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96028U - 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 - Google Patents

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96028U
CN208996028U CN201821655792.6U CN201821655792U CN208996028U CN 208996028 U CN208996028 U CN 208996028U CN 201821655792 U CN201821655792 U CN 201821655792U CN 208996028 U CN208996028 U CN 2089960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mulation
hole
bolt
reinforcing bar
pil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5579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正德
陈新杏
谢颖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nli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nlin Landscape Desig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nlin Landscape Desig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nlin Landscape Desig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5579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960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960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960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包括仿真木桩本体,其技术要点是:所述仿真木桩本体的一端部设置有若干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均匀固定连接在仿真木桩本体端部的周向,所述固定组件均设置有与之铰接的加固杆,所述固定组件开设有通孔,所述加固杆平行于通孔轴线方向开设有若干调节孔,所述调节孔靠近固定组件一端,所述通孔与调节孔的大小相同,所述通孔和调节孔内穿设有第一插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将仿真木桩本体牢牢的固定在地面上,减小了在外力的作用下由于仿真木桩的端部埋设较浅而导致倾倒的可能性。

Description

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仿真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
背景技术
仿真技术是应用仿真硬件和仿真软件通过仿真实验,借助某些数值计算和问题求解,反映系统行为或过程的仿真模型技术;现代仿真技术不仅应用于传统的工程领域,而且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经济、生物等领域,如交通控制、城市规划、资源利用、环境污染防治等。
在城市规划中,对于设置在驳岸的防护栏,有的采用松木木桩直接穿透地面固定于水泥地面,有的采用石柱进行防护工作,起到一个防范保护作用。由于松木木桩长期裸露在外,会被腐蚀,被腐蚀的松木木桩其本身强度变弱,容易出现断折现象,使用寿命短,所以市面上利用仿真技术制造出一些仿真木桩,仿真木桩的抗腐蚀能力强,很好的解决了松木木桩易腐蚀易折断的缺点。
但是为节省材料,仿真木桩的端部往往埋设的较浅,在受到较强外力的作用下,埋设较浅的仿真木桩由于稳定性不好往往会被连根拔起,无法对驳岸形成一个较好的防范保护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具有节省材料,稳定性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包括仿真木桩本体;所述仿真木桩本体的一端部设置有若干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均匀固定连接在仿真木桩本体端部的周向,所述固定组件均设置有与之铰接的加固杆,所述固定组件开设有通孔,所述加固杆平行于通孔轴线方向开设有若干调节孔,所述调节孔靠近固定组件一端,所述通孔与调节孔的大小相同,所述通孔和调节孔内穿设有第一插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设置若干个固定组件和固定杆的配套使用,相比于只设置一个固定组件和一个固定杆而言,增加了固定杆与地表的接触面积,加固了仿真木桩本体与地面之间的稳定性;同时当仿真木桩的端部埋设较浅时,仿真木桩的端面为类圆形,相比于将固定组件固定在端部中心,将固定组件固定在仿真木桩本体端部的四周会更加稳固;同时加固杆铰接设置,根据仿真木桩本体的实地安装需要,通过将第一插销插入不同的调节孔中,调节加固杆与仿真木桩端部之间的角度,便于仿真木桩本体的安装;同时调节孔的设置可以实现各加固杆的调节角度接近相同,使得仿真木桩的端部始终与地面保持水平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组件