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88691U - 一种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88691U
CN208988691U CN201820764132.5U CN201820764132U CN208988691U CN 208988691 U CN208988691 U CN 208988691U CN 201820764132 U CN201820764132 U CN 201820764132U CN 208988691 U CN208988691 U CN 2089886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charging
denoising structure
airbag body
ca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76413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勇
廖泓斌
王德旭
黄月林
陈闪毅
任敏
孟得浩
李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076413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886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886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88691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一种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包括电机(2),设置在所述电机(2)外部的机壳(3),还包括相互连通的气囊本体(1)和充气本体(4),其中所述气囊本体(1)设置在所述电机(2)与所述机壳(3)之间,所述充气本体(4)设置在所述电机(2)的排气端(22)下游,所述充气本体(4)通过收集所述电机(2)的排气对所述气囊本体(1)充气,使所述气囊本体(1)填充在所述电机(2)与所述机壳(3)之间。一种吸尘器,包括所述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气囊气压稳定,减震效果优异,噪音小,装配方便,密封性能佳。

Description

一种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吸 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降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对机械设备的依赖性就越强。手持式吸尘器已经逐渐步入社会家庭,成为日常清洁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
但是目前手持式吸尘器有几大行业难题,制约了手持式吸尘器的进一步发展。其中及震动问题就是制约手持式吸尘器长足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为手持式吸尘器的电机距离人手握持的地方较近,所以轻微的震动皆可能影响到用户体验的握持感。现有吸尘器虽然使用了各种柔性橡胶密封圈或减震垫试图减震,但是机身及手柄处震动仍然很大,而且可能与机身形成共振,导致噪音量增加影响用户体验,给清洁工作带来困扰。同时现有的吸尘器常常会因电机组件密封不好,产生漏气,导致吸尘器前端工作吸头位置吸力下降,从而清洁效果差。
中国专利文献CN205078438U公开了一种循环泵中使用的减震降噪气囊,其泵体外围设置有降噪外壳,三个彼此间隔开的气囊固定在降噪外壳的内侧面上,气囊与泵体之间设置有隔音棉垫,每个气囊需要通过与其连接的弯管连通充气泵等充气设备来充放气,其缺点在于:气囊没有紧贴泵体且分散地设置在泵体外周,因此减震效果差,并且会存在整机的共振问题;该气囊仍需要使用辅助的隔音棉垫来解决噪音问题;该气囊的密封效果差,无法应用于类似电机的场合;该气囊充气后气体压力会随时间降低,补充气耗费能量;该气囊需要根据热水循环泵的工作状态,通过外接的抽充气泵对降噪气囊进行抽充气,其结构繁琐。
发明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需要外接辅助设备进行充气,结构繁琐;减震结构减震效果差,整机震动大;密封结构复杂,装配费力;密封效果差,清洁效果差,不利于节能,从而提供一种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包括电机,设置在所述电机外部的机壳,还包括相互连通的气囊本体和充气本体,其中所述气囊本体设置在所述电机与所述机壳之间,所述充气本体设置在所述电机排气端下游,所述充气本体通过收集所述电机的排气对所述气囊本体充气,使所述气囊本体填充在所述电机与所述机壳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本体至少填充所述电机周向外表面与所述机壳内表面形成的整个空间,并对所述电机和所述机壳同时产生挤压。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本体为圆环柱体,其包覆所述电机的周向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本体包括圆环柱体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圆环柱体部两端的延伸部,所述圆环柱体部与所述延伸部连通,其中所述圆环柱体部包覆所述电机的周向外表面,所述延伸部包覆所述电机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延伸部呈环状,由所述圆环柱体部的端部径向向内延伸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本体包括具有排气通道的罩体和可关闭或打开所述排气通道的压力端盖,当所述压力端盖关闭所述排气通道时,所述罩体与所述电机排气端下游、所述机壳之间形成密封空间,所述压力端盖根据所述密封空间内的压力数值,关闭或打开所述排气通道。
进一步地,所述罩体包括与所述机壳接触的周向面,连接在所述周向面靠近所述电机一端的第一端面,以及连接在所述周向面远离所述电机一端的第二端面,其中,所述第一端面向所述电机排气端敞开,所述压力端盖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本体的囊体由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材料为橡胶。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本体填充在电机与机壳之间后,气体的压力范围为20kpa-40kpa。
