070.2U CN209010206U (zh) 2018-06-04 2018-06-04 絮凝沉淀装置以及污水处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10206U true CN209010206U (zh) 2019-06-21

Family

ID=668288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85707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10206U (zh) 2018-06-04 2018-06-04 絮凝沉淀装置以及污水处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1020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3510A (zh) * 2020-12-31 2021-04-30 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盾构渣土处理的絮凝装置
CN112811548A (zh) * 2021-01-22 2021-05-18 北京华德创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旋流絮凝装置及具有其的沉淀池
CN114524554A (zh) * 2022-03-17 2022-05-24 河南德莱尔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进行固液分离的化工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15536150A (zh) * 2022-11-04 2022-12-30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污水厂主流区厌氧氨氧化泥造粒系统及造粒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23510A (zh) * 2020-12-31 2021-04-30 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盾构渣土处理的絮凝装置
CN112811548A (zh) * 2021-01-22 2021-05-18 北京华德创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旋流絮凝装置及具有其的沉淀池
CN112811548B (zh) * 2021-01-22 2022-07-19 北京华德创业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旋流絮凝装置及具有其的沉淀池
CN114524554A (zh) * 2022-03-17 2022-05-24 河南德莱尔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能够进行固液分离的化工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115536150A (zh) * 2022-11-04 2022-12-30 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污水厂主流区厌氧氨氧化泥造粒系统及造粒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010206U (zh) 絮凝沉淀装置以及污水处理系统
US10814337B2 (en) Composite ozone flotation integrated device
CN102745788B (zh) 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
CN104876360A (zh) 基于平板陶瓷膜的雨水净化装置
CN201890788U (zh) 双层压力式除油器
CN115947428A (zh) 一种高沉淀污水处理系统
CN107244724B (zh) 一种适用于分散污水排水特性的小型混凝沉淀池及方法
CN208327624U (zh) 一种平板陶瓷膜废水处理装置
CN201890787U (zh) 双层压力式一体化除油器
CN110204103B (zh) 基于水力流态成层的悬浮介质层过滤系统
CN209010205U (zh) 絮凝沉淀装置以及污水处理系统
CN202096824U (zh) 一体化过滤器
CN208632180U (zh) 高效垂直沉淀池及污水处理系统
CN101891263B (zh) 一种具有稳流沉砂功能的连续冲洗砂滤装置
CN207076182U (zh) 一种具备自动排泥功能的沉淀装置
CN103833164B (zh) 污水沉淀过滤池
CN201999778U (zh) 单层压力式一体化除油器
CN205516881U (zh) 一种加强悬浮层螺旋竖流沉淀池
CN204865133U (zh) 一种污水处理砂滤池系统
CN211595130U (zh) 变速升流膨胀式混凝反应与中心布水一体化的沉淀装置
CN203108283U (zh) 微涡流絮凝澄清器
CN209161774U (zh) 装配式a/o池及装配式污水处理系统
CN206395970U (zh) 一种高效澄清池
CN207031054U (zh) 一种适用于分散污水排水特性的小型混凝沉淀池
CN210021422U (zh) 沉降式除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