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08341U - 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 - Google Patents

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08341U
CN209008341U CN201821886678.4U CN201821886678U CN209008341U CN 209008341 U CN209008341 U CN 209008341U CN 201821886678 U CN201821886678 U CN 201821886678U CN 209008341 U CN209008341 U CN 2090083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evaporator
heater cores
door
cabi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88667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杰
李勇
周光乐
李锋
陈康
周长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Merit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Merit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Merit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Merit Air Condition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88667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083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083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083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包括箱体,箱体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蒸发器和暖风芯体,二者之间设有温度风门,箱体内在靠近暖风芯体的一侧具有混风区,箱体上设有与混风区连通的除霜风口、吹面风口和吹脚风口;暖风芯体远离蒸发器的一侧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沿暖风芯体的高度方向凸起,其一端靠近暖风芯体远离混风区的端部,另一端朝混风区延伸,并具有朝蒸发器弯曲的上导向部,暖风芯体与隔板之间的间隙构成暖风通道。通过合理布置,结合暖风导向结构及滑动风门,可使冷暖风流在混风区充分混合后再进入各模式出风口,降低各模式风口温差,节省自动空调在夏冬季的标定时间,降低开发费用,更有利于提高驾乘舒适性。

Description

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
背景技术
针对大空间需求的车型,汽车中控台在座舱模块设计的要求非常高,而其中就涉及到空调箱总成设计在汽车X方向的尺寸要求更苛刻,通常只允许在400mm的范围内进行零部件及流道的布置,并且还需满足噪音、风量、制冷、采暖等要求,而现有空调箱却经常忽略对温度线性的设计,各模式出风口处的温差较大,这就导致增加自动空调在夏冬季的标定时间,从而增加研发试验费用,后续使用过程中会大大影响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影响汽车空调的综合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通过合理蒸发器和暖风芯体的合理布置,以及增设导向结构,可使冷风气流和暖风气流充分混合均匀,降低各模式风口出风温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包括箱体,其关键在于:所述箱体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蒸发器和暖风芯体,所述蒸发器和暖风芯体之间设有温度风门,箱体内在靠近暖风芯体的一侧具有混风区,箱体上设有与该混风区连通的除霜风口、吹面风口和吹脚风口;
所述暖风芯体远离蒸发器的一侧设有隔板,所述隔板沿暖风芯体的高度方向凸起,其一端靠近暖风芯体远离混风区的端部,另一端朝混风区延伸,并具有朝蒸发器弯曲的上导向部,暖风芯体与隔板之间的间隙构成暖风通道。
采用以上结构,上导向部朝蒸发器一侧弯曲,当需要暖风芯体工作时,通过温度风门过来的凉风和从暖风通道出来的暖风在混风区形成回旋风,从而使两种风能充分混合之后,再从各风口吹出,避免暖风或凉风直来直去,从而导致各风口的温差较大的情况发生,大大提高空调的用户体验感,及汽车的综合品质。
