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75543U - 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 - Google Patents

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75543U
CN208975543U CN201821261078.9U CN201821261078U CN208975543U CN 208975543 U CN208975543 U CN 208975543U CN 201821261078 U CN201821261078 U CN 201821261078U CN 208975543 U CN208975543 U CN 2089755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crosses
reverse osmosis
flow channel
ri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26107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泽春
胡祥建
马明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26107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755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755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755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该滤芯组件包括外壳、反渗透滤芯和端封,外壳具有第一安装头和第二安装头,第一安装头上设有第一过水口和第二过水口,第二安装头上设有第三过水口,反渗透滤芯具有第一过水端、第二过水端和第三过水端,端封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过水口和第一过水端的第一流道、连通第二过水口和第二过水端的第二流道,滤芯组件还包括连通第三过水口与第三过水端且穿过第二安装头的第三流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中的至少一个内设置有用于开闭相应流道的阀开关,以使得相应流道在不制水状态下自锁。当滤芯组件从滤芯座拆下后,阀开关自锁将相应流道关闭,避免了流道内残留的水流出。

Description

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水处理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于饮用水水质要求的提高,净水机正逐步进入家家户户的饮水体系中。净水机产生纯水的原理是原水经过滤芯组件的过滤而产生可以饮用的纯净水。现有的反渗透净水机一般具有多级过滤,其中的核心过滤元件是反渗透滤芯,该滤芯可以对原水中的有机物、胶体、细菌、病毒等杂质进行过滤,尤其对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等杂质有着极高的过滤效率。净水机的过滤效果与反渗透滤芯的过滤效果直接相关,并且,反渗透滤芯的过滤效果随着其使用时间的推移而逐步衰减,因而,反渗透滤芯存在使用寿命的问题。
目前,净水机上的滤芯组件的安装方式多种多样,常用的安装方式有自下而上的上插式、自上而下的倒插式和横置式等。对于用户而言,当净水机安装在狭小空间内时,例如橱柜内,相比于上插式滤芯组件,倒插式和横置式的滤芯组件在拆装过程中不需要向下的延展空间,且施力方向较为适当,更加便于用户更换滤芯组件,因此,倒插式和横置式的滤芯组件广受用户青睐。然而,净水机在使用过程中,滤芯组件内会充满水,尤其在目前大通量滤芯的驱使下,滤芯内部容积较大,相应的残留水量也较大。倒插式和横置式滤芯组件在安装头与滤芯座分离后,滤芯组件内的残留水受重力作用会流出来,污染橱柜、机器甚至溅到用户身上。即使对于上插式滤芯组件,在更换过程中,换下的滤芯组件如放置不当也容易倾覆,造成内部残留水流出,降低了用户体验。
除此之外,反渗透净水机在停止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次启用,例如,用户在净水机搁置一夜后再次开启使用,在出水初期的水流中会出现TDS较高的现象,这是由于反渗透膜两侧的水分子、无机盐、重金属离子等物质均在扩散现象的作用下实现了物质交换,宏观表现为反渗透膜两侧的TDS浓度趋于一致。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往往由于前几杯水的TDS较高而将其倒掉,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给用户带来不好的使用体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以解决滤芯组件与安装座分离后,滤芯组件内残留水流出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包括外壳和位于外壳内的反渗透滤芯,所述外壳的一端形成与滤芯座装配的第一安装头,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头,所述反渗透滤芯包括中心管和缠绕在所述中心管上的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滤芯具有第一过水端、第二过水端和第三过水端,所述第一安装头上设置有第一过水口和第二过水口,所述第二安装头上设置有第三过水口,所述反渗透滤芯上设置有将所述第一过水端、第二过水端和第三过水端彼此隔离开的端封,所述端封上设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过水口通过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过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过水口通过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二过水端连通,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三过水口与所述第三过水端且穿过第二安装头的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中的至少一个内设置有用于开闭相应流道的阀开关,以使得相应流道在不制水状态下自锁。