进一步地,所述气囊本体面向所述充气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凸出的进气口,所述充气本体面向所述气囊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凸出的充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充气口通过阀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阀门为单向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具有自充气部件,其可随时根据气囊内的气压状况利用收集到的电机排出的气体自行对气囊进行充气,从而其压力不会随时间下降,减震降噪工作稳定,并且无需任何外接补充气体的装置。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其气囊包裹电机的整个外周面,且与电机和外壳都紧密贴合,并挤压电机和外壳,实现了电机与机壳的柔性装配,改善了因电机引起的整机震动的问题。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因改善了震动问题,不需要附加额外的隔音装置即可降低电机产生的噪音量,进一步改善了用户的体验。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在装配之前呈扁平状态,将其与电机装配好之后不用对其充气,即可实现对电机的装配、固定、密封、减震。相比较传统的减震垫或密封圈,此方案装配极为方便,不用强行卡紧电机。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器由于采用了上述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因此具备上述所述的任一项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具有自充气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的剖视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具有自充气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气囊,11-气体,12-进气口,13-阀门,14-圆环柱体部,15-延伸部,
2-电机,21-进气端,22-排气端,3-机壳,
4-充气本体,41-罩体,411-周向面,412-第一端面,413-第二端面,42-压力端盖,43-充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图1、图2显示的是具有自充气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应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具有自充气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也可以用于其他场合,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以用于具有电机2的吸尘器为例进行介绍。电机2是吸尘器的核心部件,在吸尘器中用于产生吸力,因而是产生震动和噪音的主要来源。如图1所示,电机2一端为进气端21,相对端为排气端22。电机2一般安装于机壳3内。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电机2的外周呈圆柱体状,机壳3罩在电机2的外周,电机2的周向外表面与机壳3的内表面之间存在一个圆环柱体形空间。
本实施方式中的具有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包括上述电机2,机壳3,气囊本体1以及充气本体4。其中,气囊本体1和充气本体4相互连通,气囊本体1设置在电机2与机壳3之间,充气本体4设置在电机2的排气端22下游,充气本体4通过收集电机2的排气对气囊本体1进行充气,从而使气囊本体1填充在电机2与机壳3之间。
本实施方式借助电机2自动完成气囊本体1的充气,省去了外接充气设备的繁琐结构,并且获得了持久恒定的气囊本体1内气压,无需担心因吸尘器久置导致气压下降而影响整机的减震降噪性能。
气体11可充注在气囊本体1的囊体形成的腔室中。气囊本体1设置在电机2和机壳3之间的上述圆环柱体形空间中,并且该空间整体被气囊本体1填充满。也就是说,如图1所示地,气囊本体1至少完全包覆了电机2的整个周向外表面,装配完成后的气囊本体1的内表面紧贴电机2的周向外表面,气囊本体1的外表面紧贴机壳3的内表面。由于气囊本体1充注有气体11,气体11形成一定的气体压力,在该气体压力的作用下,气囊1能够对电机2的外表面和机壳3的内表面同时产生挤压。
本实用新型的具有自充气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中的气囊本体1包裹了电机2的整个外周面,且与电机2和外壳3都紧密贴合,并同时挤压这两者,从而在电机2与机壳3之间实现了柔性装配,改善了电机2震动引起整机震动的共振问题。同时,因为震动的大幅降低,无需另外附加任何隔音垫即可大大减少噪音量,从而改善整机的工作音质,并简化整机的结构。
需要理解的是,在装配之前气囊本体1未充注气体11,因而呈扁平状态。当充注满气体11时,气囊本体1被撑起,形成一个圆环柱体,该圆环柱体与电机2和机壳3之间的上述空间匹配,从而使得气囊1同时挤压电机2和机壳3。
继续参照图1和图2,充气本体4包括罩体41和压力端盖42。罩体41包括三个面,即与机壳3接触的周向面411,连接在周向面411靠近电机2一端的第一端面412,以及连接在周向面411远离电机2一端的第二端面413。其中,第一端面412面向电机2排气端敞开,压力端盖42设置在第二端面413上。压力端盖42可以开启或关闭,当压力端盖42开启时,电机2排出的气体可经过罩体41的第一端面412和第二端面413排到外部,即罩体41上形成一个排气通道;当压力端盖42关闭时,压力端盖42紧扣在第二端面413上,从而关闭上述排气通道,使得罩体41与电机2排气端下游、机壳3之间形成一个密封空间。压力端盖42可以根据密封空间内的压力数值,来选择继续关闭或打开上述排气通道。例如,压力端盖42可以在封闭空间内的气压达到20kpa-40kpa时开启。
下文将结合充气本体4的充气过程,更清楚地说明压力端盖的工作机制。在吸尘器断电或停机状态时,压力端盖42处于紧扣罩体41的第二端面413的常闭状态。当吸尘器开机准备工作时,压力端盖42继续处于关闭状态,罩体41与电机2排气端下游、机壳3形成上述密封空间,启动电机2,电机2排气端22排出的气流被罩体41收集,并充入气囊本体1。当上述密封空间内的气压达到,例如20kpa-40kpa时,压力端盖42开启,电机2通过上述排气通道正常工作向外排气。当吸尘器关机停止工作时,压力端盖42将恢复初始的关闭状态,以保证下次开机启动时能重复以上给气囊本体1充气的动作。如此,则通过便捷、简易的操作,保证了吸尘器每次开机都默认地给气囊本体1充气,避免因设备久置导致气囊本体1内气压下降,影响减震降噪的效果。
