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92642U - 一种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92642U
CN208992642U CN201821641770.4U CN201821641770U CN208992642U CN 208992642 U CN208992642 U CN 208992642U CN 201821641770 U CN201821641770 U CN 201821641770U CN 208992642 U CN208992642 U CN 2089926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ding rod
connecting rod
fixed
rod
co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4177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海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182164177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926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92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926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握杆、第三握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二磁环、固定杆、软套、第一转轴和软塞,所述第一握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握杆,所述第二握杆远离第一握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扳手,所述第三握杆设置于第一握杆远离第二握杆的一端,所述第三握杆远离第一握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扳手,其中,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于第一握杆靠近第三握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贯穿于固定套环的内部。该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通过外侧的软套上的凹槽可以增加人手与该装置的接触面积,这样就可以增加摩擦力,起到防滑的作用,且该装置的软塞可以在悬挂该装置的时候起到防滑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维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的日常使用过程中,偶尔会需要对机械进行维修和维护,在对机械进行维修和维护的时候会使用到一种辅助装置,该辅助装置多为一种扳手。
扳手是一种常用的安装与拆卸工具,是利用杠杆原理拧转螺栓、螺钉、螺母和其他螺纹紧持螺栓或螺母的开口或套孔固件的手工工具,扳手通常用碳素或合金材料的结构钢制造。
但市场上大多数的维修扳手功能单一,结构简单,在使用和放置的时候没有防滑的功能,容易掉落造成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维修扳手功能单一,结构简单,在使用和放置的时候没有防滑的功能,容易掉落造成损坏的问题。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握杆、第三握杆、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第二磁环、固定杆、软套、第一转轴和软塞,所述第一握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握杆,所述第二握杆远离第一握杆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扳手,所述第三握杆设置于第一握杆远离第二握杆的一端,所述第三握杆远离第一握杆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扳手,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于第一握杆靠近第三握杆,所述第一连接杆贯穿于固定套环的内部,且固定套环设置于第一连接杆靠近第一握杆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于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一握杆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远离第一握杆的一侧镶嵌有第一磁环,所述第一磁环靠近第三握杆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所述第二磁环设置于固定块靠近第一磁环的一侧,所述固定杆固定于固定块靠近第三握杆的两端,所述固定杆远离固定块的一侧设置有螺丝刀;
所述软套设置于第一握杆的外侧,所述第一转轴设置于第一扳手远离第二握杆的一侧,所述软塞设置于第一扳手的一侧,且软塞所在的平面与第二握杆所在的平面相垂直,所述软塞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扳手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分为两个部分去,且一部分第一连接杆固定于第一握杆上,一部分第一连接杆固定于第三握杆的一侧,并且第一连接杆与固定套环的连接处为螺纹结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磁环为圆环形结构,且第一磁环为吸铁石材质,并且第一磁环的面积与第二磁环的面积相一致。
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剖面为六边形结构,且固定杆的外形尺寸与第二连接杆内侧的凹槽形状尺寸相吻合。
