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95365U - 一种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95365U
CN208995365U CN201821573306.6U CN201821573306U CN208995365U CN 208995365 U CN208995365 U CN 208995365U CN 201821573306 U CN201821573306 U CN 201821573306U CN 208995365 U CN208995365 U CN 2089953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ddler
sludge
flocculant
level
water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73306.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春波
齐伟
张振
李振
吴涛
王松庆
郝志香
王建波
陆梅
杨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TIANJIN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821573306.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953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953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95365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包括可移动式承载平台、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沉淀部分和污泥浓缩压滤部分,所述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沉淀部分和污泥浓缩压滤部分依次左右相邻且连接布设于可移动式承载平台上,所述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与沉淀部分之间还连接一过渡水池;所述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包括上下相邻布设的一级粗滤震筛和二级细滤震筛,所述一级粗滤震筛和二级细滤震筛通过安装架倾斜设置于可移动式承载平台上;所述污泥浓缩压滤部分包括污泥浓缩池与污泥带式压滤机。本实用新型采用该系统,布设结构紧凑,且空间占用较小,能够实现对原清淤污水的良好脱水固化处理,且可有效节约能耗,保证泥浆脱水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泥浆脱水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总量也逐年加大,很多未经处理的废水、污水和污水中的淤泥直接排出,不但污染江河、地下水的水质和土壤,而且会大量传播病菌、有害物质和有害气体,以致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因此,用于清淤现场就地对泥浆进行脱水的方法越来越多,其中,带式压滤法作为一种连续式的过滤脱水方法,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不足,故需不断改进以适应实际需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实用,布设结构紧凑,且空间占用较小,能够实现对原清淤污水的良好脱水固化处理,且可有效节约能耗,保证泥浆脱水效率的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其中所述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包括可移动式承载平台、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沉淀部分和污泥浓缩压滤部分,所述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沉淀部分和污泥浓缩压滤部分依次左右相邻且连接布设于可移动式承载平台上,所述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与沉淀部分之间还连接一过渡水池;
所述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包括上下相邻布设的一级粗滤震筛和二级细滤震筛,所述一级粗滤震筛和二级细滤震筛通过安装架倾斜设置于可移动式承载平台上;
所述污泥浓缩压滤部分包括污泥浓缩池与污泥带式压滤机,所述污泥浓缩池与污泥带式压滤机前后相邻连接布设,所述污泥浓缩池连接沉淀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细滤震筛与沉淀部分之间还设置一泥渣输送带。
进一步地,所述一级粗滤震筛设置为转鼓式分离机,所述转鼓式分离机设置为包括旋转电机、螺旋输送轴、鼓形筛筐、卸渣槽、旋转齿耙和清渣齿板,所述旋转电机的电机轴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螺旋输送轴,所述鼓形筛筐固定于安装架上,且该鼓形筛筐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二级细滤震筛的进水口,所述卸渣槽的末端位于泥渣输送带的正上方,所述鼓形筛筐和卸渣槽均由外至内依次套设于螺旋输送轴的输入端上,且所述鼓形筛筐和卸渣槽之间设置旋转齿耙,所述旋转齿耙通过键连接固定于螺旋输送轴上,且该旋转齿耙的外壁与鼓形筛筐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清渣齿板设置于鼓形筛筐上,且该清渣齿板的下端穿过鼓形筛筐的顶壁。