下面将参照图1详细描述充气本体4和气囊本体1之间的充气结构。如图1所示,气囊本体1面向充气本体4的一端设置有凸出的进气口12,充气本体4面向气囊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凸出的充气口43,进气口12和充气口43密封连接,两者通过阀门13连通,优选地阀门13为单向阀。阀门13可锁紧气囊本体1的进气口12,避免内部气体泄漏,同时可以控制罩体41内的气体单向注入气囊本体1的腔室内。当吸尘器开始准备工作,或者当气囊本体1内的气压较低时,启动电机2,电机2排气端22的气流将被罩体41收集,再通过充气口43、阀门13、进气口12充入气囊本体1。
更进一步地,为了使得气囊本体1在电机2和机壳3之间形成挤压,便于两者之间的柔性连接,气囊本体1的囊体优选由软质、高强度的弹性材料制成,例如,橡胶。这样可以避免共振现象的发生,提高了电机2的使用寿命。
充注完气体11的气囊本体1,可以在电机2与机壳3之间形成挤压,这种挤压同时将电机2卡紧。为了在气囊本体1与电机2以及机壳3之间都形成良好的填充和挤压,气囊本体1内部的气体压力范围优选为20kpa-40kpa,当气体压力达到该数值范围时,气囊本体1的弹性和阻尼状态达到最佳,从而对电机2的减震效果更佳,同时无需额外增加密封圈即可对电机组件进行密封,减少了吸尘器所需的零部件数量,降低了成本。
下面将参照图2详细描述本实施方式中具有自充气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的安装过程。为了便于运输和安装,气囊本体1在安装之前,为未充注气体的扁平状态。装配过程中,先将气囊本体1的囊体装配到电机2和机壳3之间,将充气本体4装配到电机2的排气端22下游,并使其周向面411与机壳3密封接触。装配完成后,通过上述自充气过程对气囊本体1充气。可在充注的气体11达到一定压力时,如上述优选的压力范围时,结束充气。
相较于传统的橡胶密封圈,这种安装方式极为方便,实现了电机2的柔性装配,避免了强行将电机2及减震密封圈强行卡入机壳3,简化了装配工序和难度,节省了装配人工成本。气囊本体1可实现持久保压,从而保证电机2持续良好的隔音、减震、密封和固定。
实施例2
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其中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不再赘述。下文将详细说明本实施方式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
本实施方式中,气囊本体1除了包覆电机2的整个周向以外,还分别包覆了电机2的两个端部的一部分。如图,3所示,气囊本体1包括两个部分,即包覆电机2的周向外表面的圆环柱体部14以及设置在圆环柱体部14两端的延伸部15,延伸部15包覆电机2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圆环柱体部14与延伸部15连通。优选地,延伸部15呈环状,且由圆环柱体部14的端部径向向内延伸形成,也就是说气囊本体1的轴向截面形成一个“[]”型。
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相比,本实施方式中的气囊本体1进一步覆盖了电机2的两个端部,因此其对电机2密封的效果更好,避免了电机2的工作吸头位置的吸力下降,确保了吸尘器的长期清洁效果,也达到了节能的有利目的。
显然,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3)

1.一种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包括电机(2),设置在所述电机(2)外部的机壳(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相互连通的气囊本体(1)和充气本体(4),其中所述气囊本体(1)设置在所述电机(2)与所述机壳(3)之间,所述充气本体(4)设置在所述电机(2)的排气端(22)下游,所述充气本体(4)通过收集所述电机(2)的排气对所述气囊本体(1)充气,使所述气囊本体(1)填充在所述电机(2)与所述机壳(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本体(1)至少填充所述电机(2)周向外表面与所述机壳(3)内表面形成的整个空间,并对所述电机(2)和所述机壳(3)同时产生挤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本体(1)为圆环柱体,其包覆所述电机(2)的周向外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本体(1)包括圆环柱体部(14)以及设置在所述圆环柱体部(14)两端的延伸部(15),所述圆环柱体部(14)与所述延伸部(15)连通,其中所述圆环柱体部(14)包覆所述电机(2)的周向外表面,所述延伸部(15)包覆所述电机(2)的端面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部(15)呈环状,由所述圆环柱体部(14)的端部径向向内延伸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本体(4)包括具有排气通道的罩体(41)和可关闭或打开所述排气通道的压力端盖(42),当所述压力端盖(42)关闭所述排气通道时,所述罩体(41)与所述电机(2)排气端下游、所述机壳(3)之间形成密封空间,所述压力端盖(42)根据所述密封空间内的压力数值,关闭或打开所述排气通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41)包括与所述机壳(3)接触的周向面(411),连接在所述周向面(411)靠近所述电机(2)一端的第一端面(412),以及连接在所述周向面(411)远离所述电机(2)一端的第二端面(413),其中,所述第一端面(412)面向所述电机(2)排气端敞开,所述压力端盖(42)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面(413)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本体(1)面向所述充气本体(4)的一端设置有凸出的进气口(12),所述充气本体(4)面向所述气囊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凸出的充气口(43),所述进气口(12)和所述充气口(43)通过阀门(13)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门(13)为单向阀。
10.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本体(1)的囊体由弹性材料制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材料为橡胶。