本实施例提出的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在更换滤芯组件的过程中,当将滤芯组件从滤芯座拆下后,阀开关自锁将相应流道关闭,避免流道内残留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出,进而可以避免流道内残留水污染橱柜、机器甚至溅到用户身上,提高了用户体验。另外,本实施例的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在净水机闲置即不制水状态下,阀开关会自锁将相应流道关闭,这样就能防止相应管路中的水与滤芯组件中的水连通,避免了滤芯组件中的高TDS水污染管路中的低TDS水,降低了被污染的水量,因此,当再次启动净水机时,就可以避免排出过多的被污染水,一方面达到了节水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方便用户快速获得优质的纯水,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可选地,所述端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流道上的挡水部,所述挡水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密封配合,所述挡水部上设置有形成所述第二流道一部分的过水孔,所述阀开关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水孔内的第二阀开关。
这样的挡水部,避免了挡水部的两侧通过挡水部外侧壁和外壳内侧壁之间间隙产生泄露连通,使得挡水部的两侧只能通过过水孔连通,从而,在过水孔内设置第二阀开关便可以实现开闭第二流道。
可选地,所述挡水部包括挡水壁以及设置在所述挡水壁外围的围筋,所述围筋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密封配合,所述围筋朝向所述反渗透滤芯方向延伸并包围在所述反渗透滤芯的外侧壁上,所述过水孔形成在所述挡水壁上。
这种结构的挡水部,通过围筋实现了第二过水端与第三过水端的隔离,避免了第二过水端与第三过水端之间的串水。
可选地,所述第一安装头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端封包括与所述中心管密封连接且伸入所述通孔内的导水部,所述第一过水口形成在所述导水部内,所述第二过水口形成在所述通孔和所述导水部之间。
这样的结构,第一过水口和第二过水口分别位于导水部的内部和外部,从而,第一过水口和第二过水口被导水部隔离开来,避免二者之间发生串水现象。
可选地,所述导水部内设置有形成所述第一流道一部分的第一过水通道,所述阀开关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水通道内的第一阀开关。
这样的结构,当滤芯组件从滤芯座分离后,第一阀开关便自锁,避免第一流道内的水从滤芯组件中流出。
可选地,所述导水部与所述通孔之间具有形成所述第二流道一部分的第二过水通道,所述阀开关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水通道外端部的第四阀开关。这样的结构,提供了另外一种避免第二流道内的水流出的方式,当滤芯组件从滤芯座分离后,第四阀开关便自锁,避免第二流道内的水从滤芯组件中流出。
可选地,所述端封还包括围设在所述导水部外侧的围筋,所述围筋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密封配合,所述围筋朝向所述反渗透滤芯方向延伸并包围在所述反渗透滤芯的外侧壁上,所述围筋和所述导水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流道一部分的第二过水间隙。
在通过第四阀开关避免第二流道内的水流出的方式下,采用围筋结构将第二过水端和第三过水端隔离开来,避免了第二过水端和第三过水端之间的串水。
可选地,所述第二安装头与所述第三过水端之间具有第三过水间隙,所述第二安装头上设置有形成所述第三流道一部分的第三过水通道,所述第三过水通道通过所述第三过水间隙与所述第三过水端连通,所述阀开关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过水通道内的第三阀开关。
这样的结构,提供了一种避免第三流道内的水流出的方式,当第二安装头安装到对应的安装座后,在安装座作用下,第三阀开关开启第三流道,当第二安装头从对应的安装座分离后,第三阀开关自锁以关闭第三流道,避免第三流道内的水流出。
可选地,所述中心管具有凸出所述第三过水端且与所述第一过水端隔开的延伸段,所述第三过水通道的朝向所述第三过水端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延伸段嵌设在所述固定槽内使得所述第二安装头与所述第三过水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三过水间隙。
