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78852U - 一种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78852U
CN208978852U CN201821695935.6U CN201821695935U CN208978852U CN 208978852 U CN208978852 U CN 208978852U CN 201821695935 U CN201821695935 U CN 201821695935U CN 208978852 U CN208978852 U CN 2089788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ser
top cover
level board
end carriage
carri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695935.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勇
银应时
刘彪
李扬戈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Zhuzhou Institute Co Ltd
CRRC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Hunan CRRC Zhix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Zhuzhou Institute Co Ltd
Hunan CRRC Times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Zhuzhou Institute Co Ltd, Hunan CRRC Times Electric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Zhuzhou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695935.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788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788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788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ad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顶盖端梁、以及与第一顶盖端梁平行布置的第二顶盖端梁,所述第一顶盖端梁中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二顶盖端梁两端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分别设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伸缩装置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可靠,尺寸精度高,可以减少工序,缩短生产周期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两节及以上编组的轨道交通车辆、汽车列车等,尤其涉及一种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适用于需要在车辆之间安装减振器或者铰接装置的情景。
背景技术
以轨道交通车辆为例,通常需要在Mc车和Tp车顶部设置连接结构将两者连接,同时连接结构需要满足车辆之间可以相对运动(例如过弯时车辆之间夹角的变化等)。现有的连接结构,一般是在车辆顶部由多块板材焊接形成安装座,在安装座上安装减振器或铰接装置。这种安装座结构复杂,工序多,制作周期长,焊接工作量大且容易产生焊接变形,导致安装孔、安装面等的精度较低,需要进行矫形,进一步增加了工作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尺寸精度高,可以减少工序,缩短生产周期的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顶盖端梁、以及与第一顶盖端梁平行布置的第二顶盖端梁,所述第一顶盖端梁中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二顶盖端梁两端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之间分别设有伸缩装置,所述伸缩装置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上,所述伸缩装置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安装座包括第一水平板、第二水平板、第三水平板、第一竖板、第二竖板以及第三竖板,所述第一竖板和所述第二竖板分设于所述第一顶盖端梁顶部的两侧、且第一竖板、第二竖板以及第三竖板与第二顶盖端梁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所述第三竖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水平板一端与所述第三竖板上端相连,另一端依次与第二竖板、第一竖板上端相连,所述第二水平板一端与所述第三竖板中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板中部相连,所述第三水平板一端与第三竖板下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一顶盖端梁靠近第二顶盖端梁的一侧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竖板和第二竖板均为等腰梯形板且下底比上底长,所述第三竖板为矩形板且上下两边的长度小于第二竖板上底的长度,所述第一水平板与所述第二竖板之间设有过渡圆角,所述第三水平板与所述第一顶盖端梁之间设有过渡圆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水平板与第二水平板之间设有第一上竖向加强筋,第二水平板与第三水平板之间设有第一下竖向加强筋,第一上竖向加强筋和第一下竖向加强筋上下对齐,第一竖板的中部和第二竖板的中部之间设有第一水平加强筋,第一水平加强筋远离第二竖板的一端与第二竖板的上端设有上倾斜加强筋,第一水平加强筋远离第一竖板的一端与第一竖板的下端设有下倾斜加强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安装座包括第四水平板、第五水平板、第六水平板、第四竖板、第五竖板以及第六竖板,所述第四竖板和第五竖板分设于第二顶盖端梁顶部的两侧,且第四竖板、第五竖板以及第六竖板与第一顶盖端梁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所述第六竖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四水平板一端与第六竖板上端相连,另一端依次与第五竖板、第四竖板上端相连,所述第五水平板一端与第六竖板中部相连,另一端与第五竖板中部相连,所述第六水平板一端与第六竖板下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顶盖端梁靠近第一顶盖端梁的一侧相连。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竖板和第五竖板均为直角梯形板且下底比上底长,所述第五水平板与第五竖板的斜腰之间设有过渡圆角,所述第六水平板与所述第二顶盖端梁之间设有过渡圆角。