进一步地,所述卸渣槽靠近泥浆输送带的一侧可倾斜固定泥渣导渣板一,所述泥渣导渣板一的末端位于泥渣输送带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二级细滤震筛设置为细筛分离机,所述细筛分离机设置为包括细格栅、摆动机构和导水槽,所述细格栅通过摆动机构倾斜设置于安装架上,所述细格栅的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一级粗滤震筛的出水口,且该细格栅的末端位于泥渣输送带的正上方,所述导水槽固定于细格栅的底部,且该导水槽的出水口位于过渡水池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摆动机构设置为包括主动锥齿轮、传动组件、几字形转轴、摆杆和弹性伸缩杆,所述主动锥齿轮键连接固定于一级粗滤震筛的动力输入端上,且该主动锥齿轮连接传动组件的输入端,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连接几字形转轴的一端,所述几字形转轴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设置于安装架上,且该几字形转轴的凸出部分套设摆杆的一端,所述摆杆的另一端连接细格栅,所述弹性伸缩杆的上端固定于细格栅的底部,且该弹性伸缩杆的下端固定于安装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细格栅的孔径小于鼓形筛筐的孔径,且该细格栅靠近泥浆输送带的一侧可倾斜固定泥渣导渣板二,所述泥渣导渣板二的末端位于泥渣输送带的正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部分设置为包括沉淀壳体、三组沉淀腔、进水总管路和进水分管路,所述沉淀壳体的内腔通过挡板划分为三组沉淀腔,三组所述沉淀腔的进水口连通进水分管路的出水端,且该三组沉淀腔的底部均设置污泥出口,所述污泥出口通过管路连接污泥浓缩池,所述进水总管路的进水端连通过渡水池的出水口,且该进水总管路上连通三组进水分管路的进水端。
进一步地,所述沉淀部分与污泥浓缩压滤部分之间还设置一絮凝剂加入部分,所述絮凝剂加入部分设置为包括絮凝剂存储罐和絮凝剂加入管路,所述絮凝剂存储罐通过絮凝剂加入管路连接沉淀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絮凝剂存储罐上还设置一絮凝剂辅助添加机构,所述絮凝剂辅助添加机构设置为包括支撑架、主动轴、主动齿轮、过渡齿轮、从动齿轮、连杆一、摆杆、滑块、连杆二、推动杆和推动板,所述支撑架设置于可移动式承载平台上,且该支撑架上设置絮凝剂存储罐,所述主动轴穿设于支撑架的立壁上,且该主动轴的输出端键连接固定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过渡齿轮与从动齿轮由下至上依次外啮合设置,所述过渡齿轮与从动齿轮均通过支撑轴设置于支撑架的立壁上,所述从动齿轮上固定连杆一的一端,所述连杆一的另一端连接摆杆的上端,所述摆杆的下端铰接于滑块上,所述滑块相配合滑动设置于支撑架的立壁上开设的滑槽中,且该滑块上连接连杆二的一端,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连接推动杆的上端,所述推动杆的下端穿过絮凝剂存储罐的罐盖,且该推动杆的下端连接推动板的上端,所述推动板的直径与絮凝剂存储罐的内径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的下方设置过渡水池。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通过将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沉淀部分和污泥浓缩压滤部分整合于可移动式承载平台上,布设结构紧凑,空间占用较小,且利用位差有效减少了能耗,可实现原清淤污水在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上杂物和污水的良好分离,且分离后的杂物被外运,而污水则经由过渡水池存放后被输送至沉淀部分进行水和污泥的沉淀分离,沉淀后的清水外排,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再处理后由污泥带式压滤机完成固液终端分离,污泥带式压滤机将污泥脱水后形成的滤饼外运处理,从而完成对泥浆的脱水固化。
(2)通过将过渡水池设置于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的下方,可使得完成杂物分离后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收集于过渡水池中,从而有效节约能耗。
(3)通过摆动机构带动细格栅摆动,以辅助经一级粗滤震筛分离后的污水落于细格栅中进行二级分离处理,从而再次将污水里的细小杂物与污水分离,使得过滤后的水落于导水槽中并被收集于过渡水池内,细格栅上表面的细小杂物则在其摆动过程中,筛选落入泥渣输送带上,以完成杂物的外运处理。
(4)通过旋转电机驱动螺旋输送轴的动力带动主动锥齿轮转动,从而进一步节约能源,避免再添加驱动机构造成的成本增多,由主动锥齿轮带动传动组件转动,进而使得几字形转轴旋转,在几字形转轴结构和弹性伸缩杆的配合下,带动细格栅摆动,以实现二级细滤震筛对杂物和污水的二级过滤性能。
(5)通过三组沉淀腔的结构设计,能够将沉淀前对过渡水池中污水的收集、沉淀中污水内水和泥的分离、以及沉淀后清水外排污泥进入下一工序三个步骤进行划分,以充分保证沉淀部分对污水的高效沉淀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省略了各部分之间的具体管路连接)。
