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01189U - 防静电型电源适配器插脚结构 - Google Patents
防静电型电源适配器插脚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001189U CN209001189U CN201821626473.2U CN201821626473U CN209001189U CN 209001189 U CN209001189 U CN 209001189U CN 201821626473 U CN201821626473 U CN 201821626473U CN 209001189 U CN209001189 U CN 2090011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ug
- zero curve
- ground wire
- shell
- reinforcing rib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静电型电源适配器插脚结构,包括有壳体、金属件、火线插头、零线插头和地线插头;壳体的握持凹部设开口,壳体的容纳腔设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分别凸设第一卡凸、第二卡凸;火线插头、零线插头以及地线插头三者的前端伸出壳体的前侧分别形成相应的火线插接端、零线插接端和地线插接端,地线插接端的长度大于零线插接端的长度,零线插接端的长度大于火线插接端的长度;藉此,先后依次通过地线插头和零线插头,避免静电对后续适配器上的电子元件造成损伤;及时将人体自身所携带的静电迅速泄放,延长适配器的使用寿命;也能够提高壳体的结构强度,增强壳体的耐用性,使得PCB板定位准确和稳定性较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适配器领域,尤其是指一种防静电型电源适配器插脚结构。
背景技术
现在电子产品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电子产品的使用离不开电源,而要将电源提供给电子产品就必须使用电源适配器将电子产品与电源连接起来。人手对电源适配器进行插入或者拔出操作时,由于人体摩擦、接触等因素,会产生静电,静电有可能集聚在适配器的电子元件上,对电子元件造成损伤,缩短适配器的使用寿命。另外,现有的适配器上用于安装定位PVB板的壳体结构强度角度,耐用性较差。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防静电型电源适配器插脚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静电型电源适配器插脚结构,其使得适配器先通过地线插头先接触导通将静电导走,接着零线插头进一步消除静电,避免静电对后续适配器上的电子元件造成损伤;同时,使用者握持壳体左、右侧的握持凹部,将手与开口内的金属件接触,及时将人体自身所携带的静电迅速泄放,延长适配器的使用寿命;也能够提高壳体的结构强度,增强壳体的耐用性,还使得PCB板定位准确,也保证PCB板底部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静电型电源适配器插脚结构,包括有壳体、镶嵌成型于壳体内的金属件、露于壳体外部的火线插头、零线插头和地线插头;
所述壳体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握持凹部,所述握持凹部上设有供金属件露出的开口,所述金属件的两端经多次折弯后分别连接地线插头;
所述壳体的后侧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凸设有间距设置的两第一加强筋和两第二加强筋,每一第一加强筋位于两第二加强筋之间,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上、下侧分别一体连接于容纳腔的上侧内壁、下侧内壁,所述第一加强筋上凸设有用于定位电源适配器中PCB板的第一卡凸,所述第二加强筋上凸设有用于定位电源适配器中PCB板的第二卡凸;
所述火线插头、零线插头和地线插头均镶嵌成型固定于壳体上且伸出壳体的前侧,所述火线插头的前端伸出壳体的前侧形成用于电性连接外接电源的火线插接端,所述零线插头的前端伸出壳体的前侧形成用于电性连接外接电源的零线插接端;
所述地线插头的前端伸出壳体的前侧形成用于接地的地线插接端,所述地线插接端的长度大于零线插接端的长度,所述零线插接端的长度大于火线插接端的长度;
所述火线插头、零线插头和地线插头的后端分别伸出容纳腔内壁形成相应的火线后侧连接端、零线后侧连接端和地线后侧连接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地线插头包括单向导电护套和用于连接PCB板中接地端的铁芯,所述铁芯镶嵌成型于单向导电护套内,所述单向导电护套的前端伸出壳体的前侧形成前述地线插接端,所述铁芯和导向导电护套的后端均伸出容纳腔内壁形成前述地线后侧连接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位于左侧的第二加强筋与其内侧相邻的第一加强筋之间形成第一间距,所述零线后侧连接端位于第一间距内,所述第一间距的上、下侧分别凸设有第一限位挡块,前述零线后侧连接端上设有用于PCB板电性连接的第一免焊接部;
位于右侧的第二加强筋与其内侧相邻的第一加强筋之间形成第二间距,所述零线后侧连接端位于第二间距内,所述第二间距的上、下侧分别凸设有第二限位挡块,前述火线后侧连接端上设有用于PCB板电性连接的第二免焊接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火线插头和零线插头均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锌片、导电层和防氧化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导电层为红铜层,所述防氧化层为电镀镍层。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件设置有两个且关于地线插头轴对称布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
1、通过地线插接端、火线插接端和零线插接端的不同长度设计,使得适配器先通过地线插头先接触导通将静电导走,接着零线插头进一步消除静电,避免静电对后续适配器上的电子元件造成损伤;同时,通过金属件和开口的设置,在需要拔离适配器时,使用者握持壳体左、右侧的握持凹部,将手与开口内的金属件接触,及时将人体自身所携带的静电迅速泄放,延长适配器的使用寿命;