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长度方向和仿真木桩本体的径向方向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两块固定块平行设置而不是交错设置,使得固定块与加固杆之间的接触面积即为固定块的侧面积,即接触面积最大,保证了加固杆与固定块之间的稳定连接;同时固定块的长度方向沿着仿真木桩本体的径向方向相同,使得加固杆在旋转时,加固杆形成一个圆锥形均匀排布,使得在垂直于仿真木桩本体轴线方向,加固杆靠近地面端部的受力点分布均匀,从而使得每根加固杆之间上的受力大小相同,不易出现因受力不均导致一根或多跟加固杆折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之间固定有短轴,所述加固杆通过短轴与固定块铰接,所述固定块与加固杆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加固杆可沿着短轴的周向实现转动;同时固定块与加固杆贴合设置,使得加固杆不能够沿着短轴的长度方向产生位移,对加固杆起到一个限位作用,使得加固杆与固定块之间的连接更紧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块竖直方向开设有垂直于短轴的插孔,所述插孔内设置有限制第一插销沿其长度方向发生移动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销用于实现角度改变后的固定作用,但是在仿真木桩本体进行实地安装时,由于受到外力的作用,第一插销会沿其长度方向发生相对滑动,限位件起到的是一个限位作用,其可以有效的减少第一插销沿其长度方向的滑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限位件包括第二插销和重力块,所述重力块固定在第二插销的端部,所述第二插销远离重力块一端开设有供第一插销穿过的限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先将第二插销插入插孔中,然后插入第一插销,第一插销插入通孔一端穿设于限位孔内,由于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垂直设置,横置的第一插销对第二插销在插孔方向上起到一个限位作用,避免第二插销沿其长度方向滑动;同时在第二插销远离插孔的端部设置与之固定的重力块,增加了第二插销的整体重力,由于第二插销与第一插销垂直设置,即在重力块的作用下增大了第一插销与通孔互相接触面之间的摩擦,从而对第一插销在其长度方向上起到一个限位作用,减少了第一插销在通孔内的相对滑动,减少了加固杆的松动,使得仿真木桩本体与地面之间稳定性更好;同时重力块可以充当一个把手的作用,便于第二插销在穿孔内的插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插销端部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插销在固定的过程中是要完全穿插在通孔内的,当进行第一插销的固定时,第一插销完全埋设在通孔内,把手紧贴固定块且位于通孔外,便于加固杆在调节角度时,第一插销的安装与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杆沿长度方向为波浪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加固杆设计成波浪形结构,目的在于增加加固杆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同时用波浪形结构而不用锯齿形结构,是因为利用波浪的圆弧面,在进行加固杆往土壤的向下运动时,圆弧面在竖直方向上不会对加固杆产生垂直于地面的阻力,便于加固杆的插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固杆远离固定组件一端设置有尖刺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尖刺部的尖部有利于加固杆插入地面土壤中。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仿真木桩本体的材料为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是一种以耐碱玻璃纤维为增强材料、水泥砂浆为基体材料的纤维混凝土复合材料,首先该材料便于雕刻,而有利于实现仿真木桩本体表面的纹路形象逼真;同时该材料的强度大,能够承受一定的外界冲击力,减小了仿真木桩本体被折断的可能性;同时该材料本身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不会因为外界因素,比如雨水中的酸性物质,使得仿真木桩本体受到腐蚀,影响仿真木桩本体的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能够将仿真木桩本体牢牢的固定在地面上,减小了在外力的作用下由于仿真木桩的端部埋设较浅而导致倾倒的可能性。
2.圆尖刺部便于将固定杆插入土壤中。
3.仿真木桩本身是采用抗腐蚀性材料制成,能够加强仿真木桩本体的抗腐蚀性,增强其使用寿命,并且其便于雕刻,仿真木桩本体表面的纹路仿真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仿真木桩本体;2、固定组件;21、固定块;211、通孔;212、插孔;3、加固杆;31、调节块;32、调节孔;4、第一插销;41、把手;5、短轴;6、限位件;61、第二插销;611、限位孔;62、重力块;7、插入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如图1-2所示,包括仿真木桩本体1,仿真木桩本体1的一端部设置有若干固定组件2;固定组件2均设置有与之铰接的加固杆3;固定组件2开设有通孔211;加固杆3靠近固定组件2一端开设有调节孔32;通孔211和调节孔32内穿设有第一插销4。