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四竖板的中部和第五竖板的中部之间设有第二水平加强筋,所述第五水平板与第四水平板之间设有第二上竖向加强筋,第五水平板与第六水平板之间设有第二下竖向加强筋,第二上竖向加强筋和第二下竖向加强筋上下对齐。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顶盖端梁包括第一矩形管、以及设于第一矩形管远离所述第二顶盖端梁一侧的第一矩形加强管,所述第一矩形管内设有沿对角线布置的第一端梁加强筋,所述第一矩形加强管顶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矩形管顶面的高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顶盖端梁包括第二矩形管、以及设于第二矩形管远离所述第一矩形管一侧的第二矩形加强管,所述第二矩形管内设有沿对角线布置的第二端梁加强筋,所述第二矩形加强管顶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矩形管顶面的高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伸缩装置为液压减振装置或铰接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在第一顶盖端梁中部设置第一安装座,在第二顶盖端梁两端设置第二安装座,第一安装座与两个第二安装座之间分别设置伸缩装置,例如可以是液压减振器或铰接装置,伸缩装置两端分别采用铰接连接,能够实现车辆之间的可靠连接,在第一顶盖端梁上直接加工出第一安装座、在第二顶盖端梁上直接加工出两个第二安装座,不需要焊接工序,简化了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焊接导致的变形,有利于保证各安装面、安装孔的尺寸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1、第一顶盖端梁;11、第一安装座;111、第一水平板;112、第二水平板;113、第三水平板;114、第一竖板;115、第二竖板;116、第三竖板;117、第一上竖向加强筋;118、第一下竖向加强筋;119、第一水平加强筋;120、上倾斜加强筋;121、下倾斜加强筋;12、第一矩形管;13、第一矩形加强管;14、第一端梁加强筋;2、第二顶盖端梁;21、第二安装座;211、第四水平板;212、第五水平板;213、第六水平板;214、第四竖板;215、第五竖板;216、第六竖板;217、第二水平加强筋;218、第二上竖向加强筋;219、第二下竖向加强筋;22、第二矩形管;23、第二矩形加强管;24、第二端梁加强筋;3、伸缩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包括第一顶盖端梁1、以及与第一顶盖端梁1平行布置的第二顶盖端梁2,第一顶盖端梁1中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座11,第二顶盖端梁2两端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二安装座21,第一安装座11与两个第二安装座21之间分别设有伸缩装置3,伸缩装置3一端铰接于第一安装座11上,伸缩装置3另一端铰接于第二安装座21上。其中,伸缩装置3例如可以是液压减振装置或铰接装置等。
该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在第一顶盖端梁1中部设置第一安装座11,在第二顶盖端梁2两端设置第二安装座21,第一安装座11与两个第二安装座21之间分别设置伸缩装置3,伸缩装置3两端分别采用铰接连接,能够实现车辆顶部之间的可靠连接;在第一顶盖端梁1上直接加工出第一安装座11、在第二顶盖端梁2上直接加工出两个第二安装座21,不需要焊接工序,简化了工艺,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避免了焊接导致的变形,有利于保证各安装面、安装孔的尺寸精度。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安装座11包括第一水平板111、第二水平板112、第三水平板113、第一竖板114、第二竖板115以及第三竖板116,第一竖板114和第二竖板115分设于第一顶盖端梁1顶部的两侧、且第一竖板114、第二竖板115以及第三竖板116与第二顶盖端梁2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第三竖板116上开设有安装孔,也即铰接装置一端安装于第三竖板116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可通过安装孔内的螺栓组件固定安装,第三竖板116后侧的型腔便于螺栓的紧固,第三竖板116的厚度大于其余各板,便于承受载荷,第一水平板111一端与第三竖板116上端相连,另一端依次与第二竖板115、第一竖板114上端相连,第二水平板112一端与第三竖板116中部相连,另一端与第二竖板115中部相连,第三水平板113一端与第三竖板116下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一顶盖端梁1靠近第二顶盖端梁2的一侧相连。该种结构的第一安装座11,便于铰接装置的安装,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且能够根据铰接装置的安装尺寸灵活调整,适用范围广。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竖板114和第二竖板115均为等腰梯形板且下底比上底长,第三竖板116为矩形板且上下两边的长度小于第二竖板115上底的长度,第一水平板111与第二竖板115之间设有过渡圆角,第三水平板113与第一顶盖端梁1之间设有过渡圆角。该种结构有利于第三竖板116将载荷传递至第一顶盖端梁1上,避免受力不均匀,保证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板111与第二水平板112之间设有第一上竖向加强筋117,第二水平板112与第三水平板113之间设有第一下竖向加强筋118,第一上竖向加强筋117和第一下竖向加强筋118上下对齐,第一竖板114的中部和第二竖板115的中部之间设有第一水平加强筋119,第一水平加强筋119远离第二竖板115的一端与第二竖板115的上端设有上倾斜加强筋120,第一水平加强筋119远离第一竖板114的一端与第一竖板114的下端设有下倾斜加强筋121。设置各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第一安装座11承受载荷的能力。
进步一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安装座21包括第四水平板211、第五水平板212、第六水平板213、第四竖板214、第五竖板215以及第六竖板216,第四竖板214和第五竖板215分设于第二顶盖端梁2顶部的两侧,且第四竖板214、第五竖板215以及第六竖板216与第一顶盖端梁1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第六竖板216上开设有安装孔,也即铰接装置另一端安装于第六竖板216上,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可通过安装孔内的螺栓组件固定安装,第六竖板216后侧的型腔便于螺栓的紧固,第六竖板216的厚度大于其余各板,便于承受载荷,第四水平板211一端与第六竖板216上端相连,另一端依次与第五竖板215、第四竖板214上端相连,第五水平板212一端与第六竖板216中部相连,另一端与第五竖板215中部相连,第六水平板213一端与第六竖板216下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顶盖端梁2靠近第一顶盖端梁1的一侧相连。该种结构的第二安装座21,便于铰接装置的安装,具有良好的结构强度和承载能力,且能够根据铰接装置的安装尺寸灵活调整,适用范围广。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四竖板214和第五竖板215均为直角梯形板且下底比上底长,第五水平板212与第五竖板215的斜腰之间设有过渡圆角,第六水平板213与第二顶盖端梁2之间设有过渡圆角。该种结构有利于第六竖板216将载荷传递至第二顶盖端梁2上,避免受力不均匀,保证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四竖板214的中部和第五竖板215的中部之间设有第二水平加强筋217,第五水平板212与第四水平板211之间设有第二上竖向加强筋218,第五水平板212与第六水平板213之间设有第二下竖向加强筋219,第二上竖向加强筋218和第二下竖向加强筋219上下对齐。设置各加强筋,进一步提高了第二安装座21承受载荷的能力。