图2是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安装架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一级粗滤震筛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中二级细滤震筛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二级细滤震筛部分具有泥渣导渣板二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絮凝剂存储罐与絮凝剂辅助添加机构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的主视结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图8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弹性伸缩杆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可移动式承载平台10,沉淀部分20,沉淀壳体201,沉淀腔202,进水总管路203,进水分管路204,污泥出口205,过渡水池30,一级粗滤震筛40,旋转电机401,螺旋输送轴402,鼓形筛筐403,卸渣槽404,旋转齿耙405,清渣齿板406,二级细滤震筛50,泥渣输送带501,细格栅502,导水槽503,主动锥齿轮504,传动组件505,几字形转轴506,摆杆507,弹性伸缩杆508,安装架60,污泥浓缩池70,污泥带式压滤机80,絮凝剂加入部分90,絮凝剂存储罐901,支撑架902,主动轴903,主动齿轮904,过渡齿轮905,从动齿轮906,推动杆907,推动板90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图4所示,一种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包括可移动式承载平台10、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沉淀部分20和污泥浓缩压滤部分,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沉淀部分20和污泥浓缩压滤部分依次左右相邻且连接布设于可移动式承载平台10上,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与沉淀部分20之间还连接一过渡水池30;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包括上下相邻布设的一级粗滤震筛40和二级细滤震筛50,一级粗滤震筛40和二级细滤震筛50通过安装架60倾斜设置于可移动式承载平台10上;污泥浓缩压滤部分包括污泥浓缩池70与污泥带式压滤机80,污泥浓缩池70与污泥带式压滤机80前后相邻连接布设,污泥浓缩池70连接沉淀部分20,通过将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沉淀部分20和污泥浓缩压滤部分整合于可移动式承载平台10上,布设结构紧凑,空间占用较小,且利用位差有效减少了能耗,可实现原清淤污水在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上杂物和污水的良好分离,且分离后的杂物被外运,而污水则经由过渡水池30存放后被输送至沉淀部分20进行水和污泥的沉淀分离,沉淀后的清水外排,污泥进入污泥浓缩池70再处理后由污泥带式压滤机80完成固液终端分离,污泥带式压滤机80将污泥脱水后形成的滤饼外运处理,从而完成对泥浆的脱水固化。
具体地,可移动式承载平台10可设置为平板卡车、厢式货车或者其它能够将该泥浆脱水固化系统整合至其上的可移动式平台,其中,平板卡车、厢式货车或者其它能够将该泥浆脱水固化系统整合至其上的可移动式平台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均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安装架60、沉淀部分20和污泥浓缩压滤部分的底部均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于可移动式承载平台10上;污泥浓缩池70与污泥带式压滤机80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及两者之间的具体连接结构均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进一步地,二级细滤震筛50与沉淀部分20之间还设置一泥渣输送带501,通过泥渣输送带501将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排出的杂物进行方便转移。
具体地,泥渣输送带501的底部支撑架902通过螺栓固定于可移动式承载平台10上,泥渣输送带501设置为皮带输送机,其中,皮带输送机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且该泥渣输送带501的顶部两侧相对应设置倾斜挡板,倾斜挡板用于辅助杂物在泥渣输送带501上的良好转运,以避免杂物转运过程中的掉落。
进一步地,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的下方设置过渡水池30,通过将过渡水池30设置于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的下方,可使得完成杂物分离后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收集于过渡水池30中,从而有效节约能耗。