2、通过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能够提高壳体的结构强度,增强壳体的耐用性,尤其是,通过第一卡凸和第二卡凸,让PCB板定位于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上,使得PCB板定位准确,也保证PCB板底部的稳定性;
3、通过零线后侧连接端和火线后侧连接端分别设置于相应的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内,同时也设置第一限位挡块和第二限位挡块,保证了PCB板分别与零线后侧连接端和火线后侧连接端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壳体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一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第二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壳体 101、握持凹部
102、开口 103、容纳腔
11、第一加强筋 111、第一卡凸
12、第二加强筋 121、第二卡凸
13、第一限位挡块 14、第一免焊接部
15、第二限位挡块 16、第二免焊接部
20、金属件 30、火线插头
31、火线插接端 32、火线后侧连接端
40、零线插头 41、零线插接端
42、零线后侧连接端 50、地线插头
501、地线插接端 502、地线后侧连接端
51、单向导电护套 52、铁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防静电型电源适配器插脚结构,包括有壳体10、镶嵌成型于壳体10内的金属件20、露于壳体10外部的火线插头30、零线插头40和地线插头50,其中:
所述壳体10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握持凹部101,所述握持凹部101上设有供金属件20露出的开口102,所述金属件20的两端经多次折弯后分别连接地线插头50;所述金属件20设置有两个且关于地线插头50轴对称布置。
所述壳体10的后侧具有容纳腔103,所述容纳腔103的内壁凸设有间距设置的两第一加强筋11和两第二加强筋12,每一第一加强筋11位于两第二加强筋12之间,所述第一加强筋11和第二加强筋12的上、下侧分别一体连接于容纳腔103的上侧内壁、下侧内壁,所述第一加强筋11上凸设有用于定位电源适配器中PCB板的第一卡凸111,所述第二加强筋12上凸设有用于定位电源适配器中PCB板的第二卡凸121;
所述火线插头30、零线插头40和地线插头50均镶嵌成型固定于壳体10上且伸出壳体10的前侧,所述火线插头30的前端伸出壳体10的前侧形成用于电性连接外接电源的火线插接端31,所述零线插头40的前端伸出壳体10的前侧形成用于电性连接外接电源的零线插接端4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火线插头30和零线插头40均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锌片、导电层和防氧化层。所述导电层为红铜层,所述防氧化层为电镀镍层。采用红铜层制作的导电层导电效率高,电镀镍层抗氧化效果好,如此,可以提高插拔性能和导向效率,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地线插头50包括单向导电护套51和用于连接PCB板中接地端的铁芯52,所述铁芯52镶嵌成型于单向导电护套51内,所述单向导电护套51的前端伸出壳体10的前侧形成前述地线插接端501,所述铁芯52和导向导电护套的后端均伸出容纳腔103内壁形成下述地线后侧连接端502。
所述地线插头50的前端伸出壳体10的前侧形成用于接地的地线插接端501,所述地线插接端501的长度大于零线插接端41的长度,所述零线插接端41的长度大于火线插接端31的长度;通过不同长度的设计,使得适配器在使用过程中先通过地线插头50先接触导通将静电导走,接着零线插头40进一步消除静电,避免静电对后续适配器上的电子元件造成损伤;
所述火线插头30、零线插头40和地线插头50的后端分别伸出容纳腔103内壁形成相应的火线后侧连接端32、零线后侧连接端42和地线后侧连接端502。
位于左侧的第二加强筋12与其内侧相邻的第一加强筋11之间形成第一间距,所述零线后侧连接端42位于第一间距内,所述第一间距的上、下侧分别凸设有第一限位挡块13,前述零线后侧连接端42上设有用于PCB板电性连接的第一免焊接部14;
位于右侧的第二加强筋12与其内侧相邻的第一加强筋11之间形成第二间距,所述零线后侧连接端42位于第二间距内,所述第二间距的上、下侧分别凸设有第二限位挡块15,前述火线后侧连接端32上设有用于PCB板电性连接的第二免焊接部16。在本实例中,第一免焊接部14和第二免焊接部16可以为凹槽,相对应的,PCB板上延伸形成有插入相应凹槽内分别与相应零线后侧连接端42、火线后侧连接端32电性连接的插入凸部,插入凸部适配于凹槽内,实现零线后侧连接端42、火线后侧连接端32分别与PCB板电性连接;当然,第一免焊接部14和第二免焊接部16可也可以为其他结构。在此不一一列举。
本实用新型设计要点在于:
1、通过地线插接端、火线插接端和零线插接端的不同长度设计,使得适配器先通过地线插头先接触导通将静电导走,接着零线插头进一步消除静电,避免静电对后续适配器上的电子元件造成损伤;同时,通过金属件和开口的设置,在需要拔离适配器时,使用者握持壳体左、右侧的握持凹部,将手与开口内的金属件接触,及时将人体自身所携带的静电迅速泄放,延长适配器的使用寿命;
2、通过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能够提高壳体的结构强度,增强壳体的耐用性,尤其是,通过第一卡凸和第二卡凸,让PCB板定位于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上,使得PCB板定位准确,也保证PCB板底部的稳定性;
3、通过零线后侧连接端和火线后侧连接端分别设置于相应的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内,同时也设置第一限位挡块和第二限位挡块,保证了PCB板分别与零线后侧连接端和火线后侧连接端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防静电型电源适配器插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壳体、镶嵌成型于壳体内的金属件、露于壳体外部的火线插头、零线插头和地线插头;
所述壳体的左、右侧分别设置有握持凹部,所述握持凹部上设有供金属件露出的开口,所述金属件的两端经多次折弯后分别连接地线插头;