作为优选:所述上导向部的端部具有挡风片,所述挡风片朝温度风门倾斜延伸,其延伸方向与蒸发器长度方向的夹角为48°~52°,与暖风芯体宽度方向的夹角为30°~35°。采用以上方案,挡风片延伸方向与温度风门上部的出风方向接近相反,这样可更有利于将暖风通道出口处的暖风引向温度风门,使其与温度风门出口处的凉风进行充分混合,延长混合时间,相对增加混风区空间。
作为优选:所述隔板远离混风区的一端朝暖风芯体的端部倾斜延伸形成下导向部,所述下导向部与上导向部之间通过中间部过渡,所述中间部与暖风芯体平行设置,所述暖风通道对应中间部的宽度为40mm。
采用以上方案,合理选择暖风通道宽度,这样形成的暖风通道下窄上宽,使暖风更容易朝混风区流动,避免暖风在底部堆积,导致箱体局部区域温度过高,有利于延长其使用寿命,以及充分利用暖风芯体的暖风加热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暖风芯体靠近混风区的一端朝蒸发器倾斜,且蒸发器与暖风芯体之间的夹角为6°~10°。采用以上布置方式,可使从暖风通道出口处的暖风更容易朝蒸发器所在的一侧流动,从而能更好的进行冷暖混合。
作为优选:所述温度风门为弧形风门,其内侧朝向蒸发器,其弧弦与蒸发器的宽度平行,且弧弦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蒸发器工作宽度。采用以上结构,确保温度风门可以对蒸发器的有效工作宽度进行控制,满足调整凉风风向的需求,同时通过弧形结构,即可改变出风方向,以满足需要暖风的需求,结构更简单,便于实现。
作为优选:所述温度风门包括风门框和门板,其中风门框呈镂空结构,所述门板的两端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凸出的凸柱,所述风门框的两端具有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滑槽,所述门板两端的凸柱嵌入对应的滑槽内,所述风门框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用于驱动门板沿滑槽滑动,所述风门框的两端及侧缘包覆有海绵密封条;
所述箱体内对应温度风门的位置具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由挡板合围而成,其朝向蒸发器的一侧敞口,所述挡板自箱体内壁表面沿蒸发器的高度方向凸起,所述风门框端部的海绵密封条与挡板抵接。
采用以上结构,确保温度风门安装更稳定可靠,且避免缝隙造成窜风、抖动或啸叫的情况发生,且这样的温度风门调节更灵活。
作为优选:所述暖风芯体靠近混风区的一端同时靠近温度风门的中部。采用以上方案,这样可当门板位于上部时,其下部通过的风则需要全部经过暖风芯体的作用形成暖风,可同时保证有效的暖风量和冷风量。
作为优选:所述箱体内对应除霜风口、吹面风口和吹脚风口的位置分别设有除霜模式风门、吹面模式风门和吹脚模式风门。采用以上方案,通过各模式风门可对各出风口进行快速调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通过对蒸发器、温度风门及暖风芯体的合理布置,结合特殊构造的暖风导向结构,可使冷暖风流在混风区充分混合后再进入各模式出风口,可有效确保各模式风口温差较低,其温差可保持在8℃以下,从而节省自动空调在夏冬季的标定时间,降低开发费用,更有利于提高驾乘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轴侧图;
图3为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温度风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风门框结构示意图;
图8为门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8所示的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主要包括呈中空结构的箱体1,箱体1内左右(方向以图示为参考)两侧分别安装有蒸发器2和暖风芯体3,蒸发器2和暖风芯体3之间设有温度风门4,箱体1在靠近暖风芯体3的一侧上部设有混风区1a,箱体1上开设有与该混风区1a连通的除霜风口10、吹面风口11和吹脚风口12,并在对应三个出风口的位置分别设置有除霜模式风门100、吹面模式风门110和吹脚模式风门120。
温度风门4主要用于控制经过蒸发器2的冷风是直接进入混风区1a还是经过暖风芯体3之后再进入混风区1a,而当需要暖风芯体3工作时,则部分冷风经过暖风芯体3的作用之后,再进入混风区1a与冷风进行混合,随后再进入各模式风口,而在此过程中,如果冷暖风不能充分混合,则可能导致暖风直接朝较高位置的风口出去,而冷风则从较低位置的出风口出去,从而导致各风口的温差较大。
有鉴于此,本申请中对蒸发器2、暖风芯体3和温度风门4的结构进行合理布置,并增设特殊的导向结构,确保冷暖风流能充分混合。
如图所示,暖风芯体3相对蒸发器2倾斜设置,其靠近混风区1a的一端朝蒸发器2倾斜,即更靠近蒸发器2,且对应蒸发器2中部的位置,二者之间的夹角θ为6°~10°,本实施例中优选θ为8°。
