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974916U - 引入器鞘组件 - Google Patents

引入器鞘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8974916U
CN208974916U CN201820252716.4U CN201820252716U CN208974916U CN 208974916 U CN208974916 U CN 208974916U CN 201820252716 U CN201820252716 U CN 201820252716U CN 208974916 U CN208974916 U CN 2089749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roducer sheath
steering
cable
equipment
handle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025271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J·E·萨拉比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510 Heart Device Co
Original Assignee
510 Heart Device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to CN20182025271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8974916U/zh
Application filed by 510 Heart Device Co filed Critical 510 Heart Device Co
Priority to CN201980012854.2A priority patent/CN111787970B/zh
Priority to EP19707222.6A priority patent/EP3752234A1/en
Priority to AU2019218098A priority patent/AU2019218098A1/en
Priority to PCT/US2019/017243 priority patent/WO2019157303A1/en
Priority to CN202211742389.8A priority patent/CN115944835A/zh
Priority to CA3090688A priority patent/CA3090688A1/en
Priority to JP2020564791A priority patent/JP2021513433A/ja
Priority to CN202211714917.9A priority patent/CN115944834A/zh
Priority to EP21160723.9A priority patent/EP3868433A1/en
Priority to BR112020015856-9A priority patent/BR112020015856A2/pt
Priority to US16/968,847 priority patent/US11623068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89749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8974916U/zh
Priority to US18/180,825 priority patent/US20230218863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一种引入器鞘组件,具有:一个把手部分,其包括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以及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一个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的设备内腔、一个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导引线的导引线内腔、以及被布置在从该设备内腔径向向外布置的至少一个转向缆线内腔内的至少一个转向缆线,且该把手部分包括用于修改所述至少一个转向缆线中的至少一个的张力的至少一个转向组件。

Description

引入器鞘组件
技术领域
本公开内容总体上涉及医疗设备,且更具体地,涉及血管进入鞘和导管。
背景技术
越来越多地开发微创性的基于导管的治疗,所述治疗允许内科医生向如下患者提供治疗:所述患者的现有并存病(comorbidity)可能妨碍他们进行需要的但更具侵入性的外科手术。在过去30多年中,涉及刺穿/横穿心房间隔膜的基于导管的手术(诸如,心脏消融和球囊瓣膜成形术)已经变得司空见惯。在过去5到10年中,新结构心脏手术(诸如,经导管的瓣膜修复/替换以及左心耳封堵术)已经得到了监管认可,且已经变成在心脏导管插入实验室或混合手术室中执行的越来越普遍的手术。随着这些技术的出现,越来越需要结构心脏介入医师(执行这些类型的手术的专业内科医生)来接合和横穿心脏中的心房间隔膜。
历史上,由于需要横穿心房间隔膜的心脏消融手术的流行,横穿隔膜已经在小儿科心脏病专家或电生理学家的能力范围内。然而,介入心脏病专家正越来越多地开始向心脏左侧提供治疗,且刺穿心房间隔膜且提供这些新治疗的需求正在增加。不幸的是,许多这些介入心脏病专家没有执行具有足够的规律性的经中隔刺穿以变得精通于此。对于这些左侧手术,安全地刺穿心房间隔膜且进入心脏的左侧还不够。这些新技术在横穿心房间隔膜时要求非常特定且安全的位置。此外,横穿心房间隔膜历史上由荧光镜检查(X射线)导引,且最近由超声心动图超声(心脏内超声心动图、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或经胸廓超声心动图)导引。荧光镜检查由于其对软组织(诸如,心房间隔膜)成像的能力有限因此其作用受到限制。因此,导引这些类型的手术正越来越多地依赖于超声心动图。
这样,为这些新成长的结构心脏介入医师提供用于帮助他们安全地且准确地横穿心房间隔膜的工具是期望的。优选地,这些工具可以具有便于准确地定位血管鞘、导管以及其他用于基于导管的治疗的仪器的特征,所述基于导管的治疗包括经中隔手术。这些工具还可以包括可以增大它们的关于超声心动图成像的实用性的特征,且可以增强超声心动图信息或便于某些形态的超声心动图被用于否则不可能有用的图像导引。
本实用新型认识到且解决现有技术中构造和方法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种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把手部分,其包括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一个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的设备内腔、第一转向缆线内腔、第二转向缆线内腔以及第三转向缆线内腔、以及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且被布置在该第一转向缆线内腔内的第一转向缆线、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且被布置在该第二转向缆线内腔内的第二转向缆线、以及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且被布置在该第三转向缆线内腔内的第三转向缆线,其中该第一转向缆线内腔、该第二转向缆线内腔以及该第三转向缆线内腔从该设备内腔径向向外布置,其中该第一转向缆线内腔和该第二转向缆线内腔被定位在延伸穿过该设备内腔和该第三缆线内腔的竖直平面的相对侧上;第一转向组件,其被布置在该把手部分内,该第一转向组件包括该第一转向缆线的近侧端被附接到的元件以及该第二转向缆线的近侧端被附接到的元件;第一转向杠杆,其被布置在该把手部分的外部表面上且被附着到第一转向柱的第一端,其中所述第一转向柱具有第二端,该第二端与该第一转向组件接合,使得使该转向杠杆绕该第一转向柱的纵向轴线旋转导致该第一转向组件同时修改该第一转向缆线和该第二转向缆线中的张力;第二转向组件,其被布置在该把手部分内,该第三转向缆线的近侧端被附接到该第二转向组件;以及第二转向杠杆,其被布置在该把手部分的外部表面上且被附着到第二转向柱的第一端,其中所述第二转向柱具有第二端,该第二端与该第二转向组件接合,使得使该转向杠杆绕该第二转向柱的纵向轴线旋转导致该第二转向组件修改该第三转向缆线中的张力。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包括:一个把手部分,其具有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一个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的设备内腔、第一转向缆线内腔、第二转向缆线内腔以及第三转向缆线内腔、以及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且被布置在该第一转向缆线内腔内的第一转向缆线、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且被布置在该第二转向缆线内腔内的第二转向缆线、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且被布置在该第三转向缆线内腔内的第三转向缆线、以及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且被布置在该第四转向缆线内腔内的第四转向缆线,其中该第一转向缆线内腔、该第二转向缆线内腔、该第三转向缆线内腔以及该第四转向缆线内腔从该设备内腔径向向外布置,其中该第一转向缆线内腔和该第二转向缆线内腔被定位在该引入器鞘的纵向中心轴线所位于的竖直平面的相对侧上,且该第三转向缆线内腔和该第四转向缆线内腔被定位在该引入器鞘的纵向中心轴线所位于的水平平面的相对侧上;第一转向组件,其被布置在该把手部分内,该第一转向组件包括该第一转向缆线的近侧端被附接到的元件以及该第二转向缆线的近侧端被附接到的元件;第二转向组件,其被布置在该把手部分内,该第二转向组件包括该第三转向缆线的近侧端被附接到的元件以及该第四转向缆线的近侧端被附接到的元件;其中该第一转向组件能够被操纵以同时修改该第一转向缆线和该第二转向缆线中的张力,且该第二转向组件能够被操纵以同时修改该第三转向缆线和该第四转向缆线中的张力。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包括:一个把手部分,其具有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一个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的设备内腔、从该设备内腔径向向外布置的至少一个转向缆线内腔、至少一个转向缆线,该转向缆线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被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转向缆线内腔内且与一个布置在该把手部分内的转向组件接合;一个或多个转向杠杆,其被布置在该把手部分的外部表面上且被附着到一个转向柱的第一端,其中所述转向柱具有第二端,该第二端接合一个转向组件,使得使该转向杠杆绕该转向柱的纵向轴线旋转导致该转向组件修改所述至少一个转向缆线中的张力;且其中至少一个转向杠杆以限制能够使该转向杠杆绕该转向柱的纵向轴线旋转的程度的方式直接地或间接地与该把手部分的表面接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包括:一个把手部分,其具有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一个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的设备内腔、从该设备内腔径向向外布置的至少一个转向缆线内腔、至少一个转向缆线,该转向缆线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被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转向缆线内腔内且与一个布置在该把手部分内的转向组件接合;一个或多个转向杠杆,其被布置在该把手部分的外部表面上且被附着到一个转向柱的第一端,其中所述转向柱具有第二端,该第二端接合一个转向组件,使得使该转向杠杆绕该转向柱的纵向轴线旋转导致该转向组件修改所述至少一个转向缆线中的张力;且其中至少一个转向杠杆和该把手部分的外部表面之间的接合由一个至少部分地包围该转向杠杆的圆顶帽调停,其中所述圆顶帽被安置在把手的外部表面中的一个对应成形的凹处内。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包括:一个把手部分,其具有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一个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的设备内腔、从该设备内腔径向向外布置的至少两个转向缆线内腔、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且被布置在所述至少两个转向缆线内腔内的至少两个转向缆线;第一转向组件,其被布置在该把手部分内,该第一转向组件包括所述至少两个转向缆线中的至少一个转向缆线的近侧端被附接到的元件;以及第二转向组件,其被布置在该把手部分内,该第二转向组件包括所述至少两个转向缆线中的至少一个转向缆线的近侧端被附接到的元件;其中该第一转向组件能够被操纵以修改附接到它的转向缆线中的张力,且该第二转向组件能够被操纵以修改附接到它的转向缆线中的张力;以及一个松弛移除组件,当另一个转向组件被操纵以修改其附接转向缆线中的至少一个中的张力时,该松弛移除组件用以从附接到所述转向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转向组件的转向缆线中的至少一个转向线缆移除过度松弛。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包括:一个把手部分,其具有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一个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的设备内腔;一个设备锁定组件,其被布置在壳体部分的后端处,该设备锁定组件包括:一个设备锁定杆,其限定一个被确认成可滑动地接收该对应的设备的轴向延伸的孔,该设备锁定杆能够相对于该把手部分轴向移动;一个夹具,其被布置在该设备锁定杆上,该夹具被选择性地定位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中,在该锁定位置中,使该对应的设备相对于该设备锁定杆轴向地固定,在该解锁位置中,该对应的设备能够在该设备锁定杆的该轴向延伸的孔内滑动;其中该设备锁定组件还包括一个前进旋钮,该前进旋钮被轴向地固定且能够相对于主体部分的把手部分旋转,其中所述前进旋钮还包括一个螺纹孔,该螺纹孔被对应地螺纹连接到该设备锁定杆的外部表面,所述设备锁定杆与该前进旋钮的该螺纹孔能够通过螺纹连接;且其中该设备锁定杆还与一个杆导引件接合,该杆导引件被安置在该把手部分内以便防止当使旋钮旋转时使该锁定杆旋转。这样的实施方案还可以包括便于注射成型制造技术的特征,包括在该设备锁定杆的外部表面上的外螺纹中的平行的、间断的平坦部,且前进旋钮的特征还在于向外悬置的构件,所述向外悬置的构件共同限定一个半径大于该把手部分内的一个远侧孔径的半径的不连续的径向凸缘,其中所述不连续的径向凸缘允许将前进旋钮可旋转地安置且保持在该把手部分内的所述远侧孔径内,其中所述凸缘通过穿过该前进旋钮的开口成镜像。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包括:一个把手部分,其具有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一个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的设备内腔、从该设备内腔径向向外布置的至少一个转向缆线内腔、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被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转向缆线内腔内且与一个布置在该把手部分内的转向组件接合的至少一个转向缆线,其中所述转向组件能够修改所述至少一个转向缆线内的张力;以及一个扭矩传动锁,其防止当使用所述转向组件修改所述至少一个转向缆线中的张力时使该引入器鞘绕纵向中心轴线旋转。该扭矩传动锁还可以包括一个具有足以包围该引入器鞘的径向直径的内部直径的中空柱体,以及能够与从该把手部分的一个面延伸的至少一个对应结构接合的至少一个近侧结构。