具体地,过渡水池30设置于二级细滤震筛50的出水口下方,过渡水池30的具体结构及其工作原理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且该过渡水池30的出水口通过管路和抽水泵的配合连接沉淀部分20的进水总管路203,其中,过渡水池30与管路的连接、管路与抽水泵的连接以及抽水泵与进水总管路203的连接均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另外,抽水泵的具体规格型号需根据该泥浆脱水固化系统的实际规模等参数选型确定,且其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二
如图3、图5和图11所示,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一级粗滤震筛40设置为转鼓式分离机,转鼓式分离机设置为包括旋转电机401、螺旋输送轴402、鼓形筛筐403、卸渣槽404、旋转齿耙405和清渣齿板406,旋转电机401的电机轴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螺旋输送轴402,鼓形筛筐403固定于安装架60上,且该鼓形筛筐403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二级细滤震筛50的进水口,卸渣槽404的末端位于泥渣输送带501的正上方,鼓形筛筐403和卸渣槽404均由外至内依次套设于螺旋输送轴402的输入端上,且鼓形筛筐403和卸渣槽404之间设置旋转齿耙405,旋转齿耙405通过键连接固定于螺旋输送轴402上,且该旋转齿耙405的外壁与鼓形筛筐403的内壁相接触,清渣齿板406设置于鼓形筛筐403上,且该清渣齿板406的下端穿过鼓形筛筐403的顶壁,通过旋转电机401、螺旋输送轴402、鼓形筛筐403、卸渣槽404、旋转齿耙405和清渣齿板406的配合,将原清淤污水进行初步杂物与污水分离处理,该过程中,污水由鼓形筛筐403底部排出,粘附于其内壁上的杂物则被旋转齿耙405进行刮除,并由其顶部的清渣齿板406与旋转齿耙405相互作用,使得旋转齿耙405上刮除的杂物落于卸渣槽404中,在卸渣槽404内螺旋输送轴402的作用下将杂物带出落于泥渣输送带501上,以完成原清淤污水的初步处理。
具体地,转鼓式分离机的具体结构及工作原理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即其旋转电机401、螺旋输送轴402、鼓形筛筐403、卸渣槽404、旋转齿耙405和清渣齿板406均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中转鼓式分离机的各零部件,且该转鼓式分离机的具体型号规格等需根据泥浆脱水固化系统实际规模等参数选型确定,故不再详细赘述;螺旋输送轴402的输出端通过轴承支撑于鼓形筛筐403与卸渣槽404中;鼓形筛筐403的进水口通过管路和抽水泵相配合连接待处理原清淤污水,其进水口与管路的具体连接、管路与抽水泵的连接均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清渣齿板406与旋转齿耙405相啮合,清渣齿板406通过弹性伸缩杆508和支撑座支撑于鼓形筛筐403上,弹性伸缩杆508的顶端固定于支撑座上,且该弹性伸缩杆508的底端固定于清渣齿板406的顶部,其中,弹性伸缩杆508可设置为由套筒、弹簧和插杆组成,即套筒固定于支撑座上,且套筒的内腔连接弹簧的一端,弹簧套设于插杆上,且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插杆上,插杆相配合插设于套筒中,且插杆的末端固定连接清渣齿板406的顶部。
进一步地,卸渣槽404靠近泥浆输送带的一侧可倾斜固定泥渣导渣板一,泥渣导渣板一的末端位于泥渣输送带501的正上方,通过泥渣导渣板一的设置,方便了卸渣槽404中杂物卸落于泥渣输送带501上。
具体地,泥渣导渣板一可焊接固定于卸渣槽404的末端。
实施例三
如图3、图6、图7和图11所示,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二级细滤震筛50设置为细筛分离机,细筛分离机设置为包括细格栅502、摆动机构和导水槽503,细格栅502通过摆动机构倾斜设置于安装架60上,细格栅502通过管路连通一级粗滤震筛40的出水口,且该细格栅502的末端位于泥渣输送带501的正上方,导水槽503固定于细格栅502的底部,且该导水槽503的出水口位于过渡水池30的正上方,通过摆动机构带动细格栅502摆动,以辅助经一级粗滤震筛40分离后的污水落于细格栅502中进行二级分离处理,从而再次将污水里的细小杂物与污水分离,使得过滤后的水落于导水槽503中并被收集于过渡水池30内,细格栅502上表面的细小杂物则在其摆动过程中,筛选落入泥渣输送带501上,以完成杂物的外运处理。
具体地,细格栅502的顶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一盖板,盖板上设置进水口,进水口通过管路连通鼓形筛筐403的出水口,细格栅502呈簸箕状结构,即其由底部细格栅502板和三组相互垂直的竖直壁组成,底部细格栅502板远离泥渣输送带501的一侧设置一竖直侧壁,且其前后两侧相对应设置两竖直壁;导水槽503设置为呈倒梯形槽结构,且导水槽503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底部细格栅502板的底表面。
进一步地,摆动机构设置为包括主动锥齿轮504、传动组件505、几字形转轴506、摆杆507和弹性伸缩杆508,主动锥齿轮504键连接固定于一级粗滤震筛40的动力输入端上,且该主动锥齿轮504连接传动组件505的输入端,传动组件505的输出端连接几字形转轴506的一端,几字形转轴506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设置于安装架60上,且该几字形转轴506的凸出部分套设摆杆507的一端,摆杆507的另一端连接细格栅502,弹性伸缩杆508的上端固定于细格栅502的底部,且该弹性伸缩杆508的下端固定于安装架60上,通过旋转电机401驱动螺旋输送轴402的动力带动主动锥齿轮504转动,从而进一步节约能源,避免再添加驱动机构造成的成本增多,由主动锥齿轮504带动传动组件505转动,进而使得几字形转轴506旋转,在几字形转轴506结构和弹性伸缩杆508的配合下,带动细格栅502摆动,以实现二级细滤震筛50对杂物和污水的二级过滤性能。