这样的结构,充分利用了反渗透滤芯的中心管,通过固定槽和中心管的配合形成了第三过水间隙,并且很好地限定了反渗透滤芯的轴向位置,而且,这样的结构简化了第二安装座的结构,使得第二安装座更容易装配。
可选地,所述中心管的朝向所述第三过水端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二安装头的朝向所述第三过水端的端面上间隔设置有导流筋,所述导流筋与所述第三过水端抵接使得所述第二安装头与所述第三过水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三过水间隙。
这样的结构,通过设置导流筋,不仅使得第三过水端与第二安装头之间形成了第三过水间隙,而且,导流筋还可以对第三过水间隙内的水流起到导流作用。由于导流筋直接与第三过水端抵接装配,避免了需要将延伸段与固定槽对位装配的过程,进一步简化了装配工艺,提高了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a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2b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上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下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外壳; 11—安装头; 12—第二安装头;
13—导流筋; 20—滤芯; 21—第一过水端;
22—第二过水端; 23—第三过水端; 26—中心管;
27—反渗透膜; 31—装配间隙; 33—第三过水间隙;
42—导水部; 61—第一阀开关; 62—第二阀开关;
63—第三阀开关 64—第四阀开关; 70—定位环套;
101—第一过水口; 102—第二过水口; 103—第三过水口;
261—延伸段; 262—阻挡壁; 411—挡水壁;
412—围筋; 511—第一过水通道; 521—第二过水通道;
522—过水孔; 531—第三过水通道; 611—第一底座;
612—第一阀芯; 613—第一弹性件; 621—密封侧壁;
622—第二阀芯; 623—第三弹性件; 642—第四阀芯;
643—第四弹性件; 4121—竖直段; 4122—弯折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下面将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在以下实施例中,“轴向”指的是滤芯的轴向方向,“径向”指的是滤芯的径向方向。
第一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该滤芯组件包括外壳10和位于外壳10内的反渗透滤芯。外壳10的一端(在图1中为上端)形成第一安装头11,第一安装头11与净水机的滤芯座装配,外壳10的另一端(在图1中为下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头12,为了便于滤芯组件的装配,第二安装头12与外壳10是两个零件,第二安装头12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外壳10形成固定连接。
如图1所示,反渗透滤芯20包括中心管26和反渗透膜27,反渗透膜27缠绕在中心管26上。反渗透滤芯20具有第一过水端21、第二过水端22和第三过水端23,在图1中,第一过水端21位于中心管26的上端部,第二过水端22位于反渗透膜27的上端面,第三过水端23位于反渗透膜27的下端面。第一安装头11上设置有第一过水口101和第二过水口102,第二安装头12上设置有第三过水口103。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反渗透滤芯20上设置有端封,端封将第一过水端21、第二过水端22和第三过水端23彼此隔离开,端封上设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第一过水口101通过第一流道与第一过水端21连通,第二过水口102通过第二流道与第二过水端22连通。滤芯组件还包括第三流道,第三流道穿过第二安装头12并连通第三过水口103和第三过水端23。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中的至少一个内设置有阀开关,阀开关用于开闭相应流道以使得相应流道在不制水状态下自锁。
本实施例提出的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中的至少一个内设置有用于开闭相应流道的阀开关,以使得相应流道在不制水状态下自锁,从而,在更换滤芯组件的过程中,当将滤芯组件从滤芯座拆下后,阀开关自锁将相应流道关闭,避免流道内残留的水在重力作用下流出,进而可以避免流道内残留水污染橱柜、机器甚至溅到用户身上,提高了用户体验。
另外,容易理解的是,滤芯组件的浓水侧、原水侧的TDS均高于纯水侧的TDS,在不制水状态即滤芯组件闲置状态下,浓水侧、原水侧和纯水侧的TDS会相互扩散,使得浓水侧、原水侧和纯水侧的TDS趋于相同。当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中均没有阀开关时,由于浓水管路、原水管路和纯水管路均与滤芯组件连通,因此,管路中的水的TDS与滤芯组件中的TDS趋于相同,导致整个管路中TDS值升高。当再次启动净水机时,需要排出管路和滤芯组件中的所有水才能正常取用饮用水,造成水资源大量浪费。本实施例的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中的至少一个内设置有用于开闭相应流道的阀开关,以使得相应流道在不制水状态下自锁,从而,在净水机闲置即不制水状态下,阀开关会自锁将相应流道关闭,这样就能防止相应管路中的水与滤芯组件中的水连通,避免了滤芯组件中的高TDS水污染管路中的低TDS水,降低了被污染的水量,因此,当再次启动净水机时,就可以避免排出过多的被污染水,一方面达到了节水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方便用户快速获得优质的纯水,提高了用户满意度。