所述壳体的后侧具有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的内壁凸设有间距设置的两第一加强筋和两第二加强筋,每一第一加强筋位于两第二加强筋之间,所述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上、下侧分别一体连接于容纳腔的上侧内壁、下侧内壁,所述第一加强筋上凸设有用于定位电源适配器中PCB板的第一卡凸,所述第二加强筋上凸设有用于定位电源适配器中PCB板的第二卡凸;
所述火线插头、零线插头和地线插头均镶嵌成型固定于壳体上且伸出壳体的前侧,所述火线插头的前端伸出壳体的前侧形成用于电性连接外接电源的火线插接端,所述零线插头的前端伸出壳体的前侧形成用于电性连接外接电源的零线插接端;
所述地线插头的前端伸出壳体的前侧形成用于接地的地线插接端,所述地线插接端的长度大于零线插接端的长度,所述零线插接端的长度大于火线插接端的长度;
所述火线插头、零线插头和地线插头的后端分别伸出容纳腔内壁形成相应的火线后侧连接端、零线后侧连接端和地线后侧连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型电源适配器插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插头包括单向导电护套和用于连接PCB板中接地端的铁芯,所述铁芯镶嵌成型于单向导电护套内,所述单向导电护套的前端伸出壳体的前侧形成前述地线插接端,所述铁芯和导向导电护套的后端均伸出容纳腔内壁形成前述地线后侧连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型电源适配器插脚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左侧的第二加强筋与其内侧相邻的第一加强筋之间形成第一间距,所述零线后侧连接端位于第一间距内,所述第一间距的上、下侧分别凸设有第一限位挡块,前述零线后侧连接端上设有用于PCB板电性连接的第一免焊接部;
位于右侧的第二加强筋与其内侧相邻的第一加强筋之间形成第二间距,所述零线后侧连接端位于第二间距内,所述第二间距的上、下侧分别凸设有第二限位挡块,前述火线后侧连接端上设有用于PCB板电性连接的第二免焊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型电源适配器插脚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火线插头和零线插头均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锌片、导电层和防氧化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静电型电源适配器插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为红铜层,所述防氧化层为电镀镍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静电型电源适配器插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件设置有两个且关于地线插头轴对称布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26473.2U CN209001189U (zh) | 2018-10-08 | 2018-10-08 | 防静电型电源适配器插脚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1626473.2U CN209001189U (zh) | 2018-10-08 | 2018-10-08 | 防静电型电源适配器插脚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001189U true CN209001189U (zh) | 2019-06-18 |
Family
ID=668032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162647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01189U (zh) | 2018-10-08 | 2018-10-08 | 防静电型电源适配器插脚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001189U (zh) |
-
2018
- 2018-10-08 CN CN201821626473.2U patent/CN209001189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05256B2 (en) | Plug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ponent | |
CN106785637B (zh) | 一种适用于铜芯线的快速插接用连接器 | |
CN102832465B (zh) | 一种led用一体式连接器 | |
CN110380258A (zh) | 插座和插头组件 | |
CN109216984B (zh) | 一种卡扣式电连接器 | |
CN207338730U (zh) | 连接器 | |
CN206585094U (zh) | 一种卡连接器 | |
CN105990730B (zh) | 铜排连接器及端子组件 | |
CN206076611U (zh) | 线缆连接器 | |
CN209001189U (zh) | 防静电型电源适配器插脚结构 | |
CN103972727A (zh) | 一种具有自弹锁扣及解锁结构的连接器 | |
CN201142414Y (zh) | 电源连接器 | |
CN207925698U (zh) | 一种装配式接线端子 | |
CN204011841U (zh) | 一种用于led照明灯具的电连接器 | |
CN209981626U (zh) | 高密度网络接头连接器 | |
CN208226132U (zh) | 一种电源插座 | |
CN211789726U (zh) | 一种带接线机构的电线 | |
CN210692826U (zh) | 一种双芯插头 | |
CN206401607U (zh) | 一种灯条连接器 | |
CN206271976U (zh) | 一种模块化电子线束插接端子 | |
CN203574134U (zh) | 一种线缆连接器 | |
CN214589471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08820093U (zh) | 一种接插导体 | |
CN215645131U (zh) | 一种卡扣精准的汽车线束连接器端子 | |
CN217589587U (zh) | 一种航空飞行器用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8 Termination date: 20201008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