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包括:一个把手部分,其包括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一个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的设备内腔;以及一个在该把手部分内的允许使用者使该对应的设备已经被接收到该引入器鞘的该设备内腔内的点可视化的孔径,且还可以包括含有标记的对应的设备,所述标记能够通过该孔径被可视化,以向使用者提供该对应的设备已经被插入到该引入器鞘的该设备内腔内的程度的指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另一个实施方案包括:一个把手部分,其具有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一个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的设备内腔;其中该对应的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改善超声可视化的改型。在某些这样的实施方案中,该对应的设备是具有一个中空轴向孔的扩张器,该扩张器含有改善超声可视化的改型,且该改型位于该中空轴向孔的内部表面上。例如,这样的扩张器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线性凹槽,所述至少一个线性凹槽相对于该扩张器的纵向中心轴线以平行方式延伸,且通过又一个实施例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具有大约0.012英寸的宽度以及多达大约0.003英寸的深度的线性凹槽,其中所述凹槽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具有大约0.375英寸的总长度,且在某些其他实施方案中由具有大约0.0625英寸的长度的连续台阶组成。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第一杠杆实现该引入器鞘的末梢在第一三维平面内的定向;且该第二杠杆实现该引入器鞘的末梢在第二三维平面内的定向。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至少一个转向杠杆能够被选择性地定位在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中,在该锁定位置中,此转向杠杆被不可旋转地固定到该把手部分;在该解锁位置中,能够使此转向杠杆相对于该把手部分旋转。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至少一个转向杠杆与其相应的转向组件接合,使得该杠杆的定位提供已经使该引入器鞘从其纵向中心轴线移位的方向性和大小的指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至少一个转向杠杆、转向柱和转向组件之间的接合由一个或多个齿轮调停,所述一个或多个齿轮能够被调整以修改当使所述转向杠杆绕其相应的转向柱的纵向轴线旋转时使该引入器鞘从其纵向中心轴线移位的程度。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至少一个转向组件与一个在垂直于该引入器鞘的纵向轴线的定向上定位在该把手部分内的转向柱接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第一转向组件实现该引入器鞘的末梢在第一三维平面中的定向;且第二转向组件实现该引入器鞘的末梢在第二三维平面中的定向。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第二转向组件还包括:
一个远侧帽,其被可旋转地安置在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的一个孔径内,以及
一个外螺纹杆,其穿过该远侧帽中的一个对应的螺纹中心孔,其中所述外螺纹杆与该第三转向缆线的近侧端和该第四转向缆线的近侧端接合;
其中该远侧帽相对于该外螺纹杆的旋转导致该外螺纹杆在平行于该引入器鞘的纵向中心轴线的近侧方向或远侧方向上移动;且
其中该远侧帽的旋转进而导致该第三转向缆线和该第四转向缆线中的张力同时被修改。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外螺纹杆还包括至少一个轴向延伸的狭槽,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延伸的狭槽接合从该把手部分的内部表面突出的至少一个轴向延伸的凸缘,使得当使该远侧帽相对于该外螺纹杆旋转时,该外螺纹杆只能够在平行于该引入器鞘的纵向中心轴线的近侧方向或远侧方向上移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远侧帽的特征还在于向外悬置的构件,所述向外悬置的构件共同限定一个不连续的径向凸缘,该不连续的径向凸缘的半径大于该把手部分内的一个远侧孔径的半径,其中所述不连续的径向凸缘允许将该远侧帽可旋转地安置且保持在该把手部分内的所述远侧孔径内,且其中所述凸缘通过穿过该远侧帽的开口成镜像。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至少一个转向组件由一个柱的第二端接合,其中所述柱具有第一端,该第一端被附着到一个布置在该把手部分的外部表面上的转向杠杆,使得使所述转向杠杆绕所述柱的纵向轴线旋转导致所述转向组件同时修改附接到所述转向组件的转向缆线中的张力。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至少一个转向杠杆能够被选择性地定位在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中,在该锁定位置中,此转向杠杆被不可旋转地固定到该把手部分;在该解锁位置中,能够使此转向杠杆相对于该把手部分旋转。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至少一个转向杠杆与其相应的转向组件接合,使得该杠杆的定位提供已经使该引入器鞘从其纵向中心轴线移位的方向性和大小的指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至少一个转向杠杆、柱和转向组件之间的接合由一个或多个齿轮调停,所述一个或多个齿轮能够被调整以修改当使所述转向杠杆绕其相应的柱的纵向轴线旋转时使该引入器鞘从其纵向中心轴线移位的程度。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至少一个转向组件与一个在垂直于该引入器鞘的纵向轴线的定向上定位在该把手部分内的转向柱接合。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转向杠杆和把手部分表面之间的、限制能够使该转向杠杆旋转的程度的接合能够由使用者调整以增大或减小能够使该转向杠杆旋转的程度。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圆顶帽的表面包括与该把手部分的外部表面上的至少一个结构特征接合的至少一个结构特征,以限制能够使该转向杠杆绕其转向柱的纵向轴线旋转的程度。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限制能够使该转向杠杆旋转的程度的结构特征中的至少一个能够由使用者调整以增大或减小能够使该转向杠杆绕其转向柱的纵向轴线旋转的程度。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圆顶帽与该转向杠杆接合,以在当使该转向杠杆绕其转向柱的纵向轴线旋转且使其从锁定位置转到解锁位置时提供导引和结构支撑。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松弛移除组件还包括:
第一链接臂,
第二链接臂,以及
第一柱;
其中该第一链接臂经由一个紧固件可旋转地链接到该第二链接臂,该第二链接臂经由一个紧固件可旋转地链接到该第一柱,且至少一个转向组件与该第一链接臂、该第二链接臂和该第一柱接合,以从附接到另一个转向组件的转向缆线中的至少一个转向线缆移除过度松弛。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杆导引件还包括具有十字形构件的导引件,所述十字形构件导致以旋转固定方式将该导引件安置在一个导引通道内,该导引通道由从该把手部分的至少一个内部面延伸的平行凸缘限定。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实施方案,该引入器鞘组件包括:
一个把手部分,其包括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
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一个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的设备内腔;
一个设备锁定组件,其被布置在壳体部分的后端处,该设备锁定组件包括:
一个设备锁定杆,其限定一个被确认成可滑动地接收该对应的设备的轴向延伸的孔,该设备锁定杆能够相对于该把手部分轴向移动,
一个夹具,其被布置在该设备锁定杆上,该夹具被选择性地定位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中,在该锁定位置中,使该对应的设备相对于该设备锁定杆轴向地固定,在该解锁位置中,该对应的设备能
够在该设备锁定杆的该轴向延伸的孔内滑动;
其中该设备锁定组件还包括一个前进旋钮,该前进旋钮被轴向地固定且能够相对于主体部分的把手部分旋转,其中所述前进旋钮还包括一个螺纹孔,该螺纹孔被对应地螺纹连接到该设备锁定杆的外部表面,所述设备锁定杆与该前进旋钮的该螺纹孔能够通过螺纹连接;且所述设备锁定杆的外部表面上的外部螺纹包括平行的、中断的平坦部。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扭矩传动锁还包括一个具有足以包围该引入器鞘的径向直径的内部直径的中空柱体,以及能够与从该把手部分的一个面延伸的至少一个对应结构接合以防止使该扭矩传动锁绕该引入器鞘的纵向轴线旋转的至少一个结构。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对应的设备含有标记,所述标记能够通过该孔径被可视化,以向使用者提供该对应的设备已经被插入到该引入器鞘的该设备内腔内的程度的指示。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引入器鞘的该设备内腔和该对应的设备之间的连接由平衡阀来调停。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一个或多个改善超声可视化的改型位于该对应的设备的远侧部分处。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一个或多个改善超声可视化的改型包括一个或多个点状凹陷或突出物。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一个或多个改善超声可视化的改型包括相对于该对应的设备的纵向中心轴线以垂直、平行、成角度或螺旋方式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线性凹槽或凸脊。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一个或多个改善超声可视化的改型位于该对应的设备的内部表面上。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该对应的设备是具有一个中空轴向孔的扩张器,该扩张器含有一个或多个改善超声可视化的改型,且这些改型位于该中空轴向孔的内部表面上。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一个或多个改善超声可视化的改型位于该扩张器的远侧末梢附近。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一个或多个改善超声可视化的改型包括一个或多个点状凹陷或突出物。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引入器鞘组件还包括沿着该扩张器的内孔等距间隔的至少两个线性凹槽。
附图说明
纳入本说明书且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例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案,且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在参考附图的说明书中阐述了针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本实用新型的充分且能够实现的公开内容,该公开内容包括其最佳模式,其中:
图1A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俯视透视图;
图1B提供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把手部分的俯视图、仰视图和侧视图;
图1C提供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俯视图;
图1D提供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侧视图;
图2A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把手部分的局部仰视图,其中把手壳体的底部部分被移除以允许内部元件的可视化;
图2B提供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远侧端帽的远侧视图、后视图、侧视图和透视图;
图2C提供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前进旋钮的远侧视图、后视图和透视图;
图2D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把手部分的局部仰视图,其中把手壳体的底部部分被移除以允许内部元件的可视化;
图3A提供了用于与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一起使用的“四内腔”引入器鞘的横截面视图;
图3B提供了用于与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一起使用的“五内腔”引入器鞘的横截面视图;
图4A提供了用于与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一起使用的扭矩传动锁的分解视图;
图4B提供了用于与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一起使用的扭矩传动锁的横截面视图;
图5A提供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把手部分的透视图和横截面视图,其中插图示出了附加的横截面细节,且描绘了转向杠杆160处于“解锁”位置;
图5B提供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把手部分的透视图和横截面视图,其中插图示出了附加的横截面细节,且描绘了转向杠杆160处于“锁定”位置;
图5C提供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把手的上部分和下部分的内部面的剖视图;
图5D提供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把手的俯视图和透视图,其中转向杠杆和相关联的圆顶帽相对于把手分开和/或旋转;
图6A提供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把手部分的俯视图、仰视图和侧视图;
图6B提供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把手的透视图,其中远侧壳体部分的元件被分开以帮助某些特征的可视化;
图6C提供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俯视图;
图6D提供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侧视图;
图7A提供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把手部分的透视图,其中把手壳体的一部分被移除以在松弛配置 (顶部图像)和松弛移除配置(底部图像)中允许松弛消除组件的可视化;
图7B提供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上把手部分的隔离视图(左边)、在松弛移除配置中的隔离的松弛消除组件的隔离视图 (中间)以在静止配置中的隔离的松弛消除组件的隔离视图(右边);
图8A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把手部分的俯视透视图。
图8B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把手部分的侧透视横截面视图;
图8C是图8B中示出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把手部分的近侧端的侧透视横截面视图;