如图1所示,端封包括设置在第二流道上的挡水部,挡水部将第二流道分割成外段流道和内段流道,外段流道与第二过水口102连通,所述内段流道与第二过水端22连通。挡水部的外侧壁与外壳10的内侧壁之间密封配合,挡水部上设置有过水孔522,过水孔522形成第二流道的一部分,外段流道和内段流道通过过水孔522连通。阀开关包括第二阀开关62,第二阀开关62设置在过水孔522内。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挡水部的外侧壁与外壳10的内侧壁之间密封配合,在本实施例中,挡水部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周向凹槽,凹槽内设置有密封件,在密封件的作用下,挡水部的外侧壁与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实现密封配合。容易理解的是,也可以将凹槽沿外壳的内侧壁设置,并在凹槽内设置密封件,同样可以实现挡水部的外侧壁与外壳的内侧壁之间的密封配合。
这样的挡水部,由于挡水部的外侧壁与外壳10的内侧壁之间密封配合,避免了挡水部的两侧通过挡水部外侧壁和外壳内侧壁之间间隙产生泄露连通,使得挡水部的两侧只能通过过水孔连通,从而,在过水孔内设置第二阀开关62便可以实现开闭第二流道。
在本实施例中,当在过水孔内设置第二阀开关62后,第二阀开关62可以开闭第二流道,即在制水状态下,第二阀开关62打开,第二流道畅通,在不制水状态下,第二阀开关62关闭,第二流道被关闭。当滤芯组件与滤芯座分离后,第二阀开关62关闭,便可以避免第二流道中的水流出。
图2a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从图2a中可以看出,第二阀开关62包括密封侧壁621、设置在密封侧壁621内的第二阀芯622以及设置在第二阀芯622下端的第二弹性件623,在第二弹性件623的作用下,第二阀芯623与密封侧壁621密封配合。
在图1中示出了滤芯组件的水流方向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过水口101为纯水口,第二过水口102为原水口,第三过水口103为浓水口。当原水通过第二过水口102流至第二阀开关62时,原水作用在第二阀芯622上使得第二弹性件623被压缩,第二阀芯622与密封侧壁621之间形成过水间隙,原水通过该过水间隙流入第二过水端22,即第二阀开关62在原水压力的作用下开启,使得原水流入第二过水端22,在不制水状态下,第二阀开关62关闭使得第二流道自锁。从图1中可以看出,原水从第二过水口102流至第二过水端22进入反渗透滤芯中,经过反渗透滤芯过滤后,纯水从第一过水端21排出并经第一过水口101从滤芯组件流出,浓水从第三过水端23排出并经第三过水口103从滤芯组件流出。
容易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阀开关还可以与图1中相反的状态设置在过水孔522内,此时,第一过水口为纯水口,第二过水口为浓水口,第三过水口为原水口,第二阀开关在第二过水端输出的浓水压力的作用下开启,使得浓水通过第二过水口流出,在不制水状态下,第二阀开关关闭使得第二流道自锁,同样可以实现开闭第二流道的作用,防止滤芯组件与滤芯座分离时第二流道内的水流出。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挡水部包括挡水壁411和围筋412,围筋412设置在挡水壁411的外围,围筋412包括竖直段4121以及弯折段4122,弯折段4122自竖直段4121的端部朝向反渗透滤芯27的方向延伸并包围在反渗透滤芯27的外侧壁上,弯折段4122与反渗透滤芯27的外侧壁密封连接。竖直段4121的外侧壁与外壳10的内侧壁之间密封配合,从而,挡水部将第二过水端22和第三过水端23隔离开来。过水孔522形成在挡水壁411上,具体地,挡水壁411上设置有朝向第二过水端22凸出的凸出部,过水孔522沿反渗透滤芯的轴向方向贯穿该凸出部,使得过水孔522形成第二流道的一部分。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弯折段4122与第二过水端22之间具有过水间隙,从而,第二过水端22整个端面均可以与第二流道连通,使得第二过水端22的有效过水面积最大化,提高了反渗透滤芯的过滤效率。
如图1所示,第一安装头11上设置有通孔,端封包括导水部42,导水部42与中心管26密封连接,并且导水部42伸入通孔内,第一过水口101形成在导水部42内,导水部42与通孔之间具有第二过水通道521,第二过水口102形成在第二过水通道521的外端,第二过水通道521形成第二流道的一部分。这样的结构,第一过水口101和第二过水口102分别位于导水部42的内部和外部,从而,第一过水口和第二过水口被导水部隔离开来,避免二者之间发生串水现象。
导水部42内设置有第一过水通道511,第一过水通道511形成第一流道的一部分,阀开关还包括第一阀开关61,第一阀开关61设置在第一过水通道511内。在第一过水流道511内设置第一阀开关61,从而当滤芯组件从滤芯座分离后,第一阀开关61自锁,避免第一流道内的水从滤芯组件中流出。
从图1中可以看出,第一过水通道511为贯穿导水部42的空腔,该空腔沿滤芯20的轴向方向延伸。第一过水通道511的下端部包围在中心管26上,并与中心管26的外表面形成密封配合,实现了导水部42与中心管26的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挡水壁411自导水部42的外周壁向外延伸形成,使得挡水部与导水部成为一个整体,不仅很好地实现了挡水部将第二流道分割的效果,而且方便了挡水部和导水部的一次制作成型,降低了端封制作成本。