本实施例中,第一顶盖端梁1包括第一矩形管12、以及设于第一矩形管12远离第二顶盖端梁2一侧的第一矩形加强管13,第一矩形管12内设有沿对角线布置的第一端梁加强筋14,第一矩形加强管13顶面的高度低于第一矩形管12顶面的高度。该种结构的第一顶盖端梁1,结构简单、可靠,承受载荷能力强。
本实施例中,第二顶盖端梁2包括第二矩形管22、以及设于第二矩形管22远离第一矩形管12一侧的第二矩形加强管23,第二矩形管22内设有沿对角线布置的第二端梁加强筋24,第二矩形加强管23顶面的高度低于第二矩形管22顶面的高度。该种结构的第二顶盖端梁2,结构简单、可靠,承受载荷能力强。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顶盖端梁(1)、以及与第一顶盖端梁(1)平行布置的第二顶盖端梁(2),所述第一顶盖端梁(1)中部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一安装座(11),所述第二顶盖端梁(2)两端设有一体成型的第二安装座(21),所述第一安装座(11)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座(21)之间分别设有伸缩装置(3),所述伸缩装置(3)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1)上,所述伸缩装置(3)另一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安装座(2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座(11)包括第一水平板(111)、第二水平板(112)、第三水平板(113)、第一竖板(114)、第二竖板(115)以及第三竖板(116),所述第一竖板(114)和所述第二竖板(115)分设于所述第一顶盖端梁(1)顶部的两侧、且第一竖板(114)、第二竖板(115)以及第三竖板(116)与第二顶盖端梁(2)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所述第三竖板(116)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水平板(111)一端与所述第三竖板(116)上端相连,另一端依次与第二竖板(115)、第一竖板(114)上端相连,所述第二水平板(112)一端与所述第三竖板(116)中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竖板(115)中部相连,所述第三水平板(113)一端与第三竖板(116)下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一顶盖端梁(1)靠近第二顶盖端梁(2)的一侧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板(114)和第二竖板(115)均为等腰梯形板且下底比上底长,所述第三竖板(116)为矩形板且上下两边的长度小于第二竖板(115)上底的长度,所述第一水平板(111)与所述第二竖板(115)之间设有过渡圆角,所述第三水平板(113)与所述第一顶盖端梁(1)之间设有过渡圆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平板(111)与第二水平板(112)之间设有第一上竖向加强筋(117),第二水平板(112)与第三水平板(113)之间设有第一下竖向加强筋(118),第一上竖向加强筋(117)和第一下竖向加强筋(118)上下对齐,第一竖板(114)的中部和第二竖板(115)的中部之间设有第一水平加强筋(119),第一水平加强筋(119)远离第二竖板(115)的一端与第二竖板(115)的上端设有上倾斜加强筋(120),第一水平加强筋(119)远离第一竖板(114)的一端与第一竖板(114)的下端设有下倾斜加强筋(1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座(21)包括第四水平板(211)、第五水平板(212)、第六水平板(213)、第四竖板(214)、第五竖板(215)以及第六竖板(216),所述第四竖板(214)和第五竖板(215)分设于第二顶盖端梁(2)顶部的两侧,且第四竖板(214)、第五竖板(215)以及第六竖板(216)与第一顶盖端梁(1)之间的间距逐渐缩小,所述第六竖板(216)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四水平板(211)一端与第六竖板(216)上端相连,另一端依次与第五竖板(215)、第四竖板(214)上端相连,所述第五水平板(212)一端与第六竖板(216)中部相连,另一端与第五竖板(215)中部相连,所述第六水平板(213)一端与第六竖板(216)下端相连,另一端与第二顶盖端梁(2)靠近第一顶盖端梁(1)的一侧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竖板(214)和第五竖板(215)均为直角梯形板且下底比上底长,所述第五水平板(212)与第五竖板(215)的斜腰之间设有过渡圆角,所述第六水平板(213)与所述第二顶盖端梁(2)之间设有过渡圆角。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竖板(214)的中部和第五竖板(215)的中部之间设有第二水平加强筋(217),所述第五水平板(212)与第四水平板(211)之间设有第二上竖向加强筋(218),第五水平板(212)与第六水平板(213)之间设有第二下竖向加强筋(219),第二上竖向加强筋(218)和第二下竖向加强筋(219)上下对齐。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盖端梁(1)包括第一矩形管(12)、以及设于第一矩形管(12)远离所述第二顶盖端梁(2)一侧的第一矩形加强管(13),所述第一矩形管(12)内设有沿对角线布置的第一端梁加强筋(14),所述第一矩形加强管(13)顶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一矩形管(12)顶面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顶盖端梁(2)包括第二矩形管(22)、以及设于第二矩形管(22)远离所述第一矩形管(12)一侧的第二矩形加强管(23),所述第二矩形管(22)内设有沿对角线布置的第二端梁加强筋(24),所述第二矩形加强管(23)顶面的高度低于所述第二矩形管(22)顶面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3)为液压减振装置或铰接装置。
CN201821695935.6U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 Active CN2089788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95935.6U CN208978852U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695935.6U CN208978852U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78852U true CN208978852U (zh) 2019-06-14