图8D是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把手部分的近侧端的侧透视横截面视图;
图8E提供了来自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把手部分的设备锁定杆的透视图;
图9A提供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远侧端的详细视图,其中把手壳体的一部分被移除以允许内部元件的可视化;
图9B是从远侧视角查看时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把手部分的近侧端的横截面视图;
图9C是用于与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一起使用的设备锁定杆和内部引导部件之间的接合部位的俯视透视图;
图10A提供了用于与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一起使用的扩张器仪器的横截面视图;以及
图10B提供了在现有技术的扩张器的引入(顶部左边)和移除(顶部右边)期间获得的超声图像,以及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扩张器的引入(底部左边)和移除(底部右边)期间获得的超声图像。
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重复使用附图标记意在表示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用新型的相同的或类似的特征或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案,所述实施方案的实施例被例示在附图中。这些实施方案是通过实施例的方式提供的,且不应被解释为将所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制于任何具体实施方案。实际上,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明显的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前提下,可以在本实用新型中做出改型和变化。例如,被例示或被描述为一个实施方案的一部分的特征可以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上使用,以产生又一个实施方案。因此,本实用新型覆盖落入所记载的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的范围内的这样的改型和变化。
在本文提供的可转向引入器鞘实施方案的描述中,术语“远侧”和“近侧”将被用来描述移动和相对位置。如在图1A-图1D中可以看到的,术语“远侧”表示在引入器鞘130的终端136的方向上(即,在患者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和/或运动,且“近侧”表示在设备锁定组件 192的方向上(即,在使用者的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和/或移动。
在本说明书的范围内,术语“大约”应被解释为+/-10%。
采用本公开内容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包括一个引入器鞘部分,该引入器鞘部分从可以由使用者握持和操纵的把手部分以远侧方式延伸。一个或多个转向缆线被附着到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向近侧穿过引入器鞘内的纵向转向缆线内腔到把手部分的内部,其中所述转向缆线的近侧端与允许使用者通过选择性地增大或减小转向缆线张力来操纵引入器鞘的远侧端的至少一个机构接合。必要时,所述转向缆线的远侧端附着在引入器鞘的远侧末梢处或附近的精确位置可以向近侧或向远侧变化,以在增大或减小转向缆线张力时提供期望量的远侧弯曲修改。该引入器鞘部分还包括一个纵向设备内腔,该纵向设备内腔能够可滑动地接收导管插入的仪器,该导管插入的仪器可以包括扩张器(例如,如在图8C和图8D中描绘的),标准长度Bayliss RF经中隔设备(可得自Bayliss Medical,蒙特利尔,加拿大)、Brockenbrough经中隔针、或其他类似的仪器穿过该扩张器。该把手部分还包括允许使用者精细地控制该导管插入的仪器穿过引入器鞘前进的特征。
图1A和图3A例示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示例性特征。如在图1A中最佳示出的,该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可以包括把手部分110和从把手部分110的远侧端(116)向外延伸的引入器鞘130。如在图3A(描绘了引入器鞘130的垂直于纵向中心轴线102的平面横截面)中最佳示出的,引入器鞘130可以含有:基本上中心定位的设备内腔140,该设备内腔140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导管插入的仪器(例如,在图8A和图8C中示出且本文讨论的扩张器 159);第一转向缆线内腔146和第二转向缆线内腔148,在该第一转向缆线内腔146和该第二转向缆线内腔148内(分别)可滑动地布置第一转向缆线154和第二转向缆线156;以及,第三转向缆线内腔150,在该第三转向缆线内腔150内可滑动地布置第三转向缆线158。
再次参考在图3A中描绘的引入器鞘,第一转向缆线内腔146和第二转向缆线内腔148可以沿着由水平轴线104和纵向中心轴线102形成的水平平面布置在设备内腔140的相对侧上,且关于由竖直轴线103和纵向中心轴线102形成的竖直平面对称,其中该水平平面和该竖直平面相互垂直。这样,通过调整第一转向缆线154和第二转向缆线156中的张力来调整该引入器鞘的远侧部分132向该竖直平面的左边或右边的水平弯曲,同时使该竖直平面内的潜在非故意运动最小化。如在图3A 中进一步描绘的,第三转向缆线内腔150和该设备内腔沿着该竖直平面布置,其中第三转向缆线内腔150被布置在设备内腔140上方(即,更靠近从在图1C中例示的“俯”视图查看该可转向引入器鞘的使用者)。这样,调整第三转向缆线158上的张力将调整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 132在该竖直平面内的“竖直”弯曲,同时使引入器鞘130向该竖直平面的左边或右边的任何不希望的偏转最小化。换句话说,当操作者从近侧的把手部分110查看鞘组件100且沿着引入器鞘130向远侧看时,其中引入器鞘130在未偏转位置向外延伸,可以利用第一转向缆线154和第二转向缆线156来实现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2分别向轴线102 的左边和右边的“水平”弯曲(如在图1C中最佳示出的),且可以利用第三转向缆线158来调整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2的“竖直”弯曲的量,从而将远侧部分132从轴线102“向上”(即,朝向使用者) 提升(如在图1D中最佳示出的)。
本公开内容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包括如在图3B(描绘了引入器鞘1300的垂直于纵向中心轴线102的平面横截面) 中描绘的引入器鞘,该引入器鞘含有:基本上中心定位的设备内腔1400,该设备内腔1400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导管插入的仪器(例如,在图 8A和图8C中示出且本文讨论的扩张器159);第一转向缆线内腔1460 和第二转向缆线内腔1480,在该第一转向缆线内腔1460和该第二转向缆线内腔1480内(分别)可滑动地布置第一转向缆线1540和第二转向缆线1560;以及第三转向缆线内腔1500和第四转向缆线内腔1420,在该第三转向缆线内腔1500和该第四转向缆线内腔1420内(分别)可滑动地布置第三转向缆线1580和第四转向缆线1520。如在图3B中进一步描绘的,第一转向缆线内腔1460和第二转向缆线内腔1480沿着由水平轴线104和纵向中心轴线102形成的水平平面布置在设备内腔1400 的相对侧上,且关于由竖直轴线103和纵向中心轴线102形成的竖直平面对称,其中该水平平面和该竖直平面相互垂直。第三转向缆线内腔 1500和第四转向缆线内腔1420沿着由竖直轴线103和纵向中心轴线 102形成的竖直平面布置在设备内腔140的相对侧上,且关于由水平轴线104和纵向中心轴线102形成的水平平面对称。
对于具有在图3B中示出的缆线布置的引入器鞘,通过调整第一转向缆线1540和第二转向缆线1560中的张力来修改该引入器鞘的远侧部分在水平轴线104的方向上(即,向该竖直平面的左边或右边)的“水平”弯曲。这被最佳示出在图6C中,图6C描绘了具有向该竖直平面的左边的“水平”弯曲的引入器鞘1300(图6C,左边)、不具有“水平”弯曲的引入器鞘1300(图6C,中心),以及具有向该竖直平面的右边的“水平”弯曲的引入器鞘1300(图6C,右边)。类似地,调整第三转向缆线1580和第四转向缆线1520中的张力修改该引入器鞘的远侧部分在竖直轴线103的方向上的“竖直”弯曲(即,弯曲到该水平平面的上方或下方)。这被最佳示出在图6D中,图6D描绘了具有在该水平平面下方的“竖直”弯曲的引入器鞘1300(图6D,左边)、不具有“竖直”弯曲的引入器鞘1300(图6D,中心)以及具有在该水平平面上方的“竖直”弯曲的引入器鞘1300(图6D,右边)。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把手部分包括允许使用者选择性地增大或减小转向缆线张力以实现该引入器鞘的远侧部分的期望的“水平”弯曲或“竖直”弯曲的特征。如在图 1B-图1D中最佳例示的,例如,把手部分110可以包括:转向杠杆160,用于调整第一转向缆线和第二转向缆线中的张力,以便修改引入器鞘 130的远侧部分132的“水平”弯曲(如在图1C中最佳描绘且下文进一步讨论的);以及远侧端帽180,用于调整第三转向缆线中的张力,以便修改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2的“竖直”弯曲(如在图1D中最佳描绘且下文进一步讨论的)。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用于操纵第一转向缆线154和第二转向缆线 156以调整该引入器鞘的远侧部分132的“水平”弯曲的量的机构可以包括控制联接到转向缆线154和156的驱动齿轮和旋转柱的内部系统的外部转向杠杆160。如在图2A、图5A和图5B中最佳例示的,例如,转向杠杆160可以通过对齐以接收转向杠杆销198的孔可枢转地固定到转向柱164的第一端。转向柱164在其第二端处不可旋转地固定到驱动齿轮166。驱动齿轮166被定位在把手100内,以使得能够同时接合且旋转第一齿轮组件168和第二齿轮组件174。如在图2A中最佳示出的,第一齿轮组件168和第二齿轮组件174可以各自包括一个从把手100的内部上的壳体向内延伸的可旋转的柱(126,128)、不可旋转地固定的筒体部分(172,178)、以及接合驱动齿轮166的不可旋转地固定的齿轮(170,176)。柱126和128可以垂直于中心轴线102定位(例如,如在图2A、图5A和图5B中描绘的),或替代地与中心轴线102成非垂直角。柱126和128可以通过从上壳体部分112、下壳体部分114或二者的内部面向内延伸的保持特征旋转地接合。例如,如在图5C(描绘了底座凸缘且示出了柱126与在下壳体部分114中的底座凸缘1914 的接合)中最佳示出的,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柱126和128可以通过上壳体部分112和下壳体部分114内的圆形底座凸缘1914旋转地接合。
如上文简要所述且在图1A和图2A中最佳例示的,第一转向缆线 154的远侧端和第二转向缆线156的远侧端被附着在引入器鞘的远侧末梢136处或附近,其中所述缆线自身(分别)向近侧延伸穿过转向内腔 146和148,直到近侧端终止于把手部分110的内部中,其中两个缆线的近侧端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能够选择性地增大或减小转向缆线中的张力的转向机构接合。
例如,如在图2A中最佳示出的,第一转向缆线154和第二转向缆线156可以经由相应的开口1960和1961退出引入器鞘130,所述开口 1960和1961位于引入器鞘130的终端部分(即,位于把手部分110的内部的部分)附近。以此方式,第一转向缆线154的近侧端和第二转向缆线156的近侧端能够(分别)从转向内腔146和148离开,且(分别) 与第一转向齿轮组件168和第二转向齿轮组件174接合。对于包括与在图3B中示出的引入器鞘1300类似的引入器鞘的本公开内容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实施方案,第一转向缆线1540的近侧端和第二转向缆线 1560的近侧端(分别)经由与在图2A中示出的开口(1960和1961) 类似的开口从第一转向缆线内腔1460和第二转向缆线内腔1480离开,且(分别)与第一转向齿轮组件168和第二转向齿轮组件174接合。
如在图2A中最佳示出的,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第一转向缆线154的近侧端被附着到第一齿轮组件168的筒体部分172,且第二转向缆线156的近侧端被附着到第二齿轮组件174的筒体部分178。驱动齿轮166与第一齿轮170和第二齿轮176接合,使得驱动齿轮166的旋转导致第一齿轮组件168和第二齿轮组件174同时旋转,从而调整施加到第一转向缆线154和第二转向缆线156的张力,该第一转向缆线154 和该第二转向缆线156分别以如下方式附着到筒体部分172和178且包裹在筒体部分172和178周围,使得当由于转向杠杆160的旋转造成所述转向缆线之一中的张力增大时,另一个转向缆线中的张力减小。这样,第一转向缆线154和第二转向缆线156一致地工作以增大或减小远侧部分132向轴线102的左边或右边的“水平”弯曲。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一转向缆线154和第二转向缆线156分别以如下方式附着到筒体部分172和178且通过筒体部分172和178接合,使得从如在图1C中最佳例示的“俯视”查看把手部分110时,使转向杠杆160以逆时针方式转动(即,以使得转向杠杆160的远侧端相对于纵向中心轴线102更多地指向“左边”)导致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 (136)变得向纵向中心轴线102的左边更多地“水平地”弯曲(图1C,在左边处),使转向杠杆160以顺时针方式转动(即,以使得转向杠杆 160的远侧端相对于纵向中心轴线102更多地指向“右边”)导致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6)变得向纵向中心轴线102的右边更多地“水平地”弯曲(图1C,在右边处),且使转向杠杆160返回到中心位置 (即,以使得转向杠杆160的远侧端指向与纵向中心轴线102平行的方向上)导致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6在与纵向中心轴线102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即,不具有“水平”弯曲,如在图1C中,在中心处)。以此方式,转向杠杆160的远侧端的定向可以向使用者提供关于已经被引入到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6)的任何“水平”弯曲的存在、方向性以及相对程度的指示。
在替代实施方案中,第一转向缆线154和第二转向缆线156可以被附着到筒体部分172和178且通过筒体部分172和178接合,使得使转向杠杆以“逆时针”方式转动将导致使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6) 向右边水平地弯曲,且反之亦然。
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某些实施方案中,转向杠杆160、驱动齿轮166和/或第一齿轮组件168和第二齿轮组件174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被修改以增大或减小转向杠杆160的“灵敏度”(即,当使转向杠杆160旋转到特定程度时引入“水平”弯曲的程度)。例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以提供变速传动,该变速传动允许使用者通过选择性地修改驱动齿轮166和/或第一齿轮组件168和第二齿轮组件174 之间的齿轮传动比率(gearing ratio)来调制转向杠杆160的“灵敏度”。替代地,可以提供弹簧加载齿轮柱和/或飞轮组件以用于以期望的方式调制转向杠杆160的灵敏度。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该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可以包括一旦已经达到该引入器鞘的期望量的弯曲便将转向杠杆锁定就位的机构。如在图5A 和图5B中示出的,例如,转向杠杆160可以包括凸轮表面162,使得当使转向杠杆160绕转向杠杆销198从“解锁”位置(图5A)向上旋转到“锁定”位置(图5B)时,凸轮表面162变得与上把手部分112 的外部表面摩擦接合,且将转向柱164在径向方向上提升远离把手的内部,使得驱动齿轮166变得与上把手部分112的内部表面摩擦接合。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以通过提供一个或多个垫圈以分开驱动齿轮166和上把手部分112的内部表面来调制此“锁定”摩擦,该上把手部分112 可以例如包括在图5A和图5B中描绘的波形弹簧垫圈1915。