图2b为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如图2b所示,第一阀开关61可以开启或关闭第一流道。第一阀开关61包括第一底座611、第一阀芯612以及连接在第一阀芯612与第一底座611之间的第一弹性件613,第一底座611的外周壁与第一过水通道511的内周壁之间螺纹连接,在第一弹性件613的作用下,第一阀芯612与第一过水口101密封抵接,将第一流道关闭。当将滤芯组件装配到滤芯座上时,在滤芯座的作用下,第一阀芯612朝向第一弹性件613的方向移动,使得第一阀芯612与第一过水口111之间形成过水间隙,从而开启第一流道。容易理解的是,也可以将第一阀开关设置为与第二阀开关62结构相同的阀开关,同样可以达到开闭第一流道的作用。
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第二安装头12与第三过水端23之间具有第三过水间隙33,第二安装头12上设置有第三过水通道531,第三过水通道531形成第三流道的一部分,第三过水通道531通过第三过水间隙33与第三过水端23连通,阀开关还包括设置在第三过水通道531内的第三阀开关63。
在第三过水通道531内设置第三阀开关63,从而当第二安装头12从对应的安装座分离后,第三阀开关63自锁,避免第三流道内的水从滤芯组件中流出。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阀开关63与第二阀开关62的结构相同。当第二安装头安装到对应的安装座后,在安装座作用下,第三阀开关63开启第三流道,当第二安装头从对应的安装座分离后,第三阀开关自锁以关闭第三流道。容易理解的是,也可以将第三阀开关设置为与第二阀开关62结构相同的阀开关,通过设置合适的安装方向,同样可以达到开闭第三流道的作用。
如图1所示,中心管26的下端具有凸出第三过水端23的延伸段261,中心管26内设置有阻挡壁262,在阻挡壁262的作用下,延伸段261与第一过水端21隔离开。延伸段261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从而,第三过水端23通过第三过水间隙33和通孔与延伸段261内部连通。第三过水通道531的朝向第三过水端23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槽,延伸段261嵌设在固定槽内,使得第二安装头12与第三过水端23之间形成第三过水间隙33。
这样的结构,充分利用了反渗透滤芯的中心管,通过固定槽和中心管的配合形成了第三过水间隙,并且很好地限定了反渗透滤芯的轴向位置,而且,这样的结构简化了第二安装座12的结构,使得第二安装座更容易装配。
通常,在装配滤芯组件时,为了方便反渗透滤芯与外壳的装配,反渗透滤芯的外侧壁与外壳之间具有装配间隙31,如图1所示。当反渗透滤芯装配到外壳10内后,为了防止装配间隙31引起反渗透滤芯不稳定,在本实施例中,反渗透滤芯的外侧壁与外壳的内侧壁之间设置有定位环套70,从而,更好地限定了反渗透滤芯的径向位置,提高了反渗透滤芯在外壳内的稳定性。
第二实施例: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上部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导水部42与第一安装头11的通孔之间具有第二过水通道521,第二过水通道521形成第二流道的一部分,第二过水通道521的外端形成第二过水口,阀开关包括设置在第二过水通道521外端部的第四阀开关64。
本实施例的滤芯组件,通过在第二过水通道521外端部设置第四阀开关64,同样可以实现启闭第二流道的作用。当第一安装头11安装到滤芯座上时,在滤芯座的作用下,第四阀开关64开启以打开第二流道,当第一安装头11从滤芯座上拆下时,第四阀开关64复位自锁以关闭第二流道,防止第二流道内的水流出。这样的滤芯组件,第四阀开关和第一阀开关同时开启和关闭,实现了第二流道和第一流道的同时开启和关闭。
图4为图3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从图4中可以看出,第四阀开关64包括第四阀芯642和第四弹性件643。第四阀芯642呈环状并套设在导水部42的外侧,第四阀芯642的内侧或外侧的至少其中之一为启闭侧,启闭侧与相对的导水部42的外壁或过水孔522的内壁配合以启闭第二流道。
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阀芯642的内环壁构成启闭侧。内环壁上设置有沿阀芯轴向延伸的过水槽。当滤芯组件拆离滤芯座时,在第四弹性件643的作用下,启闭侧的端部与相对的导水部42的外壁密封配合而关闭第二流道;当滤芯组件安装到滤芯座上时,在滤芯座的作用下,第四阀芯642压缩第四弹性件643,启闭侧的端部与相对的导水部42的外壁形成过水间隙,过水间隙通过过水槽连通而打开第二流道,图4中示出了第四阀开关64开启第二流道的状态示意图。
从图3中还可以看出,端封还包括围筋412,围筋412围设在导水部42的外侧,围筋412的外侧壁与外壳10的内侧壁之间密封配合,围筋412朝向反渗透滤芯方向延伸并包围在反渗透滤芯27的外侧壁上,围筋412和导水部42之间形成第二流道一部分的第二过水间隙523。
本实施例中,通过围筋412将第二过水端和第三过水端隔离开来,避免了第二过水端和第三过水端之间的串水。
从图3中进一步看出,围筋412包括竖直段4121以及弯折段4122,弯折段4122自竖直段4121的端部朝向反渗透滤芯27的方向延伸并包围在反渗透滤芯27的外侧壁上,弯折段4122与反渗透滤芯27的外侧壁密封连接。竖直段4121的外侧壁与外壳10的内侧壁之间密封配合,从而,围筋将第二过水端和第三过水端隔离开来。
在本实施例中,围筋412与导水部42是相互分离的两个零件,容易理解的是,围筋也可以通过径向延伸的筋与导水部连接为一体零件,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围筋和导水部的连接关系。