具体地,主动锥齿轮504键连接固定于螺旋输送轴402的输入端上;安装架60上穿设几字形转轴506的通孔中相配合设置轴承,从而使得几字形转轴506穿过轴承,以保证几字形转轴506的良好转动,降低摩擦力对其转动的影响;
传动组件505可设置为包括从动锥齿轮、主动皮带轮和从动皮带轮,从动锥齿轮与主动皮带轮通过一旋转轴设置于安装架60上,即从动锥齿轮与主动皮带轮通过键连接固定于旋转轴上,而旋转轴活动穿设于安装架60上,从动锥齿轮与主动锥齿轮504相外啮合,主动皮带轮通过皮带连接从动皮带轮,从动皮带轮通过键连接固定于几字形转轴506的一端;
摆杆507的一端可套设固定于几字形转轴506的凸出部分;弹性伸缩杆508可设置为由套筒、弹簧和插杆组成,即套筒固定于安装架60上,且套筒的内腔底壁上连接弹簧的一端,弹簧套设于插杆上,且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插杆上,插杆相配合插设于套筒中,且插杆的末端固定连接底部细格栅502板的底表面,弹性伸缩杆508可设置为两对,其中一对弹性伸缩杆508的自然伸长长度高于另一对弹性伸缩杆508的自然伸长长度,两者中自然伸长长度高者位于远离泥渣输送带501的一侧,弹性伸缩杆508既能使得细格栅502停止摆动时向泥渣输送带501一侧倾斜,又能保证细格栅502上下直线良好摆动。
进一步地,细格栅502的孔径小于鼓形筛筐403的孔径,且该细格栅502靠近泥浆输送带的一侧可倾斜固定泥渣导渣板二,泥渣导渣板二的末端位于泥渣输送带501的正上方,通过泥渣导渣板二可进一步方便细格栅502中细小杂物下落于泥渣输送带501上,实现对细小杂物的外运处理。
具体地,底部细格栅502板靠近泥渣输送带501的一侧的底部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固定泥渣导渣板二,泥渣导渣板二向泥渣输送带501一侧倾斜。
实施例四
如图1和图2所示,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沉淀部分20设置为包括沉淀壳体201、三组沉淀腔202、进水总管路203和进水分管路204,沉淀壳体201的内腔通过挡板划分为三组沉淀腔202,三组沉淀腔202的进水口连通进水分管路204的出水端,且该三组沉淀腔202的底部均设置污泥出口205,污泥出口205通过管路连接污泥浓缩池70,进水总管路203的进水端连通过渡水池30的出水口,且该进水总管路203上连通三组进水分管路204的进水端,通过三组沉淀腔202的结构设计,能够将沉淀前对过渡水池30中污水的收集、沉淀中污水内水和泥的分离、以及沉淀后清水外排污泥进入下一工序三个步骤进行划分,以充分保证沉淀部分20对污水的高效沉淀处理,提高污水处理效率。
具体地,三组沉淀腔202的进水口与进水分管路204的具体连接结构、污泥出口205与污泥浓缩池70的具体连接结构、进水总管路203的进水端与过渡水池30的具体连接结构、以及进水总管路203与三组进水分管路204的具体连接结构均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三组沉淀腔202均可具有沉淀前对过渡水池30中污水的收集、沉淀中污水内水和泥的分离、以及沉淀后清水外排污泥进入下一工序的作用,故三组沉淀腔202相互配合,在同一时间段内分别承担不同的作用,以实现沉淀部分20对污水的连续高效处理;三组沉淀腔202还均连接一排水管路,其具体的连接结构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由排水管路和抽水泵(本领域现有技术)的配合,实现对三组沉淀腔202中沉淀后清水的排出。
实施例五
如图1、图2、图8、图9和图10所示,与实施例一至实施例四的区别在于,进一步地,沉淀部分20与污泥浓缩压滤部分之间还设置一絮凝剂加入部分90,絮凝剂加入部分90设置为包括絮凝剂存储罐901和絮凝剂加入管路,絮凝剂存储罐901通过絮凝剂加入管路连接沉淀部分20,通过絮凝剂加入部分90的辅助,可进一步提高沉淀部分20中沉淀腔202内水和泥的分离效率,保证该泥浆脱水系统的高效工作。
具体地,絮凝剂存储罐901的具体结构、絮凝剂存储罐901与絮凝剂加入管路的具体连接结构均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絮凝剂存储罐901通过絮凝剂加入管路连通三组沉淀腔202;絮凝剂存储罐901底壁上设置出料口,且该絮凝剂存储罐901侧壁上设置进料口,出料口和进料口上均设置阀门。
进一步地,絮凝剂存储罐901上还设置一絮凝剂辅助添加机构,絮凝剂辅助添加机构设置为包括支撑架902、主动轴903、主动齿轮904、过渡齿轮905、从动齿轮906、连杆一、摆杆507、滑块、连杆二、推动杆907和推动板908,支撑架902设置于可移动式承载平台10上,且该支撑架902上设置絮凝剂存储罐901,主动轴903穿设于支撑架902的立壁上,主动轴903的输出端键连接固定主动齿轮904,主动齿轮904、过渡齿轮905与从动齿轮906由下至上依次外啮合设置,过渡齿轮905与从动齿轮906均通过支撑轴设置于支撑架902的立壁上,从动齿轮906上固定连杆一的一端,连杆一的另一端连接摆杆507的上端,摆杆507的下端铰接于滑块上,滑块相配合滑动设置于支撑架902的立壁上开设的滑槽中,且该滑块上连接连杆二的一端,连杆二的另一端连接推动杆907的上端,推动杆907的下端穿过絮凝剂存储罐901的罐盖,且该推动杆907的下端连接推动板908的上端,推动板908的直径与絮凝剂存储罐901的内径相同,通过絮凝剂辅助添加机构的结构设计,能够实现絮凝剂存储罐901中絮凝剂的方便进出料,在保证絮凝剂的存储的同时,使得沉淀腔202中絮凝剂的添加更加顺畅。