如在图5A、图5B和图5D中示出的,某些实施方案可以包括圆顶盖1916,该圆顶盖1916位于从上把手部分112的外部面挤压出的圆顶盖凹处1917内,从而调停转向杠杆160的凸轮表面162和上把手部分 112的外部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在图5D(插图)中最佳示出的,圆顶盖1916可以被成形为提供中心狭槽1917,转向杠杆160穿过该中心狭槽1917突出,其中凹槽1917足够宽以适应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的竖直旋转,同时还在操纵转向杠杆160以使转向柱164 转动时为转向杠杆160提供横向支撑,且还确保当从“解锁”位置(图5A)枢转到“锁定”位置(图5B)时,转向杠杆160被约束到垂直于转向杠杆销198的轴线的方向。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圆顶盖1916和圆顶盖凹处1917可以被配置为当操纵转向杠杆160时,限制转向柱164绕其纵向轴线的角位移。如在图5D中示出的,例如,这可以通过从圆顶盖1916的下侧延伸的凸缘 (1918和1919)来实现,且可以与(分别)由对应的突出物1920和 1921形成的远侧面相互作用以约束转向杠杆160的旋转。这使缆线154 和156免受可能由于使用者试图使用转向杠杆160使它们过紧而造成的过度应变。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突出物1920和1921和/或凸缘1918和 1919可以是可调整的,以使得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偏好来修改转向杠杆 160的旋转被限制的程度。
对于以具有图3B中示出的缆线布置的引入器鞘、具有所述转向组件机构的转向杠杆以及上文描述的其他相关联为特征的本公开内容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实施方案,同样可以被用来调整第一转向缆线 1540和第二转向缆线1560中的张力,以修改该引入器鞘的远侧部分在水平轴线104的方向上(即,向竖直平面的左边或右边)的“水平”弯曲。对于这样的实施方案,第一转向缆线1540和第二转向缆线1560以与对于来自引入器鞘130的第一转向缆线154和第二转向缆线156上文描述(且在图2A中例示)的相同方式附着到筒体部分172和178且通过筒体部分172和178接合。这样,当从如在图1C和图6C中例示的“俯视”查看时,使转向杠杆160以逆时针方式转动(即,以使得转向杠杆160的远侧端相对于纵向中心轴线102更多地指向“左边”)导致引入器鞘1300的远侧部分(1360)变得向纵向中心轴线102的左边更多地“水平地”弯曲(图6C,在左边处),使转向杠杆160以顺时针方式转动(即,以使得转向杠杆160的远侧端相对于纵向中心轴线102 更多地指向“右边”)导致引入器鞘1300的远侧部分(1360)变得向纵向中心轴线102的右边更多地“水平地”弯曲(图6C,在右边处),且使转向杠杆160返回到中心位置(即,以使得转向杠杆160的远侧端指向与纵向中心轴线102平行的方向)导致引入器鞘1300的远侧部分 (1360)在与纵向中心轴线102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即,不具有“水平”弯曲,如在图6C中,在中心处)。在此再次说明,转向杠杆160的远侧端的定向表示已经被引入到引入器鞘1300的远侧部分(1360)的任何“水平”弯曲的存在、方向性和相对程度。
这被最佳示出在图6C中,图6C描绘了具有向该竖直平面的左边“水平”弯曲的引入器鞘1300(图6C,左边)、不具有“水平”弯曲的引入器鞘1300(图6C,中心),以及具有向该竖直平面的右边“水平”弯曲的引入器鞘1300(图6C,右边)。类似地,通过调整第三转向缆线1580和第四转向缆线1520中的张力来修改该引入器鞘的远侧部分在竖直轴线103的方向上的“竖直”弯曲(即,弯曲到该水平平面上方或下方)。这被最佳示出在图6D中,图6D描绘了具有在水平平面下方的“竖直”弯曲的引入器鞘1300(图6D,左边)、不具有“竖直”弯曲的引入器鞘1300(图6D,中心)、具有在该水平平面上方的“竖直”弯曲的引入器鞘1300(图6D,右边)。
如先前所提及的,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的把手部分还可以包括允许使用者选择性地增大或减小转向缆线张力以实现引入器鞘的远侧部分的期望的“竖直”弯曲的特征。例如,把手部分110可以包括远侧端帽180,该远侧端帽180控制外螺纹杆188 的轴向运动,从而调整第三转向缆线中的张力以便修改远侧部分132的“竖直”弯曲,如在图1D(在左边和中心处)示出的。
如在图1A-图1D中可以看到的,把手部分110可以包括上壳体部分112和下壳体部分114,该上壳体部分112和该下壳体部分114一起限定布置在把手部分110的远侧端(116)处的远侧孔径118。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远侧孔径118可以被配置为可旋转地接收远侧端帽180,以使得远侧端帽180相对于把手部分110自由旋转。例如,如在图2A& 图2B和图7B中例示的,远侧端帽180可以包括从外部表面径向向外延伸的多个凸脊182,以使得在使用期间可以容易地抓握和旋转远侧端帽180。远侧端帽180还可以包括内螺纹部分186,该内螺纹部分186 接合布置在把手部分110内的对应的螺纹杆188。远侧端帽180还可以包括布置在其近侧端处的向外悬置的径向凸缘,该径向凸缘的直径大于远侧孔径118的直径,从而允许远侧端帽180被接收且被轴向地保持在由上壳体部分112和下壳体部分114的连结限定的环形腔120内以形成把手部分110。
如在图2A-图2B和图7B中最佳示出的,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布置在远侧端帽180的近侧端处的向外悬置的径向凸缘可以由多个突片(tab) 184组成,所述突片184具有向外悬置的构件,所述向外悬置的构件一起限定不连续的径向凸缘,该不连续的径向凸缘的半径大于远侧孔径 118的半径,以使得远侧端帽180可以被接收且被轴向地保持在环形腔 120内。如在图2B中最佳示出的,远侧端帽180还可以以便于使用注射成型技术制造远侧端帽180的布置包括多个对应于突片184的通风孔 (vent)1850。
如在图4A和图4B中可以看到的,外螺纹杆188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轴向延伸的狭槽189,所述一个或多个轴向延伸的狭槽189可以接合从把手110的内部表面径向向内悬置的一个或多个轴向延伸的凸缘 129。当使远侧端帽180旋转时,狭槽189和凸缘129的接合确保外螺纹杆188也不旋转,其结果是,当使用者使远侧端帽180旋转时,外螺纹杆188在近侧方向或远侧方向上轴向(即,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线102) 移动。如下文更详细地讨论的,由远侧端帽180的旋转引起的外螺纹杆 188的轴向运动被用来将“竖直”弯曲引入到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 132。
为了确保在操作期间(例如,当使用者增大或减小转向缆线中的一个或多个转向线缆中的张力以将“水平”弯曲和/或“水平”弯曲引入到引入器鞘130的近侧端时)力被恰当地转移到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2,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还可以包括防止引入器鞘130绕纵向中心轴线102旋转的扭矩传动锁。例如,如在图4A和图4B中最佳示出的,某些实施方案可以包括扭矩传动锁1900,该扭矩传动锁1900包括一个中空柱体和在其近侧端处的凹处1901,该中空柱体具有允许扭矩传动锁穿过外螺纹杆188的内孔的外直径和足以包围引入器鞘130的径向直径的内直径,该凹处1901能够与凸缘129接合。扭矩传动锁1900的远侧端包括外螺纹1902,该外螺纹1902对应于传动锁帽1903的内孔上的螺纹。当被螺纹连接到传动锁1900上时,传动锁帽1903的近侧面能够与远侧端帽180的远侧面可移动地接合以将传动锁1900固定在外螺纹杆188的孔内,其中凹处1901完全接合到凸缘129。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以通过使用止推轴承1905来便于传动锁帽1903和远侧端帽180之间的可移动接合,该止推轴承1905可以被安置在远侧端帽180的远侧面上的压痕1904内。在最终的组件中,引入器鞘130穿过扭矩传动锁1900的孔且不可移动地附着到此,且因此凹处1901与凸缘129的接合防止在使用远侧端帽180引入“竖直”弯曲时或在使用转向杠杆160引入“水平”弯曲时使引入器鞘130绕纵向中心轴线102旋转。
第三转向缆线158的近侧终点可以被附着到外螺纹杆188,使得可以通过使远侧端帽180旋转来增大或减小第三转向缆线158的张力,这导致外螺纹杆188沿着轴线102向远侧或向近侧移动。如在图1A和图 2D中最佳示出的,例如,第三转向缆线158的远侧终点被附着在引入器鞘130的远侧末梢136处或附近,且从那里向近侧延伸穿过转向内腔 150,直到近侧端终止于把手部分110的内部中,于是第三转向缆线158 经由位于引入器鞘130的终端部分(即,位于把手部分110内部的部分) 附近的开口1963退出引入器鞘130。以此方式,第三转向缆线158的远侧端能够从转向内腔150离开且变得附着到外螺纹杆188,这通过如下方式来实现:通过使第三转向缆线158穿过从外螺纹杆188的近侧端延伸的凸缘400中的轴向孔1963,且在第三转向缆线158已经从轴向孔1963的远侧端退出之后附着第三转向缆线158。同样,对于本公开内容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包括与在图3B中示出的引入器鞘1300类似的引入器鞘的实施方案,第三转向缆线1580的远侧端从转向缆线内腔1500离开且经由与在图2D中示出且上文讨论的开口1963基本上相同的开口退出引入器鞘1300。一旦它已经从引入器鞘1300离开,第三转向缆线1580可以通过如下方式附着到外螺纹杆188:通过使第三转向缆线1580穿过从外螺纹杆188的近侧端延伸的凸缘400中的轴向孔1963,且在第三转向缆线1580已经从轴向孔1963的远侧端退出之后附着第三转向缆线1580。
如在图2A和图2D最佳例示的,当操作者从近侧的把手部分110 查看鞘组件100且沿着引入器鞘130向远侧看时,其中引入器鞘130在未偏转位置中向外延伸,远侧端帽180在顺时针方向上的旋转导致对应的螺纹杆188在近侧方向上(即,朝向把手部分110的内部,如在图 2D中顶部最佳示出的)移动,这增加了放置在第三转向缆线158上的张力的量,从而导致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2的“竖直”弯曲的增加。相反,远侧端帽180在逆时针方向上的旋转导致外螺纹杆188以远侧方式移动(即,远离把手部分110的内部,如在图2D中底部最佳示出的),这减少了存在于第三转向缆线158中的张力的量,且减少了存在于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2中的这种“竖直”弯曲的量。在图 1D(描绘了如从“右手”侧查看到的可转向引入器鞘)中可以看到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2的“竖直”弯曲,图1D例示了当远侧帽180已经被旋转使得外螺纹杆188不在转向缆线158上施有张力时引入器鞘 130的远侧部分(136)如何在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线102的方向上延伸 (图1D,在中心处),以及当远侧端帽180已经被旋转以导致外螺纹杆188以近侧方式移动且增加转向缆线158上的张力时,引入器鞘130 的远侧部分(136)如何在相对于纵向中心轴线102抬高的方向上变得更多地“竖直地”弯曲(图1D,在左边处)。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提供保持期望的“竖直”弯曲的“自锁”功能:通过将远侧端帽180的螺纹部分和外螺纹杆188配置为以足够的摩擦相互作用,使得当使用者停止远侧端帽180的旋转时,外螺纹杆188保持固定在其位置内,从而维持第三转向缆线158中的张力且保持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2的期望的“竖直”弯曲。
在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某些实施方案中,端帽180和外螺纹杆188之间的接合可以被用来调制与在图3B中描绘的引入器鞘1300 类似的引入器鞘的“竖直”弯曲。在这些实施方案中,(直接地或间接地)利用外螺纹杆188的近侧移动/远侧移动来选择性地增大或减小第三转向缆线1580和第四转向缆线1520中的相对张力,从而修改引入器鞘1300的远侧部分1360在“竖直”轴线103方向上(即,在该水平平面上方或下方)的“竖直”弯曲。在图1D(描绘了从“右手”侧查看到的可转向引入器鞘)中可以看到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6的此“竖直”弯曲,图1D例示了当远侧帽180已经被旋转使得外螺纹杆188不在第三转向缆线158和第四转向缆线1520上施有张力时引入器鞘1300 的远侧部分(1360)如何在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线102的方向上延伸(图 1D,在中心处),以及当远侧端帽180已经被旋转以导致外螺纹杆188 通过增加第三转向缆线1580上的张力且减小第四转向缆线1520上的张力的方式移动时,引入器鞘1300的远侧部分(1360)如何在相对于纵向中心轴线102抬高的方向上变得更多地“竖直地”弯曲(图1D,在左边处),以及当远侧端帽180已经被旋转以便导致外螺纹杆188以减小第三转向缆线1580上的张力且增加第四转向缆线1520上的张力的方式移动时,引入器鞘1300的远侧部分(1360)如何在相对于纵向中心轴线102降低的方向上变得更多地“竖直地”弯曲(图1D,在右边处)。
该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某些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用于调制存在于引入器鞘的远侧部分中的“水平”弯曲的量的“水平”转向杠杆(如上文描述且在图1A-图1D和图2A中描绘的)和用于调制存在于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2中的“竖直”弯曲的量的“竖直”转向杠杆。在这样的“双杠杆”实施方案中,使用“竖直”转向杠杆而不是上文描述的用于控制“竖直”弯曲的远侧端帽和外螺纹杆组件提供了相对于用于更改引入器鞘的弯曲的机构的一致性,即,相同类型的机构——转向杠杆——被用来修改“竖直”弯曲和“水平”弯曲。
例如,如在图6A-图6D中示出的,来自在图1A-图1C和图4A-图 4B中描绘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远侧端帽180以及其相关联的部件 (外螺纹杆188、扭矩传动锁1900、传动锁帽1903和推力轴承垫圈1905) 可以被替换成远侧壳体组件350,如在图6B中最佳示出的,该远侧壳体组件350包括远侧壳体部分361和362,该远侧壳体部分361和362 一起容纳通过竖直转向杠杆360铰接的竖直转向组件351。如在图6B 中最佳示出的,竖直转向杠杆360通过对齐以接收保持销的孔不可旋转地固定到转向柱364的第一端。转向柱364进而穿过远侧壳体部分361 且在其第二端处不可旋转地固定到主竖直驱动齿轮365。主竖直驱动齿轮365被定位在远侧壳体组件350内,以使得能够同时接合且旋转上竖直驱动齿轮366和下竖直驱动齿轮369。上竖直驱动齿轮366不可旋转地固定到上可旋转柱367,该可旋转柱367从(分别)在远侧壳体部分 361和362的内部的壳体374和375向内延伸,其中上可旋转柱367还被不可旋转地固定到上筒体部分368。下竖直驱动齿轮369被不可旋转地固定到下可旋转柱370,该下可旋转柱370从(分别)在远侧壳体部分361和362的内部上的壳体376和377向内延伸,其中该下可旋转柱 370还被不可旋转地固定到下筒体部分371。
在本公开内容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某些实施方案中,可以结合与在图3B中描绘的引入器鞘1300类似的引入器鞘来提供上文描述的竖直转向杠杆以及相关联的元件。在这些实施方案中,第三转向缆线1580 和第四转向缆线1520被附着在引入器鞘1300的远侧末梢1360处或附近,其中所述缆线本身(分别)向近侧延伸穿过内腔1500和1420,直到近侧端终止于把手内部部分110的内部内,于是第三转向缆线1580 的近侧端和第四转向缆线1520的近侧端(分别)从转向缆线内腔1500 和1420离开且经由与在图2A中描绘的那些开口(1960和1961)类似的开口退出引入器鞘1300,且变得与一个或多个能够选择性地增大或减小第三转向缆线1580和第四转向缆线1520中的张力的转向机构接合。