本实施例中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第三实施例: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下部的结构示意图。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中心管的朝向第三过水端23的一端封闭,第二安装头12的朝向第三过水端23的端面上间隔设置有导流筋13,导流筋13与第三过水端23抵接使得第二安装头12与第三过水端23之间形成第三过水间隙33。从而,第三过水端23通过导流件71之间的间隙即第三过水间隙33与第三过水通道531连通。
导流筋13不仅使得第三过水端与第二安装头之间形成了第三过水间隙,而且,导流筋还可以对第三过水间隙内的水流起到导流作用。由于导流筋直接与第三过水端抵接装配,避免了第一实施例中需要将延伸段与固定槽对位装配的过程,进一步简化了装配工艺,提高了装配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其它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第四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的结构,与第二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滤芯组件的下部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其它结构与第三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虽然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实施方式如上,但所述的内容仅为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采用的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在实施的形式及细节上进行任何的修改与变化,在不影响具体应用的前提下,可以对本实用新型揭露的特征相互结合,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须以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包括外壳和位于外壳内的反渗透滤芯,所述外壳的一端形成与滤芯座装配的第一安装头,所述外壳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安装头,所述反渗透滤芯包括中心管和缠绕在所述中心管上的反渗透膜,所述反渗透滤芯具有第一过水端、第二过水端和第三过水端,所述第一安装头上设置有第一过水口和第二过水口,所述第二安装头上设置有第三过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渗透滤芯上设置有将所述第一过水端、第二过水端和第三过水端彼此隔离开的端封,所述端封上设置有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过水口通过所述第一流道与所述第一过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过水口通过所述第二流道与所述第二过水端连通,所述滤芯组件还包括连通所述第三过水口与所述第三过水端且穿过第二安装头的第三流道,所述第一流道、第二流道和第三流道中的至少一个内设置有用于开闭相应流道的阀开关,以使得相应流道在不制水状态下自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封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流道上的挡水部,所述挡水部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密封配合,所述挡水部上设置有形成所述第二流道一部分的过水孔,所述阀开关包括设置在所述过水孔内的第二阀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部包括挡水壁以及设置在所述挡水壁外围的围筋,所述围筋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密封配合,所述围筋朝向所述反渗透滤芯方向延伸并包围在所述反渗透滤芯的外侧壁上,所述过水孔形成在所述挡水壁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头上设置有通孔,所述端封包括与所述中心管密封连接且伸入所述通孔内的导水部,所述第一过水口形成在所述导水部内,所述第二过水口形成在所述通孔和所述导水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部内设置有形成所述第一流道一部分的第一过水通道,所述阀开关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水通道内的第一阀开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水部与所述通孔之间具有形成所述第二流道一部分的第二过水通道,所述阀开关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过水通道外端部的第四阀开关。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封还包括围设在所述导水部外侧的围筋,所述围筋的外侧壁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密封配合,所述围筋朝向所述反渗透滤芯方向延伸并包围在所述反渗透滤芯的外侧壁上,所述围筋和所述导水部之间形成所述第二流道一部分的第二过水间隙。