优选的,所述软套为橡胶材质,且软套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圆弧形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软塞的外侧形状剖面为六边形,且软塞的内侧剖面为圆形,并且软塞的外形尺寸与第一扳手内侧形状尺寸相吻合,而且软塞通过第一转轴与第一扳手旋转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
1.通过外侧的软套上的凹槽可以增加人手与该装置的接触面积,这样就可以增加摩擦力,起到防滑的作用,且该装置的软塞可以在悬挂该装置的时候起到防滑的作用;
2.通过旋转固定套环在第一连接杆上向第三握杆移动,这样就可以将第三握杆从第一握杆上拆卸下来,这样就可以使用该装置内部的螺丝刀;
3.通过拔动可以让第一固定块与第二连接杆分离开,然后旋转掉头,将另一侧的固定杆与第二连接杆连接,这样就可以方便的更换螺丝刀的型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握杆,2、第二握杆,3、第一扳手,4、第三握杆,5、第二扳手,6、第一连接杆,7、固定套环,8、第二连接杆,9、第一磁环,10、固定块,11、第二磁环,12、固定杆,13、螺丝刀,14、软套,15、第一转轴,16、软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握杆1、第二握杆2、第一扳手3、第三握杆4、第二扳手5、第一连接杆6、固定套环7、第二连接杆8、第一磁环9、固定块 10、第二磁环11、固定杆12、螺丝刀13、软套14、第一转轴15和软塞16,所述第一握杆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握杆2,所述第二握杆2远离第一握杆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扳手3,所述第三握杆4设置于第一握杆1远离第二握杆2的一端,所述第三握杆4远离第一握杆1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扳手5,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杆6固定于第一握杆1靠近第三握杆4,所述第一连接杆6 贯穿于固定套环7的内部,且固定套环7设置于第一连接杆6靠近第一握杆1 的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杆6分为两个部分去,且一部分第一连接杆6固定于第一握杆1上,一部分第一连接杆6固定于第三握杆4的一侧,并且第一连接杆6与固定套环7的连接处为螺纹结构,这样通过旋转固定套环7,让固定套环7移动到第一连接杆6的连接处,这样就可以方便的对第一连接杆6进行固定,所述第二连接杆8固定于第一连接杆6远离第一握杆1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8远离第一握杆1的一侧镶嵌有第一磁环9,所述第一磁环9为圆环形结构,且第一磁环9为吸铁石材质,并且第一磁环9的面积与第二磁环11的面积相一致,通过第一磁环9与第二磁环11相互吸引,可以让固定块10与第二连接杆8之间连接的更加牢固,避免了固定块10的移动掉落,所述第一磁环9靠近第三握杆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10,所述第二磁环11设置于固定块10靠近第一磁环9的一侧,所述固定杆12固定于固定块10靠近第三握杆4的两端,所述固定杆12的剖面为六边形结构,且固定杆12的外形尺寸与第二连接杆8内侧的凹槽形状尺寸相吻合,这样可以在使用螺丝刀 13的时候,让螺丝刀13得到更好的固定,避免了螺丝刀13自身旋转打滑,所述固定杆12远离固定块10的一侧设置有螺丝刀13;
所述软套14设置于第一握杆1的外侧,所述软套14为橡胶材质,且软套14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圆弧形的凹槽,通过软套14表面的凹槽可以增加该装置与人手的接触面积,这样就增加了人手与该装置的摩擦力,从而起到防滑的作用,所述第一转轴15设置于第一扳手3远离第二握杆2的一侧,所述软塞16设置于第一扳手3的一侧,且软塞16所在的平面与第二握杆2所在的平面相垂直,所述软塞16的外侧形状剖面为六边形,且软塞16的内侧剖面为圆形,并且软塞16的外形尺寸与第一扳手3内侧形状尺寸相吻合,而且软塞16通过第一转轴15与第一扳手3旋转连接,通过软塞16悬挂该装置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避免了该装置在悬挂的时候滑动掉落造成损坏,所述软塞16通过第一转轴15与第一扳手3相连接。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时,首先将该装置固定在所需要的地方,在使用的时候通过旋转固定套环7,在固定套环7 旋转的时候会通过与第一连接杆6连接的螺纹结构向第三握杆4移动,这样就会让固定套环7移开第一连接杆6连接的位置,这样就让第一连接杆6之间分离开来,这样就可以将第三握杆4从第一握杆1上拆卸下来,这样就可以使用该装置内部的螺丝刀13,螺丝刀13固定在的固定块10通过第二磁环11与第一磁环9的吸力固定在第二连接杆8的上方,在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螺丝刀13的时候,可以先将固定块10通过拔动与第二连接杆8分离,让不会将固定块10上的另一端的固定杆12插入第二连接杆8的凹槽内,再通过固定块10上第二磁环11与第一磁环9的吸力将固定块10固定住,这样就可以方便的使用另一个螺丝刀13,该装置第一握杆1外侧的软套14可以起到缓冲防滑的只哦用,软套14表面的凹槽可以增加人手与软套14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摩擦力,这样就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该装置的第一扳手3在不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第一转轴15旋转用软塞16塞住,然后可已通过软塞16 内部的圆孔悬挂该装置,且软塞16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这样就避免了该装置悬挂滑动掉落的问题,这就是该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的使用过程,本说明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包括第一握杆(1)、第三握杆(4)、第一连接杆(6)、第二连接杆(8)、第二磁环(11)、固定杆(12)、软套(14)、第一转轴(15)和软塞(1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握杆(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握杆(2),所述第二握杆(2)远离第一握杆(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扳手(3),所述第三握杆(4)设置于第一握杆(1)远离第二握杆(2)的一端,所述第三握杆(4)远离第一握杆(1)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扳手(5),其中,