Family

ID=66788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695935.6U Active CN208978852U (zh) 2018-10-18 2018-10-18 一种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788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6554A (zh) * 2019-11-12 2020-02-21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悬挂列车车端连接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6554A (zh) * 2019-11-12 2020-02-21 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悬挂列车车端连接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78852U (zh) 一种车辆间顶部连接结构
CN104260734A (zh) 一种铁路货车及其端墙
CN209384467U (zh) 一种用于钢结构上的幕墙支座调节系统
CN203568222U (zh) 一种矩形煤斗的侧壁加强结构
CN207617801U (zh) 一种尾门气弹簧安装组件
CN208329695U (zh) 一种用于加固无梁楼盖框架柱的装置
CN213384586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CN216424401U (zh) 一种车体下边梁的加强结构
CN205381311U (zh) 工程车辆副车架的连接结构
CN212176109U (zh) 一种加固型h型钢梁柱
CN208702574U (zh) 碳罐截止阀的安装结构
CN210507832U (zh) 轻钢龙骨水平对置连接件
CN209365862U (zh) 电动撑杆的安装结构及汽车
CN212556495U (zh) 一种悬臂式上装设备支架
CN210887778U (zh) 一种组合式钢结构柱
CN218519678U (zh) 一种轨道车辆底架边梁连接结构
CN108590315A (zh) 一种三管塔用y型支架
CN205348218U (zh) 一种塔式起重机浇筑固定基础用的防变形基础模具
CN209684209U (zh) 建筑预制外墙存放架
CN209384374U (zh) 装配式建筑的钢结构
CN217814922U (zh) 轻量化压力容器罐体总成
CN209194725U (zh) 一种建筑钢结构与墙体连接结构
CN214531388U (zh) 一种用于明框玻璃幕墙与铝板幕墙的连接构造
CN216636484U (zh) 一种板梁式车体与底架的加强连接结构
CN213534984U (zh) 一种车架主体以及电动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he age of 412001 in Hunan Province, Zhuzhou Shifeng District Road No. 169

Patentee after: CRRC Zhuzhou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after: Zhongche Times Electric Vehi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The age of 412001 in Hunan Province, Zhuzhou Shifeng District Road No. 169

Patentee before: CRRC Zhuzhou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HUNAN CRRC TIMES ELECTRIC VEHICL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119

Address after: 410006 first floor, Zhix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dium building, Yuelu high tech Zone, No.152, bachelor street, Yuelu District, Changsha City, Hun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unan CRRC Zhixing Technology Co.,Ltd.

Patentee after: Zhongche Times Electric Vehicle Co.,Ltd.

Address before: The age of 412001 in Hunan Province, Zhuzhou Shifeng District Road No. 169

Patentee before: CRRC Zhuzhou Institute Co.,Ltd.

Patentee before: Zhongche Times Electric Vehicl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