具体地,絮凝剂辅助添加机构还可设计为其他类型的将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的结构;支撑架902通过螺栓固定于可移动式承载平台10上,且该支撑架902上可卡设絮凝剂存储罐901,即支撑架902上可开设一凹槽,絮凝剂存储罐901放置于该凹槽中,或者支持架上通过螺栓连接固定一夹紧机构,该夹紧机构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用于辅助夹紧的装置,如本领域现有技术中的夹紧机构即可;主动轴903上可通过联轴器连接一驱动电机,以带动主动轴903转动,从而实现推动板908的直线升降,使得絮凝剂被吸入絮凝剂存储罐901内,或者保证絮凝剂由絮凝剂存储罐901内被压出,以方便絮凝剂向沉淀腔202内的投料,另外,主动轴903还可设计为手动驱动转动,进一步节约能源。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方便实用,布设结构紧凑,且空间占用较小,能够实现对原清淤污水的良好脱水固化处理,且可有效节约能耗,保证泥浆脱水效率。该泥浆脱水固化系统的工作过程如下:
1、泥浆脱水固化系统布设工序:将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通过安装架60固定于可移动式承载平台10上,使得过渡水池30固定于二级细滤震筛50的出水口下方,且位于可移动式承载平台10上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的后方,以充分利用空间,再将泥渣输送带501、沉淀部分20、絮凝剂加入部分90和污泥浓缩压滤部分依次布设固定于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的旁侧,保证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排出的杂物正好落于泥渣输送带501上、过渡水池30通过管路和抽水泵的配合连接沉淀部分20的进水总管路203、沉淀腔202底部的污泥出口205通过管路连接污泥浓缩池70、絮凝剂存储罐901通过絮凝剂加入管路连接沉淀部分20、以及污泥浓缩池70通过管路和抽水泵的配合连接污泥带式压滤机80,从而实现整个泥浆脱水固化系统在可移动式承载平台10上的连接布设,以方便其转运至原清淤污水处理处进行泥浆脱水固化;
2、一级粗滤震筛40过滤工序:通过管路和抽水泵的配合将原清淤污水进入鼓形筛筐403的进水口处(即管路的一端插入原清淤污水中,管路的另一端连接抽水泵的进水口,抽水泵的出水口连接鼓形筛筐403的进水口,该连接方式为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启动旋转电机401工作,使得螺旋输送轴402与旋转齿耙405同步转动,则原清淤污水被鼓形筛筐403过滤,由转鼓式分离机中的出水口中流出至其下方二级细滤震筛50中的细格栅502上,而粗滤后的杂物被截留在鼓形筛筐403内壁面上,旋转齿耙405将粗滤后的杂物扒集至鼓形筛筐403顶点处,开始卸渣(粗滤后的杂物在自重作用下下坠至卸渣槽404中),且其顶部的清渣齿板406把粘附在旋转齿耙405上的杂物刮除,使其一同卸入卸渣槽404中,而落于卸渣槽404内粗滤后的杂物则在螺旋输送轴402的作用下,被连续带离至卸渣槽404的末端,最终在泥渣导渣板一的辅助下,落于泥渣输送带501上实现外运处理;
3、二级细滤震筛50过滤工序:上述步骤2中,落于细格栅502上的污水被再次进行细小杂物与污水的分离处理,分离后的污水由细格栅502落于导水槽503中,并从其出水口排出至过渡水池30内,细小杂物则在细格栅502的摆动过程中,在泥渣导渣板一的辅助下抖落至泥渣输送带501上实现外运处理,该过程中,由于主动锥齿轮504键连接固定于螺旋输送轴402的输入端上,故在旋转电机401驱动螺旋输送轴402转动的同时,带动传动组件505转动,进而使得几字形转轴506旋转,在几字形转轴506结构和弹性伸缩杆508的配合下,带动细格栅502摆动,以实现二级细滤震筛50对杂物和污水的二级过滤性能;
4、沉淀部分20污水沉淀工序:
(1)三组沉淀腔202依次为沉淀腔202一、沉淀腔202二和沉淀腔202三,打开进水总管路203和沉淀腔202一上进水分管路204的阀门,使得过渡水池30中的污水进入其腔内;
(2)待沉淀腔202一内的污水达到其水位高度时(可在沉淀腔202内设置水位传感器,该水位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赘述),关闭其进水分管路204上的阀门,并在沉淀腔202一内由絮凝剂存储罐901通过絮凝剂加入管路加入定量絮凝剂静置,同时打开沉淀腔202二上进水分管路204上的阀门,使得过渡水池30中的污水继续进入相应的沉淀腔202内;
(3)直至沉淀腔202二内灌注满污水,关闭阀门,同样的,由絮凝剂存储罐901通过絮凝剂加入管路在其腔内加入定量絮凝剂静置,并打开沉淀腔202三上进水分管路204上的阀门,使得过渡水池30中的污水由该组进水分管路204进入相应的沉淀腔202内;
(4)上述步骤(3)时,沉淀腔202一内的污水已在絮凝剂的作用下实现了水和泥的分离,则可打开沉淀腔202一上排水口处的阀门,由排水管路和抽水泵将其内沉淀后的清水排出,关闭其排水口的阀门,打开其底部污泥出口205的阀门,使得其内的污泥被外部连接的泵体(本领域现有技术)抽送至污泥浓缩池70,待沉淀腔202一内的污泥排净后,关闭污泥出口205的阀门,打开其连接的进水分管路204上的阀门,以进行沉淀腔202一内污水的下一次沉淀处理过程;
(5)完成上述步骤(4)后,关闭沉淀腔202三上进水分管路204的阀门,由絮凝剂存储罐901通过絮凝剂加入管路在其腔内加入定量絮凝剂静置,再打开沉淀腔202二上排水口处的阀门,由排水管路和抽水泵将其内沉淀后的清水排出,关闭其排水口的阀门,打开其底部污泥出口205的阀门,使得其内的污泥被外部连接的泵体(本领域现有技术)抽送至污泥浓缩池70,待沉淀腔202二内的污泥排净后,关闭污泥出口205的阀门,打开其连接的进水分管路204上的阀门,以进行沉淀腔202二内污水的下一次沉淀处理过程;
(6)对沉淀腔202一进行上述步骤(2)和步骤(4)的操作,再打开沉淀腔202三上排水口处的阀门,由排水管路和抽水泵将其内沉淀后的清水排出,关闭其排水口的阀门,打开其底部污泥出口205的阀门,使得其内的污泥被外部连接的泵体(本领域现有技术)抽送至污泥浓缩池70,待沉淀腔202三内的污泥排净后,关闭污泥出口205的阀门,打开其连接的进水分管路204上的阀门,以进行沉淀腔202三内污水的下一次沉淀处理过程;