仿真木桩本体1的材料为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层,仿真木桩本体1长度和截面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设定。
如图1所示,仿真木桩本体1横截面呈类圆形状,仿真木桩本体1靠近地面一端的端部固定有三个固定组件2,各固定组件2均匀固定连接在仿真木桩本体1端部的周向,相邻固定组件2与仿真木桩本体1截面中心的连线的夹角为120度。
如图1-2所示,固定组件2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固定块21,固定块21的长度方向和仿真木桩本体1的径向方向相同;两块固定块21之间固定有短轴5,加固杆3通过短轴5与固定块21铰接。
如图1-3所示,加固杆3沿其长度方向为波浪形结构,加固杆3靠近固定组件2一端固定有调节块31,调节块31类似长方形,其中调节块31靠近仿真木桩本体1端部一侧为弧面,两固定块21与调节块31贴合,该调节块31开有若干调节孔32,调节孔32的轴线方向与短轴5的轴线方向平行,调节孔32围绕短轴5的轴线方向均匀分布;加固杆3远离固定组件2一端固定有尖刺部7,尖刺部7的地面大小与加固杆3的截面相同。
如图2所示,在两个固定块21的相同位置水平开设通孔211,通孔211的内径与调节孔32的内径大小相同,第一插销4穿设于通孔211和任一调节孔32内。
如图2所示,固定块21竖直方向开设有垂直于通孔211插孔212,插孔212与通孔211垂直相交,且插孔212的内径大于通孔211的内径。
如图3所示,插孔212内穿设有限位件6,限位件6包括第二插销61和重力块62,重力块62固定在第二插销61的端部,第二插销61远离重力块62一端开设有限位孔611,限位孔611的内径大小与第一插销4截面大小相同。
如图3所示,第一插销4的端部固定有与其相互垂直的把手41,把手41为圆柱形,且截面大小与第一插销4截面大小相同。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原理为:
根据仿真木桩本体1的实地安装需要,首先做好仿真木桩插入土壤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调节其中任意一根加固杆3的角度,转动调节加固杆3,使加固杆3与仿真木桩端部之间呈一定的合适角度,先将第二插销61垂直插入插孔212中,然后将第一插销4水平插入通孔211,使得加固杆3与固定块21固定;其余两根加固杆3角度的调节方法同上,且要求第一插销4每次都插在相同的调节孔32中,保证仿真木桩本体1的底面与地面水平。
在进行仿真木桩本体1的实地安装时,在在人工外力作用下,将三根调整好角度的加固杆3直接向下插入土壤中,加固杆3埋设于土壤中即可完成仿真木桩本体1与土壤之间的固定。
当仿真木桩的端部埋设较浅时,可调节的加固杆3使得仿真木桩本体1与地面之间的稳定性更好。
通过将仿真木桩本体1上设置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层,使得仿真木桩本体1的刚性好,耐腐蚀能力强。
由于仿真木桩本体1的横截面呈类圆形状,相比于将固定组件2固定在端部中心,将固定组件2固定在仿真木桩本体1端部的四周会更加稳固。
由于固定块21的长度方向沿着仿真木桩本体1的径向方向相同,使得加固杆3在旋转时,加固杆3形成一个圆锥形均匀排布,使得每根加固杆3之间上的受力大小相同,不易出现因受力不均导致一根或多跟加固杆3折断。
通过将加固杆3设计成波浪形结构,目的在于增加加固杆3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进一步促进了仿真木桩本体1与地面之间的稳定性。
由于第一插销4和第二插销61垂直设置,横置的第一插销4对第二插销61在插孔212方向上起到一个限位作用,避免第二插销61沿其长度方向滑动。
通过在第二插销61远离插孔212的端部设置与之固定的重力块62,增加了第二插销61的整体重力,由于第二插销61与第一插销4垂直设置,即在重力块62的作用下增大了第一插销4与通孔211互相接触面之间的摩擦,从而对第一插销4在其长度方向上起到一个限位作用,减少了第一插销4在通孔211内的相对滑动,减少了加固杆3的松动,使得仿真木桩本体1与地面之间稳定性更好。
由于重力块62可以充当一个把手41的作用,便于第二插销61在插孔212内的插拔。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9)

1.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包括仿真木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木桩本体(1)的一端部设置有若干固定组件(2),所述固定组件(2)均匀固定连接在仿真木桩本体(1)端部的周向,所述固定组件(2)均设置有与之铰接的加固杆(3),所述固定组件(2)开设有通孔(211),所述加固杆(3)平行于通孔(211)轴线方向开设有若干调节孔(32),所述调节孔(32)靠近固定组件(2)一端,所述通孔(211)与调节孔(32)的大小相同,所述通孔(211)和调节孔(32)内穿设有第一插销(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2)包括两块平行设置的固定块(21),所述固定块(21)的长度方向和仿真木桩本体(1)的径向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1)之间固定有短轴(5),所述加固杆(3)通过短轴(5)与固定块(21)铰接,所述固定块(21)与加固杆(3)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1)竖直方向开设有垂直于通孔(211)的插孔(212),所述插孔(212)内设置有限制第一插销(4)沿其长度方向发生移动的限位件(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6)包括第二插销(61)和重力块(62),所述重力块(62)固定在第二插销(61)的端部,所述第二插销(61)远离重力块(62)一端开设有供第一插销(4)穿过的限位孔(6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销(4)端部设置有把手(4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杆(3)沿长度方向为波浪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杆(3)远离固定组件(2)一端设置有尖刺部(7)。