在这些实施方案中,第三转向缆线1580的近侧端被附着到上筒体部分368,且第四转向缆线1520的近侧端被附着到下筒体部分371。竖直转向杠杆360的旋转导致主竖直驱动齿轮365同时接合且旋转上竖直驱动齿轮366和下竖直驱动齿轮369以及它们的相关联的上筒体部分 368和下筒体部分371。这进而导致第三转向缆线1580和第四转向缆线 1520变得分别绕上筒体部分368和下筒体部分371盘绕,以使得当第三转向缆线1580中的张力增大时,第四转向缆线1520中的张力减小,且反之亦然。这样,第三转向缆线1580和第四转向缆线1520一致地工作,以增大或减小引入器鞘1300的远侧部分1320在抬高到水平平面上方或降低到水平平面下方的方向上的“竖直”弯曲。
例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一转向缆线1580和第二转向缆线1520 可以以如下方式被附着到它们的相应的上筒体部分368和下筒体部分 371且通过它们的相应的上筒体部分368和下筒体部分371接合,使得如在图6D(提供从“右手”侧查看到的“双杠杆”可转向引入器鞘的视图)中最佳例示的,使转向杠杆360以逆时针方式旋转(即,以使得转向杠杆360的远侧端指向相对于纵向中心轴线102抬高的方向)导致引入器鞘管1300的远侧部分(1360)相对于纵向中心轴线102以抬高的方式“竖直”弯曲(图6D,在左边处),使转向杠杆360以顺时针方式转动(即,以使得转向杠杆360的远侧端指向相对于纵向中心轴线 102降低的方向)导致引入器鞘1300的远侧部分(1360)相对于纵向中心轴线102以降低的方式“竖直”弯曲(图6D,在底部处),且使转向杠杆160返回到中心位置(即,以使得转向杠杆360的远侧端指向与纵向中心轴线102平行的方向)导致引入器鞘1300的远侧部分(1360) 在与纵向中心轴线102平行的方向上延伸(即,不具有“水平”弯曲,如在图6D中,在中心处)。以此方式,转向杠杆360的远侧端的定向可以向使用者提供关于已经被引入到引入器鞘1300的远侧部分(1360) 的任何“水平”弯曲的存在、方向性和相对程度的指示。
在替代实施方案中,第三转向缆线1580和第四转向缆线1520可以分别被附着到筒体部分368和371且通过筒体部分368和371接合,使得使竖直转向杠杆360以“顺时针”方式转动将导致引入器鞘1300的远侧部分(1360)“竖直地”弯曲到纵向中心轴线102上方,且反之亦然。
在本公开内容的引入器鞘组件的某些实施方案中,可以结合与在图 3A中描绘的引入器鞘130类似的引入器鞘来提供与上文描述的转向杠杆和某些相关联的元件类似的转向杠杆和元件。例如,竖直转向杠杆可以被固定到可旋转柱的第一端,所述可旋转柱延伸穿过远侧把手组件 350的表面且以与在图6B中相对于竖直转向杠杆360和可旋转柱364 示出的方式类似的方式内部地终止。来自引入器鞘130的第三转向缆线 158的远侧端(直接地或间接地)被附着到可旋转柱364且通过可转向柱364接合,以使得当如上文描述的那样使转向杠杆360旋转时,可旋转柱364的所得到的轴向旋转导致第三转向缆线158的近侧端变得盘绕在可旋转柱364的筒体部分周围或从可旋转柱364的筒体部分解绕。当第三转向缆线158变得更多地盘绕在可旋转柱364的筒体部分周围时,施加在第三转向缆线158上的张力增大,且存在于该引入器鞘的远侧部分132中的“竖直”弯曲的量同样增大。相反,当第三转向缆线158变得更少地盘绕在可旋转柱364的筒体部分周围时,施加在第三转向缆线 158上的张力减小,且存在于该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2中的“竖直”弯曲的量同样减小。例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第三转向缆线158 可以以如下方式附着到可旋转柱364且通过可旋转柱364接合,使得如在图6D(提供了从“右手”侧查看到的“双杠杆”可转向引入器鞘的视图)中最佳例示的,使转向杠杆360以逆时针方式旋转(即,以使得转向杠杆360的远侧端相对于纵向中心轴线102抬高)导致引入器鞘1300的远侧部分(1360)“竖直地”弯曲到纵向中心轴线102上方(图 6D,在左边处),且使转向杠杆160返回到中心位置(即,以使得转向杠杆360的远侧端指向与纵向中心轴线102平行的方向)导致引入器鞘1300的远侧部分(1360)恢复到在平行于纵向中心轴线102的方向上延伸(即,不具有“竖直”弯曲,如在图6D中,在中心处)。在此再次说明,转向杠杆360的远侧端的定向提供了关于已经被引入到引入器鞘1300的远侧部分(1360)的任何“竖直”弯曲的存在、方向性和相对程度的指示。
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某些实施方案中,竖直转向杠杆和相关联的转向齿轮组件(诸如,上文对于竖直转向杠杆360 描述的那些)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被修改以增大或减小竖直转向杠杆的“竖直灵敏度”(即,当竖直转向杠杆被旋转到特定程度时,“竖直”弯曲被修改的程度)。例如,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以提供变速传动,该变速传动允许使用者通过选择性地修改驱动齿轮与任何相关联的齿轮组件之间的齿轮传动比率来调制该“竖直灵敏度”(例如,允许使用者修改在图6B中示出的竖直转向组件351内具有的相应的齿轮传动比率)。替代地,可以提供弹簧加载齿轮柱和/或飞轮组件,用于调制竖直转向杠杆和相关联的转向组件的灵敏度。
提供用于控制“竖直弯曲”的竖直转向杠杆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实施方案(如上文详述的)包括一旦达到该引入器鞘的期望量的弯曲便将转向杠杆锁定就位的机构。如在图6B中示出的,例如,远侧把手组件350可以被配置为具有包括凸轮表面385的竖直转向杠杆360,使得当转向杠杆360绕将其连结到转向柱364的转向杠杆销向上旋转时,该凸轮表面变得与远侧把手组件350的上部分(361)的外部面摩擦接合,且转向柱364(或相关联的元件)同样变得与远侧把手组件350的上部分361的内部面摩擦接合。此“锁定接合”与在图5A和图5B中描绘的“锁定接合”相同,图5A和图5B描绘了处于“解锁”位置(图 5A)和处于“锁定”位置(图5B)的水平转向把手160。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以通过提供一个或多个垫圈(例如,在图5A和图5B中描绘的波形弹簧垫圈(1915))来调制此“锁定”摩擦,以调停与远侧把手组件350的上部分(361)的内部面和外部面的摩擦接合。
再次参考图6B,提供用于控制“竖直”弯曲的竖直转向杠杆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实施方案还可以包括竖直转向杠杆圆顶盖380,该竖直转向杠杆圆顶盖380位于从远侧把手组件350的上部分(361)的外部面挤压出的竖直圆顶盖凹处381内,从而调制竖直转向杠杆360的凸轮表面385与上把手部分361的外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在图6B (左边插图)中最佳示出的,竖直转向杠杆圆顶盖380可以被成形为提供中心狭槽386,转向杠杆360穿过该中心狭槽386突出,如在图6A 和图6D中示出的,中心狭槽386具有足够的宽度以适应竖直转向杠杆 360在“解锁”位置和“锁定”位置之间的竖直旋转,同时当操纵转向杠杆360以使转向柱364转动时也为转向杠杆360提供横向支撑,且还确保当从“解锁”位置枢转到“锁定”位置(图5B)时,转向杠杆360 被约束到垂直于将它连结到转向柱364的转向杠杆销的轴线的方向。
再次参考图6B,提供用于控制“竖直”弯曲的竖直转向杠杆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的实施方案,竖直圆顶盖380和竖直圆顶盖凹处381 可以被配置为当操纵竖直转向杠杆360时,限制转向柱364绕其纵向轴线的角位移。例如,如在图6B中最佳示出的,这可以通过从竖直圆顶盖380的下侧延伸的凸缘(381和382)来实现,且可以与通过在图6B (左边插图)中例示为383和384的对应的突出物形成的远侧面相互作用,以约束转向杠杆360的旋转。这使第三转向缆线1580和/或第四转向缆线1520免受可能由于使用者试图使用转向杠杆360使它们过紧而造成的过度应变。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突出物383和384和/或凸缘381 和382可以是可调整的,以使得可以根据使用者的偏好来修改转向杠杆 360的旋转被约束的程度。
如上文讨论的,第一转向缆线154和第二转向缆线156一致地工作以实现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2的弯曲,其中第一齿轮组件168和第二齿轮组件174同时通过驱动齿轮166接合,以使得当操作者操纵转向杠杆160以增大转向缆线154中的张力时,转向缆线156中的张力减小相同的量,且反之亦然。齿轮组件168和174的同时操作防止当使用者操纵转向杠杆160以实现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2的“水平”弯曲时松弛在第一转向缆线154和第二转向缆线156中的任一个中的累积。对于在图3B中描绘的引入器鞘1300也是如此,其中通过操纵转向杠杆160将“水平”弯曲引入到引入器鞘1300的远侧部分1320同样不导致松弛在第一转向缆线1540和第二转向缆线1560中累积,因为当所述转向缆线的一个中的张力增大时,另一个转向缆线中的张力减小,且反之亦然。
然而,当使用者通过增大第三转向缆线158的张力来增大引入器鞘 130的远侧部分132的“竖直”弯曲时,这可以进而导致松弛在第一转向缆线154和/或第二转向缆线154中累积。同样,当使用者通过调制第三转向缆线1580和第四转向缆线1520的张力来修改引入器鞘1300 的远侧部分1320的“竖直”弯曲(在相对于水平平面抬高或降低的方向上)时,这可以进而导致松弛在第一转向缆线1540和/或第二转向缆线1560中累积。此松弛累积可以导致操作者在试图利用水平转向杠杆 (例如,上文描述的转向杠杆160)来使第一转向缆线154和/或第二转向缆线156(或第一转向缆线1520和/或第二转向缆线1580)中的张力变化以便调制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2(或引入器鞘1300的远侧部分1320)的“水平”弯曲时经历不期望的延迟响应。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本公开内容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可以包括用于移除这样的松弛的机构。
例如,如在图7A和图7B中示出的,外螺纹杆188可以以向近侧延伸的连杆凸缘400为特征,通过该连杆凸缘400,外螺纹杆188的轴向移动被转移到第一松弛移除组件,该第一松弛移除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臂401、第二连接臂402、具有相关联的支承圆柱体406的凸缘链接柱 403、具有相关联的支承圆柱体407的连接臂链接柱404、以及具有相关联的支承圆柱体408的连接臂保持柱405。更具体地,如在图7B中最佳示出的,连杆凸缘400通过接收凸缘链接柱403的重叠开口连结到第一连接臂401的远侧端;第一连接臂401的近侧端通过接收连接臂链接柱404的重叠开口连结到第二连接臂402的远侧端;且第二连接臂 402的近侧端含有一个开口,连接臂保持柱405的一端穿过该开口且然后被安置在下壳体部分114的内部上的连接臂保持柱容座410内。第一转向缆线154穿过此松弛移除组件螺纹连接,如通过图7B中的虚线示出的,其中支承圆柱体406-408被配置为充当绕相应的柱403-405自由旋转的辊,以使与转向缆线154的摩擦最小化。如在图7B中还示出的,第二链接缆线156穿过同样被联接到链接凸缘400的第二松弛移除组件螺纹连接,其中该第二松弛移除组件包括第一连接臂411、第二连接臂 412、具有相关联的支承圆柱体416的凸缘链接柱413、具有相关联的支承圆柱体417的连接臂链接柱414、以及具有相关联的支承圆柱体418 的连接臂保持柱415,且这些部件如上文关于该第一松弛移除组件所描述的那样连结在一起。
如在图7B中最佳示出的,当使外螺纹杆188在远侧方向上前进时,链接凸缘400和松弛移除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柱403-405和 413-415(以及相关联的支承件406-408和416-418)变得以更线性的方式对齐,这进而允许转向缆线154和156沿着从它们在引入器鞘130内的远侧附着点到它们在齿轮组件168和174处的近侧附着点的较短路径行进。相反,当使外螺纹杆188沿在更近侧方向上前进时,链接凸缘 400和松弛移除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柱403-405和413-415(以及相关的支承件406-408和416-418)变得以更大的三角形配置对齐,其中连接臂链接柱404和414比凸缘链接柱403和413以及连接臂保持柱 405和415明显更多地朝向把手110的外部定位。此三角形配置通过导致转向缆线154和156沿着从它们在引入器鞘130内的远侧附着点到它们在齿轮组件168和174处的近侧附着点的较长路径行进来移除来自转向缆线154和156的过度松弛。因此,当使外螺纹杆188在增大第三转向缆线158上的张力(这进而增大可以导致转向缆线154和156变得松弛的“竖直”弯曲)的近侧方向上前进时,上文描述的松弛移除组件转入通过增大缆线154和156从它们的近侧齿轮组件到引入器鞘130的远侧末梢行进的距离来移除过度松弛的三角形配置。
同样,对于(i)与在图3B中描绘的引入器鞘1300结合使用“竖直”转向杠杆360的那些实施方案,其中使竖直转向杠杆360旋转以调制引入器鞘1300的远侧部分1320的“竖直”弯曲(如上文讨论且在图 6B和图6D中最佳例示的),或对于(ii)与在图3A中描绘的引入器鞘130结合使用“竖直”转向杠杆360的那些实施方案,使竖直转向杠杆360旋转以调制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2的“竖直”弯曲(如上文讨论且在图6B和图6C中最佳例示的),到第一转向缆线1520和/ 或第二转向缆线1580(来自引入器鞘1300)或第一转向缆线154和/或第二转向缆线156(来自引入器鞘1300)内的潜在的松弛引入可以通过将转向柱364的旋转联接到松弛移除组件来解决。例如,可以提供一个或多个联接杆或缆线以将转向柱364联接到松弛移除组件,使得当使用者通过使用“竖直”转向杠杆360旋转转向柱364来增大第三转向缆线 158中的张力(从而增大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2的“竖直”弯曲) 时,所述联接杆或缆线导致松弛移除组件变得以“三角形”配置对齐,如上文讨论且在图7B中示出的,该“三角形”配置起作用以通过导致转向缆线154和156沿着从它们在引入器鞘130的远侧末梢处的附着点到它们在齿轮组件168和174处的近侧附着点的更长路径行进来从转向缆线154和156移除过度松弛。相反,当使用者通过使用“竖直”转向杠杆360旋转转向柱364来增大第三转向缆线158中的张力(从而减小或消除引入器鞘130的远侧部分132的任何“竖直”弯曲)时,所述联接杆或缆线导致松弛移除组件变得以更线性的方式对齐,如上文讨论且在图7B中示出的,这允许转向缆线154和156沿着从它们在引入器鞘 130内的远侧附着点到它们在齿轮组件168和174处的近侧附着点的较短路径行进。