所述第一连接杆(6)固定于第一握杆(1)靠近第三握杆(4),所述第一连接杆(6)贯穿于固定套环(7)的内部,且固定套环(7)设置于第一连接杆(6)靠近第一握杆(1)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8)固定于第一连接杆(6)远离第一握杆(1)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杆(8)远离第一握杆(1)的一侧镶嵌有第一磁环(9),所述第一磁环(9)靠近第三握杆(4)的一侧设置有固定块(10),所述第二磁环(11)设置于固定块(10)靠近第一磁环(9)的一侧,所述固定杆(12)固定于固定块(10)靠近第三握杆(4)的两端,所述固定杆(12)远离固定块(10)的一侧设置有螺丝刀(13);
所述软套(14)设置于第一握杆(1)的外侧,所述第一转轴(15)设置于第一扳手(3)远离第二握杆(2)的一侧,所述软塞(16)设置于第一扳手(3)的一侧,且软塞(16)所在的平面与第二握杆(2)所在的平面相垂直,所述软塞(16)通过第一转轴(15)与第一扳手(3)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6)分为两个部分去,且一部分第一连接杆(6)固定于第一握杆(1)上,一部分第一连接杆(6)固定于第三握杆(4)的一侧,并且第一连接杆(6)与固定套环(7)的连接处为螺纹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环(9)为圆环形结构,且第一磁环(9)为吸铁石材质,并且第一磁环(9)的面积与第二磁环(11)的面积相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杆(12)的剖面为六边形结构,且固定杆(12)的外形尺寸与第二连接杆(8)内侧的凹槽形状尺寸相吻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套(14)为橡胶材质,且软套(14)的表面均匀分布有圆弧形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软塞(16)的外侧形状剖面为六边形,且软塞(16)的内侧剖面为圆形,并且软塞(16)的外形尺寸与第一扳手(3)内侧形状尺寸相吻合,而且软塞(16)通过第一转轴(15)与第一扳手(3)旋转连接。
CN201821641770.4U 2018-10-10 2018-10-10 一种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 Active CN2089926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41770.4U CN208992642U (zh) 2018-10-10 2018-10-10 一种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41770.4U CN208992642U (zh) 2018-10-10 2018-10-10 一种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92642U true CN208992642U (zh) 2019-06-18

Family

ID=66803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41770.4U Active CN208992642U (zh) 2018-10-10 2018-10-10 一种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926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93691U (zh) 一种轴承拆卸工具
CN205415473U (zh) 一种多用途快捷扳手
CN102852933B (zh) 翻爆式紧固螺丝
CN208992642U (zh) 一种机械维修用具有防滑作用的辅助装置
CN202922516U (zh) 一种用于柴油机曲轴皮带轮拆卸的专用工具
CN211639742U (zh) 一种枪铰刀具装拆的工具
CN208147788U (zh) 一种便携式多功能扳手
CN102886760A (zh) 一种用于柴油机曲轴皮带轮拆卸的专用工具
CN203285795U (zh) 一种采油树卡箍
CN214723876U (zh) 拆卸组件
CN205218944U (zh) 一种用于快速松紧螺栓的工具
CN203680169U (zh) 活动垫块扳手
CN204339687U (zh) 一种高压喷嘴的拆卸装置
CN202241132U (zh) 一种装拆圆柱形零件用的扳手
CN207548608U (zh) 一种可调六角扳手
CN214519938U (zh) 一种拆卸轴承用键槽周向固定工具
CN203863580U (zh) 一种组合夹角扳手
CN204711728U (zh) 一种去毛刺气动枪
CN103639953A (zh) 可调节拉绳扳手
CN209239902U (zh) 一种用于安装拆卸扳手
CN207495003U (zh) 一种用于钢轨侧面顶紧定位的夹具
CN219726078U (zh) 一种加工液压拆卸装置
CN215313350U (zh) 一种门把手涂装固定装置
CN213562267U (zh) 一种快速拧螺母工具结构
CN211565729U (zh) 一种三爪拉马锁紧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