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真木桩本体(1)的材料为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层。
CN201821655792.6U 2018-10-10 2018-10-10 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 Active CN2089960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5792.6U CN208996028U (zh) 2018-10-10 2018-10-10 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55792.6U CN208996028U (zh) 2018-10-10 2018-10-10 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96028U true CN208996028U (zh) 2019-06-18

Family

ID=66802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55792.6U Active CN208996028U (zh) 2018-10-10 2018-10-10 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9602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2309A (zh) * 2021-04-15 2021-07-30 浙江德正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施工用扬尘处理装置及其扬尘处理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2309A (zh) * 2021-04-15 2021-07-30 浙江德正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施工用扬尘处理装置及其扬尘处理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036392U (zh) 一种隧道初期支护钢拱架锁脚锚杆用锚垫盒
CN208996028U (zh) 基于3d打印技术的仿真木桩
CN206486820U (zh) 一种道路桥梁裂缝修复固定装置
CN108331368A (zh) 应用于木柱的钢抱箍-型钢加固装置及加固方法
CN108442695A (zh) 一种型钢抱箍式混凝土单柱浇筑加固施工装置和方法
CN202731398U (zh) 用于路灯杆、电线杆以及高压电线塔固定安装的基座
CN107288364A (zh) 一种喷射混凝土与砖墙结合层加强处理的施工方法
CN207727396U (zh) 一种园路浇筑模板
CN206220315U (zh) 一种外墙板安装节点
CN207812399U (zh) 一种适用于岩质边坡的锚固式护坡砖
CN106930555A (zh) 一种古建筑昂嘴的加固修缮结构
CN204983270U (zh) 一种建筑墙体
CN209538423U (zh) 外墙浇筑保温模板
CN206706815U (zh) 一种仿生树的树根固定装置
CN209975293U (zh) 一种道桥梁路基加固结构
CN206359878U (zh) 一种轻型钢结构桥的桩基
CN206707330U (zh) 一种古建筑昂嘴的加固修缮结构
CN206888340U (zh) 一种抗裂型蒸压加气板材
CN109235431B (zh) 一种毛竹锚杆及其施工方法
CN203475327U (zh) 一种锚垫板
CN208184273U (zh) 应用于木柱的钢抱箍-型钢加固装置
CN206467973U (zh) 一种地面瓷砖结构
CN207700179U (zh) 一种拼接式混泥土桩
CN205935449U (zh) 一种仿古建筑檐椽安装结构以及仿古建筑
CN205012197U (zh) 一种具有高渗水性能的仿石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18045 Room 3203, Block A, Xintian Century Business Center, Shixiabei Second Street West Road, Fubao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Runlin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45 Room 3203, Block A, Xintian Century Business Center, Shixiabei Second Street West Road, Fubao Street, Futi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Runlin Landscape Design Engineering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