箱体1内具有与其一体成型的隔板5,隔板5位于暖风芯体3远离蒸发器2的一侧,且与暖风芯体3之间留有间隙,其沿暖风芯体3的高度方向凸起,其下端具有朝暖风芯体3下端倾斜设置的下导向部52,其上端具有朝蒸发器2所在一侧弯折延伸的上导向部50,上导向部50与下导向部52之间为中间部53,中间部53基本与暖风芯体3平行设置,本实施例中优选中间部53与暖风芯体3之间的间距L为40mm,隔板5与暖风芯体3构成暖风通道1b,暖风通道1b底部较窄,进入中间位置则保持平稳,而到上部时,又向蒸发器2所在的一侧弯折,这样可以将暖风引向冷风通过温度风门4的位置,使二者可充分混合。
此外,为提高混合作用,本实施例中在上导向部50的端部设有挡风片51,挡风片51朝温度风门4的中部倾斜延伸,如图所示,其延伸方向与蒸发器2的长度方向夹角α为48°~52°,本实施例中优选α为50°,同时挡风片51的延伸方向与暖风芯体3宽度方向的夹角β为30°~35°,本实施例中优选β为33°,挡风片51位于暖风通道1b的出口位置处,这就使得暖风在暖风通道1b形成回旋风,然后再溢出与冷风在混风区1a内充分混合,从而避免各模式风口的温差较大。
本申请在简化结构的基础之上,优化温度风门4的结构,且能充分满足风门灵活调整的需求,故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弧形风门结构,如图所示,其大体呈弧形板状,其内侧朝向蒸发器2,其在箱体1上的投影的弧弦与蒸发器2的宽度平行设置,而弧弦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蒸发器2的工作宽度,即指温度风门4可对蒸发器2进行全覆盖,经过蒸发器2的冷风均需通过温度风门4方可进入暖风芯体3所在一侧或直接进入混风区1a内。
如图所示,箱体1内对应温度风门4的位置具有固定槽13,固定槽13的形状与温度风门4端部轮廓相适应,固定槽13由挡板14合围而成,挡板14自箱体1的内壁沿蒸发器2的高度方向凸起一定高度,如图所示,固定槽13正对蒸发器2的一侧敞口,温度风门4的一端嵌入固定槽13内。
温度风门4整体呈弧形结构,因为暖风芯体3倾斜设置,故其上端还靠近温度风门4的中部,温度风门4主要包括风门框40和门板41,其中风门框40内部呈镂空结构,通过十字交叉的肋条将其分隔呈四个等分的通风口404,风门框40的框架大体呈弧形结构,具有一定长度,门板41则为与风门框40相适应的弧形薄板结构,且门板41位于风门框40的凹陷内侧,二者平行设置,且安装完成之后。
固定槽13两端的挡板14具有止挡部140,如图所示,止挡部140自挡板14的端部向内侧弯折,并沿蒸发器2的宽度方向相向延伸,当温度风门装入其中之后,通过止挡部140可对其进行更好的固定。
门板41与风门框40滑动配合,如图所示,风门框40的两端均具有侧板,侧板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滑槽400,滑槽400为贯穿其侧板的桶槽结构,且滑槽400也呈弧形,与风门框40同心设置,门板41的两端均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延伸的凸柱410,本实施例中在每端设置有两个凸柱410,且两端的凸柱410两两相互对称,凸柱410的大小与滑槽400相适应,侧板的中部设置有支撑座401,支撑座401将同一侧板上的滑槽400分隔呈相互独立的两段,且两段滑槽400靠近支撑座401的一端均具有向下折弯的弯曲部400a,侧板上在支撑座401的两侧则开设有分别与两段滑槽400连通的安装槽402,安装槽402的一端与滑槽400连通,另一端贯穿侧板的上缘,且两侧的安装槽402对称设置,本实施例中两个安装槽402的对应的弧度比门板41上同一端两个凸柱410对应的弧度略小,这样在安装时,则需要外力将门板41两侧向内稍微收拢一段距离,使两个凸柱410靠拢之后,再通过安装槽402嵌入滑槽400内,当凸柱410进入滑槽400之后,外力释放,则可有效确保门板41不会轻易通过安装槽402从滑槽400内脱出,有利于提高其结构的稳定性,且因为滑槽400上弯曲部400a的存在,也可对凸柱410的滑动行程起到一定限制。
本实施例中的凸柱410采用滑套结构,滑套以可转动方式安装在门板41的两端,可相对门板41发生转动,这样当滑套嵌入滑槽400之后,可以滑套的转动来带动门板41相对风门框40发生滑动,有利于降低二者之间的摩擦,使得相对滑动更加平稳,具有更好的用户体验感。
风门框40两端的支撑座401上可转动地支撑有驱动轴42,驱动轴42两端靠近端部的位置固套有齿轮6,且齿轮6位于两个支撑座401之间,本实施例中的驱动轴42为方轴,相应的齿轮6上具有与其相适应的方孔,驱动轴42可直接通过方孔与齿轮固定连接,驱动轴42转动则可带动齿轮6同步转动。
门板41两端对应齿轮6的位置则设有齿条7,齿条7与齿轮6啮合,且齿条7呈弧形结构,与门板41同心设置,此外,为便于更好的控制门板41与风门框40的相对位置,故在齿条7的中间位置设有中止位槽70,即中间相邻两个啮合齿的齿间距相对其它齿间距而言更宽一些,齿轮6上则具有与该中止位槽70相适应的中止位齿60,中止位齿60可刚好嵌入中止位槽70内,其次,齿轮6上还设有异形齿61,异形齿61与中止位齿60正对设置,即分别位于齿轮6上相对的两侧,异形齿61的齿槽相对其它齿的齿槽要浅,相应的齿条7的两端端部啮合齿加高形成端部限位齿71,而异形齿61的齿槽深度要小于端部限位齿71的齿高,这样在调节时,齿轮6转动同时通过齿条7带动门板41滑动的过程中,可明显的感觉到中止位齿60嵌入中止位槽70,或端部限位齿71与异形齿61相邻的齿槽啮合时不能继续转动,从而对门板41的位置有更好的了解,便于快速调节。