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还可以包括设备锁定组件,该设备锁定组件允许使用者在已经使引入器鞘前进(或缩回)到期望的程度之后选择性地将导管插入的仪器固定在该引入器鞘内且以进一步对已经如此附着的导管插入的仪器的前进或缩回施加精细控制。这样的导管插入的仪器可以包括例如扩张器,通过该扩张器可以引入标准长度的Bayliss RF经中隔的设备(可得自Bayliss Medical,蒙特利尔,加拿大),Brockenbrough经中隔的针或其他类似的仪器。如在图1A和图 8A-图8D中可以看到的,例如,这样的设备锁定组件可以被布置在近侧孔径124(在图8B和图8C中最佳示出的)内,该近侧孔径124在上壳体部分112的近侧面和下壳体部分114的近侧面连结在一起以形成把手部分110时形成。如还在图8A-图8D中示出的,该设备锁定组件可以包括设备锁定杆(在图8A-图8C中被示出为191a且在图8D中被示出为191b),该设备锁定杆穿过把手部分110的近侧面,其中所述设备锁定杆含有平滑中心孔(199),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可以穿过该平滑中心孔(199)且插入到可转向引入器鞘(130,1300)内,且所述设备锁定杆还被配置为以不可移动的方式可变地附着所述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例如,如从在图8B和图8C中示出的设备锁定杆191a的描述可以最佳看到的,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该设备锁定杆可以在其近侧处设有外螺纹以接收止血阀帽(196a),在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被插入到该设备锁定杆的中心孔199内时,所述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穿过该止血阀帽(196a),从而允许使用者通过拧紧或拧松止血阀帽196a来以不可移动的方式将所述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选择性地附着在设备锁定杆 191a内。替代地,如从对在图8D中示出的设备锁定杆191b的描述可以最佳看到的,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该设备锁定杆可以限定具有平滑外部表面的远侧夹头(collet)194,允许使用者借助于滑动锁旋钮196b 以不可移动的方式将所述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选择性地附着在设备锁定杆191b内,该滑动锁旋钮196b限定了平滑截头圆锥形孔181,该平滑截头圆锥形孔181与夹头194接合且向内压缩夹头194,以使得它绕所述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其在图8D中由扩张器159表示)拧紧。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可以通过如下方式来提供对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例如,图8A和图8D中示出的扩张器159)的前进(或缩回)的进一步控制:通过将设备锁定杆(191a,191b)配置为在已经如上文描述的以不可移动的方式附着所述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之后穿过把手部分 110的近侧面使设备锁定杆(191a,191b)机械地前进(或缩回)。例如,如在图8A-图8C(示出了设备锁定杆191a)和图8D(示出了设备锁定杆191b)中最佳例示的,设备锁定杆可以被配置为具有与穿过前进旋钮(195)的对应的螺纹孔(197)接合的外螺纹1923。设备锁定杆(191a,191b)上的外螺纹(包括与螺纹孔197接合的外螺纹,以及在设备锁定杆191a的近侧端处的接合止血阀帽196a的外螺纹)可以是连续的(即,“进行到底”),或如在图8E(描绘了设备锁定杆191a) 中最佳示出的,包括沿着外螺纹区域的长度定位的中断的“平坦部”1925,以便于使用注射成型制造技术。
再次参考图8A-图8D,可以通过保持凸缘将前进旋钮可旋转地接收且保持在把手部分110的近侧孔径124内,所述保持凸缘从前进旋钮 195的具有比近侧孔径124更大的直径的远侧部分径向延伸。此径向延伸保持凸缘可以是连续的或不连续的。例如,图8D示出了具有连续的保持凸缘(193b)的前进旋钮195。替代地,图2C示出了具有不连续的保持凸缘的前进旋钮195的近侧视图、侧透视图以及远侧视图,该不连续的保持凸缘包括向外悬置的突片1926,所述向外悬置的突片1926 一起限定一个半径大于近侧孔径124的半径的凸缘,从而确保前进旋钮 195被轴向地保持在把手部分110内(如在图2D和图9A中可以最佳看到的)。如可以在图2C中最佳看到的,其中前进旋钮(195)具有一个不连续的保持凸缘,它还可以包括穿过前进旋钮195的近侧面的多个通风孔1927,所述多个通风孔1927对应于向外悬置的突片1926,且被定尺寸和被定位成便于使用注射成型技术来制造该前进旋钮。
如在图9A中最佳示出的,前进旋钮195的旋转导致设备锁定杆 (191a,191b)在近侧方向上(即,朝向使用者,如在图9A中示出的,在左边处)或在远侧方向上(即,远离使用者,且到把手部分110内,如在图9A中示出的,在右边处)移动。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设备锁定杆(191a,191b)和前进旋钮195可以是设有螺纹的,使得前进旋钮 195以逆时针方式的旋转导致设备锁定杆(191a,191b)在近侧方向上移动,且前进旋钮195以顺时针方式的旋转导致设备锁定杆(191a,191b) 在远侧方向上移动;在其它实施方案中,螺纹可以被配置为使得该前进旋钮以顺时针方式的旋转导致该设备锁定杆在近侧方向上移动,且该前进旋钮以逆时针方式的旋转导致该设备锁定杆在近侧方向上移动。因此,在接合设备锁定组件192(其对于图9A中示出的设备锁定杆191a将需要拧紧止血阀帽196a)以附着所述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例如,图8A 和图8D中示出的扩张器(159))之后,使用者可以通过旋转前进旋钮195来练习对所述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的远侧末梢的前进的精确控制,从而导致该设备锁定杆(以及轴向附着的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以远侧方式(使所述仪器延伸朝向和/或穿过该引入器鞘的远侧末梢)或以近侧方式(使扩张器穿过和/或远离引入器鞘的远侧末梢撤回)移动。这进而便于以非常受控的方式执行精致的操作(诸如,刺穿心房间隔膜)。
该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还可以包括内部导引件,以防止当使前进旋钮195旋转时使该设备锁定杆与前进旋钮195一起绕轴线102不恰当地旋转,这进而确保当使用者操纵前进旋钮195时该设备锁定杆以恰当的远侧方式或近侧方式沿着轴线102移动。如在图9A和图9C中最佳示出的,例如,内部导引件1950可以包括具有中心孔的平坦十字形远侧基部,该中心孔由在向近侧方向上延伸的中空柱状杆限定。如在图9B 中最佳示出的,内部导引件1950的十字形基部导致它以旋转固定的方式安置在由一组平行凸缘1927和对应的一组平行凸缘1928限定的导引通道内,该组平行凸缘1927从上把手部分的内部面向内延伸,该对应的一组平行凸缘1928从下把手部分114的内部面向内延伸。内部导引件1950的近侧端还被配置为以旋转固定方式接合该设备锁定杆。例如,如在图9C中最佳示出的,内部导引件1950与该设备锁定杆之间的接合可以通过在锁定杆191a的远侧端处示出的一个或多个压痕(1930)来调停,所述一个或多个压痕以旋转固定方式与从内部导引件1950的基部向近侧延伸的一个或多个侧翼凸台(flanking boss)1929接合。以此方式,防止当使前进旋钮195转动时使该内部导引件和外螺纹杆旋转移动,且因此将设备锁定杆限制到沿着轴线102的适当的远侧运动或近侧运动。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把手部分110可以包括提供关于止血引入器阀 190与已经穿过止血引入器阀190插入且进入引入器鞘130的设备内腔 140内的扩张器159(或其它导管插入的仪器)之间的密封的完整性的视觉确认的特征。如在图8A中最佳示出的,这可以通过在上壳体部分 112中的开口1931来实现,该开口1931被定位到转向把手160的近侧侧且提供一个“窗口”,通过该“窗口”可以查看止血引入器阀190的远侧面。通过定期检查窗口1121,使用者可以容易地识别止血引入器阀190与扩张器159(或其他导管插入的设备)之间的止血密封已经变得受损的迹象(包括空气、血液或其他流体的泄漏),且立即采取行动以纠正该情形。窗口1931还可以允许使用者使扩张器正在前进的速度以及扩张器已经前进的程度可视化,且出于此目的,扩张器(或其他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的外部表面可以用可以通过窗口1931查看的分级来标记,以向使用者提供扩张器(或其他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已经前进到引入器鞘内(或穿过引入器鞘缩回)的程度的指示。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方案可以包括用于改善在手术期间穿过引入器鞘130的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的超声可视化的特征。在相同的成像条件下,在给定的背景介质或组织中,与不具有这样的特征的仪器相比,纳入这样的特征的仪器被看到是比超声图像定量地“更亮”,且因此在更容易使用期间观察到。这使得使用者更容易使所述仪器的放置和移动可视化,这进而允许以更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来使用所述仪器,特别是当在讨论中的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具有锋利的点或边缘或可能在使用期间导致伤害的其他特征时(例如,对于在图8C和图8D中示出的扩张器150的具有斜面的点,情况是这样)。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用于改善超声可视化的特征可以包括对与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结合利用的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的内部表面和/或外部表面的架构改型(“超声可视化改型”)。这些超声可视化改型可以包括在特别期望增强可见度的位置处将一个或多个凹陷或突出物引入到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例如,超声可视化改型可以包括总体表现为一群“点”的一个或多个点状凹陷或突出物,该群“点”可以不规则地分散或以某种规则的配置分组或布置。超声可视化改型还可以包括相对于改型的仪器的纵向中心轴线以垂直、平行、成角度或螺旋方式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线性凹槽或凸脊。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超声可视化改型可以被仅引入到与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结合利用的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的内部表面。将超声可视化改型放置在仪器表面上允许保持外部仪器表面平滑且无不规则,且从而有助于防止可能在引入、操纵和/或撤回具有外部超声可视化修改的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期间由外部不规则导致的对周围组织的损害或不期望的更改。将超声可视化改型限制到内部仪器表面同样防止这样的修改它们自己通过与潜在地损害表现接触而在效率上变得改变或减小,且还防止可能因为与改型的外部仪器表面接触因而由本公开内容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承受的结构损害或功能抑制(包括例如对引入器鞘和/或使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穿过的集中“设备”内腔的损害)。
超声可视化改型可以包括对仪器的物理更改或结构更改,所述物理更改或结构更改导致与未改型的仪器相比改型的仪器的超声可见度的主观改善或客观改善。主观改善可以包括当与在相同条件下可视化的未改型的仪器比较时使用超声可视化的改型的仪器“更亮”或以其他方式更为不同的外观。例如,如下文进一步讨论的,图10B描绘了根据本公开内容的实施方案的具有改善的可视化特征的扩张器的远侧末梢的超声图像(底部左边的图像和底部右边的图像),所述超声图像相对于在相同的背景介质中在相同的条件下查看到的现有技术的扩张器的远侧末梢(顶部左边的图像和顶部右边的图像)显得定性地“更亮”。考虑到这,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用于获得且分析已经检查且比较了使用相当的超声技术和条件(例如,MA McCulloch等人,“Limitations of Echocardiographic PeriarterialBrightness in the Diagnosis of Kawasaki Disease”,Journal of The American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 768-770(2005))查看到的测试对象的主观外观的个人的主观观察的方法,来确认具有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超声可视化改型的仪器的超声可见度的定性改善。例如,当(i)具有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超声可视化改型的仪器以及(ii)不具有这样的改型的仪器被插入到标准化组织或测试介质内、在标准化组织或介质内操纵以及从标准化组织或测试组织撤回时,可以取得(i)具有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超声可视化改型的仪器以及(ii)不具有这样的改型的仪器的一系列超声成像会话。这些成像会话的视频剪辑然后可以被随机地编辑(其中任何潜在识别信息被移除或被掩蔽),且由被邀请对如此成像的每个仪器的定性“亮度”或“不同性”分级的技术熟练人员(例如,具有使用在讨论中的仪器的经验的介入放射科医师、超声技术员、心脏病专家或其他专家内科医生)独立地评估。评估者分级被核对且被处理,且应用统计方法(诸如,Cohen的kappa系数和Wilcoxon秩和查验)以确认具有超声可视化改型的仪器是否显得比不具有这样的改型的仪器主观地“更亮”或更为不同。
超声可视化中的相对改善也可以通过用于量化和比较由改型的仪器和未改型的仪器返回的超声信号的已知方法来确定,所述已知方法包括被设计成从自控制和测试物品返回的超声回声信号提取信息的信号处理和测量技术。例如,D.Dalecki等人最近识别且描述了一些示例性“高频定量超声技术,包括弹性成像,其为工程构造的结构、生物以及机械属性的定量评估提供度量”(D.Dalecki等人,Quantitative Ultrasound forNondestruc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Engineered Tissues and Biomaterials,44ANN.BIOMED.ENG’G,636-648(2016))。可以通过实施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来进一步优化这些技术的使用,所述计算机辅助诊断方法包括例如机器学习算法,像由J.Y.Wu等人使用“以训练分类器且基于图像的识别特征来将图像标注为正常VS.异常的”的那些机器学习算法(J.Y.Wu等人,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ultrasound images for computer-aideddiagnosis,3J.MED.IMAGING, 014501-1-014501-9(2016))。为此,许多商业上可得的软件包可以与商业超声系统一起使用以识别、隔离和量化各种各样的图像特性。例如,可得自Philips Medical System的QLAB高级量化软件(Advanced Quantification Software)可以与商业超声系统结合使用,以便于结构和功能的超声心动图分析(I.S.Salgo,Clinicalbenefits of QLAB software for advanced 2D and 3D echo quantification,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2006))。
考虑到上文描述的量化工具和方法(以及本领域同样已知的其他量化工具和方法),当(i)具有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超声可视化改型的仪器和(ii)不具有这样的改型的仪器被插入到标准化组织或测试介质内、在标准化组织或测试介质内操纵以及从标准化组织或测试介质撤回时,可以通过首先获得(i)具有根据本公开内容的超声可视化改型的仪器和(ii)不具有这样的改型的仪器的超声成像会话来确认具有超声可视化改型的仪器的超声可见度的定量改善。对于定量分析,通过技术熟练的专家或临床医生提取这些成像会话的视频剪辑和用来形成图像的隐含超声信息以供分析。例如,分析者可以通过限定含有已经接收了超声可视化改型仪器的部分感兴趣的区域(ROI)来开始,可能地在标准化组织或测试介质内的限定位置处或在预先限定的时间时如此做(例如,对于实验的三个阶段(插入到标准化组织或测试介质内、在标准化组织或测试介质内操纵)中的每个限定一个ROI)。具有限定的ROI,分析者可以使用被称为密度测定法的技术来隔离隐含由ROI环绕的图像的超声信息。从而已经隔离了隐含对应于仪器的相关部分(即,其中添加或未添加超声可视化修改的部分)的ROI的原始声学信息,且此原始声学信息然后可以被处理以提供对接收超声可视化改型的那些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的结构、生物以及机械属性的定量评估,且将它们与未接收这样的改型的那些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比较。这些测试被核对且被处理,且必要时应用统计方法(诸如,Cohen的kappa系数和Wilcoxon 秩和查验)以确认与不具有超声可视化修改的仪器比较,具有超声可视化改型的仪器定量地“更亮”或更为不同,或相对于在隔离的超声数据中反映的某个其他视觉特性定量改善。