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安装头与所述第三过水端之间具有第三过水间隙,所述第二安装头上设置有形成所述第三流道一部分的第三过水通道,所述第三过水通道通过所述第三过水间隙与所述第三过水端连通,所述阀开关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三过水通道内的第三阀开关。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具有凸出所述第三过水端且与所述第一过水端隔开的延伸段,所述第三过水通道的朝向所述第三过水端的一端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延伸段嵌设在所述固定槽内使得所述第二安装头与所述第三过水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三过水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滤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管的朝向所述第三过水端的一端封闭,所述第二安装头的朝向所述第三过水端的端面上间隔设置有导流筋,所述导流筋与所述第三过水端抵接使得所述第二安装头与所述第三过水端之间形成所述第三过水间隙。
CN201821261078.9U 2018-08-06 2018-08-06 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 Active CN2089755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61078.9U CN208975543U (zh) 2018-08-06 2018-08-06 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261078.9U CN208975543U (zh) 2018-08-06 2018-08-06 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75543U true CN208975543U (zh) 2019-06-14

Family

ID=667810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261078.9U Active CN208975543U (zh) 2018-08-06 2018-08-06 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7554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1095A (zh) * 2020-07-07 2020-10-30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止水过滤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41095A (zh) * 2020-07-07 2020-10-30 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三止水过滤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292027U (zh) 一种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
CN209438389U (zh) 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
CN209352650U (zh) 复合滤芯组件
CN206837865U (zh) 用于滤芯结构的泵头、滤芯结构及净水器
CN209522671U (zh) 复合滤芯组件
CN104338439A (zh) Ro膜滤芯结构
CN102671546A (zh) 一种反渗透过滤装置
CN104826379A (zh) 一种滤瓶组件
WO2018129743A1 (zh) 滤芯组件和具有其的净水器
CN203374881U (zh) 混合水直饮龙头
CN111115869A (zh) 复合滤芯组件
CN203750282U (zh) 可自动切断原水和净水的净水设备
CN208975543U (zh) 自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
CN209292086U (zh) 反渗透净水机
CN201085999Y (zh) 一种超滤膜滤芯组件
CN107158951B (zh) 超滤滤芯组件
CN208911827U (zh) 自锁水式反渗透滤芯组件
CN206746131U (zh) 滤芯接座和具有其的滤芯组件、净水器
CN202638279U (zh) 一种反渗透过滤装置
CN208431394U (zh) 废水阀和反渗透净水机
CN105854375B (zh) 一种进出水都在一端的可冲洗滤材的过滤组件
CN214457188U (zh) 一种复合滤芯
CN209438388U (zh) 一种侧流式反渗透滤芯组件
CN212532499U (zh) 一体式滤芯结构
CN204619754U (zh) 内进水的反渗透膜新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9

Address after: Building 2, No. 52, 22nd Street, Baiyang Street, Qiantang New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310000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s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