(7)对沉淀腔202二进行上述步骤(3)和步骤(5)的操作,沉淀腔202三进行上述步骤(5)和(6)的操作,从而完成沉淀部分20中三组沉淀腔202内污水的连续高效处理;
5、絮凝剂加入部分90加药工序:上述步骤4中,絮凝剂存储罐901中的进出料过程为,可手动转动主动轴903,在主动轴903、主动齿轮904、过渡齿轮905、从动齿轮906、连杆一、摆杆507、滑块和连杆二结构的配合下(其工作原理类似于曲柄滑块机构),使得推动杆907带着推动板908在絮凝剂存储罐901内直线升降(在推动板908上升时,由于其罐内压强低于外界压力,则待存储絮凝剂可被压入罐内;在推动板908下降时,罐内下部分的压力高于外界压力,絮凝剂则由出料口被压出罐体内腔),从而实现絮凝剂加入部分90的储料及加药过程;
6、污泥浓缩池70处理工序: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中的污泥浓缩池70及其工作原理,对由沉淀腔202内进入其中的污泥进行处理,处理完后的污泥再在管路和抽水泵的配合下,将污泥运送至污泥带式压滤机80;
7、污泥带式压滤机80处理工序:污泥带式压滤机80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中的带式压滤机,将进入其中的污泥进行脱水处理,最后使得脱水后形成的泥饼被外运,从而完成对泥浆的脱水固化;
8、重复上述步骤1-7,即可实现该泥浆脱水系统在不同可移动式承载平台10上的泥浆脱水固化处理,重复上述步骤2-7,即可实现该泥浆脱水系统在不同原清淤污水处理处的泥浆脱水固化。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包括可移动式承载平台(10)、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沉淀部分(20)和污泥浓缩压滤部分,所述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沉淀部分(20)和污泥浓缩压滤部分依次左右相邻且连接布设于可移动式承载平台(10)上,所述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与沉淀部分(20)之间还连接一过渡水池(30);
所述两级泥浆水分离部分包括上下相邻布设的一级粗滤震筛(40)和二级细滤震筛(50),所述一级粗滤震筛(40)和二级细滤震筛(50)通过安装架(60)倾斜设置于可移动式承载平台(10)上;
所述污泥浓缩压滤部分包括污泥浓缩池(70)与污泥带式压滤机(80),所述污泥浓缩池(70)与污泥带式压滤机(80)前后相邻连接布设,所述污泥浓缩池(70)连接沉淀部分(2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细滤震筛(50)与沉淀部分(20)之间还设置一泥渣输送带(50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粗滤震筛(40)设置为转鼓式分离机,所述转鼓式分离机设置为包括旋转电机(401)、螺旋输送轴(402)、鼓形筛筐(403)、卸渣槽(404)、旋转齿耙(405)和清渣齿板(406),所述旋转电机(401)的电机轴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连接螺旋输送轴(402),所述鼓形筛筐(403)固定于安装架(60)上,且该鼓形筛筐(403)的出水口通过管路连通二级细滤震筛(50)的进水口,所述卸渣槽(404)的末端位于泥渣输送带(501)的正上方,所述鼓形筛筐(403)和卸渣槽(404)均由外至内依次套设于螺旋输送轴(402)的输入端上,且所述鼓形筛筐(403)和卸渣槽(404)之间设置旋转齿耙(405),所述旋转齿耙(405)通过键连接固定于螺旋输送轴(402)上,且该旋转齿耙(405)的外壁与鼓形筛筐(403)的内壁相接触,所述清渣齿板(406)设置于鼓形筛筐(403)上,且该清渣齿板(406)的下端穿过鼓形筛筐(403)的顶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细滤震筛(50)设置为细筛分离机,所述细筛分离机设置为包括细格栅(502)、摆动机构和导水槽(503),所述细格栅(502)通过摆动机构倾斜设置于安装架(60)上,所述细格栅(502)通过管路连通一级粗滤震筛(40)的出水口,且该细格栅(502)的末端位于泥渣输送带(501)的正上方,所述导水槽(503)固定于细格栅(502)的底部,且该导水槽(503)的出水口位于过渡水池(30)的正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机构设置为包括主动锥齿轮(504)、传动组件(505)、几字形转轴(506)、摆杆(507)和弹性伸缩杆(508),所述主动锥齿轮(504)键连接固定于一级粗滤震筛(40)的动力输入端上,且该主动锥齿轮(504)连接传动组件(505)的输入端,所述传动组件(505)的输出端连接几字形转轴(506)的一端,所述几字形转轴(506)的两端均通过轴承设置于安装架(60)上,且该几字形转轴(506)的凸出部分套设摆杆(507)的一端,所述摆杆(507)的另一端连接细格栅(502),所述弹性伸缩杆(508)的上端固定于细格栅(502)的底部,且该弹性伸缩杆(508)的下端固定于安装架(60)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部分(20)设置为包括沉淀壳体(201)、三组沉淀腔(202)、进水总管路(203)和进水分管路(204),所述沉淀壳体(201)的内腔通过挡板划分为三组沉淀腔(202),三组所述沉淀腔(202)的进水口连通进水分管路(204)的出水端,且该三组沉淀腔(202)的底部均设置污泥出口(205),所述污泥出口(205)通过管路连接污泥浓缩池(70),所述进水总管路(203)的进水端连通过渡水池(30)的出水口,且该进水总管路(203)上连通三