如上所述,超声可视化改型可以包括总体上表现为一群“点”或表现为相对于改型的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的纵向中心轴线以垂直、平行、成角度或螺旋方式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线性凹槽或凸脊的一个或多个点状凹陷或突出部。用于改善超声可视化的线性凹槽可以是连续的,或由较小节段(它们本身可以以连续的端到端方式连结,或稍微分开但是仍形成可观察地线性的凹槽)组成。例如,图10A描绘了和本公开内容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在一起的用于导管插入的扩张器(1920),其中所述扩张器具有0.033英寸的远侧开口,其中所述开口随着该扩张器在远侧方向上延伸而增大到至少0.057英寸的最大内孔直径(注意,图10A 提供了未按比例的扩张器的表示性描绘)。如在图10A中示出的,扩张器实施方案(1920)已经被改型以通过将三个纵向凹槽(1906)引入到远侧末梢(1908)附近的内部钻孔表面(1907)来改善超声可视化,其中所述凹槽绕内孔以径向方式彼此分开120度设置(如在图10A中最佳示出的,左上侧插图),且在也平行于纵向轴线102的远侧到近侧方向上以台阶方式彼此平行地延伸(如在图10A中最佳示出的)。引入到扩张器1920的三个凹槽中的每个具有0.012英寸的凹槽宽度(1909) 和0.375英寸的总凹槽长度(1109),该总凹槽长度(1910)被进一步细分成端到端连结的六个相等台阶,其中每个台阶具有0.0625英寸的凹槽台阶长度(1911),以及0.003英寸的凹槽台阶深度(1912)(如在图10A中最佳示出的(主体和顶部右边的插图))。
包括与在图10A中示出的那些超声可视化改型类似的超声可视化改型便于在使用超声成像进行的手术期间使用于导管插入的仪器可视化。这在图10B中可以看到,图10B描绘了在现有技术的扩张器(其不含有超声可视化修改)的引入(顶部左边)和移除(顶部右边)期间获得的超声图像,以及在图10A中例示的扩张器(1920)(其包括呈上文描述的台阶凹槽的形式的超声可视化改型)的引入(底部左边)和移除(底部右边)期间获得的超声图像。与图10B中通过箭头1910和1911 指示的远侧扩张器末梢的外观(来自现有技术的扩张器)比较,由箭头 1912和1913指示的远侧扩张器末梢的外观(来自具有在图10A中描绘且本文讨论的“台阶凹槽”超声可视化改型的扩张器)示出了亮度的显著增大,这是作为从远侧末梢的明显位置向下延伸的一系列平行“条纹”可观察的。此增大的亮度进而便于在使用超声成像进行的手术期间使扩张器的远侧末梢可视化。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扩张器159还可以纳入钡浸渍聚合物,该钡浸渍聚合物可以在引入扩张器时(例如,使用根据本公开内容的一个实施方案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增强该扩张器的荧光可见度。

Claims (46)

1.一种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
一个把手部分,其包括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
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
一个设备内腔,其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
第一转向缆线内腔、第二转向缆线内腔以及第三转向缆线内腔;
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且被布置在该第一转向缆线内腔内的第一转向缆线、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且被布置在该第二转向缆线内腔内的第二转向缆线、以及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且被布置在该第三转向缆线内腔内的第三转向缆线,
其中该第一转向缆线内腔、该第二转向缆线内腔以及该第三转向缆线内腔从该设备内腔径向向外布置,其中该第一转向缆线内腔和该第二转向缆线内腔被定位在延伸穿过该设备内腔和该第三缆线内腔的竖直平面的相对侧上;
第一转向组件,其被布置在该把手部分内,该第一转向组件包括该第一转向缆线的近侧端被附接至的元件以及该第二转向缆线的近侧端被附接至的元件;
第一转向杠杆,其被布置在该把手部分的外部表面上且被附着到第一转向柱的第一端,其中所述第一转向柱具有第二端,该第二端与该第一转向组件接合,使得使该转向杠杆绕该第一转向柱的纵向轴线旋转导致该第一转向组件同时修改该第一转向缆线和该第二转向缆线中的张力;
第二转向组件,其被布置在该把手部分内,该第三转向缆线的近侧端被附接至该第二转向组件;以及
第二转向杠杆,其被布置在该把手部分的外部表面上且被附着到第二转向柱的第一端,其中所述第二转向柱具有第二端,该第二端与该第二转向组件接合,使得使该转向杠杆绕该第二转向柱的纵向轴线旋转导致该第二转向组件修改该第三转向缆线中的张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还在于:
该第一杠杆实现该引入器鞘的末梢在第一三维平面内的定向;且
该第二杠杆实现该引入器鞘的末梢在第二三维平面内的定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转向杠杆能够被选择性地定位在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中,在该锁定位置中,此转向杠杆被不可旋转地固定到该把手部分;在该解锁位置中,能够使此转向杠杆相对于该把手部分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转向杠杆与其相应的转向组件接合,使得该杠杆的定位提供已经使该引入器鞘从其纵向中心轴线移位的方向性和大小的指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转向杠杆、转向柱和转向组件之间的接合由一个或多个齿轮调停,所述一个或多个齿轮能够被调整以修改当使所述转向杠杆绕其相应的转向柱的纵向轴线旋转时使该引入器鞘从其纵向中心轴线移位的程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转向组件与一个在垂直于该引入器鞘的纵向轴线的定向上定位在该把手部分内的转向柱接合。
7.一种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
一个把手部分,其包括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
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
一个设备内腔,其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
第一转向缆线内腔、第二转向缆线内腔、第三转向缆线内腔、以及第四转向缆线内腔;
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且被布置在该第一转向缆线内腔内的第一转向缆线、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且被布置在该第二转向缆线内腔内的第二转向缆线、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且被布置在该第三转向缆线内腔内的第三转向缆线、以及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且被布置在该第四转向缆线内腔内的第四转向缆线,
其中该第一转向缆线内腔、该第二转向缆线内腔、该第三转向缆线内腔以及该第四转向缆线内腔从该设备内腔径向向外布置,其中该第一转向缆线内腔和该第二转向缆线内腔被定位在该引入器鞘的纵向中心轴线所位于的竖直平面的相对侧上,且该第三转向缆线内腔和该第四转向缆线内腔被定位在该引入器鞘的纵向中心轴线所位于的水平平面的相对侧上;
第一转向组件,其被布置在该把手部分内,该第一转向组件包括该第一转向缆线的近侧端被附接至的元件以及该第二转向缆线的近侧端被附接至的元件;
第二转向组件,其被布置在该把手部分内,该第二转向组件包括该第三转向缆线的近侧端被附接至的元件以及该第四转向缆线的近侧端被附接至的元件;且
其中该第一转向组件能够被操纵以同时修改该第一转向缆线和该第二转向缆线中的张力,且该第二转向组件能够被操纵以同时修改该第三转向缆线和该第四转向缆线中的张力。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还在于:
第一转向组件实现该引入器鞘的末梢在第一三维平面中的定向;且
第二转向组件实现该引入器鞘的末梢在第二三维平面中的定向。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转向组件还包括:
一个远侧帽,其被可旋转地安置在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的一个孔径内,以及
一个外螺纹杆,其穿过该远侧帽中的一个对应的螺纹中心孔,其中所述外螺纹杆与该第三转向缆线的近侧端和该第四转向缆线的近侧端接合;
其中该远侧帽相对于该外螺纹杆的旋转导致该外螺纹杆在平行于该引入器鞘的纵向中心轴线的近侧方向或远侧方向上移动;且
其中该远侧帽的旋转进而导致该第三转向缆线和该第四转向缆线中的张力同时被修改。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外螺纹杆还包括至少一个轴向延伸的狭槽,所述至少一个轴向延伸的狭槽接合从该把手部分的内部表面突出的至少一个轴向延伸的凸缘,使得当使该远侧帽相对于该外螺纹杆旋转时,该外螺纹杆只能够在平行于该引入器鞘的纵向中心轴线的近侧方向或远侧方向上移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远侧帽的特征还在于向外悬置的构件,所述向外悬置的构件共同限定一个不连续的径向凸缘,该不连续的径向凸缘的半径大于该把手部分内的一个远侧孔径的半径,其中所述不连续的径向凸缘允许将该远侧帽可旋转地安置且保持在该把手部分内的所述远侧孔径内,且其中所述凸缘通过穿过该远侧帽的开口成镜像。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转向组件由一个柱的第二端接合,其中所述柱具有第一端,该第一端被附着到一个布置在该把手部分的外部表面上的转向杠杆,使得使所述转向杠杆绕所述柱的纵向轴线旋转导致所述转向组件同时修改附接到所述转向组件的转向缆线中的张力。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转向杠杆能够被选择性地定位在锁定位置或解锁位置中,在该锁定位置中,此转向杠杆被不可旋转地固定到该把手部分;在该解锁位置中,能够使此转向杠杆相对于该把手部分旋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转向杠杆与其相应的转向组件接合,使得该杠杆的定位提供已经使该引入器鞘从其纵向中心轴线移位的方向性和大小的指示。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转向杠杆、柱和转向组件之间的接合由一个或多个齿轮调停,所述一个或多个齿轮能够被调整以修改当使所述转向杠杆绕其相应的柱的纵向轴线旋转时使该引入器鞘从其纵向中心轴线移位的程度。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转向组件与一个在垂直于该引入器鞘的纵向轴线的定向上定位在该把手部分内的转向柱接合。
17.一种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
一个把手部分,其包括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
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
一个设备内腔,其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
从该设备内腔径向向外布置的至少一个转向缆线内腔;
至少一个转向缆线,其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被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转向缆线内腔内且与一个布置在该把手部分内的转向组件接合;
一个或多个转向杠杆,其被布置在该把手部分的外部表面上且被附着到一个转向柱的第一端,其中所述转向柱具有第二端,该第二端接合一个转向组件,使得使该转向杠杆绕该转向柱的纵向轴线旋转导致该转向组件修改所述至少一个转向缆线中的张力;且
其中至少一个转向杠杆以限制能够使该转向杠杆绕该转向柱的纵向轴线旋转的程度的方式直接地或间接地与该把手部分的表面接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转向杠杆和把手部分表面之间的、限制能够使该转向杠杆旋转的程度的接合能够由使用者调整以增大或减小能够使该转向杠杆旋转的程度。
19.一种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
一个把手部分,其包括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
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
一个设备内腔,其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
从该设备内腔径向向外布置的至少一个转向缆线内腔;
至少一个转向缆线,其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被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转向缆线内腔内且与一个布置在该把手部分内的转向组件接合;
一个或多个转向杠杆,其被布置在该把手部分的外部表面上且被附着到一个转向柱的第一端,其中所述转向柱具有第二端,该第二端接合一个转向组件,使得使该转向杠杆绕该转向柱的纵向轴线旋转导致该转向组件修改所述至少一个转向缆线中的张力;且
其中至少一个转向杠杆和该把手部分的外部表面之间的接合由一个至少部分地包围该转向杠杆的圆顶帽调停,其中所述圆顶帽被安置在把手的外部表面中的一个对应成形的凹处内。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圆顶帽的表面包括与该把手部分的外部表面上的至少一个结构特征接合的至少一个结构特征,以限制能够使该转向杠杆绕其转向柱的纵向轴线旋转的程度。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限制能够使该转向杠杆旋转的程度的结构特征中的至少一个能够由使用者调整以增大或减小能够使该转向杠杆绕其转向柱的纵向轴线旋转的程度。
22.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圆顶帽与该转向杠杆接合,以在当使该转向杠杆绕其转向柱的纵向轴线旋转且使其从锁定位置转到解锁位置时提供导引和结构支撑。
23.一种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
一个把手部分,其包括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
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
一个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的设备内腔;
从该设备内腔径向向外布置的至少两个转向缆线内腔;
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且被布置在所述至少两个转向缆线内腔内的至少两个转向缆线;
第一转向组件,其被布置在该把手部分内,该第一转向组件包括所述至少两个转向缆线中的至少一个转向缆线的近侧端被附接至的元件;以及
第二转向组件,其被布置在该把手部分内,该第二转向组件包括所述至少两个转向缆线中的至少一个转向缆线的近侧端被附接至的元件;
其中该第一转向组件能够被操纵以修改附接至其的转向缆线中的张力,且该第二转向组件能够被操纵以修改附接至其的转向缆线中的张力;以及
一个松弛移除组件,其用以从附接到所述转向组件中的至少一个转向组件的转向缆线中的至少一个转向线缆移除过度松弛,在另一个转向组件被操纵以修改其附接的转向缆线中的至少一个转向线缆中的张力的情况下。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松弛移除组件还包括:
第一链接臂,
第二链接臂,以及
第一柱;
其中该第一链接臂经由一个紧固件可旋转地链接到该第二链接臂,该第二链接臂经由一个紧固件可旋转地链接到该第一柱,且至少一个转向组件与该第一链接臂、该第二链接臂和该第一柱接合,以从附接到另一个转向组件的转向缆线中的至少一个转向线缆移除过度松弛。
25.一种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把手部分,其包括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