本实施例中的门板41主体与两端齿条7之间通过分隔板413分开,分隔板413与风门框40上的侧板上一起,则可对门板41的轴向进行限位,尽量降低装配带来的晃动影响,从而提高安装结构的稳定性,此外在门板41的主体凹陷内侧还设有交错分布的加强筋411,增加其强度,同时在其长度方向的两侧侧缘上设有减重槽412,一方面可缓解冷热风对塑料件造成的温度形变,另一方面可减轻整体重量,便于灵活滑动。
此外,为防止在空调上安装好之后,风门框40与空调壳体之间的间隙影响到风量控制,即避免发生安装间隙窜风的现象,故在风门框40的两端及侧缘表面均包覆有海绵密封条43,通过压缩海绵密封条43进行安装,那么安装完成之后,经压缩的海绵密封条43与挡板14的内壁抵接,从而可有效防止窜风的情况发生。
风门框40的一端端部设有两个安装头403,安装头403沿风门框40的长度方向向外延伸,其端部呈锥状结构,其截面呈米字形,固定槽13上正对安装头403的位置设有安装孔130,安装头403可正对插入安装孔130中,实现温度风门与空调壳体的快速插接,进一步提高安装效率。
此外,为进一步确保温度风门安装稳定性,防止运转异响,故箱体1内在温度风门的两端还是设有支撑板,如图所示,支撑板凸起高度约有温度风门4长度的一半,且支撑板靠近温度风门4的一端均具有与其外轮廓相适应的支撑部,支撑部与对应温度风门的部分抵接,通过面面接触,实现更良好的支撑,防止在冷风作用下,温度风门4朝暖风芯体3所在一侧倾斜。
参考图1至图8,在进行箱体1的成型时,即根据需要对蒸发器2、暖风芯体3及温度风门4的安装位置进行设计,确保满足设计角度及间隙距离,安装时,将蒸发器2和暖风芯体3分别装入其中,再单独组装温度风门4,将门板41通过安装槽402装入滑槽400内,使门板41与风门框40滑动配合,接着在风门框40上安装好齿轮6和驱动轴42,安装时注意调整好初始位置,即确保安装好之后,中止位齿60刚好嵌入中止位槽70中,此时门板41处于风门框40的中部,最后在风门框40上包覆好海绵密封条43,再参照蒸发器2和暖风芯体3的位置,将温度风门4装入固定槽13内,其一端嵌入固定槽13内,并使安装头403插入安装孔130中,确保海绵密封条43与挡板14抵接,即可正常使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蒸发器(2)和暖风芯体(3),所述蒸发器(2)和暖风芯体(3)之间设有温度风门(4),箱体(1)内在靠近暖风芯体(3)的一侧具有混风区(1a),箱体(1)上设有与该混风区(1a)连通的除霜风口(10)、吹面风口(11)和吹脚风口(12);
所述暖风芯体(3)远离蒸发器(2)的一侧设有隔板(5),所述隔板(5)沿暖风芯体(3)的高度方向凸起,其一端靠近暖风芯体(3)远离混风区(1a)的端部,另一端朝混风区(1a)延伸,并具有朝蒸发器(2)弯曲的上导向部(50),暖风芯体(3)与隔板(5)之间的间隙构成暖风通道(1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向部(50)的端部具有挡风片(51),所述挡风片(51)朝温度风门(4)倾斜延伸,其延伸方向与蒸发器(2)长度方向的夹角为48°~52°,与暖风芯体(3)宽度方向的夹角为30°~3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5)远离混风区(1a)的一端朝暖风芯体(3)的端部倾斜延伸形成下导向部(52),所述下导向部(52)与上导向部(50)之间通过中间部(53)过渡,所述中间部(53)与暖风芯体(3)平行设置,所述暖风通道(1b)对应中间部(53)的宽度为4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芯体(3)靠近混风区(1a)的一端朝蒸发器(2)倾斜,且蒸发器(2)与暖风芯体(3)之间的夹角为6°~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风门(4)为弧形风门,其内侧朝向蒸发器(2),其弧弦与蒸发器(2)的宽度平行,且弧弦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蒸发器(2)工作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风门(4)包括风门框(40)和门板(41),其中风门框(40)呈镂空结构,所述门板(41)的两端具有沿其长度方向向外凸出的凸柱(410),所述风门框(40)的两端具有沿其宽度方向设置的滑槽(400),所述门板(41)两端的凸柱(410)嵌入对应的滑槽(400)内,所述风门框(40)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驱动轴(42),所述驱动轴(42)用于驱动门板(41)沿滑槽(400)滑动,所述风门框(40)的两端及侧缘包覆有海绵密封条(43);