组进水分管路(204)的进水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部分(20)与污泥浓缩压滤部分之间还设置一絮凝剂加入部分(90),所述絮凝剂加入部分(90)设置为包括絮凝剂存储罐(901)和絮凝剂加入管路,所述絮凝剂存储罐(901)通过絮凝剂加入管路连接沉淀部分(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絮凝剂存储罐(901)上还设置一絮凝剂辅助添加机构,所述絮凝剂辅助添加机构设置为包括支撑架(902)、主动轴(903)、主动齿轮(904)、过渡齿轮(905)、从动齿轮(906)、连杆一、摆杆(507)、滑块、连杆二、推动杆(907)和推动板(908),所述支撑架(902)设置于可移动式承载平台(10)上,且该支撑架(902)上设置絮凝剂存储罐(901),所述主动轴(903)穿设于支撑架(902)的立壁上,且该主动轴(903)的输出端键连接固定主动齿轮(904),所述主动齿轮(904)、过渡齿轮(905)与从动齿轮(906)由下至上依次外啮合设置,所述过渡齿轮(905)与从动齿轮(906)均通过支撑轴设置于支撑架(902)的立壁上,所述从动齿轮(906)上固定连杆一的一端,所述连杆一的另一端连接摆杆(507)的上端,所述摆杆(507)的下端铰接于滑块上,所述滑块相配合滑动设置于支撑架(902)的立壁上开设的滑槽中,且该滑块上连接连杆二的一端,所述连杆二的另一端连接推动杆(907)的上端,所述推动杆(907)的下端穿过絮凝剂存储罐(901)的罐盖,且该推动杆(907)的下端连接推动板(908)的上端,所述推动板(908)的直径与絮凝剂存储罐(901)的内径相同。
CN201821573306.6U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9953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73306.6U CN208995365U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73306.6U CN208995365U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95365U true CN208995365U (zh) 2019-06-18

Family

ID=668009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73306.6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995365U (zh) 2018-09-26 2018-09-26 一种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9536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0152A (zh) * 2018-09-26 2018-12-18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20152A (zh) * 2018-09-26 2018-12-18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
CN109020152B (zh) * 2018-09-26 2023-09-22 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 一种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20152A (zh) 一种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
CN103739185B (zh) 排水设施的污泥污水处理系统
CN110104927A (zh) 一种河道污泥多级回收处理装置
CN105421318A (zh) 一种浮萍收集压缩遥控风扇艇及其使用方法
CN210658284U (zh) 一种水面垃圾打捞设备
CN106830609A (zh) 城市管网污泥减量化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08995365U (zh) 一种移动式泥浆脱水固化系统
CN205188921U (zh) 一种浮萍收集压缩遥控风扇艇
CN110627243A (zh) 一种具有隔油沉砂功能的多级拦截螺旋压榨机
CN208120958U (zh) 一种环保型河道底泥脱水干化船
CN208500717U (zh) 一种综合垃圾处理中转站
CN218046819U (zh) 一种生物废水处理装置
CN207913299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沉淀池的真空清淤装置
CN203752972U (zh) 移动式污泥污水处理设备
CN216918837U (zh) 全自动一体化净水处理装置
CN211999086U (zh) 一种具有隔油沉砂功能的多级拦截螺旋压榨机
CN212532504U (zh) 一种具有废料回收功能的陶瓷生产用废水处理设备
CN209286840U (zh) 一种污水池利用固体打捞粉碎一体装置
CN210620448U (zh) 污水处理设备
CN208136061U (zh) 一种污水处理厂污泥压滤装置
CN207102087U (zh) 一种具有自动清洗功能的水力筛
CN206428140U (zh) 城市管网污泥减量化处理装置
CN218709831U (zh) 一种水利施工用快速沉淀装置
CN211261589U (zh) 一种石油焦脱水仓
CN216837583U (zh) 河道底泥再回收利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922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