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一个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的设备内腔;
一个设备锁定组件,其被布置在壳体部分的后端处,该设备锁定组件包括:
一个设备锁定杆,其限定一个被确认成可滑动地接收该对应的设备的轴向延伸的孔,该设备锁定杆能够相对于该把手部分轴向移动;
一个夹具,其被布置在该设备锁定杆上,该夹具被选择性地定位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中,在该锁定位置中,使该对应的设备相对于该设备锁定杆轴向地固定,在该解锁位置中,该对应的设备能够在该设备锁定杆的该轴向延伸的孔内滑动;
其中该设备锁定组件还包括一个前进旋钮,该前进旋钮被轴向地固定且能够相对于主体部分的把手部分旋转,其中所述前进旋钮还包括一个螺纹孔,该螺纹孔被对应地螺纹连接到该设备锁定杆的外部表面,所述设备锁定杆与该前进旋钮的该螺纹孔能够通过螺纹连接;且
其中该设备锁定杆还与一个杆导引件接合,该杆导引件被安置在该把手部分内以便防止当旋钮被旋转时使该锁定杆旋转。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杆导引件还包括具有十字形构件的导引件,所述十字形构件导致以旋转固定方式将该导引件安置在一个导引通道内,该导引通道由从该把手部分的至少一个内部面延伸的平行凸缘限定。
27.一种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把手部分,其包括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
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一个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的设备内腔;
一个设备锁定组件,其被布置在壳体部分的后端处,该设备锁定组件包括:
一个设备锁定杆,其限定一个被确认成可滑动地接收该对应的设备的轴向延伸的孔,该设备锁定杆能够相对于该把手部分轴向移动,
一个夹具,其被布置在该设备锁定杆上,该夹具被选择性地定位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中,在该锁定位置中,使该对应的设备相对于该设备锁定杆轴向地固定,在该解锁位置中,该对应的设备能够在该设备锁定杆的该轴向延伸的孔内滑动;
其中该设备锁定组件还包括一个前进旋钮,该前进旋钮被轴向地固定且能够相对于主体部分的把手部分旋转,其中所述前进旋钮还包括一个螺纹孔,该螺纹孔被对应地螺纹连接到该设备锁定杆的外部表面,所述设备锁定杆与该前进旋钮的该螺纹孔能够通过螺纹连接;且所述设备锁定杆的外部表面上的外部螺纹包括平行的、中断的平坦部。
28.一种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把手部分,其包括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
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一个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的设备内腔;
一个设备锁定组件,其被布置在壳体部分的后端处,该设备锁定组件包括:
一个设备锁定杆,其限定一个被确认成可滑动地接收该对应的设备的轴向延伸的孔,该设备锁定杆能够相对于该把手部分轴向移动;
一个夹具,其被布置在该设备锁定杆上,该夹具被选择性地定位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中,在该锁定位置中,使该对应的设备相对于该设备锁定杆轴向地固定,在该解锁位置中,该对应的设备能够在该设备锁定杆的该轴向延伸的孔内滑动;
一个前进旋钮,该前进旋钮被轴向地固定且能够相对于主体部分的把手部分旋转,其中所述前进旋钮还包括一个螺纹孔,该螺纹孔被对应地螺纹连接到该设备锁定杆的外部表面,所述设备锁定杆与该前进旋钮的该螺纹孔能够通过螺纹连接;
其中该前进旋钮的特征还在于向外悬置的构件,所述向外悬置的构件共同限定一个不连续的径向凸缘,该不连续的径向凸缘的半径大于该把手部分内的一个远侧孔径的半径,其中所述不连续的径向凸缘允许将前进旋钮可旋转地安置且保持在该把手部分内的所述远侧孔径内,且其中所述凸缘通过穿过该前进旋钮的开口成镜像。
29.一种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
一个把手部分,其包括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
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
一个设备内腔,其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
从该设备内腔径向向外布置的至少一个转向缆线内腔;
至少一个转向缆线,其被附着在该引入器鞘的远侧端处、被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转向缆线内腔内且与一个布置在该把手部分内的转向组件接合,其中所述转向组件能够修改所述至少一个转向缆线内的张力;
一个扭矩传动锁,其防止当使用所述转向组件修改所述至少一个转向缆线中的张力时使该引入器鞘绕纵向中心轴线旋转。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扭矩传动锁还包括一个具有足以包围该引入器鞘的径向直径的内部直径的中空柱体,以及能够与从该把手部分的一个面延伸的至少一个对应结构接合以防止使该扭矩传动锁绕该引入器鞘的纵向轴线旋转的至少一个结构。
31.一种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把手部分,其包括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
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一个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的设备内腔;以及
一个在该把手部分内的孔径,该孔径允许使用者将该对应的设备已经被接收到该引入器鞘的该设备内腔内的点可视化。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对应的设备含有标记,所述标记能够通过该孔径被可视化,以向使用者提供该对应的设备已经被插入到该引入器鞘的该设备内腔内的程度的指示。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引入器鞘的该设备内腔和该对应的设备之间的连接由平衡阀来调停。
34.一种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把手部分,其包括一个远侧端和一个近侧端;
一个引入器鞘,其从该把手部分的远侧端向外延伸,该引入器鞘包括一个被配置为可滑动地接收一个对应的设备的设备内腔;
其中该对应的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改善超声可视化的改型。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改善超声可视化的改型位于该对应的设备的远侧部分处。
36.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改善超声可视化的改型包括一个或多个点状凹陷或突出物。
37.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改善超声可视化的改型包括相对于该对应的设备的纵向中心轴线以垂直、平行、成角度或螺旋方式延伸的一个或多个线性凹槽或凸脊。
38.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改善超声可视化的改型位于该对应的设备的内部表面上。
39.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对应的设备是具有一个中空轴向孔的扩张器,该扩张器含有一个或多个改善超声可视化的改型,且这些改型位于该中空轴向孔的内部表面上。
40.根据权利要求39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改善超声可视化的改型位于该扩张器的远侧末梢附近。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改善超声可视化的改型包括一个或多个点状凹陷或突出物。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改善超声可视化的改型包括一个或多个线性凹槽或凸脊,所述一个或多个线性凹槽或凸脊相对于该扩张器的纵向中心轴线以垂直、平行、成角度或螺旋方式延伸。
43.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改善超声可视化的改型包括相对于该扩张器的纵向中心轴线以平行方式延伸的至少一个线性凹槽,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线性凹槽具有大约0.012英寸的宽度以及多达大约0.003英寸的凹槽深度。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线性凹槽具有大约0.375英寸的总长度。
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线性凹槽被进一步细分成端到端连结的相等台阶,其中每个台阶具有大约0.0625英寸的长度。
46.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引入器鞘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着该扩张器的内孔等距间隔的至少两个线性凹槽。
CN201820252716.4U 2018-02-12 2018-02-12 引入器鞘组件 Active CN2089749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52716.4U CN208974916U (zh) 2018-02-12 2018-02-12 引入器鞘组件
CN202211714917.9A CN115944834A (zh) 2018-02-12 2019-02-08 可转向的导引器护套组件
AU2019218098A AU2019218098A1 (en) 2018-02-12 2019-02-08 Improved steerable introducer sheath assembly
PCT/US2019/017243 WO2019157303A1 (en) 2018-02-12 2019-02-08 Improved steerable introducer sheath assembly
CN202211742389.8A CN115944835A (zh) 2018-02-12 2019-02-08 具有转向机构的导引器护套组件
CA3090688A CA3090688A1 (en) 2018-02-12 2019-02-08 Improved steerable introducer sheath assembly
CN201980012854.2A CN111787970B (zh) 2018-02-12 2019-02-08 改善的可转向的导引器护套组件
EP19707222.6A EP3752234A1 (en) 2018-02-12 2019-02-08 Improved steerable introducer sheath assembly
EP21160723.9A EP3868433A1 (en) 2018-02-12 2019-02-08 A handle for an introducer sheath
BR112020015856-9A BR112020015856A2 (pt) 2018-02-12 2019-02-08 Conjunto de bainha de introdutor direcionável melhorada
US16/968,847 US11623068B2 (en) 2018-02-12 2019-02-08 Steerable introducer sheath assembly
JP2020564791A JP2021513433A (ja) 2018-02-12 2019-02-08 改善された操作可能なイントロデューサシース組立体
US18/180,825 US20230218863A1 (en) 2018-02-12 2023-03-08 Steerable introducer sheath assembl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0252716.4U CN208974916U (zh) 2018-02-12 2018-02-12 引入器鞘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8974916U true CN208974916U (zh) 2019-06-14

Family

ID=667778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0252716.4U Active CN208974916U (zh) 2018-02-12 2018-02-12 引入器鞘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897491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7623A1 (en) * 2020-12-01 2022-06-09 ROB'E GmbH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guiding of elongate flexible medical instrument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17623A1 (en) * 2020-12-01 2022-06-09 ROB'E GmbH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guiding of elongate flexible medical instrument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10177262A1 (en) Catheter-based off-axis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maging system
US20230218863A1 (en) Steerable introducer sheath assembly
US8333774B2 (en) Suturing instrument with needle dock
EP2448472B1 (en) Catheter-based off-axis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imaging system
US20120209063A1 (en) Device for controlled endoscopic penetration of injection needle
JP2006239448A (ja) 導管内プローブアセンブリ
DE3309097A1 (de) Vorrichtung zur untersuchung des inneren von koerperhoehlen mit ultraschallwellen
US10813659B2 (en) Rotational tissue cutting device
CN114870203B (zh) 盘绕装置、手术器械及手术机器人
CN208974916U (zh) 引入器鞘组件
CN106073833A (zh) 一种微创手术器械用柔性关节驱动装置及其方法
WO2013161764A1 (ja) 操作部材
CN110152162A (zh) 改进的可转向引入器鞘组件
CN116407741A (zh) 可调弯导管
CN219001640U (zh) 可控弯的鞘管
CN207721861U (zh) 一种ct引导下定位穿刺装置
US7001401B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holding a blood vessel
CN209252950U (zh) 一种可多角度取样的内窥镜取样钳
CN219681432U (zh) 一种医用可调弯导管装置及介入手术系统
CN109938790B (zh) 腔道内组织缝合器
CN117770915A (zh) 一种可调弯导引鞘管
US20100063363A1 (en) System, device, and method for providing access in a cardiovascular environment
CN115192179A (zh) 一种机器人异形弯可视化鞘及手术装置
CN115212428A (zh) 一种介入导管
CN117159059A (zh) 一种体内辅助收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