所述箱体(1)内对应温度风门(4)的位置具有固定槽(13),所述固定槽(13)由挡板(14)合围而成,其朝向蒸发器(2)的一侧敞口,所述挡板(14)自箱体(1)内壁表面沿蒸发器(2)的高度方向凸起,所述风门框(40)端部的海绵密封条(43)与挡板(14)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暖风芯体(3)靠近混风区(1a)的一端同时靠近温度风门(4)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对应除霜风口(10)、吹面风口(11)和吹脚风口(12)的位置分别设有除霜模式风门(100)、吹面模式风门(110)和吹脚模式风门(120)。
CN201821886678.4U 2018-11-15 2018-11-15 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 Active CN2090083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86678.4U CN209008341U (zh) 2018-11-15 2018-11-15 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886678.4U CN209008341U (zh) 2018-11-15 2018-11-15 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08341U true CN209008341U (zh) 2019-06-21

Family

ID=66842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886678.4U Active CN209008341U (zh) 2018-11-15 2018-11-15 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083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2576A (zh) * 2020-12-21 2021-04-09 上海爱斯达克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风门结构及安装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2576A (zh) * 2020-12-21 2021-04-09 上海爱斯达克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风门结构及安装方法
CN112622576B (zh) * 2020-12-21 2022-06-28 上海爱斯达克汽车空调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风门结构及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50279118A1 (en) Air conditioner
CN116007056A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246658A (zh) 空调柜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06196305A (zh) 导风装置、空调柜机及其送风方法
CN102582395B (zh) 带低流阻导风件的汽车空调分配箱
CN107525143A (zh) 空调器
CN209008341U (zh) 有助于降低汽车空调出风温差的空调箱
CN106247584A (zh) 出风面板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2299182U (zh) 嵌入式空调
CN107796059A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3212112A (zh) 用于车辆的通风口
CN207501380U (zh) 壁挂式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1382523Y (zh) 分体挂壁式空调器导风板及空调器
CN202792247U (zh) 空调室内机
CN209008342U (zh) 汽车空调温度风门安装结构
CN108266812A (zh) 空调挂机及空调器
CN11198157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及其送风方法
CN213056621U (zh) 一种微风感空调出风结构及车载空调
KR20110003729U (ko) 차량용 에어벤트
CN111288551B (zh) 嵌入式空调
CN212299183U (zh) 嵌入式空调
CN212108671U (zh) 嵌入式空调
CN212108672U (zh) 嵌入式空调
CN114636193A (zh) 微孔导风结构、空调
CN110017540B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