12.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本体(1)填充在电机(2)与机壳(3)之间后,气体的压力范围为20kpa-40kpa。
13.一种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
CN201820764132.5U 2018-05-22 2018-05-22 一种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9886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64132.5U CN208988691U (zh) 2018-05-22 2018-05-22 一种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764132.5U CN208988691U (zh) 2018-05-22 2018-05-22 一种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88691U true CN208988691U (zh) 2019-06-18

Family

ID=66795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764132.5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8988691U (zh) 2018-05-22 2018-05-22 一种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88691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4769A (zh) * 2018-05-22 2018-08-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充气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110260055A (zh) * 2019-07-04 2019-09-20 一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水管缓冲降噪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2389859A (zh) * 2020-11-27 2021-02-23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一种可减振的电机固定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64769A (zh) * 2018-05-22 2018-08-3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充气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108464769B (zh) * 2018-05-22 2023-07-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自充气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110260055A (zh) * 2019-07-04 2019-09-20 一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水管缓冲降噪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0260055B (zh) * 2019-07-04 2020-12-18 一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建筑水管缓冲降噪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2389859A (zh) * 2020-11-27 2021-02-23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一种可减振的电机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4769A (zh) 一种具有自充气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08988691U (zh) 一种具有自充式气囊减震降噪结构的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1144858U (zh) 新型电动充气泵主体、内置式气泵和外置式气泵
CN110172796B (zh) 一种基于高温高压染色机的高密封抗渗透型染色筒
WO2009015528A1 (fr) Pompe à membrane
CN218944185U (zh) 一种内置抽充气装置的气柱式救生垫
CN101974841A (zh) 一种桶体可收放的洗衣机
CN211187039U (zh) 一种具有液囊降噪减震结构的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WO2019218599A1 (zh) 一种具有液囊降噪减震结构的装置以及具有其的吸尘器
CN212079539U (zh) 一种新型充气玩具内置打气泵
CN209091172U (zh) 一种囊状降噪减震结构及具有其的装置和吸尘器
CN209195662U (zh) 一种具有压力检测功能的防漏气压缩机
CN202883299U (zh) 一种微型真空泵
CN106870324A (zh) 一种气囊用充气棒
CN206666891U (zh) 一种充气免熨烫定型衣架
CN208169075U (zh) 一种防漏气式外力挤压弹性充气装置
CN204619524U (zh) 压力储水桶式纯水机箱体
CN215570864U (zh) 一种空调管道的固定装置
CN219911609U (zh) 一种空气弹簧气室的密封结构
CN206090137U (zh) 挂烫机水箱和挂烫机
CN219056988U (zh) 一种具有单向充气结构的充放气快递物流箱
CN215777014U (zh) 一种防水防晒户外垫
CN208996895U (zh) 一种具备自保护功能的汽车充气泵
CN215409319U (zh) 挂脖风扇
CN109441788A (zh) 环绕式真空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2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618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721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